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茶葉
⑴ 婺源綠茶是哪一年成為國家地理標志げ返
2008年婺源綠茶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參考新聞資料:
名城有茶綠久遠
江西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本報記者 龔琛虎
新的世紀,婺源綠茶譜寫了發展的新篇章。近年來,婺源縣先後被評為中國茶葉出口第一縣、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十大特色產茶縣、江西十大產茶縣之首、全國首批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准化生產基地縣。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婺源綠茶還因未能及時調整經營和管理模式,險些被市場淘汰,產業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時期。2008年,隨著婺源綠茶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其產業發展又邁上了新台階。
「中國綠茶金三角」核心產區之一的江西省婺源縣,地處皖、浙、贛3省交界的中亞熱帶,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空氣濕潤,無酷暑嚴寒,因為地處山區,林木茂盛,輻射蒸騰面較大,極易形成霧,「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便成了婺源顯著的氣候特點,茶樹在這種環境下有利內含物的形成,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造就了婺源綠茶的高品質與獨特性。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2005年的檢測結果顯示,婺源綠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出國家《無公害食品 茶葉》標准(≤32%)的4.03~8.15%,居全國綠茶水平之上,兒茶素指數為全國同類茶葉之最高。
江西婺源綠茶「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早在唐代著名茶葉專家陸羽所著的《茶經》一書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稱絕品,明清入貢,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一時風光無限,與西湖龍井、蘇州碧羅春等並稱「中國十大名茶」。優異的品質,使婺源綠茶產業一直以來成為婺源的支柱產業之一。
進入21世紀,婺源縣政府意欲重塑婺源綠茶輝煌,明確把茶產業列為縣域3大支柱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摸索綠茶產業發展道路。婺源縣質監局積極響應,明確了服務地方支柱產業工作重點,提出了標准化管理為基礎、質量提升為抓手、大力推進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工作方針,及時調整工作方向,克服人力、財力資源緊張的困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婺源綠茶現狀普查調研,並向縣政府及縣領導提交了分析報告4份,建議從統一標准、市場整頓、龍頭帶動、示範區建設、地標推進等方面規范市場,提升品質。
在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與支持下,婺源縣質監局聯合縣茶業局、茶葉協會等部門和專家依據質量要求、管理體系、標識與銷售、生產技術規程、加工技術規程、生產技術規程6部分起草了《婺源綠茶》江西省系列地方標准,並於2006年10月獲江西省質監局批准發布,為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奠定了基礎;2007年,婺源縣政府啟動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工作,成立婺源綠茶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08年10月,該產品順利地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同時,婺源縣政府採納縣質監局的分析報告建議,先後發布《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婺源縣整頓與規范茶葉市場工作規劃(2008~2010)》、《婺源縣整頓和規范茶葉市場工作方案》(2008、2009、2010年版)。婺源綠茶從此走上了標准化、規范化、品質化、規模化發展的道路。為從源頭上保證婺源綠茶的純正品質,婺源縣質監局還先後代為起草了《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及《關於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用標志申請使用工作的通知》等縣內規范性文件,並每年開展婺源綠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項整治等活動,切實加大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後續監管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婺源綠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以來,已為婺源綠茶產業提高附加值30%以上。婺源茶產業年產值從2005年的2.16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8.5億元,增幅達到近4倍,茶園面積從2005年的8000餘公頃發展到如今的10000餘公頃,茶葉年產量從最初的5000噸左右增長到2010年的8200噸,年加工貿易量從1.25萬噸增長到了2.6萬噸,年出口創匯從不足500萬美元猛增到了2010年的2000萬美元,農民人均年茶葉收入也由520元增長到了1250元。《中國質量報》
⑵ 十大名茶都是出自哪些地方的
1、廬山雲霧茶——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
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因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
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
通常用「六絕」來形容廬山雲霧茶,即「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雲霧茶風味獨特,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
2、龍井茶——浙江杭州西湖一帶
龍井茶(Longjing Tea),浙江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2001年,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准「龍井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3、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
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4、黃山毛峰——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
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
5、安溪鐵觀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
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
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
6、信陽毛尖——河南省信陽市
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西部的浉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里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
