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南陵湖地理中國

南陵湖地理中國

發布時間: 2021-02-15 17:48:21

Ⅰ 南陵縣的地理

屬北亞熱帶濕潤型來季風氣候自區,東亞季風盛行,受冷暖空氣頻繁交替顯著。氣候的特徵表現為: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氣象災害,特別是水、旱災害較為頻繁。
多年平均氣溫15.8℃。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8℃, 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8.3℃,氣溫年較差25.5℃。春、秋兩季的月際氣溫升降幅度大。春季氣溫由3月的9.2℃升至5月的20.9℃,氣溫上升11.7℃;秋季氣溫由9月的22.7℃降至11月的10.9℃,氣溫下降11.8℃;而冬、春兩季的月際氣溫變化幅度均較小,都在3.5℃以下。 南陵縣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東部為青弋江河谷平原,東北部為水網圩區平原,西南和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境內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餘條支流,主要湖泊是奎湖。在青弋江、漳河下游,河湖交織,相互串通,港汊密布,水體流向多變,汛期極易形成洪澇災害,為一縱橫交替的水網地帶。

Ⅱ 安徽蕪湖現神秘幽靈湖,是什麼使3000平米湖泊離奇一夜消失

「南陵湖」的山頂湖泊,並稱其為「幽靈湖」。

據參與此次科考的中國地質大版學(武漢)公共管權理學院院長李江風介紹,南陵湖所在地屬於沿江平原的丘陵地帶,而南陵湖正是所謂的喀斯特湖,又稱「岩溶湖」。龍山上的窪地長期被水溶蝕,使得窪地中的岩石有了縫隙,同時也在地表形成了落水洞。由於某些原因,落水洞會被阻塞,如果此時地下水又特別充沛的話,暗河的水就會順著岩石縫隙流入窪地形成湖泊。但是由於水的壓力,或是村民炸魚的震動等外力作用,湖底岩溶管道崩塌,這些落水洞就又被打開,湖水就會突然消失。

據李江風介紹,2011年4月南陵湖最後一次消失前夜,村民們聽到轟隆隆的聲響,就是湖底岩溶管道崩塌,被強壓水流沖刷發出的聲音。像南陵湖這樣不定期出現或消失的湖,在其他國家也有存在,美國俄勒岡州就有一處專門叫「消失的湖」,澳大利亞一處「艾爾湖」,都是這樣定期出現或消失,形成奇觀。

Ⅲ 南陵特產有哪些

筆山芽尖(又名片茶)產於南陵縣桂山筆架山(又名蝌蚪山,射的山)。創制於1984年,1985年被南陵縣評為一等獎,獲蕪湖市二等獎。至1977年,已有成片茶園70畝,年產干茶2000公斤。1989年,茶葉再次獲縣一等獎。
南陵大米生產歷史悠久,素有「蕪湖米市、南陵糧倉」之稱。自1985年以來,該縣先後被確認為國家優質米基地縣、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並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全縣擁有無公害稻米生產基地3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水稻)生產基地20萬畝。2010年,「南陵大米」被批准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8]
奎湖糯又名九月紅,從紅殼糯中選穗出來,是南陵縣的地方品種,原產於奎潭湖沿岸,即奎湖、黃塘、黃墓等地,後繁衍到附近鄰縣,一般畝產400-500公斤,1985年,在黃塘鄉林塘村發掘,1986年試種良好,宜作單晚,至1990年,農戶零星種植。
大浦鄉村世界-海嘯館
「廣善酥」通過省專家技術委員會的鑒定,並榮獲國家經貿委,中國貿促會「94首屆全國城鎮集體企業成果展覽會」部優「成果獎」。95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99東方食品國際會議精品獎。
蕪湖南陵的馬頭牆黃酒一直是中國黃酒業里的佼佼者,使用「南陵貢米」釀造,使用工藝之曲「桂花曲」,於每年農歷八月,由紅小麥、山泉水為原料按一定比例拌合

