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與風景園林的關系
Ⅰ 一本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轉二本風景園林值得嗎
不值吧,一本轉二本本來就不值,再說城鄉規劃的專業前景比風景園林好得多。
Ⅱ 人文地理學與旅遊管理關於的本質區別在哪
人文地理下的旅遊規劃方向大部分院校都是做區域的旅遊總體規劃的、控制性詳規較少,不過現在也有做的,屬於規劃類的,但又不是純粹的規劃,做的都是戰略性規劃,一般可操作性不強。而旅遊管理中的旅遊規劃方向大多是去規劃設計院,但絕大多數的旅遊規劃設計院都是私企,而且偏重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的人更吃香,要學好制圖。而旅遊管理中還有旅遊經濟方向,大多是去旅行社、酒店,其他的經濟類的行業也有可能,我覺得選擇可能更多一點,比如酒店管理。我們地學考研中心的老師為帶向詳細的介紹。
從考研的難度來講,旅遊管理難考,人文地理好考,因為旅遊管理屬於工商管理類,分數高。人文地理屬於理科類,分數低一些,容易考。另外,招旅遊管理研究生的高校少,招人文地理研究生的高校多。
首先,我先做個猜想,考人文地理旅遊方向的同伴們,之所以沒有選擇旅遊管理,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數學不好吧。旅遊管理其實在幾年前是不考數學,現在也是強制規定考數三了。而人文地理下面的旅遊可以選擇不考數學。目前,據我所知,開辦人文地理碩士點的學校有50多個,其中多為師范類院校,而不考數學的學校大約有20個,其他的學校或者考高等數學,或者考數學四,難度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其次,我必須告訴你,不管是人文地理還是旅遊管理,從就業上來說,都是不是很好的,至少不是所有專業中就業率較高的那一類。所以你想靠考旅遊方面的研究生而獲得更多的Money,那你可能徒勞了。
再者,從源泉上來說,旅遊本就是處於一個很模糊的學科定位。旅遊的起源也是模糊的,很多學校旅遊是依靠地理、歷史、烹飪、林學、園藝、管理、交通、經濟等學科建立起來,目前旅遊管理劃分為工商管理下的二級學科,但是對於此劃分的爭論還是很多的。旅遊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和管理學、心理學等結合,甚至可能獨立成為一個一級學科。
最後,我會附上一些一些學校人文地理的介紹:
一、旅遊區位因素分析:
前段時間,看了2008年第三期《旅遊學刊》,上面有一篇按省來分析旅遊區域發展現狀的文章。其中,作者列出了我國各省A級景區、星級酒店、旅行社、旅遊就業人口的數據。我對其進行了分析,假設每項的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依此類推,十名之後不得分。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浙江總分33分,江蘇和山東均為30分,廣東為29分,北京得分28,其他省份與此差距較大。所以,我國旅遊業發達省份在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北京,並且短期內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會影響當地教育發展方向,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所以以上五省的旅遊學科也是比較強的,比如中山、北京二外、浙江、南京大學等等。而從就業上來講,畢業後本地就業比外地就業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建議大家選擇以上五個省份,或者至少是與他們相鄰的省份報考,大致可以概括為京津唐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
二、開辦人文地理的學校:
安徽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學院、廣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海大學、河南財經學院、河南大學、湖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蘭州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南昌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寧波大學、寧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西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徐州師范大學、延邊大學、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學、重慶師范大學。
以上學校中,安徽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河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蘭州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學等擁有人文地理博士點。
人文地理重點學科在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好像07的重點學科中沒有北大人文地理了,而是地理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了),可見人文地理的老大老二在這兩個學校了,而老三一般被認為了南京大學。而實際上,北大、中山、南京、北師、華東師都是很強的。
北大吳必虎,中山保繼剛,被認為是當代地理學科領軍人物。而北大王恩涌,南開李天元,河南大學的李小健,湖北大學馬勇,安徽師范大學陸林,華中師龔勝生,東北財經謝彥君都是名師。
