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網地理人文地理答題術語必備
A. 《"看不懂"的中國詞——人文地理篇》集合了十四條人文地理相關術語,同時普及人文地理知識。哪裡有正版
新華書店吧,那邊全正版,要是沒有隻能去當地圖書市場,實在不行還有淘寶
B.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綜合題解題技法之一——特徵類設問答題模板
1.設問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現事物的形態或狀態。高考中特徵描述類試題,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沙塵暴多發區的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年降水量或地形區「分布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從河流的長度、流域面積、水流速度、流量季節變化等方面
「歸納」河流的「主要特徵」等。
2.答題模板
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的基本思路如下:
區域空間定位(經緯網定位法和區域特徵定位法相結合)
↓
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和圖文信息
↓
特徵分析(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包括區域內地形、土壤、氣候、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徵;區域人類活動的主要特徵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遊業等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徵及其主要成因等)
↓
梳理、組織語言,把握關鍵詞
↓
簡潔、准確描述
3.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兩點
(1)要正確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
度,即從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徵:地形類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名稱及分布。
②地勢特徵:地勢起伏狀況(如西北高、東南低),地勢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勢較高)。
③地表環境特徵:氣候(濕、熱、冷、干)、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徵:水量、汛期(長短、次數)、結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蘊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徵:發源地、流向與注入海洋,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對稱與否)及河網形狀,上、中、下游的劃分,流經的省區、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區。
⑥氣候特徵:氣溫(季節變化、積溫、生長期)——熱量條件,降水(季節變化、干濕變化)——水分條件,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如雨熱同期)。
⑦農業生產特徵:農業地域類型、主要農作物種類及分布、農業部門結構、生產水平(商品率、機械化水平、生產經營方式、集約化程度、專業化水平)。
⑧工業生產特徵:地域分布、發達程度、主要部門及結構、技術水平。
⑨區域特徵: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水文)、社會經濟特徵(農業、工業、貿易、旅遊、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線特徵:等值線數值高低、延伸方向、彎曲趨勢、疏密變化等。
(2)描述語言的組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明確要描述什麼,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將地理問題和地理原理相對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層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專業性,關鍵詞不能丟而且要准確,盡量使用學科術語而不能口語化等。
例如,描述某地的氣候特徵,首先要明確當地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徵是描述的內容和方向;其次,氣候特徵的描述主要可從氣溫和降水兩個角度進行,在描述時要考慮氣溫和降水的搭配,如是否雨熱同期等;最後,描述要用簡潔、准確的專業用語,如我國東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不能將其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相混淆,另外描述的關鍵詞要准確,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描述為「夏天高溫多雨,冬天少雨」是不全面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高於0℃,應該是「低溫」,且「冬季、夏季」不能說成「冬天、夏天」(太口語化),因此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應描述為「夏季高溫(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C. 高考地理大題必背術語有哪些
1 高考地理必背大題:等高線地形圖
⑴水庫大壩建設選擇在河流峽谷處,原因:
①地處峽谷處,利於築壩;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地的理由:
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施工容易.
⑶確定某地為盆地,判斷理由:河流向中部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
⑸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利於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地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1 高考地理必背大題:海洋資源
⑴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原因:
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
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
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⑵海底礦產資源分布規律:
①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
②大陸架淺海海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
③海盆:深海錳結核(主要集中於北太平洋)
1 高考地理必背大題:鹽度和洋流
⑴鹽度最高的是紅海,原因:
①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②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⑵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②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⑶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
①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釋作用.
巴爾喀什湖中部窄,不利於
D. 高考地理答題必背術語
你好!
你是明年要參加高考的學生嗎?高中最後一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地理復習的內回容比較多,知識量答很大,還有許多圖也是需要你掌握的。
高考地理想要的比較高的分數,跟你掌握的地理知識廣度和深度有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你在回答綜合題的時候,盡量使用地理書上學過的專業術語,而且盡量使用高中地理中學到的術語。這些術語很多,老師在這里很難給你一一列舉,你在復習高中地理時多多留意,還要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或者說答題模板,你的成績就容易提高了。
如果你有什麼地理問題,或者心理困惑,可以交流,我會盡力幫助你。
祝你學習進步!
