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長多少

中國地理長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2-15 03:22:29

Ⅰ 中國的詳細地理面積

中國現雖號稱960萬,其實至少有四十萬不在我們手中。我今天不想談政治,僅就中國領土問題從專業角度談談。我現在讀的研究生專業的是地圖學,本科時念的是GIS,我不敢說我所說是都對的,但我敢肯定我比大多數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地圖。眾所周知,前蘇聯解體後,中俄兩國邊界比起前蘇聯時期少了很多,就西段而言,只有50公里左右,新疆中國是控製得很嚴的,根本不可能丟失領土,但的確與臨國有領土爭議,這我呆會專門來說,但中國與俄羅斯在西段確無領土糾紛。

這樣說來,那位仁兄所說的四十萬平方公里是在中俄邊界東段。稍微熟悉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中俄東段邊界主要由三條界河組成,分別是額爾古納河,這是俄羅斯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界河;黑龍江以及烏蘇里江這兩條是俄羅斯與黑龍江省的界河,興凱湖西南部為陸地邊界,但不長,所以應該不是他們說的四十萬所在地。所以問題只可能出在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流域。今天我對照地圖,把沿黑龍江流域以及烏蘇里流域的幾個邊境城市(包括縣城)一一列出、我倒要看看這些地方有那些「不在中國人手上」。這些地方分別是漠河,呼瑪,黑河,遜克,嘉蔭,籮北,撫遠。前幾個可以輕松排除,漠河是中國有名的北極村,這人人知道,99年我記得還有一次天文奇觀說是在中國漠河是最佳觀測點,因而漠河排除,呼瑪是中國著名的金礦,這不用多說。黑河我雖然不熟悉,但巧的很,我大學有一個同學是來自那裡,據他說那裡是邊防重鎮,而且交通特別發達。遜克,嘉蔭,籮北,撫遠。這幾個地方我不清楚,但我用google以及yahoo搜過,可以查到上述地區的面積,人口政府所在地,甚至郵編和電話區號,這足以證明都在中國控制中。如果這個論壇上有黑龍江的朋友,看到我寫的這些一定會覺得很好笑,認為這是常識,但的確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被蒙蔽著。

至於新疆與臨國的領土糾紛,這就要上溯到清朝時期。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沙俄慫恿中亞游牧民族竄犯中國新疆,並在新疆成立所謂的「九城之國」,宣布新疆脫離清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之下,清政府派左宗堂領兵收復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協作下,清軍收復了除伊犁一帶的全部新疆領土。因為伊犁(就是今天的伊寧市附近)有俄軍直接駐守,當時的清廷想先和談,不行的話再打。和談中俄羅斯擺出一貫的貪婪嘴臉,赤裸裸的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清朝代表拒絕了沙俄的要求。左宗棠命令進軍,他讓人抬著一口棺材走在前面,表明了他誓死收復祖國河山的決心。迫於中國堅定的態度,沙俄決定從伊犁撤軍,但仍然蠶食了中國近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因為這次侵佔正處於新疆秩序還未完全恢復,清政府忙於肅清殘匪,加之侵佔領土並不象以前那樣連成塊而是分成幾段,所以中國丟了多少自己心裡也是一筆糊塗帳。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曾派人赴實地測量,這才發現俄羅斯在不知不覺中已侵佔中國領土7.1萬平方公里,中國歷代政府都申明決不承認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所造成的現狀。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幾次就該地區向前蘇聯提出異議,但對方均以「堪界未明」為由,拒絕與中國談判。蘇聯解體後,上述地區被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實際控制,但中國一直沒有放棄主權要求。2000,2001年迫於中國強大的外交壓力以及「銀蛋政策」的引誘,塔吉兩國向中國交還了3700平方公里的土地,稍熟悉國際時事的朋友可能知道,這曾在塔吉兩國引發大規模示威遊行。盡管3700離中國主張的還差得太遠,但畢竟是個好的開始。

最後,我告訴大家中國現在的實際領土面積:948萬平方公里(不含領海,不含印度所佔的藏南8.9萬平方公里),這是我在國家地理中心查到的數據。

http://bbs.biz.163.com/observe/2564,0,50,0,40,2.html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連小學生都知道;但中國海洋面積有多少,卻並非人人清楚。對於「爭議中」的海洋國土,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軍事手段是一個好的選擇嗎?如何實現我們的海洋主權、發揮我們海洋的作用,考驗著我們民族的智慧。

