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的產業

地理中國的產業

發布時間: 2021-02-17 01:10:33

⑴ 分析中國第一二三產業的經濟地理分布現狀。並分析形成這種分布格局的原因。

不知道你是不是中學生,關於這個問題,在中學地理中並不需要掌握精確的數字,只要從分布趨勢上了解一下即可,尤其是第三產業的規律。簡單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第三產業比例越高,經濟落後的地區,一二產業比例偏高。所以在我國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對比中,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其主要特徵是第三產業比例最高;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一二產業比例高於東部地區。如果涉及到了小尺度的具體區域,那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無法用一兩句話概述了。

下面的內容可能能夠提供一些基本思路,但如果要寫分析報告,那麼恐怕需要精確的數字,這可以在網上查詢,應該不難。
三個經濟帶的劃分及經濟差異
(1)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經濟帶(暫未包括港澳台)
東部(遼、冀、京、津、魯、蘇、滬、浙、閩、粵、桂、瓊)
中部(黑、吉、內蒙古、晉、豫、皖、鄂、湘、贛)
西部(新、甘、青、藏、寧、陝、川、渝、貴、雲)
(2)經濟差異:
A.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東部經濟最發達,中部其次,西部較落後;
B.經濟發展速度:東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較慢

產生三個經濟帶經濟差異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氣候地貌:東部氣候濕潤,雨熱同期,地勢低平;中西部多乾旱及高寒區,海拔較高;
(2)地理區位:東部面向海洋,開放性及交通條件好;中西部距海遠,比較閉塞。
二、社會和經濟原因:
(1)產業結構:東部第二、三產業比重都遠大於第一產業,農村工業化及城鎮化程度高,生產力水平高;
(2)民族心理:東部地區思想觀念比較開放,有較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3)歷史基礎:我國近代及解放前夕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的長江三角洲、遼寧、天津、青島、廣州及中部的武漢、太原等地,廣大內陸地區極少;
(4)開放政策:我國改革開放從沿海起步,最初5個經濟特區及14個沿海開放城市均在東部沿海
東部經濟帶的特點和發展
位於沿海,基礎設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科技水平最高。
1.優勢:
(1)主要農業基地(黃淮海平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洋水產區均在本區
(2)交通便利,集中了大多數的高速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擁有全部海岸線
(3)集中了我國幾大最具實力的工業區(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
(4)經濟國際化程度高
(5)高等院校及科學家、工程師數量眾多
(6)城市分布最密集
2.存在問題: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缺水;環境污染嚴重;大江大河下游的洪水
3.發展方向:
(1)對內發展技術、人才、信息,對外發展對外經貿和金融,建設海洋開發基地,參與國際競爭
(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
(3)加強傳統工業改造,開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密集產業及高檔消費品工業

中、西部經濟帶的特點和發展
1.優勢:
(1)面積遼闊,能源和礦產豐富
(2)是主要的牧區和糧棉油糖的產區
(3)有色金屬工業及重工業發達(哈爾濱、武漢、太原、包頭、大同、鄭州、洛陽、長沙、株洲)
(4)沿邊貿易優勢較大
2.存在問題:經濟水平低,基礎落後,運輸能力差,生態環境問題較多
3.發展方向:
(1)加快發展能源、原材料加工(電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礦產、建築材料)
(2)改善生態環境,退耕還林還草,保護天然林及草原,防沙治沙
(3)大力發展水利、交通、通信、電網及城市基礎設施,發揮沿邊貿易及旅遊業
(4)鞏固和發展農業基礎(糧食、經濟作物、林業、淡水漁業),西北發展綠洲農業及草原牧區建設)
西部大開發
發揮地區優勢,大力加強東西部間的經濟聯合和經濟互補

