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之青城山
❶ 成都青城山的具體位置
青城抄山,全球道教全真道聖地,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青城山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
青城山分為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
1,青城前山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路
地理位置:
離青城前山距離有12.5公里左右。
❷ 四川的青城山,為什麼被稱為中國四大教道名山之首
一、青城山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它是中國四大道的名山之一。它也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從宣元時期的寧鳳子到東漢時期的張道林,再到清朝,這里有無數的道教名人。
三、對於這座山,我們也知道有一個典故,即神話故事說有一個蛇妖白素貞,所以有一首歌唱白城峪下的青城山。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比青城山作為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更為人所熟悉。
四、道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道教產生的一些思想文化觀念也對中國後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談到道教,我們很容易想到道教。對於道教來說,我們認識的人越多,就是莊周夢蝶的莊子。其實,道家和道教還是有區別的。道家思想哲學由來已久。他更加註意和思考。
五、道教作為我國的一種本土宗教,起源於中國大地,也是一種民俗。一些好的民俗是民間巫術,道教追求的是羽化和不朽的境界。因此,在我們現在讀的一些奇幻小說中,修煉的境界,其實修仙這個詞本身就是來源於道教的。事實上,這些觀點並不現實。至少經過幾千年的奮斗,沒有人意識到在我們正常的認知范圍內。
這就是四川的青城山,為什麼被稱為中國四大教道名山之首的具體原因。
❸ 青城山的地理位置
青城山位於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青城山版--都江堰風景區內。
東距成權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
古稱丈人山,為邛來山脈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2007年)。
❹ 青城山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南。
屬四川省管轄。
是都江堰市的著名景點之一。
山上參天大樹林立,小溪汩汩。
野花遍地開放,春夏正是游覽青城山的好時節。
素有青城天下悠之美譽。
❺ 青城山來歷
青城山的由來: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盪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5)地理中國之青城山擴展閱讀: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 (公元1888年)重建。
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城山
❻ 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的青城山在哪個省
四川 青城山,全球道教全真道聖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位於四川省
❼ 青城山的由來是怎樣的
青城山的由來: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盪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7)地理中國之青城山擴展閱讀: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餘座。建福宮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
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築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採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並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築。建築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對於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築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❽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為何無人問津
位於四川的青城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更是我們國家的5A級景點,作為如此一個知名的景點,旅遊的人並不多,為何如此盛名的青山寺卻不為人知,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二,消費高的讓人難以接受。青山城由於的士的原因,運輸東西不方便,商家為就回本,劉瘋狂瘋狂敲詐遊客。去了青山城就等於像猴一樣,明明知道被宰,但是為了填飽肚子,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心甘情願被宰。
當初我和男朋友去旅遊,吃個早餐就會到一百多元,根本就不劃算,所以被坑一次後,就長了記性,很多人都不想再去第二次,這就導致青山城的遊客越來越少。
小夥伴們,你們敢去青城山旅遊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吧。
❾ 青城山的地理環境
青城山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兩部分。
前山景區
前山以常觀、上清宮為核心,宮觀相望。建福宮、祖師殿、朝陽洞等人文景觀與金鞭岩、石筍峰、丈人山等自然風光彼此增色。主要景點為老君閣、月城湖、天師洞、上清宮、五洞天、仙履清涼、碧翠青城、天然圖畫、祖師殿、朝陽洞、圓明宮、建福宮。
後山景區
青城後山距成都60公里,距都江堰市區20多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與卧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泰安古鎮、水晶溶洞、三潭霧泉(金娃娃沱)、龍隱峽棧道、雙泉水簾、百丈長橋、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於二十世紀90年代初正式開放。 天然圖畫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遊人到此彷彿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遊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唳於山間的駐鶴庄;右有橫石卧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
建福宮
