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中國異寵
❶ 中國歷史上通曉天文地理的十大奇人,分別有事跡
第一:鬼穀子
鬼穀子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個傳奇人物,乃至可以說他是我國歷史上榜首奇人。不只他出名,連他帳下的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也是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人物。聽說他們其時將戰國七雄攪了個翻天覆地,本領肯定是數一數二的。
第三: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800年周朝,
第四: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第五: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第六:諸葛亮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邇。他是軍事戰略家,運籌惟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齣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
第七: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
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後的動盪年代裡,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家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家。
第八:趙普
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了黃袍加身的好戲。他力勸太祖御駕親征,迅速平定了眾多割據政權。
第九: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
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第十:範文程
範文程,初為大明生員,後努爾哈赤誓師南下,他淪身為奴。皇太極登位,範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見識。守遵化,突圍力戰,戰功顯著;行反間,功不可沒;勸祥明軍,乃得頭功。
(1)國家地理中國異寵擴展閱讀:
範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斗,號輝岳,遼東沈陽(今沈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成就:完善官制
盡管文館至天聰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為內三院正式建立大學士,但在此之前,範文程實際上已被皇太極當作相似此職之心腹內臣來使用,經常被召入宮,與皇太極密議軍國要事。因而,當初編漢軍旗時,廷議首推範文程。
後來任固山額真,而皇太極卻不肯讓其脫離文館,曾下諭:「范章京才堪勝此,但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天聰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極因漢官及諸生動以當即興師伐明陳奏,認為此議不當,
系「不達時局之見」,「乃小人之淺見」,下諭給刑部承政高鴻中及文館寧完我、範文程等人,對這種定見予以批判,指出此刻「人心未及安輯」、「城郭未及補葺」,不能盲目動兵。將來機遇到了之後,大軍伐明,那時明帝如棄京而走,
或遣使求和,是追擊逃帝,仍是攻擊京城,是允和仍是拒和,對其公民如何安頓,對八旗貝勒等人之貪得之心,如何制止,等等重大問題,令範文程等「酌議疏奏」。
❷ 中國古代怎麼變保守 漢唐似乎女性穿著到行為都很開放,到明清就變的保守了。請問是什麼原因是不是
漢唐時期,由於各種商業活動和政府的各種政策,使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的聯系比較密切,版思想權也相對開放,中國服裝也吸收各國之長,故而就會比較的開放,這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一種反映。而明清時期,征服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還有就是理學的逐漸僵化,所以就形成了一種保守的風格,這種風格也反映到了人們的服飾方面。
❸ 中國古代有那些異獸(最好是古文中的)
白澤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玩笑)。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封神榜?)。絕對神獸中的No.1。
《軒轅本紀》、《抱朴子(極言)》、《瑞應圖》有載。
化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隻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人頭飛馬?),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
《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可惜無人飼養)
《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藐視?挑釁?)。因叫聲得名。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
《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
《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搜神記》有載。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瞭,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個例)
《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應可噴火吐水,為九頭蛇之類)
《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可和西方的九頭蛇比比?很類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
《楚辭(離騷)》有載。
飛誕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獵)
《廣博物志》有載。
九尾蛇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神話氣息不濃,但可算是比較標準的怪獸,而且還是滿強的)
《續子不語》有載。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鼠王的說)
《神異經》有載。
傲因(字打不出來啊,痛苦中)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有相當智能,懂偽裝。可能感覺敏銳,尤其是舌頭(痛死的?)。可推見其反應甚快,為搏鬥型。)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強酸?)。(不過還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餘談》有載。
橫公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傒囊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應該不是動物,而是一種鬼怪吧。吸人魂氣?)
《搜神記》有載。
風狸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葯,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此獸滅絕多半就是因為那個『壽五百』上了,人類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葯)》有載。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斷案。(疑可識人心,故能斷對錯。生物測謊儀?)
《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玄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
《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精煉?提純?),可作兵器。
《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
《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估計只是能預見天氣)
《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利用價值很高,呵呵)
《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
《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蟄樹樹枯。(玄蜂升級版?)
《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鴿子的異種?)
《洞冥記》有載。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高級寵物?)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絕對惡靈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說,另行說明,不歸此處)
《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語?)
