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保亭秘境黎村
⑴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風景名勝
和坊茶樓
和坊茶樓地處保亭縣城七仙大道南端東側(毗鄰保亭車站),項目佔地2200多平米,總建築面積950平米,建築高度21.3米。汲取明清建築中閣樓的精髓與當地黎苗民族元素,被譽為「海南第一茶樓」,民間有「不到和坊喝一壺,別說來過黎苗族」這一俗語。建築由仿古閣樓、廂房、四柱七樓牌等建築物有機組合而成被授予「兩岸交流基地」美譽。 七仙嶺溫泉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保亭縣七仙嶺腳下的一座盆地內,是海南島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也是「遊客最喜愛的海南島特色精品景區」之一,其地理坐標為東109°35′—109°45′,北緯18°14′—18°44′,她三面群山環抱,有保存較為完整的熱帶雨林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七仙嶺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左右,冬暖夏涼,負氧離子含量高達8200個/立方厘米,宛如天然「氧吧」。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游覽區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游覽區坐落在海南省保亭縣三道鎮的甘什嶺、位於南榆中線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亞東線高速公路6公里,面積300畝,始建於1993年,於1995年10月28日正式開業。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自然景觀包括:黎族田園風光、海南島面積最大、最古老的擯柳園、多種亞熱帶古樹、山泉溪水成多級瀑布從園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觀有:「奧雅宮」(黎族頭人住的房);「隆閨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娛樂的場所)等。來海南旅遊觀光客可參與黎家古老的弓騖射擊,品嘗黎家竹筒飯和黎家山茶,觀賞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由於景區位處海南島嶼的脊樑——五指山山脈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兩邊森林峻峭,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檳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沒有檳榔不成禮,沒有檳榔不成婚,這「檳榔」二字可以說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元。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位於保亭縣三道鎮,是中國唯一地處北緯18度的真正熱帶雨林,是海南島五大熱帶雨林精品的濃縮,是最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雨林資源博覽館,堪稱中國鑽石級雨林景區。景區距三亞市僅35公里,距鳳凰機場52公里,是名符其實的三亞後花園。景區北與五指山、七仙嶺比肩相連;東眺南海萬傾波濤,美麗的海棠灣近在咫尺;與南中國第一溫泉南田溫泉僅一水之隔。在三亞市最新修編的旅遊總體規劃中,本景區位於大三亞旅遊規劃中的生態景觀軸上,是「三亞旅遊圈」的「金三角」地區。
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境內,距保亭縣城約40公里路程。1992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只有極少數采葯人偶爾闖進過林中,因為不了解這奇怪的石頭,他們敬畏地將此山稱為「鬼山」或「神山」。1992年,海南師范學院的楊火教授在偶然中發現這一處瑰寶,並命名為「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懸崖洞穴、古樹巨藤於一體,本已獨得大自然萬般寵愛。1996年,距此數十里地的一個苗村搬遷到南片石林旁的一處平地上,石林又平添了一層濃郁的苗家風情。
⑵ 保亭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保亭縣七仙嶺腳下的一座盆地內,是海南島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也是「遊客最喜愛的海南島特色精品景區」之一,其地理坐標為東109°35′—109°45′,北緯18°14′—18°44′,她三面群山環抱,有保存較為完整的熱帶雨林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七仙嶺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左右,冬暖夏涼,負氧離子含量高達8200個/立方厘米,宛如天然「氧吧」。
和坊茶樓
