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行政圖

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行政圖

發布時間: 2021-02-17 08:25:56

㈠ 八年級上冊中國各省、市、區的位置,輪廓,簡稱以及行政中心。

1、北京市 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都,遼時為陪都,稱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期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呼,1928年設市,簡稱京。
2、天津市 金、元時代稱直沽,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間稱天津並設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設市,簡稱津。
3、河北省 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省名。漢、晉時設冀、,幽二州,唐屬河北道,元屬中書省,清為直隸,1928年始稱河北省,簡稱冀。
4、山西省 位於太行山以西,春秋時為晉國,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簡稱晉。
5、內蒙古自治區 清為內蒙古地區,其版圖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民國年間曾分屬遼、吉、黑、寧等省區及已不復存在的熱河、察哈爾和綏遠三省。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6、遼寧省 因境內有遼河而得名,元為遼陽行省,清初為盛京,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遼寧省,簡稱遼。
7、吉林省 因境內吉林城得省名,唐為渤海地,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簡稱吉。
8、黑龍江省 因邊境大河黑龍江得省名,清初為黑龍江將軍轄區,清末置黑龍江省,簡稱黑。
9、上海市 相傳吳淞江近海一段古稱滬瀆,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0年設市,簡稱滬或申。
10、江蘇省 清初屬江南省,後取江寧(南京)和蘇州各一字置江蘇省,簡稱蘇。
11、浙江省 因境內有大河錢塘江(舊稱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東西兩道,始稱浙江,元屬江浙行省,明置浙江布政使司,清為浙江省,簡稱浙。
12、安徽省 西周時皖山(今桂山)附近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慶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簡稱皖。
13、福建省 唐取福州和建州(建甌)各一字,設置福建觀察使,南宋福建路置1府5州2軍,故有八閩之稱,元初為江浙行省福建道,後改設省,因境內的大河閩江,故簡稱閩。
14、江西省 唐屬江南西道,宋屬江南東西兩路,元置江西行省,清為江西省,因其境內有大河贛江,故簡稱贛。
15、山東省 古稱太行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春秋戰國時為齊、魯等國地,金為山東東西兩路,明字置山東布政使司,清為山東省,簡稱魯。
16、河南省 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古屬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簡稱豫。
17、湖北省 位居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漢時屬荊州,宋為荊湖北路,元屬河南北行省,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區屬鄂州,故簡稱鄂。
18、湖南省 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唐置湖南觀察使,元屬湖廣行省,清置湖南省,因境內有大河湘江,故簡稱湘。
19、廣東省 春秋戰國時為百越(粵)地,宋為廣南東路,明清為廣東省,簡稱粵。
20、廣西壯族自治區 秦置桂林郡,宋為廣南西路,清為廣西省,1958年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21、海南省 三國時始稱海南,明設瓊州府,清為瓊崖道,1988年由廣東省析置海南省,簡稱瓊。
22、四川省 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北宋置川峽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簡稱川或蜀。
23、重慶市 隋唐屬渝州,1997年從四川省析出後,設中央直轄市,簡稱渝。
24、貴州省 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為貴州省,簡稱貴或黔。
25、雲南省 舊以雲嶺以南得省名,戰國楚時為滇國地,元代置省,簡稱雲或滇。
26、西藏自治區 唐宋為吐蕃地,元為宣政院轄地,清分前藏、後藏、喀木、阿里四部,總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7、陝西省 古時在陝原(今河南省陝縣)以西,周初稱陝西,春秋戰國時為秦國地,宋初置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為陝西省,簡稱陝或秦。
28、甘肅省 秦置隴西郡,元取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兩地首字設甘肅行省,清置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9、青海省 因境內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30、寧夏回族自治區 宋為西夏和秦鳳路地,元置寧夏路,明清置寧夏府,1928年置寧夏省,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漢屬西域都護府,唐設安西和北庭都護府,1884年(清光緒十年)置新疆省,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台灣省 南宋時澎湖屬福建路,元明設巡檢司,清初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置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 舊以運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屬廣東省新安縣(今深圳市)。1842年後被英國佔領,1997年7月1日歸還中國,並設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
34、澳門 舊屬廣東省香山縣(今珠海市),16世紀被葡萄牙佔領,於1999年12月20日歸還中國,並設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㈡ 八年級上冊地理行政區地圖怎麼背

