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地理志PDF
❶ 中國地理學和地質學著作
:《山海經》、《禹貢》、《史記》、《漢書
王庸著《中國地理學史》(上海回商務印書館1938年出版答)、侯仁之主編《中國古代地理學簡史》(科學出版社1962年出版)、...
...歷代正史中的《地理志》,從《漢書·地理志》開始的17部正史地理志系列著作,...是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主流。風水學說雖有名為《地理大全》、《地理正宗》這樣..
1950年,侯仁之發表《"...歷史人口地理、歷史農業地理、歷史文化地理、古代地理學思想史領域也廣有建樹,代表性著作有《歷史地理學四論》(侯......
❷ 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世界地理志是
林則徐編譯的《四洲志》
❸ 我想出售一本中國近代地理志古書籍(清朝—民國)哪裡可以出售
淘寶網
❹ 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細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的著作是( ) 是《四洲志》還是 海國圖志》
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細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的著作是《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是1841年起,由思想家魏源受林則徐囑托而編著的一部世界地理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圖書。全書詳細敘述了世界輿地和各國歷史政制、風土人情。
主張學習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它以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不足九萬字的《四洲志》為基礎。
將當時搜集到的其他文獻書刊資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論文進行擴編,初刻於道光二十二年,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補刊刻為六十卷。
隨後,又輯錄徐繼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環志略》及其他資料,補成一百卷,於咸豐二年刊行於世。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對於如何抵抗外國的侵略,有力地打擊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在如何睜眼看世界,他寫出了名著——《海國圖志》。他就是愛國主義者----魏源。
(4)中國近代地理志PDF擴展閱讀:
1841年6月,承擔鴉片戰爭失敗責任的林則徐被流放新疆,把自己編寫的《四洲志》交給魏源,希望魏源在此基礎上編寫一部合乎中國人需求的世界概覽。
在此後一年時間里,魏源以《四洲志》為基礎,成《海國圖志》五十卷,1843年初版於揚州。1856年,魏源去世,一百卷本遂成為《海國圖志》定本。
《海國圖志》根據那個時代所能獲得的資料,詳細記述了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制度、文化習俗,而且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是書何以作?
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看到了中國和西方的差距,提出了契合時代特點的主張,卻並沒有在中國獲得應有回響。
那時的中國人並不認為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具有必然性,更不知道此次東來的西洋文明與中國文明的本質區別。
一個古老、精緻的農業文明怎樣面對工業文明、商業文明,那時中國人似乎根本沒有想過。晚清名臣左宗棠是為數不多的魏源同道。
他為《海國圖志》作序寫道:「書成,魏子歿,廿余載,事局如故」。然而,牆內開花的《海國圖志》,卻香到了牆外。
1851年的一天,一艘中國商船在日本長崎港接受入港檢查時,被查到了三部《海國圖志》,隨即被當作違禁品剋扣下來。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海國圖志》傳入了日本。
三年後,日本翻刻了《海國圖志》60卷本,日本人爭相購讀。也正是在這前後,美國「黑船」叩關江戶灣。日本通過談判達成了妥協,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打開了國門。
這之後的日本,既沒有像中國那樣長時期沉浸在失敗陰影中,也沒有單純地成為西方工業品的傾銷地,而是很快「師夷長技」,建立了自己的工業、商業基礎。
用不太長的時間在遠東建立起一個西方式國家。日本學者井上靖說,幕府晚期之所以能發生「開國主義」思想,其契機主要是因為那時的日本知識群體普遍閱讀過傳來不久的《海國圖志》。
❺ 中國近代史
1.洋務運動
2.戊戌變法
3.新文化運動
恭親王奕
❻ 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 包含哪些書目
清代著名考據大家有:惠棟、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孫.
