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美國國家地理楊青古琴

美國國家地理楊青古琴

發布時間: 2021-02-16 23:54:28

① 楊青的公益事業

楊青先生長年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致力於傳統文化遺產的推廣與普及,組織了百餘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獲得由中華慈善總會頒發的公益活動最佳貢獻獎。由他組織並參與主要活動有:
2005年8月28日,參與組織並帶領56名學生參與《56個民族56張古琴慶祝建國56年華誕大型長城慶典活動》(北京居庸關長城,CCTV報道)。
2005年12月,組織並參與演出《慶祝古琴申遺成功兩周年暨中西合璧——古琴鋼琴兩琴聯奏大型音樂會》(北京保利劇院)。(CCTV、中國政府網站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2006年6月,慶祝我國首個「文化遺產日」,在北京紫禁城舉辦《太廟琴會》中,楊青先生任藝術指導並演奏琴曲。
2007年CCTV首屆少兒春晚,楊青先生受邀帶領三十餘名學生集體表演古琴節目。
2007年楊青先生應日中友好協會邀請帶領「雅韻華章」藝術團赴日本東京,並演奏古琴名曲《流水》等,日本東京大富電視台、央視四套國際頻道以「中國古琴藝術日本東京展魅力」為題進行了報道。
2007年8月受邀參加由奧組委批准舉辦的《中國心、奧運情》奧運倒計時一周年大型民族音樂會,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帶領百餘名學生奏響古琴名曲《關山月》、《梅花三弄》。中央電視台現場攝錄報道。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期間,受邀到奧運村祥雲劇場為各國運動員與奧運志願者出演古琴節目。
2008年8月,在北京舉辦的由共青團中央、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教育部聯合主辦的「星星火炬--中國青少年藝術英才推選活動」全國總決賽中擔任藝術顧問與評委。
2009年受邀擔任CCTV民族器樂大賽古琴組半決賽及決賽評委。
2010年3月,在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市文化局、北京電視台主辦的「第三屆北京清明詩會」上帥百人古琴隊伍演奏琴曲。
2011年2月,作為表演嘉賓參加以祖古旺波仁波切為大會主席,祖古白瑪奧色仁波切為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由香港佛教文化產業發起,聯同世界噶陀法脈總會、寧瑪巴世界和平護國息災祈禱大法會(籌委會)、國際金剛乘文化交流聯盟、世界佛教音樂聯盟、中國養老基金會共同於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圓滿舉行的為期三天的首屆「世界和平祈禱大法會、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護國息災財神大法會』暨中日藝術界慈善演唱會」,並在慈善演唱會上傾情獻演古琴獨奏《大悲咒》、《流水》、《梅花三弄》、《關山月》,贏得所有與會嘉賓的熱烈掌聲。
2011年7月參與組織由中國琴會、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旅遊局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龍人古琴文化藝術節》,此次活動有海內外四百多位琴人、琴友參與。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以「中國最大古琴活動在閩成功舉辦」為標題報道。
2011年8月20日在杭州紅星劇院成功舉辦楊青古琴獨奏音樂會。
2012年元旦,參加廈門龍人琴坊舉辦的2012新年古琴音樂會。
2012年2月,參與組織由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國際中華文化藝術交流展演協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共同主辦的香港荃灣大會堂音樂廳舉辦的「琴箏詩樂香江情」首屆香港國際琴箏詩樂展演.
2012年4月在上海國際音響展中為達人藝典錄制的作品《琴歌續-紅樓夢》簽售。
2012年5月,在深圳文博會上舉辦古琴講座並簽售個人古琴專輯唱片。
2012年6月3日,受邀參加北京戒台寺舉辦的非遺音樂會演出,並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現場采訪,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以「千年古剎奏響非遺古樂」為題進行報道。
2012年7月,參與慶祝國家博物館建館一百年華誕古琴音樂會演出——中國古琴大師:琴匯。
2012年7月,出席「廈門古琴藝術協會」成立大會並參加音樂會演出。
2012年9月,應邀即將參與「龍年龍人古琴藝術節」慶典活動。
此外,中央電視台《音樂告訴你》、《精彩十分》、《藝術品投資》、《鑒寶》、《本周》,北京電視台《七色光音樂節目》欄目、路透社、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等國內外媒體都曾專題報道了楊青先生組織的古琴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國新聞》、《中國文藝》、《綜藝快報》及北京電視台《每日文化播報》、《晚間新聞》等欄目也為楊青先生作了新聞報道。《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藝術評論》、《文化月刊》、《音樂周報》、《文明》、《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樂器》、《中國樂器》、《中華樂器大典》、《神州》、《中國收藏》、《文明》、《中國民樂報》、《吉祥航空》等書籍、報刊也都多次對楊青先生及他組織的活動予以專題或新聞報道。

