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形容中國地理環境的

形容中國地理環境的

發布時間: 2021-02-16 16:33:19

1. 用一段話來描寫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邊,太平洋西海岸,東西約5000km,南北約5500km,海岸線長約1.8萬km。地大物博,地理取帶眾多,動植物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海洋資源豐富。

2. 描述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中國的經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當。

中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2′30』』E),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29'59.79"E),最南端在立地暗沙(3°31『00'N',東經112°17』09」E),為中國南海南沙群島區域的一座暗沙,是實際上的中國領土的最南端(非位於其東北約15海里的曾母暗沙)。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立地暗沙屬於海南省三沙市管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33′N,124°20′E)中國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相差5個時區。

中國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中國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2)形容中國地理環境的擴展閱讀: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1、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中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2、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3. 關於中國的地理素材

士兵我來回答了: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
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龍、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制」。1.1、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l.氣溫和溫度帶
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溫差近50℃。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無霜期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無霜期,一般來說,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地逐漸縮短。
無霜期長則作物的生長期也長。反之則短。
2.降水和干濕地區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概況如下表:
3.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氣候類型多種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兩大主要特徵。主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的特徵是:冬季吹偏北風,寒冷於燥;夏季吹偏南風,溫暖濕潤。
季風和季風的形成: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海陸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習慣上把我國境內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季風區;把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非季風區。其界線大致是: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為季風區。
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風。位置,指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季風,指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影響。
5.氣候的優缺點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我國氣候的主要優點是:復雜多樣的氣候,有利於多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為我國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我國季風氣候區廣大,雨熱同期對農作物、樹木、牧草的生長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溫,擴大了喜溫作物生長的北界,我國是水稻生長北界最北的國家。我國氣候的主要缺點是:受季風強度的影響,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易產生水旱災害;寒潮、霜凍和台風引起的災害性天氣,危害農作物的收成。

4. 形容一個國家的自然環境有哪五大要素

自然環境五大要素:
地理學上,對於自然地理環境這個整體進行劃分時,通常分解為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五大自然地理要素.

5. 中國的地理環境怎樣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地形的主要特徵是:
(1)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2)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 東臨太平洋與韓國、朝鮮、日本等國隔海想望,北鄰蒙古、俄羅斯、哈薩克等國,西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相連,西南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界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相鄰,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等國毗鄰。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0°52′ – 53°31′, 東經73°40』 – 135°05′間,陸地面積960萬km2,居世界第三位,海陸疆界達40000km,陸界22000km,海域大陸岸線 18000km, 島嶼岸線 14000km。古絲綢之路、現歐亞大陸橋貫通中國和歐洲。

6. 用幾句話描述 我國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的特點!

北京位於北緯40°,東經116°;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燕山腳下,靠近渤海。
北京內西部,北部地勢容比較高,以山地為主,地勢大致向東南方向傾斜;北京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河流大致向東南方向流入海洋。

7. 中國地理的描述

第一天的儀式從傍晚時分開始,畢摩們扎制草鬼,將小豬血滴到草鬼上面以引誘鬼魂附身。畢摩念《驅鬼經》,主人與畢摩各抓住草鬼的一端,畢摩用刀子割斷草繩,象徵生者與鬼怪脫離關系。眾人則將小豬放到篝火上燒去毛發,開膛破肚,砍成小塊入鍋,很快就做成了彝族特有的坨坨肉,加上玉米粑粑、蕎面粑粑,盛出來放在地上,大家圍成一圈分享,這就是當天的晚餐。三天之間我吃到了用雞、豬、羊做成的各種坨坨肉。

整個夜晚,畢摩不停地念經,或眾人合誦或輪流獨誦,抑揚頓挫,蒼涼有韻,音樂般動聽,讓我想起著名的「山鷹」、「彝人製造」等樂隊。這些來自涼山的彝人組合,有的成員就出生於畢摩世家,他們的音樂才華一定和環境的熏陶有關。

深夜,在畢摩的誦經聲中下起了雪,大涼山的冬夜越來越冷,我對聽不懂的沒完沒了的誦經也漸覺乏味,睡覺去了。按規矩,在行畢的三天兩夜裡,主人和畢摩都需通宵達旦,不能睡覺。畢摩們雖然棲身棚中,但地上只鋪了薄薄的乾草,棚子沒有四壁,棚內不能烤火,並不比露天暖和多少,不光熬夜還得受凍,做畢摩是件辛苦的差事。

