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地理差異中農業的分布特點
Ⅰ 中國南北農業分布差異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條件的差異
北方平原廣闊,耕地多,但熱量較低,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回南方多丘陵、山地答,但熱量高,降水豐沛,以水田為主,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氣候條件的顯著差異.故選:D.
Ⅱ 中國特色農業的分布及類型
農業地域類型 分布地區 區位條件 生產特點 問題 解決措施 自然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 水稻種植業 集中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①氣候高溫多雨 ②地形平坦、土層深厚 ①勞動力豐富 ②種植歷史悠久 ③人口眾多糧食需求大 ①小農經營②單產高,商品率低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①經營規模小 ②機械化、科技水平低③水旱災害頻繁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適度規模經營 ③建設水利工程 商品穀物農業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 ①氣候溫和、降水較多 ②平原遼闊、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①交通便利②人口較少、人均土地數量多 ③科技發達 ①種植小麥和玉米 ②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經營 ④商品率高 ①農業成本較高 ②能耗大 降低能耗 大牧場放牧業 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地 ①乾旱、半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 ②天然草場面積遼闊 ①交通便利②地廣人稀 ①商品率高 ②生產規模大 ③經濟效益好 ①改善交通運輸條件 ②培育良種牛 ③開辟水源 ④種植飼料作物 混合農業 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 ①氣候溫和濕潤,既利於穀物生長又可種植牧草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灌溉便利 ①交通便利 ②人口稀少 ①小麥、牧羊混合經營 ②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③家庭經營 ④農業生態系統良性發展 ⑤靈活的安排農事 ⑥較強的市場適應性 ①位於雨影區,降水少 ②水源不足 ①修建水利工程,跨地區調水 ②合理安排農事活動
Ⅲ 中國原始農耕時代兩大農業區分布的特點的原因
中國原始農耕時代兩大農業區分布的特點的原因
我國原始農耕時專代的遺址分布非常廣泛屬,其中最主要的是位於長江流域的河姆渡遺址、黃河流域的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以及位於東北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東北,揭示了距今約7000年的南方濕潤炎熱地區農耕文化的特徵.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半坡遺址位於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再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北方半乾旱地區農耕文化的特徵.半坡氏族已掌握房屋建築技術,過上了定居生活;粟是半坡人在農業方面最重要的發明,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半坡人以農業為主,還兼有飼養等其他行業;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生產力大大進步了;陶器不僅是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彩陶的出現反映了原始人的藝術追求.這一時期,我國南北共同發展,共同構築了遠古中華農業文明的基礎.
Ⅳ 中國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種類、分布,其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特點
農業地域類型 季風水田農業季風水田農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季風水田農業是一種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亞洲的季風水田農業有以下特點:一是小農經營;二是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機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種植經驗豐富。解決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適度擴大種植規模等。三、種植園農業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國海南島的國營橡膠農場,生產形式雖然與種植園相似,但性質、規模、管理方式都與種植園有很大差別。種植園農業往往從事的是大規模生產。園內擁有一套完整的生產、生活設施,不少種植園不僅有農業和運輸機械,還有園內的道路系統、農產品加工廠、農機具維修廠、供電供水以及教育、衛生設施。在這些地區有許多特殊的植物資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蘿、芒果;油棕、劍麻、煙草、棉花和黃麻,它們在世界的經濟作物中佔有重要地位。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問題:生產、銷售多受發達國家市場和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四、商品穀物農業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主要在東北和西北部)。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穀物生產國。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問題:農業成本高,能耗大。五、大牧場放牧業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的農業地域類型。這種農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場放牧業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生產特點: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解決措施: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培育良種、開辟水源、種植飼料等。六、乳畜業乳畜業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七、混合農業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類型。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八、游牧業游牧業是指靠放牧性畜為主的一種自給性農業,為典型的粗放農業,這種生產方式適於難以進行定居農業的氣候乾旱地區。九、園藝業園藝業是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農業。這種農業的興起和發展與現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關。從事園藝業的農民實行的是密集型、專業化的生產。他們有的只生產蔬菜,有的甚至只生產一種專門用途的產品。這種農業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圍,後來隨著交通運輸和保鮮技術的發展,在遠離城市但氣候條件適宜的地區,也發展了園藝業。
