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人文地理
㈠ 歐洲西部、東部以及俄羅斯部分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歐洲來西部、東部、源俄羅斯部分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一般南高北低,南部以高山為主,北部為沿海平原,山脈多沿東西方向延伸,平原廣大,自西向東伸展,有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等相連,為典型的大陸冰川影響形成的。
氣候:該區位處中高緯度的西風帶上,因此氣候的海洋性特徵自西向東減弱,主要有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等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暖濕潤,降水豐富。
植被自然帶:受海洋性特徵影響明顯,主要分布有溫帶草原,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針闊混交林等類型。
人文地理特徵多樣,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來進行分析,比如宗教,政治,軍事,風俗,人口等多種!
㈡ 請問芬蘭這個國家的一些人文地理習慣和一些人文特點(像德國人比較嚴謹那樣)
人文特點的話,芬蘭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空間、交往距離,以至於有時會被外國人認為比較冷淡,其實是他們的文化行為習慣。
㈢ 人文地理學的創始人是誰啊
地理學之父是。埃拉托色尼。人文地理。是李特爾。
人文地理的中心是。人地專關系。關於人地關系的理論很多。屬包括 拉采爾的地理環境決定論。適應論。和諧論。挑戰與應戰。
人文地理學。包括人口。文化地理學。聚落。旅遊。政治地理學。等。。
㈣ 美國地理的人文地理
17 世紀以前,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但經過百餘年專的移民,這里已成為歐洲屬人的新家園,而其中最主要的為英國人所建立的 13 州殖民地。 1776 年 13 州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1783 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之後幾經協商與改革,聯邦體制的美國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19 世紀初的西拓運動和 1861 年的南北戰爭,不但拓展了疆土,也鞏固了聯邦政府的中央領導。
㈤ 上課要講一篇關於德國的人文地理服飾文化都可以的稿子,麻煩誰給提供提供》
德國是一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人均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啤酒遍布任何場合,也正因為他們愛喝又能喝啤酒,德國的啤酒品牌數不勝數……
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紅腸、香腸及火腿。他們製造的香腸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而在普通百姓家,早餐的內容一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牛奶、各種果汁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德國人非常愛吃馬鈴薯,烹調的花樣千變萬化,除了炸薯條外,還有水煮馬鈴薯、火烤馬鈴薯、馬鈴薯泥,以及炸馬鈴薯餅和炸馬鈴薯條。相反的,在德國,米的種類就少得可憐,只是簡單的水煮米,米粒又大又硬,和我們習慣吃的白米飯大不相同。
德國人喜歡喝啤酒的程度到了讓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幾乎什麼場合都能來上一瓶。德國的啤酒品牌數不勝數,有些城市自己就有好幾個牌子。要是你從來沒有喝過啤酒。建議你先從一半啤酒加一半可樂、芬達、雪碧、蘋果汁等喝起,等習慣那清涼中略帶苦味的感覺後,就可轉戰到整瓶啤酒了
德國人的禮儀習俗:1、守紀律 講整潔(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2、守時間 喜清靜(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㈥ 讀中國人向德國人問路的故事可以看出德國人什麼性格
你好
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國人有的深沉、內向、穩重,有的開朗、豪爽、風趣……但多年來受到德國文化的不斷熏陶塑造,使德國人養成了一些較為共同的特點:實在、勤奮、准時、節儉和做事一板一眼。
(一)講究秩序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接觸過德國人、或是去德國觀光訪問過的人對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在德國大到空間、地、建築物,小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事無巨細都有明文規定,並要求人們嚴格遵守,等等。如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店員早7時左右上班,擦拭門窗、整理貨物,8時開門營業,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時關門。從星期六下午2時起,各商店停止營業,星期天關門休息。這一營業時間各商店都要嚴格遵守,不得超時營業。
在德國有著嚴格的交通法規,路上各種各樣的路標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藍色路標夜間在路燈的反射下,很遠就可見到。標志地鐵的藍色大型字母U(U-Bahn)的標志牌高懸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瞭然。不誇張地說,對於一個外國人,只要識得各種交通標志牌,不用張口說一句德語,即可游遍德國各個城市。這些標志牌已成為維護德國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
