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輕紡工業地理

中國輕紡工業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6 03:42:03

1. 中國地理分幾大經濟區

中國八大經濟區簡介-東北地區:
范圍: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
面積人口:79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0,696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結構相近,歷史上相互聯系比較緊密,目前,面臨的共同問題多,如資源枯竭問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問題等。
-北部沿海地區:
范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二市兩省。
面積人口:37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127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達,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東部沿海地區:
范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一市兩省。
面積人口:21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3,582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現代化起步早,歷史上對外經濟聯系密切,在改革開放的許多領域先行一步,人力資本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南部沿海地區:
范圍:包括福建、廣東、海南三省。
面積人口:33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2,019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黃河中游地區:
范圍:包括陝西、山西、河南、內蒙三省一區。
面積人口:160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18,863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豐富,地處內陸,戰略地位重要,對外開放不足,結構調整任務艱巨。
-長江中游地區:
范圍: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面積人口:6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3,085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良,人口稠密,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轉型壓力大。
-西南地區:
范圍: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廣西三省一市一區。
面積人口:134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24,611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地處偏遠,土地貧瘠,貧困人口多,對南亞開放有著較好的條件。
-大西北地區:
范圍:包括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兩省三區。
面積人口:398萬平方公里,2001年總人口5,800萬。
經濟情況:這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市場狹小,向西開放有著一定的條件。

2. 四大工業區 地理位置、

京唐工業區北側是燕山山脈,西側是太行山山脈,東臨渤海,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工業區內有北京、天津、唐山及其附近的秦皇島等工業城市,輕、重工業都比較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冶金、化工、紡織、食品、電子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超過全國 10%的有鋼、乙烯、汽車、電視機、呢絨等20多項,工業總產值佔全國6.7%,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津京唐地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開灤煤礦是我國近代歷史上開挖最早的煤礦之一,盛產煙煤,質地優良,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除供應本區工業用煤外,還有大量出口。此外本區還有遷安鐵礦、華北油田等多種礦產。

本區的交通運輸十分便捷。北京是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有京哈、京滬、京九、京廣、京包等多條鐵路線從這里通往全國各地,還有十多條國道和高速公路從這里出發,北京還是全國最大的航空港。在海運方面,天津港是我國集裝箱吞吐能力最大的港口之一,同世界15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秦皇島港擁有我國目前最大的煤炭碼頭,是晉煤外運的水陸聯運樞紐。

北京、天津兩直轄市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此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數十個研究所也分布在本區,為本區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

區內鋼鐵等重工業布局不合理,其他部門也存在結構鬆散、重復等問題,目前正進行調整。北京市今後將充分利用智力資源條件建立尖端技術工業,成為我國的高新科技產業基地;天津市重點開發沿海地帶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同時發揮原有輕紡工業優勢;唐山市在采礦業基礎上發展鋼鐵、建材、陶瓷及輕工業。

3. 中國紡織業的地理優勢有哪些

07紡織業:六大有利因素與三大不利因素交鋒
國內經濟的走強將有利於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

據專家預測,2007年我國經濟將繼續穩步增長,增速會有小幅下降,有望對紡織三大領域(服裝用、裝飾用、產業用紡織品)繼續產生強烈的市場需求拉動;同時,伴隨政府減輕農民稅負政策的徹底落實,增加城鎮居民收入及國家採取穩健的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將有力保證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地發展,促進國內紡織品市場較快增長。

內需繼續保持穩步增長

國家已經明確,擴大內需成為2007年宏觀調控的突出任務,隨之,國內消費品市場必將穩步增長,衣著類、產業用紡織品的消費水平勢必隨之提升。這為紡織工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全球經濟的延續繁榮為我國紡織品出口帶來更多機會

國際組織普遍認為,2007年世界經濟將延續繁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6年9月中旬指出,考慮到通貨膨脹壓力將被遏制、發達國家內需增長將趨平衡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將趨穩定等因素,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形勢看好。該組織將2007年全球經濟增長率上調了0.25個百分點,調高至4.9%。發達國家經濟的增長將直接帶動消費和貿易的增長,為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帶來更多的機會。

國內棉花價格將基本穩定

從基本面分析,2006/20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在國內棉花缺口基本可通過進口外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國內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棉價可在13000—14000元/噸的幅度內小幅波動。從政策面看,國家政策取向以穩為主,對國內棉花價格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一定會繼續通過信貸政策、儲備政策、進口配額政策、稅收政策和匯率政策等手段進行調控,以穩定棉花價格。為了盡量縮小外棉與國棉的價格差距,2007年的棉花進口配額滑准稅稅率調整為6%—40%。棉價的穩定為棉紡行業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出口環境相對穩定