Ⅳ 南陵縣的風景名勝

南陵現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縣境內山清水秀,擁有萬畝牡丹園和溶洞、奇石、瀑布為一體的西山風景區;古秘幽遂的烏霞寺風景區;煙波浩渺的奎潭湖風景區,地球上同一緯度植被種類最齊全原始次生林的小格里森林公園等。南陵迄今為止已調查發現地域內地面、地下文物古跡130餘處,主要有:以青銅業發展的「國保」大工山古銅礦,因此形成的管理居住區「省保」牯牛山古城址和墓葬區「國保」皖南土墩墓群,以及城關地區的玉帶橋、黌塘橋、龍會橋、惠民橋、畢家橋、仙酒井、小喬墓、謝家阡、南山寺遺址、柳拂庵遺址等歷史文化遺跡;有展現近現代南陵人民光榮革命傳統的李家發烈士陵園和三里新四軍軍部舊址等革命歷史教育基地。
工山削翠
工山,又名大工山,位於該縣西南方。主峰海拔523米,是該縣內最高之峰。縣志註:工山位於縣西三十里,高數百丈,周圍數十里,是「縣治之鎮山也」。
射的占豐
射的,指射的山,即今日在桂山鄉境內的筆架山。著名的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有該山的記載,說它「望之似射候因名。
鵝嶺橫雲
鵝嶺,現屬三里鎮。峨與鵝音同字異。如果究其原意,峨嶺的「峨」字很可能是「鵝」字。這還得從一則傳說說起:「舊傳有金鵝自涇之蠻飛來棲此。」由此得名,稱為「鵝嶺」。
漳水拖藍
漳水,即漳河,是發源於縣境內的第一條大河,也是南陵的一大水系。
奎湖泛月
奎湖,原來稱作奎潭,後來才叫奎湖。也有稱作為「奎潭湖」的,反映了它從潭變成湖的過程。奎湖是南陵縣最大水面。縣志說,奎湖有九十九個汊、三道關、三道鎮。湖中有七個土墩,座落狀如奎星,由此得名,稱為奎湖。
龍池布雨
龍池,舊名龍湫池,即工山東山腰的龍潭池。龍池布雨,意即龍池鋪雲布雨。龍池原是個求雨的場所。縣志說,「龍池歲旱禱雨,輒應。」因此,龍池布雨這一景,也有稱為「龍池禱雨」的。
元觀仙題
元觀,指承天觀。承天觀位於「縣東南四百步」(縣志載)。觀建於宋朝。明朝洪武十五年在觀中開設了道會司,可見當時道教活動在南陵十分活躍。
大浦鄉村世界
以打造農業生產、旅遊度假、生態人居三大功能為核心,集農業科技展示、農產品生產、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親水休閑、戶外運動、商務會議、養生居住為一體,大浦鄉村世界合型生態休閑旅遊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區。景區主要包括農民新居、主入口橋、環湖公路及其景觀帶、生態美食園、植物園、遊客接待中心、260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體驗農業觀賞園、兒童農教樂園,還有現代農業技術中心及馴化中心、避雨葡萄園及葡萄廣場、特色果蔬園、有機果品園、標准化良田景觀帶、污水處理廠等。

Ⅳ 南陵奇石初探

An explorstion of Nan Ling's rare stone

南陵縣位於安徽省的東南部,現為蕪湖市所轄,總面積1236.7平方千米,其西南部多低山丘陵,崗巒起伏、溝壑縱橫,四季風景如畫,有全國重點名勝五霞洞和安徽省重點名勝西山風景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留下《南陵別兒童入京》詩篇;東北部為河谷平原,一馬平川,河網交錯,著名的青弋江和奎潭湖碧波盪漾,素有江南澤國水鄉之美譽。南陵獨特的地理環境塑造了獨特的南陵奇石。筆者從石種分布、奇石特色、形成成因三個方面介紹南陵奇石,意在拋磚引玉,與廣大石友互相學習,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中國觀賞石.5