德國的公共交通以守時著稱,不光是飛機,火車也以安全正點聞名於世,就是公共汽車也有自己的運行時刻表,必須按點行駛。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時刻表,按時到站上車,不需提前到站候車。汽車即便提前到達,也會等到正點發車。德國汽車司機可稱得上是遵時守刻的模範,作為乘客也必須按規定購票乘車,如果違反,將受到嚴厲的罰款懲處。德國汽車都為無人售票車,乘客要按汽車交通圖上指示的票價在自動售票機上買票。買票時,你一定要弄准所乘車的票價,否則一不留心,在自動檢票機上少打一個票孔,一經查出,一律要交數十馬克的罰款。德國人對於法規執行起來說一不二,其原則性是最強的,講不得半點情面。
德國人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在德國辦事務必提前預約,方可成行。德國人做事必先制訂計劃,就是家庭主婦外出購物也都是先列張購物單。一對夫婦如打算出國旅遊,那麼他們可能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制訂旅遊計劃了。他們會先打電話向各旅遊局詢問報價、服務項目、.游覽日程等情況,然後進行比較。選擇好委託的旅行社後,還要親赴該旅行社詳談,直至一切准確無誤,旅行計劃輸入電腦。接下來還要就所去.國家的人文地理、語言等做一番了解。這樣一個一年後才付諸實行的旅遊計劃早早就被安排得井井有序。由此可見德國人辦事的計劃性及嚴格認真的態度。
(二)嚴肅沉穩 不尚浮誇
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接觸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地、不厭其煩地為你指點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問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為止。 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際圈中,德國人也會無拘無束地與朋友聚會,他們可以丟開自己經理、官員的身份,用小名稱呼朋友,與朋友坦率地談論生活中的煩惱。德國人十分喜愛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此時還是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 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兒敷衍塞責,一旦出現馬虎失職,那隻有請你另謀高就。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來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德國人工作起來一絲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機器,嚴格而冷峻。 德國人具有強烈的"實事求是"的意識,注重實際、不尚浮誇。德國人的住室朴實無華,整齊大方。各種生活用品,如門、鎖、開關、衣架、玻璃、燈罩等都牢固結實,注重實用,寧肯失之笨重,決不虛有其表。對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套設備似乎都講究百年大計,講究內在質量,就如同德國人辦事一樣注重腳踏實地、絕不誇誇其談。
(三)、勤勞整潔的德國人
德國人具有勤勞整潔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德國的家庭主婦愛潔成癖,她們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後,便換上工作服,開始一天最有意義的工作:清潔宅院。她們會跪在地上,將每一個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請清潔工和花匠幫忙,主婦們也往往跟班勞動,直干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方心滿意足。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美觀、清潔的家,這是每一個德自主婦的最大願望。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走在德國的鄉村、城鎮,美麗的花園小別墅隨處可見。
㈦ 丹麥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
【國花】 紅三葉草(豆科)【國鳥】 白天鵝 【面積】 4.31萬 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人口】 541.1 萬人( 2005 年 1 月),丹麥人約占 95 %,外國移民約占 5 %。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語。 86.6 %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0.6 %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首都】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Koebenhavn ),人口 50.2 萬( 2005 年 1 月)。 【國家元首】 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Margrethe II ), 1972 年 1 月 14 日 即位。 【貨幣】丹麥克朗簡況】 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 7314 公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 30 米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 1 月- 2.4 ℃ , 8 月 14.6 ℃ 。年均降水量約 860 毫米 。 【政治】 2004 年丹麥政局穩定,執政兩黨自由黨、保守黨合作良好。政府繼續在醫療衛生、養老、移民及稅收等領域深化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並於 10 月調整內閣成員。