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青島鄉土地理

中國青島鄉土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5 09:59:57

『壹』 撰寫地理探究性小論文(以青島鄉土地理為主題)。

導思:這是一篇給材料作文。該題雖然規定了作文題目,但仍給學生專思維留下了很大的屬空間,從文體來看,寫議論文是最好的選擇。學生可以從是非觀、處世態度、治學精神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要寫好議論文,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1、確定論點。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可從不同角度提煉出諸多觀點,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選准一個論點充分論證。
2、選好論據。論據能起到充分證明論點的作用,論據選擇要遵循兩個原則:①真實確鑿,不能有虛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說服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3、組織好論證結構。最常用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貳』 關於鄉土地理范疇還有對地理現象或風土人情的評價、看法。

我只能找到一些例子給你: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83年10月,實行撤地建市,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郊區。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三區。2003年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湖州是中國蠶絲文化、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蠶絲織物。南潯「輯里絲」曾獲18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是「茶聖」陸羽進行茶事活動的主要場所。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於湖州善璉,百姓尊秦朝大將軍蒙恬為「筆祖」。湖州人才輩出,人文薈萃。在歷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兆頁、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等不少名流。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18名。「兩彈一星」的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人民衛士」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浙江省湖州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湖州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景色秀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當前,湖州旅遊業正以超常的速度向前發展,拉動了許多經濟行業的起飛,飲食業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行業。
世界是美的。
美的世界是由無數美的存在組成的,諸如服飾、美食、古建築等等。而在這美食世界裡,湖州美食應佔有一席之地!
湖州地處太湖南岸,歷史悠久,乃吳越之古邑,東南之望郡。這里物產豐富,氣候濕潤,山水清遠,人文薈萃,旅遊美食資源極豐,其中,「百魚宴」、「百筍宴」、「丁蓮芳千張包子」、「醬羊肉」、「茶宴」等特色美食是令人陶醉的,然而,在旅遊業騰飛的今天,湖州美食沒有很好地與旅遊業相配套,相呼應,旅遊文化意識、特色美食文化意識、旅遊購物環境意識不強,層次不高。美食與旅遊沒有形成合力,協作性不佳等等。

