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魅力中國透視紫禁城

國家地理魅力中國透視紫禁城

發布時間: 2021-02-14 19:04:31

Ⅰ 美國經濟起博器中國改革新模式講的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科學社會主義原則與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版結合,走出一條以改革權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踐基礎的新型發展道路。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盡量降低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把影響降到最低,實現經濟全面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模式」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存的經濟模式為基礎,實行雙調控模式即國家調節為主導,市場調節為基礎的雙重調節模式。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斷努力探索出來的一種成功的發展模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經驗就是堅持獨立自主、走符合本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美國經濟起博器中國改革新模式是什麼

美國經濟的起搏器和中國改革全新開發模式

但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過獵人的眼睛,很明顯這個視頻是傳銷組織東拼西湊個人製作的,沒有台標,不是來自於權威報道,裡面的內容完全是顛倒黑白、胡編亂造。該視頻畫面是一個大雜燴,剪切自紀錄片《美國:我們的故事》(2010年4月,America: The Story of US<美國:我們的故事>在美國的歷史頻道首映。這是一部12集的史詩紀錄片,收視率超過了絕大部分美國虛構電視劇。)、《公司的力量》(2010年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故宮》(央視記紀錄片),央視《魅力中國》透視紫禁城 (上)等,然後加上字幕和配音,就成了傳銷組織自己的「傑作」,猶如被放出寶瓶的魔鬼出來害人了,誤導那些心存僥幸,抱著賭徒心態的淘金客,成為傳銷分子的精神食糧,這無異於精神鴉片,貽害無窮,奉勸那些深陷財富泥潭的傳銷痴迷者們,貪婪降低智商,無知導致瘋狂!不要把謊言當真理,謠言止於智者,網上信息魚龍混雜,請多看政府網站和新聞門戶網站發布的權威信息,這些虛假信息不是「行業」的救命稻草,無異於飲鴆止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天上不可能掉餡餅,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考,不盲從,這樣才能不被欺騙!

東拼西湊的傳銷視頻

《美國經濟的起搏器和中國改革全新開發模式》視頻剽竊自:

0分28秒抄襲 《美國:我們的故事》第一集1分55秒

1分1秒抄襲 《魅力中國》透視紫禁城 (上)7分5秒

6分10秒抄襲 《美國:我們的故事》第六集41:32秒

7分00秒抄襲 《美國:我們的故事》第七集3:42秒

9分28秒抄襲 《公司的力量》第九集28分23秒

9分35秒抄襲 《美國:我們的故事》第一集5分27秒

26分04秒抄襲《美國:我們的故事》第八集19:10秒

27分09秒抄襲《美國:我們的故事》第九集33:20秒

34分52秒抄襲《公司的力量》第一集27:50秒

Ⅲ 中國傳世十大名畫及簡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1]是中國美術史上十座不朽的豐碑,是華夏文明史上十部偉大的巨著。她們承載著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她們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亘萬里的錦綉河山;她們流傳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的歷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一部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是華夏文明的永久標鑒。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後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被束之高閣。《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具有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編輯本段]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編輯本段]唐·閻立本《步輦圖》《步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步輦圖》是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
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後為通譯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作者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作者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大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
從繪畫藝術角度看,作者的表現技巧已相當純熟。衣紋器物的勾勒墨線圓轉流暢中時帶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主要人物的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更能曲傳神韻;圖像局部配以暈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皺等處,顯得極具立體感;全卷設色濃重淳凈,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安排,富於韻律感和鮮明的視覺效果。此圖一說為宋摹本,但摹繪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書有關故事,還錄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裝背」時題記兩行。 [編輯本段]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唐宮仕女圖》,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 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張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畫大家, 馳譽丹青。張萱在盛唐時畫貴族人物最負時譽,不僅能夠表現上層社會婦女的姿容情態,而且善於巧妙地刻畫出「金井梧桐葉落黃」這種宮女被冷落的凄涼情調。周昉出身顯貴,多畫宮廷婦女,其風格為優游閑逸,容貌豐肥,衣榴勁簡,色彩柔麗,獨樹一幟。
《虢國夫人游春圖》縱51.8厘米,橫148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搗練圖》縱51.8厘米,橫140.8厘米,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簪花仕女圖》縱46厘米,橫180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揮扇仕女圖》縱33.7厘米,橫204.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宮樂圖》縱48.7厘米,橫69.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編輯本段]唐·韓滉《五牛圖》《五牛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8.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韓滉 (723-787)〔唐〕字太沖,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後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滉最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它問世後,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兆頁、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現。
1950年初,周恩來總理收到這位愛國人士的來信,信中說,唐代韓