清光緒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駐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
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7、碧螺春——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洞庭山
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洞庭山。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
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
8、都勻毛尖——貴州都勻市
都勻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徵:干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
9、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產於福建「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著名的以大紅袍享譽世界。
10、大紅袍——福建武夷山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
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⑶ 易武茶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嗎
是的。
易武抄普洱茶是產於襲雲南易武的一種茶葉,俗話說,班章王,易武後。意思是說易武山頭出的茶則口感細膩,像溫柔的皇後。
易武老樹茶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具有條索黑亮、較長、泡條,湯色金黃,苦澀較輕、香氣較好,湯中帶甜,湯質較滑厚、回甘較好、陳化較快等特點,由於矮化和長於山林的特點,山野氣韻不同寨子的有所區別。
⑷ 裸花紫珠是不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經查,裸花紫珠這種植物不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國家地理標志是對地版方產品的認定和權保護。這種植物,具有消炎解毒功效,在中國多分布於兩廣、福建、江西、海南地區的丘陵地帶,分布很廣,不具備地理標志要求的特殊性、唯一性。具體詳情,請去官網查詢:
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網
⑸ 這是什麼茶
茶葉盒子上面抄 寫著 龍井襲茶
龍井茶 (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的綠茶)
龍井茶,浙江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2001年,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准「龍井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⑹ 茶葉中的中國紅指的是什麼茶,屬於哪一類茶
茶葉中的中國紅指的是六堡茶,屬於黑茶類。
六堡茶選用蒼梧縣群體種、廣西大中葉種及其分離、選育的品種、品系茶樹的鮮葉為原料,按特定的工藝進行加工,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黑茶。
喝過六堡茶的人都會對它的「中國紅」情有獨鍾,六堡茶業界認為,必須以「中國紅」的文化韻味和民族特色為准則,使六堡茶走上復興之路。
(6)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茶葉擴展閱讀:
六堡茶和普洱茶一樣,是「可以喝的古董」,存放時間越長品質越好,因為久藏的茶葉會產生一種有益於人體的金色菌類孢子——金黃黴菌,俗稱「發金花」,這種金黃黴菌分泌多種酶,使茶葉物質加速轉化,風味獨特。
據《梧州市志》記載,早在清代嘉慶年前後,在馬來西亞等地的僑胞中,都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驅痢和解暑的生活飲品。
六堡茶除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於其他茶類,故六堡茶具有更強的分解油膩、降低人體類脂肪化合物、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長期飲用可以健胃養神、減肥健身。
六堡茶屬於溫性茶,除了具有其他茶類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濕、明目清心、幫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飽食之後飲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飲之清腸胃。
在悶熱的天氣里,飲用六堡茶清涼去暑、倍感舒暢。六堡茶還具有「三增三抗」的功能,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輻射、抗癌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來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飲茶有益無害,讓「不吸煙、少喝酒、多飲茶、飲好茶」逐漸成為生活的新潮流。
⑺ 正規綠茶是否都有國家地理標志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准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中國六大茶類生長的地域不同,歷史發展沿革多變,被收入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茶品都是具有地域特色知名度的。
信陽毛尖
產自河北省五雲山、金剛台、固始九華山等地,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干凈,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沖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恩施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
龍峰茶
產於湖北省竹溪縣,龍峰茶外型緊細顯毫,色澤嫩綠光潤,整碎勻整,凈度無嫩莖。龍峰茶屬高香型茶葉,香氣鮮嫩清高持久,滋味鮮醇甘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
鄧村綠茶
產於湖北省夷陵區鄧村鄉,品質優異,形美壯實,色潤綠亮,栗香持久,味濃鮮爽
古丈毛尖
產於湖南武陵山區古丈縣,具有緊直多毫、色澤翠綠、嫩香高悅、滋味醇爽回甘、耐沖泡等特點,具有獨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譽為「綠茶中的珍品」。
烏牛早
產於永嘉烏牛鎮,外形扁平,味醇氣香,色澤翠綠,為茶中珍品。
桂東玲瓏茶
產於湖南省桂東縣清泉鎮銅鑼村的玲瓏組,玲瓏茶緊細彎曲,狀若環勾,色澤蒼翠,銀毫畢露,沖泡後湯色清亮,滋味醇厚。茶形如環鉤,奇曲玲瓏,又產於玲瓏村,故有「玲瓏茶」之雅稱。
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南京雨花茶
產自江蘇南京,雨花茶以碧綠的茶色,清雅的香氣、甘醇的滋味聞名。雨花茶沖上開水,水面頓顯白毫,茶入水即沉沖泡後茶色碧綠、清澈,香氣清幽,品飲一杯,沁人肺腑,齒頰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有止渴、清神、消食、治喘、除煩去膩等功效。
陽羨雪芽
江蘇省宜興南部陽羨,條索緊直有鋒苗,色澤翠綠顯毫。香氣清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勻完整。以湯清、芬芳、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
⑻ 這是什麼茶葉
龍井類茶。來
龍井茶,浙江省自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特級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2001年,國家質監總局正式批准「龍井茶」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⑼ 中國都有什麼有名的茶葉嗎
平常心,竹葉青。
⑽ 榮獲地理標志產品的茶葉有哪些
永春佛手茶,安溪鐵觀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