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視頻全集八卦井

地理中國視頻全集八卦井

發布時間: 2021-02-15 05:17:35

❶ 我有民國版《地理五絕》《地理四秘通書十二種大全》《陽宅十書》《斷易天機大全》《十二葬法》《周易集...

保存完整嗎,我一個朋友對這些挺感興趣的,你想出到什麼價

❷ 中國的風水八卦有沒有科學依據

風水、五行、八卦等都是古人為了解釋一些不能解釋的現象或者東西而創造出來的理論,很多都是經驗之談,如果還沒有一探究竟就全盤否定,那麼有些草率,其實風水八卦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是古人不知道,但是符合自然規律變化,畢竟這么多年傳承下來,也一定有讓人必須相信的道理。有些東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能用科學來解釋的一些現象,但是也並不能用科學去解釋這個現象的不合理。

風水經常出現在買房子、居住環境這一方面,就像《安家》中出現了一個風水大師,那些個富豪買房子,都要排隊請這個風水大師,風水大師說哪兒不好,富豪們就不會買。其實這風水大師都是騙人的,還想和房產中介搞長期合作,一起坑這些個買房子的人。就像去廟里頭求簽,信則有,不信則無,都是心理作用,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成敗。

❸ 八卦的8個方位

提到《易經》,大家都會想到伏羲畫八卦,究竟什麼是卦呢?
卦者,掛也。是一種現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
《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宇宙的現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學,我們看到京戲中孔明出場,身穿陰陽八卦袍,就是說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為代表的。

畫卦與爻

卦既是宇宙的現象,欲把這個形象記錄下來就要畫,所以卦是畫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說是圖案的符號,八卦也就是一種邏輯符號。
卦的組成為「爻」。
什麼叫作「爻」呢?一直線為一爻,稱為「陽爻」,一直線中間隔斷也為一爻,稱為「陰爻」。
卦就是由「陰爻」「陽爻」所組成的。
我們再看「爻」字,是由兩個斜的十字所構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說,地球磁場與經度及緯度呈斜爻,這兩個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間的一種形態,萬物皆系交錯而成。
而這兩個交錯,恰成為兩個十字架,爻字也正是兩個十字架的代表。
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這樣畫卦,可能還是疑問,但中國文字的起源,卻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說由畫現象開始的,好像畫卦一樣。

如何畫卦

寫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畫卦卻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畫卦是由內向外一爻一爻地畫。這是畫卦的一個基本常識。
雖然可以從上而下,從外而內地畫卦,但是最初畫卦的方法,是由內而外,是由下而上,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發所產生的。
以一個人為單位來說,個人的行為能力,也是由內而外的。
這是《易經》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畫卦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圖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可是這個八卦圖,在唐以前未見流傳,是在唐宋以後才出現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畫,我們不作考據,在此不加討論,現在讓我們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現的意義。

離卦——卦象是圓中一點,代表太陽。
坎卦——上下外圍都是陰,
中間一畫陽爻象徵光明,代表月亮。
龔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風。
震卦——下面陽,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動,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兌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澤、海洋。
大家看了這些陰爻陽爻,也許難以了解為什麼會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澤風雷。但是我們要知道,最初所畫的這些卦,並不是像今天所畫的這樣直,這樣整齊,原始的畫法,陰爻可能只是兩點而已,所謂陽爻,不過是一塊整的而已。它的形狀也不一定是整齊的,而且卦是立體的。
所以,離卦的形狀,只是一個圓圈,中間一個黑點,用來表示太陽。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變的。

八卦所代表的現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經將全部宇宙的現象畫下來了。
這宇宙間的八種現象,就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
請問,除了這八種現象構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還會有什麼東西呢?八卦的歸納真是太偉大了。
孔子在《易經》的《說卦傳》上說:
「天地定位」,從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風相薄」,大氣摩擦發為雷電,雷電的震盪成為氣流。
「山澤通氣」,這個道理與針灸的應用,是完全相同的,此點留在後面再說。
「水火不相射」,火多則水乾,水多則火熄,極難達到均衡。
至於八卦所代表的人體部位如下,這是丹道派的觀念:

乾—頭部 1
坤—腹部 8
離—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兌—口部 2
八卦「數」的問題

我們看到(圖三)八卦上的數字,真覺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轉,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轉。
這是《易經》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們再看這些數字,對面相加皆成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雖然沒有九,但九實在存在於其中,稱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積分,據說深受易理的啟示而發明的。
但是《易經》「數」的觀念,卻認為天地間只有一個數,那就是「一」,這是《易經》的數理觀念,這個所謂數理,也並不一定是今天數學上的意義,大家不可混為一談。
這個「一」,如果加一則等於二,再加一則等於三,最高為九,再加一則又回到了一。
這個思想方法是歸納的邏輯,與西方分析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在這些數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為最高數,九代表至陽,陽能至九之數為頂點。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六在中間,代表至陰。

先天八卦方位、氣候與醫療

兌為澤,它在八卦上的方位為東南,可以說東南多水,以現在來說,台灣正處於先天八卦兌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為西南,巽為風,那麼西南是多風的區域。雲南下關的風最大,卡車經過的時候,可以關了油門,任風吹馳而行,其風大可想而知。有人說:此之所謂巽為風也。
各地因氣候不同,地理環境有異,造成醫療方面的偏差。比如說,北方多溫病,因此《傷寒論》只能適用於南方了;台灣是海洋亞熱帶的氣候,用葯的方法與大陸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將一樣的葯,一樣的方法,應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氣候的因素,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談到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樁事,一個朋友害了一身黃腫的病,由另一個中醫朋友治療,在他所開的葯方中,使用了麻黃六錢,當時我大吃一驚,因為在大陸上用麻黃非常慎重,絕對不敢用這樣多的。這個病友吃了一兩劑葯未見效,這位中醫朋友又增加麻黃為一兩。那時我實在忍不住要問他了,他解釋說,台灣葯品質欠佳,成分有問題,再加上氣候的因素,一兩等於大陸上的兩錢而已,豈知照他的處方服用後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證明,中醫最重視的是氣候。