湖州美食資源評價
1、歷史悠久,地理環境優越 。據史料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距今7千多年)湖州已有古人類生存。從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歷史的錢山漾遺址出土的陶瓷片、紡輪、網墜、石質工具、玉器、稻穀、編織物、絲絹片等文物說明:湖州是世界上較早的「稻鄉」之一,也是我國最早植桑制絲、織麻的發祥地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湖州轄域隸屬吳、越、楚國。公元前333年,楚國以此地為春申君黃歇之封邑,始建菰城縣,以澤多菰草而名。所以,湖州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千百年來,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不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聰明的湖州人民,還產生了眾多的名流學士、騷人墨客。目前,湖州人正在努力地把湖州建成最宜人居住的山水園林勝地。同時,湖州的「烹飪美食」堪稱一絕,「吃在湖州」聞名已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將菰城改為烏程,則借籍當地美食佳釀,以烏巾、程林兩氏善釀美酒而取之為烏程縣。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因烏程瀕臨出產鮮美魚蝦的太湖,則以太湖為名,於烏程改置湖州。據《國史總敘》稱:湖州「人性敏柔,以厚於滋味」。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曾流連於這方寶地,並以「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誕垂」、「三年京國厭藜篙,長羨淮魚壓楚糟」的詩句贊頌湖州美食,據說蘇東坡來湖州品評大閘蟹的功夫也堪稱一絕。
湖州北瀕太湖,西倚天目,東、西苕溪合流後穿市而過。東北部地勢平坦,港叉縱橫,湖泊、河網、池塘密布,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資源豐富;西南部盛產毛竹、茶葉、干鮮果和建築材料。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自古以來就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湖州特色美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湖州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原料豐富,美食品種較多 。湖州處於滬、寧、杭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且依山傍水,美食資源極為豐富,為湖州美食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湖州水系發達,魚類資源豐富。 湖州地處杭嘉湖平原,水系發達,河港交錯,構成了阡陌縱橫的水網地帶,歷稱「水晶宮」和「水雲鄉」。古詩曰:「四水交流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全市有淡水魚類102種,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魚生產基地之一。豐富多彩的魚類資源,為歷代名師名廚施展才華創造了極佳的機緣,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魚餚烹飪名家和美食家,從而形成了湖州特色美食中的「魚文化」。《皇帝殿試問魚鮮》的傳說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據說有一年皇帝召見四個新科進士殿試,問魚兒哪個部位最好吃?趙、錢、孫、李進士分別說是魚頭、魚尾、魚背和魚肚,四人各抒己見,爭執不下。皇帝想到湖州是魚米之鄉,連忙傳旨一名湖州籍進士提問,那湖州籍進士侃侃作答:春天暖洋洋魚兒肥頭,魚頭鮮美;夏天熱火火魚兒肥尾,魚尾好吃;秋天魚兒愛嚎,肉肥背脊嫩,魚背脊鮮;冬天魚沉河底,魚兒肥肚皮,魚肚皮肥美。所以,湖州人吃魚的經驗是「春吃魚頭夏吃尾,秋吃背脊冬肚皮。」皇帝一聽贊嘆道:「湖州人真是吃客!」
湖州盛產鮮魚,湖州人愛吃鮮魚,湖州廚師也善於烹飪魚類佳餚。千百年來,廚師們在源遠流長的食魚歷史基礎上,推陳出新,採用「炸、溜、爆、炒、燴、煎、蒸、燜、煮、熏、烤、腌、鹵」等多種烹調方法,於1979年11月,由湖州飯店吳水寶等名廚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推出了聞名中外的特色宴席——百魚宴。近年來,在廚師們的不斷努力下,魚餚品種已多達500餘種,大大充實了「吃在湖州」的新內容,使旅遊者能深深地領會吳越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湖州氣候宜人,食用植物精良。湖州地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溫同步,降水充沛,空氣溫和濕潤,生態環境呈多樣性發展。據統計,全市共有植物2300餘種。其中屬於經濟林植物樹種有桃、李、板栗、茶葉、油茶、山核桃、毛竹、青梅等;屬於糧食作物的有水稻、大麥、小麥、番薯等;屬於經濟作物的有油菜以及大量的蔬菜和菱藕等水生植物。