和坊茶樓地處保亭縣城七仙大道南端東側(毗鄰保亭車站),項目佔地2200多平米,總建築面積950平米,建築高度21.3米。汲取明清建築中閣樓的精髓與當地黎苗民族元素,被譽為「海南第一茶樓」,民間有「不到和坊喝一壺,別說來過黎苗族」這一俗語。建築由仿古閣樓、廂房、四柱七樓牌等建築物有機組合而成.被授予「兩岸交流基地」美譽。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游覽區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游覽區坐落在海南省保亭縣三道鎮的甘什嶺、位於南榆中線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亞東線高速公路6公里,面積300畝,始建於1993年,於1995年10月28日正式開業。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自然景觀包括:黎族田園風光、海南島面積最大、最古老的擯柳園、多種亞熱帶古樹、山泉溪水成多級瀑布從園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觀有:「奧雅宮」(黎族頭人住的房);「隆閨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娛樂的場所)等。來海南旅遊觀光客可參與黎家古老的弓騖射擊,品嘗黎家竹筒飯和黎家山茶,觀賞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位於保亭縣三道鎮,是中國唯一地處北緯18度的真正熱帶雨林,是海南島五大熱帶雨林精品的濃縮,是最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雨林資源博覽館,堪稱中國鑽石級雨林景區。景區距三亞市僅35公里,距鳳凰機場52公里,是名符其實的三亞後花園。景區北與五指山、七仙嶺比肩相連;東眺南海萬傾波濤,美麗的海棠灣近在咫尺;與南中國第一溫泉南田溫泉僅一水之隔。在三亞市最新修編的旅遊總體規劃中,本景區位於大三亞旅遊規劃中的生態景觀軸上,是「三亞旅遊圈」的「金三角」地區。
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境內,距保亭縣城約40公里路程。1992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只有極少數采葯人偶爾闖進過林中,因為不了解這奇怪的石頭,他們敬畏地將此山稱為「鬼山」或「神山」。1992年,海南師范學院的楊火教授在偶然中發現這一處瑰寶,並命名為「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懸崖洞穴、古樹巨藤於一體,本已獨得大自然萬般寵愛。1996年,距此數十里地的一個苗村搬遷到南片石林旁的一處平地上,石林又平添了一層濃郁的苗家風情。
⑶ 中國的風土人情
風土人情:風--當地的民風,民俗。 土--地理特性(區別與他處的山山水水) 也包括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美食。 人--當地的人文,文化。 情--待人接物,禮節以及生活習慣。 總之風土人情 就是 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雲南十八怪
雲南因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區,受緯度位置和垂直高差雙重影響,氣候類型多樣,南方是熱帶季風區形成的河谷盆地,東部是被形容成"萬紫千紅永不凋"的冬暖夏涼氣候。雲南還是中國少數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以外還聚居著有彝、白、壯、傣、納西、藏、瑤族等其他25個民族,佔了全省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隨著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並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傳下"雲南十八怪"、"雲南二十八怪"、"雲南八十一怪"等說法。
雲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
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
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綉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綉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著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雲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雲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http://bbs.pep.com.cn/thread-412848-1-1.html裡面有好多,去看看。
⑷ 保亭在哪裡!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風景秀麗。地處海南省南部內陸,北緯18°23′—18°53′,東經109°21′—109°48′,東接陵水縣,南鄰三亞市,西連三亞市、樂東縣,北依五指山市、瓊中縣。縣境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54公里,總面積1166.6平方公里,占海南省陸地總面積的3.42%。
