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陳國生中國地理物理協會

陳國生中國地理物理協會

發布時間: 2021-02-14 22:56:22

❶ 中國歷史上的物理名人

祖沖之 園周率
他對劉歆、張衡、鄭玄、闞譯、王番、劉徽等科學家的工作進行了仔細研究,一一駁正了他們的錯誤,導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結果。准確到7位有效數學的園周率數值便是人所共知的例子。

墨翟 數學、力學、聲學、光學
1.在力學方面,墨家給「力」下了符合科學的定義。對杠桿平衡的研究,不僅考慮到力的大小,而且考慮到力臂的長短,實際上提出了力矩的概念。可以說,墨家已經發現了杠桿的平衡條件。
此外,墨家對運動和時間、輪軸、斜面、圓球運動以及浮力等問題,都有深刻的論述。
在聲學方面,墨家的突出成就是把固體傳聲和聲音共鳴在軍事上的巧妙運用。
2.在光學方面,墨家研究得更多。他們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此外,墨家對飛鳥的影子、物體的本影和半影、凹面鏡和凸面鏡的成像現象等,也都作了許多研究。

張衡 天體運動和宇宙結構 渾天儀 侯風儀
根據自己對天體運行規律的認識和實際觀察,認真研究了這三種學說,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他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渾天理論,大膽地對天象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
張衡在西漢耿壽昌發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渾天說,創制了一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面的多的「渾天儀」。創制了一個能夠精確在表演渾天思想的「渾天儀」。
還創造了一種測定風向的儀器——侯風儀,又叫相風銅鳥。是在一根五丈高的桿頂安放一隻銜著花的銅鳥,可以隨著風向轉動。鳥頭所對的方向就是風向。

沈括 《夢溪筆談》
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
。《夢溪筆談》中所記載這方面的見解和成果,涉及力學、光學、磁學、聲學等各個領域。特別是他對磁學的研究成就卓著。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第一次明確地談到磁針的偏角問題。在光學方面,沈括通過親自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面鏡成象、凹凸鏡的放大和縮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動的論述。他對我國古代傳下來的所謂「透光鏡」(一種在背面能看到正面圖案花紋的銅鏡)的透光原因也做了一些比較科學的解釋,推動了後來對「透光鏡」的研究。此外,沈括還剪紙人在琴上做過實驗,研究聲學上的共振現象。沈括還是最早發現地理南北極與地磁場的N,S極並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針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間有一個很小的偏角。被稱為磁偏角。

魯班 機械、土木、手工工藝
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一生注重實踐,善於動腦,在建築、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他能建造「宮室台榭」;曾製作出攻城用的「雲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傘、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這裡面都包含著原始的物理科學知識。
魯班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機關設在裡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
《墨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這可不可以認為,是原始航空科學的先頭兵
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車馬。這種木車馬由木人駕御,裝有機關,能夠自動行走。

❷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❸ 當今中國物理界出名人士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
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
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竺可楨(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
創始者、推動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
人。「」化石新分類標準的提出、中國南方震旦紀與北方石炭紀地層系統的建立、中國東部第四
紀冰川的發現與研究是他對地質科學的重大貢獻。)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9、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
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
有重要成就。)

12、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吳有訓(物理學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

望採納!謝謝!

