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200812期
A. 《中國國家地理》多少16開的嗎
《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識》,創刊於1950年,當時整本雜志祗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志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萬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志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志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志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書報亭出現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品牌下的一員。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以「中國名片」的姿態直卷全港。
2009年1月,雜志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
B. 中國國家地理最美中國具有收藏意義嗎
大學曾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陰陽,通八卦,前後各知五百年,與友對飲,笑談江湖諸事」,現在看來目標是過於宏大了~
身為工科男,地理一向是弱項,以及外出機會較少,於是決定從05年開始看《中國國家地理》,有意對地理知識發起總攻。讀起來才發現此書涵蓋范圍極廣,以地理為主線,牽引出民俗、歷史、天文、生物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堅持讀兩年的話基本可以在頭腦里搭建一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框架,剩下的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填充這個體系。
現在最爽的感覺在於攤開地圖,隨手一指就可以對當地的民俗地貌如數家珍,根本不用發愁假期無處可去。有時候就是看哪裡的特價機票便宜來決定度假地點,因為早已在書里見過這些地方,只剩下親身去實踐一番了~前陣子發現去伊寧的機票只有100多,本來想去伊犁河谷溜一圈,不過鑒於局勢混亂未能成行,引為憾事~
大愛此書,只是工作之後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PS.他們家的《中華遺產》也非常不錯,側重人文歷史,水平不輸《中國國家地理》,之
「內容為王」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踐行原則。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文並重,版面達到1:1。以顛覆常識來吸引讀者目光是招牌戰術。但並非是噱頭,而是有著嚴謹的科學態度。雜志在文風定位時強調要文章以第一人稱「我」來講述,令讀者有帶入感。雜志圖片選用上,要求精選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的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文字量和空間。雜志首先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讀者視覺,其次通過詳實圖片文字說明引導讀者進入文章內容。缺陷是圖片有片面性的缺陷,僅僅讀圖是無法完全讀懂文章。縱使再好的圖片,如果不能結合文字內容,最終讀者只能浮光掠影。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一般指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C. 中國國家地理 有什麼意義
《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內文章和圖片容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D. 求任何一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主要內容。200字左右
2011年6月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一期的主要內容有三個。
一、梯田:登高線上的秘密
二、瀘縣:千年石雕驚天下
三、56個名族系列---傣族、黎族
梯田:在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定里,坡度大於25°的山坡,是不適合農耕的,需要退耕還林或還草。然而,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山區,平地較少,所以,人們不得不利用坡地作為自己的農耕地,於是,梯田就成為把坡地變為平地的土地利用手段之一,梯田也成為了人類在長期的農生產中的重要基礎。所有的梯田是沿等高線延伸的,這樣才能使田地平趟,才能有利於儲水和儲肥,使農作物更好的生長,提高產量。
瀘縣:位於南丘陵中的小縣城,隱藏著上百座明清時期的時刻龍橋,踏著這些石橋行走在瀘縣鄉野,腳下無處不是宋代的石刻墓葬,瀘縣高聳在山崖上,幾乎通體是精美的明代石窟,在瀘縣,無論是橋、墓、石窟遺像,無一不是精美的時刻藝術。全縣19個鄉鎮都有宋墓分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發現宋墓群160餘處,暴露在外的就有500餘座,是迄今的中國最為密集的宋代石窟墓群。
傣族:對許多人來說,傣族是一個既熟悉有陌生的民族,因為傣族的孔雀舞和潑水節實在是太有名氣了,以至於成為傣族的符號象徵。傣族的名族文化十分豐富,全民信奉佛教,是一個平和、淡泊的名族。
黎族: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 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黎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為主,也有自然崇拜,個別地區還殘留著氏族圖騰崇拜的痕跡。
因為我也喜歡中國國家地理,以上是我自認為的主要內容,如有不同見解,請分享!
