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呈貢縣的人文地理

呈貢縣的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6 23:08:24

⑴ 小百戶鎮的人文地理

地形從東北到西南略呈長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屬山區半山區,北山、興版仁、興隆、小百權戶4個村委會屬丘陵,其餘10個村委會屬山地,山區地形變化較大,高山深谷,谷底較平緩,多呈「U」形。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相對分散,開發利用的少。主要有形成於四紀冰川牛頭山古陸自然景觀;分布於天花、老母、普樂等村喀斯特溶岩、原始森林、河流、瀑布等自然景觀;分布於永清、小百戶、興隆等地的湖泊、休閑度假村等景觀;還有少數民族、古跡等人文景觀。

⑵ 款庄鄉的人文地理

作為革命復老區,款庄制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沉澱深厚,是富民辦學最早的地方,紫虛觀、白龍寺歷史上較為知名和興盛。極負盛名的「白龍禪韻、紫虛道觀、魁閣古樓、宜格石柱、V形太華、熱水溫情、接天茭園和紅谷絕景」等「款庄八景」更凝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款庄匠人的精妙工藝。
款庄鄉民族風情濃厚,每逢重大節日,各民族都自發組織開展舞獅、耍龍、鬥牛、對山歌、摔跤等一些建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藉此歌頌黨的富民政策,活躍群眾文化生活。

⑶ 南方地區的人文地理特徵

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濕潤,地表水豐富,因此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以水田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亞熱帶經濟作物;南方地區傳統的交通運輸是水運;受氣候影響傳統民居屋頂斜度大,屋頂比較高;人們以大米作物主要食物。

⑷ 雲南的人文地理

雲南驛:古道千年,話「彩雲之南」滄桑
--
雲南驛古鎮,屬雲南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鎮,位於大理州祥雲縣城東19公里,南側為楚大高速,北側為滇緬公路即今320國道3094公里處,距昆明車程約三小時。雲南驛是古今之交通要沖,兩千多年來先後有蜀身毒道、靈官道、五尺道、博南道、茶馬古道、明清官方驛道經過或者匯集這里。二戰期間,滇緬公路、中印輸油管和駝峰航線雲南驛機場(全省三個戰略機場之一)更使得雲南驛蜚聲海內外。
漢廷打通了連接雲南驛的三條道路:靈官道:起點為成都,經四川西昌地區和雲南楚雄地區,終點到達雲南驛 尺道:秦代蜀郡李冰開創了兩大工程,一是都江堰,二是五尺道。五尺道從四川南部的宜賓啟程,過金沙江,經滇東北的昭通市(朱提)、曲靖市(味縣)到達昆明市(滇池)。 博南道:博南道以翻越橫斷山脈的博南山(今永平縣)而得名,屬於蜀身毒道和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博南道起於雲南驛,同靈官道、五尺道相連,向西經過大理市,越博南山,渡瀾滄江,到達保山市,從騰沖或瑞麗出境。 茶馬古道的起源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兩種大宗商品——西藏輸入的茶葉,內地輸入的馬匹而得名。後世泛指滇川藏之間或者中國西南和東南亞、南亞之間的馬幫運輸路線。雲南驛地處滇藏茶馬古道的重要位置,同時也從這里連通著川藏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經過的地區,山高谷深,氣候多變,即便是馬幫運輸也屬異常的艱難,運輸多以藏族地區必需的茶葉、布匹為主。 一九九九年,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楚大高速(楚雄—大理)和廣大鐵路(成昆線的廣通—大理)同時建成通車

⑸ 成都的人文地理環境

自然環境:成都: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專雨;亞熱帶常綠屬闊葉林;紫色土,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位於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地勢平坦,利於種植業發展。拉薩:高山高原氣候,海拔高,氣壓低,氣溫低(高寒氣候);氣溫日較差大;(早穿皮襖午穿紗);植被以荒地草原為主;位於我國地勢第一階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我國長江、黃河等河流的發源地,水源充足;在雅魯藏布大峽谷處,溫度較高,水源充足,利於發展河谷農業。人文:成都:經濟相對發達,水陸交通便利,城市數量多,人口密集,勞動力充足,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卧龍大熊貓棲息地、都江堰、樂山大佛、青城山、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市場廣闊;工業基礎好,攀枝花是著名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城市;拉薩: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注意:最近建成的青藏鐵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交通閉塞的問題)人口稀少,城市數量少。

⑹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6)呈貢縣的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⑺ 雲南的人文地理

政治人物
楊一清——內閣首輔,雲南安寧人。

劉文征——四川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雲南昆明人。

朱家民——貴州左布政使,雲南曲靖人。

楊繩武——兵部尚書,雲南彌勒人。

包見捷——吏部右侍郎,雲南建水人。

陳表——浙江道監察御史,雲南玉溪人。

胡平表——貴州布政使,雲南建水人。

傅宗龍——貴州巡撫、順天巡撫、陝西總督、兵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雷躍龍——禮部尚書兼育英殿大學士,雲南玉溪人。

