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黃土天書影響

地理中國黃土天書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16 15:32:51

㈠ 黃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態如何形成

關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

黃土高原
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 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快了侵蝕和風化的速度,在高原周圍的低窪地區堆積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細的顆粒。每當大風驟起,在西部地區便形成飛沙走石、塵土彌漫的景象。被捲起的沙和塵土依次沉降,顆粒細小的粉塵最後降落到黃土高原區域,形成了一條荒涼地帶。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

黃土高原
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
然而東西走向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印度洋暖濕氣團的向北移動,久而久之,中國的西北部地區越來越乾旱,漸漸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這里就是堆積起了黃土高原的那些沙塵的發源地。體積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聳立在北半球的西風帶中,240萬年以來,它的高度不斷增長著。青藏高原的寬度約佔西風帶的三分之一,把西風帶的近地面層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沿喜馬拉雅山南側向東流動,北支從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開始向東流動,這支高空氣流常年存在於3500—7000米的高空,成為搬運沙塵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由於青藏高原隆起,東亞季風也被加強了,從西北吹向東南的冬季風與西風急流一起,在中國北方製造了一個黃土高原。

㈡ 原來的黃土高原是什麼樣子!

中國黃土的幾代研究者與他們所研究的黃土年代,呈現一個有趣的序列:20世紀30年代,劉東生院士的老師楊鍾健先生那一輩的研究者為中國黃土高原研究打下基礎時,認為黃土的形成是十幾萬年來的事。50年代以後,在劉東生院士這一輩人的努力下,黃土的歷史被倒推至第四紀(地質學上最新的一個時期,約為300萬年前至今)早期,大約距今260萬年的時候。此後,劉院士的學生安芷生、丁仲禮等人把它推到600~800萬年前;再年輕一輩的郭正堂等人更在最近追溯到2200萬年前。

2002年3月,以郭為首的研究小組在英國《自然》雜志上撰文稱,通過分析黃土高原西部的堆積物,發現早在2200萬年前,中國這塊土地上就出現了荒漠。這項成果受到科學界的普遍承認,一位德國科學家說:「這是喜瑪拉雅的自傳。」同時它對於理解荒漠演化的機理和沙塵暴治理也有現實意義。

但人們普遍還是認為黃土高原「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大面積的森林,在森林最茂盛的時期,絕大部分的山間原野,到處都是鬱郁蔥蔥,綠蔭冉冉」,「遍地都是森林」按其繪制的分布圖測量,可知西周、春秋時期林地佔整個黃土高原面積的53%。劇增的人口擴大了對耕地的需求,黃土高原的大量林地被開墾成了農田。長安周圍的草場也被眾多的家畜啃凈吃光,大面積退化。淮河以北的原始森林全面縮減,則是毀滅性的。尤其元建都大都,大肆砍伐原始森林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名作《賣炭翁》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說到:伐薪燒炭南山中,······這里的南山說的就是終南山。反映的就是當時的情形,人們砍伐終南山的林木燒炭,供應長安城的居民取暖。據說,終南山的森林最後終於被長安城的居民燒光了。

最近中科院地質研究所資深院士劉東生(世界環境科學最高榮譽泰勒獎獲得者)表示:
從黃土埋葬的古土壤、碳同位素、古植物孢子花粉及動物化石來看,過去這些地區是草原而不是森林,氣候比較乾旱,很可能黃土高原上從來就沒有過大面積的森林植被,這對於如何合理有效地保護和治理黃土高原的環境有重要啟示。

高中地理怎麼學啊已經高三了,但地理就和聽天書一樣求解答!急!!!