⑵ 地理在中國有那些方面的發展優勢或者說地理在中國有什麼用

中國是個古老帝國,5000年的歷史,只落後了二三百年.當前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落後就要挨打,於是發展經濟,強國強兵中國人在這方面高度一致.我們的祖先是了不起的,給了我們如此偉大的國家,如此遼闊的土地.當然人沒有知足的.中國是個靠海國家,但中國南有海南島,東有台灣島,天然的兩艘航空母艦.
而且是不沉的航母.地理防衛優勢環球可占第一.東北地帶有朝鮮半島,如果中國能和古代一樣處理好和朝鮮族朋友的關系,可以說海疆基本是安全的.將來台灣完成統一,海南島必將成為中國海軍的第一大軍港,南海利益,石油通道,全要依靠此來保衛.台灣將成為遏制日本,保衛東海,防衛華東的任務.
世界上還沒有那個國家能有這種地理位置極佳,如此廣大的功能的島嶼,況這兩個島嶼的面積極大.人類從原始到現代,從最開始的樹上下來,現在全積聚於平原,從中國的現狀來瞧,梯度十分明顯,靠海的平原,低海拔區域人口的密度很大,但是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中國的戰略縱深很廣大,核子武器在能耐,也影響不了中國廣大的高原,除非出現核冬天,中國廣大的高原優勢,導致中國可攻可退,並非一個海嘯就出現緊張,當年老毛他老人家搞的三線建設,效果顯著.
中國周邊國家極多,可能是世界上周邊國家最多的,絕大多數國家基本能認識到和中國抗拒是沒好下場的,包括日本在內,如果陸地和中國相連,嚇死他,也不敢和中國打仗.這些小國中國基本上星期攻勢就可解決問題.
從亞洲范圍來瞧,能和中國抗拒的印度由於青藏高原,邊界高山的影響,還打不起大的戰爭,而且陸戰十個印度也不敢和中國交手.因此上說,中國保衛祖國的能力是很強的.
但是,中國有一個地理方面的劣勢,就是北方的俄羅斯,中國和俄羅斯有仇.就是俄佔我廣大的領土.分裂了外蒙.特別是佔了我庫頁島以東的廣大領土,俄遠東大部分是中國的,還有一個海參葳.俄為了在遠東得到一個不凍港,侵佔過我族順.雖然說現在俄羅斯國力不是很強,但這好比睡在中國門口外的一隻熊,隨時有可能出來害人,不可不防.
所以中國要考慮自己的對外政策,多交朋友,拉攏外蒙,分化俄遠東地區,只有分裂了俄羅斯,中國才能算是安全.在俄遠東地區有眾多的中國人,俄曾經擔心這些人會分裂遠東.我曾經到過俄羅斯,見過俄羅斯之大,人口之少,我們國家只要有地全種莊稼了,在俄羅斯,坐火車我就沒見過一塊地,全是荒原啊,極為肥美.我想如何在100年左右考慮俄遠東地區,是中國的一個任務.否則中國人睡覺總是不香.區區小日本只能算是小患,我們不能光是腦袋疼想腦袋,腳疼再來治腳了.

高考地理關於產業結構的

1:如何承接產業結構轉移?
1、承接產業轉移與促進欠發達主導產業發展相結合。首先,應確定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方向的主導產業;其次,優先承接有利於主導產業發展的產業轉移,並對不同產業承接產業轉移制定相應的產業准入政策;再次,鼓勵欠發達區域已有的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新增投資向高新技術環節和新興產業發展。
2、承接產業轉移與欠發達區域統籌發展相結合。根據不同區域發展水平制定針對性措施承接不同類型的產業,將培育主導產業集群和彌補產業結構缺口同時考慮。因此,對不發達地區需要同時承接來自國外和國內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主要通過提高項目效率和質量等方式來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產業承接方式的多樣化,欠發達區域應根據產業轉移方式變化的特徵和趨勢,堅持直接引資與間接引資並重,實現產業接納方式的多樣化,如BOT融資、項目融資等。
3、承接產業轉移與促進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在承接產業轉移中積極培育企業集團發展區域經營,利用產業轉移帶動其轉型升級,在與大型公司的合作、競爭中促進欠發達區域企業規模向大型化、集團化發展。將承接技術轉移與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相結合,在承接產業轉移技術的同時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
總之,欠發達區域要認識到產業轉移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承接產業轉移是發展經濟的正確選擇。產業轉移和產業承接都是涉及各地經濟發展的大問題,能否做好產業承接,主要取決於層次間的協調和結合的緊密度。

2:如何進行產業升級?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我國在「十一五」期間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任務和關鍵。指出:「發展先進製造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加強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關鍵是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2005年12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發布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原則、方向和重點,對於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自然災害包含哪幾種?
我國災害可按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按災害的成因可將災害分成:自然災害,即由自然現象產生的事件,如地震、火山暴發、乾旱、台風等;人為災害,即由人類活動產生的事件,如大氣污染、工業化學事件、武裝沖突、核事件、原油泄漏、沙漠化等。另一種分類是按災害源地與人類活動的關系進行的,可分為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暴發、滑坡、洪水等)、生態災害(如乾旱、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壞等)。

關於產業結構轉移的內容:(基本上很全了,都在裡面)

