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峰林

地理中國峰林

發布時間: 2021-02-16 13:51:31

① 峰林的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分別是: 第一、桂林陽朔——山水相依的畫廊
陽朔由原濱江公園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西依碧蓮峰、東傍灕江、北起陽朔碼頭、南至陽朔渡口,景色綺麗,是陽朔風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徵。園內景觀主要包括:迎江閣、畫窗八景、鑒山樓、鑒真紀念館、古道碑林、風景棧道、瀑布溪流、奇石館等。
陽朔山水園位於陽朔縣城東南面,碧蓮峰東麓,是陽朔風景線上的一顆明珠。漫步古木參天的風景道,可俯看繞山而過的灕江流水,登迎江閣,更可盡賞幽美景緻。 第二、武陵源——失落深山的丹青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著名旅遊風景區,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總面積369平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辟有旅遊線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
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岩風林地貌,整個景區,溝壑縱橫,岩峰高聳,綠樹翠曼,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 第三、萬峰林——高原上的心跳
萬峰林景區距興義市約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徵,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
萬峰林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馬嶺河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成功升級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由興義市東南部成千萬座奇峰組成,氣勢宏大壯闊,山峰密集奇特,整體造型完美,被不少專家和遊人譽為「天下奇觀」。 第四、三清山——西太平洋邊緣最美的花崗岩
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德興兩縣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巔」而得其名。古為饒、信、衢三州之會。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巔,故名。
三清山南北狹長,景區總面積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29.5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527.1平方公里。由於10億多i年地貌變化,三清山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飛瀑、峽谷幽雲等雄偉景觀。 第五、羅平峰林——金色的花園
羅平峰林位於滇、桂、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小鎮。雲南曲靖市的羅平縣距雲南省會昆明240公里,地處滇、桂、黔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帶,有雞鳴三省的美譽。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羅平岩溶地貌突出,盆嶺相間,峰巒疊嶂。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寫下「羅平著名迤東」的贊嘆。而在冬春季節,「世界最大的天成自然花園」之稱壩子里30萬畝油菜花盛開,匯集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

② 中國最美的峰林上饒三清山應該怎麼玩才盡興

“江南何處是仙家?孤柱擎空見少華”

“兩腋生風上少華,始知人世有仙家”

“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

是的,這些都是描繪上饒三清山的優美詩詞。

【門票】

1,價格

旺季(2月1日~12月31日):150.00元

淡季(1月1日~1月31日):130.00元

2,開放時間

旺季(2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五:08:00~17:00

周六至周日:07:30~17:30

淡季(1月1日~1月31日) 08:30~16:30

3,東部金沙索道是沒有路可以上山的,所有需要買纜車票,門票+上行索道是220元,門票+上下行索道是275元。

4,人多的季節切記一定要早點去買票,不然你可能為了多睡半個鍾而耗上2小時的排隊等待時間,網上購票也一樣,因為網路取票機子壞了,所以還是得乖乖去窗口排隊。

5,門票兩日有效。

【住宿】

1,如果體力特別好,想爬上三清山(2個半小時),就住南部,不過南部住宿和餐飲的選擇少很多,過去的交通也不方便,上山後繞一圈是8個小時,所以不建議大部分人選擇南部徒步上山路線。

3,想看日出日落的朋友就得住山上,東部索道只有一家住宿為女神賓館,南部索道有四家可以選,南部看日出和日落都方便很多,當然山上住宿也貴,一晚400多很正常,吃的和沖涼這些條件都不如山下好。