保亭處於北緯18°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區,熱量豐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0.7-24.5℃,冬季溫暖如春,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達1800-2300毫米,負氧離子濃度在每立方厘米8200個以上,可謂「溫而不熱、涼而不寒、爽而不燥、潤而不潮」。
參考:http://ke..com/view/513734.htm?fromtitle=%E4%BF%9D%E4%BA%AD&fromid=10122638&type=syn
⑸ 海南最著名景點
1、海南三亞亞龍灣
亞龍灣是海南省三亞市東郊的一處優質熱帶海濱風景區,號稱「東方夏威夷」,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集中了現代旅遊五大要素:海洋、沙灘、陽光、綠色、新鮮空氣於一體,呈現明顯的熱帶海洋性氣候。亞龍灣擁有八公里長的銀白色海灘,沙質細膩,海水潔凈透明,岸上林木鬱郁蔥蔥,這里全年平均氣溫25.5℃,水溫20攝氏度,是一處理想的冬季避寒和休閑度假勝地。
2、海南省三亞市蜈支洲島旅遊區
蜈支洲島坐落在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享有「中國第一潛水基地」美譽,是海南島周圍為數不多的有淡水資源和豐富植被的小島,有二千多種植物,種類繁多。蜈支洲島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礁石或者鵝卵石混雜的海島,是國內較佳潛水基地,全年溫和氣爽,四季怡人,是度假、休閑、避寒、冬泳、娛樂的理想去處。
3、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是海南島五大熱帶雨林精品的濃縮,是比較有觀賞價值的熱帶雨林資源博覽館,堪稱中國鑽石級雨林景區。景區主要由經石峽、夢幻谷、黎錦苑、山盟海誓、快樂體驗、熱帶瓜果鄉、雨林水族館、歡樂雨林「呀諾達」大型演藝和綜合服務區九個主題景觀區。長達數公里雄偉瑰麗的峽谷奇觀會讓你目不暇接,飛瀑流泉、飛花濺雪讓你留連忘返。
4、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是中國民族文化型5A級景區,創建於1998年,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景區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風景秀麗,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⑹ 海南地理
海南
一、海南概況
海南島-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島.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 省。土地總面積33920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 達51%。約佔全省森林面積一半的熱帶天然林,從1994年起全面停 止採伐,進行保護和恢復。人工林主要樹種有橡膠、桉樹、木麻黃、 相思、國外松、芒果、龍眼、荔枝、椰子、檳榔及其它熱帶果樹。 主要林副產品有熱帶水果、造紙木片、橡膠及橡膠材、松脂、南葯 等。海南地處熱帶,位於東經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緯18度10分,-20度10分之間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全島面積約為3.4萬平方公里,人口為700萬,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數民族約120多萬人。
海南島與美國夏威夷處在同一緯度,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聖地的旅遊資源,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所孕育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為中國少有 的森林類型,是開展科研、旅遊和教學最理想的選擇之地。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種,佔全國植物種類的15%,有近600種為 海南特有。在4200種植物中,喬灌木1400多種,佔全國喬灌木種類 的28.6%,其中800多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葯用植物2500 多種,佔全國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種; 果樹142種;油料植物89種;其它經濟植物近200種。野生動物中爬 行類104種,佔全國的29.5%;獸類76種,佔全國的18.6%。海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中國佔有十分顯著的地位,保護生物 多樣性是海南林業的重點工作之一。現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58 種,其中一級1種,二級19種,三級38種;保護的動物133種,其中國 家一級14種,二級87種,省級32種。
