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全集塔克拉瑪干沙漠下集
① 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哪裡
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稱「莫賀延跡」,位於塔里木盆地中部,是中國最大的沙漠,總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其中流沙便占總面積的85%,是世界第二流動性沙漠。這里地形起伏很大,晝夜溫差極大。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里意即「進去出不來的地方」。在這片有待開墾的土地上,有以胡楊林為主的原始森林、種類繁多的沙漠植物和野生動物。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是何時形成的,科學界至今尚無統一的認識。雖然有學者曾經根據沉積地層中埋藏的古風砂進行了研究,但由於風成砂很難在地層中保存,即使發現零星的露頭,也很難據此判斷古沙漠形成的時間、規模、形態和古環境狀況。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80℃。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怪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沙層下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石油等礦藏資源。
乾旱的河床遺跡幾乎遍布於塔克拉瑪干沙漠,湖泊殘余則見於部分地區(如沙漠的東部等)。沙漠之下的原始地面是一系列古代河流沖積扇和三角洲所組成的沖積平原和沖積湖積平原。
北部大致為塔里木河沖積平原,西部為喀什噶爾河及葉爾羌河三角洲沖積扇,南部為源出昆侖山北坡諸河的沖積扇三角洲,東部為塔里木河、孔雀河三角洲及羅布泊湖積平原。沉積物都以不同粒徑所組成的沙子為主,沙漠南緣厚度超過150米。在沙漠2~4米、最深不超過10米的地下,有清澈豐富的地下水。
塔克拉瑪干沙漠除局部尚未被沙丘所覆蓋外,其餘均為形態復雜的沙丘所佔。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丘類型復雜多樣,復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變幻莫測。
塔克拉瑪干沙漠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聖墓山」。它是分別由紅砂岩和白石膏組成,由沉積岩露出地面後形成的。「聖墓山」上的風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的蓋下可容納10餘人。沙漠東部主要由延伸很長的巨大復合型沙丘鏈所組成,一般長5~15千米,最長可達30千米,寬度一般在1~2千米。沙丘的落沙坡高大陡峭,迎風坡上覆蓋有次一級的沙丘鏈。丘間地寬度為1~3千米,延伸很長,但被一些與之相垂直的低矮沙丘所分割,形成長條形閉塞窪地,有沮洳地和湖泊等分布其間。沙漠東北部湖泊分布較多,但往沙漠中心則逐漸減少,且多已乾涸。沙漠中心東經82度~85度間和沙漠西南部主要分布著復合型的縱向沙壠,延伸長度一般為10~20千米,最長可達45千米。金字塔狀的沙丘分布得或成孤立的個體,或成串狀組的狹長而不規則的壠崗。沙漠北部可見高大彎狀沙丘,西部及西北部可見魚鱗狀沙丘群。
在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河畔,分布著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楊森林。全世界胡楊林有10%在中國,而中國的胡楊林有90%在塔里木河畔。胡楊遠在1.35億多年前就出現了,被稱為「第三紀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楊樹。正因為它的古老和原始,其歷史價值是任何樹種所不能與之相比的。胡楊樹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強大生命力,贏得了人們的敬仰。
②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沙漠叫___.據斟探,該沙漠下埋藏著豐富的___(礦產).
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在沙漠下埋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故答案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石油.