產業轉移

1.概念:產業轉移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達區域的部分企業順應區域比較優勢的變化,通過跨區域直接投資,把部分產業的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區域進行,從而在產業的空間分布上表現出該產業由發達區域向發展中區域轉移的現象。

產業轉移一般包括對外直接投資、設立營銷網路、建廠、設立研發機構等形式,其中設立研發機構是產業轉移的高級形式。跨國公司在國外設立研發機構有利於實現生產與開發一體化,縮短新產品生產周期。

2.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勞動力因素、內部交易成本、市場因素、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環境因素、資源問題等。

相關案例:

(1)二戰後,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其主要因素是發展中國家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

(2)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美國東北部地區的產業向西部、南部轉移,其主要因素是因為東北部地區的環境、資源問題。該產業轉移有利於東北部地區環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發展其它產業,也可能造成就業問題和經濟衰退。

(3)近年,台灣大量機電、IT企業向大陸轉移,其主要因素是尋找新的市場。

(4)近年來,廣東珠三角地區部分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向山區和兩翼轉移,其主要因素是為了實現區域內部產業布局的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當然其中也有山區和兩翼地區的比較區位優勢)。

3.國際三次產業轉移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一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西德等國轉移,集中力量發展半導體、通訊、電子計算機等新興技術密集型產業;

二是20世紀60-80年代,日本、西德等國將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小龍」等),重點發展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家用電器、汽車等附加價值較高的技術密集型產業;

三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將自身不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向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轉移,重點發展自身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20世紀80年代我國抓住了以輕紡產品為代表的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歷史機遇,完成了輕重工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20世紀90年代我國承接了大量製造業的國際轉移,進入了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快速發展階段,使機電產品成為我國出口主導產品。

新世紀以來,我國積極承接以IT為主導的國際產業轉移,使我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地之一,還促進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成為全球IT製造基地。同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並已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4.當前,中國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的三大特點:

第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行業越來越多。製造業仍然是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行業,在製造業中,高耗能產業成為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方面。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為減小本國的環境壓力,從能耗、環保、稅收等方面對高耗能項目進行限制,加上《京都議定書》生效後,這些國家為完成減排溫室效應氣體的任務,越來越多地將此類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越來越重要的行業,服務業是我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新重點。

第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區域越來越多。東部地區因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一直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占據優勢地位。但西部地區所擁有的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要素低成本優勢等,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到西部進行投資。東部地區外商到西部地區再投資,也已成為西部地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式。

第三、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方式越來越多。如制定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設立各種形式的開發園區、開展產業鏈招商引資、技術引進和消化提升和開展國際經濟合作等。

跨國公司是國際產業轉移的主體,但中小企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

5.國內產業轉移

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區位優勢的衰退,另一方面,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和促進中部崛起的實施,一些產業由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中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資源和區位優勢明顯,如果中西部地區努力完善體制機制,優化投資環境,推動本地區成為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勞動力資源開發和輸出基地,那麼中西部地區將成為最佳的產業轉移承接地。

6.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與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地區出現了兩次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第一次始於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傳統製造業(服裝、紡織、電子元件等)大量向珠三角地區轉移,這次產業轉移一方面加快了珠三角地區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也使珠三角地區環境污染加重。第二次產業轉移始於20世紀90年代,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密集型產業向廣東欠發達地區、甚至「泛珠三角」地區轉移,而珠三角地區則通過大力引進計算機、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珠三角經過20多年的長足發展,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珠三角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困境,突出表現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壓力,珠三角經濟體本身存在的缺陷(地理空間有限、資源約束越來越嚴重)、可持續發展後勁不足等。因此珠三角地區必須調整並優化承接國際產業的結構,全面提高產業整體素質,著力優化提高第二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拓寬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空間,有步驟地向東西兩翼和山區進行產業轉移。

今年3月,廣東省政府出台《關於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產業轉移」迅速成為各級政府、各地企業廣泛關注的熱點。《意見》重點提出了扶持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的措施:一是給予用地政策支持。二是給予園區外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三是確保園區電力供應。四是加強園區企業用工培訓。通過教育扶貧或委託培養、培訓等方式,由省屬和珠三角地區有關技工學校、職業技術院校為山區及東西兩翼培養緊缺專業的技能人才。五是加大對產業轉移的政策支持。

7.產業轉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於轉移地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於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國或本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的進程。

