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江寧區人文地理

江寧區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6 15:50:59

1.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

中國的地理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約有4079年(含「夏朝」)的已知文明史(以出現國家體制為始),是亞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1、中國地理簡介
01、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雄雞。是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02、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不包含被俄帝國吞並和逼迫清政府割讓陸地面積588萬平方公里土地),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不包含俄帝國侵佔588萬平方公里土地)。
03、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六十多度,跨了五個時區,東五區到東九區。全國統一北京時間為東8區。東西距離約五千二百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五十度,南北距離約為五千五百公里。
04、中國領土的中心位置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34°32′27.00〃N,108°55′25.00〃E)。
05、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3.5′N)。
06、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3°51′N,112°16′E) 。
07、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瞎子島(48°27′N,135°05′E) 。
08、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約在中、塔、吉三國邊界交點西南方約25公里處,那裡有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 (39°15′N、73°33′E)。
0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一萬八千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中國的大陸邊境線長二萬多公里。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布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東海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群島,即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雷州半島與海南島之間的瓊州海峽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
16、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
18、 世界上有兩條地震帶,一條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一條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中國正好在兩大地震帶的中間,所以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十四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20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蒙古。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印度、尼泊爾、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寮國、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六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為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市(地區、自治州、自治盟)、縣(旗、區、市)、鄉(鎮、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五級。
31、中國共有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32、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3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4、陝西省,舉世公認的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 即誕生並埋葬於此。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或 「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即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35、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36、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37、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又稱「中州」和「中原」。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其中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開封是七朝古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河南有大量古代文化遺址。現在的河南省是建國初期平原省和老河南省合並而成。
38、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
39、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42、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43、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44、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45、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46、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7、貴州省因「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而得名,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48、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49、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50、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51、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52、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53、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54、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蘇」字繁體寫法的魚和禾是指魚米之鄉、草字頭是指平原、「蘇」字詮釋了江蘇的一切、意味著江蘇是魚米之鄉、繁華不衰。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文化和教育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55、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56、福建省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57、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58、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
59、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60、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61、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2、中國的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3、中國的氣候
中國氣候有三大特點:顯著的季風特色,明顯的大陸性氣候和多樣的氣候類型。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超過五十攝氏度。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省漠河縣,夏季最熱地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4、行政區劃分
4個直轄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簡稱「京」,又稱「北京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端。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國都城,遼時為陪都,稱「燕京」、南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為都城,先後有中都、大都、北平、北京等稱號。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六區、二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七百四十三萬。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學、教育、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北京還是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主要名勝古跡有長城、故宮、天壇、十三陵、頤和園、香山等。北京曾舉辦過1961年第26屆世乒賽、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和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海:簡稱「滬」或「申」,又稱「上海灘」。地處中國東部海岸中段、長江入海口處。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1927年設市。現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轄十八區、一縣。全市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人口一千八百五十八多萬。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上海還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基地。上海曾舉辦過2001年APEC會議和2005年第四十八屆世乒賽單項賽。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博會。
天津:簡稱「津」,又稱「天津衛」。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合流入渤海。金元時代稱「直沽」,為漕運要地,後設海津鎮,明初取「天子津渡」之意始稱天津並設衛,稱「天津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始設市。現轄十五區、三縣,為中央直轄市。全市面積一萬一千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人口一千零九十五萬人。天津是華北最大的工業城市,油氣、海鹽資源豐富,並有一定的工業技術基礎。天津也是華北重要的商業中心和口岸城市,2006年被確立為北方經濟中心。天津的名勝古跡主要有市區的寧園、天後宮、大沽口炮台,薊縣獨樂寺,黃崖關古長城及有「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風景區。
重慶:簡稱「渝」,又稱「重慶山」。位於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地。隋唐屬「渝州」。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1997年6月,以原四川省重慶、萬縣、涪陵三個地級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設中央直轄市重慶市。下轄十九區、十七縣、四自治縣。全市面積八萬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三千二百三十五多萬人。重慶是綜合性工業城市,有長江三峽、枇杷山、縉雲山等旅遊勝地。

2. 用幾句話介紹一下中國三十四個省得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

自然人文特徵






位於華北平原西
北部

是中國的首都,
也是全國的對外交往中心,
中國最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
和航空交通樞紐之一。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位於中國的西北


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
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
約有
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


西



位於中國內陸的
腹地,
屬於黃河中
游和長江上游

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
絲綢之路起點,

界歷史名城,
鍾馗劉海故里,華夏精神故鄉之一。古長安,古代中國的
政治、
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陝西臨潼是秦
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西



西臨黃河,
東臨太
行山脈,
位處黃土
高原

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有著「煤海」之稱,
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
得名,
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
故簡稱「晉」,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
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
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位於黃河北邊

在戰國時期,
河北的南部屬於趙國,
北邊屬於燕國,
所以河北又成為燕
趙之地,
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
故簡稱「冀」,
人民政府所在
地是石家莊市,
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
唐山是新興的中國優秀旅
游城市。
河北省是中國非常重要的農業大省、資源大省、交通樞紐、

