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

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

發布時間: 2021-02-17 01:50:43

1.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省

中國一共有23個省。包括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一共是34個省級行政區域。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1)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各省中國之最:

黑龍江:位於最東北的省。

吉林:油母岩儲量全國第一。

遼寧:鳥類種類最多的省。

北京:中國唯一齊聚56個民族的城市。

天津:擁有獨樂寺。中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樓閣。始建於唐,重建於公元984年。

內蒙古:全國最大的天然草場。

河北: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列全國首位。唯一與首都接壤的省份!

河南:藍石棉礦產資源全國第一。

山東:昆蟲種類最多的省。

山西:煤資源最豐富,號稱「烏金之鄉」。

四川: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省。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峨眉山.卧龍。

重慶:全國面積最大的城市。轄區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

湖北:淡水湖數量最多。號稱「千湖省」。

江蘇:平原面積佔全省69%。居全國首位。

上海: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

廣東:人均水資源佔有量4735立方米,佔全國首位。年常住人口1.2億,全國第一。

廣西:喀斯特地形最多,佔全省總面積37.8%。

雲南:植物資源最豐富。有高等植物一萬八千多種。

甘肅:中國第一個皇帝是甘肅隴西人。

寧夏:中國的穆斯林省。有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保安族,全都信仰穆斯林。

貴州:水力發電儲量豐富,佔全國的4.4%。

西藏:海拔最高的省級行政區。

青海: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

新疆:面積最大。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

湖南:水稻品種最多。

浙江:縣域經濟最強。全國百強縣,浙江有27個。

江西:銅礦資源居全國首位,世界第三。有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

福建:海洋魚類品種最多。有魚類750多種。約佔全國種類的一半。

香港:銀行最多。143家持牌銀行,27家有限制牌照銀行和28家接受存款公司。

台灣:中國最大的島嶼。面積3.6萬平方公里。

2. 中國有多少個省,各省的省會分別是什麼

省級行政區: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1、23個省的省會如下:

河北省:石家莊

山西省:太原

遼寧省:沈陽

吉林省:長春

黑龍江省:哈爾濱

江蘇省:南京

浙江省:杭州

安徽省:合肥

福建省:福州

江西省:南昌

山東省:濟南

河南省:鄭州

湖北省:武漢

湖南省:長沙

廣東省:廣州

海南省:海口

四川省:成都

貴州省:貴陽

雲南省:昆明

陝西省:西安

甘肅省:蘭州

青海省:西寧

台灣省:台北

2、4個直轄市如下:

北京市:北京

天津市:天津

上海市:上海

重慶市:重慶

3、五個自治區省會如下: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西藏自治區:拉薩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

4、兩個特別行政區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

(2)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1、七大地理區:

以省級行政區劃分的結果如下: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中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地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地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備註:華中地區與華南地區又合稱中南地區,在中國政府網上是四大地理區劃)

2、四大經濟區:

以省級行政區劃分的結果如下:

東北地區(3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東部地區(11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

中部地區(6個):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部地區(12個):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 中國有多少個省份,分別是什麼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23個省:河北省(冀)、山東省(齊)、遼寧省(遼)、黑龍江省(黑)、甘肅省(隴)、吉林省(吉)、青海省(青)、河南省(豫)、江蘇省(蘇)、湖北省(鄂)、湖南省(湘)、浙江省(浙)、江西省(贛)、廣東省(粵)、雲南省(滇)、福建省(福)、台灣省(台)、海南省(瓊)、山西省(晉)、四川省(川)、陝西省(陝)、貴州省(黔)、安徽省(皖)。

4個直轄市:北京市、重慶市、上海市、天津市。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

2個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參考資料:

省份-網路

4. 中國總共有多少個地區各地區包括哪些省份

中國有七個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四季分明的東北地區坐擁中國最大的平原,教育資源豐富、文化產業繁榮、工業實力雄厚;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華東地區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華東地區面積79.83萬平方千米,2010年末人口3.93億,佔全國29.3%。2016年國民生產總值28.8萬億元,佔全國38.7%。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華北地區指位於中國北部的區域。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現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華南地區南北向基本以北回歸線分為南部與北部,東西向以福建與廣東、廣東和廣西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6,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主要包括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青藏高原南部、兩廣丘陵西部等地形單元,大致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地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7.3%。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

(4)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四大地理分區:

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地理區劃

5. 中國分為幾個地區,分別有哪幾個省

  1. 華東地區(抄包括山東、襲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 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 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 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

6. 中國有多少個省市區,詳細!

截至2019年月,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盛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的各個省市自治區及其省會城市如下表:

各省簡稱:

北京(京)、天津(津)、黑龍江(黑)、吉林(吉)、遼寧(遼)、河北(冀)、河南(豫)、

山東(魯)、山西(晉)、陝西(陝)、內蒙古(內蒙古)、寧夏(寧)、甘肅(隴、甘)、

新疆(新)、青海(青)、西藏(藏)、湖北(鄂)、安徽(皖)、江蘇(蘇)、上海(滬)、

浙江(浙)、福建(閔)、湖南(湘)、江西(贛)、四川(川、蜀)、重慶(渝)、

貴州(黔、貴)、雲南(滇、雲)、廣東(粵)、廣西(桂)、海南(瓊)、

香港(港)、澳門(澳)、台灣(台)。

(6)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全國各省的簡稱順口溜

東三省,黑吉遼;

北、西部,蒙新藏;

西南地區有去貴,華中華南兩湖廣;

東南沿海閩浙蘇,台瓊兩省切莫忘;