顯然,只有在法理上、事實上擁有
了海洋主權之後,才能更好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對於「爭議中」的海洋國土,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外交努力和軍事手段都很重要,但很多問題卻不是僅靠武力能解決的。最終如何解決,考驗著我們民族的智慧。

中國海洋國土是多還是少

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個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但對於「中國海洋面積有多大」這個問題,就並非人人都知道了。

在北京東北部一個住宅小區的網站上,記者隨機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10個人進行了回答,其中有7人乾脆地回答「不知道」,還有兩人瞎猜了一下,一個說780萬平方公里,一個說大概是500萬平方公里,只有一個叫「紫煙」的網友回答說是300萬平方公里。回答正確的「紫煙」是國內某新聞網站的工作人員。

「300萬平方公里」是國內公認的中國海洋國土面積。記者采訪過程中從權威部門獲悉的中國海洋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里,約為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光琪說:「我國的國土面積,除了常說的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之外,還有300萬平方公里可管轄的海洋國土,這一定要考慮進去。」

中國是個陸地大國,又是個海洋大國,這是常見的說法。從擁有海洋資源的絕對數量來看,的確可以這樣說:我國海岸線長度為1.8萬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陸架面積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面積為世界第十。

但陳光琪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說:「中國是個海洋大國,但又不是個海洋大國。」根據陳教授提供的數據,從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長度來看,中國只佔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轄的海域面積與大陸面積之比,世界沿海國家平均為0.94,中國僅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們的鄰國日本超過11,朝鮮是2.17,越南是2.19,菲律賓是6.31,都大大超過中國。至於人均海洋面積,世界沿海國家平均為0.026平方公里,而中國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數字的十分之一,而與我國相鄰的海洋國家的平均數都超過中國的10倍以上。

多少海洋國土處於爭議中

上述這些數據,都是在「中國擁有300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這個前提下而言的。但實際情況是,中國面臨著激烈的海域劃界爭端,要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爭得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還有相當大的困難。

我國的海洋國土由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組成,除渤海屬於內水不存在爭議外,其他3個海區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鄰國合理劃分。

那麼,究竟有多少海洋國土處於爭議中呢?有媒體報道說,中國有一半海洋國土處於爭議中,也有報道說是100多萬平方公里。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在黃海,總面積38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劃界問題上,韓國主張等距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朝、韓可以多劃18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我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區。

在東海,我國固有領土釣魚列島被日本非法佔領;東海大陸架是我國陸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積77萬平方公里的海區中應歸我管轄的為54萬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卻提出中日兩國是共架國,要求按中間線劃分海域。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我國有1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

在南海,我海洋權益受到的侵犯更加嚴重。

記者對此多方求證,從權威的海洋研究機構獲取的數字是:有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處於爭議中。但由於各種原因,具體數據不得公布。

主權和開發哪個優先

面對爭端,我國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應當說,「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善良願望,但遺憾的是,我們等待共同開發,別人卻在搶先開發,雖然簽署了南海地區行為准則,但形勢依然嚴峻。

我們如何應對這種局面?

《中國海洋石油報》原總編輯王佩雲以書面形式接受了本報采訪。他說:「我認為,首先不要忘記『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權屬我』。因為所謂有爭議地區,包括南海諸島和釣魚島在內,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過去世界各國從來沒有對此提出過異議。」他認為,我們應當理直氣壯、據理力爭,同時還要有所作為。「如果我們沒有積極開發的實際行動,只是消極等待別國來與我們共同開發,不會有人理這個茬兒,共同開發根本無從談起。比如在南沙海域油氣富集地區,有些地方有爭議,有些地方並沒有爭議,我們至少應當先在沒有爭議的地方盡快展開勘探開發,把我們的鑽井平台和採油平台擺上去,在南沙顯示我們的存在。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為在有爭議地區與相關國家共同開發奠定一個基礎。」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文木在接受本報電話采訪時說:「如果說中國主權利益要出問題,那麼將首先出在海上。」

維護國家主權,就是維護國家利益。王佩雲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出去,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他表示,首先應該積極參與聯合國有關海洋方面的國際法規的討論和制訂,使之能合理反映我們的利益和要求。其次,要積極參與有關海洋的國際學術交流,尤其不要迴避已經存在的爭議。要讓世界了解中國的觀點,熟悉中國海洋現狀的來龍去脈,以得到廣大正義之士的理解和支持。