1.老師上課講必須聽!(即使前兩年什麼都沒學,只要高三所有地理課認真聽,最少高考時地理這課可以拿到基礎的50分)
2.看地圖。一般到高三老師會要求買一本地理圖冊。先將世界各國(較大的國家,如美國;地理位置較特殊的國家,如希臘(地中海氣候))的位置記住!閉上眼睛會在腦海里形成一個世界地圖的樣子,然後將重要的經緯線記住。(這個老師在復習時會告訴你們哪些重點記,如果不說,你可以自己總結,至於哪條重要,就是隨便說一經線一緯線你就知道這是哪,如東經116度和北緯40度),不要著急,每天都翻翻地圖,有一兩個月它就會如映在腦海中一樣。(然後就不用每天看了,在當天有地理課的早自習拿出來看看,回憶一下有什麼想不起來的,重點背背)(同時中國的各大山脈及河流的經緯度也要了解,如要知道在地圖上秦嶺的上邊是什麼,下邊是什麼)3.背氣候。一定要把各氣候的特點背下來(如熱帶雨林時候的年降水量,氣溫;溫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量,氣溫,雨季和旱季的時間(溫帶季風如果我沒記錯只有北半球有);溫帶草原時候的年降水量,氣溫,乾季和濕季的時間等等,根據這些來區分各種氣候,以便做題)還有記住哪些城市是地中海氣候的代表,除歐洲地中海周圍的國家外,代表城市有:澳大利亞的珀斯,埃及的開羅,義大利的羅馬,智利的開普頓,美國的紐約。(你們老師應該還會把各種氣候在全世界的分布跟你講)4.區域的背誦(最好理解)重點在於(我未特殊說明的地方或國家,你的老師講那時,講什麼記什麼):①中國的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三角,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黃土高原和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台灣。②歐洲的德國魯爾區,義大利的新老工業區,英國的地理位置,阿爾卑斯山的位置及其對周圍國家的影響,斯堪迪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俄羅斯③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及其上的國家,印度(重點!!老師會講),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 ...

㈣ 黃土高原形成的自然原因

1、黃土高原是由於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亞洲東部季風區強大的冬季風,來源於專中高屬緯內陸地區,即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風帶來大量的沙塵,遇到太行山、秦嶺等山地的阻擋,沙塵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黃土高原。
2、黃土高原表面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是流水侵蝕形成的。由於黃土高原位於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並容易出現暴雨,造成比較大的地表徑流,而且由於地勢起伏較大,流水速度較快,加上黃土這種土壤本身的土質就十分疏鬆,植被覆蓋率低,缺乏對土壤的保護,因此該地區的流水侵蝕作用非常強烈,形成黃土高原崎嶇不平的地表形態。

㈤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

我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的國家,而黃土最集中、最典型的分布區就在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祁連山東麓的日月山,北抵長城,南達秦嶺山脈,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包括山西、陝西和寧夏的大部分地區,甘肅、青海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區,黃土厚度一般為80-120米,最大厚度可達180-22米。黃土多呈灰黃色、棕黃色和棕紅色,抵抗侵蝕能力很弱。

黃土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種認為是這一地區盛行的偏北風把新疆、寧夏北部、內蒙乃至遠在中亞沙漠中的大量粉沙刮到黃土高原地區堆積下來。因為黃土高原與黃土底部基岩成分不一樣。黃土下部地貌形態多樣,起伏比較大,但上部沉積黃土厚度大體相近似,並有從東到西逐漸變薄的趨勢,同黃土來源於西部的方向是一致的。這說明黃土是從別處搬過來的。

但有不少科學家發現,黃土層的底部有一個礫石層,而這渾圓的礫石層卻是典型的河流沉積物。於是他們認為,這些黃土的原籍在黃河的上源,是河流把黃土沖刷下來形成的。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黃土既不是風成的,也不是水成的,它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風化形成的,是土生土長的。

也有一種綜合性觀點,認為黃土高原既來自西北、中亞,由大風刮來,又有綿綿流動的河流攜帶而來,還有本地土生土長的基岩上風化的,是在這三種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至今人們對黃土高原上黃土的來源還爭論不休。希望有一天研究者們能給人們一個滿意的答案。神秘的「未知大陸」