道家觀念中的人類

我們前面說過,八卦代表宇宙間八大現象,大家一定會懷疑,我們這萬物之靈的人類,怎麼沒有包括在內啊!
關於這一點,道家的觀念最為有趣,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而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寄生蟲而已。
說寄生蟲還好聽一點,實際上,道家稱人類為「倮蟲」,也就是裸體之蟲,生下來赤裸裸的裸蟲面已。
我們能說道家的比喻胡鬧嗎?試看看地球上的人口問題吧!人口在不斷地增加,依照道家的推論,人口仍要增加,說像蘋果裡面生了蟲一樣,一旦生了蟲,必定愈生愈多,直到完全把蘋果蝕壞吃光為止,那時蟲也完了。
地球上自從不幸生長了倮蟲——人類,他們就不斷發展所謂科學。挖礦、海底鑽油,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破壞性越來越高,直到我們這些倮蟲把地球毀滅為止。

道家對宇宙萬象的研究

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時候,美國朋友曾說到月球的主權應屬美國,但是我卻說了一個笑話,認為月球的主權應屬中國,因為中國的「嫦娥」,早已在數千年前奔向月亮了。這雖然是笑話,但是卻真是有點真實的意義,因為我們的道家,早已開始了對月球和太陽的研究。《道藏》里早已有過一本《日月奔磷經》,設想登陸月球和太陽的道書。
在道家的文獻《道藏》中,除了有對月球的研究外,還有一幅極為復雜的圖,稱為《五嶽真形圖》,是以中國為中心,畫出五嶽的地下,認為皆有地下道相通,道家的傳說,由陝西省的黃帝陵之下開始有一地洞,沿洞中地道前行,三個月後走出來就是南京。
《道藏》中又把中國大陸像內臟一樣的分類,地肺在陝西省。
又在前人筆記中,記載天山以北的地方,有一個洞,每到清明的時候,這個洞就冒出大氣,說是地球的呼吸,在出氣的時候,沙漠上的人都聞其聲,人畜早就逃得遠遠的,以免被氣吹得渺散無方,等到二十四小時以後,又可以聽到吸氣的聲音。紀曉嵐的筆記,曾經提過到過這個地方。
在沙漠中,湖泊可以受地氣的影響而自己搬家,他們像大冰塊一樣,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就停住了。有些蒙古朋友,還說曾經親歷過這種情景。
這些現象是什麼呢?它們就是《易經》上的山澤通氣。

山澤通氣與氣

道家把天地視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時候,首先是注重人體的氣。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當然也是有「氣」的,這就是《易經》上「山澤通氣」的原理,被道家所加以應用的原因。
氣是什麼?在道家學說上的「氣」是一個很神妙的問題,在中醫學上的「氣」,也是一個神秘的問題。
八卦上的艮為山,如果把艮錯過來,則是兌卦,就是海洋,這就說明了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與海的最下面是相連接的。
但是,山澤為什麼通氣呢?
道家的兵學,本是秘而不傳的,現在說到了「山澤通氣」,先讓我們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學上出征塞外的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國社會里,帶領萬干大軍出塞,既沒有現在的通訊設備及補給,單是水源問題,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卻有辦法,在行軍時,攜帶許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帶,先挖一個約一丈見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燒,這時注意遙遠的四周,不久就會看見別的地方冒出煙來,從冒氣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這也就是「山澤通氣」的應用和證明。
但是為什麼用文草呢?
據道家和中國葯物學的研究,艾草是通氣的,這點要留待植物專家和科學家去作進一步的研究了。
不過針灸所用的艾草,也正是這種艾草。

❹ 中國地圖和8個方位(圖)

中國地圖的方位和定向一般和其他的地圖一樣,都是上北下南做西右東的標法。偶爾會有一些情況,比如說受到一些地圖投影變形的影響或者是製作不同方位的鳥瞰圖之類的地圖,這類的中國地圖其正北方向就可能不在圖面的上方了。

地圖上沿經線的是南北方向,沿緯線的是東西方向,根據地圖上圖標箭頭的指示,一般箭頭所示方向為北方。在極點上所有方向都一樣,若在南極點上,則所有方向都是北方;若在北極點上,則所有方向都是南方,根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以及物體的影子也可以判定方向,根據地球運動方向,從北極點上空看,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

(4)地理中國視頻全集八卦井擴展閱讀:

中國地圖可以按照表示的內容進行分類,通常可以分為幾大類型:

中國政區圖:表示中國的行政區劃的地圖,一般用境界線加質底法表示。最常見的上中國政區圖為分省政區圖,偶爾可見劃分至地級或縣級行政區劃的中國政區圖。

中國地形圖:表示中國地形的地圖。一般用等高線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表示,也有使用暈渲法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表示的。

中國自然地理專題地圖:表示中國某一種或幾種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圖。例如中國地質圖、中國氣候帶分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等。

中國人文地理專題地圖:表示中國某一種或幾種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圖。例如中國交通圖、中國各省經濟構成圖、中國各省人口密度圖、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圖等。

中國衛星影像地圖:以中國全境的衛星影像為地理底圖,並配以適當的地圖符號和注記對中國疆域內的地理要素進行表示的地圖。

❺ 地理中國 神奇的古井系列一共講述了哪些井啊我不記得了

《地理中國》 20120516 神奇的古井(上)《地理中國》 20120517 神奇的古井(下)講的是 江蘇省丹陽市距離陵墓不遠的地方有六口古井,竟然出現了神秘現象,數千年來常年翻滾不止,口味不一,三清三濁,最終解開渾濁的原因是有鐵離子在其中三口井中產生化學反應,翻滾不止原因是由於該地處於二氧化碳地質氣帶。