主要反對黨社民黨力量有所恢復,民調支持率止跌,但政治主張缺乏新意,無法對現政府的執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戰。 2005 年 2 月 8 日 ,丹麥舉行全國議會選舉。在極右的人民黨支持下,自由黨和保守黨再次組成兩黨聯合政府。 【資源】 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 2.9 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 2000 億立方米。 1972 年起開採石油, 2000 年產油 1773 萬噸,為歐洲第 3 大石油輸出國。探明褐煤儲量 9000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 48.6 萬公頃,覆蓋率約 10 %。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工業】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2003 年工業總產值達 5423.7 億丹麥克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38.9% 。從業人數 42.3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15.3 %。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葯、紡織、傢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 60 %以上供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 75 %。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工業部門產值如下(單位:億克朗): 農業】 農牧業高度發達。近年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占較大比重。 2003 年農牧業總產值(包括漁業、林業)為 644.93 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4.6 %。農牧結合,以牧為主,蓄牧業、林業產值 606.12 億克朗,占農業總產值的 94 %。有耕地 265.8 萬公頃,農場 4.86 萬個,從業人員 10.1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3.6 %。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約 65 %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 10.6 %,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 2003 年有貂場 1998 個,產貂皮約 1220 萬張。
㈧ 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處於熱帶和亞熱帶,南回歸線穿過中部,約有三分之一的地區屬於熱帶,其他部分則屬於溫帶,因此各地氣候懸殊北部為熱帶,南方溫和。最冷的地區在塔斯馬尼亞的高原地帶及台地和大陸的東南角。
受到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影響,沙漠半沙漠地區佔35%,西部高原和中部沙漠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北部半島和沿海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可達750~2000毫米;東部新英格蘭山地以南至塔斯馬尼亞島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年降水500~1200毫米;
墨累河下游及大陸西南角屬夏熱乾旱、冬溫多雨的地中海氣候,年降水500~1000毫米。總的氣候特徵是炎熱乾燥,降水從北、東、南向內陸及西部遞減,氣候類型和植被呈半環狀分布。
2、人文地理:
澳大利亞70%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18%為歐洲其他國家人後裔, 6%為亞裔,華人、華僑約56萬人(2003年10月);土著居民佔2.3%,約46萬人。通用英語。居民中有70%信奉基督教(其中28%信奉天主教,21%信奉英國國教,21%信奉基督教及其他教派),5%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非宗教人口佔26%。
(8)德國人的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地形地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㈨ 說一下德國人的性格、生活飲食習慣。全面點
以下這篇文章很好的描述了的德國人,推薦你看下:
德國人的性格與交際禮儀
性格
世界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種,其性格特徵也是千奇百怪、千差萬別的。作為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德國人有的深沉、內向、穩重,有的開朗、豪爽、風趣……但多年來受到德國文化的不斷熏陶塑造,使德國人養成了一些較為共同的特點:實在、勤奮、准時、節儉和做事一板一眼。
(一)講究秩序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接觸過德國人、或是去德國觀光訪問過的人對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在德國大到空間、地、建築物,小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事無巨細都有明文規定,並要求人們嚴格遵守,等等。如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有嚴格規定的,一般店員早7時左右上班,擦拭門窗、整理貨物,8時開門營業,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時關門。從星期六下午2時起,各商店停止營業,星期天關門休息。這一營業時間各商店都要嚴格遵守,不得超時營業。