三、不考數學的人文地理:雲南師大,雲南大學,西南大學,西北大學,上海師范,貴州師大,湖南師大,華南師大,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重慶師大,貴州師大,安徽師大,中國地質大學,雲南師大,西安外國語學院,青海師大,福建師大,江西師大,華中師大,山西師大,河北師大,曲阜師大、遼寧師大,寧夏大學,山西大學,湖北大學,廣州大學,聊城大學,魯東大學,還有一些農大,如湖南農大等,但不考數學在第一志願不能錄取時,調劑是個問題,因為多數學校的地學還是要求數學的。所以實際上,如果你想不考數學的話,人文地理好學校也就沒有幾所了。所以,想考更好的人文地理,還是學一下數學吧,很多學校的數學只是一本高等數學而已,沒有概率和線代。還是主要來講講這些完全不考數學的學校吧。
四、學校簡介:
上面這21個學校,部分學校的人文地理還是不錯的。比如福建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武漢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等。
福建師范大學,擁有人文地理博士點,全國排名也在百名之前。
湖北大學,有馬勇在,跟他學旅遊規劃還是不錯的選擇,湖北大學旅遊發展規劃研究院具有全國旅遊規劃甲級資質。
湖南師范大學,位於我國文化娛樂經濟中心——湖南,該校旅遊文化研究作的不錯。
華南師范大學,211工程建設院校,位於廣東,此地有諸多旅遊好學校,如中山、暨南、華南師,想必之間交流還是不少的。
華中師范大學,前文提過,名師龔勝生在那,也有人文地理博士點,211學校。
遼寧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博士點。
上海師范大學,旅遊特色院校,合並了建國以來第一個旅遊特色專科學校——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很多旅遊愛好者的嚮往之地。
武漢大學,985,人文地理博士點,其實比較側重GIS。
西安外國語大學,也許又是一個你沒有聽過的學校,《人文地理》雜志就是他們辦的,若沒有一定實力,他們也不敢叫這個板。
西南大學,重國土,號稱西南地區國土NO1。
雲南師范大學,位於我國未來邊貿旅遊發展重地(南寧、昆明、黑龍江)之一。
浙江大學,旅遊學科很強,人文地理下有浙江大學風景旅遊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屬全國旅遊規劃甲級資質,全國僅有17家。、
五、談談旅遊管理排名:
A+的有中山、北京二外、浙江、雲南,
A等有東北財經、華東師范、陝西師范、四川大學、桂林工學院、南開、武漢大學、華僑大學、西北大學、人大、西安交通、中南財經、廈門、復旦;
B+ 等 ( 28 個 ) :暨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天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湖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廣西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四川師范大學、重慶大學、青島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河南大學、燕山大學、廣西師范大學、上海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
B 等 ( 27個 ) :西南財經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昌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雲南師范大學、廣東商學院、北京工商大學、西南大學、揚州大學、山東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新疆大學、重慶師范大學、貴州大學、廣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湖北大學、山西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學院、西南林學院、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山東師范大學。
介紹一下A等以上院校的旅遊學科依託,中山大學的旅遊管理依託管理學、地理學,北京二外依託外語和經濟學,浙江依託管理學,雲南大學依託經濟學,東北財經依託經濟學,華東師范依託地理學、歷史學,陝西師范依託地理,川大依託歷史、桂林工學院依託地質學、南開依託經濟學、武大依託歷史、華僑大學依託地理和管理、西北大學依託經濟、人大依託管理學、西安交通依託管理、中南財經依託經濟學、廈門依託歷史學、復旦依託歷史。
一方面,各校都是從自己過去的強勢學科來發展旅遊學科;另一方面,各校旅遊可能側重方面也是他們的依託學科。
人文地理學與旅遊管理關於的本質區別在哪?而考慮到區域優勢,西部院校更適合做科研,如果追求就業,那麼就到東部院校吧!其實研究生階段關鍵看自己的學習和導師的項目情況,和學校好不好關系真的不太大,呵呵,洋洋灑灑,沒什麼系統,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更多點擊人文地理學考研院校經驗怎麼樣
Ⅲ 論風景園林與建築之間的關系
風景園林中包含亭台樓閣等小型的園林建築,建築是園林中的四大要素之一。而單體建築周圍環境離不開風景園林設計。
Ⅳ 風景園林設計與地理環境相關嗎
風景園林設計與地理環境相關。
風景園林建築設計中的地形元素
1.地形與景觀建築布局的關系
我國的地形與地勢復雜多樣,在一定程度上呈規則變化分布,因此在實際的風景園林建築設計環節就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當地的具體地形特色來構思相應的建築設計,以便使該設計能夠全方位與當地的實際地理環境相契合,進而使風景園林建築彰顯其獨特的生命力,同時也能夠滿足人們的訴求。而具體來說,設計師要結合當地的實際地型特徵,讓其園林的嵌入能夠完美地協調進當地的地址生態環境領域,從而實現園林建築與地理環境的和諧共存,互為補充,從而衍化出更為強勁的生命力。在面對地勢相對起伏大的地貌時,可以適當地將這種自然的起伏結合到自身的建築設計中來,如在起伏較為明顯的表面設立一個雕塑等,通過這樣巧妙的方式將起伏合理蓋化,從而保持建築的設計美感,帶給當地遊客群體完美的視覺享受。