《地理中國》 20130831 會「變臉」的古井(上)《地理中國》 20130901 會「變臉」的古井(下)講的是四川省的廣元市武勝縣木井村有兩口神奇的木井,近在咫尺井水卻天壤之別,一清一濁輪流上崗,每年的端午節和中秋節就要換班,幾百年來周而復始。本期節目記者帶領水文地質專家現場調查,經過取水樣化驗、岩層分析後發現,原來兩口井根本就不在同一個地層,渾濁的東西也不是糞便等贓物,而是一些析出的泉華,井水受外界溫度壓力的影響才表現出不同的水質。
《地理中國》 20120101 深山奇井(上)《地理中國》 20120102 深山奇井(下)講的是河北省興隆縣地區自古就占據著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這有一口井冬暖下涼,冬天噴熱氣,夏天結冰。
《地理中國》 20110820 神奇八卦井(上)《地理中國》 20110821 神奇八卦井(下)內容同上

❻ 全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是

  1. 西安

  2. 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古都之首。內

    西安南屏地容勢磅礴的秦嶺,東近險拔峻秀的華山,西臨冬夏積雪的太白,北連逶迤延綿的北山。四山亭亭,沃壤廣野居中,宜林宜牧、宜糧宜棉、宜瓜宜果,有高山避暑、有風光覽勝,故古有「膏腴天府」、「陸海豐饒」之稱。

    西安擁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在內的共13個朝代在此建都,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

    西安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遺址、古代城闕遺址、77座帝王陵墓、眾多名寺古塔、先民遺跡等優秀文化藝術遺產,是世界旅遊熱點城市之一。

❼ 《地理中國》之《山海雄關》觀後感作文400左右

炮聲在天地之間顫抖,劃破大海無邊的寂靜;刀劍聲驚破神鬼的休眠,刺穿高山沉沉的睡意。山海關上戰斗又起,沖鋒的號角,驚魂的怒吼。我的思緒回想到千年以前,漢人與清兵戰亂又起。這一切早已令我企盼已久,我極想親臨山海關,看看這曾歷百餘役而不陷的堡壘。今日,我終於有幸來到山海關一睹龍顏。
矗立於高峰之上的山海關,樓高百餘丈,巍巍城門挺立於城牆之下,萬面軍旗屹立於磚岩之上,隨狂風漫卷,乘清風飄舞。無不令人心驚膽寒,排排巨炮,吐露出陰暗的炮筒,張著那血盆大口,彷彿要吞食掉站立於它面前的任何東西。遙望眼前之駭人場景,不由得手腳發麻。可想而知,當清兵騎乘著鐵甲戰馬捲起陣陣沙石,由遠及近時,無情的炮火立刻噴發出火紅的炸彈,轉而山石漫天飛舞,清兵戰甲被炸得四處紛飛。再加上高高城樓清兵絲毫不得逼近一步。
登上庄嚴的樓層,俯瞰樓下萬物,密集的樹林遮住了慘白沙石,數只小鳥顫抖著劃過樹林,彷彿被這樓檐所驚嚇。回首環視由矮樹所拼在怕八卦陣,每卦都蘊有絕妙至頂之處,每步都含有殺敵之機。山海關內每一悵篷內都布有寒光四射的刀劍盾牌,它們一一曾在戰斗中抗敵,與清兵頑強搏鬥。飼馬房內柴料堆積如山,匹匹由石頭雕鑄而成的戰馬,再現當年戰馬在戰場上飛奔的傲雪英姿,捲起黃沙漫漫。軍庫里長纓密布,弓箭成群,每一發炮彈都怒氣沖天,只見強敵入侵,它就要一炸數十人。山海關內如此布置,真不知當年清兵會有何膽量,來向刀劍挑釁,來與戰馬相比,來和巨炮對峙。
我不由得長嘆一口氣,如此堅固的要塞,不屈的堡壘,怎會被清兵所攻破呢 我想,山海關此時定在悲嘆,定在燠悔,當年我為何沒有緊閉住城門,沒有鑄成高樓。其實,並不是因為山海關的失誤,而是朝廷的緣故。整個朝延沒有膽量與清兵戰斗,就算漢人百姓有意,可朝廷卻無膽。此時,山海關在怒吼,「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清兵。」山海關在哭泣:「我壯志未酬身先死,全是後盾已無力!」
山海關雖已陷破,但英魂卻永存於世間。而它也向我們證實了一個殘酷的道理:孤軍奮戰,就算有三頭六臂,只要後盾已破,失敗也終將降臨於你之上。
強敵愈強,而我更強;毅力如屈,我以痛心;毅力毅力,隨我征戰萬年。

❽ 八卦解說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dms.htm#p20

卦是什麼

提到《易經》,大家都會想到伏羲畫八卦,究竟什麼是卦呢?
卦者,掛也。是一種現象掛在我們的眼前,故而稱其為卦。
《易經》所說的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宇宙的現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學,我們看到京戲中孔明出場,身穿陰陽八卦袍,就是說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為代表的。

畫卦與爻

卦既是宇宙的現象,欲把這個形象記錄下來就要畫,所以卦是畫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說是圖案的符號,八卦也就是一種邏輯符號。
卦的組成為「爻」。
什麼叫作「爻」呢?一直線為一爻,稱為「陽爻」,一直線中間隔斷也為一爻,稱為「陰爻」。
卦就是由「陰爻」「陽爻」所組成的。
我們再看「爻」字,是由兩個斜的十字所構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說,地球磁場與經度及緯度呈斜爻,這兩個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間的一種形態,萬物皆系交錯而成。
而這兩個交錯,恰成為兩個十字架,爻字也正是兩個十字架的代表。
我們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這樣畫卦,可能還是疑問,但中國文字的起源,卻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說由畫現象開始的,好像畫卦一樣。