② 中國古琴的來歷和介紹有哪些

琴究竟起源於何時,其基本的發展歷史、尤其是其早期的演變脈絡如何,始終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問題。 人們推測古琴的歷史,有3000年之久。著名學者羅振玉認為,商代的甲骨文中「樂」字是「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為商代已有琴之一說。

《詩經》為中國最早的文獻之一, 大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載有自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305首古代樂歌。其中琴的記載反復出現於字里行間,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等,當時的琴已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孔子曾將《詩經》305篇皆弦歌之」,《詩經》 實為最早的琴歌總集。自殷商算起,琴至少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產生於更早的上古之世。

歷代文獻記載中最多見的,則是有關伏羲制琴的傳說。如《禮記》中載:「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等說法。

縱覽歷代文獻與上古傳說,還有神農說、黃帝說、唐堯說、虞舜說幾種。東漢傅毅《琴賦》有:「神農之初制,盡聲變之奧妙。"之說。《世本》也說:「神農作琴,又日,琴長七尺二寸」。馮遷寫《史記》,從黃帝始,定下了中華的物質文明大多由此發端的基調。

古代帝王系譜,不論夏虞商周,莫不以他為遠古始祖。傳說中的黃帝,帶有十分濃重的神話色彩。他不但定律,還曾創制名為《清角》的琴曲,可見琴的發端也與其有關。在後人的心目中,堯是賢德與聖明的化身。古代有許多文獻將堯推為琴樂的創始人。

如《帝王世紀》日:「堯作《大章》,使無句作五弦琴,天下大和。於是景星耀於天,甘露晞於地,朱草生於郊,鳳凰止於庭嘉禾孳於畝。」宋代的朱長文著《琴史》,書中將帝堯列為全書之首:「帝堯宅天下,...當.《大章》之作也,琴聲固已和矣!」。

文獻中還有許多關於舜制五弦琴的記載。如《禮記》中有:「昔者舜作五弦琴,夔始制樂,以賞諸侯」的描述。

(2)美國國家地理楊青古琴擴展閱讀

琴,是一種渾身上下都充滿著文化內涵的樂器。僅從琴形而言,就可說是通身是韻。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

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

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③ 何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什麼特點你認為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傳復統文化」是指文明史制上和歷史上存在過的、發生過的、被今天記憶的人類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變異有所發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中國」和「文化」不僅指今天國家地理版圖的中國,也包括歷史上的中國(版圖有變化),以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其它地域和其它民族;而且還涉及到中國出現之前的、中華民族形成之前的有關地域和民族的文化.\x0d中國傳統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的中國文化\x0d基本內容: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宗教、道德倫理

④ 哪有關於古琴製作的書籍,

中國音樂起於何時?這個問題頗難確定,據古籍所載,伏羲女媧時,已有「琴」、「瑟」、「簫」的發明。這時的「琴」即是現在所講的「古琴」之前身。圍繞古琴所作的詩所發生的故事不計其數,有詩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的故事,可見琴聲乃心聲。古琴在國樂中佔有極高的地位。「箏」之淵源於「瑟」,與「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其在春秋戰國之際流行於秦,故史稱「秦箏」。「箏」之音色華麗優美,明亮抒情,善於表現行雲流水的意境。今天我們將「琴」、「箏」並置,呈現在您的眼前,願您能在悠悠琴聲中,領略到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及厚重的藝術底蘊。古琴,亦稱七弦琴,或絲桐、綠綺等,因縛弦七根又稱「七弦琴」。琴體由面板和底板膠合而成,形狹長。弦外側的面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徽」。唐朝詩人劉長卿詩句:「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泠泠」則指的是古琴的音色。