石種繁多,分布廣泛

南陵縣奇石資源十分豐富,奇石種類多樣,分布廣泛。總體來說,奇石產於兩類地區。

一是丘陵山區。在廣袤的804平方千米的丘陵山區分布著多種多樣的奇石,如煙墩、三里、峨嶺、城關、丫山、何灣、綠嶺、戴匯、工山、家發等十多個鄉鎮的山山嶺嶺、河流洞穴、九沖十八坳,奇石隨處可見。主要石種有:火山石、白雲石、千層石、龜紋石、太湖石、鍾乳石、流紋石(紅紫色流紋石)、黃蠟石、黃蠟石晶體、黃蠟珍珠石、黃蠟葡萄石、黃蠟凍石等,還有黃蠟虎皮石、墨石、浮雕墨石、浮石、雲母石、八角石;由於南陵地下礦藏豐富,有西周時期的古銅礦遺址、煤礦遺址,因此礦物晶體品種也較多,有孔雀石、方解石、石英,以及它們的共(伴)生體;而古生物的大量堆積,地下動、植物化石更加豐富,有曲雕筆石、柵筆石、狹窄柵筆石、梯形柵筆石、丁氏始石燕、羽齒蚶、王冠蟲、冬納氏螺、剌頭蟲、雙扭貝、線紡石燕貝、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多種魚化石、植物化石。

二是河谷平原地區。奇石主要分布於南陵東部邊陲的青弋江流域,以及葛林、奚灘、弋江、東河四鄉鎮沿江、沿線地帶的102平方千米范圍內。主要石種有:紅蠟石(紫紅、淺紅、土紅、血紅)、雞血凍石、黃蠟石(老黃、深黃、嫩黃、蛋黃)、黃蠟凍石、黑蠟石(眉紋黑蠟、水紋黑蠟、魚紋黑蠟、馨石黑蠟)、白蠟石(白紋白蠟、瑪瑙紋白蠟)、雲錦石(紋圖雲錦山水,樹木、花鳥魚蟲雲錦)、象形石(各種動物、日月星辰、文字象形石)、雕刻石(浮雕、鏤雕、雕塑)、五彩石(赤橙黃綠青藍紫,互映生輝),還有罕見的瑪瑙玉石(白黃紅紫色共存),罕見的磬石(黑磬石、灰黑石)聲音清脆悠揚。

風韻雄奇,氣韻清麗

從筆者尋找和收藏的南陵奇石來看,既具有瘦皺透丑之幽古,又具有質形紋色韻之奇麗。具體地說,丘陵地區奇石以雄渾、粗獷、奇特、沉穩、蒼古的風韻見長;河谷平原青弋江奇石以圓潤、細膩、玲瓏、清秀、亮麗的氣韻見美。所以,南陵奇石具有本地區的特性、特質、特點和特色,每一枚奇石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是大自然萬物的縮影,都給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

滄海桑田,塑造奇石

南陵縣不同的地史時期,經歷了不同的地質作用。從寒武紀到第三紀沉積了一套以濱海、淺海相為主的地層。寒武紀以碎屑、化學、生物沉積為主。泥盆系為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質粉砂岩;石炭系為頁岩、石英砂岩和砂質頁岩;二疊系為黑色炭質頁岩、硅質岩和黃綠色石英砂岩;三疊系為灰岩、紫紅色砂岩;侏羅系為一套火山岩系,包括火山熔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正常沉積的岩石,岩性主要為灰質礫岩、紅色砂岩、流紋岩、灰色安山岩、氣孔狀安山岩、凝灰質粉砂岩、肉紅色流紋岩、黃綠色砂質泥岩、鈣質粉砂岩、細粒岩屑砂岩、頁岩等。在南陵縣蝌蚪山(破頭山)火山口周圍的紫紅色流紋岩呈放射狀分布;白堊系為紅色礫岩、砂礫岩、暗紅色礫岩、砂岩及泥質粉砂岩;第三系為砂礫岩、粉砂岩、砂質泥岩、紅色碎屑岩,其上為第四紀沖積、坡積和殘坡積所覆蓋。另外,區內還有花崗岩和大理岩等變質岩分布。構成上述地層的岩石,為本區豐富的奇石資源提供了物質基礎。

【名稱】清溪石上流

【名稱】山

發育於三疊紀中晚期至侏羅紀的印支運動使本區由茫茫大海轉變為陸地,而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更為強烈,形成了本區「左挖山,右帶水」的地形地貌。它使上述地層大面積裸露,山上山下、斷崖沖溝、河流洞穴、山坳丘堆中所蘊藏著的大量奇石,或溢於地表,或埋藏於地下,有極大的開發前景。