在德國有著嚴格的交通法規,路上各種各樣的路標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藍色路標夜間在路燈的反射下,很遠就可見到。標志地鐵的藍色大型字母U(U-Bahn)的標志牌高懸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瞭然。不誇張地說,對於一個外國人,只要識得各種交通標志牌,不用張口說一句德語,即可游遍德國各個城市。這些標志牌已成為維護德國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國的公共交通以守時著稱,不光是飛機,火車也以安全正點聞名於世,就是公共汽車也有自己的運行時刻表,必須按點行駛。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時刻表,按時到站上車,不需提前到站候車。汽車即便提前到達,也會等到正點發車。德國汽車司機可稱得上是遵時守刻的模範,作為乘客也必須按規定購票乘車,如果違反,將受到嚴厲的罰款懲處。德國汽車都為無人售票車,乘客要按汽車交通圖上指示的票價在自動售票機上買票。買票時,你一定要弄准所乘車的票價,否則一不留心,在自動檢票機上少打一個票孔,一經查出,一律要交數十馬克的罰款。德國人對於法規執行起來說一不二,其原則性是最強的,講不得半點情面。德國人有一樣東西總是隨身攜帶的,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凡事都記錄在本上,他們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伸手掏記事本,一個習慣用語就是:請稍候,讓我看看記事本。記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經理,小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手一本。在德國辦事務必提前預約,方可成行。德國人做事必先制訂計劃,就是家庭主婦外出購物也都是先列張購物單。一對夫婦如打算出國旅遊,那麼他們可能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制訂旅遊計劃了。他們會先打電話向各旅遊局詢問報價、服務項目、.游覽日程等情況,然後進行比較。選擇好委託的旅行社後,還要親赴該旅行社詳談,直至一切准確無誤,旅行計劃輸入電腦。接下來還要就所去.國家的人文地理、語言等做一番了解。這樣一個一年後才付諸實行的旅遊計劃早早就被安排得井井有序。由此可見德國人辦事的計劃性及嚴格認真的態度。
(二)嚴肅沉穩不尚浮誇
和德國人初交,他們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顯得呆板而沉重。接觸長了,你就會覺得德國人待人接物雖嚴肅拘謹,但態度誠懇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地、不厭其煩地為你指點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會替你去問別人,或不辭勞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為止。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顯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長幽默。他們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謹慎小心,一切按規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際圈中,德國人也會無拘無束地與朋友聚會,他們可以丟開自己經理、官員的身份,用小名稱呼朋友,與朋友坦率地談論生活中的煩惱。德國人十分喜愛歡樂場面,也利用一切機會舉行娛樂活動,但此時還是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缺少真正的放鬆。德國人辦事認真仔細,責任心極強,對工作不能有一點兒敷衍塞責,一旦出現馬虎失職,那隻有請你另謀高就。德國有句俗話"公務是公務,燒酒歸燒酒",私下煙酒不分的朋友,辦起公事來卻公私分明,不講一點兒私情。德國人工作起來一絲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機器,嚴格而冷峻。德國人具有強烈的"實事求是"的意識,注重實際、不尚浮誇。德國人的住室朴實無華,整齊大方。各種生活用品,如門、鎖、開關、衣架、玻璃、燈罩等都牢固結實,注重實用,寧肯失之笨重,決不虛有其表。對一座建築、一件傢具、一套設備似乎都講究百年大計,講究內在質量,就如同德國人辦事一樣注重腳踏實地、絕不誇誇其談。
(三)勤勞整潔的德國人
德國人具有勤勞整潔的生活習慣,一般人家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德國的家庭主婦愛潔成癖,她們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後,便換上工作服,開始一天最有意義的工作:清潔宅院。她們會跪在地上,將每一個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請清潔工和花匠幫忙,主婦們也往往跟班勞動,直干到窗明幾凈、一塵不染,方心滿意足。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美觀、清潔的家,這是每一個德自主婦的最大願望。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走在德國的鄉村、城鎮,美麗的花園小別墅隨處可見。德國人對住房的要求極高,擁有一套單獨宅院的住房是普通德國人畢生奮斗的理想。人們平日辛勤工作,積攢錢蓋房,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營造一處寬敞、體面、舒適的住房被視為人生完美充實的標志。德國人勤奮工作、埋頭苦乾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受雇於人的職員身上,就是高級官員和大企業家也不例外。德國式嚴格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他們和散漫作風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國教師對德國進行長期觀察後,在他的調查報告中對美德兒童作了這樣的比較:在一個雨過天晴、陽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國小姑娘會被明媚的陽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會兒再讀書;而一位德國小姑娘則會在做完作業之後,再出去玩。先工作,後娛樂,這就是德國教育。人們只有在辛勤勞動之後,才有權力享受生活。
