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會

中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會

發布時間: 2021-02-15 20:50:46

① 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有什麼區別嗎 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一、特點不同

1、遙感

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像。Meteosat每30分鍾獲得同一地區的圖像。

2、地理信息系統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礎。

2)具有採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

3)系統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並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二、分類不同

1、遙感

根據工作平台層面區分:地面遙感、航空遙感(氣球、飛機)、航天遙感(人造衛星、飛船、空間站、火箭)。

根據記錄方式層面區分:成像遙感、非成像遙感。

根據應用領域區分:環境遙感、大氣遙感、資源遙感、海洋遙感、地質遙感、農業遙感、林業遙感等。

2、地理信息系統

按功能分類:專題地理信息系統(Thematic GIS)、區域地理信息系統(Regional GIS)、地理信息系統工具(GIS Tools)

按內容分類:城市信息系統、自然資源查詢信息系統、規劃與評估信息系統、土地管理信息系統等、GIS中使用的技術

三、應用不同

1、遙感

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氣象、水文、軍事、環保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年中,預計遙感技術將步入一個能快速,及時提供多種對地觀測數據的新階段。

遙感圖像的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其應用領域隨著空間技術發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及相互滲透,將會越來越廣泛。

2、地理信息系統

在科學、政府、企業和產業等方面更廣泛的應用,應用包括房地產、公共衛生、犯罪地圖、國防、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景觀建築、考古學、社區規劃、運輸和物流。地理信息系統也分化出定位服務(LBS)。

② 中科院遙感所的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好考嗎

還行吧,關鍵是過線,另外遙感所招50人大概有30-35人是保送吧,可以在網頁上細看吧,你自己要有準備

③ 考研問題:女生,普通二本,成績平平,想考中國地質大學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能行嗎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這專業是地大幾個招牌專業,每年保送都有很多專人,不過建議如果你要考就屬給高分,因為地大的地質專業很牛的,我不是地質專業的,但是聽說那邊地質專業一般只要211本科畢業學生,除非你的分數很高。遙感在武漢就,武漢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最好了

④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容易學習嗎

遙感 獲取來信息的速度快,周期自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例如,陸地衛星4、5,每16天可覆蓋地球一遍,NOAA氣象衛星每天能收到兩次圖像。Meteosat每30分鍾獲得同一地區的圖像

⑤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一體化的介紹

遙感抄影像已經成為襲GIS的主要信息源,並作為GIS的核心組成部分,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間數據的有效手段,幫助提升影像的利用價值。遙感與GIS的一體化集成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和發展潮流。在上個世紀很多人提出了遙感與GIS集成的概念,但是只停留在影像柵格格式與矢量數據格式相互支持的層面上。

⑥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地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研究生考試咨詢

不指定具體參考書目和參考資料,不提供往年試題,不舉辦自命題科目輔導班,研究生院招生辦不辦理購書業務。往年復試分數線、導師和研究方向等詳細信息請向相關學院老師咨詢或到學院網站查詢http://yanzhao.cug.e.cn/News_View.aspx?id=111
2015碩士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http://yanzhao.cug.e.cn/News_View.aspx?id=249
@才思教育答
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
800大綱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考試大綱
一、緒論
考試內容
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的聯系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考試要求
1.掌握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2.理解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研究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3.了解地貌學第四紀地質學的聯系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二、地貌學基本問題
考試內容 地貌學基本概念;地貌形態及其研究方法;地貌的成因問題;地貌年代確定方法;地貌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及全球地貌特徵。
重點是地貌的形成發展與演化 考試要求 1.掌握內容:
(1)地貌學的基本概念
(2)地貌年的代確定方法
(3)地貌形成與發展控制條件與主要影響因素
2.理解內容 (1)地貌的成因的研究內容,特別是內外地質營力在地貌成因中的作用。 (2)地貌的基本形態與形態組合,地貌形態的研究方法。
(3)地貌演化理論。
(4)華北地文期
(5)山地成因分類
(6)高原成因分類
3. 了解內容
(1)山地和平原的高程分類
(2)構造、岩性對山地形態的影響
三、第四紀地質學基本問題
考試內容
有關第四紀的基本概念;第四紀的劃分方案;第四紀沉積物的特徵及成因類型劃分;第四紀生物界特徵及其研究意義;人類的出現、演化與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第四紀氣候基本特徵及其研究方法;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原則與方法。