南陵青弋江流域是奇石的聚寶盆,地處南陵東部河谷平原之中(南陵盆地),其上游之水,從黃山、太平、旌德、涇縣直瀉而下,夏季山洪暴發所引發的山體滑坡,使大量的山石搬運至此,奇石暴露於淺水之中和沙灘之上。

綜上所述,南陵奇石有兩種說法,一是黃山「飛來」,二是本地造就。筆者認為各有其道,兩者兼而有之。

【名稱】雲錦仙女鶴壽圖

Ⅵ 南陵縣在哪個省

南陵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是蕪湖市管轄縣之一,地處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過渡地帶,是通往「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的重要門戶。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春谷縣,三國名將周瑜為南陵首任春谷長,南朝梁武帝(公元525年)始置南陵縣。南陵銅礦采冶始於西周,為中國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遺有大工山銅礦遺址和皖南土墩墓群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安徽南陵國家鳳丹生物產業基地」獲得國家林業局批准認定,成為本次認定的全國3個林業生物產業基地之一。

合福高鐵南陵站已建成,2015年6月28日通車,南陵進入高鐵時代。

參考:http://ke..com/subview/282227/7964034.htm

Ⅶ 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有多少個鄉鎮

截止到2019年,南陵縣下轄8個鎮,總面積126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6萬人。分別為籍山鎮 、許鎮鎮、弋江鎮、三里鎮、何灣鎮 、工山鎮、家發鎮、煙墩鎮。

南陵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是蕪湖市管轄縣之一,地處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過渡地帶,是通往「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的重要門戶。南陵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7)南陵湖地理中國擴展閱讀: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立吳國)始,縣境為吳地。

戰國,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踐兼並吳,屬越。周顯王十四年(前355年),楚滅越,又為楚地。

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歸秦。秦始皇贏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設郡縣,屬鄣郡。

西漢,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宣城縣(治今弋江鎮)、春谷縣(治今繁昌縣境內),縣域屬上述二縣,隸屬丹陽郡。

東漢,宣城縣廢,改設宛陵、春谷二縣,縣境屬丹陽郡春谷縣地。

三國入吳,恢復宣城縣。

西晉,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陽郡一部為宣城郡,宣城縣隸屬宣城郡。

東晉,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隨晉室南渡,於今南陵縣北僑置當塗縣,屬淮南郡。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縣,以今南陵、繁昌、銅陵等縣地為境域。晉末,分於湖為境,隋徙治於姑孰(今當塗縣),遂廢。

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為陽谷,屬宣城郡,又為淮南郡地。安帝義熙九年(413年),並陽谷縣入於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蕪湖縣陶辛圩內),屬淮南郡繁昌縣地。東晉於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蘆南鄉)置南陵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南陵縣,兼置南陵郡。陳兼置北江州。隋平陳,州郡並廢。

隋,開皇九年(589年),並石城、臨城、定陵、故治諸縣入南陵縣,屬宣州。時改宛陵縣為宣城縣,改故宣城為青弋江(鎮)。大業元年(605年),改宣州為宣城郡。

Ⅷ 蕪湖南陵縣有哪些好玩出名的旅遊景點

南陵屬皖南黃山、太平湖風景區的邊緣地帶,風光秀美。烏霞風景區位於南陵縣與繁昌縣交界處馬仁山上,境內烏霞寺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久遠。烏霞石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烏霞洞山勢環抱,曲徑幽雅。西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南陵西南何灣鎮境內,集洞、石、泉、花、樹、禽於一體,環境清幽,景色秀麗。奎湖水上風景區位於縣境北部許鎮鎮境內,依205國道,距蕪湖僅16公里,湖面面積700 公頃.風景區內物產豐富,尤顯江南水鄉風情。近年發現的>,更為奎湖美景增色不少。小格里自然風景區位於縣境南部煙墩鎮境內,距縣城35公里,緊318國道,景區環境清幽,景色迷人,是旅遊避暑的好去處。
奎湖水上風景區:奎湖位於南陵縣城北部,緊依205國道,距蕪湖市16公里。湖面積700公頃,為蕪湖市最大的湖泊。湖中有7個島嶼,似奎星散布故名奎湖,其中荷花墩、棲鷺赫頭劉墩為大。赫頭劉墩有一漁村,村頭綠樹環抱,房屋建築別具特色。泛舟奎湖如置身西子,卻比西湖更有一番風情。