海南島處於亞洲太平洋經濟圈的中部,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嶺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寬窄不等的平原。島內有已成為中國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環島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級酒店等現代化設施,為人們提供了高檔次的食品、住、行、游、購、娛旅遊條件。 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使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水浴場和避暑勝地,如三亞市的鹿回頭、牙籠灣、大東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縣的清瀾灣,瓊海市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東方縣魚鱗洲等。沿海還有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quot;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與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海猴島常使人津津樂道。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黎族惟獨分布在海南島,人口約70萬人,他們善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民族習俗旅遊資源。
海南島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世界及富有傳奇色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定會使您流連忘返。這里四季如春鮮 花盛開、瓜果飄香,陽光、沙 灘、海水、空氣,還有那多情 迷人的黎苗少女,興隆康樂溫泉,無不散發著這個熱帶海島 的特殊魅力。
二、地理和氣候
位置與疆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 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 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 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 第二大島。海南
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 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山脈與河流: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 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 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
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 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 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 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集水面積超過 100平方公里的有 38條。南渡江、昌化
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 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 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海口市、 瓊山市一帶入海,全長 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 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五指山和 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氣候: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台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 輻射量約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光照率為50- 60%。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按季節分,依夏、春、 秋、冬順序,從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中部山區較低,西 南部較高。全年沒有冬季,1至2月為最冷,平均溫度16-24攝氏度,平均極端低溫 大部分在5攝氏度以上。夏季從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為平均溫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攝氏度。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冬,全年平均氣 溫 26.5 攝氏度。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東濕西干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 2000至 2400毫米,西部少雨區年降雨量約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乾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長達6至7個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等。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中部和 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它地區為半濕潤區。