(四)遵紀守法的民族
有一個笑話:在半夜12時開車,看見紅燈還停車的,全世界只有德國人。這一方面說明德國人在遵紀守法方面具有很強的自覺性,同時也說明德國是一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縱觀德國的發展歷史,歷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說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從俾斯麥以"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極權和獨裁導致下層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順從精神"或稱"臣僕意識"。盲目服從、馴服地跟隨統治者,就像德國歷史劇中描寫的"官吏們既已作出決定,皇上也已首肯,服從就是我們的天職。貫徹帝王聖旨,想必無上榮耀。"戰後德國在西方大國的推動下,走上了資產階級議會民主的道路,德國人的民主意識得到了加強。人們主動參與政治生活,自由發表個人見解,那種順從的臣僕意識雖已被擺脫,但長期歷史沿襲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於德國人的性格與意識中。在企業里,下級絕對服從上級,一切按規章辦事,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職工們以服從為天職,而領導者則以是否服從命令、遵紀守法作為衡量職工好壞的標准。這也是形成德國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國人受地形、氣候的影響,各個地區的人們在性格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北德人就比較開放,特別是漢堡人地處港口城市,見多識廣,但也有些排外,對外地人或外國人顯得不那麼熱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別是巴伐利亞人地處內陸山區,思想較為保守,但為人朴質、熱情、樂於助人。從總體上說,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團結守紀律的民族,他們在公共場合禮讓老弱婦孺,不打鬧喧嘩,講究公共衛生,對別人也不喜歡在背後說長道短。德國人很維護國家的聲譽,盡管在大選時,各政黨間相互攻擊、揭短,但對外很少發表對本國的不滿之詞。
在德國,習慣上結婚之後丈夫的姓便成了夫妻雙方共同的姓,即妻子婚後改用夫姓。如英格·施萊爾小姐同保羅·韋貝爾先生結婚,女方便隨夫姓,被稱為英格·韋貝爾。不過德國的法律規定夫婦雙方可自行決定姓從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選用對方姓的同時,也可把自己的姓置於雙方共同姓之前,如上面提到的那對夫妻,妻子可改英格·施萊爾-韋貝爾,或丈夫改用保羅·韋貝爾-施萊爾。
交際禮儀
在德語中,人們往往用人稱代詞"您"或姓氏之後加"先生"或"女士"來表示尊敬。對未婚女性稱呼"小姐"已不時興。在親戚、朋友和年輕人之間更多的是用"你"或直呼其名。人們往往在相識後不久就改尊稱"您"為"你"了,這種隨便的稱謂現在用得越來越廣泛。
(一)初次相識
德國人之間初次見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紹,作為介紹人要注意:不能不論男女長幼、地位高低而隨便把一人介紹給另一人,一般的習慣是從老者和女士開始。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女士引見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對方,如果這時把眼光移向別處,東張西望,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初相識的雙方在自報姓名時,要注意聽清和記住對方的姓名,以免發生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局面。在許多人相互介紹時,要做到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由於德語語言自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交往中還會遇到一個是用尊稱還是用友稱的問題。一般與陌生人、長者以及關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您";而對私交較深、關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關系不錯的同事,往往用友稱"你"來稱呼對方。交換稱謂的主動權通常在女士和長者手中。稱謂的變換,標志著兩者之間關系的遠近親疏。對此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與德國人交往。
(二)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約,應客氣地說明理由。既不赴約,又不說明理由是很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信,注往還註明衣著要求,這並非多此一舉,因為誰也不想在此穿戴莊重的場合,由於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電影院中的遲到,人們可以習以為常,但對於音樂會的遲到,則是令人討厭的。這時遲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個樂章結束後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萬別走錯排數,並且要對站起來讓路的人輕說"謝謝"。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遲到固不禮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三)付小費