湖州安吉素有「中國竹鄉」之美譽,境內山巒重疊,修竹延綿,竹林達90萬畝之多,為中國之最。有竹就有筍,筍,光光的、嫩嫩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製作不同種類的美食菜餚。當地山民以毛筍、早園筍、哺雞筍、剛竹筍等為原料,採用傳統的加工方法,如腌制、醬、泡等,將各類鮮筍製作成各具品味的筍食品。食用時,採用煮、炒、蒸等烹調方法,製作出多種鮮美的筍菜筍餚,難怪蘇東坡寫出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何可一日無此君」的佳句。近十年來,安吉名廚們在山民傳統的食筍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的熏、爆、燜、熘等烹飪方法,分別製作出了筍類菜餚冷盤、熱菜、點心、湯類等別具竹鄉風格的「百筍宴」。其中特級大師曹位均,不斷學習、研究、挖掘,開發筍類菜餚160餘種,部分已被編入《中國名師菜典》。如今「百筍宴」已融入安吉竹鄉生態旅遊項目之中,這一營養豐富、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綠色食品已使旅遊者難以忘懷。
茶葉是世界性的三大飲料之一。湖州是茶文化的發祥地,我國茶史上第一部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著作——《茶經》(唐陸羽)就是在湖州問世的。陸羽,中唐時湖北竟陵人,20多歲時,取道江西等省來到湖州,始住杼山與詩僧皎然為友,經皎然引見,與顏真卿結為好友,不久住湖州青塘門,後專事茶葉研究。
長興顧渚山茶區,位於長興西北,三面山巒連綿,山不高,最高處僅海拔250米,茶園多在山塢,稱之為「岕」。這里出產名茶——紫筍貢茶,唐《國史補》列紫筍茶為貢茶第二品。史載唐朝時起,在顧渚設立有規模宏大的貢茶院,從事紫筍茶的產制。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顧渚佳茶原出於僧,經陸羽推薦成貢茶,從而得到迅速發展,從唐朝代宗大歷五年(770年)到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顧渚貢茶歷史長達876年,紫筍茶成為我國名茶中產制歷史最悠久的品目之一。
唐·陸羽《茶經》載:「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按《茶經》之意取其「上」字而命名為「紫筍」,即紫筍茶名稱之由來。最近幾年,長興的廚師們在充分研究陸羽、茶經、紫筍茶、茶文化的基礎上,開發了使旅客賞心悅目、陶冶情操、茶文化與飲食文化相結合的「茶宴」。「茶宴」以茶、茶文化為基調,採用當地所產之茶葉、乾果、禽獸、河鮮等為原材料,配以精湛的製作烹飪技巧,烹制了或直接以茶葉命名的菜餚,使人清新爽口;或以象形、意會等手法,與茶文化或人文景觀相結合的菜餚,使人產生聯想;或用茶水與主料一同烹制而成的菜餚,使宴席中彌漫了濃郁的茶香味;或以當地土家菜為主調,配以紫筍茶葉而形成的茶菜餚,使人領略當地的民風民俗。總之,「茶宴」的推出,為湖州美食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為湖州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嶄新的內容,也是廣大遊客了解湖州、了解長興、了解紫筍茶、了解陸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3、人傑地靈,名廚技藝精湛 。湖州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人傑地靈。二千多年來,它不僅養育了無數勤勞而聰明的先民,而且還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名師名廚來此安身立業、旅遊講學、從政作畫、獻技獻藝。由於湖州地處杭嘉湖的「金三角」地帶,「天堂」之中、太湖南岸,所以,物產富饒,生活質量極高。據《湖州風俗志》稱,湖州人「講究衣食、樂事文娛」。確實,湖州人愛美,湖州人講究飲食,「吃在湖州」,名不虛傳。據說,在民間流傳著許多以吃為主題的傳說、故事與民歌民謠,如《十二個月食魚歌》、《西吳食風謠》、《皇帝殿試問魚鮮》等等,均體現了民間對湖州美食的贊譽。
從清末以來,湖州美食界涌現出了眾多名師名廚,他們以自己的聰明與才智,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並以其高超的才藝製作出了諸如丁蓮芳千張包子、諸老大粽子、張一品醬羊肉、湖州爛糊鱔絲、雙林子孫糕、南潯桔紅糕等名點名菜,聲譽紅遍江南大地。