三、海南資源
土地資源:海南島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土地總面積344.2萬公頃,佔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的約42.5%。可用於農、林、牧、漁的土地人均約 0.48公頃。由 於光、熱、水等條件優越, 生物生長繁殖速率較溫帶和亞熱帶為優,農田終年可以種植,不少作物年可收獲2至3次。按適宜性劃分,海南島的土地資源可分為7種 類型:宜農地、宜膠地、宜熱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目前, 海南島已開發利用的土地約315.2萬公頃,未被開發利用的土地約26萬公頃,其中 可用於大農業開發利用的約佔90%。待開發利用的荒地大都集中連片,宜於開墾和 機耕。海南土地後備資源較豐富,開發潛力較大。
作物資源: 糧食作物是海南種植業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產值最高的作物, 主要有水稻、 旱稻、山蘭坡稻、小麥,其次是番薯、木薯、芋頭、玉米、高粱、 粟、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麻類、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種類繁多,栽 培和野生果類29科、53屬,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蘿、荔枝、龍眼、香蕉、 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楊桃、菠蘿蜜等; 蔬菜有120多個品種。海南島熱帶作物資源豐富,島上原來生長有3000多種熱帶植物,建國後,從國外引進1000多 種,並從國外野生資源中發掘出1000多種有用植物進行栽培試
驗,均取得顯著成 績。目前,栽培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熱帶作物主要有:橡膠、椰子、油棕、 檳榔、胡椒、劍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資源:海南的植被生長快,植物繁多,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為止,海南島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約佔全國總數的 1/7,其中600 多種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種植物資源中,葯用植物2500多種;喬灌木2000多種,其中 80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特產與珍稀樹木20多種; 果樹(包括野生果樹)142種;芳香植物 70多種;熱帶觀賞花卉及園林綠化美化 樹木200多種。 植物資源的最大藏量在熱帶森林植物群落類型中, 熱帶森林植被 垂直分帶明顯, 且具有混交、多層、異齡、常綠、干高、冠寬等特點。 熱帶森 林主要分布於五指山、尖峰嶺、 霸王嶺、 吊羅山、 黎母山等林區,其中五指山 屬未開發的原始森林。熱帶森林以生產珍貴的熱帶木材而聞名全國,在1400多種 針闊葉樹種中,喬木達800種,其中458種被列為國家的商品材,屬於特類木材的 有花梨、坡壘、子京、荔枝、母生等5種,一類材34種,二類材48種,三類材119 種,適於造船和製造名貴傢具的高級木材有85種,珍稀樹種45種。
動物資源:海南陸生脊椎動物有500多種,其中,兩棲類37種(11種僅見於海 南,8種列為國家特產動物);爬行類104種;鳥類344種;哺乳類82種(21種為海 南特有)。世界上罕見的珍貴動物有: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的黑冠長臂猿和坡鹿。 水鹿、獼猴、雲豹等亦很珍貴。 南葯資源:海南動植物葯材資源豐富,素有"天然葯庫"之稱。4000多種 物中可入葯的約有2000種,佔全國的40%,葯典收載的有500種,經過篩選的抗癌 植物有137種、南葯30多種,最著名的是4大南葯;檳榔、益智、砂仁、巴戟。動 物葯材和海產葯材資源有鹿茸、猴膏、牛黃、穿山甲、玳瑁、海龍、海馬、海蛇、 琥珀、珍珠、海參、珊瑚、哈殼、牡蠣、石決明、魚翅、海龜板等近50種。
四、海南之最
最大的橡膠生產基地·最早的試管膠苗
我島是中國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橡膠生產基地,植膠的土地面積已達400萬畝,年產量佔全國天然橡膠部產量的三分之二。最早的試管橡膠苗亦在我島試驗成功,1983年6月,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將他們培育出的橡膠試管苗移植大田後成活且開花結果,成為世界橡膠花葯離體培養研究的最早記錄。
最多的飛禽走獸
同祖國其他地區相比,海南的動物種類最多,數量也最大,僅獸類就有70多種,島類340多種