1492年,哥倫布出海航行去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印度。他沒有找到印度,卻發現了一塊全新的大陸,在想印度都快想瘋了的哥倫布眼裡,它必然是印度,是充滿香料、財寶的富庶之國,大陸上的居民自然被稱為印度人。但是哥倫布做夢也沒想到這是一塊尚未為歐洲人發現的大陸,它既不是印度也不是中國,而是美洲大陸。在歐洲人弄明白之後,這塊新發現的大陸就被稱作「新大陸」或「新世界」,而歐洲則與之相對地被稱作「舊大陸」或「舊世界」。哥倫布的發現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航海探險家躍躍欲試,他們認為,除了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之外,還有一塊巨大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157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胡安·費爾南德斯在智利海岸邊發現了三座無人居住的小島,他以自己的名字給這一群小島命了名,這就是智利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發現雖然不大,但卻增強了他航海探險的信心。6年後,他又揚帆前往東南太平洋去探險,希望能發現他的前輩和同時代的人尋找了多年的「未知的南方大陸」。

胡安·費爾南德斯的航線和6年前一樣,仍沿著南美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誰知,茫茫大海戲弄著胡安的船隻,驟然而起的風暴把他們吹離了南美沿岸,探險船像一葉浮萍似地隨風向西漂去。

許多天過後,海風把胡安探險隊送到一塊遼闊的土地附近。這是什麼地方啊?水量豐沛的河流澆灌著土地,面龐白皙的居民衣著十分講究,舉止神情同智利人和秘魯人都迥然不同。胡安·費爾南德斯高興極了,認為這就是他那些不幸的前輩和倒霉的同代人所朝思暮想的南方大陸。遺憾的是,他沒有登上這塊新發現的土地就匆匆返航了。

回國之後,胡安·費爾南德斯立即著手做全面的准備,打算率領一支探險隊再度駛往「未知的南方大陸」,進行一次規模巨大的詳細考察。為了保持自己對這一「神秘大陸」的發現權,他一直守口如瓶,沒有對外透露過自己這一驚人的發現。可是,胡安的准備工作還未完成,他就猝然死去了,世人也不知道他的這個發現,他也始終沒有成為哥倫布第二。直到幾十年之後,人們才知道這個西班牙航海家的發現。

胡安·費爾南德斯真的發現了「南方大陸」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他發現的是什麼地方呢?

有人說就是今天的位於南太平洋海域,緯度為南緯30°的復活節島,但至今那些人還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

16世紀的西班牙編年史中曾記載著航海家阿列瓦萊·孟達尼·傑·涅依拉在南太平洋發現了復活節島,但這功勞不算他的,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能證明復活節島是他發現的。

過了109年後,即1687年,著名的英國大海盜愛德華·戴維斯奉英國女皇的命令,駕駛著「孤獨者幸福」號三桅巡洋艦,前往南太平洋尋找「未知的南方大陸」。他首先到達了海盜們最喜歡停留的太平洋的天然避難所加拉帕戈斯群島,然後掉轉船頭向南駛去。在南緯12度30分,距南美海岸150里格處,「孤獨者幸福」號突然劇烈地震盪起來。原來美洲大陸的秘魯沿岸發生了大地震,引起了海面劇烈震盪。這次地震摧毀了秘魯的卡亞俄城。戴維斯驚嚇過後,趕快駕駛著他的「孤獨者幸福」號向西南駛去。

一天凌晨,離天亮還有兩個小時,「孤獨者幸福」號突然觸到了低低的海岸,熟睡的船員們被震耳欲聾的響聲驚醒,紛紛跑出船艙。他們擔心船被海浪拋到岸上擱淺,堅決要求戴維斯掉轉船頭駛到海上,等候天亮。戴維斯只好同意了。

早晨太陽出來後,展現在「孤獨者幸福」號船員們面前的卻是一片陸地!一座低矮平坦的島嶼!航海長利奧涅列·瓦依費爾詳細描寫了這個未知的海島:

「我們離島有四分之三里格。由於早上十分晴朗,沒有霧或煙,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島上的一切。在西邊大約12里格處,我們看到了一連串高高的丘陵,土地向前延伸了14~15里格,我們看到岸上有許多鳥類的羽毛。