今天和人言及中國古典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的時候,有人人為在近來的兩三百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已經在走向一種沒落,不僅是各種樂器沒有發展,就連作曲家也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才出現的,更不必說各種樂譜(更有甚者竟然說中國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樂譜)。

就鋼琴一種樂器而言,早在BAROQUE時代,已經有一個發展的雛形,然後在經過古典,爛漫,現代,甚至後先代,其工業已經發展到相當的地步,其音色音調都已經相當完美精確了,而中國的古典樂器確實一直裹足不前的。

可我認為中國的傳統古典音樂一方面有工業的因素在裡面,同時也和中國的傳統思想在裡面。首先,中國對於藝人是一種歧視態度;其次,傳統的思想里是力求簡約無為清凈閑適的不象西方的力求嚴謹細致:關於中國的樂譜如廣陵散樂府詩經宋詞元曲比比結實,只不過現在所謂的樂譜部分已經失傳,而只留下了文學部分了……等等,我並沒有說中國沒有樂譜,我和你一樣是反對說中國沒有樂譜這么一說的,我知道中國古代的記譜方法是用宮商角子羽這些文字來記譜的,包括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有譜的只不過,在儒教統治的古代,藝人一直處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層,和妓女一般,只是比花子高一些,所以那些中國古典的個種藝術形式都只是以一種文學的形式流傳下來的(萬班皆下貧,惟有讀書高)。所以才給那些只有半吊子的所謂漢學家看成是中國根本沒有古典音樂。

對於,古典音樂,我的一個觀點是中國的藝術是高於西方藝術的,他之所以不讓西方的,或者只崇尚西方文化而對自己文化毫無研究的人們接受,是因為中國文化是一種綜合的包羅萬象的文化藝術,他是被西方劃分政治哲學藝術社科天文等等學科的綜合體,例如一首古詩詞他同樣又是一種哲學觀點的體現,又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古詩詞的唱法據說已失傳了)等等:同樣古代的士人如果靠上功名,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他可能作為政治家同時有時文學家,軍事家改革家(中國原先的文人都是博覽群書的,其實就只一篇文章中原本就有很多方面的知識道理)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等等;如果官場失意的話他就有可能成為藝術家棋手甚至醫生(歷來的古代文人當中有很多都是擅長歧黃之術的)。

古琴美學思想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對古琴美學思想影響深遠。《老子》崇尚自然為美,排斥人為之樂、有聲之樂,推崇「淡兮其無味」的音樂風格,倡導自然、無為、體現道之精神的「大音希聲」。莊子繼承了《老子》的自然觀,主張「法天貴真」,對束縛人性、違反自然的儒家禮樂思想進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見《駢拇》、《馬蹄》等篇)。但莊子並沒有完全否定有聲之樂,而是提出「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的命題,要求音樂表達人之自然情性,而不應拘於人為的禮法。基於此,《莊子?大宗師》所載子桑「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的悲歌在古琴審美中就不但實現了對情的肯定,而且實現了對悲樂的肯定,《莊子?讓王》中提出的「鼓琴足以自娛」的命題,則強調了古琴音樂的娛樂作用、審美作用。