③ 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帶圖)
東起庫爾勒,西到喀什,南到和田,北到阿克蘇
④ 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有哪個城市
喀什,是新疆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重要城市,和田就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意「進去出不來的地方」,當地人通常稱它為「死亡之海」。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餘公里,南北寬約400多公里,總面積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面積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故被稱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最大流動沙漠。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達1,2001,500米,在東部和北部則為8001,000米。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陸性氣候,風沙強烈,溫度變化大,全年降水少。
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丘類型復雜多樣,復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變幻莫測。沙漠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聖墓山」,它是分別由紅沙岩和白石膏組成,沉積岩露出地面後形成的。「聖墓山」上的風蝕蘑菇,奇特狀觀,高約5米塔克拉瑪干沙漠,巨大的蓋下可容納10餘人。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80度,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
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檉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林帶中住著野兔、小鳥等動物,亦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考察還沙層下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石油等礦藏資源,且利於開發。有水就有生命,科學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區論」。 塔克拉瑪干沙漠,系暖溫帶乾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由於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佔80%以上。據測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里。 由於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為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變幻多樣的沙漠形態,豐富而抗監鹼風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發量高於降水量的乾旱氣候,以及尚存於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綠洲,潛入沙漠的河流,生存於沙漠中的野生動物和飛禽昆蟲等;特別是被深埋於沙海中的絲路遺址、遠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種金屬礦藏都被籠罩在神奇的迷霧之中,有待於人們去探尋。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側翼為雄偉的山脈︰天山在北面,昆侖山在南面,帕米爾高原在西面。東面逐漸過渡,直到羅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脈之間,則是由卵石碎屑沉積物構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1)地形。數條小山脈和山鏈由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6,640萬到160萬年以前)的砂岩和黏土形成,隆起於沙漠的西部。弧形的馬札拉山脈,在和田與葉爾羌河谷之間,呈弧形向西南綿延而去。長145公里(90哩),寬35公里(23哩),海拔最高1,635公尺(5,363英尺)。平均高於沙原地表僅300350公尺(1,0001,150英尺)。附近是另一座孤立的山嶺,四面為流動沙丘所圍繞;托合他卡孜(Tokhtakaz)山脈海拔達1,560公尺(5,117英尺),山嶺高於平原183244公尺(600800英尺)。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幾百英尺厚的鬆散沖積物形成的。這一沖積層受到風的影響,其為風所移動的沙蓋厚達300公尺(1,000英尺)。風形成的地形特徵多種多樣,各種形狀與大小的沙丘均可見到。較大的沙丘鏈幅度可觀︰高30150公尺(100500英尺),寬240503公尺(8001,650英尺),鏈間距離0.85公里(0.53英里)。風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公尺(6501,000英尺)。在沙漠的東部和中部,以中間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復雜的沙丘鏈形成的網為主。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東面)亦屬常見,橫貫與縱向(指風)的地形形式共存。這樣一種風形成地形特徵的多樣形,是盆地風復雜狀況的一個結果。 (2)氣候。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氣候溫暖適度,是明顯大陸性的,年最高氣溫為39℃(70 ℉)。年降水量極低,從西部的38厘米(1.5英寸)到東部的10厘米(0.4英寸)不等。夏季氣溫高,在沙漠的東緣可高達38℃(100 ℉)。東部地區7月份平均氣溫為25℃(77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9-10℃(1614 ℉),冬季所達到的最低溫度一般在-20℃(-4 ℉)以下。 西部地區夏季盛行北風和西北風。這兩種氣流在位於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會後,造成復雜的環流系統,這一點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狀上。春季,當地表沙變暖時,上升氣流發展,東北風特別強烈。在此期間,強颶風塵暴常常發生,使大氣充滿沙塵,可高達海拔3,962公尺(13,000英尺)。從其他方向來的風也將塵霧揚入空中,幾乎終年籠罩著塔克拉瑪干沙漠。 (3)水系。由於塔里木盆地是一個內流水系盆地,從周圍山脈而來的全部徑流都聚集在盆地自身之中,為河流和地下水層供水。沙漠下面的地下水多半有持續不斷的水道,從西面流向東部的羅布泊。由於降雨量小蒸發率高,降雨對於滋潤沙漠和給地下水供水微不足道。昆侖山水系河流滲透到沙漠中達100200公里(60120哩),逐漸在沙漠中乾涸。只有和田河穿越沙漠腹地,在夏季偶然可將水流注入塔里木河。 (4)動植物。塔克拉瑪干沙漠植被極端稀少;幾乎整個地區都缺乏植物覆蓋。在沙丘間的凹地中,地下水離地表不超過35公尺(1015英尺),可見稀疏的檉柳、硝石灌叢和蘆葦。然而,厚厚的流沙層阻礙了這種植被的擴散。植被在沙漠邊緣——沙丘與河谷及三角洲相會的地區,地下水相對接近地表的地區——較為豐富。在那裡,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見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種︰胡楊、胡頹子、駱駝刺、蒺藜及豬毛菜。岡上沙丘常圍繞灌叢形成。 該沙漠的動物也極端稀少。只是在沙漠邊緣地區,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現代河谷及三角洲,動物才較為多樣。在開闊地帶可見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叢中有野豬。在食肉動物中有狼和狐狸。直到20世紀初,還可見到虎,但它們從那時起就滅絕了。稀有動物包括棲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亞鹿與野駱駝,後者在19世紀末時尚在遠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現在只偶然出現於沙漠東部地區。 該沙漠動物約有272種,高等植物有73種,還有許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⑤ 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下列哪個盆地內
塔里木盆地
地理概況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塔里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33.76平方公里,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文字概述
「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為「進去出不來」,又稱「死亡之海」,傳說很久以前,人們渴望能引來天山和昆侖山上的雪水澆灌乾旱的塔里木盆地,一位慈善的神仙有兩件寶貝,一件是金斧子,一件是金鑰匙,神仙被百姓的真誠所感動,把金斧子交給了哈薩克族人,用來劈開阿爾泰山,引來清清的山水,他想把金鑰匙交給維吾爾族人,讓他們打開塔里木盆地的寶庫,不幸金鑰匙被神仙小女兒瑪格薩丟失了。神仙一怒之下,將女兒囚禁在塔里木盆地,從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面積廣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漠腹地,沙丘類型復雜多樣,復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變幻莫測。沙漠腹地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聖墓山」,它是分別由紅沙岩和白石膏組成的沉積岩露出地面後形成的。「聖墓山」上的風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傘蓋下可容納10餘人,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時高達70-80攝氏度。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遊人常常會看到過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幻景。沙漠四周,沿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兩岸,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檉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沙層下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石油等礦藏資源。
最佳出遊時間
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間、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時間
⑥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第四紀地質
1994年和1996年,新疆水利廳工礦、石油供水管理總站和新疆地質礦產局分別在塔中沙漠腹地(北緯38°35'~39°00',東經83°15'~84°00')施工了全孔連續取心的水文地質勘探孔4眼。其中GS2孔孔深402.59m,GS3孔孔深402m,KT1孔孔深653.8m,KT2孔孔深886.02m,剖面分別如圖1-5、圖1-6、圖1-7、圖1-8。現據上述4孔取得的資料和研究成果,對沙漠腹地第四紀地層、古氣候和古環境做一簡要論述。
(一)第四紀地層劃分
對塔克拉瑪干沙漠第四紀下限問題存在三點認識。
(1)以往在沙漠腹地未進行鑽探情況下,從地震波譜解釋中發現沙漠地層中普遍存在一個界面,深度各處不等,一般在幾十至300m左右,石油部門多將這一界面劃為第三系與第四系的界限。
(2)中科院新疆地理所閻順等對滿西異1井和塔中1井500m以上的岩屑樣品進行了孢粉分析,認為滿西1井210m左右、塔中1井260m左右為第三系與第四系的界面。
圖1-5GS2鑽孔地質柱狀圖
圖1-6GS3鑽孔地質柱狀圖
圖1-7KT1鑽孔地質柱狀圖
圖1-8KT2鑽孔地質柱狀圖
(3)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水文所、天津地質所等對塔中KT1、KT2孔進行全面取樣,包括古地磁、磁化率、熱釋光、孢粉、粘土礦物、全礦物、微體古生物、碳氧同位素等多項分析測試項目,通過綜合分析、對比研究,認為KT1孔所有653.8m地層基本屬第四系,底部可能接近第三系,KT2孔634.3m以上為第四系,以下為第三系,而石油部門與新疆地理所劃分的第四系與第三系的界面是早更新統與中更新統的界面。
可以認為,最後一種結論比較可靠,根據其研究成果,塔中地區第四紀地層劃分如表1-5。
表1-5塔中地區地層時代劃分
(二)沉積特徵
從區域構造部位看,4眼勘探孔均位於塔中中央隆起帶內,因此,沙漠內多數地區第四系厚度要超過630m。
從鑽孔岩心的顏色、結構、構造、粒度變化上看,第四系與第三系在岩性上區別不大,肉眼觀察不易區分。無論是第三系,還是第四系,地層岩性均較單一,主要由砂類地層和粘性土類地層構成。砂類地層主要為粉砂層,個別層段出現中粗砂和含礫中粗砂。粘性土類地層主要為亞粘土,多以薄夾層形式出現,單層厚度一般數十厘米到數米。
第四系中,砂類地層占總厚度的95%左右,粘性土類地層僅約佔5%。第三系中的粘性土類地層較第四系發育,層數增多,單層厚度加大,砂類地層占揭露第三系厚度的92%,粘性土類地層約佔8%。