《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管子(水地)》、《太平預覽》有載。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Ps:述盪則是左右有頭。
《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❹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3世紀,一位義大利商人在中國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國的見聞述成一本書,叫做《馬可
13世紀,一位義大利商人在中國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國的見聞述成一本書,叫做《馬可·波羅游記》。
《馬可·波羅行紀》共分四卷,第一卷記載了馬可·波羅諸人東游沿途見聞,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記載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慶,游獵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東地沿岸及諸海諸洲等事;第三卷記載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非洲東部,第四卷記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後裔諸韃靼宗王的戰爭和亞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書中記述的國家,城市的地名達100多個,而這些地方的情況,綜合起來,有山川地形,物產,氣候,商賈貿易,居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及至國家的瑣聞佚事,朝章國故,也時時夾見其中。
馬可波羅的這本書是一部關於亞洲的游記,它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的許多國家的情況,而其重點部分則是關於中國的敘述,馬可波羅在中國停留的時間最長,他的足跡所至,遍及西北,華北,西南和華東等地區。他在《游記》中以大量的篇章,熱情洋溢的語言,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巨大的商業城市,極好的交通設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築。以敘述中國為主的《游記》第二卷共82章,在全書中分量很大。在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關於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書的開頭,對當時人們十分驚奇的事物作了介紹 : "皇帝、國王、公爵、侯爵、伯爵、騎士和市民們,以及其他所有的人們,不論是誰,如果你們希望了解人類各種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區的差異,請讀一讀或聽人念這本書吧!你們將發現,在這本書中,正如梅塞·馬可·波羅所敘述的那樣,我們條理分明地記下了東方各大地區--大亞美尼亞、波斯、韃靼地方、印度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的所有偉大而又奇特的事物。馬可·波羅是威尼斯市民,聰明而又高貴,被稱為'百萬先生'。他親眼目睹了這些事情。……所有讀或聽人念這本書的人,都應置信不疑,因為這里所記敘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的確,自上帝用他的手創造了我們的祖先亞當以來,直到今天,從未有過任何人,基督教徒或異教徒,韃靼人或印度人,以及其他種族的人,像這位海塞·馬可那樣,知道並考察過世界各地如此眾多、如此偉大的奇聞軼事。…… "
馬可敘述的故事,確實和這一介紹所說的那樣激動人心。他講到了帶有花園和人造湖的大汗宮廷,裝載銀挽具和寶石的大象。他還講到了各條大道,高於周圍地面,易於排水;大運河上,商人船隻每年川流不息;各個港口,停泊著比歐洲人所知道的還要大的船隻,並談到了生產香料、絲綢、生薑、糖、樟腦、棉花、鹽、藏紅花、檀香木和瓷器的一些地方。馬可還描寫了他護送中國公主到波斯去時,訪問和聽說過的所有寓言般的國度--新加坡、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索科特拉島、馬達加斯加、阿拉伯半島、桑給巴爾和阿比西尼亞。
書中的一切彷彿離奇古怪,言過其實,因此,人們給他起了個別號叫"百萬先生",因為"他開口閉口總是說百萬這個、百萬那個。"其實,他向16世紀中葉的歐洲人提供了有關中國最為全面可靠的資料。這本書題名為《世界見聞錄》並非偶然。實際上,這部著作使西方人對世界的了解范圍突然擴大了一倍。馬可·波羅正如兩個世紀後的哥倫布一樣,為同時代人開辟了嶄新的天地。的確,正是他所描寫的有關中國和香料群島的迷人景象,召喚著偉大的探險者們,在穆斯林封鎖陸上道路之後,直接尋找一條海上航線,繼續前進。
馬可·波羅小時候,他的父親和叔叔到東方經商,來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並朝見過蒙古帝國的忽必烈大汗,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1271年,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復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十幾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改走陸路。 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路,是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他們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飢渴的困擾,躲開了強盜、猛獸的侵襲,終於來到了中國新疆。 一到這里,馬可·波羅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麗繁華的喀什、盛產美玉的和田,還有處處花香撲鼻的果園,馬可他們繼續向東,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古城敦煌,瞻仰了舉世聞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畫。接著,他們經玉門關見到了萬里長城。最後穿過河西走廊,終於到達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這時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們離開祖國已經過了四個寒暑了!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禮物,並向大汗介紹了馬可·波羅。大汗留他們在元朝當官任職。