可以把他們分解成六大行政區:
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
每個地區所包含的省份都比較少,方便記憶。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八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中國地圖版)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末總復習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和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㈣ 初二上冊地理筆記 中國地圖板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末總復習

第一章遼闊的疆域
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於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於屬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
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
9、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縣、鄉三級。
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
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
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雲南省騰沖市。
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7、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
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等。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25、黃土高原的特徵質地疏鬆,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徵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徵冰川廣布 ,雲貴高原的特徵地面崎嶇不平。
2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開發和利用山區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
28、山區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2/3 。
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慶、武漢、南京 。
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
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
38、干濕地區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
40、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
4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台風。
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於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於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
45、黃河發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 。
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黃河下遊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
49、黃河在流經中遊河段後,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
50、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之稱 。
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遊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
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
55、對於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並注意保護和培育 ,便能實現永續利用,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
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
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佔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
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
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佔97%,淡水資源佔2.5%。
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 ,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
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的措施興修水庫。
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
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
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約用水尤為重要。
69、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
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
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線。
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
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採用公路運送。
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
75、農業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76、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民的基礎主業。
77、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是內蒙古牧區、青海牧區、新疆牧區、西藏牧區。
78、林業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 」格局。
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
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
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三大棉區。
8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
85、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特點1.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
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為「龍頭」產業。
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民區多依附於大城市 ,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88、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

㈤ 八年級上冊地理那幾個圖比較重要

中國政區圖和中國地形圖最重要。它們兩個都是總圖,其他都是分圖,是細節圖。

㈥ 初二地理那個中國行政劃分的地圖

1可以把省行政區想像成其它東西2先記住沿海的省區然後在記住靠近的省份依次的記住。3先記住各個方向的省份這樣也可以記憶

㈦ 急求8年級上冊地理34個省市行政區與簡稱的表!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回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答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表如下圖:

(7)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行政圖擴展閱讀:

簡稱來源

1、北京市;簡稱:京

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中華民國時期稱為北平,後復稱北京。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天津市;簡稱:津

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1965年與河北省合並,1967年,天津恢復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㈧ 八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 中國地圖版