Ⅳ NATIONAL GEOGRAPHIC 是什麼電視台啊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就是國家地理頻道。
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簡稱NGC)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於1997年成立的一個製作與播放以自然、科學、文化與歷史紀錄片的付費電視頻道。在亞洲地區則與星空傳媒合資,於台灣、香港等地皆有播出。但是在中國大陸,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法律規定,所以除特許地點與人士外,一般民眾或業者不能自行接收或公開播放,但中國中央電視台與該頻道與有合作關系,會選購部分節目以普通話翻譯加上中文字幕於央視所設世界地理頻道播出。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q0PWWnxx_Iqx30Q_p_0PYWpVhbDxmAL2DdKu6CS_H20Ywp4CHzc0ZV_j0pGD62slVxo_9sr4SQKiJK

Ⅳ 寰宇地理的欄目相關

國家地理頻道(國際)(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 International,NGCI)透過不斷創新的節目,邀請全球觀眾一起重新思考對於原來認知的電視及世界的看法。秉承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國家地理頻道(國際)旗下八個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國家地理高清頻道(Nat Geo HD)、國家地理野生頻道(Nat Geo Wild)、國家地理野生高清頻道(Nat Geo Wild HD)、國家地理悠人頻道(Nat Geo People)、國家地理悠人高清頻道(Nat Geo People HD)、國家地理音樂頻道(Nat Geo Music)以及國家地理音樂高清頻道,共同致力於探險發現、環境保護及教育等方面的推廣工作 。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7年9月首先在歐洲成立,而後陸續在亞洲、拉丁美洲和美國開播。目前,全球有171個國家及地區,超過4億4千萬個家庭用戶,可以通過48種語言收看到國家地理頻道。
憑借無與倫比的視覺品質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國家地理頻道榮獲了多項專業紀錄片製作大獎,其中包括一次奧斯卡金像獎和兩次金像獎提名,129座艾美獎和超過1000個影視媒體專業獎項,製作水準自然毋庸置疑。國家地理頻道獨一無二的精彩節目將繼續利用令人信服的故事,精美生動的畫面,引領觀眾到達未知的領域,使高品質觀眾期待更多。
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內容主要涵蓋:最新科學與尖端科技、歷史與人文、焦點事件調查、自然野生、主題系列特別呈現等。
國家地理頻道的教育使命 國家地理頻道秉承了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 致力於探索歷險、保護環境及教育方面的推廣工作。 同時將國家地理豐富的信息及精煉的內容,包括歷險探索、自然歷史、科學、野生世界、人文考古及風土民情等製作成高質量的節目。 國家地理頻道的獨特性 正確性:每部節目播出前,都必須經由設於美國華盛頓的審查小組進行25個小時的「事實驗證」程序,以確認節目內容正確無誤。 信任度: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建立在國家地理40餘年紀錄片經驗,同時承襲國家地理學會傳遞知識地傳統精神與任務,一直以來深獲全球觀眾的信賴。 獨特管道:國家地理頻道是國家地理學會的一分子,傳承國家地理學會百年歷史,透過獨特管道,獨家深入世界各地,拍攝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例如:《白宮》、《空軍一號》、《打開梵蒂岡之門》、《胡夫金字塔的密室》、《重返泰坦尼克號》、《麥加朝覲》、《再訪圖坦卡門》、《猶大福音》等 國家地理頻道在中國