❹ 陳國生的造假現象

學界造假,本已花色多多,但陳國生教授的學術造假往往出其不意,匪夷所思:除了在多篇(本)論著中抄襲多位學者的論著外,他還自作聰明,掩耳盜鈴,盜用陝西旅遊出版社的名義、盜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張偉然教授著《湖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條形碼和封面設計,在1996年將自稱「篳路藍縷」而實則多有抄襲的《心理心態與歷史研究》「自編書號並擅自印刷」成書。尤其滑稽的是,該書作為陳國生破格申報教授的主要成果之一,盡管當時曾遭到專家異議,但他依然在1998年如願以償圓了自己的教授夢。
只是好景不長,忍無可忍的西南師范大學教授藍勇、貴州師范大學教授張新民,於200 2年先後將陳國生的剽竊行為告上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為人敦厚的張新民在打贏了這場歷時9個月、索賠1元人民幣的官司後,頗為感慨:「促使我們最終走上法庭的,並不僅僅是他的侵權行為本身,而是他在抄襲行為敗露時,還振振有辭地炮製了一套『 抄書有理』的自我辯解理論——所謂『善抄書者可以成創作』。按照他的理論邏輯稍加推衍,豈不是也可說『善偷盜者亦可成富豪』嗎?這樣一來,不僅抄書有了合法的理由,甚至偷盜也有了合法的借口,學術尊嚴喪失殆盡不說,天下是非黑白也會因此而完全顛倒。所以只要自己的社會良知還未泯滅,我們就找不出任何理由不上法庭。」《重慶晚報》記者屈弓比喻說:「陳國生被學術界形容為『文科胡黎明』,但他也許比胡黎明更有資格載入中國學術的史冊。」
把「一晚上不寫上七八千字就不爽」掛在嘴邊的陳國生,不僅論著數量特多,而且涉及領域特廣:從古代歷史地理、現代旅遊地理到地方史、文獻史、心態史直至主編《中國近代史》,但這些東西大都不幹不凈,不是涉嫌抄襲剽竊,就是被指弄虛作假。據說陳國生的問題曾被反映到西南師范大學的上級主管部門——教育部,而教育部監察局也曾致函該校要求認真調查,但無果而終,不了了之。所以,盡管輸了法律和道義這雙重官司,但「這一切並沒有損傷陳國生教授的一根毫毛。他不僅仍繼續逍遙自在地當著他的教授,而且對法院判決的任何一項都沒有執行」,曾被侵權的張偉然徑直把「陳國生教授的所作所為」名之曰「陳國生現象」,並視之為「中國文科學術的喪鍾」:「對這一現象,我們可以緊閉雙目,然而耳朵卻不可抗拒地要接受一種並不十分遙遠的聲音,幻覺告訴我,那是中國文科學術的喪鍾。一個人無論怎樣地為非作歹,無論如何地恣肆放縱,都可以不受任何形式的點滴制約,我不知這樣的學術環境將伊於胡底。盡管學界中人痛心疾首:『陳國生的一次次膽大妄為,不僅是對學術規范的踐踏,而且是對學者尊嚴的踐踏,對人類良知的踐踏』;但踐踏了,你能怎麼樣?陳國生現在仍過得很滋潤,他擔任著衡陽師院地理系的教授兼副系主任,享受著學校給予的特殊津貼,據說還有進一步提拔的希望。」

❺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是什麼級別的獎

中國地抄理信息產業協會科襲學技術獎(簡稱科技獎)是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獎項。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科技獎分為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和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獲獎證書蓋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公章。

據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咨詢了解,目前對國家科技獎勵辦批准設立的、國家級社會團體的獎項是否屬於省部級,沒有明確的相關政策。
多年來從獲獎單位反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可按省部級獎計。