E. (100分懸賞)文綜答題的一些術語
政治:
哲學類的:開頭就加上:「馬克思主義認為」或是「辯證唯物主專義告訴我們」屬
經濟學:多用些價值規律、商品交換、貨幣流通、宏觀調控、資源的優化配置之類的(特別最近經濟危機,多用些「生產過剩,次貸危機」類的)
政治:就要緊跟時政熱點了,比如城鄉一體化、民生問題、擴大內需、和諧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等等,另外一些術語如國家機器、政黨制度,參政議政等也是很重要的
地理:
(說地理特徵)晝長夜短、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植被呈垂直分布,洋流交匯,漁業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礦產資源豐富、輕(重)工業發達。居民房屋沿河流分布,逐水草而居。
說氣候:溫和多雨,炎熱乾燥,降水均勻,濕熱多雨。受各種氣壓帶(赤道低壓,副高等)的控制。城市熱島(城市溫度高於鄉鎮),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等
PS:其實文綜答題也沒有說有通用的詞彙,還是得根據具體問題具體答題,沒有什麼一勞永逸的辦法,專業術語關鍵還得平時的積累,答題時可以刻意地去注意一下,這樣一段時間後效果是很明顯的!
F. 地理:地理考試中各種常見題型的一般答題術語
1. 等高線地形圖小專題:
⑴ 水庫大壩選址在 河流峽谷 處,原因:
① 地處峽谷段,地質條件好,利於築壩,工程量小; ② 大壩以上河段水源充足、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有時要考慮③淹沒的耕地少、移民規模小。)
⑵ 交通運輸線路(鐵路、公路)選擇某線路方案的理由:
該方案沿線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和緩,工程施工容易、建設周期短、投資少。(提示: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並盡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山脈,少建橋梁、隧道等;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⑶ 確定某地形為盆地,判斷理由:
河流向中部呈向心狀水系匯集,表明地勢中間低,四周高。(等高線上的海拔中部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選擇某地,原因:該地地勢較高,河水可順地勢自流而下。
⑸ 選擇某地為梯田,理由:
該地地勢平緩,坡度較小,在此開墾梯田,既擴大耕地面積,又有利於水土保持,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實現可持續發展。
⑹ 登山選擇某線路,原因:該線路等高線稀疏,地形坡度較小,爬坡容易。
⑺計算兩地間的坡度 :坡度(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2. 海洋資源小專題:
⑴ 漁業資源集中分布在溫帶沿海大陸架海域,原因:
這里 ① 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② 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③ 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以上條件使得該海域浮游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
⑵ 海底礦產資源分布規律:
① 近岸帶的濱海砂礦:分布有砂、貝殼等建築材料和金屬礦產
② 大陸架淺海海底:分布有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硫、磷等礦產資源
③ 海盆:深海錳結核(主要集中於北太平洋)
3. 鹽度和洋流小專題:
⑴ 鹽度最高的是紅海,原因:
① 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稀少,蒸發強烈。 ② 周圍是熱帶沙漠氣候區,從陸地流入的淡水很少。
⑵ 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 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② 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降水較多,且有大量淡水注入。
⑶ 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
①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缺少河流淡水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稀釋作用很強。
③巴爾喀什湖中部窄,不利於東西兩側水體交換,造成兩側鹽度差異較大。
⑷ 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南北兩側的低緯度海區和高緯度海區遞減。
⑸ 判斷某洋流性質為寒(暖)流,判斷理由是:
溫度方面:洋流流經海區溫度較同緯度其他海區低(高),
流向方面:由較高(低)緯度海區流向較低(高)緯度海區,[或由較低(高)水溫海區流向較高(低)水溫海區]。
4. 河流及交通小專題:
⑴ 中國南流出境河流境內外名稱變化:
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 獨龍江—伊洛瓦底江 怒江---薩爾溫江 瀾滄江---湄公河 元江---紅河
我國其它的國際性河流:
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黑龍江在俄羅斯稱阿穆爾河
⑵ 西歐河流航運價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穩定,含沙量小,無冰期;流域內地勢平坦,河流落差小,工業發達,貨運量大,航運價值大。
⑶ 俄羅斯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航運價值不大的原因:
緯度較高,封凍期長;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有凌汛現象,不利航運。
亞馬孫河由於位於熱帶雨林區,茂密的雨林植被阻礙通航;流域內人煙稀小,航運價值小。
⑷ 極地航路開辟的重要意義:縮短航程,節時節能。
⑸ 我國西南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② 地處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變式:三峽地區水能豐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處濕潤地區,降水豐沛,徑流量大;② 地處二、三級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⑹ 南昆鐵路建設的意義:經濟意義:① 有利於資源開發和物資輸出,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②有利於開發旅遊資源,帶動第三產業發展。③有利於發揮鐵路對經濟輻射的作用,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