華北華東兩河山,皖贛東邊是浙江;

陝甘青川內地廣,寧夏雖小在胸膛;

直轄市,京津滬,山城重慶後補上;

香港澳門兩特區,九七、九九回娘家。

三十四個行政區,牢牢記在心坎上。

中國各省份名字的由來

1、山東——魯

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2、山西——晉

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3、河南——豫

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4、河北——冀

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5、湖南——湘

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6、湖北——鄂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7、廣東——粵

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8、黑龍江——黑

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9、遼寧——遼

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

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10、吉林——吉

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11、安徽——皖

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

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12、江蘇——蘇

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

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13、福建——閩

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14、甘肅——甘、隴

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15、江西——贛

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16、雲南——滇、雲

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17、貴州——黔、貴

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18、四川——川、蜀

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

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19、青海——青

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20、陝西——陝、秦

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重鎮延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1、浙江——浙

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22、海南——瓊

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年為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23、北京——京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4、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25、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

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26、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7、廣西壯族自治區

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8、內蒙古自治區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

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9、西藏自治區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0、寧夏回族自治區

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

31、新疆維吾爾

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

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32、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意為出口香料的港口;芳香的海港。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

香港總面積達 1098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235個離島)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香港」原指石排灣、香港仔一帶,後推而廣之,擴大為香港全島乃至九龍、新界之總稱。

33、澳門特別行政區

據詞典解釋,澳是指海邊彎彎曲曲可以停船的地方。珠江口一帶這類海灣甚多,澳門是眾澳中地理環境比較好的一個澳。澳門之「門」又作何解釋呢?原來澳門南面有四個島,即仔、路環、大橫琴、小橫琴。四島分離對峙,海水縱橫分割而成十字,古人將此水域稱為「十字門」。

於是將「門」與「澳」糅合起來而成「澳門」。另有一種解釋認為,澳門北有蓮峰山,南有媽閣山,兩山對峙如「門」,上下海域為「澳」,合二為一稱「澳門」。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得到公認。澳門還有一個名字叫「蓮島」。此名既優雅大方,又通俗形象,作為別稱可謂恰到好處。

34、台灣

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

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省會的變遷原因:

1、因政權的更替而變化,這是造成省會變遷最直接的因素。新政權往往與原政權有著不同發展思維戰略,對原政權的遺留問題往往會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同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因此省會的遷移絕大多數都在政權更替之後的1912年、1950-1954年這樣的年份。

2、安全要求的需要。如廣西因邊防原因在桂林南寧間遷移省會。

3、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要求便利的交通和居中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位於鐵路交匯點的新興城市如哈爾濱、鄭州等。

4、像南京這樣因首都的得與失的因素而造成的省會的失與得。

7.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8. 中國有多少省市

中國有23個省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個自治區。

1、二十三個省:河北省(冀)、山東省(魯)、遼寧省(遼)、黑龍江省(黑)、吉林省(吉)、甘肅省(隴)、青海省(青)、河南省(豫)、江蘇省(蘇)、湖北省(鄂)、湖南省(湘)、江西省(贛)、浙江省(浙)、廣東省(粵)、雲南省(滇)、福建省(福)、台灣省(台)、海南省(瓊)、山西省(晉)、四川省(川)、陝西省(陝)、貴州省(黔)、安徽省(皖)。

2、四個直轄市:

(1)重慶,簡稱渝或巴,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

(2)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3)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4)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3、五個自治區:

(1)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為「新」。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

(3)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市,成立於1958年10月25日 ,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4)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區內的桂林、陽朔一帶是世界聞名的景旅遊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5)西藏自治區:簡稱「藏」。是中國西南邊疆的一個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上,首府是拉薩。

4、兩個特別行政區:

(1)澳門,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臨中國南海。

(2)香港,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

(8)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中國省份的分布: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南、湖北);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青海、陝西、甘肅、新疆);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重慶、西藏);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港澳台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台灣)。

9. 中國地圖上有幾個省市自治區,面積是多少。

在中國地圖上,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千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海南省,四川省;

貴州省,雲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台灣省,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各個省級行政區域的面積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6萬平方千米;西藏自治區面積122.8萬平方千米;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青海省面積72.23萬平方千米;四川省面積48.14萬平方千米 ;黑龍江省面積47.3萬平方千米 ;甘肅省面積45.44萬平方千米;雲南省面積38.33萬平方千米;

廣西壯族自治區面積23.6萬平方千米;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陝西省面積20.56萬平方千米;河北省面積18.77萬平方千米 ; 吉林省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 ;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廣東省面積18萬平方千米;貴州省面積17.6萬平方千米 ;江西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 ;

河南省面積16.7萬平方千米;山西省面積15.63萬平方千米;山東省面積15.38萬平方千米;遼寧省面積14.59萬平方千米 ;安徽省面積13.97萬平方千米 ;福建省面積12.13萬平方千米 ;江蘇省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 ;浙江省面積10.2萬平方千米;重慶市面積8.23萬平方千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6.64萬平方千米 ; 台灣省面積3.6萬平方千米 ;海南省面積3.4萬平方千米 ;北京市面積1.68萬平方千米 ;天津市 面積1.13萬平方千米;上海市面積0.63萬平方千米 ;香港特別行政區面積1101平方千米 ; 澳門特別行政區面積32.8平方千米。

(9)中國地理多少個省市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的基本特徵:

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2、中國領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南端的曾母暗沙,跨緯度49度多;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西到帕米爾高原,跨經度60多度。

3、中國陸地邊界長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