據尹澤生等(1992)的研究,塔克拉瑪干沙漠是第四紀的產物,具體來說是中更新世以來,塔里木盆地乾旱環境不斷發展的結果。它開始形成於中更新世,大規模的發展則是晚更新世之後,其成因是盆地內部各沙源區下伏沉積沙層,經風力吹揚和堆積「就地起沙」的多源說。
(三)第四紀古氣候及古環境特徵
晚上新世,該區氣候溫暖濕潤,波動不大,呈現出森林草原景觀。進入第四紀,氣候總體上趨於乾冷。早更新世以半干濕與偏濕交替的氣候為主,基本上反映出稀樹草原景觀;中更新世早、中期氣候干偏濕,仍反映出稀樹草原景觀;中更新世晚期氣候干偏冷,開始有風積物形成,反映出草原植被景觀;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氣候以偏乾冷與干溫交替為主,沙漠開始形成,反映出荒漠景觀。
根據KT1孔的地層沉積特徵、生物化石遺跡、孢粉、沉積物中鐵和碳酸鈣含量的變化、碳氧同位素以及石英砂表面特徵的分析研究,對塔中地區的古氣候與古環境概略總結如表1-6。
表1-6塔中地區古氣候、古環境特徵
(四)第四紀研究成果對沙漠腹地尋找淡水的指導意義
通過KT1、KT2孔的第四紀研究表明,塔中地區在早更新世早中期氣候較溫濕,為泛濫平原環境。因此這一時期形成的含水層骨架系統,具有如下三個特點。
(1)形成的沉積物分布范圍廣,顆粒較粗。
(2)沉積物形成過程中,除氣候原因外,由於沉積速度快,地質歷史時期地表的可溶鹽累積速率大大降低,因此地層中的可溶鹽含量低。
(3)含水層骨架的透水性好(滲透系數大),釋水性好,且易被後期地下水流系統演化過程中溶解淋洗干凈,從而形成相對難溶的地球化學背景。
這些特點使該時期形成的含水層骨架系統有利於後期形成地下深層淡水體(其形成機理詳見後述),而其含水層骨架系統,僅是形成地下深層淡水的基礎。KT1孔350.00m以下沉積物主要屬河流相,河流在開闊盆地內來回擺動,河床相和漫灘相交叉出現,有時在漫灘低窪處成湖;350.00~280.00m段主要以湖相沉積為主。該孔425.00~528.54m試段地下水的TDS為2.279g/L。從GS3孔的地層剖面看,其273.00~354.00m段大體與KT1孔的湖相沉積段對應,354.00m以下與KT1孔350.00m以下對應。根據GS3孔270.00~420.00m段測井資料,推算該段含水層地下水的TDS大致為1.8g/L。由此,可以認為,塔中地區早更新世早中期河流相和湖濱相沉積層中最有可能賦存淡水,其深度在280.00m以下,這是今後沙漠腹地淡水勘查的目的層。
⑦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理環境
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達1200~1500米,在東部和北部則為800~1000米。沙丘最高達200米。 也有資料顯示,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腹地被評為中國五個最美的沙漠之一。由於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四面為高山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塔克拉瑪干沙漠流動沙丘的面積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最高達300米左右。沙丘類型復雜多樣,復合型沙山和沙壟,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條條巨龍,塔型沙丘群,呈各種蜂窩狀、羽毛狀、魚鱗狀沙丘,變幻莫測。沙漠有兩座紅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為「聖墓山」,它是分別由紅沙岩和白石膏組成,沉積岩露出地面後形成的。「聖墓山」上的風蝕蘑菇,奇特壯觀,高約5米,巨大的蓋下可容納10餘人。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側翼為雄偉的山脈:天山在北面,昆侖山在南面,帕米爾高原在西面。東面逐漸過渡,直到羅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脈之間,則是由卵石碎屑沉積物構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
數條小山脈和山鏈由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6640萬到160萬年以前)的砂岩和黏土形成,隆起於沙漠的西部。弧形的馬札拉山脈,在和田與葉爾羌河谷之間,呈弧形向西南綿延而去。長145公里,寬3~5公里,海拔最高1635米。平均高於沙原地表僅300~350米。附近是另一座孤立的山嶺,四面為流動沙丘所圍繞;托合他卡孜(Tokhtakaz)山脈海拔達1560米,山嶺高於平原183~244米。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幾百米厚的鬆散沖積物形成的。這一沖積層受到風的影響,其為風所移動的沙蓋厚達300米。風形成的地形特徵多種多樣,各種形狀與大小的沙丘均可見到。較大的沙丘鏈幅度可觀:高30~150米,寬240~503米,鏈間距離0.8~5公里。風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米。在沙漠的東部和中部,以中間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復雜的沙丘鏈形成的網為主。在沙漠西部(和田河谷東面)亦屬常見,橫貫與縱向(指風)的地形形式共存。這樣一種風形成地形特徵的多樣形,是盆地風復雜狀況的一個結果。 塔克拉瑪干沙漠,系暖溫帶乾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氣候溫暖適度,是明顯大陸性的,年最高氣溫為39℃。年降水量極低,從西部的38毫米到東部的10毫米不等。夏季氣溫高,在沙漠的東緣可高達38℃。東部地區7月份平均氣溫為25℃。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9~-10℃,冬季所達到的最低溫度一般在-20℃以下。全年有1/3是風沙日,大風風速每秒達300米。由於整個沙漠受西北和南北兩個盛行風向的交叉影響,風沙活動十分頻繁而劇烈,流動沙丘佔80%以上。據測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動約20米,近一千年來,整個沙漠向南伸延了約100公里。
西部地區夏季盛行北風和西北風。這兩種氣流在位於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會後,造成復雜的環流系統,這一點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狀上。春季,當地表沙變暖時,上升氣流發展,東北風特別強烈。在此期間,強颶風塵暴常常發生,使大氣充滿沙塵,可高達海拔3962米。從其他方向來的風也將塵霧揚入空中,幾乎終年籠罩著塔克拉瑪干沙漠。
白天,塔克拉瑪干赤日炎炎,銀沙刺眼,沙面溫度有時高達70-80度,旺盛的蒸發,使地表景物飄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會看到遠方出現朦朦朧朧的「海市蜃樓」。 塔克拉瑪干沙漠植被極端稀少;幾乎整個地區都缺乏植物覆蓋。在沙丘間的凹地中,地下水離地表不超過3~5米,可見稀疏的檉柳、硝石灌叢和蘆葦。然而,厚厚的流沙層阻礙了這種植被的擴散。植被在沙漠邊緣——沙丘與河谷及三角洲相會的地區,地下水相對接近地表的地區——較為豐富。在那裡,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見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種:胡楊、胡頹子、駱駝刺、蒺藜及豬毛菜。岡上沙丘常圍繞灌叢形成。