年齡最大的海龜·最大的人工養殖珍珠
我國現存年齡最大的海龜,300多歲。體重240斤,它家住西沙,1983年由海軍戰士護送近京,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展覽櫥窗還在生蛋呢。西沙群島沿海的梅花參,是全世界1000多種海參中最大的,它體長60-70厘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最大的體長可達90-120厘米。我們目前最大的養殖珍珠,是1981年陵水縣珍珠養殖出的一顆白蝶貝珍珠,直徑15.5×19厘米
最大的海·最南的領土
我省地處碧波滾滾的南中國海,是我國最大的邊緣海。南海諸島中范圍最廣、島礁最多的是南沙群島,它南端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的領土。
最低的緯度·最高的年平均氣溫
海南是中國緯度最低的省份,又是年平均氣溫最高的省份,西沙群島年平均氣溫達26.5℃以上,一月份平均氣溫17.3℃以上,而同月黑龍江的海拉爾地區是零下27.6℃。
最大的風速·最多的雷暴
海南島素有"台風走廊"之稱。1973年14號台風從島東的瓊海縣過境,風速高達每秒81米,而12級台風的風速只不過每秒37米。位於島西北部的儋州市是我國雷暴最多的地方,全年平均有130.7天打雷,被稱為中國的"雷暴之鄉"。
最大的椰林·最早一株可可
在全國名特產之鄉中,海南享有"椰子之鄉"的美稱,而全省最大的郴林則在文昌市建華山。中國第一株可可,是1954年在萬寧市興隆華僑農場種下的。
最長的·最毒的·含油量最多的植物
生長在寶島熱帶密林中的白藤,可長達300至500米,其莖柔韌,是藤製傢具的理想原料,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植物。聞名世界的毒性最大的樹是見血封喉,人畜誤吃其乳汗會引起心臟麻痹而中毒死亡,獵人用其乳汁塗箭頭可獵獸。來自非洲的"世界油王"--油粽已在寶島"落戶",它每年畝產油量約等於花生的七八倍,大豆的10倍。
五、海南珍奇
麵包樹
為海南省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栽培。它的果實重40多斤,切片火烤,味苦麵包,故稱之"麵包樹"。
還有一顆珍貴的"猴麵包樹",在海口公園里落戶,是世界上胸徑最大的喬木之一。樹高20米左右,莖干粗大得令人難以置信。莖周長50米,需20餘人合抱。壽命之長可達5000年,是植物王國中的壽星公。 旅人樹
它生長在海南省的五指山地區。這樹非常奇特,葉柄基部有個"容器",可儲有幾斤晶瑩透亮的甘水。旅人遊客,撕開葉柄,可仰面痛飲,猶如"健力寶",既干凈衛生,又清涼可口,令人疲勞頓失,精神為之大振。
雨 樹
它落戶在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的植物標本國里。葉子濃密翠綠,向四周作傘形張開,樹冠非常艷麗,盛開紅、黃兩種花朵,顯得熱烈,黃的態勢典雅,只要輕風一吹,花瓣就會隨風飛散開去,如蝴蝶群飛,景緻綽約迷人。
雨樹,老家在南美洲的沙漠邊緣,夜間,它那闊大的葉子,會徐徐合起來,積聚露水、雨天積雨水,翌日,陽光一照,葉子打開,露珠積水,揮灑而下,紛紛揚揚煞是好看,晴表"下雨",別有一番風趣。在沙漠旅行或爬山越嶺的遊客,每當口乾,往往在樹底下等候這恩賜"甘露"解渴。
海底珠寶紅珊瑚
祖國的南海孕育著無數的生命,也培養千姿百態的紅珊瑚,被那晶瑩的熱帶海水裹藏,彷彿披上飄渺的輕紗。但見它熠熠生輝,爭妍況發,賽過五月的朝霞、三月的春葩。那紅瑪瑙似的粗粗樹枝,質細膩柔韌,光澤滋潤,似透非透,表面及斷面都有樹狀紋理。更為有趣的是,紅珊瑚的珊瑚蟲是白色的。
每當夜晚降臨,白色的珊瑚蟲迎著不漲的海潮,伸出那柔軟的觸手,猶如一支支盪船的漿。突然,像觸電一樣緊緊收縮起來,啊,它獵到了一個小生物,迫不及待地將它送入口中,別看它沒有消化系統,卻有獨特的消化方式,食物被它外皮的脈管消化了,而它自身又分泌出一種粉狀物質,這就是石灰質。是它,使紅珊瑚的骨骼增大。身體增高。
百花嶺瀑布
百葯瀑布更是勝景。於青山之巔,碧林之中,一條銀鏈從天而降,其聲喧嘻,其色雪白,其勢磅礴,如珠如畫,蔚為壯觀。瀑布落差300米,呈三級跌岩飛瀉,形成多種美麗的景觀,一級"金龍吐珠"是瀑布的源頭,水流從山之頂端噴瀉而出,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二級為靈丹妙葯池,這里水質清純,沁人心肺,是純正的天然礦泉水,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常喝可醫治疾病。三級「白膚潭」,那泉水循涯散落,水花飄揚,狀如"仙女散花"。
風流山飛瀑
風山瀑布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東8公里處,它發源在附近的保梅山脈,流經風流山東側山坡,匯入石碌河。飛瀑從風流山主峰東側700米高的岩澗中排空氣瀉而下,形成洶涌澎的三級疊瀑,瀑面廣闊,十分雄偉壯觀,其落差600多米。
風流山飛瀑正在有一巨型天池,水深且急,沸騰不止,形成一圈圈打轉的旋渦,那水紋光彩變幻萬端,時像盛開的金銀花,時似飄動的玉帶,天池周圍的峭壁像是刀削斧鑿似的整流,鄰近的峽谷山澗奇花異木比比皆是,色彩斑斕,顯得格外娟秀嫵媚。