業大省。






大部分地區位於
黃河南邊

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
故簡稱「豫」,
因居於天下之中,
又稱「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
方可「鼎立天下」。
洛陽市、
開封市、
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
中的四個。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是一個前進
中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新興的工業大省、經濟大省。












橫貫我國東北、

北、西北

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
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是蒙古族的發源
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位於中國東北地
區,
南頻渤海與黃


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
簡稱「遼」,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
另有
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位於東北平原的
中心

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也是中國的「光學之
都」。







是中國最北和最
東的省份

有著「北大倉」
(糧倉)
之稱。
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
又稱「冰城」,
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地處黃河上游,

接陝西,南控巴
蜀、
青海,
西倚新
疆,北扼內蒙古、
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古所
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
,是故甘肅。

寧夏











位於中國的西北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






位於我國西北地


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
青海湖古代叫「西海」,
是我國最大的內陸
湖和鹹水湖,
蒙古語稱「庫庫諾爾」,
意思是「青色的湖」。
也是中國
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西







位於中國的西南
邊疆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
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
政治、
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
流與發展。
簡稱「藏」。
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
在藏語中是「聖地」
或「佛地」的意思。
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
日照時間長,
人們把
它叫做「日光城」。






位於中國的西南
邊疆

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
「雲」。
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
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

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
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也是聞名中外
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位於中國西南的
東南部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
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自治縣。
仁懷市出產
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位於中國西南腹
地,
地處長江上游

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
簡稱「蜀」或「川」,
人民政府所
在地是成都市。






地處洞庭湖以北

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
「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位於洞庭湖以南

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
故簡稱「湘」,
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
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西



地處長江中下游
南岸

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
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
故簡
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爐」之一。


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
上饒的三清山、
圭峰則是世界自然遺產,
九江
有舉世聞名的廬山即世界文化遺產。






位於華東地區

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
墨、
硯,
簡稱「皖」,
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
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位於太行山以東

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
故簡稱「魯」。
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
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位於中國華東地


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
、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
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
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也是副省級城市。


蘇的經濟,建築和服務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位於中國東南部
沿海的中段

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
「浙」諧音,
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
是我
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位於中國東南沿
海的南段

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
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
位於福建省東南
沿海。
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
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位於中國南部沿


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
有「羊城」之稱,
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
改革
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
人、
客家人、
潮汕人,
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
廣東集中了深圳,
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
GDP
一直
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西








南臨北部灣,
面向
東南亞,
西南與越
南毗鄰,東鄰粵、
港、
澳,
北連華中,
背靠大西南,
周邊
與廣東、
湖南、

州、
雲南等省接壤

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
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由南寧、
北海、
欽州、
防城港四市轄區組成的北部灣經濟區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
橋頭堡。






位於中國最南端

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
簡稱「瓊」,
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與福建省隔海相


是中國的寶島,
簡稱「台」,
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
他們的祖先大部
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
通用普通話、
閩南話和客家話,
風俗習
慣和閩南差不多。
最大城市為台北市,
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
口。






地處珠江口以東,
與廣東省深圳市
相接

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
服務業及航運中心,
是繼紐約、
倫敦之後世界
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系。
經濟自由度指數
居世界首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為全球最安全、
富裕、

榮和生活高水平城市之一。
香港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
為一,
以廉潔的政府、
良好的治安、
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
於世。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位於環渤海經濟
圈的中心

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近代北方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
一。天津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天津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
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北鄰珠海,
西與珠
海市的灣仔和橫
琴對望,
東與香港
相距
60
公里,
中間
以珠江口相隔

澳門是一個自由港,
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
1999

12

20
日澳門回歸
中國之後,
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著名的輕工業、
美食、旅遊業、酒店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
澳門成
為亞洲最發達、最富裕的地區。澳門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






位於中國大陸海
岸線中部長江口,
隔海與日本九州
島相望,
南瀕杭州
灣,西部與江蘇、
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上海是一座新興的旅遊
城市,
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
舉辦過世博會。
江南
的傳統與移民帶入的文化融合,
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早已
成為國際大都市,並致力於在
2020
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

3. 南京的人文歷史資料

http://www.zhongguook.com/public/web/lywh/lyls/2003-10/1065691189.html
南京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近年來曾在南京東郊的湯山,發現古人類遺址和猿人頭骨,表示南京早在數十萬年前就是人類聚居之地。而根據史書記載,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時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國,孫權更是據此以建國立都,史稱孫吳。自此之後,南京便成為中國歷史史上舉足輕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擁有珍貴歷史文化的名城。

在孫吳之後,陸續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稱六朝,再加上後來的太平天國和國民政府時期的中華民國,於是又有「十朝都會」之稱。因此今日雖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鎮,卻仍處處可見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華及王者風范。歷史歲月並不曾帶給南京滄桑的色彩,反而四處可見昔日繁華的餘韻。