『叄』 鄉土地理教學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是怎麼樣的

鄉土地理是指本鄉的地理。課程標准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課程標准中的教學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有四個:
l.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雖然鄉土地理講的是學生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許是學生熟識的,但是,這並不等於學生已認識和理解了家鄉的地理環境,這中間還有一個將感知提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鄉土地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以實踐和綜合學習為主要學習途徑,認識家鄉的地理環境。
2.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鄉土是學生觀察、了解祖國的「窗口」,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祖國有更深切的感受,從而有助於學生萌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因此,課程標准把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鄉土地理」的教學安排在九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的最後部分,並作為綜合學習的載體是因為這肘學生通過學習「地域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得的地理方法運用於鄉土地理的學習;同時.由於"鄉土地理"所屬的范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因而更利於學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因此,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對於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4.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課程標准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太地關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適利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鄉土地理的學習只能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因此,課程標准也把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

『肆』 八年級地理畢業會考要考鄉土地理佔多少分

鄉土地理是初二地理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地理會考中佔有一席之地。考綱版規定考試范圍包括權「鄉土地理概況(自然條件、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約佔10%」。在會考復習中。從歷年會考試卷看,鄉土地理的重點應是自然條件和資源開發等內容。復習鄉土地理,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能力的開發上。運用復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對照地圖,對鄉土地理各要素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這樣不但能加深對區域地理的印象,掌握鄉土地理基本概念,還能提高地理分析能力 

『伍』 陝西鄉土地理

陝西(Shaanxi),簡稱「陝」或「秦」,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省會版古都西安。地理位置介於權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自然區劃上因秦嶺-淮河一線而橫跨北方與南方。位於西北內陸腹地,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中部,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里。

『陸』 黑龍江鄉土地理知識

黑龍江省

面積46萬平方公里,省會哈爾濱,是最冷的省,是我國最東北的省份。早在距今三至四萬年的舊石器時期,此地就有人類活動。先秦時期,這里分布著肅慎、澮貊和東胡三大族系的先民。公元前2000多年,肅慎向帝舜獻楉矢石砮。肅慎在漢代稱挹婁,魏晉稱勿吉,隋唐稱靺鞨,金代稱女真,清代始稱滿洲。黑龍江地區最早建立的地方政權是戰國後期的夫余國。唐代設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契丹滅渤海後,一度建東丹國。金代建都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阿城市白城)。遷都燕京(含北京)後,在黑龍江地區元代為遼陽行省所屬開元路、水達達路。明代在東北設奴兒干都指揮使司,轄384衛、24所。清初設寧古塔昂邦章京,後移吉林,改稱吉林將軍,並增設黑龍江將軍,分別管轄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17世紀80年代,清政府取得雅克薩戰役的勝利,打擊了沙俄侵略氣焰,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俄東段國界。19世紀中葉,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割去我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黑龍江省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設有黑龍江、嫩江、松江、合江、牡丹江五省,不久合為黑龍江、松江兩省。1954年合並為黑龍江省,省會設在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有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錫伯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10個世居民族,在歷史上對促進中華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對保衛祖國作出過特殊的貢獻。早在南北朝時期,走出大興安嶺的鮮卑人在中原建立北魏政權,留下了雲岡、龍門等藝術瑰寶。金代摧毀了腐朽的北宋政權,促進了中原和黑龍江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明末清初,沙俄南侵,是達斡爾人首先打響了抗俄的第一槍。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東北,是黑龍江人首先進行了江橋抗戰。東北抗日聯軍共有11個軍,除一、二軍在南滿外,有9個軍在黑龍江活動,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抗日戰爭勝利後,黑龍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完整的省份,哈爾濱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座大城市。黑龍江各族人民消滅了近7萬土匪,鞏固了革命根據地,又送出自己的子弟近70萬人,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將大批糧食、被服和軍用物資送往前線,支援解放全東北、解放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黑龍江省已逐步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煤炭、石油、林業和機械工業基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沿邊已形成開放帶,邊境貿易有很大發展,全省經濟也有較快增長。