(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產業轉移可經使各地區根據自己的優勢條件發展相應的產業,從而促進產業的分工和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3)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一方面,產業轉移改變了區域地理景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往往由鄉村地區變為高度工業化地區;另一方面,產業轉移也往往伴隨著環境污染的轉移和擴散。

(4)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產業轉移地往往會出現就業機會減少,出現失業人口增加的現象;而對於產業承接地則可增加就業機會,緩解就業壓力。

⑷ 地理 : 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是什麼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

⑸ 中國第一二三產業經濟地理分布狀況

不知道你是不是抄中學生,關於襲這個問題,在中學地理中並不需要掌握精確的數字,只要從分布趨勢上了解一下即可,尤其是第三產業的規律。簡單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第三產業比例越高,經濟落後的地區,一二產業比例偏高。所以在我國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對比中,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其主要特徵是第三產業比例最高;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一二產業比例高於東部地區。如果涉及到了小尺度的具體區域,那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無法用一兩句話概述了。

七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 中國的主要產業

我國主要有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
農業
1、種植業
(1)糧食:水稻、麥子。
(2)油料:花生、油菜、芝麻、大豆。
(3)蔬菜:蘿卜、白菜、芹菜、冬瓜、南瓜、土豆、西紅柿、黃瓜、豇豆、扁豆、辣椒、紅薯、菜花、洋蔥、香椿、蘑菇。
(4)水果:蘋果、梨、香蕉、西瓜、香瓜、榴槤、石榴、葡萄、桔子、橙子、菠蘿、甘蔗、西瓜、哈密瓜、荔枝、龍眼、柚子、柿子、櫻桃、獼猴桃。
(5)乾果:核桃、開心果、榛子、腰果、榧子、花生、松子、栗子、蓮子、白瓜子、葵花子、芝麻、胡桃、喀什巴丹木、扁桃、無花果。
(6)花:玫瑰花、火鶴、牡丹花、旋轉玫瑰、罌粟花、鬱金香、百合花、旋轉鈴、兜蘭花、牽牛花、雪蓮花、綉球花、康乃馨、德甘菊、迎春花、梅花、仙人掌花、荷花、睡蓮、卡特蘭、千日紅、不老菊、長壽菊、向日葵、魚尾菊、嘉寶菊、石榴花、粉菠蘿、小菊花、大麗花、山茶花、非洲菊、蝴蝶蘭、大花蕙蘭、健康花、荷包花、牽牛花**、馬蹄蓮、大富貴、水仙花。
(7)其它:棉花、甘草、煙葉。
2、畜牧業:豬、山羊、牛、馬、貓、狗、駱駝、大象、老鼠、松鼠、老虎、獅子、熊貓、長頸鹿、袋鼠、河馬、白兔、雞、鴨、鵝。
3、林業:梧桐樹、楊樹、松樹、石榴樹、蘋果樹、葡萄園。
4、漁業:鯽魚、鰱魚、白條、火頭、蝦、烏龜。
5、副業:編席子、采葯
工業
1、礦石:煤礦——煤廠,
鐵礦——鐵廠(鐵的器具用具、鋼材),
礦石——水泥廠…
2、鋼鐵:(機器製造業)飛機、輪船、汽車、轎車、自行車、摩托車、機器設備(水泵)…
門廠——防盜門…
3、石油:煉油廠——汽油柴油,
塑料廠——塑料的盆、袋、筆、牙刷,
燃氣廠——煤氣…
4、木材:傢具廠——沙發、桌子、椅子、凳子,
紙廠——印刷廠,鉛筆廠…
5、棉花:紡織廠(紡織業),
服裝廠——提包皮包、上衣、褲子、帽子、襪子、毛巾、圍巾、被子被單
6、皮革橡膠:動物皮——皮鞋,
橡樹膠——膠盆、運動鞋、輪胎…
7、化學工業:化肥廠,添加劑、色素,牙膏,洗頭膏,啫(ze)喱水,奶粉廠
8、食品:油廠——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香油(大規模的稱榨油廠),
鹽廠,醬油廠,醋廠,茶廠、糖廠,調料廠…
面廠——方便麵,酒廠——各種酒,制葯廠,卷煙廠——各種煙,飼料廠
餅干廠——各種食品,餃子廠——餃子,饅頭廠——饅頭
9、電器廠:電視,VCD冰箱,洗衣機,空調,
電燈——電燈泡、電棒、台燈,電風扇,跑步機…
電腦,手機、充電器(各種元器件、配件)…
音像製品廠——碟片,磁帶
10、其它:電——發電廠,
水——自來水廠(興於城市),
瓷器——碗廠、地板磚、花瓶,
玻璃廠——玻璃杯、酒瓶,
油漆塗料廠
服務業
1、商業:服裝店,超市,批發部(汽車配件、食品零售(糕點)),茶葉鋪……簡單的商業形式——銷售
2、餐飲業:酒店、飯店,小吃店
3、建築業:房地產開發,裝潢公司,賓館
4、交通運輸業:公交車,計程車,飛機,火車,輪船,
5、郵電通信:郵局——寄信、匯包裹,中國移動通信、聯通通信
6、金融:各種銀行、儲蓄所、證券中心
7、保險:保險公司(人壽保險、意外保險、財產保險)
8、公共安全:各級人民法院、公安局(警察、軍隊)
管理行業——行政管理(國家主席、省長、市長、局長、鄉長、村幹部)
9、廣播電視:各省電視台、廣播電視台
10、航天事業:天氣預報、地理勘探
11、教育:學校(小學、中學、大學,技校)
12、文化:雜志社,報紙,書籍出版社
13、體育:舞蹈、擊劍、乒乓球、籃球、足球、橄欖球、高爾夫球、羽毛球……以身體運動的高素質為基礎
14、福利、經濟事業:福利、體育彩票,股票
15、健康醫療:各種醫院如整形醫院…
16、美容美發業
17、旅遊業:旅行社——名勝古跡,公園
15、宣傳:廣告公司
16、攝影:婚紗攝影,照相
17、打字復印:影印
18、健身儀器
19、其它:
信息:計算機編制內容、網站
藝術:繪畫——畫家、美術家,雕塑——雕塑家,音樂——歌手
科學:漢語,外國語——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
娛樂行業:電影院,明星藝人,演員,電視台主持人(主播以較高的文化水平為基礎
考古:博物院(文物展)
工作職稱:
高等職稱:董事長、經理、教師、律師、作家、記者、主持人、導演、編輯、會計、警察、醫生、廚師、修理工、司機。
一般職稱:商人、軍人、工人、農民、學生、讀者、演員、觀眾、顧客。