來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閑氣氛,想像當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風情,欣賞婉約可人的南京佳麗,相信你應該能徹底地明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南京的歷史名稱極多(依照時間順序):

例如:金陵邑、建康、建業、江寧、集慶、上元、南京。 因為地理環境的伏勢,歷代南京皆為軍事或商業重鎮,甚至是為首都。所以宮殿遺址極多。

(1)冶城:吳王夫差所建。
(2)越城:越王勾踐滅吳,建越城,算是最早的古城。
(3)金陵邑:楚滅越,建「金陵邑」。
(4)漍東吳建業城:就是前的「金陵邑」。
(5)東晉;南朝改名「建康」。
(6)隋代南唐又改「江寧城」。
(7)明代改名「南京」-相對於「北京」,朱元璋改建重修南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設防城市。

黃帝 - 屬江南。

唐虞夏商 - 屬揚州。

周 - 為吳國,吳王夫差築治城。

春秋戰國 - 初為吳國,後為越所滅,范蠡築城於長干(今名越城),楚滅越,置金陵邑,屬江都郡。

秦 - 改為秣陵縣,又置丹陽江乘二縣,均屬鄣郡。

西楚 - 項羽稱霸,地屬西楚。

西漢 - 先後屬楚國、荊國、吳國,景帝時屬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為丹陽、湖熟、秣陵三侯國。
元狩元年後屬丹陽郡。為揚州刺史治理,隸縣有秣陵、江乘、丹陽、湖熟。

東漢 - 因襲西漢,存湖熟侯國置丹陽,分揚州置吳郡,置建業。建安十六年,孫權徙治秣陵,翌年城石頭,改為建業。二十六年徙丹陽郡,治建業。

三國吳 - 自武昌徙都建業,南京之建都自此始。
西晉 - 武帝太康元年平吳,封孫楷為丹陽侯,復改建業為秣陵縣。

東晉 - 元帝渡江建都於此,改建業為建康,改丹陽太守為尹,以江寧為琅琊國,東平蘭陵等郡,屬南徐州。成帝時置淮南郡,屬揚州。

南北朝 - 宋建都於此,建康、秣陵、丹陽、江寧、湖熟並隸丹陽尹。齊因宋舊。梁武帝於秣陵置同夏縣,改南琅琊為琅琊郡,置丹陽尹及南丹陽郡。陳文帝天嘉五年,罷南丹陽郡。宣帝太建十年立建興郡,屬揚州。

隋 - 廢丹陽郡,於石頭置蔣州,依漢置太守。江寧縣屬蔣州。大業初改蔣州,後名丹陽郡。揚州初治蔣州,後以江都為揚州。

唐 - 高祖武德二年,置揚洲東南道行台尚書省,三年H江寧、搮水二縣置揚州,析置丹陽、安業二縣。更江寧曰歸化。六年並安業入歸化,又更歸化曰金陵。七年平輔公佑,更名蔣州,置金陵縣,廢東南道行台為揚州大都督府。九年廢都督,徙置江都,更金陵名曰名下,丹陽隸宣州。

五代 - 吳天佑十二年楊吳大城升州,建大都督府。武義二年改都督府為金陵府。太和五年楊溥建都於金陵。天祚元年以金陵為齊國,封李升為齊王,又二年禪位給升,都金陵者四年。南唐升元元年改金陵府為江寧府,遂以府治為宮,以城為都。

宋 - 宋太祖開寶八年平南唐,以江寧府為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為江寧府。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寧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楚威王時,以其地有王氣,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壇,其山產金,故名。於是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宋地誌》:「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寧為帥府,三年復為,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高宗南渡,詔改建康府,紹興七年駐蹕,置留守。」

建康 - 是孫吳及東晉建都之處,龍蟠虎踞,北枕長江,東有鍾山,南有秦淮,西有鳳凰台,行勢險要。建康是南宋重要的戰略據點,又是南宋行都,管轄一路軍民財刑賦重任大員都雲集在此。宋代方誌中可以看出南京具備了軍事以及經濟的角色,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不言自表。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開省,大德元年,益都新軍萬戶府自寧國移鎮建康路。天歷二年,改建康路為集慶路。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慶路為應天府,直隸中書省。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金陵遂為留都。

清 - 順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設經略招撫內院大學士。四年改經略招撫為總督,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治所及江寧府治皆在此。十八年為左布政使,領安慶等府州,分置右布政使,駐蘇州,領江寧等府州。康熙三年改總督,專轄江南省,六年定為江蘇、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復改總督,轄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復設江蘇布政使司於江寧府。

4. 南京牛首山景區簡介

牛首山位於江蘇省復南京市江寧區,制由牛首山,祖堂山,將軍山,東、西天幕嶺,隱龍山等諸多大小山組成。牛首山屬於寧鎮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東西雙峰對峙形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1]