考試要求
1.掌握內容:
(1)有關基本概念;
(2)第四紀的劃分方案(中國的和國際的);
(3)第四紀沉積物成因類型的劃分標志;
(4)第四紀氣候基本特徵,冰期間冰期劃分方案,第四紀古氣候研究的基本方法;深海氧同位素的氣候階段劃分;全新世氣候階段劃分;
(5)人類的演化階段及特徵,人類古文化的發展階段及特徵;
(6)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原則,第四紀地層劃分的基本方法
(7)第四紀地層測年的主要手段;
(8)我國第四紀各時期主要動物群及特徵。
2.理解內容:
(1)第四紀的基本特徵,第四紀下限確定標志;
(2)第四紀沉積物的基本特徵,第四紀沉積物成因類型的劃分方案;
(3)全新世海平面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4)第四紀古氣候變化的機理及主要控制因素
(5)人類演化、物質文明的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6)第四紀植物群的基本特點及其環境指示意義
(7)海平面變化的標志
3.了解內容
(1)關於第四紀下限的不同觀點
(2)哺乳動物化石的特徵
(3)中國第四紀氣候變化概況
(4)地球前第四紀氣候變化概況
(5)沉積物粒度分析方法與資料整理
四、第四紀主要沉積物與地貌
考試內容
風化殼與殘積物;斜坡地貌與堆積物;洪積物與洪積地貌;河谷地貌與沖積物;岩溶地貌及堆積物;冰川地貌與堆積物;黃土與黃土地貌

考試要求
1.掌握內容:
(1)各種沉積物的主要特徵及其識別標志,特別是:殘積物、坡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冰磧物、泥石流堆積物風積物等
(2)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風力地貌、冰川地貌等基本特徵及識別標志。
(3)有關基本概念
(4)河流階地類型、研究方法及新構造意義
(5)黃土地層
(6)黃土中的氣候旋迴記錄
2. 理解內容
(1)滑坡形成的地質地貌條件
(2)風化殼的類型及其與氣候的關系
(3)斜坡演化過程及主要地質作用
(4)河谷地貌的演化階段
(5)岩溶沉積物的類型及主要特徵
(6)黃土的成因問題
(7)黃土—古土壤序列
(8)凍土地貌的基本特徵
3. 了解內容。
(1) 各類地貌和沉積物研究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2)哺乳動物化石的特徵
(3)地球上黃土的分布
(4)荒漠的類型及我國荒漠的分布特點
(5)冰川的形成條件及冰川類型
(6)岩溶旋迴
(7)河谷的形成與發展
五、新構造與新構造運動
考試內容
新構造與新構造運動基本概念;新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徵;新構造運動的識別標志;新構造運動的研究方法;中國新構造運動的特點。

考試要求
1. 掌握內容:
(1) 新構造與新構造運動基本概念
(2) 新構造運動的表現
(3) 新構造運動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內容
(1)新構造運動的下限
(2)新構造運動的繼承性與新生性
(3)中國新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徵
(4)中國東西部新構造運動的差異
3. 了解內容。
(1)中國新構造運動的區域特徵
(2)全球地震的分布特點
(3)地震與斷層的關系
六、地貌和第四紀工作方法
考試內容
野外觀察、分析的主要內容;地貌圖的編制;第四紀地質圖的標志;3S技術在地貌第四紀研究中的應用
考試要求
1. 理解內容
(1)地貌的野外觀察、分析的主要內容
(2)第四紀地質的野外觀察、分析的主要內容
(3)第四紀地質剖面圖的類型及製作方法
(4)普通地貌圖的編制
(5)第四紀地質圖的一般編制方法
2.了解內容
(1)專門地貌圖的類型及特點
(2)3S技術在地貌第四紀研究中的應用
(3)遙感影像上地貌、第四紀沉積物的判識標志
600 大綱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然地理學》考試大綱
試卷結構