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就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的機會,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遼闊與富有讓他驚呆了。他先後到過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還出使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他每到一處,總要詳細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後,又詳細地向忽必烈大汗進行了匯報。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他盛贊了中國的繁盛昌明;發達的工商業、繁華熱鬧的市集、華美廉價的絲綢錦緞、寵偉壯觀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驛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紙幣等等。書中的內容,使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無限神往。 17年很快就過去了,馬可·波羅越來越想家。1292年春天,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託,護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們趁機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大汗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 1295年末,他們三人終於回到了闊別二十四載的親人身邊。他們從中國回來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威尼斯,他們的見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從東方帶回的無數奇珍異寶,一夜之間使他們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9月7日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作家魯思梯謙,於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思梯謙記錄的《馬可·波羅游記》。
❺ 有什麼動物在中國和在國外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中外代表意思不同的動物:龍、貓、狗、蝙蝠和孔雀。
1、龍:
中國: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國外:被描繪為邪惡的「古蛇」、「魔鬼」、「撒旦」,從此西方龍就常與邪惡畫上等號。
2、貓:
中國:自古就是與人相伴的寵物,能抓老鼠,能安慰主人。但是名聲不如狗,喻「奸臣」。
國外:國外也喜歡貓,但是討厭黑貓,認為黑貓是詛咒和厄運的象徵。
4、蝙蝠:
中國:在我國南方,舊時住宅的門上多雕刻蝙蝠。蝙蝠是吉祥、好運、財富的象徵,「蝠」通常會令人聯想到「幸福」。
國外:在西方人眼裡蝙蝠是醜陋和邪惡的吸血鬼,多與黑暗勢力有關系。
5、孔雀:
中國:孔雀,是百鳥之王,是吉祥鳥,從古到今,孔雀在藝術、傳說、文學和宗教上久負盛名。孔雀是最善良、最聰明、最愛自由與和平的鳥,是吉祥幸福的象徵,孔雀也可看為是綬帶鳥綬與壽諧音,表示長壽之意。
國外:孔雀在國外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外國人認為它們昂首闊步,目中無人。
❻ 關於國家差異的地理手抄報內容
法國風土人情
交際習俗
注重服飾的華麗和式樣的更新。婦女視化妝和美容為生活之必需。時間觀念強,工作計劃性強,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則。習慣行握手禮,有一定社會身份的人施吻手禮。少女常施屈膝禮。男女之間,女子之間及男子之間,還有親吻面頰的習慣。社交中不願他人過問個人私事。反感向婦女贈送香水及初次見面就送禮。
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黃色和墨綠色。忌孔雀和仙鶴。視菊花、杜鵑花與核桃等為不祥之物。喜愛藝術和娛樂活動。
飲食特點
法國人會吃,也講究吃。法國菜風靡世界。法國人喜歡吃蝸牛和青蛙腿,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喜歡喝酒。法國菜的特點是鮮嫩。法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菜。
服飾
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法國時裝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目前高級時裝最有名的有:「吉萊熱」、「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爾」、「狄奧爾」、「卡丹」和聖洛朗」。近年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樣之多。款式之新,在別國很難見到。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
小動物
當今法國家庭,對小動物恩寵倍加,不惜耗費巨金收買哺養。有一半以上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頭數在3000萬只以上。1/3的家庭養狗,狗的數量已近4萬條。各種狗醫院、狗服裝店屢見不鮮。動物不僅給法國人帶來了樂趣,也造成一定災難。法國每年發生狗傷人的事件50多萬起。
禮儀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吻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聖喀德琳娜節 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 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後。
用餐習慣
法國人把烹調看成是一門藝術,法國菜也確實風糜全球。在法國一日三餐通常是這樣安排的。 早餐:麵包、咖啡、熱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國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 晚餐則在九點以後。法國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續兩小時以上,開始先是開胃菜,然後是魚或義大利面條,再才是主菜,主菜還附帶許多生菜、沙拉、乳酪,水果,有時還有甜點心,餐後咖啡也必不可少。
❼ 說到「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那麼,爸爸對兒子說的:「我們是中國人,不是西方人」這話怎麼解釋
中國人就用中國人的教育方式,男女一樣窮養。中國男尊女卑,應該倒過來說,「男孩富養,女孩窮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