牛首山是中國佛教名山,文化底蘊深厚,是佛教牛頭禪宗的開教處和發祥地。山周圍有感應泉、虎跑泉、白龜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虛閣、地湧泉、飲馬池等自然景觀,及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和抗金故壘等人文景觀。牛首山風景宜人,每歲屆春金陵百姓傾城出遊,故有「春牛首」之稱。清乾隆年間「牛首煙嵐」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2]

  • 中文名稱

  • 牛首山

  • 地理位置

  •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 氣候類型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佔地面積

  • 約500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

  • 9:00-17:00(節假日可能變動)

  • 門票價格

  • 98元

  • 著名景點

  • 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抗金故壘

  • 著名景點

  • 佛頂寺、佛頂宮

  • 別名

  • 天闕山

  • 平均海拔

  • 242.8米

  • 建議遊玩時長

  • 3-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

  • 四季皆宜

  • 所屬國家

  • 中國

  • 所屬城市

  • 南京

5. 江蘇的人文 地理環境咋樣

基本概況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和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西北與河南接壤,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海岸線長1000多千米。江蘇,得名於清朝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城市為南京。
江蘇傍江臨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萬人。連綿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擁抱著約980萬畝的黃金灘塗。江蘇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卧,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江蘇歷史悠久。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麵粉、採煤等近代工業, 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江蘇人文薈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這里還產生過眾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如書畫家顧愷之、龔開、米芾、唐寅、邊壽民、鄭板橋、龔賢,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詩人柳亞子、當代作家蘇童、黃蓓佳、范小青、畢飛宇。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劉田依(劉田一)、徐悲鴻、劉海粟、陳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亞明、言恭達、湯永、宋文治、傅抱石、錢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劉繼青、肖嫻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大師享譽世界;源於江蘇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崑曲更有「百戲之本」的稱譽;蘇州刺綉、南京雲錦、無錫惠山泥人、淮陰剪紙年畫、揚州漆器玉器、南通風箏、宜興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工藝精品。
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江南省析分為江蘇,安徽兩省>,自1983年起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現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鎮江、連雲港、徐州、鹽城、淮安、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下轄52個縣和縣級市,54個市轄區。

6. 江寧鄉村游的新五朵金花分別是哪些地方

1、谷里街道周村牛首山腳下「世凹桃園」;

2、橫溪街道甘泉湖社區「石塘人家」;

3、湯山街道孟墓社區「湯山七坊」;

4、江寧街道朱門社區「朱門農家」;

5、東山街道中前社區「東山香樟園」。

(6)江寧區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1、世凹桃園

周村世凹地處牛首山西南麓,區域面積600餘畝,整體建設風格以徽派建築為主格調,突出親山、近水、使田園風光與自然山、水、林、居為一體;

在功能拓展上,立足地方特色「素食文化」、「茶文化」,以及「天然氧吧」的居住休閑環境,推進有機健康飲食文化和生態旅遊休閑;

著力將牛首文化、佛教文化融入特色村的建設,並通過石刻、牌樓、亭台、景觀長廊的建設以及「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營造「四季有花開、步步有風景」的「牛首文化第一村」。

2、湯山郄坊

郄坊村遠離城市喧囂,空氣清新,依山傍水,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緊鄰S337省道,交通便利。