沙漠四周,生長發育著密集的胡楊林和檉柳灌木,形成「沙海綠島」。特別是縱貫沙漠的和闐河兩岸,長生蘆葦、胡楊等多種沙生野草,構成沙漠中的「綠色走廊」,「走廊」內流水潺潺,綠洲相連。林帶中住著野兔、小鳥等動物,亦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點生機。考察還發現沙層下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和石油等礦藏資源,且利於開發。有水就有生命,科學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區論」。 該沙漠的動物也極端稀少。只是在沙漠邊緣地區,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現代河谷及三角洲,動物才較為多樣。在開闊地帶可見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叢中有野豬,猞猁,塔里木兔,野馬,天鵝,啄木鳥。在食肉動物中有狼,狐狸還有沙蟒。直到20世紀初,還可見到虎,但它們從那時起就滅絕了。稀有動物包括棲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亞鹿與野駱駝,後者在19世紀末時尚在遠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當前只偶然出現於沙漠東部地區。
該沙漠動物約有272種,高等植物有73種,還有許多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⑧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理位置面積和特點
塔克拉瑪復干沙漠位於中國新制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還是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里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⑨ 地理中國之最集錦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中國最長的河流且水能豐富 長江,最長的河流:長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
最長的國際河流:黑龍江
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
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最古老的運河:靈渠
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洪澤湖、太湖
最深的湖泊:長白山天池
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最大的領海:南海
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最大的草原:內蒙古草原
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陸上最低處:艾丁湖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最長的山脈:昆侖山
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
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
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最大的林區:大興安嶺林區
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
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
人口最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河南省
民族最多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雲南省
面積最大的省(直轄市、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海岸線最長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廣東省
最高的城市:日喀則
最大的城市:上海
最北邊的城鎮:漠河
最西邊的城市:喀什
最南邊的城市:三亞
四大名鎮: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
五嶽:東岳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
最古老的石拱橋:河北趙州橋
最古老的鐵索橋:雲南霓虹橋
古代四大園林: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
三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避暑山莊、孔廟
古代三大石窟: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
最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五大名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惠山泉、蘇州陸羽井、濟南趵突泉、杭州虎跑泉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
五大佛教石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大足石窟
三大中國家譜:曲阜孔氏家譜、愛新覺羅氏家譜、旌德江氏家譜。
中國最早的鐵塔:廣州光孝寺西鐵塔。
⑩ 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果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氣候有影響嗎
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假如他變成了草原的話,對於中國的氣候會有影響嗎?答案很顯然會有影響。我們知道中國內部有著很多的地形地貌,這些地形地貌也就造就了中國復雜的地理氣候環境,正因為這種復雜的情況,我們國家才被世界許多地理學家稱為世界上地理環境最復雜的一個國家。因為我們國家內部擁有多種氣候,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呈階梯狀分布的地形,東部低,西部高。這其中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點。
最後一點就是會導致人口在這里重新形成部落,或者直接形成城市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