在西方國家,給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付小費已成為習慣,小費已成為服務員的重要收入來源。給小費不但是對其服務的一種酬勞,同時也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因此,它也屬於禮貌范圍之內的事。那麼,對哪些人應付小費呢?飯店招待、門房、女服務員、房間清潔工、旅館中的行李搬運員、火車站和機場上的行李搬運員、輪船招待、卧鋪車廂乘務員、酒吧調酒師、理發師、出租汽車司機、加油站工人、廁所服務生、擦皮鞋者、導游、旅遊車司機、摩托遊艇司機、領座小姐和停車場看守等。經驗證明,付適當的小費可提高你在度假場所、餐館中的舒適程度。同時,通過小費也表達了你對服務員熱情周到服務的感謝。小費不等同於服務費,服務費是顧客所付的附加費,一般為消費的10%一15%,它列在帳單的末尾。一般如果帳單上已列出了15%的服務費,那就不用再付小費,如果服務費只收10%,顧客要另加5%的小費。當然,如果你對這里的服務十分滿意,可以把錢湊個整數,或單獨把硬幣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盤中。誰幫了我的忙,我就給他2-5馬克的小費,這已成為一種規矩。提早把幾馬克的小費塞到賓館房間清潔女工的手裡,可保證你房間的整潔舒適。早一點兒把小費塞給出租太陽傘和躺椅的人,可保證你及時租到這兩種東西。多付幾馬克的小費,可使你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其實這是很實惠的。千萬不可小看小費,這也是你禮貌是否周全的標志。
(四)如何送禮
朋友之間交往、遇有婚喪喜慶、做客赴宴、送往迎來、逢年過節、慰問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禮品,這是人之常情。德國人不習慣送重禮,所送禮物多為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此來表示慰問、致賀或感謝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帶上點兒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當然,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贊賞。如果只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兒小玩意兒。如果是業務的聚會,雙方往來都是公事,只要按時應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在德國,如遇朋友喬遷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禮者開誠布公地談談送些什麼禮物好。有的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單,送禮的朋友可在此單上劃上自己送的東西,這樣既可使新婚夫婦得到實惠,又令饋贈者高興。對送報員、清潔工、看門人或照顧病人的護士,德國人一般也會送些禮品,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不過對他們送錢更為實惠。你可把一張鈔票裝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們手中,同時對他們的勞動表示感謝。
㈩ 英國與德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德國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德國總人口8267萬,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它主要是德語(德語),有少量的丹麥人和山梨人。德語被廣泛使用。德國文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18世紀德國文學達到了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是傑出的代表。
自然地理:德國地形多樣,有丘陵、高原、丘陵、美麗的湖畔和廣闊的平原。整個德國地形可分為五個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程隆起帶、西南部中程梯形帶、南部阿爾卑斯山邊疆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
2、英國
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英國總人口為6558萬。官方語言是英語。威爾士語也在北威爾士使用。蓋爾語仍在蘇格蘭西北高地和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使用。
大多數居民信奉新教基督教,主要是英國國教(也稱為聖公會,其成員佔英格蘭成年人的60%)和蘇格蘭國教(也稱為長老會,有59萬成人)。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各種宗教信仰在英國中部地區蓬勃發展。
自然地理:英格蘭西北部有許多低矮的山脈和高原,東南部的泰晤士河是英格蘭最大的河流。這七條河是英國最長的河。它有338公里長。它發源於威爾士中部河道呈半圓形,流經英格蘭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峽。
(10)德國人的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英國氣候特徵:
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全年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攝氏度,最低氣溫不低於-10攝氏度,1月平均氣溫為4-7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為13-17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英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