八年級(上)地理知識點及問答題
1. 地球海洋陸地面積各是多少?各佔多少比例?P5
答:海洋:面積3.61億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71%;
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佔地球表面積的29%。
2. 什麼是大陸?什麼是島嶼?什麼是半島?什麼是大洲?P6
答: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叫半島。大陸和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為大洲。
3. 七大洲面積大小順序是?P6(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 【世界之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亞洲;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洋:太平洋;跨經度最多的洲:南極洲;跨緯度最多的洲:亞洲;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最長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公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560萬平方公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最長的河流:尼羅河(非洲,6671千米);最大的海:珊瑚海(479萬多平方公里)。
5. 亞、歐兩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歐、非兩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亞洲、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南美洲、南極洲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
6. 最先到達馬六甲海峽的是鄭和(中國);發現美洲大陸(即「新大陸」)的是哥倫布(義大利);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是麥哲倫(葡萄牙)。
7. 四大洋的面積大小順序是:太大印北。太平洋面積佔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半,其島嶼佔世界島嶼總面積的45%,太平洋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深11034米);大西洋形狀如同字母「S」,其面積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4。水溫最低的大洋是北冰洋。
8. 造成海陸變遷的原因有哪些?P12
答: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
9. 大陸漂移說最先由魏格納(德國)提出。海陸分布變化示意圖的四個時間:2億年前→1億3500萬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大陸漂移的動力來自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
10. 簡述板塊構造理論。P17
答:20世紀60年代,地質學家提出了板塊構造理論。該理論認為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它們是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各大板塊都處在不斷的運動之中,正是板塊的運動使得陸地與海洋的相對位置不斷地發生變化。
【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比較頻繁。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是:①環太平洋地震帶;②地中海——喜馬拉雅帶地震帶<或:歐亞地震帶>】
11. 世界各地氣溫、降水存在著差異,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P23
答: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洋流、地形。
12. 簡述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P23-26
答: 一般來說,南、北半球氣溫從低緯度向兩極逐漸降低。夏季,同緯度地區陸地氣溫比海洋高。洋流對沿海地區氣溫有影響:一般而言,暖流經過的地方氣溫較高,寒流經過的地方氣溫較低。山地的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約0.6℃。
13. 簡述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P27-28
答: 赤道地區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旺盛,降水多;兩極地區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降水少。中緯度地區的沿海與內陸距海遠近不同,沿海地區降水多於內陸地區。洋流對降水也有影響:一般而言,暖流增濕,寒流減濕。地形對降水的影響表現為高大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作用,從而造成山脈兩側降水多少的差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降水量在地區間存在差異,在同一地區的不同季節間也存在差異。
14.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印度);世界「濕極」:懷厄萊阿萊(夏威夷群島);世界「干極」:阿塔卡馬沙漠(智利)。
15. 降水的季節差異可大致分為哪四種類型?P28
答: 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勻的,有全年各月降水稀少的,有夏季多雨的,有冬季多雨的。
16. 世界共有13種氣候類型:其中熱帶氣候4種(熱帶雨林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氣候3種(夏季多雨的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冬季多雨的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全年少雨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溫帶氣候3種(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氣候2種(寒帶苔原氣候、寒帶冰原氣候);還有高原高山氣候。
17. 熱帶氣候有哪幾種類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P32
答:熱帶氣候有四種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疏林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它們的共同點:終年高溫炎熱,全年皆夏,最冷月的平均氣溫都在18℃以上。
18. 亞熱帶氣候有哪幾種類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P35
答:亞熱帶氣候有三種類型: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它們的共同點:夏熱冬溫,最冷月的平均氣溫高於0℃。
19. 右圖是什麼氣候類型?說出它的分布和特點。P36
答: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分布:南北緯30o~40o的大陸西部,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20. 氣候與人類活動息息相關。氣候對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和能源利用等人類的生產活動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對農業的影響最顯著。農業的勞動對象主要是:各種植物和動物。在年降水量小於250毫米的地區必須藉助灌溉才可能發展種植業。氣候發生異常變化造成洪澇、乾旱等氣候災害。
21. 世界上有哪三大人種?它們的區別表面在哪些方面?P48
答:世界三大人種: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它們的區別表現在膚色、頭發顏色、頭發捲曲程度、鼻子形狀、血液等方面。
22. 簡述世界三大人種的分布?P50
答:①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的土著居民也是黃色人種。
②白色人種目前分布最廣泛,5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中亞、南亞、北非。地理大發現後,伴隨歐洲殖民擴張,其分布擴展到美洲和大洋洲。
③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歷史上黑人曾被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故美洲也有大量黑人分布。
23. 影響世界人口的兩個因素:一是自然環境因素(亞洲的東部沿海、東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自古就是人口密集地區;在乾旱、過度潮濕、嚴寒的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山地、高原,這些地區人口稀疏);二是社會經濟因素。
2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急劇上升。世界人口日是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50億)。一國或地區人口數量增加的快慢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長快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慢的國家多為發達國家和少數極端貧窮的國家。世界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增長過快。另還外表現在鄉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規模遷移,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帶來一系列問題是:住房緊張、失業率增加、交通擁擠、環境污染以及犯罪率增高等。
25. 怎樣解決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
答: 為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協調好人口與環境、資源的關系。為此,有要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數量保持在合理的規模。
26. 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數較多、使用范圍較廣的有漢語、英語、西班牙語、俄語、阿拉伯語和法語,這些語言也被確定為聯合國大會的正式語文。
27. 簡述六大語言的分布范圍。P57
漢語 英語 西班牙語 俄語 阿拉伯語 法語
所屬民族 漢族 英格蘭民族 西班牙民族 俄羅斯民族 阿拉伯民族 法蘭西民族
分 布 中國及東南亞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菲律賓、南非等國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許多國家 俄羅斯及鄰近幾個國家 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法國及鄰近國家、非洲西部和中部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英語。】