2. 地形在提升視覺效果方面的作用
園林建築設計中必須考慮地形因素,這是保障園林建築視覺效果的基礎。風景園林作為城市發展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同時也是人們放鬆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點。所以在設計風景園林時,必須將地形因素考慮進來,確保園林建築的視覺效果。一般來說地形上的因素有兩方面需要考慮,其一就是園林建築設計與地形方面應該統一,確保天際線尺度能夠體現出設計者的特點與思路。其二則是如果地形坡度較大的話,設計時應該顯現出地形的起伏,並將整個地形作為風景園林的背景。這就要求風景園林建築設計師能夠結合地勢特點,對風景園林的整體定位加以考慮,從而確保建築風格的和諧、統一。
Ⅳ 論述園林、風景園林和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
風景園林:偏重景觀設計,設計內容涉及建築、園林、水系、道路交通等多方面的景觀的設計工作,畢業有可能是農學或工學學士學位,不同的院校不一樣
園林:偏重植物學,園林和樹木學課程比風景園林專業課程關注度大,其他的學習和就業方面同風景園林差別不大,畢業有可能是農學學士學位
城市規劃:偏重規劃,對理科文化課要求比較高,簡單的說就是合理的對城市各類用地進行分劃,對城市的用地、市政、交通、園林、環保等多方面都需要考慮,景觀也含在內,但做的比較宏觀。畢業是工學學士學位。
Ⅵ 如何理解風景園林設計四個基本面之間的關系
「生境、空間、行為、文脈」風景園林設計的四個基本面,關注設計思維與表達。
Ⅶ 怎樣理解風景園林與美好生活的關系
理解風景園林與美好生活的關系,我們就是穩好的生活呢,需要一店的風景園林來配陪襯的,大家在風景園裡面生活可快樂呢
Ⅷ 人文地理學 旅遊地理學的關系
旅遊地理學(抄tourism,geography of)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
Ⅸ 風景園林的發展與地位
園林(park and garden ):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
國際上landscape achitecture 專業的標准中文名,並非景觀規劃。
2011年3月 風景園林學成為和建築學 城鄉規劃學 一樣的一級學科 三位一體的格局初步形成。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以下簡稱「新目錄」)顯示,「風景園林學」正式成為110個一級學科之一,列在工學門類,學科編號為0834,可授工學、農學學位。新目錄與1997年相比,新增加了21個一級學科,風景園林學是其中之一。
風景園林學是人居環境科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其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其特點是綜合性非常強,涉及規劃設計、園林植物、工程學、環境生態、文化藝術、地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交匯綜合,擔負著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建設與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在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今天,城市、人口與生態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壓力,城市化和城市生態化發展為中國風景園林事業提出了更加艱巨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現行的人才培養規模、規格已不能適應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發展的需要。
按中國原來的學科劃分,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在建築學一級學科中僅僅作為城市規劃與設計二級學科的一部分,相當於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層次,學術地位大大降低而被邊緣化。風景園林學科建設似乎成為城市規劃設計的附屬,只能在較低層面進行。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也只是農學門類林學一級學科中的一個二級學科,發展空間也受到極大限制。同時由於風景園林分屬不同學科門類,學科門戶之見和分化嚴重,人為分割導致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不完整,直接導致了園林植物與園林設計的分離,造成了學術界和行業界的迷失,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許多誤區和偏差,進而惡化到學科定位不穩、學科地位偏低、社會影響削弱。
新目錄將「風景園林學」正式升級為一級學科,標志著風景園林行業從國家層面得到了充分重視和認可,預示著風景園林教育春天的到來。目前我國已有184所高校設立了風景園林專業,並且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遞增。業界人士紛紛呼籲,為確保風景園林學學科能夠健康持續地發展,當務之急是在學術界展開風景園林一級學科體系建構的研討,統一關於學科基礎、內涵與外延、專業基礎課程目錄、教學大綱和教學評估標准等的理解,同時還要協調學科建設與行業發展,人才教育與職業資格認證等方面的關系,與行業主管部門加強溝通與交流,以滿足快速擴展的風景園林事業對應用性、復合型、專業化、高層次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