4,帳篷露營的點基本在三清宮,120元雙人帳,海拔1600多米,晚上冷,多添衣物。

【美食】

三清山位於山區,所以吃的也比城裡的差一些,一般都吃農家菜,人均三四十元,還有江西菜偏辣,不加辣記得提前說。

黃山的景色比較磅礴大氣,而三清山的視野相對沒那麼寬闊,但形態種類很多,這一點上是超越黃山的,所以上饒三清山也是一處不錯的景點。

③ 中國最大的峰林在哪裡

當然有峰林了。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分別是:第一、桂林陽朔——山水相依的畫廊陽朔由原濱江公園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西依碧蓮峰、東傍灕江、北起陽朔碼頭、南至陽朔渡口,景色綺麗,是陽朔風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徵。園內景觀主要包括:迎江閣、畫窗八景、鑒山樓、鑒真紀念館、古道碑林、風景棧道、瀑布溪流、奇石館等。陽朔山水園位於陽朔縣城東南面,碧蓮峰東麓,是陽朔風景線上的一顆明珠。漫步古木參天的風景道,可俯看繞山而過的灕江流水,登迎江閣,更可盡賞幽美景緻。第二、武陵源——失落深山的丹青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著名旅遊風景區,由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部分組成,總面積369平公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區面積53.5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面積55.5平方公里,三級保護區面積203平方公里。現辟有旅遊線路14條70公里,觀景點560多個。武陵源屬世界上罕見的砂岩風林地貌,整個景區,溝壑縱橫,岩峰高聳,綠樹翠曼,獸鳥成群,有「大自然迷宮」、「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譽。第三、萬峰林——高原上的心跳萬峰林景區 距興義市約4.5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盆谷峰林地貌,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徵,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萬峰林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馬嶺河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成功升級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由興義市東南部成千萬座奇峰組成,氣勢宏大壯闊,山峰密集奇特,整體造型完美,被不少專家和遊人譽為「天下奇觀」。第四、三清山——西太平洋邊緣最美的花崗岩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玉山、德興兩縣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巔」而得其名。古為饒、信、衢三州之會。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巔,故名。三清山南北狹長,景區總面積75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29.5平方公里,緩沖區面積527.1平方公里。由於10億多i年地貌變化,形成了三清山別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飛瀑、峽谷幽雲等雄偉景觀。第五、羅平峰林——金色的花園羅平峰林 位於滇、桂、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小鎮。雲南曲靖市的羅平縣距雲南省會昆明240公里,地處滇、桂、黔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帶,有"雞鳴三省"的美譽。氣候溫和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羅平岩溶地貌突出,盆嶺相間,峰巒疊嶂

④ 地理中國~中國喀斯特地貌觀後感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極為零散的地區,如法國的科斯、中國的廣西、美國的肯塔基州等。

中國幾乎各省、自治區都有不同面積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總面積約有l3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5%。被埋藏於地下的則更為廣泛,有的地區累計厚度可達幾千米。以至上萬米。由此可見,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對我國來說,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整個西南地區石灰岩連成一片,分布最廣,面積共達55萬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廣西地區出露的面積最大,達12萬平方公里,約占廣西全區總面積的60%。貴州和雲南東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積也約占該地區總酉積的50%。此外,廣東、浙江、江蘇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區等地都有大面積的石灰岩分布。

廣西地區的喀斯特地貌是別具特色的,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則分布著連綿成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尖錐狀、寶劍狀、柱狀、塔狀等形態各異、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們站在較高處放眼望去,只見群峰密集,氣勢雄偉,猶如蒼藍色的石頭森林。它們縱橫連綿達數百公里,而且各個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構成了一個自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的峰頂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間密布著一個個深達200~400米、直徑不過100~200米的封閉小窪地。從廣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態呈有規律的變化:峰頂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漸變稀。同時,山間的封閉窪地高程也漸次下降,窪地規模也明顯增大,由數個窪地聯接成串珠狀窪地。

此外。不規則的長條形谷地則逐步過渡為較開闊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稱的桂林—陽朔一帶,就是一種喀斯特強烈發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這里是廣西東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亞熱帶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與廣西相鄰的雲貴高原區喀斯特發育的特點與廣西喀斯特有顯著的差異,其原因是雲貴高原的地質條件比廣西復雜得多,可溶性的碳酸鹽類岩層與非可溶性的砂頁岩、火山岩交互成層,再加上褶皺緊密,斷裂錯綜,因而形成許多獨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點的可溶岩體,而不像廣西那樣是一個連續分布的、褶皺平緩和岩性比較單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體。在黔南、黔西南和滇東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積連續分布的碳酸鹽類岩層,在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也曾發育有熱帶、亞熱帶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紀以後,雲貴高原區地殼大幅度隆起,成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這樣就不再具備廣西那種濕熱的亞熱帶氣候條件,以溶解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遠不如廣西那樣能夠強烈地進行,故其剝蝕作用相對較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渾圓、低緩的特點,溶洞分布也遠不如廣西那樣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遠比廣西的峰林遜色。如今黔西安順的峰林,雲南路南的石林均為第三紀時尚未上升為高原前濕熱氣候條件下的產物,而不是現在涼爽的高原氣候條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國現代喀斯特的發育具有明顯的氣候分帶現象,廣西、貴州南部、湖南南部。雲南東部和緯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區稱為熱帶型,峰林地形是這一類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標志;川東、鄂西山地和貴州高原大部分地區屬溫帶—亞熱帶型,窪地、漏斗、豎井等負地形是本區的主要特徵,江蘇宜興、浙江金華與杭州等地區的溶洞與石灰岩泉也可以歸入這一類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呂梁山區、北京西山、山東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區屬溫帶型,這里現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較微弱,地表水順裂隙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濟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國西部高山區及內陸乾旱區則屬於寒帶型和乾旱型,這里由於晝夜溫度變化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蝕作用也就不十分明顯了。