❻ 中國地理協會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技大賽初中組試題,求答案

17、C
18、C
19、C
20、C
21、A
22、C
23、A

❼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理事成員

第一屆理事會(1996-1999年)
會 長 張 挺 電子工業部原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常務副會長 馮孟華 國家測繪局副局長
副 會 長 陳毓川 地質礦產部總工程師
王小牧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長
楊文鶴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王志剛 電子工業部司長
葛治洲 國家地震局副局長
艾長春 國防科工委科技部五局局長
宋春華 原建設部總規劃師
楊燕生 航空工業總公司機載局局長
鄭立中 國家遙感中心副主任
何福祺 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第二屆理事會(2000-2003年)
名 譽 會 長胡啟立 全國政協副主席
會 長 王志剛 電子工業出版社社長
副 會 長 張洪濤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
錢榮鈞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長
倪岳峰 國家海洋局司長
岳明生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
王兆耀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部航天科技裝備局副局長
洪立波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總工
劉祥林 中航總公司設備系統工程局局長
陳如明 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
鄭立中 國家遙感中心副主任
張志凱 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第三屆理事會(2004-2007年度)
名譽會長 胡啟立 全國政協副主席
會 長 王志剛 電子工業出版社社長
副 會 長 王兆耀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基礎部航天科技裝備局副局長
錢榮鈞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
邵建平 首信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洪濤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
岳明生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
朱三保 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
王 殿 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副司長
陳品祥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鄭立中 國家遙感中心副主任
黃雲康 國家測繪局原副局長
(第四屆)理事會(2008-2011年)
名譽會長: 徐冠華 科技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
會 長 常志海 國家測繪局原副局長
副 會 長 陰朝民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
張洪濤 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
楊長風 總裝備部電子信息部副部長、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主任
邱志高 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長
郝會民 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總工
高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四研究所副所長
陳品祥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薛貴江 總參謀部測繪局副局長
第五屆理事會(2012-2015)
名譽會長:
徐冠華 科技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
孫家棟 原航空航天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國家兩彈一星元勛
徐德明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書記、局長
會 長:
張榮久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常務副會長:
苗前軍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 博士
副會長:
陰朝民 中國地震局 副局長/研究員
范藝華 總參謀部測繪導航局 副局長
蔡蘭波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 總工程師/副主任
李金發 中國地質調查局 副局長
康 健 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 副司長
景貴飛 國家遙感中心 副主任/博士
孫承志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 副主任
徐楓 國家信息中心空間地理中心 主任
溫宗勇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院長
程鵬飛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副院長/研究員
高 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七零四研究所 副所長/研究員
敖 然 電子工業出版社 社長兼黨委書記
閆忠文 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李京偉 天地圖有限公司 副總裁
成從武 高德軟體有限公司 總裁
孫玉國 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
郭信平 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宋關福 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博士
高建波 北京天安信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董事長/總裁
張全升 北京星通聯華(集團)公司 總裁
譚超 吉林普華科貿有限公司
周儒欣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韓紹偉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總裁/教授
周建輝 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有限公司 管委辦主任
尤源 嘉興佳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高工
李建成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院長/院士
廖定海 廣州市中海達測繪儀器有限公司 總經理
張家同 深圳市賽格導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總經理
張文星 深圳市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教授
何占國 西安煤航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教高
胡 莘 西安測繪研究所 副所長兼總工

❽ 中國地理

奇異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深的大湖,而且還擁有獨特、迷人的多種動物。這個充滿著魅力的神秘湖泊,早已名揚全球,而且吸引著

各國科學家和眾多的遊客來此考察、觀光游覽。美國湖泊專家考察隊,還有非專業的自願者先後於1989年、1990年,聯合俄羅斯科學

家,兩次合作對貝加爾進行綜合考察,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一、究竟有多老、多深

貝加爾湖西距伊爾庫茨克60千米,四周崇山峻嶺,面積3.1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八大湖。湖面海拔456米,形狀狹長如彎月,南北

長636千米,平均寬度為48千米;平均深730米,最深達1830米(實際湖盆深度應為4800米~6400米,不過所有最深部分

都充滿淤泥,因而不計算在內),為世界湖泊最深記錄。貝加爾湖也是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湖泊,它接納了大小554條河溪,大河有安加拉河

和色楞格河。同時也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多的淡水湖,儲水約為2.36萬立方千米,佔地球液態淡水的22%,比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必

利爾湖(8.24萬平方千米)儲水量大一倍,比北美五大湖的儲水總量還多,堪稱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庫。貝加爾湖水量動態變化平衡,平均

每年收入和支出量相等,都是70立方千米。假如貝加爾湖是空的,全球所有大小河溪的水都向它流進來,大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灌滿。世界

一些著名的大湖幾乎都是在逐年減少水量,可它卻在逐年增加,面積也在緩慢而持續地擴大。如果有一天554條注入的大小河溪全部乾涸,

它也能保持安加拉河流淌400年。

安加拉河河床陡降,落差很大,多瀑布險灘,河水洶涌澎湃,但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幾座大型水電站。貝加爾湖的水透明度很好,晴天可以

看到10米~15米深處的生物活動,如果將白色圓盤放入水下40米~42米的深度,仍然清晰可辨。

貝加爾湖已存在2.5萬年,在兩萬多年前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由於強烈的地殼斷裂活動,形成一條狹長深陷的彎月形谷盆,兩側陡峻的斷

崖懸岩高達1000米~2000米,谷盆積水成了湖泊,貝加爾湖就這樣誕生了。貝加爾湖形成時,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是一個溫暖、茂盛

的大草原。貝加爾湖和世界上第二深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都屬於典型的裂谷型湖泊。湖中有地壘形成的奧爾杭島,面積722.4平方千米,