如何畫卦

寫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畫卦卻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畫卦是由內向外一爻一爻地畫。這是畫卦的一個基本常識。
雖然可以從上而下,從外而內地畫卦,但是最初畫卦的方法,是由內而外,是由下而上,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發所產生的。
以一個人為單位來說,個人的行為能力,也是由內而外的。
這是《易經》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畫卦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圖是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方點陣圖,可是這個八卦圖,在唐以前未見流傳,是在唐宋以後才出現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畫,我們不作考據,在此不加討論,現在讓我們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現的意義。

離卦——卦象是圓中一點,代表太陽。
坎卦——上下外圍都是陰,
中間一畫陽爻象徵光明,代表月亮。
龔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風。
震卦——下面陽,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動,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兌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澤、海洋。
大家看了這些陰爻陽爻,也許難以了解為什麼會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澤風雷。但是我們要知道,最初所畫的這些卦,並不是像今天所畫的這樣直,這樣整齊,原始的畫法,陰爻可能只是兩點而已,所謂陽爻,不過是一塊整的而已。它的形狀也不一定是整齊的,而且卦是立體的。
所以,離卦的形狀,只是一個圓圈,中間一個黑點,用來表示太陽。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變的。

八卦所代表的現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經將全部宇宙的現象畫下來了。
這宇宙間的八種現象,就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
請問,除了這八種現象構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還會有什麼東西呢?八卦的歸納真是太偉大了。
孔子在《易經》的《說卦傳》上說:
「天地定位」,從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風相薄」,大氣摩擦發為雷電,雷電的震盪成為氣流。
「山澤通氣」,這個道理與針灸的應用,是完全相同的,此點留在後面再說。
「水火不相射」,火多則水乾,水多則火熄,極難達到均衡。
至於八卦所代表的人體部位如下,這是丹道派的觀念:

乾—頭部 1
坤—腹部 8
離—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兌—口部 2
八卦「數」的問題

我們看到(圖三)八卦上的數字,真覺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轉,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轉。
這是《易經》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們再看這些數字,對面相加皆成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雖然沒有九,但九實在存在於其中,稱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積分,據說深受易理的啟示而發明的。
但是《易經》「數」的觀念,卻認為天地間只有一個數,那就是「一」,這是《易經》的數理觀念,這個所謂數理,也並不一定是今天數學上的意義,大家不可混為一談。
這個「一」,如果加一則等於二,再加一則等於三,最高為九,再加一則又回到了一。
這個思想方法是歸納的邏輯,與西方分析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在這些數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為最高數,九代表至陽,陽能至九之數為頂點。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六在中間,代表至陰。

先天八卦方位、氣候與醫療

兌為澤,它在八卦上的方位為東南,可以說東南多水,以現在來說,台灣正處於先天八卦兌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為西南,巽為風,那麼西南是多風的區域。雲南下關的風最大,卡車經過的時候,可以關了油門,任風吹馳而行,其風大可想而知。有人說:此之所謂巽為風也。
各地因氣候不同,地理環境有異,造成醫療方面的偏差。比如說,北方多溫病,因此《傷寒論》只能適用於南方了;台灣是海洋亞熱帶的氣候,用葯的方法與大陸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將一樣的葯,一樣的方法,應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氣候的因素,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談到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樁事,一個朋友害了一身黃腫的病,由另一個中醫朋友治療,在他所開的葯方中,使用了麻黃六錢,當時我大吃一驚,因為在大陸上用麻黃非常慎重,絕對不敢用這樣多的。這個病友吃了一兩劑葯未見效,這位中醫朋友又增加麻黃為一兩。那時我實在忍不住要問他了,他解釋說,台灣葯品質欠佳,成分有問題,再加上氣候的因素,一兩等於大陸上的兩錢而已,豈知照他的處方服用後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證明,中醫最重視的是氣候。

道家觀念中的人類

我們前面說過,八卦代表宇宙間八大現象,大家一定會懷疑,我們這萬物之靈的人類,怎麼沒有包括在內啊!
關於這一點,道家的觀念最為有趣,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而我們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寄生蟲而已。
說寄生蟲還好聽一點,實際上,道家稱人類為「倮蟲」,也就是裸體之蟲,生下來赤裸裸的裸蟲面已。
我們能說道家的比喻胡鬧嗎?試看看地球上的人口問題吧!人口在不斷地增加,依照道家的推論,人口仍要增加,說像蘋果裡面生了蟲一樣,一旦生了蟲,必定愈生愈多,直到完全把蘋果蝕壞吃光為止,那時蟲也完了。
地球上自從不幸生長了倮蟲——人類,他們就不斷發展所謂科學。挖礦、海底鑽油,物質文明越來越發達,破壞性越來越高,直到我們這些倮蟲把地球毀滅為止。

道家對宇宙萬象的研究

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時候,美國朋友曾說到月球的主權應屬美國,但是我卻說了一個笑話,認為月球的主權應屬中國,因為中國的「嫦娥」,早已在數千年前奔向月亮了。這雖然是笑話,但是卻真是有點真實的意義,因為我們的道家,早已開始了對月球和太陽的研究。《道藏》里早已有過一本《日月奔磷經》,設想登陸月球和太陽的道書。
在道家的文獻《道藏》中,除了有對月球的研究外,還有一幅極為復雜的圖,稱為《五嶽真形圖》,是以中國為中心,畫出五嶽的地下,認為皆有地下道相通,道家的傳說,由陝西省的黃帝陵之下開始有一地洞,沿洞中地道前行,三個月後走出來就是南京。
《道藏》中又把中國大陸像內臟一樣的分類,地肺在陝西省。
又在前人筆記中,記載天山以北的地方,有一個洞,每到清明的時候,這個洞就冒出大氣,說是地球的呼吸,在出氣的時候,沙漠上的人都聞其聲,人畜早就逃得遠遠的,以免被氣吹得渺散無方,等到二十四小時以後,又可以聽到吸氣的聲音。紀曉嵐的筆記,曾經提過到過這個地方。
在沙漠中,湖泊可以受地氣的影響而自己搬家,他們像大冰塊一樣,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就停住了。有些蒙古朋友,還說曾經親歷過這種情景。
這些現象是什麼呢?它們就是《易經》上的山澤通氣。