隨著國家地理頻道亞洲機構的建立,國家地理頻道與中國內地電視媒體的合作同時啟動。2000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獲准通過衛星向中國內地的各電視台傳送節目素材,這使得億萬的中國觀眾能夠欣賞到由國家地理頻道呈現的高品質紀錄片節目。
目前,國家地理頻道已經與三十餘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寰宇地理》欄目(原《神奇的地球》),把全球最尖端的科技、最驚奇的發現、最原生態的自然畫面、最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一一展示給中國的電視觀眾。其中包括歷時兩年、走遍非洲十六個國家拍攝的《彩繪非洲》系列節目、為紀念珍珠港事件爆發六十周年而製作的特別節目《珍珠港戰爭的烙印》、旨在提升人類妥善保護地球資源的意識與如何面對可持續性發展挑戰的《大地脈動》系列節目、記錄科學家挖掘和再現遠古巨鱷並考察全球野生鱷驚險歷程的動物保護大片《遠古巨鱷》、兩棲爬行類動物保護特輯《動物零距離》、以及《人間伊甸園》、《空難調查》、《超級城市》、《子宮內日記》等精彩的節目系列均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且收到了良好的反饋。該欄目開播以來,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同時,國家地理頻道還為中國觀眾帶來以國家地理攝影師的視角拍攝的中國主題和題材的故事在《寰宇地理》中播出。比《魅力中國》主題系列,從介紹革命性的運輸系統的《高科技磁懸浮列車》,到解析中國的橋梁工程師們如何迎接挑戰,打造出全球最壯觀的橋梁——《偉大建築巡禮:中國的橋》;介紹由大熊貓和人類共同養育的《熊貓保姆》、以及歷時兩年,深入崇山峻嶺中,捕捉難得一見的畫面,揭示神秘而復雜的大熊貓生活的《國寶大熊貓》;《秦始皇的秘密》則將人們帶回兩千多年前,看秦始皇一統江山,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於此同時,國家地理頻道還曾成功的與國內三十餘家電視台陸續合作推出了《寰宇歷險》、《寰宇野生》和《寰宇夢想家》等欄目。《寰宇歷險》和《寰宇野生》是兩檔精彩紛呈又各具特色的節目,分別面向喜愛戶外運動和自然動物的觀眾,節目內容更加專業化和細分化。《寰宇夢想家》是專門針對青少年開播的一檔寓教於樂的特色定製欄目,深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國家地理頻道依靠豐厚強大的節目資源和高水準的製作標准,使它們光彩奪目並且與眾不同。開播至今,這四個欄目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染並吸引著數以千萬計的電視觀眾,為中國觀眾呈現最高水準的紀錄片饕餮盛宴。
2006年,國家地理頻道聯手中國中央電視台共同合作推出了兩個小時的《故宮》國際版,向全球觀眾介紹了這座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推開緊閉的宮門,深入探索紫禁城的故事,並通過國家地理頻道的全球播出網路為全世界的觀眾展現了古老悠久的中國文化。
2010年,與上海文廣集團、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聯合合作大型紀錄片《外灘》國際版。
2011年,與國務院新聞辦合拍了《朝覲之路》,在全球播出。
2012年,與國務院新聞辦聯合製作了一系列反映中國文化紀錄片,包括《功夫密碼》5集和《中國文化之旅》6集。
2013年,國家地理頻道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共同將《透視內幕:春晚》帶到國家地理頻道國際大舞台。 探勘大洋深處的奧秘、挖掘人類遠古的過往、研究大地上的生命,或是追尋最遙遠的人與地的知識——這些,除了是《國家地理雜志》包羅萬象的內容之外,也是國家地理學會傳統與使命的一部分 。