三亞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樞紐;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是祖國的南大門;是建設中的國際熱帶海濱風景旅遊新城。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992年3月考古學家在落筆洞發現了一萬年前的三亞人遺址,把海南人類歷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島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沿海一帶還發現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漢代在現在的三亞市崖城鎮設立了珠崖郡治,隋設臨振郡,唐代改為振州。宋代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規模的州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三亞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韓瑗、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大臣胡銓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對本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1912年,崖州改為崖縣,1950年4月崖縣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10月中共崖縣縣委、縣政府及直屬機關從崖城搬到三亞。1958年與保亭、陵水及萬寧興隆牛漏地區合並為崖縣(大縣),1959、1961年先後分開,設置保亭、陵水縣。崖縣保留現轄區域。1984年5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縣級)。1987年9月26日,國務院批准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年12月30日,三亞地級市正式成立,掛牌辦公。三亞市行政建制為市政府、辦事處、鄉鎮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全市轄兩個管理區、一個辦事處(河東、河西管理區,南海辦事處),10個鎮(藤橋、林旺、紅沙、田獨、羊欄、荔枝溝、天涯、崖城、保港、梅山),3個鄉(高峰、育才、雅亮)。此外還管轄南田、南新、南島、立才、南濱5個國營農場。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1998年底全市總人口(常住人口)46.37萬人(城市人口13.7萬人);其中,黎族17.8萬人,苗族2907人,回族6024人。語言有普通話、海南話、軍話、邁話、黎話、回輝話、儋州話、蛋家話等。
⑺ 海口保亭有什麼好玩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南麓,山清水秀,風景秀麗。
2017年3月,入圍「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
和坊茶樓
和坊茶樓地處保亭縣城七仙大道南端東側(毗鄰保亭車站),項目佔地2200多平米,總建築面積950平米,建築高度21.3米。汲取明清建築中閣樓的精髓與當地黎苗民族元素,被譽為「海南第一茶樓」,民間有「不到和坊喝一壺,別說來過黎苗族」這一俗語。建築由仿古閣樓、廂房、四柱七樓牌等建築物有機組合而成被授予「兩岸交流基地」美譽。
2.七仙嶺溫泉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保亭縣七仙嶺腳下的一座盆地內,是海南島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也是「遊客最喜愛的海南島特色精品景區」之一,其地理坐標為東109°35′~109°45′,北緯18°14′~18°44′,她三面群山環抱,有保存較為完整的熱帶雨林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七仙嶺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3℃左右,冬暖夏涼,負氧離子含量高達8200個/立方厘米,宛如天然「氧吧」。
3.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游覽區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游覽區坐落在海南省保亭縣三道鎮的甘什嶺、位於南榆中線274公里旁,距海南省三亞東線高速公路6公里,面積300畝,始建於1993年,於1995年10月28日正式開業。
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遊區自然景觀包括:黎族田園風光、海南島面積最大、最古老的擯柳園、多種亞熱帶古樹、山泉溪水成多級瀑布從園中穿流而形成的怪石群。人文景觀有:「奧雅宮」(黎族頭人住的房);「隆閨屋」(黎族姑娘居住和娛樂的場所)等。來海南旅遊觀光客可參與黎家古老的弓騖射擊,品嘗黎家竹筒飯和黎家山茶,觀賞多姿多彩的黎族歌舞。
由於景區位處海南島嶼的脊樑——五指山山脈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兩邊森林峻峭,中間是一條連綿數公里的檳榔谷地,故稱檳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檳榔代表黎家,在黎家,沒有檳榔不成禮,沒有檳榔不成婚,這「檳榔」二字可以說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元。
4.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位於保亭縣三道鎮,是中國唯一地處北緯18度的真正熱帶雨林,是海南島五大熱帶雨林精品的濃縮,是最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雨林資源博覽館,堪稱中國鑽石級雨林景區。景區距三亞市僅35公里,距鳳凰機場52公里,是名符其實的三亞後花園。景區北與五指山、七仙嶺比肩相連;東眺南海萬傾波濤,美麗的海棠灣近在咫尺;與南中國第一溫泉南田溫泉僅一水之隔。在三亞市最新修編的旅遊總體規劃中,本景區位於大三亞旅遊規劃中的生態景觀軸上,是「三亞旅遊圈」的「金三角」地區。
