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報之人文地理知識的內容
⑴ 地理小報內容
《趣味地理》二則僅供參考:一、地理考試時, 老師要學生簡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羅馬、名古屋、澳門。
其中小明這樣寫:從前有個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當他爬
到新加坡的時候突然看見一隻頭上長著好望角的羅馬直沖過來,嚇的他拔腿跑進名古
屋, 趕緊關上澳門。
二、遼寧「怪坡」
最早被發現的「怪坡」,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新城子區清水台鎮周家村東北方的寒坡嶺。
1990年5月,一輛麵包車途經此地,司機下車小歇;回來時發現熄火的麵包車已自行從坡底「滑行」到了坡頂。
在這條長約90米、寬約15米、坡度為1.85度的「怪坡」上,坡道平坦,兩邊長滿小草,並無任何異常現象。
但就在這「怪坡」上,汽車下坡必須加大油門,而上坡即使熄火也可到達坡頂;騎自行車,下坡要使勁蹬,上坡卻要緊扣車閘;人行坡上,也是上去省力,下來費勁。
◇山東「怪坡」
濟南市東南外環路也有一段「怪坡」,引來人們競相探奇。
當時,有人駕車途經外環路省經濟學院以南約1.5公里處一段下坡路時,駛過下坡的汽車一旦熄火,竟又慢慢地自動爬上了坡。
不少人聞訊趕來,目睹了同一現象:幾輛汽車駛到坡底,車與車相距1.2米,熄火;結果,汽車均「倒行逆駛」,緩慢地爬上坡去。
◇西安「怪坡」
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東南方,1997年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怪坡」。
「怪坡」長約120米,是一段盤山公路的上坡段,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到此,不用加力踩油門,都會自動地慢慢爬上去。
◇台灣「怪坡」
在台東縣東河鄉,有一個名叫「都蘭」的旅遊勝地,其最吸引遊人處,便是「水往高處流」的奇景。「怪坡」旁有一股小山溪,溪水流到山腳下的農田,而靠近山腳旁的另一股溪水,不往下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向山坡上流去,觀者無不稱奇。
⑵ 科技小報,要求交市裡的,請大家幫幫忙!
嫦娥2號衛星
嫦娥二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二期工程的先導星,為二期工程積累工程經驗。除了「直飛」月球外,嫦娥二號還可以使拍攝的月球圖片解析度從120米提高到10米。他透露,由於嫦娥二號的解析度更高,將能看到人類過去包括中國人在月球上留下的痕跡。他指出,嫦娥系列衛星的主要目的是對月球進行探測。目前嫦娥三號也進展順利,完成了方案階段研製工作,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進行技術測試。「初樣階段大概1到2年能完成,然後便進入正樣階段。按計劃,將在2013年之前發射,並最終落在月球上。」 冰糕為什麼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向日葵為什麼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蟬為什麼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科技顧名思義就是與研究有關地東西,既將課本知識用用於實際生產。現在的工廠用機器就屬於科技,還有科技興農,你應該知道吧! 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國內天文學的報紙沒有,天文科普類的刊物只有兩種:《天文愛好者》和《中國國家天文》,專業的倒是多些,有《天文學報》,《天文學進展》,《天文光學技術》,〈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另外還有各大天文台的台刊
生活中的科學:
科學小知識
冰糕為什麼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向日葵為什麼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蟬為什麼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蜜蜂怎樣釀蜜?
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裡進行調制,然後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差不多就這樣了如果還要就再跟我說,我這兒多的都數不清了!
⑶ 科技小報的內容
科技小報的內容可以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介紹到第三次科教革命:
科技,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體現著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電話,讓隔著五湖四海的人們暢所欲言。電冰箱,讓人類實現了長期保存食物的夢想。飛機,讓人們能更節省時間,更快速地到達目的地……難道這一切還不能體現出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捷嗎?
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不計其數的科技成果,如第一次科技革命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使人力勞動被慢慢的廢棄,是勞動力得到很大提高,自次進入了蒸汽時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這是一個人類利用電的一個偉大里程碑,從此使蒸汽時代進入了電力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發明了一系列高科技產品如:電腦,手機等,這些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
兩棲水下列車藉助導向輪固定在高架軌水下鐵路路基上,藉助潛水艇使用的垂直和水平穩定器,使列車在深水中能夠平穩行駛。水下列車裝有先進的線性發動機,從而驅動列車在水中快速行駛。
在未來幾十年內,我們有可能移民到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美國航天局正在准備實施幾項火星計劃,專家小組認為人類大約在2022年登上火星。永久性的月球基地能夠作為這類航天計劃的發射場。但人類要想到太陽系之外履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⑷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識
人文地理知識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冊四個單元和高二教材(限選第一冊)五個單元之中,包括農業地理、工業地理、交通運輸地理、環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遊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經濟領域和非經濟領域中的系統人文地理知識,並與自然地理基礎知識(高一教材上冊),當代中國國土整治和區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高三教材限選第二冊),共同構建了高中地理教材新的學科體系,為完成地理學科在高中學段所承擔的教育任務奠定基礎。 (一)高一教材人文地理內容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選取的內容屬於基本的人類活動范疇,即解決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動。這部分內容在近幾年的會考中大約佔了60%。 高一地理下冊4個單元分別講述了農業和工業、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等內容。揭示了人類工農業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講述了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的因素、城市化所帶來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揭示了由於自然資源分布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間的物質和信息必須通過交通運輸、通信、商業和貿易等方式進行交流,實現互補,為完成社會的運轉、揭示了全球性環境問題的產生必將影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對人類活動和人類地理環境的雙向影響。尤其是環境問題,學生在初中里都有所接觸。 (二)高二教材人文地理內容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的選修課教材,側重講述人文地理的非經濟領域,該知識結構可分為五部分:即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講述了人口與環境的關系,突出人口地理方面的內容;第二單元「城市地域結構與規劃」,這一單元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識;第三單元「文化與文化景觀」講述了各種文化事物與自然的關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知識;第四單元「旅遊活動」闡述了旅遊活動與人類發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等旅遊地理方面的知識;第五單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則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對全球的經濟、技術進行分析,闡述政治地理知識。這五部分內容依次遞進,囊括了人類社會中大部分人文地理現象。此教材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拓寬人文地理知識,並加深對地理區域研究的認識,特別是中國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可能的對策。使學生們認識到,現代社會,除了經濟的增長外,人口增長模式的轉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規劃、文化和旅遊需求的增長、國力的增長和國際關系的改善,這些現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求採納
⑸ 科技小報的內容寫什麼
保護地球水源污染和治理一.問題提出:
§1.水是大自然賜於人類的寶貴財富之一,也是人類自生存的必備命脈之一。
§2.水源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中,一方面被大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又被工業廢水、農業化肥污染、生活污水、石油和戰爭等所污染,往日清潔的海洋、湖泊和河流被奪去了清波碧浪。經常發生布滿有機浮游生物的赤潮,它又是導致水中缺氧,直接影響到漁業生產。
§3.在人類步入21世紀的時候,世界上卻有80多個國家、20多億人口正面臨著淡水資源危機,其中26個國家的3億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的狀況之中。在我國60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
二.解決的方法:
§1.污水處理廠是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分離或轉化成無害的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
§2.暴氣池是讓污水進入後,與池中的活性污泥進行有機反應,使有害物質被分解成無害物質,待水全部澄清後再排放。
§3.生活用水再利用是將住宅區里的洗臉、洗澡、洗菜等生活排放水集中起來,經過簡單處理後,形成「中水」,可用於沖洗廁所、汽車或地面。
§4.農業管理化灌溉技術是目前農業節約用水的最先進的技術。它包括噴灌、滴灌、滲灌和各種地面管道灌溉。它不但可以防止水的滲漏和不必要的蒸發,節約用水,還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葯的流失,減少化肥和農葯對水體的污染。
§5.海水的淡化處理。
保護地球垃圾危害和治理一.問題提出:
§1.隨著當今社會中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同時現代廢物垃圾在不斷緊逼我們人類。據近年來的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生產的垃圾約450 億噸。垃圾不僅侵佔土地,破壞城市環境衛生,也是大氣和水體污染的主污染源。因此,垃圾處理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2、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餐盒、塑料袋與包裝盒等塑料廢物,它已被列入全球性危害。它們在自然界中,至少要經過200年到400年才可能被分解。如將它們掩埋在土壤中,會妨礙農作物生長。如將之焚燒,會釋放出大量有毒氣體污染空氣。
§3、生活垃圾中,紙張佔30%、果蔬皮殼佔30%、玻璃佔15%、廢金屬佔10%、灰土佔5%、破布佔7%、其他雜物佔3%,一些大型耐用消費品與電子產品,如汽車、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計算機和報廢後也成垃圾。
⑹ 科技手抄報內容大全
科技手抄報的重點是要突出科技小知識,能起到給大家普及小常識的目的。
範文專:
人造地球屬衛星,簡稱「人造衛星」。用運載火箭發射到高空並使其沿著一定軌道環繞地球運行的宇宙飛行器,衛星的外貌千姿百態,有球形、多面形、園柱形、樓柱形,還有像啞鈴、皇冠、蝴蝶和大鵬等形狀的人造地球衛星用途廣、種類繁多;
因此,對完成通信、偵察、導航等任務來說,它具有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
⑺ 什麼是人文地理,包括什麼內容
人文地理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1、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發展已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學科體系。一般可以分為綜合理論部分、通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學)和專論部分(區域人文地理學)。
2、人文地理學綜合理論部分主要指對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通論部分可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一些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人文地理學專論部分則包括對各種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7)科技小報之人文地理知識的內容擴展閱讀:
人文地理研究特點: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既有綜合性、地域性和動態性等地理學各分支學科所共有的特徵,又有以人文現象作為研究主體的特徵。
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同之處,但其注重地域分布特徵及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又不同於社會科學,從而形成其特有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
作為地理學中一門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既採用地理學中傳統的方法(如實地調查、運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空像片、衛星像片、地理模型等),也引進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定量技術、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⑻ 科技手抄報的內容是什麼
科技手抄報的內容是寫出有關科技的一些生活小常識,目的是給大家普及一些版科學知識。手抄報字體要工整、權美觀,不寫錯別字,如果是兩人以上一起抄寫,要注意字體要統一,正文開始時要空兩格再書寫,最好用黑墨,保持報面整潔。
如今科技已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它給人們帯來了物質生活的便捷和精神生活的愉悅,可以說,是人類造就了科技,科技也成全了人類,人類和科技是相互依存的。
⑼ 科技小報內容有哪些
保護地球
1、水是大自然賜於人類的寶貴財富之一,也是人類自生存的必備命脈之一。
2、水源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中,一方面被大量的消耗,另一方面又被工業廢水、農業化肥污染、生活污水、石油和戰爭等所污染,往日清潔的海洋、湖泊和河流被奪去了清波碧浪。經常發生布滿有機浮游生物的赤潮,它又是導致水中缺氧,直接影響到漁業生產。
3、在人類步入21世紀的時候,世界上卻有80多個國家、20多億人口正面臨著淡水資源危機,其中26個國家的3億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的狀況之中。在我國6000多個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