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代碼中國國家地理
『壹』 求《中國國家地理》的郵政代碼
主辦單位來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源資源研究所
編輯出版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
國際標准刊號
ISSN1009-6337
國內統一刊號
CN11-1494K
郵發代號
2-806
國外發行代號
聯合征定代號
LD114542
創刊日期
1950
出刊日期
每月28日
報刊版式
16開,精美銅版紙彩色印刷,每期80餘頁。
發行方式
郵局發行
海外價格
發行量(每期)
636000冊
(刊社提供,瀏覽網未認證。)
『貳』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訂閱刊號是多少
《中國國家地理》月刊,國際標准刊號:ISSN1009-6337,國內統一刊號:CN11-4542/p,郵發代號:2-806,雜志社地版址:北京市權東區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為《地理知識》。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性的關於地理的月刊雜志。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其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此書無論是從收藏、觀賞、閱讀等諸多方面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本書極具閱讀性、觀賞性、收藏性於一身。無論對於從事專業地理的研究人員還是普通的地理愛好者或者中小學生都是很值得看的一本書。
『叄』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郵政代碼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編輯出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
國際標准刊號:ISSN1009-6337
國內統一刊號:CN11-1494K
郵發代號:2-806
『肆』 中國國家地理的郵發代號是什麼
郵發代號2-806
國內統一刊號CN11-4542/P
國際標准刊號ISSN 1009-6337
『伍』 哪個報刊亭賣《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
如果報刊亭沒來有可以去網上源訂閱或購買。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華夏地理》俗稱《華夏地理雜志》,創刊於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內容,從多種角度深度報道不同主題。《華夏地理》作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在中國大陸的唯一合作夥伴,和全球32個版本同步刊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精彩內容。2007年7月,《華夏地理》與美國《國家地理》正式版權合作,延續美國《國家地理》120年來探索世界、關愛地球的理念,以震撼的攝影圖片和獨到的深入報道,為中國的社會中堅階層每月帶來反映世界變遷的精彩內容。
『陸』 國家地理雜志報刊代號
《中國國家來地理》月刊,國源際標准刊號:ISSN1009-6337,國內統一刊號:CN11-4542/p,郵發代號:2-806,雜志社地址:北京市東區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為《地理知識》。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性的關於地理的月刊雜志。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其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此書無論是從收藏、觀賞、閱讀等諸多方面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柒』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訂閱刊號是多少
《中國國家地理》月刊,國際標准刊號:ISSN1009-6337,國內統一刊號:CN11-4542/p,郵回發代號:2-806,雜志社地址:北京答市東區朝陽區安外大屯路甲11號。《中國國家地理》原名為《地理知識》。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性的關於地理的月刊雜志。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其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 此書無論是從收藏、觀賞、閱讀等諸多方面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本書極具閱讀性、觀賞性、收藏性於一身。無論對於從事專業地理的研究人員還是普通的地理愛好者或者中小學生都是很值得看的一本書。
『捌』 中國國家地理 某本期刊
其實CNG沒做過關於黃河的大專題,但小專題還有不少。
比如:
1、2002年8月:
黃河去復來 開封「城摞城」
2、2004年11月「河流專輯」:
p52 休閑的萊茵 疲憊的黃河
撰文/單之薔 攝影/張翼飛 單之薔
p86 英雄黃萬里與「河官」王化雲
撰文/單之薔 攝影/惠懷傑 等
3、2006年3月「青海專輯 下」:
p100 黃河之水青海來
撰文/喻塵 攝影/鄭雲峰 等
4、2008年5月「河南專輯 上」:
P96黃河與河南的糾纏
逶迤黃河把她最精華的內容留給了中原。土地得以在中原大地上逐漸積累壯大,依賴的就是黃河。中華文明的萌芽就生長在今河南境內黃河曾經泛濫的地方。土地與文明的形成有賴於黃河不羈的流淌,民生也有賴於黃河泥沙所建築的溫床。然而,黃河的隨性擺動和巨量泥沙,卻給兩岸越來越多的人口帶來了困擾。河南人對黃河的感情十分復雜:她既是母親河,又是頭頂上方的一盆水。
P98黃河:中華文明的宿命之河
撰文/徐剛
在中國所有的大江大河中,唯有黃河兼有母親河與「害河」之稱。黃河水患幾乎充斥了整個中國歷史,因此有人說,中國人的苦難大多是黃河造就的。孰不知,黃河泛濫的同時,也在造就著華北大平原。黃河在造地,這在人多地少的中國是何等寶貴的事情!土地養育了人類,人類創造了文明。河洛大地上的中華文明史就烙印在黃河擺動的軌跡上。
P102營造華北平原,黃河應記首功
撰文/尤聯顯
P110能把黃河下游挪一下嗎?
撰文/喻塵 攝影·供圖/殷鶴仙 等
「河底日隆堤日高,黃河竟是天上濤」,這是開封人對在他們身邊滾滾而過的黃河的評價。黃河下游「二級懸河」的總長度已經超過550公里,在開封河堤距地面已達十幾米高,現在仍持續抬高。每年7、8、9月,黃河中游下雨多的時候,黃河下游懸河就要經受洪水的考驗。黃河下游兩岸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鄭州、開封、濟南、東營等100多座城鎮,京廣、京滬、京九等鐵路干線及很多公路干線途經這些地方,勝利油田、中原油田也建在這個區域,還有中國的糧倉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區黃河一旦決口,將會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5、2009年3月:
特別策劃:引水必思源——人類對大河源頭的渴求
巍巍的青藏高原上,有一篇被稱為「江河源區」的土地,在這里,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山水相連。但這三條江的源頭究竟在哪裡?千百年來眾說紛紜。在歷代科學家、探險家不懈探尋的基礎上,在最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的支持下,我們將對這個問題再次作出解答。
黃河:在歷史與現實間徘徊
撰文/陳維達 攝影/楊勇 等
就08、5那期內容多些,做得也不咋樣,還是04、11那期老單文筆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