湯山七坊,主推「七坊農家樂」,即通過邀請民間藝人在各傳統作坊進行現場製作,向遊客展示農副產品傳統工藝流程。

七坊即豆腐坊、粉絲坊、醬坊、茶坊、糕坊、麵坊、油坊、炒米坊。

3、朱門人家

朱門人家地處風景秀麗的和平水庫下沿,直山肚子下,在 「市級森林公園」竹園山森林境內,可謂依山伴水,風景如畫。

農戶以庭院式居多,農家院落整齊,果樹、風景樹比比皆是,各色花草、蔥郁竹林點綴其間。由於村落地處小山坡,地勢有起伏之勢,通往各家院落之路有曲徑通幽之感。

4、香樟花園

東山香樟園,按照「城市綠肺」、「都市氧吧」、市民休閑、旅遊消費、文化娛樂、度假場所的定位,規劃成香樟公園、親水游園、花香農園三個不同功能的園區進行打造。

香樟公園佔地130畝,主要以茂密的樟樹林為基礎,按照城市公園的標准重點打造,3000平方米的農家食府、800平方米樟林茶吧,環境景觀小品等等將一一呈現。

5、石塘人家

石塘人家位於橫溪街道甘泉湖社區南部,北距南京市中心35公里,西距馬鞍山市區25公里,對內有旅遊大道貫穿南北,對外有湯銅公路連接城區,交通十分便捷。

通過房屋改造、二灰結石的攤鋪,木棧道、水系等方面的建設,將原有鄉村生活與休閑旅遊相融合,將農民的生活資料與生產資料進行轉化。

將原先相對閉塞的農業種植村向生態休閑山居風格的綜合型旅遊服務村轉變,將後石塘村打造成為江寧區鄉村旅遊「五朵金花」之「醉美鄉村」。

7. 中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簡短概括 然後最好有表格

1、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也是全國的對外交往中心,中國最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和航空交通樞紐之一。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陝西省,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絲綢之路起點,世界歷史名城,鍾馗劉海故里,華夏精神故鄉之一。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陝西臨潼是秦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4、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5、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戰國時期,河北的南部屬於趙國,北邊屬於燕國,所以河北又成為燕趙之地,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唐山是新興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北省是中國非常重要的農業大省、資源大省、交通樞紐、工業大省。
6、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因居於天下之中,又稱「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是一個前進中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新興的工業大省、經濟大省。
7、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8、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9、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也是中國的「光學之都」。
10、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11、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12、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13、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14、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15、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6、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17、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18、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19、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20、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爐」之一。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上饒的三清山、圭峰則是世界自然遺產,九江有舉世聞名的廬山即世界文化遺產。
21、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2、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23、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 。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建築和服務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24、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25、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26、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27、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轄區組成的北部灣經濟區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橋頭堡。
28、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29、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省級行政區名稱由來及簡稱
1、北京市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都,遼時為陪都,稱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期為都城。1928年設市,簡稱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間稱天津並設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設市,簡稱津。 3、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省名。元屬中書省,清為直隸,1928年始稱河北省,簡稱冀。 4、山西省位於太行山以西,春秋時為晉國,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簡稱晉。 5、內蒙古自治區 清為內蒙古地區,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6、遼寧省因境內有遼河而得名,清初為盛京,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遼寧省,簡稱遼。 7、吉林省因境內吉林城得省名,唐為渤海地,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簡稱吉。 8、黑龍江省因邊境大河黑龍江得省名,清初為黑龍江將軍轄區,清末置黑龍江省,簡稱黑。 9、上海市相傳吳淞江近海一段古稱滬瀆,宋設鎮,始稱上海,1920年設市,簡稱滬或申。 10、江蘇省清初屬江南省,後取江寧(南京)和蘇州各一字,置江蘇省,簡稱蘇。 11、浙江省境內有大河錢塘江(舊稱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東西兩道,始稱浙江,清為浙江省,簡稱浙。 12、安徽省西周時皖山(今桂山)附近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慶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簡稱皖。 13、福建省唐代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南宋置1府5州2軍,故稱八閩,因境內最大水系閩江,故稱閩。 14、江西省唐屬江南西道,宋屬江南東西兩路,元置江西行省,清為江西省,因其境內有大河贛江,故簡稱贛。 15、山東省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明字置山東布政使司,清為山東省,簡稱魯。 16、河南省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古屬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簡稱豫。 17、湖北省位居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區屬鄂州,故簡稱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內有大河湘江,故簡稱湘。 19、廣東省春秋戰國時為百越(粵)地,宋為廣南東路,明清為廣東省,簡稱粵。 20、廣西壯族自治區秦置桂林郡,宋為廣南西路,清為廣西省,1958年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21、海南省三國時始稱海南,明設瓊州府,清為瓊崖道,1988年由廣東省分出獨立建立海南省,簡稱瓊。 22、四川省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北宋置川峽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簡稱川或蜀。 23、重慶市隋唐屬渝州,1997年從四川省分出後,設中央直轄市,簡稱渝。 24、貴州省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為貴州省,簡稱貴或黔。 25、雲南省舊以雲嶺以南得省名,戰國楚時為滇國地,元代置省,簡稱雲或滇。 26、西藏自治區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7、陝西省清為陝西省,簡稱陝或秦。 28、甘肅省秦置隴西郡,清置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9、青海省因境內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30、寧夏回族自治區1928年置寧夏省,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台灣省清初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置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舊以運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屬廣東省新安縣(今深圳市)。1842年後被英國佔領,1997年7月1日歸還中國,並設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 34、澳門舊屬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6世紀被葡萄牙佔領,於1999年12月20日歸還中國,並設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8. 南京玄武區的人文 地理