王錫袞——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雲南祿豐人。

朱化孚——湖廣按察使,雲南安寧人。

龔彝——戶部尚書,雲南鳳慶人。

蕭崇業——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雲南建水人。

張志淳——戶部右侍郎,雲南保山人。

胡璇——工部右侍郎,雲南騰沖人。
醫學家
蘭 茂——醫學家,著有《滇南本草》,雲南嵩明人。
民國時期

軍事人物(只列上將級別)
李根源——陸軍上將,雲南騰沖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唐繼堯——陸軍上將,雲南會澤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顧品珍——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劉祖武——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李鴻祥——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謝汝翼——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羅佩金——陸軍上將,雲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殷承瓛——陸軍上將,雲南陸良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張開儒——陸軍上將,雲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趙復祥——陸軍上將,雲南鳳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葉 荃——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庾恩暘——陸軍上將,雲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黃毓成——陸軍上將,雲南鎮沅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朱培德——陸軍一級上將,雲南祿豐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金漢鼎——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唐淮源——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王 鈞—— 陸軍上將,雲南呈貢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范石生——陸軍上將,雲南河西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胡 瑛——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龍 雲——陸軍上將,雲南昭通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盧 漢——陸軍上將,雲南昭通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楊 傑——陸軍上將,雲南大理人,陸軍大學畢業。

楊增新——陸軍上將,雲南蒙自人,清朝進士出身。

丁 槐——陸軍上將,雲南鶴慶人。

譚慶林——陸軍上將,雲南建水人。



政治人物
李根源——陝西省省長,中華民國代總理,雲南騰沖人。

楊增新——新疆省主席,雲南蒙自人。

朱培德——江西省主席、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雲南祿豐人。

唐繼堯——貴州都督、雲南都督,雲南會澤人。

孫渡——熱河省主席,雲南陸良人。

王九齡——教育總長,雲南雲龍人。

張耀曾——司法總長,雲南大理人。

金融管理調控專家
盛延齡——中國富滇銀行總行長,雲南玉溪人。

陸子安——中國富滇銀行總行長,雲南巧家人。

繆雲台——中國富滇新銀行總行長,雲南昆明人。

非常優秀的技術官僚
繆雲台——雲南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雲南昆明人。



著名商人
梁金山——緬甸華僑首富,雲南保山人。

鄭一齋——一代儒商,雲南玉溪人。



氣象專家
陳一得——雲南近代氣象、天文、地震科學的先驅,雲南鹽津人。



教育家
熊慶來——教育家,曾經把雲南大學辦成中國十五所名牌大學之一,雲南彌勒人。




數學家
熊慶來——數學家,他定義的無窮級被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級」,載入世界數學史冊。雲南彌勒人。




國學大師
姜亮夫——國學大師,著有《中國聲韻學》、《楚辭學論文集》等,雲南昭通人。



哲學家
艾思奇——哲學家,著有《大眾哲學》,雲南騰沖人。




音樂家
聶耳——音樂家,曾經譜曲《義勇軍進行曲》,雲南玉溪人。



建築設計專家
張邦翰——建築設計專家,作品有「雲大會澤院」,雲南鎮雄人。



民主人士
楚圖南——中國民盟主要領導人之一,雲南文山人。

⑻ 妙皇鄉的人文地理

妙皇鄉地處亞熱帶、氣候宜人,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自然條件優越,盛產糧、蔗、桑,茶,土特產古琶茶是妙皇鄉一大特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古琶茶茶色青,味甘,泡成茶後濃香四溢,又因具有提神醒目,健胃消食,強身健體之功效,清朝時期曾被當做貢品,進獻皇帝。民國28年,古琶茶曾遠銷香港,為品茶名家所愛。
妙皇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國際著名畫家廖冰兄的家鄉,他堅持用漫畫來抨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用漫畫來鼓舞人們的鬥志,他的漫畫形象地記錄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苦難歷程,被稱為濃縮的百年中國史。
妙皇鄉境內有眾多的山嶺、岩洞、泉水,這里不僅有象州八景之一的天蓋晴嵐,還有那宜風光、甘娥仙洞,更有美麗的大梭生態峽谷群,天然的氧吧、壯觀的瀑布、宜人的風景是消暑休閑的好去處。 大梭生態峽谷群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妙皇鄉大梭村。從縣城至景區有三、四級公路相通。距柳州市約94公里。該景區處於大瑤山余脈西麓,是以峽谷風光、生態原始林為核心的自然風景區。該峽谷群由三條長2~3公里、寬20~50米的峽谷組成,具有俊、幽、奇、秀、雅、長等特點,集石、林、禽、獸、泉、潭、瀑等自然景觀於一體,風光秀麗,景觀獨特,風景如畫,步移景異,景象萬千,被譽為「峽谷奇觀,生態王國」。主要景點有渡槽飛跨、山花映霞、彩葉綴谷、百碧連潭、彩石漫瀑、天女散花、飛瀑溢彩、野果坡、幽蘭谷、一線天、鴛鴦潭、仙人床等。峽谷內有穿山甲、猿猴、蛤蚧、娃娃魚、桫欏、白椎、紅椎、米椎等珍稀動、植物。氣候涼爽宜人,年平均氣溫18~20℃,降雨量1306.8毫米。春季山花爛漫,嫩葉初發,奼紫嫣紅,生機勃勃,適於踏青游;夏季空氣濕潤,峽谷綠蔭環抱,溫度不超過28℃,涼爽宜人,適於納涼避暑。是以自然原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多姿多彩的峽谷景觀為特色,以峽谷游賞、峽谷體驗和農家樂為主要功能的旅遊度假區。