2005年,中歐、中美分別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為紡織品出口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貿。受此影響,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仍會比較穩定。預計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長幅度將放緩到10%—20%。

2006年9月份紡織出口的退稅又下降了2個百分點,絕大多數企業在2007年會得到比較多的體現。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理事長徐文英指出:棉紡業影響一般貿易佔70%,可能要影響到17.9億的效益。

紡織行業發展的主導方向明確

紡織行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在經過多年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快速發展以後,「十一五」將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重要的轉型時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我國紡織工業適應國際大趨勢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我國紡織行業要想繼續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通過自身的產業升級、產品優化、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大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受「綱要」的指導作用,國內紡織企業將繼續加強自身建設,加大產品的研發和附加值,並降低能耗等成本支出。

4. 讀有關材料回答。 (1).讀示意圖,試概括全球紡織工業空間遷移的地理特點。(2).試分析我國紡織工


(1).從歐洲到北美洲、又從北美洲到亞洲;從發達國家(地版區)到發展中國家(地區);從沿海到內地
(2).權中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勞動力成本加大,而紡織工業附加值低,需要產業結構調整,本地區產業需要升級和優化;而新疆就在原料產地,勞動力成本低,對新疆而言,發展紡織工業也是產業升級和優化的體現
(3).A C
(4).技術平流水汽和塵埃少,天氣晴朗;大氣上熱下冷,以水平運動為主,大氣穩定(5).上海是綜合性工業基地具有航空工業基礎;科學技術中心和金融中心支持力度大;國內航空發展遠景好和雙機場配套好。

5. 輕紡工業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讀圖可知,城市2的工業以鋼鐵和紡織工業為主,應該是加爾各答,加爾各答紡織工業以麻紡織為主導,因為附近盛產黃麻,其工業發展的主導因素是接近原料產地.
故選:B.

6. 舉例說明我國的紡織工業的區位類型有哪些

上海最抄好舉例啦!襲
首先得說市場,上海距離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紹興輕紡城近,中國的外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紡織業,上海市中國最大的出口海港,國內外市場條件都tm好得不得了啊;
其次是原料,中國五大商品棉基地其一長江下游海濱以及沿江平原就跟上海很近,還有一個江漢平原,一個黃淮平原都跟上海有便捷廉價的交通,所以說原料充足;
還可以說技術嘛!上海經濟水平教育水平高,紡織業機械一體化程度高使得生產效率高,產品質優;還有交通啊,勞動力啊,都很好寫嘛!然後呢,其他紡織工業城市如寧波,天津,無錫都可以仿照以上寫!

7. 初中地理活動題 我國棉紡織工業的分布特點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我國棉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上、青、天(上海、青島、天津)等地。
如今我國棉紡織工業主要還是棉紡,其分布有了新特點。
我國最大的棉紡企業是號稱棉紡「世界第一」的魏棉集團。它的總部在山東濱州,這里及其附近的山東東營、德州、聊城、菏澤、濰坊以及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是我國重要的產棉區。
魏棉集團所在的濱州,集紡、織、印、染與一身,全市紡織企業近800家,規模以上企業392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細分專業印染企業7家;巾被企業8家;地毯企業9家;服裝企業23家,其餘為棉紡織企業。銷售過億元的企業16家。產品檔次以中高檔為主。全市擁有1200萬錠,織機5.5萬台。紡織年產值2009年達到了1027.15億元、利稅93.96億元,躋身為世界重要的紡織城市行列,號稱「中國棉紡織之都」。
另外上、青、天紡織產業在國內的比重呈逐步降低的趨勢,而新疆和沿海的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都形成了很成熟且不斷發展的紡織產業。
目前,我國棉紡織工業最集中的地方是:
長三角紡織工業區,泛珠三角紡織工業區,環渤海紡織工業區。
浙江、江蘇、廣東、山東、上海地區,銷售收入佔全行業的76%,實現利潤佔全國的90%,市場和效益有區域分布集中化趨勢。

8. 中國哪個地方的紡織業工廠較多

陝西咸陽,傳統的紡織工業基地,不過這幾點發展的有點沒落,現在沿海地區紡織版棉麻行業發展很權快,行業發展中心東移了。中國行業信息研究網發布了《2010-2011年中國紡織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裡面詳細介紹了紡織行業的信息,可以看看去。

9. 中國過去的輕紡工業分布

過去,我國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重工業主要集中在遼中南地區,輕紡回工業主要集中在上海、答天津、青島、廣州等地少數沿海城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工業分布日趨合理,由沿海向內地發展.
故答案為:沿海地區;遼中南地區;上海;天津;青島;廣州.

10. 江南(珠三角)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區位條件

應該從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兩方面考慮,如地理位置: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國家政策的推動;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交通便利,有利於原料和產品的運輸;科技發達,紡織技術高,產品質量好等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