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玄武區因玄武湖而得名,是南京市15個區、縣之一,位於市區東北部。她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區,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軍區機關所在地,面積80.97平方公里,人口近43萬,下轄8個街道,8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東至仙鶴門、大朱庄、馬群,與棲霞區、江寧縣交界;南至中山東路、出中山門、至滄波門(苜蓿園、後庄除外),與白下區為鄰;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線,與鼓樓、下關區隔街相望;北至東井亭、仙鶴門一線,與下關、棲霞區連接。
從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鄴開始,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等六朝宮闕的所在地,明初紫禁城、太平天國天王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國民黨總統府也在玄武區內。境內人文薈萃,古跡眾多,風光秀麗,有聞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濤萬頃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歷經風霜的古城牆,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
區域交通便捷,南京火車站、南京長途汽車站、漢府街長途汽車站均在境內,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寧杭公路等穿境而過。公路干線16條,支線呈輻射狀貫穿全區,公交線路達23條,東臨新生圩港,南抵祿口國際機場。區域通訊發達,南京郵政大廈、電信大樓、聯通大廈等通訊樞紐座落其間。區內科研院所眾多,有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知名學府和科研機構25所。
改革開放以來,全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管理等新興產業為主體的城區型經濟,培植了珠江路科技街、龍蟠路汽配街、丹鳳街通訊器材街等一批特色專業市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均以較快的速度遞增。區域環境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建成鼓樓市民廣場、太平花園小區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各項優惠政策配套到位,綜合管理和服務功能不斷強化。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居民素質和地區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我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全國社區建設實驗區」、「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全國「三五」普法先進區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玄武區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區之一,東北部地勢雄偉,山環水繞,地處中緯度地區。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質山地,分南、北兩線分布在區內。南線為鍾山余脈由東向西排列;北線為與棲霞區交界處分布的諸山。區內丘陵雖成線狀分布,但都是獨立的山體,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貴山 位於太平門內,隔城牆與紫金山西麓余脈龍膊子相接,古稱龍尾坡。海拔86.1米,東西長約1公里,南北寬約300米,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山體由淺灰色含礫長石石英砂岩所構成,山上樹木茂盛。
九華山 原名覆舟山,又名龍舟山,以山體猶如一隻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臨玄武湖改稱玄武山。後來因在山南建有小九華寺,俗稱小九華山,現通稱九華山。位於太平門內側,東接富貴山。山體狹長,山勢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礫岩和頁岩構成。面積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極閣 原名雞籠山,因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欽天監觀象台,故又稱欽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極閣後,俗稱北極閣。山體由石英砂礫岩、砂岩構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噴出岩。面積約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區中部的重要制高點。山頂建有氣象台。古為皇家華林園,有雞鳴寺等名勝古跡。1990年辟為開放型文化公園,稱北極閣公園。
紅山 位於中央門外曹後路北側。紅山,本六朝勝地大壯觀山,因陳武帝在此閱武,建「大壯觀」於山上而得名,又因山體由紅色砂岩構成,稱紅土山,現俗稱紅山。由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頭組成,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峰大紅山海拔78.9米。民國時為荒野丘崗。解放後,植樹造林,山林蔥籠,現為紅山森林動物園。
朝陽山 位於岔路口西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因半山腰有朝陽洞,洞內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體略呈向南開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構成,海拔123米。
聚寶山 位於岔路口村北側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上可開取石料、硫礦,土質較肥,樹木茂盛,故名聚寶山。西南—東北走向,山體呈橢圓形,長0.7公里,寬0.5公里,由石灰岩構成,海拔124.3米。
楊坊山位於東楊坊東北與棲霞區交界處,山以村得名。東西走向,長約1.5公里,南北寬約0.7公里,海拔109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山上遍植松樹。
李山腳山 位於環陵路下五旗側。相傳此山是古時小秦王挑來的,後被李姓佔有,故名。海拔82米。
獅子山 位於仙鶴門西北。傳說明朝時山上有一座石獅子,故名。山體低矮渾圓,海拔53米。
玄武區地域面積80.97平方公里,人口46萬,其中涉農面積9600畝,屬倉波門地區地勢較低。全區排水系統主要有四大水系:
1、北面的蔣王廟溝和唐家山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情侶園流入玄武湖,從神策門出玄武湖,經西北護城河向西流入鼓樓區護城河,是我區玄武湖以北地區的主要排水通道。
2、南面的友誼河和衛橋溝。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白下區流入運糧河,是中山門至孝陵衛沿線地區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3、東面的百水河和運糧河。該系統由北向南經白下區流入秦淮河,是我區市郊馬群、余糧、五百戶等地區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4、西面的內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帶河、香林寺溝、清溪河等河道匯聚於竺橋,向南經白下區流入秦淮河。我區城市排水系統的水主要經這個系統排出。
全區有河道27條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撥經費的有25公里,無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庫2座。
玄武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的特點。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屬於濕潤地區。每年初夏,受鋒面雨帶影響,南京進入梅雨季節。梅雨過後,天氣晴燥,常會形成伏旱。

旅遊資源
區域內有著名的鍾山風景區和玄武湖風光帶,具有融山、水、城、林於一體的獨特風貌,綠化覆蓋率達58%以上。自公元229年孫權遷都建鄴開始,玄武區曾是東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宮闕御苑所在地,明朝初期的紫禁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明孝陵、清朝太平天國的天王府、近代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府以及中山陵等名勝均在區域范圍內。全區有重點古跡、文物保護點72處,是南京旅遊景點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民國22年(1933),南京市劃分為8個行政區劃單位,始有區級行政建置。當時,玄武區為第一區。1955年8月,命名為玄武區。