老、莊上述思想滲透在其後古琴美學思想的各個方面。《老子》「淡兮其無味」的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頤、徐上瀛等人吸收、發展,在音樂審美上形成對「淡和」之樂的崇尚,限制了古琴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對古琴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消極影響;《老子》「大音希聲」的思想則為陶淵明、白居易、薛易簡等人所繼承,使崇尚「希聲」之境成為眾多琴人追求的目標;莊子「得意而忘言」的思想被陶淵明等眾琴人所繼承,使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了古琴音樂審美中的重要特徵;老、庄對自然之美的推崇為嵇康、陶淵明、李贄等多人繼承,使古琴美學思想重視人和自然的聯系,追求人和自然的統一;莊子以自由為美、音樂可自由表達感情的思想又被嵇康、李贄等人發展,提倡音樂要成為人們抒發心聲的藝術,而不是封建統治的工具。另外,老、庄明哲保身、退隱出世的思想也對古琴美學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老子》「淡兮其無味」、「大音希聲」的觀點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對古琴音樂審美產生了重大影響。「淡」出自《老子?三十五章》「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文獻顯示,《老子》提出「淡」的范疇後,在漢代之前並未引起大的反響。魏晉之後,經學受創,玄學盛行,「淡」之審美受到重視,所以阮籍說「道德平淡,故五聲無味」,提倡恬淡之樂,排斥美聲、悲樂。至唐,「淡」開始被較多地用於形容琴樂風格,「清泠由本性,恬淡隨人心」、「曲淡節稀聲不多」、「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等琴詩表明恬淡之音已被唐人作為古樂、雅樂的標志而受到推崇,在古琴音樂審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宋周敦頤援道入儒,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對《老子》的思想加以吸收、融合,提出「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的「淡和」說,從而使「淡和」成為儒、道兩家尊崇的音樂審美觀。「淡和」審美觀既與道家恬淡的主張相符,又與儒家中和的主張相合,所以被眾多琴人所接受。宋真德秀在《贈蕭長夫序》中就竭力贊揚古琴「希微」、「寥寥」之風格,明嚴天池也說:「惟鼓琴,則宮商分而清和別,鬱勃宣而德意通,欲為之平,躁為之釋」(《琴川匯譜》)。徐上瀛則認為「琴之母音,本自淡也」,「琴聲淡則益有味」,並說「淡」就是要「使聽之者游思縹緲,娛樂之心,不知何去」(《溪山琴況》)。清汪

⑤ 開著全新賓士EQC和賓士GLB帶你打卡上海松江地標!

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有著「上海之根」的稱呼,松江古稱華亭,別稱有雲間、茸城、谷水等,這里自古便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如今,這里城區繁華、鄉村寧靜,綻放科創活力、人文魅力、生態吸引力,鋪展出一幅幅令人嚮往的美麗畫卷——傍晚時分,富林湖畔,華燈綻放,岸邊燈柱、水上屋頂、徽派建築紛紛被「點亮」,眼前頓現一個美輪美奐的神秘世界。此處,時不時傳出的悠悠古琴聲,讓人彷彿穿越千年。這里,是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廣富林的遠古文明已由科學考古而得到初步證實。早在5000年前,廣富林一帶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勞作生息。

上面這些只是松江的一小部分地標,該忘記的早就忘記,該留下的永遠留下,經過歲月的洗禮、歷史的沉澱。

⑥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是什麼意思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的意思是:青蔥的山嶺,是一幅千年不腐、不著筆墨的山水畫卷;綠瑩瑩的流水,是一具萬年常響、無需絲弦的悠揚古琴。

【出處】出自清代林則徐的《林則徐全集》。

【原文】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綠水無聲鳥作歌。

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應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裡,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裡不要難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後,我將游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

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台」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

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朴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賞析】

這首詩作於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軍去伊犁途經西安,詩中表明了林在禁煙抗英問題上,不顧個人安危的態度,雖遭革職充軍也無悔意,赴戍:到充軍的地方去。

(6)美國國家地理楊青古琴擴展閱讀: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

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的第一人臣。謚號文忠。

《林則徐全集》著作包括奏摺、公牘、文鈔、詩詞、信札、日記以及他主持翻譯的《四洲志》等譯作。這些著譯散藏各地,長期沒有經過系統整理。

總體評價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

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則徐生於乾隆五十年,歷經嘉慶、道光兩代,咸豐登基後不久病故。 他從政為官四十年,先後擔任多職,但他的正直清廉,為他的人民所敬仰,並贏得「林青天」的美譽。林則徐一生在14個省擔任過多種官職,他的非凡之處,是時時處處都表現出一絲不苟的責任感。

有了責無旁貸的獻身精神,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時有人評價林則徐 「 無一事不認真 , 無一事無良法 」。雖然林則徐的實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硯滅的命運,但林則徐殫精竭慮地干成的每一件實事不管是在局部上還在具體問題上,都給國家,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則是不可否認的。

林則徐每任一職 , 每做一事,從來沒有敷衍馬虎過。 實干加智惠,貫穿於林則徐為官從政的全過 程,或者說林則徐的一生就是實干加智慧的一生。

同許多偉大歷史人物一樣,林則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林則徐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行將解體、外國資本主義人侵、國家獨立受到嚴重威脅的時代。