對於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國早在16世紀(明朝)就已經開始了,這要比外國早200年左右。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暢游南北名山以後,曾於1637~1639年用兩年的時間遨遊廣西、貴州、雲南,對中國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個地下岩洞,並對石灰岩地區的地貌形態作了詳盡細致而又朴實生動的描述,對它們的成困作了正確的科學解釋。他寫的《徐霞客游記》一書,可說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書。 答案補充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雲南石林

⑤ 中國有哪些典型地形在什麼地方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碳酸鈣+二氧化碳+水→碳酸氫鈣---CaCO3+CO2+H2O=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2007年6月27日,正在此間舉行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經過審議,同意將雲南石林、貴州荔波和重慶武隆「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形成原理】

促使喀斯特發育的條件是:
1、地表附近有節理發育的緻密石灰岩;
2、中等到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環通暢。

石灰岩(碳酸鈣)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發生溶解,而這種水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縫滲透到石灰岩中,將石灰岩溶解並帶走。由於地表物質也被流水帶走,還沒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節理發育的垂直裂縫逐漸加寬、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當雨水沿地下裂縫流動時,就不斷使裂縫加寬加深,直到終於形成洞穴系統或地下河道。

狹窄的垂直縱向豎井與這些河道聯通,使地表水得已順暢地經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數都是喀斯特區。我們在照片中常見到的岩溝、天生橋、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區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夠大且頂部接近地表面,則洞頂會發生坍塌。這樣就會產生名叫落水洞的窪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種最有代表性的特徵,常常合並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稱「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並由石灰岩中不溶殘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蓋。

有些地區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來的物質形成可以耕種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區,所有降水都完全滲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區連生活用水都難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則可能會出現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過地表面,然後再次消失於地底下。

【種類】

▲按其發育演化,喀斯特地形可分出以下6種。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里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

▲根據不同分類原則,劃分為許多不同的類型。

按出露條件分為:裸露型喀斯特、覆蓋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氣候帶分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溫帶喀斯特、寒帶喀斯特、乾旱區喀斯特。

按海拔高度分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

按岩性分為:石灰岩喀斯特、白雲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鹽喀斯特。

按發育程度分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

按水文特徵分為:充氣帶喀斯特、淺飽水帶喀斯特、深部喀斯特。

按形成時期分為:化石喀斯特、古喀斯特、現代喀斯特等。還有生物喀斯特等。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岩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該區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溝、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窪地(包括漏斗、喀斯特盆地)等喀斯特負地形;
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
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喀斯特地貌有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的研究在科學理論上和生產實踐上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利弊】

◆喀斯特區有許多不利於生產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預防。
1.如有些地區因喀斯特發育使地表嚴重缺水,或在雨季時地表水來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窪地積水成災,影響農業生產;

2.喀斯特洞穴導致壩區、庫區發生滲漏;

3.采礦或開挖隧道時發生涌水;

4.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導致地面的塌陷;

5.路基或鐵路建築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

◆但是,喀斯特區也有大量有利於生產的因素。
1.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運動和貯存的良好場所,可利用洞穴作為地下水庫,進行發電和灌溉;

2.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質良好,宜於灌溉、飲用,且有承壓性,便於開發利用;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氣體,在醫療上價值很大;

3.喀斯特區的礦產資源較豐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種沉積礦產最為豐富。近年來,隨著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和開采,發現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4.喀斯特區的奇峰異洞、明暗相間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遊資源。

【世界和中國的分布】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極為零散的地區,如法國的科斯、中國的廣西、美國的肯塔基州等。