玄武區管轄范圍上溯,戰國時區境為金陵邑轄地。
秦、漢時,今區境南部屬秣陵縣,北部屬江乘縣,先後隸屬會稽郡、鄣郡、丹陽郡。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秣陵為建業縣,區境南部屬之,同時廢江乘縣改設典農都尉(相當於縣一級的民屯政區),區境北部屬之,均隸屬丹陽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復改建業為秣陵縣。太康二年(281)(一說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業(次年又改稱建鄴)南為秣陵縣(見《建康實錄》、《晉書·地理志》)。建興元年(313),改建鄴為建康,區境為建康和江乘轄地,直至陳朝末年。
隋朝統一南北後,將建康、秣陵、江乘等縣及僑置郡縣並為江寧一縣。此時,區境屬江寧縣,隸屬蔣州。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寧為上元縣,至清末區境均屬上元縣。
民國元年(1912),臨時政府廢上元、江寧2縣,置南京府,區境屬南京府。民國2年,撤南京府,以舊上元、江寧二縣復置江寧縣,區境屬江寧縣。民國16年,改江寧縣城區為南京市,區境屬南京市。
民國20年(1931)3月,實行京市自治,全市劃分為21個自治區,分區籌辦,但進展遲緩。民國22年3月,重新劃分為8個行政區時,今玄武區為第一區,設區公所。區界以中山路以東,中山門以西,九華山以南,中山東路以北為區域范圍。面積8.85平方公里。
民國23年(1934)9月,省市劃界,南京市區域擴大,將原屬江寧縣轄地的孝陵衛地區劃歸南京市,建立孝陵區,為第十區(鄉區),燕子磯區為第九區(鄉區)。今區境內孝陵衛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鶴門行政村(仙鶴鄉),屬孝陵區。中山陵園區域屬國民政府直接管轄。今鎖金村街道、玄武湖街道(仙鶴門除外)和紅山街道地區屬燕子磯區。
民國27年(1938)1月,偽南京市自治委員會以新街口為中心,城東南、西南、東北、西北4片,分別劃為第一、二、三、四區。原一區分屬第三區。區境以中山東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中山北路至挹江門止,北從挹江門沿城根經和平門、玄武門、太平門至中山門北側。民國28年1月,重新劃分區界,將玄武湖全部劃入第三區;孝陵區改稱孝陵衛區。民國31年4月,增設城區自治實驗區,郊區以燕子磯為鄉區自治實驗區。今區境北極閣(北極坊)、玄武門(玄武坊)地區為城區自治實驗區轄地;鎖金村、玄武湖(仙鶴門除外)、今紅山街道地區,為燕子磯鄉區自治實驗區轄地。
民國34年(1945)9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恢復抗日戰爭前第一區建置,轄區則向中山東路以南、逸仙橋以東一帶擴展。同時,太平門至中央門城牆以外玄武湖地區劃出,改屬第六區。今區境的鎖金村、紅山、玄武湖街道和孝陵衛街道,仍分屬燕子磯和孝陵衛區。
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區建置稱第一區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重新劃分城郊區。區境以舊一區為基礎,劃出中山東路以南,逸仙橋以東地區,增加原屬舊六區的中央路以東、玄武門以南地帶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屬舊十區的崗子村至太平門以西地帶,建為新一區。原九區改為八區,今紅山、鎖金村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區改屬新八區。原十區撤銷,以原轄區內的中山陵園及周圍地區新建中山陵園區,今孝陵衛街道地區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區,改屬中山陵園區。
1955年6月,第一區人民政府改稱第一區人民委員會。1955年8月,第一區改稱玄武區,第八區改稱燕子磯區,中山陵園區名稱不變。今區境分屬玄武區、燕子磯區和中山陵園區管轄。1958年11月,4個郊區建制撤銷,合並為「大郊區」,今區境原屬中山陵園區和燕子磯區的地區,劃歸郊區管轄。1960年5月,成立玄武人民公社。1960年9月,撤銷「大郊區」,原郊區的龍潭、十月、紫金山3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玄武區管轄。1961年6月,玄武區兼轄郊外棲霞鎮(包括攝山)、孝陵衛鎮和龍潭鎮。1962年7月,市郊區辦事處成立,原郊區3個人民公社及3個鎮復劃歸市郊辦。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復玄武區人民委員會。1963年4月,恢復設立燕子磯、棲霞、雨花、江東、陵園5個郊區建制。市郊農村人民公社復由各郊區管轄。7月,陵園區(轄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衛鎮)改稱中山陵園區。
1965年5月,5個郊區合並為雨花台和棲霞2個區,中山陵園區劃歸棲霞區管轄。1967年3月,玄武區改稱要武區,實行軍管,稱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要武區分會。1968年3月,成立要武區革命委員會,1973年11月,改稱玄武區革命委員會。
1970年1月,經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南京市成立鍾山區,將紫金山公社、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衛鎮和陵園管理處劃歸鍾山區管轄。1975年4月,撤銷鍾山區,原轄地改歸棲霞區管轄。1980年9月,玄武區革命委員會復稱玄武區人民政府至今。