建福宮坐落於丈人峰下。始建於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後經歷代多次修復,現僅存兩殿三院。現存建築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現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建福宮築於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一公里,即至岩石聳立,雲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成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授名為「會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雲。岩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台遺址,以及壁畫、楹聯等文物。
祖師殿
祖師殿位於天師洞右後側山腰間,出天師洞過訪寧橋即到。祖師殿又名真武官,創建於唐代。唐代詩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張愈均在此隱居。唐睿宗的女兒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該殿環境幽靜,殿內在真武祖師、呂洞賓、鐵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圖壁畫、詩文刻石等。
朝陽洞
朝陽洞位於主峰老霄頂岩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傳為寧封丈人棲息處。清人黃雲鴿曾在此結茅而居,並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
老君閣
老君閣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即彭祖峰頂,或稱高台山、老霄頂),海拔高1260米,頂上原有呼應亭,取「登高一呼,眾山皆應」之意。20世紀80年代末改亭建閣。2008年「5.12」特大地震毀壞後,今重建閣高33米,共九層,下方上圓,層有八角,象徵天圓地方,太極八卦;外觀呈塔形,尖頂,中堆三圓寶,寓意天地人三才。閣內中空,庄嚴聳立太上老君坐蓮像,像高7.3米,連座台高10.37米。閣外露天台封基,用漢白玉石依勢而建,海漫欄檻、曲折遷回盤旋而上至閣頂。晴霽可眺覽岷邛青峨遠近數百里風光及天府平川數百里秀色,可謂集天下之壯觀也。
重建以前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經許多學者、藝術家和鑒賞家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築規范,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絕無僅有,乃融老子為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及古老樸素唯物辯證相對論者之道教祖師光輝造像。老君閣建築群包括東華殿等處。其中東華殿的一百平方米,長五間,中祀東華帝君,左右龕分祀呂純陽及鍾離權。老君閣於一九九二年秋興建,歷時三載竣工.為八百里青城聖境,又創一宏偉奇觀。
圓明宮
圓明宮,坐落在青城丈人山北木魚山的緩坡谷地。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因供奉圓明道母天尊而得名。宮內有四重殿堂:前為靈祖殿,供奉靈官神像;二殿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三殿為斗姆殿,斗姆即圓明道母天尊,為北斗眾星之母;後殿為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及全真道的呂祖、邱祖和重陽祖師。殿堂之間,各有庭院,宮內宮外,瑞草奇花,楠木成林,松竹繁茂,有即景聯雲:「栽竹栽松,竹隱鳳凰松隱鶴;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龍。」環境十分出靜宜人。圓明宮殿內設有道家辟穀養生研修院
上清宮
上清宮位於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頂約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朝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寅。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上清宮後為老霄頂、建有呼應亭、是賞觀日出、神燈和雲海奇觀的絕佳地點。
天師洞
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觀——天師洞。天師洞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古分幽靜。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相傳東漢末年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觀內正殿為「三清殿」,殿後有黃帝祠和天師洞等古跡。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內有軒轅、伏羲、神農石像。洞門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餘米,胸圍7.06米、直徑2.24米。據說乃張天師手植,樹齡已達1800餘年。
1943年夏,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後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已製成石刻陳列。
泰安古鎮
泰安古鎮自古為扼成都一帶西入金川必經之驛道——「花坪老澤路」重要的重鎮。宋代設味江鎮,清代始依場後的古泰安寺,易名為泰安鎮。泰安寺即坐落於古鎮中央。古鎮里有很多飯店和旅店供遊客歇腳。
五龍溝
五龍溝古稱蠻河溝,長約8公里,因傳說古時有五條神龍隱藏於溝中而得名。其中的景色有金娃娃沱,景色絕佳的龍隱峽棧道,石筍岩,迴音壁等。
又一村
又一村位於五龍溝之上的桃花溪,得名於陸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戶農家以發展旅遊業為主,是又一個爬山歇腳的好地方。其中桃花溪度假公園亦坐落於又一村。
白雲洞
白雲索道從又一村上行到白雲古寨。白雲洞古為佛教徒精修之地。
飛泉溝
飛泉溝古名冷凝溝,由泰安寺過黃鶴橋即至。水源出鎣華山南天門,納白雲洞古磨溝、觀音岩溝、響水溝,流入味江,全長10公里。其中又數「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最為壯觀。
百丈橋
百丈橋位於翠映湖與白雲古寨之間,飛泉溝中游,用木板鋪成曲橋,逆水而上,長約百餘米。兩岸老樹龍鍾,附生著草綠色的「木蘿莎」如薄紗飄舞。翠映湖:翠映湖是幾十米長的山間水潭,周圍景色秀麗。
白雲古塞
白雲索道從又一村上行到白雲古寨。
聖母洞
青城山聖母洞是一個天然沙頁岩溶洞,位於卦口山山腰,深藏在古木參天的密林中。聖母洞主洞長300餘米,支岔洞總長1000餘米,曲折迂迴,緩慢向上延伸。洞內冬暖夏涼,鍾乳石山遍布,奇岩怪石叢生,清泉潺潺,碧潭粼粼。
趙公山
趙公山為青城山主峰,海拔2434米,人們青城山景區,其最高處是老君閣,也才1600多米,趙公山不僅僅在於景色優美,風光旖旎,寧靜靜寂,水的清澈溫柔,更有一個永恆的名字,有一個黃皮膚敬奉的財神趙公明財神爺祖廟。到了青城山不到趙公山,等於沒青城山。
❿ 青城山為什麼被稱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青城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並且有許許多多的道教名人在青城山修道,但真正讓青城山位於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還是由於著名的天師張道陵。
「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練來得道,脫胎換骨變成人,一心向道無雜念,皈依三寶棄紅塵……」,相信大家對這首歌已經耳熟能詳了,白素貞的得道之地,青城山就更出名了,山裡面有三大自然奇觀和四絕,分別是日出、雲海、聖燈以及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茶、白果燉雞,還是個避暑勝地,樁樁件件,無一不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