我多麼想上岸看看啊,但船長卻怎麼也不同意,太遺憾了。這個島在卡亞俄城以西5000里格處,距加拉帕戈斯有6000里格。」

胡安和戴維斯都聲稱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南方大陸」,但人們都不相信。於是,更多的人們前往南太平洋,尋找這一神秘的「未知大陸」。

1722年4月5日,荷蘭的著名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率領一支分艦隊在胡安與戴維斯所到過的海域里尋覓所謂的「南方大陸」。

當時,他們正航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上,負責瞭望的水手突然發現遠方的海面上有一個綠點,看上去像是陸地,他立即向艦長羅格文匯報。羅格文聽到後驚奇不已,因為海圖上標明這里沒有任何陸地。羅格文立即命令船隻駛向那裡。待船隻駛近後,他看到這確實是一個島嶼,於是便在海圖上用墨筆記下了一個點,並在黑點旁邊記上「復活節島」,因為那天正好是復活節。他可能不知道,他是在給世界上最令人困惑的一個島嶼命了名。

這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面積不大,還不到120平方公里,既沒有一條河流,也沒有任何樹木,只有荒草在地上生長著,篙鼠是該島惟一的野生動物。

羅格文一行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了。島上山巒起伏,層巒疊嶂,拉諾·洛拉科火山的身影在蔚藍的天幕上顯得雄偉挺拔,島上有許多石頭塊砌成的牆壁、台階和廟宇。在該島的南部,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石牆的殘跡,石牆的後面聳立著幾百尊氣勢恢宏、撼人心魄的巨大石像。這些巨大的石像面朝大海,排列在海岸邊,上面還刻著人物和飛禽的花紋。這些石頭人站立在巨大的石頭平台上,臉部的表情十分生動,有的安詳端莊,有的怒目而視,有的似乎在沉思默想,也有的滿臉橫肉,殺氣騰騰。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坡上,羅格文他們也看到許多這樣巨大的石像。

這些石像至少有10米高,都是用整塊石頭雕成的。有的石像頭上還戴著巨大的石頭帽子,耳部有長長的耳垂。

羅格文總共發現了500多尊石像,此外,在拉諾·洛拉科火山口的碎石堆里,還躺著150尊未完成的雕像。那裡還有石鎊、石斧和石鑿等石制工具。

羅格文海軍上將認為這座小島不是「未知的南方大陸」,也不是其他探險家們(胡安、戴維斯等)所看到的小島,而是一個新發現的島嶼。他召集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擬定了一個宣布發現一塊新土地的決議,分艦隊所有的艦長都在這一文件上簽了字。就這樣,復活節島被人發現,開始為外人所知了。

荷蘭的艦隊司令羅格文最先發現了復活節島,但是有關復活節島的准確海圖還沒有。英國航海冒險家詹姆斯·庫克希望找到這座島嶼並繪制該島的海圖。

庫克率船隊從紐西蘭出發,向東太平洋進發,於1774年3月找到了復活節島。所有人都為找到了復活節島而高興,因為為了找到該島,船長和船員們在海上航行達3月之久,在這3個月之內人們幾乎沒有見到一塊陸地。

庫克是位工作嚴謹的探險家,他在發現復活節島當天的航海日誌中寫道:

「這是個很難加以描述的小島,島上居住著波利尼西亞人,他們很像我以前所訪問過的其他南太平洋島嶼上的土著人。復活節島最為知名的景觀是那些巨大的古代雕像,這些用岩石雕出的石像分布在該島沿岸各處,有些已經略有傾斜,有些已經倒在地上,每尊石像都面對海洋,令人不可思議。這些雕像過去是,今後在某種程度上也仍將是一個難解的謎。我們搞不清它們是怎麼立起來的,也不知道島上是否一度住著一種巨人,島民們自己對這些雕像的來歷知之甚少,所以我和其他人對此也只能做些猜測。」

㈥ 黃土高原的地表形態是由什麼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表形態:溝壑縱橫
成因:風力的侵蝕沉積作用
措施:我覺得應該是退耕還草,植樹造林

㈦ 具有奉獻精神的古代名人及其事跡

1、岳飛:南宋時期,湯陰縣岳飛自幼由母親悉心教導,習文練武,一心報效國家。岳飛從戎,岳母於其背刺以「精忠報國」四字訓誡。

2、大禹:大禹治水13年,3過家門而不入,終於疏通水道使人們遠離洪水的困擾.

