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百人計劃徐明
㈠ 王振波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人怎麼樣
那是當然!中科院側重實踐,而且生活補貼很高!謝謝
㈡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於1999年9月經中國科回學院答批准,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中國地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1956年成立)整合而成,並納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截至2014年底,共有在職職工584人,其中科研人員450人、科技支撐人員83人;該所科研系統由7個實驗室(中心)、30個研究室(中心)組成。
㈢ 2016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科研崗位怎麼樣
一、研究所簡介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集地理科學、資源科學、地球信息科學研究為一體的國立綜合性科研事業單位。研究所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學科前沿,致力於在區域發展、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領域,不斷取得創新成果,並培養優秀的創新團隊與人才
二、招聘條件 招聘條件由兩部分組成:(一)招聘基本條件,(二)崗位要求。應聘人員須同時滿足這兩部分條件方可申請。
(一)招聘基本條件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熱愛科學研究,身心健康、勤勉敬業、求真務實、學風正派,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嚴謹的學風,有團隊合作精神和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2、根據國家事業單位直系親屬迴避制度,不受理我所正式職工的配偶及親屬的應聘申請。
(二)崗位要求 各實驗室(中心、站)的具體崗位要求詳見附件「2016年中科院地理資源所春季科研崗位招聘需求表」。
三、待遇 一經錄用,將按照中國科學院統一要求,實行合同聘任、契約管理,享受研究所正式職工的相應待遇。
四、應聘及聯系方式 應聘者應填寫附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崗位應聘申請表》,請將應聘表電子版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該表電子版文件命名格式為:「實驗室(中心、站)名稱-研究方向名稱-應聘人姓名」。
請將《崗位應聘申請表》(本人簽名)、發表文章復印件(在論文首頁右上角標明文章類型:SCI、SSCI、CSCD等)、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推薦表》復印件)以及獲獎證書復印件等紙質材料各一份,交至或通過郵局EMS郵寄至所人事處。 報名受理部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人事處(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郵編:100101)
㈣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聘用人員待遇如何
那要看你應聘什麼崗位了, 總體來說和正式的工作人員有很大的差別 。我叔叔是清華大學畢業後在中科院工作,工資8000元,獎金2000元,還有養老保險、福利等待遇。
㈤ 誰知道邵景安(1976年生,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近況,請快點告訴我!謝謝!
最近還還活著
㈥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是什麼 級別單位
中國科學院屬於國務院的事業單位,按照行政體制它不應該分行政級別。如果硬按級別屬於准正部級,它下面的研究所為廳級。不過科技研究人員大都按照職稱拿工資,只有管理人員套行政級別。
㈦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國科學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在原中國科學院青甘綜合科學考察隊之冰川小分隊的基礎上成立(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營設在蘭州。
1962年中國科學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隊調整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凍土研究室。
1965年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原治沙隊)合並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
1978年以冰川凍土研究領域為主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 1958年10月在蘭州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地球物理研究室,領導進行人工降水、人工消雹和融冰化雪等試驗研究,並負責管理蘭州觀象台業務。
1959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蘭州分所(是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主要開展青藏高原氣象學、高原和乾旱氣候、輻射氣候、邊界層物理、雲和降水物理、大氣電學以及大氣環境監測評價等領域的研究。
1974年4月1日正式組建了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1958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了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陝西、寧夏六省(區)治沙規劃會議。
1959年3月在蘭州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治理沙漠科學考察隊(簡稱「治沙隊」,是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的前身),並分別成立了10個考察隊,當年就開始了北方地區的沙漠、戈壁和沙地的綜合考察。
1962年中國科學院治理沙漠科學考察隊調整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沙漠研究室。
1965年整體從北京遷至蘭州,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凍土研究室合並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沙漠研究所。
1978年以沙漠研究領域為主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 截至2013年,寒旱所共有在職職工64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科研人員347人,科技支撐人員160人,正高級技術人員93人,副高級技術人員146人,進創新崗位人員47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3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國家「西部之光人才計劃」入選者81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秦大河、姚檀棟、賴遠明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安黎哲陳國雄董治寶馮起高艷紅何元慶何志斌侯書貴黃春林金會軍賴遠明李鋒瑞李寧馬小飛.齊吉琳拓萬全王寧練王若愚王新平溫智文軍吳通華效存德謝昌衛徐建中薛嫻楊保楊梅學宜樹華余曄張明義趙暉周立華左小安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董治寶馮起侯書貴康世昌賴遠明李新李新榮王寧練王訓明吳青柏效存德楊保姚檀棟趙文智 2014年3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已形成七大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統的龐大科研及支撐體系,突出了冰川、沙漠、高寒區資源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特色。七大研究室分別是: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室,沙漠與沙漠化研究室,高原大氣物理研究室,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室,寒旱區水土資源研究室,生態與農業研究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研究室。三大研究系統分別是以實驗分析研究為主的實驗分析系統,以野外觀測試驗研究為主的試驗觀測系統,以信息共享和網路應用、圖書編輯服務為主的信息平台系統。為使科研與支撐體系融合成為有機整體,實驗室和野外台站均歸入到相應研究室。對外,實驗室和野外台站是相對獨立機構;對內,以學科領域為核心,研究室、實驗室、野外台站三位一體,形成整體;既可加強實驗室的外圍梯隊力量,又可使研究領域形成研究、實驗、試驗相結合的有效組合,促進學科發展。
國家重點實驗室: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寒旱區陸面過程與氣候變化重點實驗室、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實驗室、沙漠與沙漠化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寒旱所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室、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實驗室
甘肅省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極端環境微生物資源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實驗室、寒旱所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研究室、甘肅省黑河生態水文與流域科學重點實驗室 設施設備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儀器設備分被應用於研究所環境演變監測平台、環境演變分析平台、工程方法研發平台、逆境生態研究平台、計算模擬平台五大平台。有以下在用大型儀器設備。此外設有便攜設備調度中心。
環境演變監測平台:三維地貌激光掃描系統、多相流力學實驗測量系統
環境演變分析平台:離子色譜儀系統、離子色譜儀ICS-3000型、氣體同位素比質譜儀MAT-253、氣體同位素比質譜儀MAT-252、離子阱氣質聯用儀、X射線熒光光譜儀、釋光全自動測量儀、室內風沙環境風洞、氣體穩定同位素質譜儀
工程方法研發平台:多通道探地雷達、地質雷達、AGI多道分布式密度電法儀器、振動三軸材料試驗機、振動三軸試驗機
逆境生態研究平台:實時熒光定量PCR儀
計算模擬平台:超級計算 館藏資源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圖書館於2000年由原中科院冰川所、沙漠所、大氣所圖書館合並組建而成,本館是一個小型、專業化圖書館,以地學為主,邊緣學科為輔,突出書刊的學術性、理論性,力求書刊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寒旱所圖書館館藏書刊具有鮮明的冰川、凍土、沙漠和大氣、水文專業特色。截至2006年11月,有中西文現刊182種、中英文報紙16種:館藏中西文過刊3萬余冊,最早可回溯至1929年, 中文圖書23000餘冊,英、俄、日文圖書22000餘冊;各類地圖十萬余幅,航空照片近十萬張,水文氣象資料近萬冊。
㈧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怎麼樣
這里離抄海邊,步行一分鍾左右,很快能看見海,唯一的缺陷是沒有海景房。價格,散客價大概在280元一個標間,團體價能在200元左右,價格還是比較公道的。房間里的環境相當不錯,比較干凈,24小時熱水,基本上每間屋子都有陽台,相對還是比較舒適的。只是在這里吃的一般,乏善可陳,海鮮比較普通,不過能吃飽。總體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