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美國與中國自然地理特徵

美國與中國自然地理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14 22:34:06

❶ 中國與美國相比,地理的特徵有什麼

中國的地理特徵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風氣候受季風支配地區的氣候。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氣壓高低形勢不同,風向相反,風性各異,天氣差別很大。每年約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氣流控制,盛吹東南、西南風,是夏季風;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陸氣流控制,盛吹北、西北風,是冬季風。 由於季風強弱與進退時間每年不一,故季風氣候易於發生旱澇自然災害,如去年的乾旱少雨、今年的洪澇多雨。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氣候大。最冷月出現在1月,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在7~8月,秋季氣溫高於春季氣溫,又表現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的年較差24.6 ℃,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 ℃,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 ℃,8月平均28.7 ℃,7月只比8月高0.6 ℃,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於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 ℃。再以南京為例,年較差為26.0 ℃,1月最冷,平均2.0 ℃,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28.0 ℃,8月平均27.8 ℃,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於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 美國的地理特徵 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5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由於地理的阻隔、時間的流逝,美英兩國語言已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美國人通常講話較慢,語調較平緩,整個句子的語調、重音也不同。美國人在講話時也不過份遵守語法,例如常把介詞省略,或把名詞變成動詞使用,使整個句子顯得簡練、隨便。此外,在一些習慣用法、片語甚至詞的構成與拼寫都與英語不同,這就演變出了具有美國特色的美式英語。此外,有些地區和民族還使用其它語言,如法語、西班牙語等,印第安人用美洲印第安語。來自各國移民及其後裔也多使用本民族的語言,這就在美國形成了一塊塊不同的語言區 氣候 由於幅員遼闊和廣泛的地理特徵,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美國相較之下相當理想的氣候也是促成它邁向世界強權的原因之一,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氾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派、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大臉盆地區和哥倫比亞河高原則是乾旱而極少降雨的地區,最乾旱時平均降雨量少於15英吋(38厘米)。美國西南部是乾旱的沙漠,夏季時最熱的數個禮拜溫度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8度)。西南部和大臉盆地區也會受到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季風影響,偶而會帶來少見的大雨。加利福尼亞州大多數區域都屬於地中海式氣候,有時會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發強烈豪雨,而其他月份幾乎全無降雨。瀕臨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區則終年豪雨不斷,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脈吸收了充足的濕氣,降雨量和降雪都相當沉重。喀斯喀特山脈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降雪不多。 人口與民族源流 根據每十年進行一次的人口調查顯示,1980年美國現 有人口是226,545,805人.其中包括了18,371萬的白種人, 以及總數超過2,649萬的黑種人.黑人是這個國家少數民族中之最多數,占人口總數的11%.而包括在白種人之內的600萬名墨西哥美國人則是美國第二大少數民 族.在美國境內也有將近80萬的美籍印第安人. 每一個美國人基本上都是移民或是移民的後裔.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夏威夷人是最早安居在美國土地的原住民.美國早期的移民多半來自歐洲,但到美 國獨立戰爭前後,大批移民由各地蜂湧而至,他們分別是分布在賓州的德國人、分布在紐約的何蘭人、分布在路易斯安那的法國人及分布在佛羅里達與加州的西班人.同時南方也有許多由非洲輸入的黑奴, 進行耕作.1840年到1860年間將近440萬的移民湧入美國.他們被發展中的城市與工業、肥沃的土壤,西部 未開發的土地,以及自由、財富吸引而來.移民們不斷地湧入美國,一直到20世紀初期,美國才通過限制 移民人數的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成千上萬的歐洲 人無家可歸,於是美國再一次打開大門.從1945年大戰 結束到今天,美國又已接受900萬之多的移民. 不過,現在的美國人多半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在 100個人里,只有將近5個人是在外地出生.而且100個人中也只有將近18個人是移民,或移民的後裔.外來 的幾大人種分別是:義大利、德國、波蘭、俄國、墨西 哥、英格蘭及威爾斯.美國一直被視為一個大熔爐,其人民分屬不同的種 族,來自不同的國家.然而他們卻發展出共同的文 化.大多數的人都順應美國的風俗,遵循著她的傳 統.甚至積極參加政黨.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外來者, 仍遵循其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與節慶.這種遵奉有助 於美國生活的多樣性.

❷ 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徵

地形:三大縱列分布,西部是高峻的山脈,中部是開闊的中央大平原,東部是古老內低矮的高原。
氣候:容氣候受地形影響很大。西部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 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只局限於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區;中部的大平原夏季受墨西哥灣北上暖濕氣流影響,冬季受北冰洋南下冷空氣的影響,形成了大面積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南部則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水源:密西西比河是美國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河流。以及東北部的五大湖。
自然資源:美國森林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煤炭資源等都十分豐富。
位置:位於北美洲中部, 領土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三大溫度帶。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三大洋。
差不多就這些了。

我是地理教師,以後有問題可以問我~

❸ 中國和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徵相比,相似的是

中國和來美國的自然地理特源征相似之處有四點。
1、中美兩國緯度相等,都處在北回歸線。
2、中美兩國的緯度跨度基本相等。都是從北緯50度到北緯10度左右。我國緯度跨度比美國大一些。這就決定了中美兩國大部分地區溫度為溫帶、亞熱帶。
3、中美兩國的地勢都是東低西高。東部為平原,西部為山區。東部多雨,西部乾旱。
4、中美兩國經度跨度差不多,為4個時區,我國經度跨度比美國要大一些。