儀式中最震撼人心的「報牲」場面出現在第三天,所謂「報牲」是將豬和羊打死後敬獻給亡靈騎用、引路,一路享用。劉庫家的祭牲不多,我在典補鄉看到的另一場儀式,送走4代22位亡靈,來的子女親戚也多,展示的祭牲有15頭豬、8頭羊,排成一線指向南方雲南昭通一帶,那是河水流去的方向,在彝族人的集體記憶里,也是祖先遷徙來的方向。

布列和底惹達鐵

布列是我在劉庫家的送靈儀式上認識的小畢摩,今年14歲,他跟隨爸爸、爺爺一起前來作畢。布列是個可愛的孩子,可惜的是他會說的漢語實在有限,我們的交流並不順暢。他總問我:「你肚子痛不痛?」我很納悶:「你是在問我『你肚子餓不餓』吧?」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擔心我吃不慣當地的飯菜。

身為畢摩世家的大兒子,當畢摩對布列來說是一出生就註定的事情——畢摩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做畢摩需要四方游畢,而像送靈這樣的畢摩儀式一做就是三天三夜,和上學有沖突,所以布列從來沒有上過學。作畢到深夜時,爺爺和爸爸還在忙碌,而布列已經倒在松針里睡著了。「學畢不是那麼嚴格,我們行畢時將他帶上,慢慢就會了。」布列的爺爺曲比吉日說。

8. 根據中國地圖描述並評價中國的地理位置

解:(1)我國的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來自海洋專的濕潤空氣屬使我國東部降水充沛,水資源也比較豐富.沿海港灣眾多,便於發展海洋運輸事業.海陸交通便利.②半球位置:中國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③緯度位置:我國南部被北回歸線(重要緯線)穿過,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無寒帶.我國南北跨緯度50度,氣候差異大,有利於農業生產.(2)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3)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 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領海的寬度是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故答案為:(1)亞;太平;降水;豐富;眾多;海洋運輸;便利;北;東;北回歸線;北溫;熱;寒;50度;大;農業;(2)3;(4)12.

9. 描述一下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國土大部分地處中緯度,最北境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北緯53°34′),最南境在廣東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3°51′),南北延伸5500公里,跨緯度約50度。
由於緯度不同,南北之間太陽入射角的大小和晝夜長短差別很大。由此導致輻射能和溫度的差異。從南到北,全國(除青藏高原高寒區外)跨越了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南)溫帶、中溫帶和寒(北)溫帶等6個溫度帶。其中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者的面積佔全國面積的70%。又因位於大陸東部,季風氣候顯著,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風的影響,夏半年雨熱同季,溫度和水分條件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條件。特別是佔全國面積26%的亞熱帶地區溫度高而降水豐沛,天然植被為亞熱帶季雨林與常綠闊葉林,適宜種植水稻和多種亞熱帶經濟作物,這與大陸西部同緯度地區在回歸高壓帶控制下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觀迥然不同。在距海遙遠、夏季風難以到達的中國西北內陸和青藏高原則為乾旱地區。

中國國土最東境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會合處(東經135°05′),最西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附近)。東西距離5200公里,跨經度將近62°。時差在4小時以上。在世界標准時區中,中國國土分屬東五區至東九區的五個時區。目前中國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統一以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時間作為全國的標准時間,並稱其為「北京時間」。

中國國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15,亞洲面積的1/4。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的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中國陸地疆界長2萬多公里。同中國陸地接壤的鄰國:東北有朝鮮,北有俄羅斯和蒙古,西和西南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南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中國東部面臨海洋,海岸線總長度為3.2萬多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長達1.8萬多公里。環繞中國大陸邊緣的海,自北至南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與太平洋連成一片(見中國的近海)。中國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近86%分布在杭州灣以南的大陸近海和南海之中。台灣島東部海岸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的海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見中國的島嶼)。

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東有韓國、日本,東南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

10. 描述中國的地理位置

描述中國的地理位置?中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水半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