Ⅱ 中國的地理位置是多少

中國這么大,盡然可以用一個坐標來回答,你老師夠2的

中國地理面積有多大

中國目前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官方說9598077平方公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約960萬平方公里。
但是按照權威部門認定的卻只有大約948萬,如果再計算被阿三非法侵佔的藏南地區90000多平方公里,真正控制在手裡的只有939萬平方公里左右。台灣當局承認的要超過1100萬。這么多領土到哪裡去了?中國目前的實控面積到底有多大? 下面是根據中國最新測繪地圖計算出的各省精確平面面積,已經不如美國了,變成了世界領土面積第四大國:(單位:平方公里) 新疆1633280 吉林190541 遼寧145260 甘肅404955 河北187045 北京16370 山西156381 天津11606 陝西205900 寧夏51853 青海715587 山東153422 西藏1204501 河南165600 江蘇100952 安徽140397 四川484310 湖北186163 重慶82539 上海6306 浙江102045 湖南212418 江西167302 雲南383978 貴州176252 福建121894 台灣36136 廣西236811 廣東177084 海南33979 內蒙1145156 黑龍江450076 香港1101 澳門27 合計9487244[平方公里]

Ⅳ 中國地理版圖到底是多少平方公里

1、大漢中國的地理位置的表述?
中國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最北在北緯版56°權,最南近北緯2.5°,南北經過寒溫帶、溫帶、亞熱帶、熱帶、青藏高原帶五個地球溫度帶;最西靠東經約69°,最東靠東經近145°,東西經過東十區,東九區,東八區,東七區,東六區,東五區,共六個時區。中國面積共計180000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國土面積約為1300600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約5000000平方公里。

2、中國國土四方?
最東:庫頁島東海岸領海(正東是台灣省的琉球群島的大東諸島以東附近海域)
最北:外興安嶺(正北最北為貝加爾湖北岸,西部最北為薩彥嶺)
最西:巴爾喀什湖西岸江布爾地區
最南:南海諸島之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以南附近海域

Ⅳ 中國地理東西有多少干米

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 5200公里。
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最東端 東經135度2分30秒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
最西端 東經73度40分 帕米爾高原烏茲別里山口(烏恰縣)
最南端 北緯3度52分 南沙群島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緯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漠河縣)

Ⅵ 中國陸地的面積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中國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版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中國南北權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5200千米。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6)中國地理長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中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中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崇明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

Ⅶ 中國地圖多大尺寸

中國地圖一般是指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各類地理事物的地圖,因此按照表示的內容進行分類,中國地圖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中國政區圖
中國政區圖:表示中國的行政區劃的地圖,一般用境界線加質底法表示。屬於下文中的人文地理專題地圖,但因太過常見且數量眾多而單獨分為一類。最常見的中國政區圖為分省政區圖,偶爾可見劃分至地級或縣級行政區劃的中國政區圖。[1]

中國地形圖
中國地形(地勢)圖:表示中國地形的地圖。一般用等高線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表示,也有使用暈渲法加分層設色的方法表示的。屬於下文中的自然地理專題地圖,但因地形要素在所有地圖要素中重要程度極高而單獨分為一類。

中國自然地理專題地圖
中國自然地理專題地圖:表示中國某一種或幾種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圖。例如中國地質圖、中國氣候帶分布圖、中國地貌區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等等。[2]

中國人文地理專題地圖
中國人文地理專題地圖:表示中國某一種或幾種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的地圖。例如中國交通圖、中國各省經濟構成圖、中國各省人口密度圖、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圖等等。

中國衛星影像地圖
中國衛星影像地圖:以中國全境的衛星影像(真彩色影像、假彩色合成影像等)為地理底圖,並配以適當的地圖符號和注記對中國疆域內的地理要素進行表示的地圖。

2制圖注意事項
根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03年發布的《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中國地圖的製作和發布一般有以下注意事項:

比例尺
中國地圖全圖的比例尺應小於或等於1:100萬。

地理底圖要素
中國國界線畫法必須按照國務院批准發布的1:100萬《中國國界線畫法標准樣圖》以及根據該圖製作的其他比例尺中國國界線畫法標准樣圖繪制。

中國地圖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准確反映中國領土范圍。

(1)圖幅范圍:東邊繪出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西邊繪出噴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邊繪出黑龍江最北江段,南邊繪出曾母暗沙(漢朝以前的歷史地圖除外);