唐
括地誌
李泰
(清)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中華書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誌輯校》,中華書局1980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標點排印本
唐
元和郡縣圖志
李吉甫
中華書局198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標點排印本(上下冊)
唐
郡國志
闕
(清)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中華書局1961年
唐
十道四蕃志
闕
(清)王謨《漢唐地理書鈔》,中華書局1961年
唐
諸道山河地名要略
闕
敦煌抄殘卷,羅振玉收入《鳴沙石室佚書》
唐
貞元十道錄
闕
敦煌抄殘卷,羅振玉收入《鳴沙石室佚書》,僅存16行
宋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豐九域志》,中華書局2004年影印本
《元豐九域志》,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元豐九域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1冊
《新定九域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冊
宋
太平寰宇記
樂史
中華書局2008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補全本(全9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69-470冊(有闕文)
《太平寰宇記補闕》六卷,《續修四庫全書》第585冊
宋
輿地廣記
歐陽忞
中華書局200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本(上下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1冊
宋
輿地紀勝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選樓本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選樓本(上中下冊)
中華書局200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影印道光文選樓本(全8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續修四庫全書》第583冊
宋
方輿勝覽
祝穆
中華書局2003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標點排印本(上中下冊)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1冊
元
元一統志
孛蘭肸
金毓黻輯《遼海叢書》本,1936年
《遼海叢書》本,遼沈書社1985年
《玄覽堂叢書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1947年,
《玄覽堂叢書續集》,台灣正中書局1985年
上海書店版《叢書集成續編》第47冊
新文豐版《叢書集成續編》第226冊
趙萬里增輯本,中華書局1966年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元
大元混一方輿勝覽
劉應李
四川大學2003年《宋元地理志叢刊》本
明
寰宇通衢
官修
《續修四庫全書》第586冊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冊
明
寰宇通志
陳循
《玄覽堂叢書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1947年,
《玄覽堂叢書續集》,台灣正中書局1985年
明
大明一統志
李賢
《天下一統志》,萬曆間萬壽堂刻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2-473冊
台灣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順五年司禮監本
明
大明一統名勝志
曹學佺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7-170冊
明
皇明一統紀要
顧充
早稻田大學藏萬曆元年原版
明
皇輿考
張天復
《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17冊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冊
明
廣輿記
陸應陽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73冊
明
方輿勝略
程百二
《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21冊
明
廣志繹
王士性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51冊
明
郡縣釋名
郭子章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6-167冊
明
目營小輯
陸化熙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7冊
明
寰宇分合志
徐樞
《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3冊
清
康熙大清一統志
蔣廷錫等
有電子版
清
乾隆大清一統志
和珅等
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74-483冊
清
嘉慶大清一統志
穆彰阿等
《四部叢刊續編》
《續修四庫全書》第598-612冊
上海書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清
肇域志
顧炎武
《續修四庫全書》第586冊
上海古籍2004年
清
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
《四部叢刊三編》
《續修四庫全書》第586-595冊
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
清
讀史方輿紀要
顧祖禹
《續修四庫全書》第595-597冊
中華書局2005年《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本(全12冊)
清
乾隆府廳州縣圖志
洪亮吉
光緒5年授經堂本
《續修四庫全書》第613-624冊
清
方輿考證
許鴻磐
民國華鑒閣本
中國書店1985年影印線裝本
清
新斠注地理志集釋
錢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學
清
歷代地理沿革圖
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學
❼ 《漢書·地理志》寫的是什麼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歷代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為班固首創,這種體例為中國兩千年來沿革地理著作樹立了楷模。
《漢書·地理志》的內容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敘述從黃帝時代到漢帝這一段時間疆域變遷概況,轉錄《禹貢》、《周禮·職方》的全文。第二部分敘述漢朝地理,這是《漢書·地理志》的主體。以漢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區域為綱,按照行政區域大小的劃分,一一敘述了當時的103個郡(國)及其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縣的戶口數字、山川湖澤、物產、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關塞和名勝古跡等。另外,《漢書·地理志》包括了許多珍貴的地理資料,比如它記載的石油產地是最早的,它記載的戶數和人口數也是最早的。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數據,可以給出西漢元始二年全國人口分布圖,礦產分布圖和手工業分布圖等。第三部分轉錄劉向《域分》及朱贛《風俗》的有關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為綱領的地理著作。它開創了我國撰寫疆域地理志的新體例。《漢書·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內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漢書·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不少漢以前古籍所記載的地名都是由於《漢書·地理志》用漢地名予以注釋,後人才知道它們的正確位置。《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史料價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獻,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