28. 世界三大宗教有哪些?它們有何共同特徵?P59
答: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它們的共同特徵:傳播范圍廣、影響深刻、信徒眾多。
29. 簡述世界三大宗教的產生時間、地點、創始人、分布及代表建築。P59-60
起源時間 起源地點 創始人 教徒分布 建築特色
基督教 公元1世紀 西亞 耶穌 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
伊斯蘭教 公元7世紀初 阿拉伯半島 穆罕默德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清真寺
佛 教 公元前6~前5世紀 古印度 釋伽牟尼 東亞、東南亞 佛塔
【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
30. 什麼是聚落?它有哪兩種基本類型?P63、62
答:聚落主要是居住場所,是人們進行生產和社會活動的主要場所。
聚落的兩種基本類型是:城市和鄉村。
31. 城市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產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距今約6000年。城市除了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外,還是人們從事商業活動、行政管理、文化娛樂的地方。
32. 鄉村聚落的職能有哪些?城市聚落的職能有哪些?P65
答:鄉村聚落有:農村、牧村、漁村、獵村、旅遊村等。城市聚落有:工業城(工業重鎮)、貿易城(商貿中心)、教育城(文化之城)、汽車城、旅遊城、綜合城市等。(現在,日本豐田市是日本汽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城。)
33. 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其形成和發展都與其所在的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在人類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不高的階段,自然環境對聚落的影響最為明顯,聚落多建在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提高,無論城市還是鄉村,與外界的聯系都更密切了,對自然環境的依賴相對減小,而受社會經濟、文化條件的影響日益明顯。
34. 就聚落而言,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和大城市聚落主要位於什麼地方?為什麼?P66
答: 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和大城市主要位於河流沿岸和沖積平原上。因為:世界上一些河流沖積平原地區,由於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農業生產發達,人口和聚落密集。
35. 傳統聚落是早先人類遺留給我們的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不僅記錄了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信息,也給現代人創造了一個學習、游覽的場所。為保護世界傳統聚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36. 人類社會在發展,世界各地的聚落也在不斷變化,表現為:一是聚落的規模發生改變;二是聚落產生性質的變化。引起聚落變化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37. 國家是歷史的產物,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的數目是不同的。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90多個獨立的國家。
38. 國家和地區有什麼區別?P76
答:相同點:都擁有自己的居民和管轄的領土范圍。
不同點:國家:擁有主權(主權包括領土完整、政治獨立、經濟自主、與別國的政治權利平等);地區不能完全獨立地決定對內和對外的事務。
39. 國家和國家之間存在哪些差異?P77-78
答:國家和國家之間在面積、人口、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但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40. 簡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分布地區。P78-79
答: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共20多個,它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
41. 簡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出現差異的原因是什麼?P79
答: ①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②多數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長期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大量的資源被外國列強掠奪,因此經濟單一,人民生活水平低下。③現在,發達國家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原料產地和高附加值產品消費地。
42. 對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有哪些?P79
答: 生產力方面:發達國家生產力高度發達,以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為主,發展中國家大多從事手工製造業,生產初級加工製成品。
農業方面:發達國家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主,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大多還停留在科技落後的傳統農業階段。
教育方面:發達國家的教育普及、水平高,識字率也高,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水平低,許多國家的兒童沒有機會接受教育。
43. 發達國家大部分位於北半球;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44. 什麼叫「南北對話」?什麼叫「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涉及哪些部門?P80
答:國際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有關經濟、政治等方面共同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叫做「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涉及經貿、科技、外交、農業、林業、衛生和教育等幾乎所有的部門。
45. 為什麼要加強國際合作?(或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是什麼?)P83
答: ①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資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地生產的農產品、工業品等也不相同。②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的差異,導致先進的技術以及資金和設備分布不均,通過國際合作會將世界各國的資源與技術更趨合理化配置,會使各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③人類面臨共同的和平、發展、環境等問題,更需加強國際合作。【或: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自然資源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各地生產的農產品、工業品等也不相同。發達國家需要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原材料、出口產品;發展中國家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資金和設備等,發展本國經濟。由於地球環境是世界各國共有的,因此保護自然環境也是全人類共同的任務,也需要國際合作。】
46. 世界各地的文化各具特色,加強國家間的合作,能夠促進各民族的融合、文化的傳播、政治上的合作,以及人類文化的繁榮,有利於世界和平的發展。現在,海底光纜、通信衛星、國際互聯網等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通信條件。當今人類必須面對貧困、災難、環境惡化、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挑戰。當今世界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已經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環境、技術、體育、文化等諸多領域。
【國際合作的前提條件是:海底光纜、通信衛星、國際互聯網等信息傳遞方式的快速發展。
國際合作的物質基礎是:自然資源分布不均勻。】
47. 什麼叫國際組織?它有什麼作用?P83
答:國際組織是若干國家為特定目的、通過條約或協議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它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成員國的共同利益,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48. 聯合國的性質(或特點)是什麼?成立於何時?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哪些重要作用?P85
答:聯合國是目前世界上代表性最廣泛、最有權威的綜合性國際組織。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的作用(宗旨)是:①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②發展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③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問題,並促進對於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49. 聯合國下設六個機構:聯合國大會、秘書處、託管理事會、安全理事會、國際法院、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其中: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是聯合國維持和平與安全的主要機構,也中唯一有權採取行動的機構,它由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
50. 列舉除聯合國以外的其他國際組織(至少三個)。P85
答: 如:世界貿易組織(WTO)、阿拉伯國家聯盟(LAS)、歐洲聯盟(EU)、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非洲統一組織(OAU)、美洲國家組織(OAS)、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世界衛生組織(WHO)、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國際紅十字會(ICR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世界氣象組織(WMO)、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