在長時期的歷史發展中,黑龍江地區涌現出許多優秀人物。如:東明,北夷索離人,夫余政權的創始者;大祚榮,粟末人,渤海國創始者,713年,唐廷冊封為左驍衛員外大將軍、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阿骨打,女真族完顏部人,率軍滅遼,於1115年建立大金國;薩布素,第一任黑龍江將軍,1685年和1686年,兩次率軍組織了雅克薩戰役,打敗沙俄侵略軍;壽山,1900年任黑龍江將軍,俄軍入侵時,曾派兵圍攻哈爾濱俄國駐軍,同時阻擊由璦琿入境之敵,兵敗自殺殉職;程德全,1907年,改黑龍江將軍轄區為行省後出任第一任巡撫;方拱乾,流人,曾著《寧古塔志》(又名《絕域紀略》);李金鏞,漠河金礦自俄方收回後,1887年首任主持開礦事宜,4年後漠河金礦年產達3.7萬兩;馬駿,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中共北方區委派往黑龍江,在哈爾濱組織「救國喚醒團」,從事革命宣傳和組織工作;馬佔山,1931年,日軍大舉進犯黑龍江,馬佔山就任黑龍江省主席,組織了江橋抗戰;周保中,東北抗日聯軍五軍軍長;趙尚志,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李兆麟,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趙一曼,1935年任中共珠河區委書記,同年被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英勇就義;蕭紅,女作家,著有《生死場》,出版時魯迅親為校對並作序,她的作品還有《紅的果園》、《牛車上》、《馬伯樂》、《呼蘭河傳》等;王進喜,石油工人,全國勞動模範,參加大慶石油會戰時,五天五夜堅守井場,被譽為「鐵人」,是會戰的第一標兵。

自然地理

黑龍江省位於東經121°11′-135°05′,北緯43°25′-53°33′,是我國最東北部。北部、東部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相望;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面積為46萬多平方公里。地形復雜,西北部有大興安嶺山地,北部有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有張廣才嶺、老爺嶺、太平嶺和完達山等山地,西南有嫩江,松花江南北斜貫穿本省,形成東北部三江平原、西南部松嫩平原。東南還有興凱湖。丘陵山地海拔在300-1780米左右,約佔全省總面積的70%,平原海拔在50-250米左右,約佔全省面積的30%。山地和平原的分布,構成了本省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的地勢。

黑龍江省現轄13個地級行政單位,市下轄19個縣級市、47個縣、64個區、464個鎮、480個鄉、9157個村。

人口

至2001年底,全省總人口3811萬人,擁有少數民族51個,人口達199.9萬人,人口密度83.9人/平方公里。

經濟建設
2006年數據:
生產總值(GDP)6216.8億元
人均生產總值16268元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35.9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7.7億元
進出口總值128.6億美元
實際利用外資17.5億美元
國內、外旅遊者5300.2萬人次
旅遊業總收入351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479.5億元
一般預算收入386.6億元
財政支出1064.8億元
一般預算支出968.5億元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923.4億元