❹ 中國與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徵相比,相似的有

答案C
解析:這是一道關於中國、美國自然地理特徵的綜合題。根據題意,回選項A錯,因為美國的平原答不是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是在中部地區;選項B錯,因為中國主要山脈的走向是多種多樣的,如東西、東北——西南、南北等走向都有;選C正確;選項D錯,因為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為由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而美國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正確答案:C。

❺ 中國和美國自然地理方面和社會經濟的方面的特徵

美國地勢西高東低,同我國是一樣的。但我國地勢分三級階梯,美國則沒有。中美水系都多,中國有長江、珠江等水系,美國則是密西西比河、五大河水系等,但人均水資源我國較缺乏,約人均2500立方米左右,美國則不缺乏,一年前為8000多(具體記不住了)。美國植被率明顯多於中國,約40%,中國則為19%,但植物多樣性都較豐富,而中國是各個氣溫帶的植物都有,美國以溫帶闊葉林為主,這與兩國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土壤方面,美國的土地比中國土地更適合耕種,美國國家幾乎都為城市人口,農村的人口被稱為農場主,非常富有(與中國不同),憑借土地的高產,他們更加富裕,美國現在是1人養70人,土地肥沃被稱為「上帝賜予美國人的沃土」。而中國土地相對較差,生產技術落後,9億農村人口養活不到5億城市人。礦產上中國多稀土礦(少鐵礦),但缺乏貴金屬和石油,不過中國煤礦是世界第一,人均也排第2。美國的石油在上世紀70年代就幾乎枯竭(曾經引發當年的石油動盪的直接原因),稀土礦目前也接近枯竭,資源很大程度依賴進口。美國在2戰就完成了工業化,技術先進就不用多說了。中國技術總體落後,改革開放後工業化才大規模開始,目前有30年,根據經驗,到了工業化的中期,國家發展的原始資本正在快速積累,中國製造業發達,不過少自主創新。交通美國人人均2輛車,中國100人10多輛,沒得比,其他配套的交通如城市軌道交通等中國只有少量大城市有,建設也滯後,美國則已形成完備的交通網,中美差距明顯。 美國由於西部海拔不高,面積小,交通發達,東西部發展無明顯差距,像底特率、洛杉機等地都是重要的工業城市,南部的休斯敦是宇航中心和高新產業中心,美國的發展地區均衡。而中國由於西部海拔太高,人煙稀少,自然環境惡劣等因素,東西部差距太大,人均GDP差值近百倍。美國地區地理環境差距不大,而中國除了西部是高原,單從自然環境看,南部在人均GDP、水資源佔有量、森林覆蓋率等方面均優於北方,尤其是後兩者,這也是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另一體現。 一句話,共和國的路還很遠,差距還很大,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❻ 美國自然地理特徵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中北部平原(中央大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1]全國最低點為死亡谷(Death Valley,-86 米),最高點為麥金利山(Mount Mckinley,6,198 米)。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地跨寒、溫、熱三帶,本土處於溫帶),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大臉盆地區和哥倫比亞河高原則是乾旱而極少降雨的地區,最乾旱時平均降雨量少於15英寸(38厘米)。美國西南部是乾旱的沙漠,夏季時最熱的數個禮拜溫度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8度)。西南部和大臉盆地區也會受到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季風影響,偶爾會帶來少見的大雨。加利福尼亞州大多數區域都屬於地中海氣候,有時會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發強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幾乎全無降雨。瀕臨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區則終年豪雨不斷,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脈吸收了充足的濕氣,降雨量和降雪都相當沉重。喀斯喀特山脈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降雪不多。
水系
從芝加哥約翰·漢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五大湖。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屬冰川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匯入聖勞倫斯河,流入大西洋。
生物
美國有超過17,000種本土的植物和樹種,是世界上最多樣化的,同時,數千種非本土的外來物種有時也會影響到本土的動植物。美國本土有超過400種哺乳類、700種鳥類、500種爬蟲類和兩棲類、以及90,000種已經被發現的昆蟲。美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之一,在1872年聯邦政府建立了黃石國家公園以保護當地環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

❼ 中國和美國地理地形特點和區別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五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阿帕拉契山脈位於大西洋沿岸平原西側,基本與海岸平行,長約 2300 多公里,一般海拔 1000 ~ 1500 米,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內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長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南達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蘭德河一帶。西部山系由西部兩條山脈所組成,東邊為落磯山脈,西邊為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乃舊褶曲運動後的產物。內華達山脈的惠特尼峰海拔 4418 米 ,為美國大陸最高點,喀斯喀特山脈的雷尼爾山海拔 4392 米 ,僅次於惠特尼峰。西部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哥倫比亞高原與大峽谷組成,為美國西部地質構造最復雜的地區。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迴曲折、錯綜復雜的山峽和深谷組成,氣勢雄偉,岩壁陡峭,為世界上罕見的自然景觀。美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復雜,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乃迪克河和哈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 6020 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略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 24.5 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 「 北美地中海 」 之稱,其中密西根湖屬美國,其餘四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❽ 中國和美國的自然地理特徵相似的是什麼

位置上,緯度差不多,大部分處於北溫帶。
面積上,相差不大。
地貌上,都是多種地貌共存。西北都沙漠多點,東南植被相對豐富些。
形狀上,都是北寬南窄。
植被上,從亞熱帶植物到北寒帶植物都比較齊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