⑼ 世界十三個地區的地理概況(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跪求!

按照您的提問順序依次回答 ,並把這一地區的主要國家做一簡單說明。
1 東亞
自然地理
東亞位於亞洲東部,地形復雜多樣,總體上是西高東低,氣候以溫帶季風性和亞熱帶季風為主。自然資源豐富,以有色金屬為最多。東亞以西高東低,階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
東亞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日本人口總量也位於前十位。國家有:中國,韓國,蒙古,日本,朝鮮。
2東南亞
自然地理
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常年高溫多雨,沒有冬季,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這里地勢比較平坦,島嶼分布極多,是世界島嶼最多的地區。僅印度尼西亞就有13667個。也是火山多發區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
人文地理
東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這里的佛教非常著名。(以泰國為最)旅遊業十分發達。近年來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國家有: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
3南亞
自然地理
南亞位於亞洲南部,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溝通了亞洲東部和歐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以高原和平原為主。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冷,熱,雨三季更替變換。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其中孟加拉國被稱為「千河之國」。沿海島嶼,沙洲眾多。
人文地理
南亞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區之一,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國————印度。孟加拉國人口也位於前十位。經濟以農業為主。人們信奉佛教。國家有:印度,孟加拉國,不丹,錫金,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
4中亞
自然地理
中亞位於亞洲中部,地形以高原為主,氣候是最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這里一年四季溫差變化較大,氣候乾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地區,部分國家以沙漠和半沙漠為主。
人文地理
中亞農牧業比較發達。信奉伊斯蘭教,以采礦業,食品加工為主。國家有: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土庫曼。
5西亞和北非
自然地理
西亞位於亞洲西部,這里是溝通亞洲和歐洲的交通要塞。氣候以地中海式氣候為主,礦產豐富。尤其是石油資源,佔世界的一半以上,農業比較發達,土耳其安哥拉山羊很有名,信奉伊斯蘭教。
人文地理
西亞各國領土都比較峽小,經濟以石油為主。這里是世界上戰爭至今還在上演的地區。國家有:土耳其,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塞普勒斯,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葉門,阿曼,伊朗,阿富汗,阿聯酋,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巴林,卡達。
北非
自然地理
北非位於非洲北部。這里北靠地中海,西部是大西洋,東部是紅海,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特別是埃及,被世界稱為「咽喉位置」,氣候乾燥,經濟以農業為主。蘇伊士運河為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
人文地理
埃及是世界上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輝煌,有金字塔,旅遊業十分發達。國家有: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
6撒哈拉以南非洲
自然地理
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常年乾燥,(剛果除外)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動物學家把這里稱為「動物樂園」。沿海地區以熱帶海洋性氣候。人口比較稀疏。這里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著名非洲大裂谷。
人文地理
這里多為非洲黑人。英語為官方語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公路,鐵路是這里的主要交通方式。國家有:剛果,安哥拉,坦尚尼亞,盧安達,蒲隆地,尚比亞。
7西歐
自然地理
西歐位於歐洲西部,這里是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島嶼分布不多,以平原為主。只有法國境有部分高山。地理位置很重要是歐洲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
人文地理
西歐以白人為主,文化發達,有以香水,服裝為代表的法國,也有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英國。荷蘭的鮮花和木鞋很有名,比利時被稱作歐洲的總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中心就是布魯塞爾。國家有: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愛爾蘭。安道爾。
8東歐
自然地理
東歐位於歐洲東部。這里是歐洲主要的農業生產區,土地以平原為主,氣候呈區域特徵,由西向東,由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過渡。河網稠密,湖泊眾多。煤,銅,鉛,儲藏較大。
人文地理
國家有: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工業農業都比較發達,鋼鐵,有色冶金,紡織輕工業也相當規模,農業以糧食為主,波蘭首都有「綠色之都」美譽。
9北亞
自然地理
北亞位於亞洲北部 ,這一地區主要是俄羅斯的東部和北部,以平原和苔原為主。冬季特別漫長,寒冷,乾燥,資源豐富,特別是煤和石油,這里是俄羅斯主要生產石油地區。北部島嶼分布較廣。
人文地理
不詳。
10北美
自然地理
北美位於美洲北部,地形復雜多樣,北部以平原為主,南部有高山,氣候多樣,既有寒帶和溫帶針葉林氣候,又有南部的熱帶氣候,這里的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世界聞名。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區。
人文地理
北美是世界上經濟的中心,主要以美國,加拿大為主,城市化很高,機械化生產聞名,漁業,農業,工業,信息產業,都極為發達。美國工農業生產規模。國民生產總值均居世界首位,工業以汽車和建築業為重要支柱,電子,電力,機械,化工,航天能源都極為發達。交通體系完備,有全球高度的航空運輸網,和發達的公路交通。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古巴,巴哈馬,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格瑞那達,巴貝多,多米尼克共和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1拉美
自然地理
拉美位於美洲的南部,以巴拿馬運河為界的以南地區。這里是世界上熱帶雨林分布最多的地區,僅巴西就佔到3/4,氣候以雨林氣候為主,南部以高山氣候,沿海也有海洋性氣候,這里的資源豐富,特別是水資源,森林資源。
人文地理
拉美自擺脫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西方統治,經濟發展很快,農業為主,但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巴西是世界上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其土地和經濟總量佔到整個拉美的一半以上,阿根廷的畜牧業世界聞名,其中以牛肉的生產出口世界第一。巴西和阿根廷還是世界足球之鄉。國家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利南,蓋亞那,法屬蓋亞那,厄瓜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
12大洋洲
自然地理
大洋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極洲最乾燥的一個洲,這里分布著廣大的沙漠,只有沿海少部分地區是適合人類居住,氣候以熱帶雨林,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人口稀少。以礦石為最,澳大利亞的鋁土,鐵,鈾,鉛,鎳,鋅含量豐富。漁業資源豐富。
人文地理
大洋洲以澳大利亞為典型的國家,這里經濟發達,資源豐富。動植物珍稀獨特。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地帶。澳大利亞的游泳很有名,旅遊業十分發達。公路,海運和航空有很大的規模。紐西蘭主要有南北二島,旅遊業較為發達,以陸路交通為主,畜牧業發達。
國家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湯加,萬那杜,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西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斐濟。
13南極
自然地理
南極洲是目前沒有受到破壞的唯一一塊大洲,這里雖然有許多冰山,可以說水資源非富,因為是常年不化的冰山。所以卻是世界上最乾燥的洲,也是海拔最高的洲,常年積雪,冰川,狂風,農作物皆不能生長。
人文地理
很少,只有部分科學家在此考察,目前有許多國家加大了開發的力度,以淡水和漁業為主,建立了科學考察站,我國有中山站,長城站。