黑龍江高校

全國普通高校名單——黑龍江省
學校名稱 地址 電話 傳真 郵編 2000年秋招 2001年春招 2001年秋招 學校介紹 登陸高校 收費情況 往年錄取 備注
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市和興路26號 2117883 2117883 150040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廟街41號 2531615 2533090 150001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 6414771 6221048 150001
哈爾濱投資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哈爾市南崗學府三道街20號 6664433 150030
哈爾濱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在直街133號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市文化街19號 6511203 6534206 157012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省南崗區大成街1號 2711745 150001
牡丹江大學 黑龍江省牡丹市西地明街 6595391 157011
哈爾濱醫科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市南崗區 6662941 150086
哈爾濱理工大學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52號 6665424 6682604 150080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哈爾濱市和平路24號 2117797 2117797 150040
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哈爾市道外區前進鄉 5304281 150030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市四豐街48號 8789012 154007
民辦黑龍江東方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保建路123號 6673244 150086
克山師范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克山縣西街 4526374 161601
黑龍江商學院 哈爾濱市道里區通大街138號 4604274 4838674 150076
哈爾濱師范大學 哈爾濱市南崗區和興路50號 6303737 6305281 150080 外省分院、掛靠院校校本部
黑龍江農墾師范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阿城市 3764481 3745504 150301
黑龍江財政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哈市道外區前進鄉 4010293 150028
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74號 6608522 150080
齊齊哈爾醫學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 6713981 6718829 161042
齊齊哈爾大學 齊齊哈爾市文化大街30號 2712008 161006
黑龍江工程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十字街147號 2702323 150008
黑龍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哈爾濱市呼蘭利民開發區學院路時代大街2號 150025
牡丹江醫學院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通鄉路3號 656 157011
大慶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大慶市化明路 6353020 5595464 163712
大慶石油學院 黑龍江省 4653612 4653282 151400 1998-2000本科
雞西煤炭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雞西市雞冠區文化路9號 2724392 272 158100 專科
雞西大學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冠區 2355864 158100
東北農業大學 哈爾濱市香坊區木材街59號 5390253 5303336 150030 各省分專業 look go look 2000
呼蘭師范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呼蘭縣呼蘭鎮 7328640 7333208 150500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省大慶市 5070064 5070063 158308
黑龍江水利專科學校 哈爾濱市學府路209號 6679349 6670154 150086
黑龍江科技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北區松浦鎮糖廠街1號 88036459
伊春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伊春市朝陽路28號 153000
綏化師范專科學校 黑龍江綏化市西直南路18號 8333413 8333413 152061

黑龍江社會力量辦校
哈爾濱匯通商務學校 哈爾濱市道外區景陽街47號 88377690 150010

最佳旅遊時間
黑龍江省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全省從南向北,依溫度指標可分為中溫帶和寒溫帶;從東向西,依乾燥度指標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
其主要特點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年平均降水量589.6毫米。年平均氣溫1.3°C,年溫差高達38-48°C。
春季(3~5月)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10°C左右。平均季降水量50-80毫米,僅佔全年的15%左右。
夏季(6~8月)炎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20°C,最高氣溫達38°C。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佔全年的60%-70%。由於降水集中,間有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因此,夏季需防洪、防澇。
秋季(9~11月)降雨減少,平均50-100毫米。晝夜溫差變幅較大。平均氣溫9月份一般為10°C,10月份北部地區已到0°C,南部地區2-4°C。秋季易出現霜凍。
冬季(12~翌年2月)漫長而寒冷乾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氣溫零下15°C-零下30°C,最低氣溫曾達零下52.3°C。季降水量只有11-2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左右,冬季應防大風和雷暴。

特色餐飲
這個問題你一定是最感興趣的,當然你也一定不會失望。
沒有自己的菜系,但地方特色卻是突出。以下列出你務必品嘗的一些美味。
這是需要特別重點介紹的:三花五羅,是黑龍江省八種名產淡水魚的統稱,即:鰲花、鯿花、吉花和同羅、哲羅、法羅、胡羅、雅羅。
鰲花:
學名鱖魚,也稱桂花魚。其肉細嫩,味美上口,少刺,體重可達5公斤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
鯿花:
學名長春鯿。相傳宋朝有個叫張敬兒的人,製造一種"陸艫船"運載了1600條鯿花進貢給皇帝。可見此魚自古以來久負盛名,這種魚的特點是肉質肥嫩,脂肪含量極其豐富,約占體重的8%。
吉化:
學名花 ,又名吉花勾。雖在"三花"中不能與鰲花、鯿花相媲美,但用此魚燒湯或清蒸食用,卻是產婦奶水不足的催乳良葯。
哲羅:
是涼水性鮭鱒中的大型肉食魚,是世界稀有冷水魚種之一,被日本人稱為"神魚"。它體長一米多,喜歡活食。它肉質細密,可做餡包鉸子,氽丸子,燴片等。
法羅:
比哲羅小,但習性相似,肉鮮美宜做湯。
雅羅、同羅、胡羅都屬小型魚類,最大的一尺多長,這幾種魚物美價廉,是城鄉人民喜愛的佳餚。
大馬哈魚:
又作大麻哈魚,學名鮭魚,又名庄魚,亦稱鮭鱒魚。它以肉鮮美,營養豐富,籽有「紅珍珠」之稱而馳名中外。黑龍江省的撫遠縣以盛產大馬哈魚而揚名天下,全省90%的大馬哈魚都產自這里。大馬哈魚的吃法很多,主要的有煙熏鮭魚、軟煎魚鮭、烤鮭魚。
鰉魚:
肉厚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特別是卵可以制籽醬,是國際市場上久享盛名的佳餚。黑龍江年產鰉魚1.5~2萬千克,出口籽1500多千克。為了不使鰉魚資源枯竭,有關部門每年都將上百萬尾人工孵化的苗放入江中。
興凱湖大白魚:
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去興凱湖必嘗之美味。大白魚肉嫩味鮮,清香爽口。在興凱湖沿岸,有湖水燉白魚的吃法。
鏡泊湖的湖鯽:
鏡泊"湖鯽",一般都有二、三斤重,最大的達七八斤重,被稱為鯽魚之王。它身短背闊,嘴尖尾細,體肥肉嫩,味道極其鮮美。
其它的美味還有生活在邊境的赫哲族的傳統殺生魚、他拉哈,異國情調的哈爾濱的俄式大菜,農家口味的殺豬菜、家常燉菜,另外黑龍江的餃子可不要錯過。