基本概念 約30%
基本原理與簡要問題回答 約30%
綜合論述與綜合分析 約40%
註:以上比例與實際出題可能有一定出入。
自然地理學
一、緒論
考試內容
地理學、地理環境、人類環境、地理學的劃分、自然地理學的分科、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自然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考試要求:
1、掌握地理環境和人類環境的概念和區別。
2、理解地理學的「三分法」、「三層次」和「三重性」劃分的涵義。
3、了解自然地理學的分科及依據。
4、了解自然地理學研究的對象、任務。
5、理解自然地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二、地球
考試內容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運動、地理坐標、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和特徵。
考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其地理意義。
2、掌握地球運動規律及其地理意義。
3、理解地理坐標的定義。
4、掌握地球圈層結構特徵。
5、掌握地球表面形態結構特徵。
三、地殼
考試內容
地殼的物質組成、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大地構造學說、火山與地震、地殼的演變。
考試要求
1、了解地殼的物質組成、化學成分與礦物、造岩礦物及常見礦物。
2、理解岩石的定義,了解岩漿岩的礦物組成、產狀、結構、構造及岩漿岩的主要類型。
3,了解沉積岩的基本特徵及主要類型。
4、了解變質岩的成因及其變質作用類型。
5、掌握構造運動的特點與基本方式,了解構造運動與岩相、建造和地層接觸關系。
6、理解地質構造的定義,掌握最常見的四種類型地質構造。
7、理解板塊構造學說、槽台說與地窪說、地質力學學說的概念和理論。
8、掌握火山、地震的概念,理解火山的類型、分布及火山地貌、地震的分類及地震帶。
9、理解地質年代、絕對地質年代的概念,了解地殼演化簡史。
四、大氣和氣候
考試內容
大氣的成分、大氣的結構、大氣的熱能、氣溫、大氣濕度、蒸發和凝結、水汽的凝結現象、大氣降水、大氣的水平運動、大氣環流、主要天氣系統、氣候和氣候系統、氣候的形成、氣候帶和氣候型、氣候變化簡史、氣候變化的原因、未來氣候的可能變化。
考試要求
1、理解大氣組成的成分、水氣、固、液體雜質等,掌握大氣各成分間的比率隨高度和時間而變化的特徵。
2、理解大氣的結構,掌握大氣分層及各層次的特徵。
3、了解大氣的熱能概念,掌握太陽輻射、大氣能量及保溫效應及地-氣系統的輻射平衡。
4、理解氣溫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掌握氣溫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點。
5、理解大氣濕度的概念,濕度的變化與分布。
6、掌握大氣水分蒸發及其影響因素、凝結和凝結條件。
7、掌握水汽地表面和大氣中的凝結現象。
8、了解降水的形成、類型,掌握降水的時間變化規律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9、理解大氣運動的概念,掌握作用於空氣的力、自由大氣中的空氣運動,以及風隨高度的變化特徵。
10、理解大氣環流的概念,掌握全球環流、季風環流及局地環流的特性及其運動。
11、理解天氣系統基本概念,掌握氣團和鋒面、氣旋、反氣旋的生成、發展、結構和天氣。
12、理解氣候的概念,掌握氣候系統的組成及特性。
13、掌握輻射因子、環流因子、地理因子對氣候的形成和變化規律。
14、掌握低、中、高緯度及高地氣候型的氣候變化特性。
15、了解氣候變化簡史。理解地質時期和現代氣候變化。
16、理解氣候變化的原因和因素。
17、了解未來氣候的可能變化。
五、海洋和陸地水
考試內容
水循環與水量平衡、海洋的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區分、海及其分類、海水的組成、海水的溫度、密度和透明度、潮汐與潮流、海洋中的波浪、洋面流和水團運動、7萬年來的海平面變化、近百年的海平面變化、21世紀海平面上升預測、海洋資源、海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海洋環境保護、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徑流、河流的補給、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類、河流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影響、湖泊、沼澤、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質、地下水的動態和運動、地下水按埋藏條件的分類、成冰作用與冰川類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考試要求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理解水循環與水量平衡的規律。
2、了解海洋的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區分,掌握海及其分類。
3、理解海水的組成,掌握海水的溫度、密度和透明度。
4、理解潮汐與潮流,掌握海洋中的波浪及其類型、波浪的折射、洋流的成因和分類、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以及大洋水團及其環流的特點及其變化規律。
5、了解7萬年來的海平面變化、近百年的海平面變化以及21世紀海平面上升的預測。
6、理解海洋資源、海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對海洋環境的保護。
7、掌握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流域特徵對河流的影響。
8、掌握河流水情要素,理解流速、流量的定義。
9、掌握河川徑流的形成和集流過程、徑流的變化特點以及特徵徑流。
10、掌握河流的補給的形式、補給的特點,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計。
11、了解流域的水量平衡概念。
12、理解河流分類的意義和原則,掌握我國河流的分類。
13、理解河流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影響。
14、掌握湖泊的成因和類型、理解湖水的性質、湖泊水文環境的特點及其變化規律。
15、掌握沼澤的成因、沼澤水文特徵以及沼澤的分類。
16、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質,理解地下水的動態和運動,掌握地下水按埋藏條件的分類及其變化規律。
17、掌握成冰作用過程與冰川類型,了解地球上冰川的分布,理解冰川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六、地貌
考試內容
地貌成因、基本地貌類型、地貌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風化作用、塊體運動與重力地貌、流水作用、坡面流水與溝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準平原與山麓面、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過程與地域分異、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緣地貌(凍土地貌)、風沙作用、風沙地貌、黃土與黃土地貌、海岸地貌、海岸的分類、海底地貌與海底沉積。
考試要求
1、掌握地貌的成因,基本地貌類型以及地貌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2、掌握風化作用的類型,理解風化殼的基本特徵、基本類型及其分布。
3、理解塊體運動的基本概念,掌握崩落與崩塌、滑落和蠕動有關的重力地貌單元的特點、形成過程。
4、理解流水作用的類型和基本特徵,掌握坡面流水與溝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單元的特點、形成過程及其演變規律。
5、理解準平原與山麓面的特點、形成過程和變化規律。
6、掌握岩溶作用的化學過程、岩性與構造條件、水動力條件以及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特點。
7、掌握喀斯特地貌發育過程及其演變規律,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異特徵。
8、理解冰川的作用,掌握冰川地貌、冰緣地貌(凍土地貌)單元的特點、形成過程及其演變規律
9、理解風沙作用的形式,掌握風沙地貌、黃土與黃土地貌單元的特點、形成過程及其演變規律。
10、掌握海岸帶的組成、結構,海蝕地貌、海積地貌單元的特點,海岸的分類以及海底地貌與海底沉積物的特點、形成過程及其演變規律。