E. 中國國家地理是什麼東西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回地答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F. 中國國家地理銷量和看天下那個多
中國來國家地理是一月一刊,月銷量從源06年之後穩定在百萬。看天下一月多刊,我記得原來每期目錄下有個數字30-40萬的發行量。如果單本銷量國家地理肯定是遙遙領先,如果僅比月總銷售量看天下比國家地理多一點。國家地理是各大中小學,機構的必備訂閱雜志,比較具有官方性質。看天下比較迎合各個階層。兩本雜志類型不太一樣,不過我都喜歡。
G. 哪裡可以找到《中國國家地理》(風水卷)
新華書店可能有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1期是風水專輯,在這里沒看到印刷的雜志,從網上看到一些文章和有關評論。專輯一開頭引出幾種辭書對的風水解釋,都是說風水是一種迷信,並無分歧,但不知怎地,編者卻從其中看出「風水」在當代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更遺憾的是在引用《辭海》的解釋時,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葬書》給風水下的定義:「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遺漏了 ,使風水的迷信本質變得模糊不清,而在這專輯中,從內容的安排到訪談的設計,語言文字的運用,都隱去了歷史上和當前存在著的大量風水迷信活動實際,將當前 對現實的社會問題的爭論,變為抽象的如何理解風水之爭,盡管也報道了徐蘋芳的觀點:「風水中90%以上都是糟粕」,但對風水中的迷信愚昧和詐騙錢財等行為並未有反映,而是多為溢美之詞,對以風水為榮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編者如 果就是這樣認識,也可以如此表達,但就不必說「我們無意於捲入紛爭」。
《中國國家地理》的風水專輯,不顧風水已有明確的定義和實際內容,將地理與風水混為一談,是其特點,其手法與學院派風水大師如出一轍。然而正如陝西師范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侯甬堅所說:在中國古代,正宗的地理學是歷代正史中的《地理志》,從《漢書·地理志》開始的17部正史地理志系列著作,是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主流。風水學說雖有名為《地理大全》、《地理正宗》這樣的書籍,卻不能因此作為它一定屬於古代地理學的依據。」「我認為中國古代地理學不必包括風水學說,因為兩者的主要目的和作用都有顯著不同。地理是講一個地方的山川、氣候等自然環境及物產、交通、居民等社會經濟因素的情況,地理學的目的當然是指認識自然世界、積累科學知識的努力,不斷地為人類造福的作用。而風水學說宣揚,講究風水的人家其後人會發福發貴,明顯是一種謬說。它先是廣布「陰陽之書,使人拘而多畏」,然後引人入歧途,浪費錢財。盡管相宅的積極意義要大於相墓,但在思想領域中都屬於迷信意識。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唐曉峰也指出:風水思維也是關聯性思維,不講邏輯環節的嚴密鏈接,把推理解釋的中間過程置於神秘之中。我國古代有一個體系很清楚的地理之學,與風水文化很不一樣,這是古代學術文化的客觀形勢。我們最好不要將風水文化混同於地理學,注意二者的界限,我認為這個界限是原則性的。
《中國國家地理》風水專輯倒是把兩位教授的話登出來了,但沒有展開,也無具體內容,充斥版面的是美化風水的內容。而我國古代的地理學一直有地理學家在研究,顧頡剛、譚其驤、侯仁之、王成組、史念海等學者都有豐碩卓越的成就,但真正的地理學家的工作及其成果,現在少有人知道了,在中國地理學會辦的刊物上,倒出現了風水代替地理科學之勢,不知是中國地理學界之榮還是辱。
H. 中國國家地理的出版時間是每個月的幾號
《中國國家地理》出版日期為每月1日,訂價為每期內地16元人民幣、 港澳台30元港幣、 國外6美元。
I. 《中國國家地理》和《環球人文地理》哪個更有價值
中國國家地理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涵蓋面要廣於以人文為主的環球人文地理。中國國家地理讀者群年齡層較廣,所以很適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