Ⅳ 簡答我國的農業特點
中國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關系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基本生活。
1、中國農業資源豐富。
2、中國農業從業人員較多。
3、中國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4、中國農業生產方式不斷改善。
Ⅵ 我國農業分布特點
中國的農業分布特點
1、東耕西牧
我國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牧區主要分布在北方半乾旱、乾旱地區和青藏高原。(界線大致和400mm等降水量線相吻合)
2、南稻北麥
冬小麥與春小麥:中國東北地區以春小麥為主,華北地區及南方以冬小麥為主。
3、灌溉農業
灌溉農業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因為降水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發展的農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的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農作物為春小麥。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引黃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稱。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4、綠洲農業
綠洲農業亦稱綠洲灌溉農業一般分布在乾旱荒漠地區的河流、湖泊沿岸及山麓地帶與有地下水的地方。如我國新疆綠洲農業。
5、河谷農業
河谷農業分布在我國西藏和新疆地區。河谷地帶平坦,土壤肥沃,有機物豐富,熱量相對高原熱量條件較好,適宜種植。
6、基塘農業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將低窪易有洪患之處挖成池塘飼養魚類,挖出的塘泥堆於周圍,稱為「基堤」,基堤上種植果樹、甘蔗、桑樹、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農作物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為飼料,是一種具有生態特色的農業經營方式。
(6)中國人文地理差異中農業的分布特點擴展閱讀:
我國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人均農產品佔有量尚比較低;
2、「靠天收」「靠天養畜」的局面尚沒有根本扭轉。農業綜合生產力尚比較低,抗災能力,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水平還不高,農業生產波動較大。
3、農業結構尚不合理,種植業比重太大,林、牧、漁業比重太小。
4、農業「新,特,優」產品尚比較少,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民收入水平低。
5、農業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污染嚴重。如耕地減少、土壤退化沙化、鹽鹼化;草場退化、沙化;森林面積減少等,使我國農業自然災害日趨頻繁。
Ⅶ 七年級地理下冊我國農業的分布特點是什麼
我國農抄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糧食生產歷史悠久,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特徵,南方屬水稻集中產區,北方屬小麥集中產區,玉米、豆類、薯類的種植則相對分散,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在一些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糧食商品率較高的地區,國家建立了商品糧基地,所以我國農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布特點。
Ⅷ 在自然環境差異的基礎上什麼也呈現明顯的差異如果國農業分布特點經濟發展水平
分析:來 我國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源和甜菜,其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區,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區,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點.我國的糧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麥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麥」之稱. 我國農作物具有南稻北麥、南甘北甜的分布特點,選項ABC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人民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熟記課本知識點分析後解答即可.
Ⅸ 導致中國農作物分布地區差異的原因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是東部和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東西部以400毫米版年降水量線為界。
1.東部權主要是種植業、林業和漁業。東部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
2.林業集中分布於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
3.東部沿海地區是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4.西部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西部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Ⅹ 讀「中國農業的地區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題目.(1)我國農業部門地區分布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西部地區
(1)中國是世界畜牧業大國之一.中國的畜牧業可以分為牧區畜牧業和農耕內區畜牧業兩類.中國西部容、北部草原遼闊,牧場寬廣.內蒙古、②新疆、③西藏、青海是中國的四大牧區,這里的許多地方水草肥美,適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業生產歷史.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濕潤半濕潤地區)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帶;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把我國大致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半壁.東南半壁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西北半壁地處內陸,除少部分山地有較多降水外,大多數地區嚴重缺水,或者水熱資源配合欠佳,是我國重要的牧業地區;
(3)南方地區物產豐饒,是全國最大的水稻、生豬、柑橘、茶葉、桑蠶、甘蔗、水產(淡水漁業)和熱帶作物產區.
故答案為:(1)畜牧;新疆;西藏;濕潤;半濕潤;(2)400;(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