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邙山

地理中國邙山

發布時間: 2021-02-16 03:13:17

⑴ 龍脈之祖為什麼是昆侖山不是邙山

因為昆侖山被來中國人認為源是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古人稱昆侖山為中華「龍脈之祖」。神話傳說中昆侖山,和自然地理上的昆侖山脈並是是一回事。神話中的昆侖山,又名昆侖丘,昆侖虛,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山,為萬祖之山,亦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顧頡剛先生將昆侖山分為先秦典籍記載神話中的昆侖丘和漢後地理上認證的昆侖山兩個方面:記載於《山海經》《淮南子》等先秦文獻中的神話傳說中的天柱昆侖山即陽城析城山;而漢後地理上認證的昆侖山為青海一帶的於闐山(昆侖山脈)。事實上,先秦典籍記載的昆侖山真正反映了當時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社會意識,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古代典籍中的昆侖丘位於古冀州,因山體呈碗狀又稱宛丘;因傲立於群山,像一個柱子通向天空又稱天柱;因對應北斗星,又稱璇璣玉衡;因傳為天帝下都,並盛產玉石又稱玉京山。據史籍記載,伏羲於昆侖丘王天下,考察星象推演出太極八卦;晨考日出造六峜,制定出八個節氣,並由此指導農耕;又制定婚喪之禮;建立太皞部落;將古人從蒙昧推進文明的行列,是中華文明的人文始祖。昆侖山又被道教認為玉清元始天尊的道場。"玉京金闕"中的玉京。

⑵ 地理中國 有一期叫什麼門探秘

《地理中國》 20170811 夔門探秘(上)。
夔門(kuí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版西門。三峽西端入口權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夔門雄踞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

⑶ 人死後搶著埋在這里,中國的「亡人之鄉」究竟在哪裡

“亡人之鄉”指的是洛陽城北的邙山。

邙山分屬崤山余脈,地形開闊,大概高出黃河和洛河一百五十米左右,位置在黃河和洛河的交界處,這樣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可以說是風水寶地,並且,在邙山的下面有十五米左右的土層,滲水率非常低,黏結性好、土壤緊硬密實,特別適合建造陵墓。

關於邙山還有另一段傳說,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建造陵墓的時候,把西漢文帝與竇皇後合葬的灞陵做為參照,改變了過去西漢諸陵的覆斗型,以山為陵,從其它地方引來的天然流水,使陵園和周圍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目的是讓盜墓者難以發現其中暗藏的玄機。

這種主張清靜無為、回歸自然的想法,與晉代郭璞的《葬書》所包含的風水理論正好吻合,所以,便啟發了以東漢道教為基礎的風水理論,使邙山成為了歷代風水師心目中的聖地。

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山代表著厚重,水意味著靈動,山為陽,水為陰,邙山位於崤山支脈,黃河南岸,洛河、伊河匯入黃河的交界地帶,所以,既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所以,不外乎古人稱洛陽為“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⑷ 中國十個最恐怖的地方在哪

洛陽,我老家就是洛陽的,可怕的,可以去邙山,因為古代有很多人葬在那裡,因為風水好,有人在山上看見過鬼火
北邙山帝陵
根據文獻記載,北邙山帝陵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生於蘇杭,葬於北邙。」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卧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長眠於此,分布之密、數量之多、延續年代之久,堪稱中國之最。唐代詩人王建曾寫詩道:「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生在蘇杭,葬於北邙」,「邙嶺無卧牛之地」,這些當地俗言,更是形象地道出了這個世界罕見、中國最大的古代陵墓群的墓葬之稠密。
中文名稱
北邙山帝陵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境內邙山上
佔地面積
750餘平方公里
景點級別
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洛陽是我國久負盛名的古代都城,前後有十三朝在這里建都,建都時間長達千餘年。在洛陽周圍分布著眾多的帝陵和王公貴族陪葬墓。帝陵是洛陽邙山陵墓群的主體。歷代帝陵主要有9個集中分布區:西郊三山村東周陵區、東郊金村東周陵區、東周王城陵區、邙山東漢陵區(北兆域)、邙山北魏陵區、偃師萬安山東漢陵區(南兆域)、偃師首陽山西晉、曹魏陵區、偃師景山唐代陵區。
相關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生於蘇杭,葬於北邙。」洛陽城北的邙山是中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邙山上陵墓多得「幾無卧牛之地」,更有6代24帝長眠於此,分布之密、數量之多、延續年代之久,堪稱中國之最。唐代詩人王建曾寫詩道:「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生在蘇杭,葬於北邙」,「邙嶺無卧牛之地」,這些當地俗言,更是形象地道出了這個世界罕見、中國最大的古代陵墓群的墓葬之稠密。極目望去,邙山上布滿了大大小小數十萬計的古墓葬,數百座高大巍峨的古墓冢,在邙山土嶺上星羅棋布,森然壯觀。劉秀等數十位帝王,張儀、狄仁傑等數千位將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眾多外邦國王,乃至劉禪、李煜等亡國之君,都安息在洛陽邙山。至於一般達官貴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計其數。看來,這里確是被講究厚葬的歷代達官貴人們視為建造墓穴的風水寶地。北邙山上緣何少「閑土」?
北邙山,古語言:生在蘇杭,死在北邙。