參考:三大產業_網路
http://ke..com/link?url=LVDXknzQhG0GEl6-8rTNUPtf2APvKz__

⑺ 中國現在主導產業還是農業么,地理題目上答案居然是第一產業,驚了

當然是農業,農業大國的名頭不是假的,發生巨大變革才幾百年就想一蹴而就

⑻ 中國主要產業有哪些

我國主要有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

  • 農業

1、種植業

(1)糧食:水稻、麥子。

(2)油料:花生、油菜、芝麻、大豆。

(3)蔬菜:蘿卜、白菜、芹菜、冬瓜、南瓜、土豆、西紅柿、黃瓜、豇豆、扁豆、辣椒、紅薯、菜花、洋蔥、香椿、蘑菇。

(4)水果:蘋果、梨、香蕉、西瓜、香瓜、榴槤、石榴、葡萄、桔子、橙子、菠蘿、甘蔗、西瓜、哈密瓜、荔枝、龍眼、柚子、柿子、櫻桃、獼猴桃。

(5)乾果:核桃、開心果、榛子、腰果、榧子、花生、松子、栗子、蓮子、白瓜子、葵花子、芝麻、胡桃、喀什巴丹木、扁桃、無花果。

(6)花:玫瑰花、火鶴、牡丹花、旋轉玫瑰、罌粟花、鬱金香、百合花、旋轉鈴、兜蘭花、牽牛花、雪蓮花、綉球花、康乃馨、德甘菊、迎春花、梅花、仙人掌花、荷花、睡蓮、卡特蘭、千日紅、不老菊、長壽菊、向日葵、魚尾菊、嘉寶菊、石榴花、粉菠蘿、小菊花、大麗花、山茶花、非洲菊、蝴蝶蘭、大花蕙蘭、健康花、荷包花、牽牛花**、馬蹄蓮、大富貴、水仙花。