政治意義:① 有利於鞏固和加強民族團結。② 有利於加快西南地區的脫貧速度。③ 有利於社會穩定。
戰略意義:① 有利於加快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② 有利於鞏固國防,保衛邊疆。
⑺ 俄羅斯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意義:
① 加強東西部經濟聯系,促進物資交流; ② 加快資源開發,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5. 地質地形小專題:
⑴ 南極發現有豐富煤炭(北極地區埋藏豐富石油),說明:
南極(北極)地區曾經位於溫暖濕潤地區,森林茂密,後經大陸漂移至此,這是板塊構造學說的有力佐證。
⑵ 剛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剛果盆地原來是內陸湖,後經地殼抬升,河流侵蝕下切,湖水外瀉而成。
⑶ 死海(貝加爾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內力作用----地殼斷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歐洲峽灣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廬山(華山、泰山)的形成:斷層形成的塊狀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亞 洲: ① 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 ②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 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 ③ 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 洲: ① 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 為主,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
② 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大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① 地勢東西高,中部低; ②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③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高峻山地,東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南美洲: ① 西部為南北縱貫的高峻的安第斯山脈; ② 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 ② 地形為南北向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大洲(2350m); ② 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⑺我國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位於地震帶,地殼活動強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②山區面積廣大,岩石破碎,風化嚴重; ③干濕季分明、暴雨集中。
人為原因:對植被的破壞嚴重
6. 洪澇小專題:
⑴ 孟加拉國澇災嚴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西南季風強盛,降水豐沛,多暴雨; ②恆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在此交匯且同時進入汛期; ③地勢低窪,排水不暢; ④西南季風使海水向北湧入孟加拉灣,阻礙了河水入海。
人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壞較多,致使水土流失嚴重,三角洲泥沙淤積嚴重,河床變淺。
⑵ 印度旱澇災害頻繁的原因:
西南季風強盛,或來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澇災;反之會造成旱災。
⑶ 亞馬孫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處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影響,多上升氣流,降水豐沛;
② 平原地形及北、西、南三面高、向東敞開的地形地勢,有利於大西洋水汽進入;
③ 水汽進入內陸後,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積廣,地表水從三面向亞馬孫河匯集。
G. 求人文地理學的專業術語(中英對照)
人口增長來population growth人口問自題~problem人口遷移~migration城市化urbanization住宅區residential district工業區instrial~手機有限,拋磚引玉
H. 高考地理大題必背術語有哪些
2017高考地理答題術語:水循環和洋流類
常見地表水用語:淡水資源、河川徑流、冰川內融水、季節性積容雪融水 。
常見水循環用語: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地表徑流、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
常見洋流用語:風海流、季風洋流、寒流、暖流、漁場、增溫增濕、降溫減濕。
22017高考地理答題術語:地理區位類
常見農業區位因素用語: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灌溉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科技、工業基礎等。
常見工業區位因素用語:自然因素:位置、土地、水源等。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資金、地價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等。
常見城市區位因素用語: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流等。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遊等。
追答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