他和愛國開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龔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國家於富強和外御強敵、捍衛國家獨立、民族生存之道。

他把反對外來侵略和維護清朝統治當作解除「 內憂外患」 的兩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應詔前往桂林鎮壓天地會起義,足以說明他的封建正統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則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名家點評

美國學者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員,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欽差的整個經歷明凈如水晶。他的動機是禁止鴉片的輸入和消費,為了達到此目的,他准備採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務是毫無希望的。」

英國著名香港史專家安德葛·《香港史》:「 (林則徐的禁煙計劃)以果斷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擊,使得英國人出乎意料,(他們)完全沒有想到林則徐會以果斷、活力和對中國利益的獻身精神來付諸行動。」

美國華裔學者張馨保·《林欽差與鴉片戰爭》(1964年出版)「「以他的勤奮、改進政府工作的強烈願望以及全力為民謀利的信念而著稱。在所有19 世紀的中國政治家中,林則徐的形象和影響都超過了其他人。」

曾任英國駐香港總督兼駐華公使包令·《欽差大臣林則徐的生平及著述》:「(林則徐是) 中國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林則徐是該國人民的縮影——那個龐大帝國的輿論集中表現在這個人身上。他是中國的一位理想的愛國志士。他是聖人,而且是萬聖之聖。

他把自己的智慧同傳統的智慧結合了起來,(是)中國愛國志士的驕傲,(他) 太偉大了,不會被人遺忘,(林則徐) 忠誠地、幾乎不間斷地為他的國家服務了36 年。」

⑦ 湖北的景點有哪些推薦推薦。

湖北旅遊景點很多,我推薦的必去景點有黃鶴樓、武當山和武漢大學。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吸引了歷代眾多著名文學獎、詩人。與滕王閣、岳陽樓並列江南三大名樓。到達黃鶴樓可以直接乘坐公交車直達,比如10路、402路、584路等等。門票80元每人。

⑧ 急!我是一名國內音樂院校古琴演奏專業的大一學生 想去美國讀音樂治療的研究生 請問我需要做哪些准備

「音樂治療不是單純地聽音樂,僅僅聽音樂是治不了病的。」簡單地說,音樂治療是用音樂的心理現象、音樂的情緒現象、音樂的生理現象、音樂的社會現象、音樂的行為現象及結合其他康復和心理的介入手段來實現治療目的。

音樂治療是當今國際上先進的,對生理、心理疾病和現象進行干預、排除,提高和治療的治療技術。它是一門融醫學、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康復學、音樂學為一體的交叉邊緣學科。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音樂治療與言語、物理及職業治療等都屬於輔助醫療架構內的專業,同樣需要經過考試、注冊才能執業。比如,美國音樂治療協會要求會員在完成學士或碩士課程後,另外附加6個月的全職實習,考核合格後才能正式注冊執業。

直到現在,中國經過正規培訓的音樂治療師仍極為稀少,巨大的社會需求和稀少的專業人才之間造成了巨大反差。百利天下教育留學專家預測,音樂治療師是當前最緊缺人才之一。

音樂治療雖然是一門跨心理學、醫學、音樂的領域,但還是要會演奏樂器。也有一些非音樂相關科系背景申請上音樂治療研究所的,例如臨床心理系、地理系等。建議音樂系畢業的學生,如果還在校,設法旁聽或選修心理、醫學或特教的課程,充實自己在專業以外的不足。非音樂治療本科學歷的可以作為「同等學力」入學,但是需要在學習研究生的課程之外同時補修所有本科的專業課程。並准備一些你演唱演奏的錄像資料(錄像帶、光碟)。

步驟的話 挺簡單的~ 你需要先聯系美國方面的學校 辦理出境手續 而且研究生是需要考試的 希望你有心理准備。。。。

⑨ 跪求!簡述古琴音樂文化的歷史代表性

你好:
古琴是中國傳統音樂歷史文化中最為古老的代表性樂器,古琴藝術在中國音回樂史、美學史答、社會文化史、思想史以及樂器製作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因為如此,2003年,古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成為繼崑曲後被列入的第二個中國文化門類。

希望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