相當於兩個馬爾他共和國的面積貝加爾湖地區地殼極不穩定,1861年附近區域曾發生過地震。

二、湖中奇特的動物

被譽為「珍奇海洋博物館」的貝加爾湖,獨有的動植物種類最多,在2600多個物種中,有3/4的物種,以及11個科和亞科及96個屬

的物種是該湖獨有的。如貝加爾海豹、鯊魚、海螺等,湖底還生長著海綿叢林,有一種龍蝦就躲在叢林中。貝加爾海豹個頭小,雌雄性都是大

約120厘米長,體色為暗銀灰色。貝加爾海豹與其北極的親屬一樣,雌性也在冬天產仔,餵乳於冰上雪穴之中。海豹在貝加爾的出現,可以

說是一件最令人不解的事情,查閱地史資料,貝加爾湖所在的中西伯利亞高原,5億多年內不曾被海水淹沒過。經分析,貝加爾湖純屬淡水,

美國科學家馬克·徹林頓歸納了學者們的見解,提出了「外來」說,即貝加爾湖的海洋動物是從海而入,並稱貝加爾湖為「西伯利亞的神海」

。生物學家推測,貝加爾湖海豹的祖先來自遙遠的北冰洋,當它們進入葉尼塞河,逆流游泳2400千米,學會了吃完全不同的食物,生存於

一個異常的環境里,因而從目前地理學角度上來看,只有這一出口到達海洋。

三、氣候學奇觀

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為-38℃,確實很冷,不過每年1月~5月,湖面封凍,放出潛熱,已減輕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

凍,大量吸熱,降低了炎熱程度,因而有人說,貝加爾湖是一個天然雙向的巨型「空調機」,對湖濱地區的氣候起著調節作用。一年之中,盡

管貝加爾湖面有5個月結起60厘米厚的冰,但陽光卻能夠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中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有利於

浮游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為其它各類水生動物提供了食物,促進了它們的發育生長。據水下自動測溫計測定,冬季貝加爾湖的底部水溫

至少有-4.4℃,比湖的表面水溫高。貝加爾湖可調節湖濱的大陸性氣候。

四、「貝加爾湖自然保護區」的建立

貝加爾湖沿岸生長著松、雲杉、白樺和白楊等組成的密林,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煤、鐵、雲母等礦產資源,湖中盛產多種魚類,是俄羅斯重要漁

場之一。但近些年來沿岸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南岸工廠塵煙的撒落,湖水受到污染。不過俄羅斯政府已經提出了一項保護貝加爾湖的法令,其

中包括紙漿廠必須改造,到1993年已全部實現了無害於環境的生產活動。因貝加爾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俄羅斯專門在這里建立了「貝

加爾湖自然保護區」。科學家們卓有成效地進行了自然科學、生態學的研究,貝加爾湖是研究進化過程的一個大自然實驗室。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還發現貝加爾湖有變成「海」的趨勢。首先,湖底有洞穴和裂縫,地底熱氣從這些洞穴和裂縫中不斷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溫

增到10℃,此種「水底溫泉」僅海洋中才有。其次,貝加爾湖中生長有海綿、海豹、鯊魚、菌類、海螺、寄生蟲、龍蝦、蝸牛等海洋生物。

科學家還發現貝加爾湖中湖水的「循環」周期(即從湖面至湖底之間的循環)耗時約8年,緩慢異常。

1995年義大利米蘭的SIMI工程技術公司向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湖水」股份公司提供成套設備,每年可生產2000萬只1.5公升

的塑料瓶,以及裝瓶設備,這套設備已於1996年初投產。該企業將直接從貝加爾湖420米深處取水,經實驗室細菌檢查後出廠,不用防

腐劑可保存一年。富饒的貝加爾,這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珍珠」,2000年後將走向世界,人們將拭目以待。

世界主要的大半島有哪些?