Ⅸ 安徽省南陵縣何灣鎮龍山村南陵湖張姓從何處分支而來

好深奧

Ⅹ 安徽蕪湖南陵古代是什麼地方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孫周章為吳君(建立吳國)始,縣境為吳地。
戰國,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 年),越王勾踐兼並吳,屬越。公元前355年(周顯王十四年),楚滅越,又為楚地。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 年),秦滅楚,歸秦。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設郡縣,屬鄣郡。
西漢,公元前109 年(武帝元封二年),始置宣城縣(治今弋江鎮)、春谷縣(治今繁昌縣境內),縣域屬上述二縣,隸屬丹陽郡。
東漢,宣城縣廢,改設宛陵、春谷二縣,縣境屬丹陽郡春谷縣地。三國入吳,恢復宣城縣。
西晉,281 年(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陽郡一部為宣城郡,宣城縣隸屬宣城郡。
東晉,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隨晉室南渡,於今南陵縣北僑置當塗縣,屬淮南郡。晉末分於湖為境,隋徙治於姑孰(今當塗縣),遂廢。383 年(孝武帝太元八年),改春谷為陽谷屬宣城郡,又為淮南郡地。413 年(安帝義熙九年),並陽谷縣入於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蕪湖縣陶辛圩內),屬淮南郡繁昌縣地。東晉於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蘆南鄉)置南陵戍。
南朝,525 年(梁武帝普通六年),以赭圻城置南陵縣,兼置南陵郡。陳兼置北江州。隋平陳,州郡並廢。
隋,589 年(開皇九年),並石城、臨城、定陵、故治諸縣入南陵縣,屬宣州。時改宛陵縣為宣城縣,改故宣城為青弋江(鎮)。605 年(大業元年),改宣州為宣城郡。
唐,621 年(武德四年),改屬池州。627 年(貞觀元年),又歸宣州,屬江南道。704 年(長安四年),移治青陽城(今南陵籍山鎮),屬江南道宣州。733 年(開元二十一年),屬江南西道宣州。742 年(天寶元年),屬江南西道宣城郡。758 年(乾元元年),屬宣歙觀察使宣州。890 年(大順元年),屬寧國軍宣州。
五代,937 年(南唐升元元年),屬寧國軍宣州,隸江寧府。
宋,975 年(太祖開寶八年),南唐平,改寧國軍,仍稱宣州,隸江南路。103年(天聖八年),分東西兩路,屬江南東路宣州。南宋,1166 年(乾道二年),升為寧國府,屬江南東路(亦稱江東路)寧國府。
元,1277 年(至元十四年),屬江浙行中書省寧國路。1357 年(至正十七年),屬江浙行省寧國府。至正二十六年,改為宣州府。
明,1368 年(洪武元年)八月,屬中書省寧國府。1380 年(洪武十三年)正月,屬六部直隸寧國府。1403 年永樂元年(永樂元年),屬南京直隸寧國府。
清,行省下沿明制(寧國府),直至宣統,所屬府如故。1645 年(順治二年),屬江南省徽寧道。1667 年(康熙六年),屬安徽省徽寧道。太平天國期間,由浙江巡撫兼轄。1865 年(同治四年)仍由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分轄。
1911年(民國元年)1 月,裁府,直屬安徽省。1914 年6 月,劃屬安徽省蕪湖道。1928 年8 月,廢道,直屬安徽省。1932 年10 月,劃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區。1938 年10 月25 日,劃屬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區。1940年8 月6 日,劃屬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區。1949年(1949 年)4 月22 日,南陵解放,同年5 月13 日,屬皖南行署蕪當專區1950 年5 月26 日,劃屬皖南行署宣城專區。1952 年2 月4 日,劃屬皖南行署蕪湖專區。是年8 月27 日,改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71 年3 月29 日,屬安徽省蕪湖地區。1980 年1 月29 日,屬安徽省宣城地區。1983 年6 月7 日,劃歸蕪湖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