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古今對照的地理圖
㈠ 三國時期詳細地圖(含古今對照)怎麼用
什麼格式的?不過我建議你去下一下《中國歷代地圖集》(譚其驤主編),非常全面、權威。
㈡ 中國最早的一套歷史地圖是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最早回的中國歷答史地圖。它是一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成圖略晚的杜預《春秋盟會圖》,則是最早的古今對照的專門歷史地圖。
唐貞元十七年(801)賈耽製成的《海內華夷圖》廣三丈、高三丈三尺,內容上溯《尚書·禹貢》、下及當代,范圍包括唐朝版圖及其鄰國。它是首創「古墨今朱」雙色注記法的歷史地圖。上述地圖惜已失傳。
北宋稅安禮繪成的《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於帝嚳,迄於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㈢ 中國歷史上首次採用古今對照,雙色會畫的地理圖
中國歷史上首次採用古今對照,雙色繪畫的地理圖是唐代地理學家賈耽內繪制的《海內華夷容圖》。
賈耽在55歲時組織畫工繪制《海內華夷圖》,花了17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個巨幅唐代中國全圖。
此圖是按照晉代裴秀六體方法編繪,比例是一寸折百里,用不同的顏色注記地名:「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題以朱」。圖的中國部分本於《禹貢》,外國部分本與班固的《漢書》,是一幅中國及鄰近地區的中外大地圖。
(3)中國首次古今對照的地理圖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賈耽自年輕時「注意地理」,又逢安史之亂,邊疆多事,領土喪失,所以他經常懷念國家領土的完整,留心邊疆及域外地理所繪地圖頗能糾正舊籍疏謬,內容豐富,多至數百國。原圖已佚,僅存仿製的《華夷圖》及《禹跡圖》。
賈耽一生先後採用裴秀制圖法,撰成《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隴古山南國》、《貞元十道錄》、《皇華四達記》及《吐蕃黃河錄》等。
㈣ 關於中國的歷代地圖
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是公認的經典,你可以看看。
《中國歷史地圖集》
簡介:
以 中國 歷代疆域政區為主的地圖集。 譚其驤 主編。自原始社會至清末,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20個圖組,共304幅地圖(插圖未計在內)。地圖全部採用古今對照。1982年起陸續出版了1-8冊是研究我國歷代 行政區劃 不可多得的資料!
內容
內容包括:已公布的 原始社會 遺址和其他時期的重大遺址,各民族政權的疆域或活動范圍、政區和一些部族的分布, 秦 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後全部可考縣以上政區(含縣)和縣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圍,可考的長城、關津、堡塞、穀道、陵墓、庭帳等,主要的 河流 、湖泊、山嶺及海岸線、島嶼等。各冊都有編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約7萬個。由 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
底圖:
圖集採用高精度的今地圖為底圖,以19世紀40年代前的清朝版圖為基本范圍,歷史時期的各個政權均編繪上圖;總圖和分幅圖都確定其標准年代或標准時期,盡可能地反映同一個年代或時期的疆域和政區;大量吸收國內外 歷史學 、 考古學 、 地理學 等方面的成果。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糾正了前人許多錯誤。
作者簡介
作品:《中國歷史地圖集(合裝8冊)》 《第四冊: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 《第三冊:三國、西晉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 《第七冊:元、明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 《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一冊:原始社會夏商時期》 《中國歷史地圖集(全8冊) 精 》 《中國歷史地圖集 全八冊 (精裝本)》 《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
㈤ 中國地圖高清版大圖
中國地理位置: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面積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省級行政單位總共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民族眾多。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較少。中國可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部分。
地圖如下:
(5)中國首次古今對照的地理圖擴展閱讀
中國行政規劃:
1、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2、北部邊疆一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3、黃河中下游六省、直轄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長江中下游七省、直轄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七省、特別行政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福建省、台灣省;
6、西北五省、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7、西南五省、直轄市: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㈥ 中國地理位置的分布圖
我自己做的...
㈦ 雙色繪畫的地理圖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採用古今對照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首次採用古今對照,雙色繪畫的地理圖是唐代地理學家賈耽繪制的《海版內華夷圖》。權
賈耽在55歲時組織畫工繪制《海內華夷圖》,花了17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個巨幅唐代中國全圖。
此圖是按照晉代裴秀六體方法編繪,比例是一寸折百里,用不同的顏色注記地名:「古郡國題以墨,今州縣題以朱」。圖的中國部分本於《禹貢》,外國部分本與班固的《漢書》,是一幅中國及鄰近地區的中外大地圖。
(7)中國首次古今對照的地理圖擴展閱讀
特點
一是注重外國部分,雖然是采訪材料,但注重實際,修正了不少錯誤。時間跨度自傳說時代中的夏朝至唐朝,地域范圍不限於唐朝本土,包括了作者所了解的唐朝以外的全部地理范圍。
二是注重歷史地理的考證,古今地名分別用不同顏色繪注,開創了我國沿革地圖的先例。《海內華夷圖》幅面約10平方丈,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圖》大10倍,可見工程之浩大,亦可見唐代制圖事業之規模。將與地圖有關的考證和說明文字另撰專書,作為該圖的附件。
㈧ 請問哪位大神有春秋時期與現在古今對照的地圖
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圖其實現在網上很多,問題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領地是不斷變化中的,所以准確性都存在爭議。
至於你要的楚莊王時期的,我找了一下,這個最符合了。
春秋時期楚國爭霸中原形勢圖
㈨ 求三國時期詳細地圖(含古今對照)
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個國家的領地都是如今的哪裡?蜀漢,三國之一。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斗中因戰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最後說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孫吳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孫吳的疆域范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㈩ 在地球說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地圖是什麼樣子的那時中國繪制的世界地圖又是什麼樣子的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里,是外出狩獵和出門勞作或旅行的指南。
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後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地圖是在古巴比倫北部的加蘇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內)發掘的刻在陶片上的地圖。圖上繪有古巴比倫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大約是公元前2500年刻制的,距今大約四千餘年了。
(10)中國首次古今對照的地理圖擴展閱讀:
世界地圖簡介:世界地圖是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圖,使用地圖投影方式繪畫,在平面上用記號、圖形和文字表現。畫有經線、緯線、各國分界、地名、海洋、陸地等。在地理學、政治學、自然學等領域都具有重大作用。世界地圖自古被學者們通過外出考察所繪畫,在人造衛星出現以後,地圖的繪畫更加准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