(2)中國全圖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並用相應的符號繪出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比例尺等於或小於1:1億的,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可由9段線改為7段線,即從左起刪去第2段和第7段線,可不表示釣魚島、赤尾嶼島點。

2、正確表示中國國界線與地貌、地物、經緯線、色帶等要素之間的關系,正確標注國界線附近的地理名稱。

中國示意性地圖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用實線表示中國疆域范圍,陸地界線與海岸線粗細有區別,用相應的簡化符號繪出南海諸島范圍線,並表示南海諸島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島礁;

(2)用輪廓線或色塊表示中國疆域范圍,南海諸島范圍線可不表示,但必須表示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島礁;

(3)比例尺等於或小於1:1億的,可不表示南海諸島范圍線以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島礁。

其他要素的取捨
在公開發表的中國地圖上不得含有以下內容:

Ⅷ 中國領土東西寬約多少公里南北長約多少公里

中國領土東西寬:約5000公里,南北長:約5500公里。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8)中國地理長多少擴展閱讀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中國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青藏高寒區三個自然區。

其中東部季風區由於南北緯度差別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又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因此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

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面積約佔中國的20%,人口約佔中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中國的2/3以上。本區的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

面積約佔中國的25%,人口約佔中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Ⅸ 中國地理知多少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目錄[隱藏]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 2.遼闊的疆域 3.疆界和鄰國 4.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2.華僑與華人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2.主要山脈分布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2.降水和干濕地區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 2.長江 3.黃河 4. 額爾齊斯河 5.湖泊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2.豐富的海洋資源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1.主要鐵路干線 2.主要海洋航線和港口 3.主要內河航線 4.主要航空線 5.主要公路線 6.主要管道運輸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 2.人文旅遊景觀東北三省 1.位置 2.地形和氣候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3.暖溫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生產 4.全國雜糧、小麥、棉花的重要產區 5.豐富的煤炭、石油、海鹽資源 6.京津唐工業區 7.以北京為中心的鐵路運輸網 8.大城市和港口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與重要農業區 3.氣候和土壤 4.亞熱帶林業資源 5.淮河的治理 6.礦產和主要工業 7.水陸交通發達 8.城市密集南部沿海四省一區和香港、澳門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 3.氣候和河流 4、富有特色的農業生產和重要農作物 5.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6.台灣 7.香港、澳門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2.地形 3.氣候 4.四川盆地的農業生產 5.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 6.豐富的礦產和新興的工業 7.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北部內陸兩區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氣候 2.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3.豐富的礦產和包頭鋼城 4.交通和重要城市(十四)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1.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治理 3.資源的跨區調配 4.西部的開發中國各省份簡稱與由來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 2.遼闊的疆域 3.疆界和鄰國 4.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2.華僑與華人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2.主要山脈分布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2.降水和干濕地區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 2.長江 3.黃河 4. 額爾齊斯河 5.湖泊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2.豐富的海洋資源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1.主要鐵路干線 2.主要海洋航線和港口 3.主要內河航線 4.主要航空線 5.主要公路線 6.主要管道運輸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 2.人文旅遊景觀東北三省 1.位置 2.地形和氣候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3.暖溫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生產 4.全國雜糧、小麥、棉花的重要產區 5.豐富的煤炭、石油、海鹽資源 6.京津唐工業區 7.以北京為中心的鐵路運輸網 8.大城市和港口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與重要農業區 3.氣候和土壤 4.亞熱帶林業資源 5.淮河的治理 6.礦產和主要工業 7.水陸交通發達 8.城市密集南部沿海四省一區和香港、澳門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 3.氣候和河流 4、富有特色的農業生產和重要農作物 5.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6.台灣 7.香港、澳門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2.地形 3.氣候 4.四川盆地的農業生產 5.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 6.豐富的礦產和新興的工業 7.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北部內陸兩區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氣候 2.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3.豐富的礦產和包頭鋼城 4.交通和重要城市(十四)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1.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治理 3.資源的跨區調配 4.西部的開發中國各省份簡稱與由來