山澤通氣與氣

道家把天地視為大宇宙,把地球上的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
道家在修丹道的時候,首先是注重人體的氣。
地球在道家的心目中既是有生命的,當然也是有「氣」的,這就是《易經》上「山澤通氣」的原理,被道家所加以應用的原因。
氣是什麼?在道家學說上的「氣」是一個很神妙的問題,在中醫學上的「氣」,也是一個神秘的問題。
八卦上的艮為山,如果把艮錯過來,則是兌卦,就是海洋,這就說明了山下是海,海下是山。
山的最下面與海的最下面是相連接的。
但是,山澤為什麼通氣呢?
道家的兵學,本是秘而不傳的,現在說到了「山澤通氣」,先讓我們看一遍古代道家兵學上出征塞外的情形吧。
在千百年以前的中國社會里,帶領萬干大軍出塞,既沒有現在的通訊設備及補給,單是水源問題,就是不得了的大事。
可是道家卻有辦法,在行軍時,攜帶許多的蓬艾,到了西北高原或沙漠地帶,先挖一個約一丈見方的坑井,把蓬艾放在坑中燒,這時注意遙遠的四周,不久就會看見別的地方冒出煙來,從冒氣的地方打井,必可得水。
這也就是「山澤通氣」的應用和證明。
但是為什麼用文草呢?
據道家和中國葯物學的研究,艾草是通氣的,這點要留待植物專家和科學家去作進一步的研究了。
不過針灸所用的艾草,也正是這種艾草。

卦之作用與道家哲學

我們已經概略地談了先天卦和中國醫學的關系,下次可以介紹文王的後天卦,在唐宋以後,《易》的體用已有明白的分野。
先天卦所代表的是本體,是宇宙的法則。
後天卦所代表的是應用,是根據宇宙的法則,應用於萬事萬物。
在《易》學的基本觀念中,有一種陰陽消長的道理,就是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
如果根據這一點來說,中國的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易學作基礎,例如以易理來講歷史哲學,便有「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由陰陽消長的道理發揮而來的論調。
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正是道家的基本哲學思想。
第二章
上次我們已經講過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圖,現在要介紹文王的後天八卦圖。

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只能將《易經》方面,作最簡略的介紹,請大家注意並牢記後天卦的「數」,因為它與針灸關系極為密切。
我們看了後天卦,發現它的「象」與「數」都與先天卦不同。
一個數與對面的數相加都成為十,也就是說,與對面合成為十。由這里使我們想到,佛教合十的神妙意義,如果引用到醫理方面,似乎是表示,保持均衡的重要,能保持均衡才是健康。
中國的教學法,往往把枯澀難記的學理,編成押韻的詩,以便於背誦,後天卦的念法是: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冀數中分
五寄中官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易》之體用

《易經》似乎是太難懂了,看了許多易學的書,使我們都是愈弄愈糊塗。
現在我們只要先注意先天、後天兩個八卦,就能提綱摯領地了解了。
先天八卦所講的,是宇宙未形成物質世界時之物理法則。
後天八卦所講的,是物質世界形成後太陽系的物理法則。
先天所講的是體。
後天所講的是用。
《易》的作用,是在漢、魏、南北朝以後才發展出來的,道家的哲學,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也是互為體用的道理。
了解了作用之分,我們自然會明了,許多堪輿方面、命理的各種不同八卦,只不過是將先天卦之「象」,搬到後天卦的「數」上,另成一個八卦,或者是將先天卦的「數」,搬到後天卦的「象」上,也另成一個八卦。這樣搬來搬去的應用,他們有他們的理,但是因為原理未見闡明,這門《易經》的學識,就變得更為神秘難懂了。

三家村與來知德

孔子說「玩索而有得」,是指研究《易經》的方法。
在研究《易經》時,必須反復玩索卦象,才有心得,有人終生研究《易經》,也不一定達到最高境界,這是一門極有趣味的包羅萬象的學問。勸大家夜晚不要研究,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發覺東方之既白了。
為什麼易學書籍那麼多,又那麼難懂呢?原來與三家村的學者有關。
這些三家村的學者,畢生在古老的環境中研究易學,實在值得欽佩,但可惜的是孤陋寡聞,前人老早已有的心得沒有看到,他們仍在獨自埋頭研究。
明代有名的易學大家來知德,曾隱居二十年,專門研究易學。不錯,「來易」是很有名的,他確有極具價值的見地與發揮,但是,也因未通閱先賢論《易》之書,使得他浪費了不少光陰,這些都是可佩而又可嘆的,也足為我們研究學問的借鏡。

後天卦之用

「帝出乎震,齊乎冀,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
乎坎,成言乎艮。」

這是在《說卦傳》中,漢易據此以象數次序而解釋物理世界的法則,據說是孔子所寫,這個次序法則,當然是後天卦所表現的,也應該說,後天卦是根據這個法則而畫的。
孔子的這幾句話,簡單地解釋是:

