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❶ 概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臨近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
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❷ 長三角的地理位置
長江三抄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中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 。
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 21.07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19%。
❸ 三角洲的詳細地理位置是在哪
它不是固定的形成在某個位置,而是含沙量大或流量大的河流就會有三角洲,比如上海崇明島以及附近濕地就是泥沙日積月累形成的三角洲。
❹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
舊稱粵江平原。簡稱珠三角。位於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沖積成的大三角洲與東江沖積成的小三角洲的總稱,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復合體。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 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三角洲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在中國名列前茅。熱帶、亞熱帶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蘿、龍眼、楊桃、芒果、柚子、檸檬等 50 多種 。 發展了桑基魚塘、果基魚塘、蔗基魚塘等立體農業結構形式,成為中國生態農業的典範。有製糖、絲織、食品、造紙、機械、化工、建築材料、造船等工業,有南海明珠之稱。
❺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
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
氣候溫度:
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這裏海拔200米以下,地勢平坦;高溫多雨,以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珠江三角洲氣候的南亞熱帶性表現在四季不明,三冬無雪,樹木長青,田野常綠,霜不殺青。據竺可楨在《特候學》一書中稱,熱帶為「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認為五嶺以南,即入熱帶。但珠江三角洲在亞熱帶范圍之內。
(5)中國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
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9市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已建成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珠三角9市共吸納37.33萬高校畢業生就業。
❻ 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地理位置
正確答案A、 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都位於東部沿海
錯誤B、只有長三角與珠三角位於東南沿海
錯誤C、只有長三角與珠三角位於南部沿海
錯誤D、只有長三角位於長江幹流一線
謝謝採納
❼ 長江三角洲的具體地理位置
根據國務院2019年批準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
(7)中國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
規劃范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示範引領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以上海臨港等地區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❽ 黃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現在所指的黃河三角洲含東營和濱州兩市! 廣義的指北至中國天津市、南回至廢黃河口答、西起河南省鞏義市以東黃河沖積泛濫地區;狹義的指1855年以後,黃河在山東省利津縣以下沖積成的三角洲 以利津為頂點,北到徒駭河口,南到小清河,呈扇狀三角形(半圓形)。扇形半徑近80千米,面積5450平方千米。地面平坦,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頂部和中部土壤脫鹽較好,已發展為農作區。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鹽漬化嚴重,大部仍為荒地。入海的泥沙約有40%在河口附近淤積,形成攔門沙、沙嘴及其兩側的爛泥灣。海岸線平緩。爛泥灣內水深1~2米,浮沉受潮水沖淤影響,漂游不定,魚餌特別豐富,是魚類產卵的良好場所。黃河尾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變高,排洪不暢,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為原因,入海水道經常改變,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10次,平均約8年改道一次。現在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於地殼長期下沉區,第三紀即有石油形成
❾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優勢是:位於長江下游地區,溝通沿海與內陸地區的聯版系,瀕臨黃海和東海權,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各地,歷史上京杭運河溝通了長江三角洲與北方地區的經濟聯系等。
長三角地區自古地理相近,人緣相親。在國家戰略引領的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航程上,包括7000萬江淮兒女在內2億多「長三角人」,正揚帆奮楫、勇立潮頭,共建共享一方幸福和諧的現代化美好新家園。
(9)中國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全國領先。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等重大戰略部署,勇挑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重擔,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引領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總量約佔全國1/4,全員勞動生產率位居全國前列。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公共服務相對均衡,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