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z中國歷史地理

z中國歷史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7 01:43:15

❶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怎麼樣

第一節當代歷史地理學產生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歷史地理學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 第三節歷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 第一節三四千年前的溫暖濕潤氣候 第二節三四千年來氣候的變遷 第三章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一節主要森林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二節草原和荒漠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三節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四章歷史時期水系的變遷 第一節黃河下遊河道的變遷及其影響 第二節長江中下游水系的變遷 第三節海河水系的歷史變遷 第四節黃淮海平原湖沼的歷史變遷 第五章海岸線的變遷 第一節遼東灣海岸 第二節渤海灣海岸 第三節蘇北海岸 第四節長江口海岸 第五節杭州灣海岸 第六章沙漠的變遷 第一節我國東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帶沙漠的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第四紀以來形成的沙漠地區的變遷 第七章歷史時期疆域的變遷 第一節夏商周時期中原王朝的勢力范圍及其周邊民族 第二節先秦時期華夏諸國的疆域 第三節秦漢統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變遷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疆界的變遷 第五節隋唐統一帝國疆域的形成 第六節宋遼金時期各分裂政權的疆域 第七節元代的疆域 第八節明時期中國疆域 第九節清帝國疆域的形成--中華帝國最終疆域的形成 第十節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國土的淪喪 第八章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第一節秦統一前地方行政區劃的出現 第二節郡縣制的確立 第三節州郡縣三級制的確立與解體 第四節道路制度的出現與演變 第五節行省時代與中央集權的加強 第九章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移 第一節戰國至兩漢時期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三節隋唐五代時期 第四節宋遼金元時期 第五節明清民國時期 第十章中國古代農業的地區開發與地域差異 第一節我國北部農牧界線的歷史變遷 第二節我國古代主要農業區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一章歷代工礦業的分布和興衰變遷 第一節絲棉織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二節雕版印刷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三節造紙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四節陶瓷業的地理分布及共變遷 第五節歷代五金生產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二章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線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先秦時期的城市和交通 第二節秦漢時期全國交通--城市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線格局的變化 第四節隋唐五代時期全國城市體系的重建與發展 第五節宋遼金時期城市重心的南移與商業市鎮的出現 第六節域外交通的歷史發展 第十三章歷史文化景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 第一節文化重心區的分布、轉移與政治、經濟關系 第二節方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的地理背景 第三節社會人群的地域差異

❷ 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歷史地理地圖

http://tieba..com/f?kz=759957060
樓主自己看吧版權

❸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的概念

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歷史時期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它是地理學的年回輕分支學科,又與傳統的沿革地答理研究有密切關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歷代政區和疆域的變遷,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在西方也有類似的研究。然而,歷史地理學作為現代地理學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歷史地理學萌芽於遠古時代,於春秋戰國時期在地形、物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地圖和地理區劃方面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則出現了不少精彩的論述。
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發展;沿革地理向歷史地理的演變;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國起源很早,東漢班固於公元一世紀撰寫《漢書·地理志》已開其端。此後歷代相繼,至宋代已形成一項獨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應麟的《通鑒地理通釋》;到清朝早期,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晚期楊守敬的《歷代輿地圖》,代表了封建時代中國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❹ 中國歷史地理的介紹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國家。中國人民的祖先很早就勞動、生息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不斷地改造周圍的自然界,使中國的地理環境在全新世以來約1萬年的時間里起了很大的變化。

❺ 中國歷史地理多少學時

我們是36個課時

❻ 2017爾雅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

1-3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上)
1. [單選題] 竺可楨先生將中國古代的氣候變遷時回期答分為()。 A.甲骨文時期、物候時期、縣志時期 B.物候時期、縣志時期、方誌時期 C.考古時期、物候時期、方誌時期 D.考古時期、甲骨文時期、縣志時期 我的答案:C
2. [判斷題] 自器測階段以來,歷史時期的極端氣溫都超過當代。() 標准答案 :✓
3. [判斷題] 中國最早的現代氣候觀測站是位於上海的徐家匯觀象站。() 標准答案 :✓
1-4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下)
[判斷題]早期文明如滿天星斗,然而黃河流域以外的文明,卻大多沒有延續到今天。 標准答案:✓
1. [單選題] 現在的()在宋朝時期被稱為「南京」。 A.開封 B.揚州 C.商丘 D.西安
標准答案:C
2. [判斷題] 關於中國文明的起源,黃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絕大多數沒有延續到今天。() 標准答案 :對

❼ 中國歷史地理的影響

尤其對以下方面,影響更為顯著。
① 自然環境。在中國歷史時期中,自然環境各要素的變化及其在變化過程中的相互影響極其復雜,如氣候、植被、河流、海岸、沙漠等方面均歷經變遷(見中國歷史時期氣候和植被的變遷、中國歷史時期東部平原的水系變遷、中國歷史時期海岸線的變遷、中國歷史時期沙漠的變遷)。
② 疆域和政區。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在歷史時期勞動、生息的范圍及其所建立的政權疆域和政區,都是中國歷史上疆域和政區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國現今的疆域和政區是4000多年來以華夏族為主體政權與周圍各族的部落、部族和政權長期融合中逐漸形成的(見中國歷代疆域變遷、中國歷代政區沿革)。
③ 社會經濟環境。 中國大約在1萬年前就有了原始農業。以後隨畜牧業和種植業的分離、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以及因自然社會條件不同而造成各地區之間經濟上的差異,剩餘農牧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交換就成為社會的需要,商業活動也由此興起並漸趨繁榮,於是相應地出現溝通各地區之間的交通路線、商業聚落和城市,並不斷地演變、發展(見中國歷史時期北部農牧界線的變遷、中國歷史時期主要農業區的變遷、中國歷史時期蠶桑、植棉業和紡織業的分布和變遷、中國歷史時期人口的分布和遷徙、中國歷史時期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線的變遷)。

❽ 中國歷史地理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歷史方面的有:四大書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樓 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 貞觀之治 安史之亂 王安石變法 王叔文變法及八司馬 土木堡慘敗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節在江淮地區經常出現的一種大范圍的降水氣候特徵.降水豐沛相對濕度大、雲量多、風力、大氣悶熱.
2.寒潮冬半年降溫幅度較大的大氣現象.標准日降溫高於10度溫度天距平高於10度溫度頁距平高5度.
3.伏旱發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過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的乾旱天氣現象.

4.干濕度地帶性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形成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差別大陸內部和東西兩岸各植被類型的差別以及景觀的干濕度差別這種差別常呈經度分異的方向變化故習稱為經度地帶性或稱為干濕度地帶性.
5.灘塗海陸之間的交接地帶其地貌沉積、土壤都與潮汐、海浪及泥沙來源密切相關.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延伸隧道高溫高鹽等特徵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藍遠看似黑色故謂黑潮.
7.冷島效應綠洲內部防護林和農作物使風速減速蒸散強烈使用相對濕度增加下墊面的改變使溫度變幅減小且平均值低於周圍荒漠.這些特點不僅有利於綠洲化過程持續進行還對綠洲邊附近的荒漠侵襲起著某種抑製作用.
8.土地資源從自然屬性看是指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其性質取決於土地要素的組合關系和綜合特點.從社會屬性看是具有可促使發展農業生產的具有經濟特徵的社會財富.
9.地域分異規律指整個景觀或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按確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空間分異現象.10.區域文化形成於一定地區的地理單元內的以一定地域概念為基礎的相對明確的地域范圍內形成的系統文化.
11.傳統文化是指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並沿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