5.仙安石林
仙安石林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境內,距保亭縣城約40公里路程。1992年以前這里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只有極少數采葯人偶爾闖進過林中,因為不了解這奇怪的石頭,他們敬畏地將此山稱為「鬼山」或「神山」。1992年,海南師范學院的楊火教授在偶然中發現這一處瑰寶,並命名為「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懸崖洞穴、古樹巨藤於一體,本已獨得大自然萬般寵愛。1996年,距此數十里地的一個苗村搬遷到南片石林旁的一處平地上,石林又平添了一層濃郁的苗家風情。
⑻ 2014年地理中國節目7月份全部節目介紹
2014-07-31期《地理中國》 20140731 解密雷公洞(下)
2014-07-31期《地理中國》 20140731 太行尋奇
2014-07-30期《地理中國》 20140730 幽潭魅影
2014-07-30期《地理中國》 20140730 解密雷公洞(上)
2014-07-29期《地理中國》 20140729 北嶽探源
2014-07-29期《地理中國》 20140729 嶺南秘境——陽朔探奇(下)
2014-07-28期《地理中國》 20140728 懸空村
2014-07-28期《地理中國》 20140728 嶺南秘境——陽朔探奇(上)
2014-07-27期《地理中國》 20140727 嶺南秘境——開平奇樓(下)
2014-07-26期《地理中國》 20140726 嶺南秘境——開平奇樓(上)
2014-07-25期《地理中國》 20140725 嶺南秘境——莽山奇谷
2014-07-24期《地理中國》 20140724 嶺南秘境——桂西謎灘
2014-07-23期《地理中國》 20140723 嶺南秘境——神潭幻影
2014-07-22期《地理中國》 20140722 嶺南秘境——瓊島疑陣
2014-07-21期《地理中國》 20140721 嶺南秘境——徐聞異象
2014-07-21期《地理中國》 20140721 天賜博湖
2014-07-20期《地理中國》 20140720 嶺南秘境——"鬼山"之謎(下)
2014-07-19期《地理中國》 20140719 嶺南秘境——"鬼山"之謎(中)
2014-07-18期《地理中國》 20140718 嶺南秘境——"鬼山"之謎(上)
2014-07-17期《地理中國》 20140717 巴山蜀水——茨塘怪象
2014-07-16期《地理中國》 20140716 巴山蜀水——元通神草
2014-07-15期《地理中國》 20140715 巴山蜀水——山中精靈
2014-07-14期《地理中國》 20140714 巴山蜀水——雄關天塹
2014-07-13期《地理中國》 20140713 巴山蜀水——雨城之謎
2014-07-12期《地理中國》 20140712 巴山蜀水——洞穴"幽靈"
2014-07-11期《地理中國》 20140711 巴山蜀水——神湖迷蹤
2014-07-10期《地理中國》 20140710 巴山蜀水——血色山洞
2014-07-09期《地理中國》 20140709 巴山蜀水-深谷秘境
2014-07-08期《地理中國》 20140708 狼洞神石
2014-07-07期《地理中國》 20140707 遠古幻音
2014-07-06期《地理中國》 20140706 冰湖異景
2014-07-05期《地理中國》 20140705 佛光崖之謎
2014-07-04期《地理中國》 20140704 星宿奇谷
2014-07-03期《地理中國》 20140703 深谷雷音
2014-07-02期《地理中國》 20140702 神奇的"城隍廟"
2014-07-01期《地理中國》 20140701 田園洞密碼
⑼ 保亭有什麼特產呢
海南保亭游的遊客了解黎苗族人民從混濁蒙昧跨到現代社會文明的發展史,各種發黃或發黑的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各種編織物、古老的服飾和地方特產.
蜜蜂蜜蜂世界是海南島旅遊景區的唯一項目。這里出產的蜂王漿、蜂蜜、蜂蛹等,既可治療多種疾病,還是極佳的保健品,合格率達100%。遊客憑門票每人只可購買1斤,不可多得。
黎族的綿織工藝精湛。形式多樣、色彩鮮明、圖案奇異,深受海內外人民的喜愛.
山蘭玉液酒是黎族採用所居山區一種旱糯稻——山蘭稻釀制而得名。並採用了當地山中特有的植物,運用傳統自然發酵的辦法製成。可以說山蘭酒是真正的綠色酒類。對於黎族來說,山蘭酒就像國外的香檳一樣,一般逢貴客來臨或重大節慶才拿出來痛飲。山蘭稻米黎族採用所居山區一種旱糯稻。
檳榔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黎族同胞,依然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和友誼的象徵。
塑像,古代名人真實的故事和民間優美的神州傳說,深深地融合在黎族的生活、勞動和文化之中,它們成為保亭乃至整個海南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如蘇東坡到海南、黃道婆織綿、三月三對歌、七仙女下溫泉、黎族青年千里追鹿等。每尊像都通了電,遊人走到面前或投以硬幣,它們就會自動唱歌跳舞,詠詩作對,念經說佛。古代藝術與現代技巧相結合,別開生面,巧奪天工。遊人無不陶醉,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