⑸ 邙山,為何被稱為「亡人之鄉」

中國有一句關於人類對生死所在地的嚮往,就是人們更喜歡誕生在蘇州和杭州,然後死後葬在北邙。由此可以看出北邙是人類希望將生命的終點留在的地方,因為北邙是一個風水絕佳的寶地,然後歷史上有二十四位帝王都藏在這里,所以這也成為普通人一生所追求的可以被安葬的地方,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詩人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提到北邙這個詞,所以北邙也被稱為亡人之鄉。

三、北邙人類心中的地位

唐宋時期我國很多詩人在寫作的時候都提到了北邙,由此可以看出,北邙在歷朝歷代都是比較受推崇的。不僅是因為北邙的風水好,再加上有帝王陵墓安在於此,增添了北邙的價值。

⑹ 邙山好在哪,古代人死後為何都想葬在那裡

北邙山到處都是墳墓,據統計,北邙山有大型墓葬近800多座, 無名無主的荒墳多達十萬座。從商周一直到明清,很多古人都選擇安息在北邙山上,其實主要是地理位置比較好。

後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追隨著前人的腳步來到這里,都希望死後聚首,說明這里真是一個風水寶地,當然也是因為這種效應,才讓更多名人知道這個地方。所以這里的墓地也越來越多。

⑺ 古代人死後,為什麼都想埋在北邙山北邙山究竟好在哪裡呢

北邙山上到底有多少墳墓?據不完全統計,整座北邙山共有大型墓葬近800餘座, 其餘無名無主的荒墳多達數十萬座。正所謂“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從商周一直到明清,有數不清的古人選擇安息在了北邙山上,使這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亡者之城”。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俯瞰整座北邙山,一共有24位帝王和7位亡國之君埋葬於此,其中不乏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晉宣帝司馬懿(追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蜀後主劉禪、南唐後主李煜等多位家喻戶曉的著名君王。其數量之多,集中度之高,堪稱天下之最。

“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一座洛陽城,寫滿了半部古代中國的興廢史,而北邙山上的帝王們則高卧在王陵之中,永遠俯視著腳下洛陽城中的滄桑變遷。

⑻ 邙山上究竟有多少古墓為何邙山成為了「亡人之鄉」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生和死非常講究,於是也流傳出這樣子的一種說法,出生地最好的地方是在蘇州和杭州,而死後歸土絕佳的墓地則是在洛陽的邙山。這其實是因為,蒙山的風水非常的好,歷代以來有不少的帝王葬在這里。根據不完全統計邙山上的墓地一共約有970多個。而邙山成為亡人之鄉也是因為歷朝歷代很多有名的人都想葬在這里。

三、邙山的考古意義

經過考古學家不懈的鑽研,最終發現邙山地區埋藏了24位帝王。可以說是我國埋葬最多帝王的地區。由此也在一定程度完善了我國東漢到後唐時期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國考古界的一大創舉。

⑼ 央視節目《地理中國》去哪裡取景

11月23日,CCTV-10《地理中國》欄目組一行4人走進呀諾達景區取景拍攝,尋找這片雨林中的獨特景象和珍稀植被。欄目組此次以呀諾達雨林谷為主要拍攝地點,拍攝了大量原始雨林、珍稀植被、山海奇觀等素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