特色活動
黑龍江省的地方節令性活動很多,由於這里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之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節令性活動。但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節令性活動是黑龍江省滑雪節和哈爾濱市冰雪節。
黑龍江省滑雪節,一年舉辦一次,時間定為12月5日至翌年的1月5日,為期一個月,遊客若在此時來到黑龍江,可以到滑雪場上去一試身手,盡享冰雪運動的樂趣。
哈爾濱冰雪節也在這時舉行,遊人可以到哈爾濱市一睹冰燈、雪雕的美景,欣賞冰雪文藝晚會,還可以參加很多冰雪娛樂項目。
參考:http://ke..com/view/5797.html?wtp=tt

『柒』 如何巧用鄉土地理激活地理課堂

在實際地理課堂中,很多地理教師還是以自己為主講,充當課堂的主角,很少顧及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學習效果,將學生始終置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造成這樣的原因:第一、地理學科入門難,學生從小學剛進入初中還沒來得及轉變思維方式,就要動用抽象空間思維學習經緯網、等高線地形圖等,造成學生對地理科畏難情緒普遍存在,嚴重打擊學習地理自信心,導致地理基礎知識難以掌握,成為學習地理的一大障礙;第二、很多地區地理還不作為中考課程,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對地理科不夠重視,缺乏學習動力與學習興趣,課堂上不願參與,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在課程改革後,雖然有些教師課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動,流於形式上熱鬧,過於注重取悅學生,學生間沒有實質性的交流,對地理事物的認識仍然是膚淺,學習效率不高,教學效果非常低效。
《義務教育地理新課程標准》提出地理課程應該是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並「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就是要創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內發揮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到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那麼應該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嘗試,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為高效課堂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轉變教學觀念,「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改革突出「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構原有教學模式的師生關系,把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來;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的角色轉變成教學的合作者、知識體系的建構者,主要起「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注意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經歷和體驗。
《綱要》還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平時多給學生傳達高效課堂的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培養學生再創造能力。總之,師生觀念真正改變了,才有利於形成高效課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進探究學習的開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開放式的教材觀,從「教教材」轉變為「造教材」,要對教材進行優化和創生。各種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案例,但並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們可以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課程資源進行二次開發,對原有教材進行取捨,按照課堂的思路理清前後順序,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內容,如當地各地的經濟、社會文化、風上人情,或者聯系當地的實際舉出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活實例。教材並不是教師的唯一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整合課程資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學習的必要條件,使其更好地為己所用,並為學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經濟」的教學中,貫穿於整個教學內容的主線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緊鄰港澳的優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區的產業轉移,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獨特生產模式。由於在這與之前學習過的特別行政區課文中的「與內地的密切聯系」內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學習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經濟」時,可由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更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三、創設課堂情境,活化課堂教學
情境教學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一種極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理念下,高效的地理課,從新課的導入到核心問題的解決乃至課堂的延伸都離不開情境的作用。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傳統的講授容易形成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因此,我們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關於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精彩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開始環節時能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一堂課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導語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起著「聚焦」注意力、滲透主題的作用。所以教學導語一定要注意興趣的激發,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使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探究的狀態之中並把這種狀態很快融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導課、謎語導課、情境導課、故事導課、廣告導課、圖片導課、時事新聞導課、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課、鄉土地理導課、動畫、視頻導課、詩歌導課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導課方法,比如在導入「俄羅斯」一課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奧會開幕式的視頻,俄羅斯基本地理概況通過LED光影和立體效果等形式生動向學生展現,使學生對俄羅斯基本概況有了感性的認識,引起了探究俄羅斯的強烈興趣從而為整節課的學習帶動了動力。
2.巧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如計算機、電影、電視、錄像、錄音、幻燈、投影等),把抽象的教材轉化為形聲影像,讓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器官同時動起來,讓學生有如親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課堂效果不但能事半功倍,而且強化了課本知識,更能使學習效果提高、升華。例如:在講述「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課文提及通過月食現象能推斷地球是球形。這是課文的難點,對於剛上初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極少機會了解天文現象,更別說理解月食的成因了;如果課堂上光靠老師的講解也很難將月食的情景解釋清楚。怎樣才能攻克這一課文難點呢?恰巧任教其時出現月食的天文現象,我除了布置學生課前觀看天象外,課堂上也播放了月食的視頻短片和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月食的成因和形成,從而得出從月偏食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身的陰影是圓形,進而可以推斷出地球是球體。接下來我繼續提問,月全食時月亮是不是完全看不見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紅月亮的有關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籍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輕松掌握課文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3.精設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提出「課堂以活動為中心」,初中階段的學生活躍、好動,作為地理教師每節地理課應以一個或多個課堂活動貫穿於其中,我們應該根據授課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置課堂活動。初中地理課堂活動類型多樣,主要有辯論活動、討論活動、演示操作活動、游戲競賽活動、圖上作業活動、閱讀活動、練習活動等形式。
在講授「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內容時,一節課內要求學生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的全稱以及相應的位置,難度不少,怎麼能讓學生攻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呢?我的教學設計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學介紹易錯、難讀、難寫的省區;第二步,通過「讀圖活動」分小組討論,請大家說一下自己認為最有效、最快的記憶方法,並邀請學生上台展示。其實,記憶省區的方法有很多,課堂開始我並沒有向學生將34個省區一一灌輸,而是讓學生創造出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對於學生來說具有開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學習效果顯著;第三步是課堂反饋環節,結合我自己改編過的題為「全世界都笑了」的網帖,請學生上台指圖出所提及的省區。網帖用生動詼諧的語言介紹了我國多個省區的地理人文風情,讓學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況的同時,也體會到國家的地大物博,增強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總之,形式豐富、不拘一格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寓教於樂,更是課堂的助燃劑,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參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4.安排小組合作,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地理課堂應該是多維、互動、活動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獲得地理知識和掌握地理學習方法。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利用橡皮泥模型自製沙盤來認識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態和等高線,使學生在自製沙盤過程中自主學習探究、發現知識。部分的課堂活動安排如下:(1)課前布置各學習小組製作橡皮泥模型。(2)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製作的模型,畫出等高線地形圖。(3)教師引導同學們對照等高線和模型中山頂、陡坡、緩坡,小組討論並總結出等高線特點在班內進行展示。(4)教師小結歸納。(5)繼續小組討論如何判別山脊、山谷、鞍部和緩坡的等高線地形圖,並全班展示。(6)小組展示期間,可以是各小組互相質疑、提問、回答的過程,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得出結論。(7)教師總結歸納。
地理課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積極發揮學生主動性,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隨後的各小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讓學生經歷體驗、感知、分析等思維活動,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小組間的質疑、提問、回答環節,教師不需要過多講授,只需作出適當的引導,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爭論,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長補短,他們的互動能產生不少有價值的知識,使課堂效果得到升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但能使他們掌握知識點,還能從中領悟學習方法,學會怎樣去思考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選擇與判斷什麼是正確的觀點與做法。
四、建立合理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更好更快成長
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讓他們更明智、理性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用合理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正確的評價中得到全面發展。評價的形式可以分為: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幫助學生發現自我,認識自我,改進自我。通過組內互評或者組間互評,小組之間的竟爭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組員之間互幫互學,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長足提高。教師評價可分為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課內評價,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能及時給予引導和正面的語言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課外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資料等,進行打分,給予定量評價。因此,合理的評價機制,可以促進學生全面進步,也是保證地理教學高效的重要因素。
五、重視教學反思,提升高效課堂質量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略了對客觀因素的全面考慮,如:沒有考慮學生知識掌握水平、學生突發情況、也有可能因為教師經驗尚淺所致等等。因此,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學過程等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構建地理高效課堂小可缺少的環節。

總之,高效課堂是一個長期動態的、不斷深化且探索永無止境的命題,地理教師要勇於實踐、善於總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關注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探究問題,讓地理學習真正成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捌』 優秀鄉土地理小論文