(7)其它:棉花、甘草、煙葉。

2、畜牧業:豬、山羊、牛、馬、貓、狗、駱駝、大象、老鼠、松鼠、老虎、獅子、熊貓、長頸鹿、袋鼠、河馬、白兔、雞、鴨、鵝。

3、林業:梧桐樹、楊樹、松樹、石榴樹、蘋果樹、葡萄園。

4、漁業:鯽魚、鰱魚、白條、火頭、蝦、烏龜。

5、副業:編席子、采葯

  • 工業

1、礦石:煤礦——煤廠,

鐵礦——鐵廠(鐵的器具用具、鋼材),

礦石——水泥廠…

2、鋼鐵:(機器製造業)飛機、輪船、汽車、轎車、自行車、摩托車、機器設備(水泵)…

門廠——防盜門…

3、石油:煉油廠——汽油柴油,

塑料廠——塑料的盆、袋、筆、牙刷,

燃氣廠——煤氣…

4、木材:傢具廠——沙發、桌子、椅子、凳子,

紙廠——印刷廠,鉛筆廠…

5、棉花:紡織廠(紡織業),

服裝廠——提包皮包、上衣、褲子、帽子、襪子、毛巾、圍巾、被子被單

6、皮革橡膠:動物皮——皮鞋,

橡樹膠——膠盆、運動鞋、輪胎…

7、化學工業:化肥廠,添加劑、色素,牙膏,洗頭膏,啫(ze)喱水,奶粉廠

8、食品:油廠——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香油(大規模的稱榨油廠),

鹽廠,醬油廠,醋廠,茶廠、糖廠,調料廠…

面廠——方便麵,酒廠——各種酒,制葯廠,卷煙廠——各種煙,飼料廠

餅干廠——各種食品,餃子廠——餃子,饅頭廠——饅頭

9、電器廠:電視,VCD冰箱,洗衣機,空調,

電燈——電燈泡、電棒、台燈,電風扇,跑步機…

電腦,手機、充電器(各種元器件、配件)…

音像製品廠——碟片,磁帶

10、其它:電——發電廠,

水——自來水廠(興於城市),

瓷器——碗廠、地板磚、花瓶,

玻璃廠——玻璃杯、酒瓶,

油漆塗料廠

  • 服務業

1、商業:服裝店,超市,批發部(汽車配件、食品零售(糕點)),茶葉鋪……簡單的商業形式——銷售

2、餐飲業:酒店、飯店,小吃店

3、建築業:房地產開發,裝潢公司,賓館

4、交通運輸業:公交車,計程車,飛機,火車,輪船,

5、郵電通信:郵局——寄信、匯包裹,中國移動通信、聯通通信

6、金融:各種銀行、儲蓄所、證券中心

7、保險:保險公司(人壽保險、意外保險、財產保險)

8、公共安全:各級人民法院、公安局(警察、軍隊)

管理行業——行政管理(國家主席、省長、市長、局長、鄉長、村幹部)

9、廣播電視:各省電視台、廣播電視台

10、航天事業:天氣預報、地理勘探

11、教育:學校(小學、中學、大學,技校)

12、文化:雜志社,報紙,書籍出版社

13、體育:舞蹈、擊劍、乒乓球、籃球、足球、橄欖球、高爾夫球、羽毛球……以身體運動的高素質為基礎

14、福利、經濟事業:福利、體育彩票,股票

15、健康醫療:各種醫院如整形醫院…

16、美容美發業

17、旅遊業:旅行社——名勝古跡,公園

15、宣傳:廣告公司

16、攝影:婚紗攝影,照相

17、打字復印:影印

18、健身儀器

19、其它:

信息:計算機編制內容、網站

藝術:繪畫——畫家、美術家,雕塑——雕塑家,音樂——歌手

科學:漢語,外國語——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

娛樂行業:電影院,明星藝人,演員,電視台主持人(主播以較高的文化水平為基礎

考古:博物院(文物展)

工作職稱:

高等職稱:董事長、經理、教師、律師、作家、記者、主持人、導演、編輯、會計、警察、醫生、廚師、修理工、司機。

一般職稱:商人、軍人、工人、農民、學生、讀者、演員、觀眾、顧客。


參考:三大產業_網路

http://ke..com/link?url=LVDXknzQhG0GEl6-8rTNUPtf2APvKz__

⑼ 地理中國的經濟發展 高科技產業

傳統工業:A E J,來A、E——H、L;源J——G。
高新技術產業:B C I,B、C、I——D、F、K(註:F項一般對應微電子工業,並不適合所有的高新技術工業)。
環渤海地區的城市多沿渤海和鐵路線分布。翼東南堡油田位於河北省唐山市南堡經濟開發區,瀕臨渤海。除石油外,該地還有豐富的煤鐵資源。首都鋼鐵公司位於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
首鋼遷出北京,對北京環境積極影響是:減輕北京市大氣、水等的環境污染和土地緊張的壓力,減緩北京市交通緊張的局面。科研機構保留在北京,是因為北京的科技水平高。
限制環渤海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資源嚴重不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