51. 附: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及特點列表:
氣候類型名稱 分 布 特 點 代表地點(最大分布區) 植被類型 動物代表
熱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及附近地區 全年高溫多雨 最大:南美亞馬孫河流域 茂密的熱帶雨林(板狀根) 大象、猩猩、河馬…
熱帶疏林草原
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 最大:非洲大陸 熱帶蔬林草原(猴麵包樹) 斑馬、長頸鹿、羚羊…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 終年炎熱乾燥(或常年乾旱少雨) 最大: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熱帶荒漠 單峰駱駝
熱帶季風氣候 緯度10o到回歸線附近大陸東部 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 代表:
中南半島、印度半島 常綠闊葉林/水稻 亞洲象、孔雀…
亞熱帶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南北緯25o~35o大陸東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代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 常綠闊葉林(水稻、柑橘、茶葉…) 大熊貓、金絲猴…
亞熱帶地中海
氣候 南北緯30o~40o大陸西部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代表:地中海沿岸(希、意、西)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葡萄、油橄欖…)
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 南北緯25o~35o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 常年乾旱少雨,夏季高溫炎熱 代表:阿拉伯半島北部 荒漠 駱駝
溫帶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地區的大陸西部 冬溫夏涼,降水均勻 代表:西歐 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地區大陸東部 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代表:中國秦嶺—淮河以北 溫帶落葉闊葉林(小麥、蘋果棗…) 梅花鹿…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地區大陸中部 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乾燥少雨 代表:蒙古、中國新疆、俄羅斯… 溫帶草原(牧場)、荒漠、針葉林… 黃羊、雙峰駱駝…
寒帶氣候 寒帶苔原氣候 北極圈附近 長冬無夏,一年有兩三個月氣溫高於0℃ 代表:亞歐大陸、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 苔蘚、地衣 馴鹿…
寒帶冰原氣候 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大部分 終年酷寒,冰雪覆蓋 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大部分 北極:北極熊;南極:企鵝