中國幾乎各省、自治區都有不同面積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總面積約有l3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5%。被埋藏於地下的則更為廣泛,有的地區累計厚度可達幾千米。以至上萬米。由此可見,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對我國來說,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整個西南地區石灰岩連成一片,分布最廣,面積共達55萬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廣西地區出露的面積最大,達12萬平方公里,約占廣西全區總面積的60%。貴州和雲南東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積也約占該地區總酉積的50%。此外,廣東、浙江、江蘇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區等地都有大面積的石灰岩分布。

廣西地區的喀斯特地貌是別具特色的,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則分布著連綿成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尖錐狀、寶劍狀、柱狀、塔狀等形態各異、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們站在較高處放眼望去,只見群峰密集,氣勢雄偉,猶如蒼藍色的石頭森林。它們縱橫連綿達數百公里,而且各個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構成了一個自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的峰頂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間密布著一個個深達200~400米、直徑不過100~200米的封閉小窪地。從廣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態呈有規律的變化:峰頂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漸變稀。同時,山間的封閉窪地高程也漸次下降,窪地規模也明顯增大,由數個窪地聯接成串珠狀窪地。

此外。不規則的長條形谷地則逐步過渡為較開闊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稱的桂林—陽朔一帶,就是一種喀斯特強烈發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這里是廣西東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亞熱帶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與廣西相鄰的雲貴高原區喀斯特發育的特點與廣西喀斯特有顯著的差異,其原因是雲貴高原的地質條件比廣西復雜得多,可溶性的碳酸鹽類岩層與非可溶性的砂頁岩、火山岩交互成層,再加上褶皺緊密,斷裂錯綜,因而形成許多獨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點的可溶岩體,而不像廣西那樣是一個連續分布的、褶皺平緩和岩性比較單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體。在黔南、黔西南和滇東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積連續分布的碳酸鹽類岩層,在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也曾發育有熱帶、亞熱帶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紀以後,雲貴高原區地殼大幅度隆起,成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這樣就不再具備廣西那種濕熱的亞熱帶氣候條件,以溶解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遠不如廣西那樣能夠強烈地進行,故其剝蝕作用相對較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渾圓、低緩的特點,溶洞分布也遠不如廣西那樣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遠比廣西的峰林遜色。如今黔西安順的峰林,雲南路南的石林均為第三紀時尚未上升為高原前濕熱氣候條件下的產物,而不是現在涼爽的高原氣候條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國現代喀斯特的發育具有明顯的氣候分帶現象,廣西、貴州南部、湖南南部。雲南東部和緯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區稱為熱帶型,峰林地形是這一類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標志;川東、鄂西山地和貴州高原大部分地區屬溫帶—亞熱帶型,窪地、漏斗、豎井等負地形是本區的主要特徵,江蘇宜興、浙江金華與杭州等地區的溶洞與石灰岩泉也可以歸入這一類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呂梁山區、北京西山、山東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區屬溫帶型,這里現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較微弱,地表水順裂隙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濟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國西部高山區及內陸乾旱區則屬於寒帶型和乾旱型,這里由於晝夜溫度變化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蝕作用也就不十分明顯了。

對於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國早在16世紀(明朝)就已經開始了,這要比外國早200年左右。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暢游南北名山以後,曾於1637~1639年用兩年的時間遨遊廣西、貴州、雲南,對中國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個地下岩洞,並對石灰岩地區的地貌形態作了詳盡細致而又朴實生動的描述,對它們的成困作了正確的科學解釋。他寫的《徐霞客游記》一書,可說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書。

⑥ 萬峰林的介紹

興義萬峰林位於黔西南州首府——興義市城南方向,是國家地質公園、版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權最美的五大峰林、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萬峰林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譽為「天下奇觀」 。萬峰林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徵,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興義市位於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獨特的錐狀喀斯特地質景觀。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過萬峰林,還發出這樣的贊嘆:「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

⑦ 中國的喀斯特地貌典型例子(至少3個)

桂林山水
雲南石林

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極為零散的地區,如法國的科斯、中國的廣西、美國的肯塔基州等。

中國幾乎各省、自治區都有不同面積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總面積約有l3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5%。被埋藏於地下的則更為廣泛,有的地區累計厚度可達幾千米。以至上萬米。由此可見,喀斯特地形的研究對我國來說,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整個西南地區石灰岩連成一片,分布最廣,面積共達55萬平方公里。其中尤以廣西地區出露的面積最大,達12萬平方公里,約占廣西全區總面積的60%。貴州和雲南東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積也約占該地區總酉積的50%。此外,廣東、浙江、江蘇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區等地都有大面積的石灰岩分布。