珍惜生命之水,節約從我做起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保護每一滴水。」這句話說得沒錯,如果沒有了水,地球就會乾裂;如果沒有了水,就沒有了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要愛惜每一滴水,愛惜地球母親每一滴眼淚。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事實上,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佔有水資源總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來看,我們在日常用水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普通家庭中浪費水的不良習慣數不勝數。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細碎的廢物;在用水期間去開門、接電話、換電視頻道,而且不關水龍頭;洗手、刷牙、洗臉時不關水龍頭等。根據專家分析,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不僅為自己省了錢,也為社會節約了水資源。
我們國家的水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並且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污染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工業廢水污染得臭不可聞,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此外浪費水的現象也十分嚴重,據統計。 一個中等城市每年浪費的水相當於一個洞庭湖的水量!
珍愛生命之水!

『玖』 如何在初中地理中實現鄉土地理教學

一、鄉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對鄉土地理學習有以下幾點要求和 建議:1.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2.鄉土地理幫助學生認識學校所在地區的 生活環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如何 以鄉土地理為載體進行綜合性學習、開展出富有實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實踐 活動!課程形態的多樣化是新思路,課程形態有兩種模式可供借鑒。一是 單獨設鄉土地理課,教材中精選出專題性素材、提供眾多的知識生長點, 橫向可與其他學科聯系,縱向可深入到研究型課程,從而構建出一個開放 的課程形態;二是與相關學科綜合,設立鄉土綜合實踐課程。這樣可集中 有限的教學課時和各自為政的教師,優化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體現精簡、 高效原則,提高教與學的綜合效益。同時還有助於校園鄉土文化氛圍的形 成和學校特色的重新提升。因此要從校本課程開發的高度來認識鄉土綜合 實踐活動課的設計和實施。與之相關的學科整合問題、綜合實踐基地建設 問題、學生小課題研究指導問題亟待深入思考。 二、地理教學與鄉土地理研究活動相結合 鄉土地理學習實踐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既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興趣 的途徑,也是鄉土地理教學實踐性特點的要求。鄉土研究活動是以小組或 個人形式參與的專題研究活動。我們對本校初三學生鄉土地理學情的調 查:部分學生對家鄉地名探源、歷史人物、環境保護等研究性話題有濃厚 的興趣。教學中可引導他們作一些較為深入的探究性學習。或向學生提供 實踐與探究課題,如盤縣各鄉鎮民間諺語、天氣狀況、著名旅遊資源(碧 雲洞、盤縣大洞等)、農業產業結構(畜牧業、成坡改梯、退耕還林等)、 主要自然災害(暴雨,多山洪、泥石流等)、項目建設(響水煤礦、哮天 龍水庫、松河煤礦、紅果循環經濟型煤焦化等),並進行具體指導。指導 學生深入實踐活動調查研究,其過程一般應遵循如下幾個步驟。確立階段 調查研究具體實施方案,這個方案包括此次調查研究的人員、對象、時間、 地點、具體目標或指標、具體方式方法和步驟等。調查實施,這是整個調 查研究的非常關鍵的一環,是收集資料和數據、獲取第一手資料或信息的 必需途徑,通過有組織的研究活動了解當地地理、歷史、經濟文化建設等, 研究活動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並在實踐中發展其創新能 力。 三、鄉土地理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相結合 「鄉土地理」教學作為綜合學習和素質培養的載體,學生通過學習「地 域和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礎 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可能將所學到的地理方法運用於鄉土地理的學 習;同時.由於「鄉土地理」所屬的范圍就在學生身邊,更加貼近學生生 活實踐,因而更利於學生開展野外考察或社會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因此, 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鄉土地理學習的目標之一,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 國民素質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國目前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窮落後 的面貌還沒有徹底改觀。在向學生介紹國情時,廣泛結合鄉土地理材料, 把本鄉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實,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並對學生寄予殷切 期望,要求學生正視現實,努力學習、艱苦奮斗,為祖國的發展奮發圖強, 增強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又如課程標准中要求:「鄉土地理要結合 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區域地理特徵,體現人地關 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 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觀念,是人們在反思人類改造利 用自然的實踐中形成的。因此,只通過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是難 以真正確立的;而通過鄉土地理的學習,結合觀察、考察、調查等實踐分 析自然條件對家鄉社會、經濟、環境、生態、文化、生活諸方面的影響以 及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等事件對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在理論聯系實際中 才能逐步確立。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確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 鄉土地理的學習較好地體現了這種實踐。 總之,鄉土地理教學內容可以密切聯系當地經濟建設實際,使教育更 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並掌握地理知識和應用實 踐,為將來的再學習和深造打好基礎,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和新課程改革 全面實施的今天,鄉土地理更值得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和實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