㈨ 八年級上冊地理中國行政區劃

魯是山東晉山西,河南河北稱豫冀。
安徽皖稱雲南滇,湖南湖北稱湘鄂。
閩為回福建贛江西,蜀為答四川黔貴州。
粵桂廣東與廣西。青海稱青甘肅隴。
西北陝西簡稱陝,東北三省黑吉遼。
蘇浙海南在沿海,寶島台灣簡稱台。
北京天津為京津,渝是重慶滬上海。
新西內寧自治區,地理位置聽我述。
雪域明珠為西藏,天山腳下是新疆。
北部沙漠內蒙古,河西走廊有寧夏。
一國兩制是創舉。香港澳門設特區。
經常查看政區圖,省份簡稱記得住。

中國地理八年級上冊

八年級地理上冊期中復習資料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①我國的位置 ②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③遼闊的國土 a我國的四個端點 最北端在黑龍江生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 最南端在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b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 目前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 三級行政區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自治州、自治縣、縣),鄉(民族鄉、鎮) ④眾多的人口 我國的人口政策:①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想適應)②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③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⑤人口東多西少: 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東多西少:東部地區面積佔43%,人口佔94%;西部地區面積佔57%,人口佔6%。 ⑥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我們偉大的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共同生活著56個民族,組成了多民族統一和睦的大家庭。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總人口的92%。另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約佔全國人口的8%,被稱為少數民族。 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民族政策: ①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行使自治權。 ③大力發展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事業。 ④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⑤各民族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附錄資料1) 我國省區之最 緯度最高的省區 黑龍江 緯度最低的省區 海南省  跨經度最廣的省區 內蒙古 跨緯度最廣的省區 海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區 新疆 面積最小的省區 海南省、澳門  人口最多的省區 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區 西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區 江蘇、香港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 西藏  少數民族最多省區 雲南 華僑最多的省區 福建、廣東  鄰國最多的省區 新疆 鄰省區最多的省區市 內蒙古、重慶  島嶼最多的省區 浙江 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 廣東  (附錄資料2)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 名 稱 簡 稱 行政中心 名 稱 簡 稱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湖南省 湘 長沙  天津市 津 天津 廣東省 粵 廣州  河北省 冀 石家莊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寧  山西省 晉 太原 海南省 瓊 海口  內蒙古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 重慶市 渝 重慶  遼寧省 遼 沈陽 四川省 川(蜀) 成都  吉林省 吉 長春 貴州省 貴(黔) 貴陽  黑龍江省 黑 哈爾濱 雲南省 雲(滇) 昆明  上海市 滬 上海 西藏自治區 藏 拉薩  江蘇省 蘇 南京 陝西省 陝(秦) 西安  浙江省 浙 杭州 甘肅省 甘(隴) 蘭州  安徽省 皖 合肥 青海省 青 西寧  福建省 閩 福州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川  江西省 贛 南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  山東省 魯 濟南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港  河南省 豫 鄭州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門  湖北省 鄂 武漢 台灣省 台 台北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 地形和地勢 第一個問題: 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1、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的地形名稱。 2、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的屋脊。 界限: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為界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的北邊和東邊,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區低於500米。 界限: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為界 第三級階梯:第二級階梯以東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這里,眾多東流入海的河流,將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形成依山傍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 地勢特點的優越性——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 ①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候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②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河內地的經濟聯系。 ③兩級階梯過度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第二個問題: 地形復雜多樣: 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清藏高原,雲貴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第三個問題:山區面積廣大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加之高原,兩者約佔60%。其中一半是難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這些山地多集中在西北部地區。 地形特點評價 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的優勢。 ②不利影響:山區面積廣大,耕地有限,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不利條件;山區交通不便是影響各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節 氣候多樣,季風顯著 第一個問題 南北氣候的差異 A、冬季,我國的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B、夏季,除青藏高原以外,我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 C、根據氣候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 第二個問題 東西乾旱的差異 我國降水有南北向的差異,也有東西向的差異,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遞減。 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台灣的火燒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最多一年為8409毫米。 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可遜,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9毫米,年降水天數不足10天。 根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我國乾旱地區面積廣大,主要位於西北地區。 第三個問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