廣西地區的喀斯特地貌是別具特色的,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則分布著連綿成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尖錐狀、寶劍狀、柱狀、塔狀等形態各異、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如果我們站在較高處放眼望去,只見群峰密集,氣勢雄偉,猶如蒼藍色的石頭森林。它們縱橫連綿達數百公里,而且各個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構成了一個自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的峰頂面,在林立的石峰之間密布著一個個深達200~400米、直徑不過100~200米的封閉小窪地。從廣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態呈有規律的變化:峰頂高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漸變稀。同時,山間的封閉窪地高程也漸次下降,窪地規模也明顯增大,由數個窪地聯接成串珠狀窪地。

此外。不規則的長條形谷地則逐步過渡為較開闊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地形。以山水甲天下著稱的桂林—陽朔一帶,就是一種喀斯特強烈發育的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這里是廣西東北部峰林地形的主要部分,也是亞熱帶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

與廣西相鄰的雲貴高原區喀斯特發育的特點與廣西喀斯特有顯著的差異,其原因是雲貴高原的地質條件比廣西復雜得多,可溶性的碳酸鹽類岩層與非可溶性的砂頁岩、火山岩交互成層,再加上褶皺緊密,斷裂錯綜,因而形成許多獨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點的可溶岩體,而不像廣西那樣是一個連續分布的、褶皺平緩和岩性比較單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體。在黔南、黔西南和滇東某些地段,也有大面積連續分布的碳酸鹽類岩層,在幾百萬年前的第三紀也曾發育有熱帶、亞熱帶的峰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紀以後,雲貴高原區地殼大幅度隆起,成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這樣就不再具備廣西那種濕熱的亞熱帶氣候條件,以溶解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遠不如廣西那樣能夠強烈地進行,故其剝蝕作用相對較為突出,山峰一般具有渾圓、低緩的特點,溶洞分布也遠不如廣西那樣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遠比廣西的峰林遜色。如今黔西安順的峰林,雲南路南的石林均為第三紀時尚未上升為高原前濕熱氣候條件下的產物,而不是現在涼爽的高原氣候條件下所能形成的。

中國現代喀斯特的發育具有明顯的氣候分帶現象,廣西、貴州南部、湖南南部。雲南東部和緯度比桂林更低的地區稱為熱帶型,峰林地形是這一類型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標志;川東、鄂西山地和貴州高原大部分地區屬溫帶—亞熱帶型,窪地、漏斗、豎井等負地形是本區的主要特徵,江蘇宜興、浙江金華與杭州等地區的溶洞與石灰岩泉也可以歸入這一類型;山西的太行山和部分呂梁山區、北京西山、山東西部丘陵等石灰岩零星出露地區屬溫帶型,這里現代地表喀斯特作用比較微弱,地表水順裂隙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河及石灰岩泉,如濟南、太原等地的石灰岩泉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中國西部高山區及內陸乾旱區則屬於寒帶型和乾旱型,這里由於晝夜溫度變化較大,往往引起石灰岩的崩解,溶蝕作用也就不十分明顯了。

對於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中國早在16世紀(明朝)就已經開始了,這要比外國早200年左右。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年),在暢游南北名山以後,曾於1637~1639年用兩年的時間遨遊廣西、貴州、雲南,對中國西南石灰岩分布地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考察。他探索了100多個地下岩洞,並對石灰岩地區的地貌形態作了詳盡細致而又朴實生動的描述,對它們的成困作了正確的科學解釋。他寫的《徐霞客游記》一書,可說是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形最早的一本書。 答案補充 桂林山水
路南石林 雲南石林

⑧ 看《地理中國-江山多嬌大美青藏》的觀後感

《江山多嬌》觀後感一
2016年國慶期間,央視新聞推出大型直播系列報道《江山多嬌》,央視記者登上名山之巔,探尋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攝山河壯美的中國,記錄走向復興的中國,展示綠色發展的中國,抒發築夢路上的愛國情懷。

從古到今,我們的文明從來未曾中斷,不論是古老的運河、長城,還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險的大橋、一年一千萬人的脫貧偉業,承載的是民族的夢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跨越千年並邁向未來的中國夢。

京杭大運河大規模的開鑿始於隋朝,到元朝最終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雖已沐浴千年風雨,但這條連接我國南北的生命之河,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滋養呵護兩岸的人民。現在杭州人吃的糧食,用的建材,燒的煤炭,80%還是來自於運河。