[編輯本段]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2.遼闊的疆域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 3.疆界和鄰國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中國地理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龍、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制」。 [編輯本段]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 2.華僑與華人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加速實現四化的當務之急。現階段我國的人口增長由於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大,已基本完成了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特點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我國每年增長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我國仍要把推行計劃生育當成一項基本國策。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 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分部圖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編輯本段]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編輯本段]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溫差近50℃。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無霜期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無霜期,一般來說,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地逐漸縮短。 無霜期長則作物的生長期也長。反之則短。 2.降水和干濕地區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的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乾燥指數圖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概況如下表: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乾燥度小於11.00-1.491.50-4.0大於4.0地理區域秦嶺-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東的廣大地區,東北山地,青藏高原東南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西北部的塔里木,准格爾,柴達木,阿爾善等地植被森林為主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農田水田旱田,少部分水田旱地畜牧業[編輯本段]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直接或間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我國最大的外流河是長江。不流人海洋,流人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一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規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內流河及其水文特徵: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2.長江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門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從格拉丹東雪峰至湖北宜昌為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是其水文特徵,聞名的長江三峽(雷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從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這一段長江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從湖口以下到長江口為下游,這一段支流少,江闊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響,水位定時漲落。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是目前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舉世注目的三峽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到2009年建成將安裝70萬千瓦的發電機26台,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比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還大40%。將原來只能通航到重慶的船隻從1000噸提高到5000噸。使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更加發揮其重要作用。 3.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從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至內蒙古河口鎮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緩慢;青海省東部的甘肅段,峽谷多,水變渾,水量增大;青銅峽以東的定蒙段,水流平穩,水量變少。從河口鎮到河南孟津為中游,先後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黃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解放前幾乎年年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 4. 額爾齊斯河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5.湖泊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編輯本段]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中國地理教科書》我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台灣東側的太平洋海區。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2.豐富的海洋資源大陸架:又稱「陸棚」或「大陸淺灘」,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地帶。大陸架淺海是海洋資源最富饒的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煤、鐵等礦藏,也是海洋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 我國近海漁場很多。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是全國性的大漁場,北方的渤海海灣漁場以盛產對蝦著稱。 我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鹽場有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 海底石油資源:我國海洋中礦產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產。蘊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1.主要鐵路干線現在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鐵路。南北干線主要有:京哈一京廣/京滬線、焦枝一枝柳線、寶成一成昆線、京九線。東西干線有京秦一京包一京蘭線,隴海一蘭新線,滬杭一浙贛一湘黔一貴昆線,正在建設中的南疆鐵路將使隴海——蘭新線延長到南疆城市和田市。 2.主要海洋航線和港口我國已有100多個萬噸級的深水碼頭泊位。北方有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煙台、連雲港等。南方有上海、深圳、廣州、廈門等。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灣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國的重要港口。 3.主要內河航線長江航線、珠江航線、京杭運河航線、松花江航線等。 4.主要航空線全國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來,民航可通往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許多國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線全國縣一級地區已全部通了汽車。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一天津一唐沽線、廣州一深圳線、沈陽一大連線、廈門一福州線、上海一南京線、成都一重慶線、濟南一青島線等。 6.主要管道運輸管道運輸主要用來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已建成和正建設中主要管道運輸線有:大慶—大連、大連一秦皇島一北京、任丘一北京、勝利油田一青島等,全長400多千米。從陝北向北京和從新疆到上海輸氣的管道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編輯本段]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風光最為重要。如五嶽名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絕的黃山、廬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長江三峽等;杭州西湖美景、無錫太湖風光、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雲南的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和台灣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聞名的旅遊勝地。 2.人文旅遊景觀(1)古代文化藝術寶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開封、杭州、北京)、幾十個歷史文化名城;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北京的故宮和皇家陵園,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蘇州的園林建築,承德的避暑山莊,洛陽的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畫等,都舉世聞名。 (2)革命紀念地:著名革命紀念地有延安、遵義、井岡山等。 (3)民族風情和地方風俗: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形成了風采各異、各有特色的風情習俗和民間節日。如漢族的春節、元宵節和端午節,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等。 此外,我國著名的現代工程建築,豐富多彩的地方土特產、工業品,神奇的中醫和養生之道,名揚世界的中國菜等,對中外遊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 還有好多好多 http://ke..com/view/10340.htm?fr=ala0_1_1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