3、墨子

墨子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自己趕了10天10夜的路到楚國勸阻,魯班為楚國製造了多種攻城器械,墨子說自己也製造了多種守城器械,與魯班進行演練,魯班不能取勝。魯班意欲殺墨子,而墨子說自己的300弟子已經帶著自己的守城器械在宋國了,殺了他也沒用。楚王放棄伐宋,而墨子回國經過宋國,宋國人不認識他,不讓他進城。他不是宋國人,而為了宋國的百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4、蘇轍

蘇轍主動要求辭官只為減輕哥哥蘇軾的罪行。「烏台詩案」,是當時「變法派」對「守舊派」的政治陷害,「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爾,自然做了首遭打擊的「出頭鳥」。

常言道,「患難見真情」.蘇軾入獄,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頭為他說話.蘇轍也因受牽連而日子難過,但他不僅未有絲毫怨言,還將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頓,並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學漢代「提縈救父」典故,願免一身官職為兄贖罪.

蘇軾無辜下獄,時不時地被拉出去嚴審,感到「變法派」絕不會善罷甘休.他前半生風調雨順、風光無限,哪受過這等罪?自覺前景黯淡,心理嚴重受傷,對形勢估計十分悲觀,甚至一度差點自殺!

《孔氏談苑》記載,蘇軾與送飯的長子蘇邁約定:如風聲不妙,便送來一條魚.某日,蘇邁出城,託人送飯;那人不明就裡,特地送了幾條熏魚.蘇軾一見,驚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一陣傷心,一陣恐懼,頓時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涼又硬的地板,蘇軾想到自己死後,妻兒家小的凄涼情景,心頭驀地一痛,潸然淚下:「閏之和孩子,可怎麼辦?只能跟著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聲,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裡來回走動,心中怦怦亂跳:「子由怎樣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為甚麼只想他來救我,卻不曾為他處身設想過?可憐我們兄弟一場,到死不能見面,少年時還約好要『對床夜雨聽蕭瑟』呢……」

悲痛絕望之意,又深了一層:「子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誼,我只有來世報答了.」隨即寫了「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的絕命詩,叮囑獄卒轉交蘇轍.看著獄卒的背影離去,蘇軾長嘆一聲,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嚴地死去」的備用葯物.

他望空中拜了兩拜,祈禱菩薩,保佑弟弟及家人健康長壽.這時,他想到蘇轍以前對自己「謹慎擇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頓時對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自己曾經得意地說,「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泛愛天下之士,無賢不肖歡如」,如今又如何?思來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覺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無意中暼到一旁的飯菜,登時覺得肚子餓得干癟,乾渴更是難忍,毫不躊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個飽死鬼,怎好進了陰間地府,向閻王陛下討飯吃!」

待到吃飽喝足,連那魚骨頭都嚼著吃了,蘇軾精神振作起來,隨手將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見上一面.反正在劫難逃,他們要殺便殺,要剮便剮,悉聽尊便!」

心裡更加無所謂了,忽然摸到臉上的淚痕,忍不住自嘲:「蘇軾啊蘇軾,你這人忒也無用,適才竟然嚇哭了,要是給人知道,臉往哪裡擱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關的事,倒頭便睡,鼾聲如雷.這是蘇軾在困境中的唯一一次自殺念頭,自那以後,他徹底豁然,即便後來被貶到海南儋州,也不再絕望苦惱,總是設法尋找樂趣,開慰自己.

元豐二年(1079年)12月,「烏台詩案」終於結案,蘇軾死罪赦免,但活罪難逃,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轍也被貶為筠州監酒.《蓼花洲閑錄》記載,蘇軾出獄時,蘇轍來接他,特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提醒他對這次「口舌之禍」引以為戒.