修建於公元前214年的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東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轉而揮兵南下,受困於兵餉糧草的轉運,三年而不能進,於是開鑿了這條專門用於軍事目的的運河。現在,靈渠已經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靈渠上空的金戈鐵馬,如今早已成為久遠的歷史,兩千多年過去了,古老的靈渠依舊橫亘在這里,滋養著這里的土地,養育著這里的人民。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與我們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樣,坎兒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稱作「地下運河」。在吐魯番,這樣的坎兒井有1110多座,總長度超過了5000公里。

吐魯番地區是極其乾旱的地方,然而在這個酷熱少雨的地方卻有著豐富的雪山融水,當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從山中來、水往低處流的特點,創造出了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雪山融水躲過了烈日的蒸烤和風沙的糾纏,從地下源源不斷地流進村莊,流進田野,成就了馳名天下的吐魯番葡萄。

北京八達嶺長城以其工程浩大、雄偉壯觀而聞名於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建築工程之一。當年的軍事工程,今天看來更像是與大自然巧妙融合、渾然天成的建築奇觀。

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這里得以完整詮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始終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論遭受多少苦難,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未間斷。不到長城非好漢,這絕不僅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豈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漢?

《江山多嬌》觀後感二
中國是世界上地質條件最復雜,地貌類型最多樣的國家。古人把中國疆域分為了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現代地理學家,把中國地貌分成了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同時,中國又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燦爛的歷史相結合,就出現了各種各樣截然不同又特點鮮明的文化。無論是東西南北,還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到處都體現著中國人對地理的深刻理解,體現著獨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習俗。

從黃土高原的窯洞,到吐魯番盆地的坎兒井;從福建的客家人土樓、圓樓,到山西的砥洎城,中國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樸素理念,在人們的生活習俗、建築類型、飲食文化等各個方面得以體現。

生活在浙江中部丘陵盆地中的人們,為什麼要按照太極八卦的圖形修建自己的村落?山西陽城的砥洎城,為什麼有著銅牆鐵壁、堅不可破的傳說?雲南大理的深山中,巨大的太極圖形究竟是自然天成,還是人工造就?太極圖附近的古村,又何以成為名震一時的滇西重鎮?土哈盆地的戈壁荒漠中,為什麼會出現萬畝瓜果田園?大風、乾旱等不利條件中,人們如何造就一片荒漠綠洲?

特別節目《江山多嬌》第六集《奇居之地》,帶您領略不同自然環境下,各種個性鮮明的文化習俗,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不變真理。

《江山多嬌》觀後感三
中國是世界上山脈走向最復雜的國度。之所以說復雜,是因為在中國的大型山系中,不僅有昆侖秦嶺、喜馬拉雅和天山三條東西走向的大型山脈,還有台灣山脈、長白山一線和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一線和橫斷山一線這四道,完全不同的、南北走向的山系。它們形成了中國山脈的三橫四縱的格局,共同構成了中國大陸的骨架。而花崗岩更是這骨架當中最堅硬的鈣質。

在我國,由花崗岩構成的名山,大山,仙山數不勝數。

泰山五嶽之東岳,它不僅是五嶽之首,號稱五嶽獨尊,同時泰山更有著極其寶貴的科學價值。節目組跟隨專家的腳步,為您一步一步揭開泰山上最古老的岩石的秘密。

在五嶽之中,東岳泰山和西嶽華山都是由花崗岩構成的。而南嶽衡山和中嶽嵩山之上都有大面積的花崗岩的存在。只有北嶽恆山和花崗岩的關系不那麼密切。號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和「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的江西的三清山,以其絕美的花崗岩峰林地貌景觀和眾多的花崗岩像形石一共同構成了絕美的山水畫卷。

在花崗岩構成的大山中,除了景色秀美外,更有著不為人知的寶藏深埋其中。

在河南省的伏牛山區,一個農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高純度的「狗頭金王」。攝制組跟隨專家,一同深入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破解狗頭金王形成的密碼,尋找更多深埋在地下的寶藏。