太陽在東方升起,震為東,為春,一年之始,一日之始(帝出乎震)。
不久就表現了它影響萬物的能力,萬物滋長,糞為東南,春夏之間,上午(齊乎巽),至正中則光輝而治。
離為南,日正當中,為夏,萬物都在充分發育(相見乎離)。
日偏西時,或夏末秋初,自然界蓬勃之象已收,坤為地(致役乎坤)。
日落時,在一年之中是仲秋氣象,這時兌卦已是一陰來到,一切開始進入陰的境界(說言乎兌)。
入夜,也是深秋之時,陽能的乾卦進入陰境,陰陽就有交戰的現象(戰乎乾)。
子夜,孟冬之時,萬物所歸,在極陰的境界中,一陽在其中矣,這是新的轉機,坎中滿(勞乎坎)。
夜去冬盡,宇宙問一切開始暗中萌動了,新的陽能又起來了(成言乎艮)。

如果我們把萬有世界的物與事,用這個法則來解釋,是沒有一樁事不符合這個法則的,所以說,按照易卦來推論天下大小之事,是絕對准確無誤的,也是絕對科學合理的。

《易》的三要點

《易經》有三個基本的要點:
一、變易:《易》所說明的宇宙事物,是必變的,也就是說,天地間萬事萬物,沒有不變的。但這個變,是漸變而不是突變,《易}}是否定突變的,因為一切突變的事情,實際上,內部的變化已由來久矣。
二、不易:在一切的必變之中,有一種絕對不變的本體,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為上帝,佛教稱之為佛,老子無以名之稱它為道,也有人叫它為「一團漆黑」。不論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變的本體。
三、簡易:《易》是歸納法,將宇宙間的現象與人事,歸而納之為極簡單的必然之理,稱為簡易。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三爻為一卦,但是後來的演變,卻將兩個卦加在一起,六爻成為一卦。
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為內卦,又稱下卦,在上面的三爻為外卦,又稱為上卦。
六是個奇怪的數字,易學認為第六位最高,據說在自然科學位數方面,也認為六是頂點。
在八卦圖上看到的三爻卦,是在八個方位,現在配合成兩個三爻一卦,成為六爻卦,結果每卦(三爻)就有八個(六爻)卦了。
如此一來,八個卦的總數就是六十四卦了。
現在讓我們先看看乾卦及其變化:
囗乾為天。
囗天風(女後),根據《易》的必變道理,從內部最下變起,好像宇宙間起了大風,即變成為(女後)。
囗天山辶豚,二陰生起,混然一體的陽氣開始退藏,即變為。
囗天地否,天地形成後,則天下多事矣,是為否,等於有天地則有人,從此無寧日,也可以稱為《易》的幽默,下一變為:
囗風地觀,由內而外視之,頗為可觀了,也可以稱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變為:
囗山地剝,如不保泰,則為剝,好像是人的身體,如不保重則剝損。
囗火地晉,這是第七變,是外卦初爻的反變,稱為遊魂卦,等於說,人雖未死,卻遊魂於廢墟之間,到墓場中去觀光了。
霎火天大有,這是第八變,內卦整個還原,稱為還原卦,也稱為歸魂卦,但是,這個歸魂,雖象徵著生命的延續,卻並非自己生命的還原,而是子孫的延續。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可以絕對還原的,所謂還原,不過是變化的一種,而與以往的形式相似罷了。
以上所說的,是乾卦本身及其變化,一共是八個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離卦、坤卦、兌卦,也都各自變化,其法則相同,共為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釋了,大家可以對照任何一本《易經》書籍參考研究。

錯綜復雜的變化

難道說,六十四卦就說清楚世間的一切變化了嗎?
不!事情還錯綜復雜得很哩!
我們仍拿乾卦來說吧,它的第一變成為(女後)卦。
霎天風(女後)。
綜:如果把(女後)卦的圖,作180度的倒轉,則成為:
囗澤天夫,這是(女後)卦的反對卦,又稱為綜卦。
錯:如果把(女後)卦的五陽一陰,變為五陰一陽,則成為:
囗地雷復,這是(女後)卦的正對卦。
一個人到了病的時候,就是剝卦,而剝卦的反對卦就是復卦,復卦豈不就是病體恢復健康了嗎!
在六十四卦之中,卻有八個卦是沒有綜卦的,這八個卦就是:乾、坤、坎、離、大過、小過、頤、中孚。
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離,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現象,在任何角度來看,天絕對是天,地絕對是地,太陽與月亮也仍是日月。
後四卦,大過、小過、頤、中孚,是屬於人事的,但卻是有其不變的性質,所以也沒有綜卦。
我們看到的錯卦與綜卦,是屬於外在的變化,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事情內在的復雜變化吧!
上爻下為爻,下爻上為互,從字體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來這個意思。
以(女後)卦來說,上下外爻不變,只要內部的四爻則成爻互。
互爻如圖:
爻 囗—————————————→囗
卦的復雜爻互,即為乾卦,如此錯綜復雜,看來真與世界上的事與人一模一樣了。

辯證法與微積分

對八卦的形成及演變作分析之後,再研究了其錯綜復雜之卦,才清清楚楚地體會到,從《易經》八卦的立場觀察人事是八面玲瓏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觀的。如僅從一個觀點來看事情,錯誤也就絕對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說因觀點不同,凡事也應在他人立場著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發現了《易經》這種對事物的道理,啞然失笑說:這就像是西方的辯證法呀!
聽到了這種意見,不僅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認識一個小孩子,一天這人忽然遇見了這個小孩子的祖父,於是就啞然失笑說,你看這個老祖父長得多麼像這個小孩子呀!
這真是有趣之極,《易經》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辯證法也不過是十八世紀的產物,不知道是我們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們中國人有些是顛倒著走路呢?
不來慨嘆我們這些伏羲、黃帝的子孫也罷!再看看西方那個微積分的發明人吧!
他研究了《易經》,從《易經》「數」的法則中得到很多的啟示。《易經》六十四卦有一個方圖及一個圓圖,但是他把方圓圖弄錯了,雖然發明了微積分,但他卻十分遺憾自己不是中國人,沒有把易學弄得太徹底。否則,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實我倒替他慶幸,慶幸此君不是中國人,因為他如果是中國人的話,弄通了《易經》,也絕不會發明微積分,頂多作個易理卜卦的術士而已。
因為學《易經》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視「數」,真是可嘆!