隨後,蘇轍在小客棧里為他餞行.時值隆冬,寒風凜冽,蘇轍拿起筷子,吃了幾口面條,心中凄苦,難以下咽,連連停下.而蘇軾重見天日,早將入獄的悲痛扔到爪哇國去了,狼吞虎咽地吃著面,完了拍拍肚皮,大呼「好,好」。

蘇轍臉色一變,一邊向仔細四周查看,一邊急忙暗示蘇軾要「三緘其口」,不要深談.蘇軾喏喏點頭.

拓展資料:

1、"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

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認真善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為機關事務工作服務,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

努力地用這份愛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大家的無私奉獻編織出事業的美麗藍圖。

2、相關詩句

0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0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0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04.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05.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06.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07.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08.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09.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㈧ 在平凡的崗位上的.一直在默默奉獻的人.

樊錦詩:守望敦煌41年

她守護國寶41年,從青春少女到滿頭華發,她有愧於家庭、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卻用41年的守望告訴世人,她無愧於敦煌……

任長霞:用生命澆鑄金色盾牌
面對黑惡勢力,她拍案而起。面對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崗位上護佑著人民安康,用生命澆鑄金色盾牌。

袁隆平:讓人類遠離飢餓
一項惠澤世界人民的發明,一位贏得全世界尊重的農學家。歷經坎坷時,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時,他依然奮斗不止。

桂西恩:用良知揭開真相。

他,是中國艾滋病高危區的最早發現者,他以良知和勇氣揭開真相。他,讓陽光溫暖這個曾被忽略的角落。

佘幼枝:守定一片忠心

一塊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民族英雄。17代人 372年,守定一片英雄大義。

李愛軍與賈會鵬:患難見真情

畢竟我們只是一個普通工人,得到國家這么大的關懷,覺得也挺自豪的,因為俗話就說,危難之中顯真情。

牛玉儒:在呼和浩特的500天

2004年8月14日,年僅51歲的牛玉儒永遠離開了日夜牽掛的事業和市民。人們懷念他在呼和浩特市充滿激情的500個日夜。

劉翔: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勇奪奧運金牌的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運動員劉翔,榮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劉東生:解讀黃土天書

在劉東生看來,黃土就像一部神秘的天書,每一層都蘊含著一個地球故事

席寶力皋:種植希望

他要把這些流動的沙丘固定下來。村裡的老人告訴他這里過去植被很好,還可以打獵。

白方禮:馱在車軲轆上的豐碑

從74歲開始,白方禮老人用蹬三輪車攢的錢資助貧困大學生,十五年間他先後捐款35萬元……

孫必干:戰火中不辱使命

他,原駐伊拉克使館復館小組組長,退休以後臨危受命,槍炮聲中艱難復館。

梁萬俊:試飛員要保住重要東西

作為試飛員,要把飛機的潛力挖掘出來,風險是不可避免的,誰能把風險變成機遇,誰就是成功者。

才嘎:可可西藏羚羊保護神

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是一位有著無數英勇事跡的英雄,他救護小藏羚羊的故事如今在青海到處傳揚。

徐本禹:從志願支教到招商引資

22歲的大學畢業生徐本禹在貴州貧困山村支教,他的義舉廣受贊揚。

王永志:清華航天學院長

清華大學正式成立航天航空學院。王永志院士受聘為航天航空學院院長。

左家錚:血吸蟲防治所研究員

左家錚是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研究員。一九五四年,他被分配到了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一干就是五十年。

明正彬:禁毒工作先進個人

他親自偵破和指揮偵破各類販毒案件140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繳獲海洛因等毒品3500多公斤。

田世國:換腎救母的孝子

9月30日摘除一顆腎臟移入母親身體之後,田世國的恢復情況一切正常。與此同時,他母親的病勢也日漸轉好。

重慶開縣教師:保護學生典範

災情到來,面對生命危險,重慶開縣教師群體首先關注的是廣大學生的安危,保護了廣大學生的生命安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