半島是指伸入海洋或湖遙中的陸地。它的構成形式一般是三面臨水,一面同大陸相連。從分布情況看,世界主要的半島都在大陸的邊緣地

帶。歐洲海岸曲折,有眾多的半島,素有半島的大陸之稱。面積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有5個: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世界第五大半

島),面積5萬平方千米:西南歐的伊比利來半島,面積58.4萬平方千米;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面積50萬平方千;南歐的亞平寧半島,面積14

萬平方千米;南北歐的科拉半島,面積10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面積達300多成平方千米,有將近1/3個中國大。半島上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

燥,7月份平均氣溫在30℃以上,內陸的絕對最高氣溫達55℃;年降水量大部分年份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幾年不下雨。亞洲地區面積超

過10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面積208.8萬平方千米)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約200多萬平方千米),它們分別

是世界第二大半島和第三大半島。

世界第四大半島是位於北美洲東部的拉布拉多半島,面積為140萬平方千米。島上大部分是 海拔較低的高原,湖泊較多,沿海海灣較多。

北美洲的其他半島面積均不大,都在20萬平方千米以下。

非洲最大的半島是東北非索馬里半島,面積為75萬平方千米。它呈三角形向東北突出,被稱為「非洲之角」。南極洲也有一個大半島,位

於南極大陸德爾海與別林斯高晉海之間被稱為南極半島,面積有18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多山的半島。南美洲和大洋洲雖然也有半島,但面積都

很小。

我國較大的半島有3個;位於山東省東部、膠菜谷地以東,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的山東半島 ,面積為3900平方千米:位於遼寧省東南部、

遼河與鴨綠江口連線以南,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的遼東半島,面積為29400平方千米;位於廣東省西南部,伸入北部灣和雷州灣之間的雷州半島

,面積為75平方千米。它們在世界上均屬於比較小的半島。

台風

什麼是台風

台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實際上,台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

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

氣旋,因為台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麼稱為台風呢?有人說,過去人們不了解台風發源於太平洋,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台灣,所以稱為台風;也有人認為,台風侵襲我國廣

東省最多,台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在西北太平

洋和南海一帶的稱台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

稱熱帶氣旋。

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台風的「胚胎」,因為台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般說來,

一個台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

廣闊的洋面是形成台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台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

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台風中心甚至

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台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台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

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台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

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台風也是一部「

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台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

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

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台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

凝結釋放潛熱過程,台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台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

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台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

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

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

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

,不利於增暖,台風不易出現。如下圖所示。

上面所講的只是台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台風發生。台風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台風的危害和利用

台風在海上移動,會掀起巨浪,狂風暴雨接踵而來,對航行的船隻可造成嚴重的威脅。當台風登陸時,狂風暴雨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

的損失,尤其對農業、建築物的影響更大。

但是,台風也並非全給人類帶來不幸,除了其「罪惡」的一面外,也有為人類造福的時候。對某些地區來說,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地區莊稼的

生長、農業的豐收就不堪設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風、西印度群島的颶風和印度洋上的熱帶風暴,幾乎佔全球強的熱帶氣旋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給肥沃的土地上帶來了豐沛的雨水,造成適宜的氣候。台風降水是我國江南地區和東北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來源;正是有了台風,才使珠江三

角洲、兩湖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確保農業豐收;也正是因為台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才使許多大小水庫蓄滿雨水,水利發電機組能夠正

常運轉,節省萬噸原煤;在酷熱的日子裡,台風來臨,涼風習習,還可以降溫消暑;所以,有人認為台風是「使局部受災,讓大面積受益」,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台風的命名和編號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

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取了對台風命名的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

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

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cnda(溫達);
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
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當飛機偵察到台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

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個台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台風名字後面的,循環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台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就以世界上台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

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因此,在台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

,以示區別。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新的熱帶氣旋命名表從2004年1月

1日起生效。

❾ 地理物理問題,求解。

事實上,空氣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也就是溶解度,跟水的溫度有關,水的溫度越回高,對空氣的溶解答度越小,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度,也就是說,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水溫到了100度後,原先溶解在水中的空氣大量析出,並以氣泡的形式釋放,這樣我們說,水沸騰了。
可以想像,當氣壓增大後,會一定程度的阻止空氣從水中的析出,因為氣壓的增大其實是要向水中壓入空氣的,例如:我們經常喝的碳酸飲料,就是高壓把二氧化碳壓入液體中製得的。
所以,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水在100度時就析出大量空氣,然而高於一個標准大氣壓時,例如在壓力鍋中,那麼,會阻止空氣的大量析出,這時水就不會在100度時沸騰了。
可見,氣壓越大,水的沸點越高。
第二題我不會,地理的問題不大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