1984年2月,小市鎮的韶山路、玄武新村兩個居委會和玄武湖大隊、崗子村、新莊村等地段(包括南京林業大學、鎖金村),從棲霞區劃歸玄武區,玄武區面積擴大到17.5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全市區劃調整,將原屬鼓樓區的中央路東側的廖家巷、大樹根、後大樹根、中央門4個居委會劃入玄武區;將玄武湖鎮、孝陵衛鎮(苜蓿園、後庄村除外)以及小營、紅山、藤子3個行政村和伊劉苗圃、中山陵園風景區,從棲霞區劃歸玄武區管轄。至此,全區面積達80.97平方公里,成為南京市面積最大的城區。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改革開放以來,玄武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圍繞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實施了「科教興區、市場興區、共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盤活區域資源,發展區域經濟,以第三產業為重點,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遊、房地產開發管理和社區服務四大新興產業;珠江路科技街、丹鳳街通訊器材街、長江後街旅遊街、新莊汽配市場群等四條特色商品街已初具規模。初步實現了由區屬經濟向區域經濟轉變,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向多種所有制經濟轉變,由數量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一、二、三產業並舉向以三產為主的城區經濟轉變,全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1998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9.46億元,比1993年增長94.92%,年均增幅14.28%;財政收入突破三億元,比1993年增長302.25%,年均增幅32.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飲服務營業額、工業總產值五年來年均增幅分別為34.62%、30.08%、52.34%。第三產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達56.64%;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形成一批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和品牌產品配套企業;農村經濟全面實現小康,全區12個行政村有10個村已跨入市綜合實力百強行列,其中5個村經濟綜合產值超億元;開放型經濟健康發展,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投資領域不斷拓寬,1998年完成涉外稅收2834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0%來自外資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營造加快發展環境,1998年個體、私營企業已達6400戶,其中:年銷售超千萬元以上有13戶。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為實現全市「三年面貌大變」奮斗目標,五年來,全區開發竣工面108萬平方米,其中復建房70萬平方米,建設居民小區26個;建設改造15條總計27.1公里的道路;建成了鼓樓市民廣場和一批游園、綠地,全區綠化覆蓋率達57%。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建成社區服務中心等一批5萬平方米的硬體設施。改造了24所薄弱學校,創國家、省示範、重點小學5所。近幾年,玄武區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城區」「國家衛生城市達標區」「全國先進城區示範單位」「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九年被市政府授予建設新南京有功(先進)區。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梅園新村街道 辦事處駐漢府新村62號-1。面積0.9平方千米,人口21424人。轄3個社區:大行宮、梅園新村、珠江村。
新街口街道 辦事處駐估衣廊38號。面積1.07平方千米,人口38022人。轄8個社區:中山東路、中山路、糖坊橋、如意里、網巾市、一枝園、香鋪營、北門橋。
丹鳳街街道 辦事處駐大石橋19號。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62339人。轄8個社區:大石橋、唱經樓、居安里、大紗帽巷、虹板橋、成賢街、雙龍巷、丹鳳新寓。
蘭園街道 辦事處駐楊家胡同85號。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32699人。轄7個社區:公教一村、蘭園、文昌街、花紅園、文德里村、大影壁、九華山。
玄武門街道 辦事處駐天山路39-1號。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40898人。轄8個社區:百子亭、北京東路、高樓門、天山路、昆侖路、大樹根、廖家巷、台城花園。
後宰門街道 辦事處駐後宰門西村10號。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46529人。轄7個社區:太平門、後宰門、佛心橋、清溪路、富貴山、半山園、馬標。
鎖金村街道 辦事處駐鎖金村67號。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51459人。轄10個社區:韶山路、鎖一、鎖二、鎖三、鎖四、鎖五、鎖六、南林、紫鑫城、新莊。
孝陵衛街道 辦事處駐羅漢巷119號。面積23.6平方千米,人口57720人。轄8個社區:孝陵衛東段、孝陵衛西段、小衛街、滄波門、鍾靈街、農科院、晏公廟、晏公廟村西;4個行政村:鍾靈街、孝陵衛、滄波、余糧。
玄武湖街道 辦事處駐板倉街98號。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32649人。轄8個社區:板倉、蔣王廟、岔路口、仙鶴門、櫻鐵村、花園路、東方城、櫻駝花園;3個行政村:五旗、仙鶴、徐庄。
紅山街道 辦事處駐月苑南路2號。面積8.19平方千米,人口24289人。轄8個社區:曹後、小營、紅山、營苑、北苑、月苑、藤子村、紅山公園;3個行政村:紅山、小營、藤子。
衛崗街道 辦事處駐左所村10號。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23086人。轄6個社區:中山陵、童衛路、南農大、理工大、康定里、鐵匠營;1個行政村:小衛街。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