⑨ 地理中國隨便一期內容概括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channelId 1 1 《地理中國》 20120822 懸浮的山峰 2 本節目主要內容:張家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在這4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三千多座形態各異、造型奇特的石峰構成了氣勢磅礴的峰林奇觀。這里樹茂林峰,峽谷幽深,山谷橋洞相映成趣,珍禽怪獸出沒其間,被譽為「地球的生命之花」。張家界如夢如幻的景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同時也引起世界地質學家的濃厚興趣。(地理中國 2012年 第172期)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狹長開闊的高山湖泊,巨大的水下生物頻現身影,究竟是什麼生物,本節目為您講述系列節目水中謎影之鏡泊湖。鏡泊湖惟一的出水口是一個圓形瀑布,冬天因瀑布封凍,越冬魚類無法從這里逃出,在夏季瀑布水流湍急,水聲轟鳴,魚群不敢躍下瀑布,逐年積累成為天然漁場。

⑩ 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還是一片旅遊處女地等待去發現

黃果樹瀑布景區介紹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亞洲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是這些瀑布群中最壯美的一個,它高77.8米、寬101米;浪花飛濺、水珠飛揚、未見瀑布就感覺到滿天的細雨正從瀑布方向向你撲來。陡坡吼瀑水聲轟轟,瀑布水層沿著和緩的瀑面,均勻地撒開,在一鱗鱗的鈣華灘面上輕盈地舞著,如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的面紗,又如一面面張開的素絹扇面,在陽光下泛著銀光,故有人戲稱為「新娘面紗」。天星盆景石筍密集,植被茂盛,集山、水、林、洞為一體,被遊人稱贊為:「風刀水劍刻就」的「萬傾盆景」,「根筆藤墨繪帛」的「千古絕畫」。奇石寶藏絢麗多彩,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與自然風景資源完美結合,貴州喀斯特地質演進史一覽無遺。
游覽景點:大瀑布、天星橋、徒坡塘
馬嶺河峽谷
馬嶺河峽谷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境內,集雄、奇、險、秀為一體,東北距貴陽334公里,西距昆明321公里,總面積344平方公里。馬嶺河峽谷是一條在造山運動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縫,谷內群瀑飛流,翠竹倒掛,溶洞相連,兩岸古樹名木點綴其間,千姿百態。萬峰林景區東峰林層巒疊嶂、西峰林山寨田園交相輝映。萬峰湖景區則有上萬個島嶼。如今,馬嶺河峽谷漂流則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被譽為「地球上一道美麗的疤痕」。
萬峰林、布依族納灰村
興義萬峰林位於興義市城南方向,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萬峰林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被稱譽為「天下奇觀」 。萬峰林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徵,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觀。興義喀斯特地形地貌典型突出,形成了獨特的錐狀喀斯特地質景觀。在三百六十多年前,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過萬峰林,還發出這樣的贊嘆:「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
布依納灰村是貴州黔西南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布依古寨,河流、人家、田園、山峰、古樹……構成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田園山水畫卷。納灰村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布依族村莊,原始的農耕文化,蠟染、織布、綉花流傳至今。濃郁的民族文化讓納灰村顯得更加生動和神奇,被譽為「天籟之音」「聲音活化石」的八音坐唱、女子徒手高台舞獅、板凳龍等都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雙乳峰
雙乳峰景區位於貴州省貞豐縣者相鎮,雙乳峰是喀斯特的峰林絕品,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酷似女性的乳房。這里的布依族群眾一直把它當作「大地母親」和「生命之源」來崇拜。據地理學家考證,在中國絕無僅有,其他國家也沒有類似發現,堪稱「天下奇觀」。天氣許可的情況下,可參加晚上的篝火晚會。
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傳的一種民間曲藝說唱形式。演出隊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凈、丑諸戲曲,不化妝。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簫、月琴、三弦、芒鑼、葫蘆、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來,它一直在南盤江流域的村村寨寨傳承延續著。據傳,布依八音的原型屬於宮廷雅樂,以吹打為主。元明以後,由於布依族民族審美意識的作用,逐漸發展為以絲竹樂器為主伴奏表演的曲藝形式。
布依八大碗
「八大碗」是熱情的布依族人招待客人的最好菜餚,「萬峰第一觀」的布依第一寨「布依八大碗」,可謂是人人喜愛的上等佳餚,雖然它是布依人家最「老」的菜式,但是卻別具風味,這「八大碗」其實就是八道菜。這「八大碗」看似簡單,但是卻非常有寓意,一桌「八大碗」,碗碗各有不同的搭配和燉法,代表著一年四季,身體平安,四面八方,萬事如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