方圓圖與氣候

先看八卦的方圖(見下頁),從右下方的乾卦,一條斜線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是八個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兌、火、雷、風、水、艮、坤。
而它們的數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圖,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數」。方圖所代表的是空間,圓圖代表的是時間。

那麼圓圖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為起點,從方圖的最上一排開始,將第二排最左邊謙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邊香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個圓圖。
在圓圈的中心,從乾卦到坤卦劃一條線,好像是天體銀河的位置,而這一圓圈既是代表著時間,一年之中的二十四節氣,及十二個月,皆由是而產生。
在圓圖中,除掉乾坤坎離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採取為節氣之用外,下餘六十卦。
每卦代表——六天,共三百六十天,是一年。
五天又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候為一節。
所以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這是根據太陽系必然的法則,以卦象說明氣候的變化,預知氣象由斯產生焉!氣象變化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的一切,醫理與氣象的關系最為密切。

中醫的基本書及其他

大家注意一下,可以發現,今天在地震之後,我們的精神特別好,這是氣象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也說明了氣象變遷與醫理的關系。當然,有時在地震之後,氣象的影響,反使我們的精神特別壞。
現在,讓我們先談談三本書,以便了解中醫的發展史,實際上,這三本書,正是中國的醫學發展史。
一、《內經》:包括《靈柩》、《素問》兩部,是原始的醫理學,其中以針灸最為重要。可是《內經》並不僅是一部醫學理論的書,它更是一部修養之學;要說起來,應與《四書》並重,列入必讀之書,結果被局限入醫學的范圍,實在有欠正確。
二、《難經》:這是一部講理氣的書,所論的是偏重氣脈方面的學問,好似堪輿方面的理氣一樣,除了看巒頭、講形勢以外,還要注重理氣。
三、《傷寒論》:這是一部實用醫學的書,照我的意思來說,應該算是南方醫學的書,因為只有南方才多寒病。所以無論是醫理也好,實用醫學也好,處處要兼顧到人與宇宙的關系,以及氣象對人的關系。這部《傷寒論》,如應用於西北區,有些醫法就會有問題。
那麼醫治北方人的病,應該怎麼辦呢?
北方多溫病,應該注重《溫病條辯})才比較合宜。
到了唐朝孫思邈的醫學,是純粹屬於道家派的醫學,其所著之《千金方》及《千金翼方》二書,亦應列入國人必讀,其中涉及了庭園的設計、葯草的種植,都與健康、醫學有關,它將醫學融化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是一部妙作。

可愛的巫醫

中醫是由祝由科起源,其中包括有符咒的應用。
聽到符咒兩個字,一般人難免都想到了神神鬼鬼,以及迷信的巫醫。
事實上,符咒的應用,確是巫醫所作的事,巫醫不但不可怕,他們還是精神治療的老祖宗呢!
在上古氏族社會的時代,凡是所有的醫生都姓巫,這是一個氏族的姓,巫氏門下出良醫,巫醫是一個尊稱。
巫氏名醫,用符咒的方法治療病人,是一種道地的精神治療,畫符念咒是利用病人對醫生的信心,以及病人自身的信心,以達到治病的目的而已。
巫醫不是很了不起,很可愛嗎?他們哪裡是西方漫畫中的可怖巫婆呢?
中國的醫學,在祝由科以後,講求的是: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葯,等到了吃葯時,已是第四步的醫法了。

道家的生命學說

前面說到道家的醫學,究竟道家醫理是怎樣演變出來的呢?讓我們先看道家的生命變化圖吧!

乾卦是陽能,是生命的開始,乾卦的內卦是懷胎時期,外卦代表了出生後至十六歲(女十四歲)。從這個表上,我們可以看到,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以後,就進入後天的生命。
《內經》上說,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歲開始了後天的生命。
此後,在男十七,女十五歲即進入(女後)卦,每八年(女七年)陽爻變陰,變為另一卦,為辶豚,為否,為觀,為剝。
剝卦盡頭,男子五十六歲,女子四十九歲,那時的男女,雖然活著,但已是遊魂的狀態,按現在西方的生理學,是更年期,按道家的學說,生命已是最後的一陽將盡的邊緣了。
如趁一陽未盡的時候,也可以說趁爐中的火尚有星點餘存,趕快設法修煉,還可以有轉機,請看道家的另外一圖,修道的升華吧!
道家的修法,就是依照宇宙間自然法則的道理,配合了葯物。
在《內經》和《黃庭內景經》中,提到的有上葯三品,是精氣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的身體,一陽來復,生氣就有了。
繼續的努力,變為二陽四陰,再進步為三陽三陰,最後達到乾卦,恢復為純陽之體,成為原始的青春狀態。
如果已經到了坤卦的年齡,不是一切都完了嗎?絕對不是,不過,我們確實要加倍的努力,才能恢復「一陽來復」的局面。

可笑的采陰補陽

道家修身的學說,有一句是:取坎填離。
坎中滿、離中虛,坎卦中間為陽爻,離卦中間為陰爻。
如果把離卦中間的陰爻,易之以坎卦中間的陽爻,離卦就變為三爻皆陽而為乾。修道的目的是反本歸原為乾卦,所以就形成了取坎填離的說法。
豈知有些一知半解的人,以坎為陰,離為陽,就把取坎填離,解釋為采陰補陽。
我們從《易經》的卦象,