七、土壤圈
考試內容
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態、土壤物質組成、土壤組成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土壤因素學說、成土因素對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規律、主要成土過程、土壤分類、土壤空間分布規律、土壤的地域分布規律、耕作土壤分布規律、世界土壤分布、有機土、人為土、灰土、火山灰土、鐵鋁土、變性土、乾旱土、鹽成土、潛育土、均腐土、富鐵土、淋溶土、雛形土、新成土、土壤資源的概念、世界及我國土壤資源概況、土壤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考試要求
1、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理解土壤圈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土壤形態的特徵,掌握土壤的物質組成,包括土壤礦物質、土壤有機質、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氣等。
3、理解土壤組成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熟悉我國土壤質地分類標准。
4、了解土壤因素學說,掌握成土因素對土壤的形成作用。
5、掌握土壤形成的基本規律、主要成土過程。
6、掌握土壤的分類、理解土壤分布與地理環境間的關系,掌握土壤的水平、垂直分布規律。
7、掌握土壤的地域分布規律、耕作土壤分布規律,了解世界土壤分布特徵。
8、理解各種土壤類型的基本特徵。
9、理解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八、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考試內容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點、生態因子與生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種群及其一般特徵、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分和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與生態平衡、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與分布規律、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水域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與類型、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概念、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全球生物多樣性概況及受威脅現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考試要求
1、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的基本特性,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掌握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點。
3、理解生態因子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掌握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特性。
4、了解種群及其一般特徵,理解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群落的結構、群落環境、群落的動態、群落的外貌與植物的生活型特性,掌握群落的分類。
5、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掌握生態系統的組分和結構、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計算方法。
6、了解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與生態平衡。
7、理解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與分布規律,掌握陸地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
8、掌握水域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與類型。
9、掌握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和生態農業。
10、掌握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徵
11、理解生物多樣性概念,掌握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12、了解全球生物多樣性概況及受威脅現狀,理解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其意義。
九、自然地理綜合研究
考試內容
自然綜合體—地理系統—地理耗散結構、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與能量基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物質交換、地帶性分異規律、非地帶性規律、地域分異的尺度、地域分異規律的相互關系、自然區劃原則、自然區劃方法、自然區劃的等級系統、土地的含義與土地分級、土地的分類、土地評價、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對人類不合理行為的反饋、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
考試要求
1、理解自然綜合體—地理系統—地理耗散結構的整體特徵。
2、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與能量基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物質交換。
3、掌握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基本特徵、形成背景及本質含義。
4、理解地域分異的尺度,了解地域分異規律的相互關系。
5、掌握自然區劃的原則和方法。
6、理解自然區劃的等級系統。
7、理解土地的含義與土地的分級,掌握土地的分類
8、掌握土地評價的對象、原則與方法。
9、了解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地理環境對人類不合理行為的反饋。
10、理解人地關系的協調發展關系。

⑦ 土地資源管理為什麼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這門課。對以後工作有什麼作用

現在大部分大片土地資源的探測都是通過遙感技術來實現的,而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幫助你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幫助你進行後續土地資源的研究。

⑧ 考研,專業方向是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請問哪個大學的比較好考,而且學校不錯的,求推薦

河海大學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比較不錯,相對比較好考,河海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百年名校,也是211重點,實力雄厚,期待你的到來!

⑨ 如何學好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

找個單位實習一下地形圖數據處理工作,了解什麼是GIS數據,了解坐標系、地圖投影內、精度等重要容概念。熟悉熟悉GIS軟體,如ArcGIS。
再找個單位實習一下遙感圖像解譯工作,了解什麼是遙感影像;再找機會實習一下遙感圖像處理工作,如彩色合成、融合、拼接、糾正、調色等;熟悉熟悉Erdas、PCI、ENVI等遙感圖像處理軟體。
再找個單位實習一下,參與一個GIS應用項目,學習某種編程語言,熟悉一下某個軟體的二次開發。
再找個做WebGIS的單位,實踐一下網路端開發。這個很有前途。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