⑽ 馬金鋪的人文地理

馬金鋪鄉擁有眾多的歷史地名和歷史文物,全鄉每一地名、文物都透露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因曾是元朝、明朝軍隊騎兵駐扎的地方,故馬金鋪舊稱「馬軍鋪」和「馬軍堡」,後改為現名。中衛、左所、左衛、大營、小營等地名都顯示這些地方過去曾經有軍隊駐扎過。梁王山原名羅藏山(彝漢混合語),意為虎藏之山(彝語稱虎為「羅」),位於化城以東8公里處,是呈貢縣與澄江
縣的界山。海拔2820米,為滇池附近群山之冠。因元朝梁王屯兵於此,後人將其改稱為梁王山。梁王山山巒起伏,群峰棋布,支脈綿延。植被較好,森林覆蓋率達70%。夏秋之季,時見頂峰雲霧籠罩,或白雲繚繞山腰;春日,則山花浪漫,全山似錦。稱為「梁峰兆雨」、「白雲兆雨」、「羅藏秋色」三景。登上主峰,「一覽眾山小」,春城景緻,盡收眼底;「一山觀三海」,三湖(滇池、撫仙湖、陽宗海)風光,歷歷在目。
建於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由歸化24村村民捐資修建的佔地99.96平方米的化城穿心閣,地處化城老街中心地帶,因閣內塑有魁星神像,故又稱魁星閣。穿心閣高大雄偉,造型精美,主體建築為三重檐四角攢尖頂磚木結構,高18米、長10.2米、寬9.8米,基本是正方形。屋面鋪琉璃瓦,屋甍飛禽走獸,屋頂四角飛檐,懸掛銅鈴。其建築工藝堪稱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為馬金鋪鄉現存古建築中的代表之作。1986年5月,化城穿心閣被呈貢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