❾ 八卦井的河北八卦井概況

該井深8米,是一口枯井。嚴冬近觀溫潤撲面,暖人心房;遠看則雲霧氤氳,配以版古樸農戶,游權人至此,如至仙境。時至炎夏,井內凝寒結冰,凜凜寒風從井中吹出,滿院生涼。近前則清冽襲人,砭人肌骨;遠觀則綠峰翠嶺環抱,山居古樸,幽思曠渺。
這口原來只在附近十里八村小有名氣的井,卻因中央電視台記者魏政江、張欣拍攝的電視專題片《怪井》於2006年3月17日在《中國地理探奇》欄目首播和各地轉播後,便名揚天下了。

❿ 看《地理中國-江山多嬌大美青藏》的觀後感

《江山多嬌》觀後感一
2016年國慶期間,央視新聞推出大型直播系列報道《江山多嬌》,央視記者登上名山之巔,探尋大川之源,深入大海之中,拍攝山河壯美的中國,記錄走向復興的中國,展示綠色發展的中國,抒發築夢路上的愛國情懷。

從古到今,我們的文明從來未曾中斷,不論是古老的運河、長城,還是如今一座座跨越天險的大橋、一年一千萬人的脫貧偉業,承載的是民族的夢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跨越千年並邁向未來的中國夢。

京杭大運河大規模的開鑿始於隋朝,到元朝最終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從北京到杭州,全長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

雖已沐浴千年風雨,但這條連接我國南北的生命之河,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滋養呵護兩岸的人民。現在杭州人吃的糧食,用的建材,燒的煤炭,80%還是來自於運河。

修建於公元前214年的靈渠,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東面的海洋河和西面的大溶江相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後,轉而揮兵南下,受困於兵餉糧草的轉運,三年而不能進,於是開鑿了這條專門用於軍事目的的運河。現在,靈渠已經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靈渠上空的金戈鐵馬,如今早已成為久遠的歷史,兩千多年過去了,古老的靈渠依舊橫亘在這里,滋養著這里的土地,養育著這里的人民。

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與我們熟知的水利工程不一樣,坎兒井是建在地下的,也被稱作「地下運河」。在吐魯番,這樣的坎兒井有1110多座,總長度超過了5000公里。

吐魯番地區是極其乾旱的地方,然而在這個酷熱少雨的地方卻有著豐富的雪山融水,當地的居民巧妙地利用了水從山中來、水往低處流的特點,創造出了這一灌溉工程。「十里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雪山融水躲過了烈日的蒸烤和風沙的糾纏,從地下源源不斷地流進村莊,流進田野,成就了馳名天下的吐魯番葡萄。

北京八達嶺長城以其工程浩大、雄偉壯觀而聞名於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建築工程之一。當年的軍事工程,今天看來更像是與大自然巧妙融合、渾然天成的建築奇觀。

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在這里得以完整詮釋。不論風雲如何變幻,始終屹立在世界之林。不論遭受多少苦難,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未間斷。不到長城非好漢,這絕不僅僅是指攀登者,建造者豈不是更值得敬佩的好漢?

《江山多嬌》觀後感二
中國是世界上地質條件最復雜,地貌類型最多樣的國家。古人把中國疆域分為了東西南北中五個部分;現代地理學家,把中國地貌分成了平原、丘陵、高原、山地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同時,中國又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國家。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燦爛的歷史相結合,就出現了各種各樣截然不同又特點鮮明的文化。無論是東西南北,還是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到處都體現著中國人對地理的深刻理解,體現著獨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習俗。

從黃土高原的窯洞,到吐魯番盆地的坎兒井;從福建的客家人土樓、圓樓,到山西的砥洎城,中國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樸素理念,在人們的生活習俗、建築類型、飲食文化等各個方面得以體現。

生活在浙江中部丘陵盆地中的人們,為什麼要按照太極八卦的圖形修建自己的村落?山西陽城的砥洎城,為什麼有著銅牆鐵壁、堅不可破的傳說?雲南大理的深山中,巨大的太極圖形究竟是自然天成,還是人工造就?太極圖附近的古村,又何以成為名震一時的滇西重鎮?土哈盆地的戈壁荒漠中,為什麼會出現萬畝瓜果田園?大風、乾旱等不利條件中,人們如何造就一片荒漠綠洲?

特別節目《江山多嬌》第六集《奇居之地》,帶您領略不同自然環境下,各種個性鮮明的文化習俗,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不變真理。

《江山多嬌》觀後感三
中國是世界上山脈走向最復雜的國度。之所以說復雜,是因為在中國的大型山系中,不僅有昆侖秦嶺、喜馬拉雅和天山三條東西走向的大型山脈,還有台灣山脈、長白山一線和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一線和橫斷山一線這四道,完全不同的、南北走向的山系。它們形成了中國山脈的三橫四縱的格局,共同構成了中國大陸的骨架。而花崗岩更是這骨架當中最堅硬的鈣質。

在我國,由花崗岩構成的名山,大山,仙山數不勝數。

泰山五嶽之東岳,它不僅是五嶽之首,號稱五嶽獨尊,同時泰山更有著極其寶貴的科學價值。節目組跟隨專家的腳步,為您一步一步揭開泰山上最古老的岩石的秘密。

在五嶽之中,東岳泰山和西嶽華山都是由花崗岩構成的。而南嶽衡山和中嶽嵩山之上都有大面積的花崗岩的存在。只有北嶽恆山和花崗岩的關系不那麼密切。號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和「攬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的江西的三清山,以其絕美的花崗岩峰林地貌景觀和眾多的花崗岩像形石一共同構成了絕美的山水畫卷。

在花崗岩構成的大山中,除了景色秀美外,更有著不為人知的寶藏深埋其中。

在河南省的伏牛山區,一個農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高純度的「狗頭金王」。攝制組跟隨專家,一同深入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破解狗頭金王形成的密碼,尋找更多深埋在地下的寶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