迄今為止,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與探索委員會」贊助過的這類計劃,已經超過六千五百件,其研究與發現的成果,包括了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台地發現的恐龍蛋和胚胎,以及在秘魯的高山發現冰凍了數百年的古印加木乃伊。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活動和科學研究的傳統始自1890年第一次贊助探險隊沿著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邊境,探勘聖伊利亞斯山的地形並且繪制地圖。這次探險行動發現了加拿大境內的最高峰,5,857公尺高的洛根峰。此後20多年,《國家地理雜志》陸續資助探險家皮瑞於1909年至北極探險、1912年至1915年間協助賓漢挖掘高踞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失落印加古城,馬丘比丘、也協助葛利格斯於1916年在阿拉斯加州的火山卡特麥山一帶探險,發現了煙嵐蒸騰、景象奇異的山谷──萬煙谷。
人類天性里的冒險精神,引領世人跋山涉水,深入前人從未踏進的高山、峻嶺和深海。國家地理學會曾經贊助畢比和巴頓於1934年搭乘深海潛水箱,創下破紀錄的908公尺的潛水深度、贊助美國陸軍航空兵團的史蒂芬斯中尉和安德森中尉於1935年搭乘熱氣球「探險家二號」,創下21718公尺高度的飛行紀錄。
國家地理學會也贊助探險家拜德於1929年飛越南極;贊助洛克分別於1923至1924年,1927至1930年,兩次深入西藏的高山荒野進行探險;同時,也為學會的工作人員威廉斯提供了機會,使他得以在1931至32年間完成11800公里的「雪鐵龍-哈爾特橫越亞洲探險之旅」。另外,史特靈於1938至46年間,在墨西哥進行考古挖掘,挖出奧爾梅克文明的巨大石刻頭像,而國家地理學會也是主要贊助者之一。
1950和60年代,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重要活動包括了哥斯鐸的海洋地理探勘研究,他的研究對人類的深海知識有長遠而重大的貢獻。哥斯鐸和其他人的深海探險活動,又依賴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德格頓以國家地理學會撥款補助而研究出來的、能承受深海水壓的閃光燈、相機、聲納以及其它探測設備。
這時期學會贊助的重要研究,還有李奇家族在非洲從事的考古研究。李奇家族在非洲發現三百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珍妮‧古道爾在野生黑猩猩的突破性研究,也是得益於學會鼎力相助的結果。學會另和加州理工學院共同贊助一項具有標桿作用的重大計劃,即攝制夜晚的星空圖。巴斯在土耳其外海發現數艘沉船,學會曾贊助他進行第一艘沉船的搜尋經費,而這一活動也促進了剛剛萌芽的海底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學會還重拾贊助登山活動的傳統,協助1963年第一支美國人的隊伍,攀登聖母峰。當時任職於《國家地理雜志》的畢夏普也是攀登聖母峰成功登頂的六位隊員之一。
除了探險活動,學會也是史上幾次考古和古生物學的重大發現的贊助成員之一,同時也透過《國家地理雜志》和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將這些大發現帶到了學會會員以及世人的面前,解開了不少古馬雅文明,以及地球16500萬年前恐龍王朝的謎團。學會贊助的其它重要發現,還有約翰森於1974年挖掘出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具直立行走的人類祖先遺骸,也就是在衣索匹亞發現的300萬年前的露西;亞當斯1980年代於瓜地馬拉的里約阿祖爾發現的輝煌馬雅文明;1982年意外在赫丘萊尼恩發現的古人遺骸,赫丘萊尼恩是紀元79年時,因為維蘇威火山爆發而被埋在火山灰里的古羅馬城鎮,還有1995年在秘魯山頂發現500年前冰凍的木乃伊。學會的贊助,也使人類對動物知識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動物研究中包括著名的塔脫的蝙蝠研究、法蘭克與約翰‧克雷格海德以無線電追蹤大灰熊、克拉克的鯊魚研究、佩恩的鯨豚研究、厄庫哈特以數十年之功找到北美帝王蝶的過冬棲地、弗西研究高山大猩猩的行為、高迪卡斯長期研究婆羅洲的紅毛猩猩,以及霍納克對稀有的西伯利亞虎的研究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