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地理第三版讀書體會
① 中國自然地理(第三版)的ppt
建議去文庫搜,應該是有的
② 中國自然地理狀況
(一)地形概況:
1.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利於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三水")
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為 1000米~2000米
第三級階梯:東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2.地形特點: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山區面積佔2/3)
優勢:可以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
劣勢:耕地有限;阻礙交通
3.主要山脈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 ; 昆侖山-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武夷山 ;台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相連)
南北走向:賀蘭山 ; 橫斷山脈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二)氣候概況
1.氣溫分布和溫度帶的影響
夏季南北普遍高溫(平均20℃) 原因: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
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相差50℃) 原因:緯度位置及冬季風
溫度帶:五個溫度帶和高原氣候區
降水特點 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
降水年際變化:北方較大,南方較小
2.降水和干濕地區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為界)
四類干濕地區 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秦嶺-淮河一線
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大多數地方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3.氣候特徵 雨熱同期; 氣候復雜多樣
4.寒潮,台風和水旱災害頻繁
5.我國雨帶的推移(副高對於中國東部影響;夏季風進退形成的鋒面雨或鋒面氣旋)
5月南部沿海進入雨季;6-7月長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帶移至華北,東北,長江中下游出現伏旱;9月雨帶南撤;10月雨季結束.
(三)河流和湖泊
1.河流概況
外流河和外流區 注入太平洋:黑龍江,遼河,海河,淮河,長江,珠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魯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水位,流量變化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各大河的水文特徵有很大的差別
內流河和內流區:塔里木河為最大,內流區佔1/3
內流河的水文特徵:多為季節性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
京杭運河: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2.湖泊概況
分類 鹹水湖和淡水湖 ; 內流湖和外流湖
兩大湖泊分布區 青藏高原湖區: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東部平原湖區 太湖,洪澤湖 ,巢湖 ,鄱陽湖,洞庭湖,
3.主要河流
長江 流程最長(6300千米),流經11個省市.中國第一大河(世界上次於尼羅河,亞馬孫河),流域面積最廣(180萬平方千米);流量最大(佔全國河流年徑流量的三分之一);蘊藏巨大的水能――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1/3,可利用佔1/2 ;
黃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萬多千米,佔全國內河通航總里程的2/3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流程5500千米;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母親河的奉獻:引黃灌溉,塑造的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華北平原.
珠江 珠江水系主要包括西江,北江,東江三大支流.珠江流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
③ 《自然與科學》 科普讀書心得體會
《自然與科學》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天文、地理、生物、人體、健康、動物、醫葯版等方面權的內容,是一本增長知識的科普讀物。書中平實的文字,清新的風格,幽默的敘述……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自然與科學》讓我沒有晦澀感,那些具體而詳實的文字,讓我時時感受到科學奧妙的存在。
我讀了這本書後,開闊了視野,使我知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麼,還懂得了許多科學道理。書中一個個新奇的知識,讓我感到大千世界的五彩繽紛和自然界的千變萬化,真讓我愛不釋手。
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能教給我們許多不知道的新知識。一本好書,不但可以激發學習的慾望,而且可以開拓眼界,它就是一位無形的老師,幫助我們筆直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少玩一些游戲,少看一些電視,經常去讀書,頭腦中的知識才會越來越多,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才會收獲更多的人生道理。
④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讀書筆記
三 常見的天氣系統
1、氣團: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分布比較均一的大范圍空氣。
鋒的形成: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傾斜的交界面,叫做鋒面。鋒面與地面相交的線,叫做鋒線。鋒面鋒線統稱為鋒。(鋒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氣團一側傾斜) 圖2.18
2、冷鋒 暖鋒 准靜止鋒
定義
降水位置
過境時的天氣
過境後的天氣
實例
冷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
主要在鋒後
暖氣團被迫抬升,可能帶來雨雪天氣,常帶來較強的風。
氣壓升高
氣溫降低
天氣轉晴
我國一年四季都有,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
暖鋒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鋒
鋒前
暖氣團(主動)沿冷氣團徐徐爬升,伴隨多雲和降雨天氣。形成連續性降水。
氣溫升高
氣壓降低
天氣轉晴
我國東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活動頻繁。
3、氣旋與反氣旋
氣旋:中心低氣壓,氣流由四周渦旋流入中心。
反氣旋:中心高氣壓,氣流由中心渦旋流到四周。
中心氣壓
低空氣流
中心氣流
高空氣流
北半球
南半球
天氣狀況
氣旋
低氣壓
輻合
上升
輻散
逆時針
順時針
陰雨天氣
反氣旋
高氣壓
輻散
下沉
輻合
順時針
逆時針
天氣晴朗
實例:台風 (熱帶氣旋)
四 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化的狀況:全球變暖
1、 全球變暖的原因:溫室氣體的排放。 二氧化碳、甲烷等
2、全球變暖的後果:
a 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 b 影響農業生產,使中低緯減產,高緯地區糧食產量可能增加。 c 影響水循環
3、應對措施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 自然界的水循環
1、水循環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2、水循環的環節:蒸發(植物蒸騰)、水氣輸送、凝結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3、水循環的類型:海陸間大循環 陸地內循環 海上內循環
4、水循環的意義:不斷更新陸地淡水資源。
二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
1、 洋流:常年比較穩定的沿一定方向做大規模的流動。 分寒流、暖流
2、 形成因素:盛行風 海陸輪廓 地轉偏向力
3、 分布規律:
北半球 中低緯度 順時針 中高緯度 逆時針
南半球 中低緯度 逆時針 中高緯度 南極環流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A 影響氣候 暖流增溫增濕 寒流降溫減
B 影響海洋資源 四大漁場: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
C 影響海上航行 順流省時省力而且安全
D 影響海洋污染 加快進化速度,同時擴大受污染的海域面積。
三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1、狹義的水資源:陸地上的淡水資源。
目前利用的淡水資源主體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2、衡量水資源的豐歉程度:多年平均徑流總量
3、世界水資源的分布狀況:
徑流總量:亞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人均徑流量 大洋洲最多)
巴西 俄羅斯 加拿大 美國 印度尼西亞 中國
中國水資源分布狀況:三多三少 (南多北少 東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
4、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A 開源
B 節流
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
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
1、內力作用
a 能量來源:地球內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量。
b 表現形式:岩漿活動 變質作用 地殼運動(塑造地表形態的主要力量)
地殼運動:水平運動
垂直運動
整個全球范圍內,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c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奠定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
a 能量來源: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b 表現形式:風化、侵蝕、搬運、堆積
風化侵蝕的地貌:風蝕蘑菇 流水侵蝕地貌: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
風力堆積的地貌:新月形沙丘 流水堆積地貌:洪積扇
c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於平緩。
3、在塑造地表形態的過程中,內力和外力是同時起作用的,以內力作用為主。
4、岩石圈物質循環
岩漿岩
變質岩
沉積岩
岩漿
二 山地的形成
1、 褶皺山
(1)背斜
向斜
基本形態
岩層形態
岩層新老關系
形成地貌
初期地貌
後期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間老兩翼新
成山
成谷
向斜
向下彎曲
中間新兩翼老
成谷
成山
(2)典型褶皺山脈:喜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爾卑斯山
(3)全球六大板塊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2、 斷塊山
(1) 形成
(2) 斷層
(3) 典型褶皺山:華山、泰山、廬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 火山
(1) 形成
4、 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
修建成本、工程難度是影響山區交通運輸線路的結構(公路)布局(山間盆地\河谷地帶)形態(迂迴前進)
三 河流地貌的發育
1、河流侵蝕地貌
A 初期 V型 以向下侵蝕和向源頭侵蝕為主 (下蝕 溯源侵蝕)
B 中期 向兩側侵蝕 凹岸侵蝕 凸岸堆積
C 成熟期 U型 寬而淺
2、河流堆積地貌
沖積平原:洪積—沖積平原 形成於山前,由洪積扇形成
河漫灘平原 形成於河流中下游地區,有多個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形成
三角洲 形成於河流入海口,由於入海口處平緩,海水頂托作用形成
4、 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A沖積平原 :(有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利於農耕、基建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不利 易受洪水威脅
B 聚落選址:平原地區 則丘陵和處之
山區 沖積平原向山坡的過渡地帶。
第五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 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大氣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
2、六大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過程,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3、 各要素間「牽一發而動全身」
二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1、陸地自然帶 相應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分布的陸地自然帶。
2、自然地域分一規律
A 水平地帶性a 緯度地帶性 以熱量為基礎
b 經度地帶性 以水分變化為基礎
B 垂直地帶性 以熱量和水分為基礎
⑤ 《自然地理學》讀書筆記2000字
讀書筆記記錄方法
我自己比較喜歡用手寫的方式,不太喜歡用電子筆記類回的工具。答我並不反對用這樣的工具
只是我認為手寫圖解效率更高,還可以調動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閱讀一本書,記憶效果更好。
用拍照和掃描的方式記錄書的內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樣記憶不深刻,只是給自己一個安慰。
除非你在拍照和掃描的同時完成內容歸類,便於後續檢索。
對有感覺的書,記錄了足夠的素材,我才會考慮做讀書筆記。
大部分書我不做讀書筆記,因為沒有什麼必要,幾句話就可以把這本書的核心提煉完。
我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靈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錄精華,對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加一句話點評。
2.針對書的內容、價值寫書評。
3.寫讀書心得筆記。我這里說的讀書心得筆記和書評有一點不同,類似我們小時候讀書做舉一反三的功課。
把書中一個知識點、一個思考框架拿出來反復練習,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觀點、邏輯、推導過程都理順。
這樣學習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將書中的知識化為自己的東西。
⑥ 跪求自然地理學第三版電子書
有的,有伍光和老師的自然地理學第三版,分享看圖方式,直接下載
⑦ 求關於中國自然地理講座的感想~心得,800-1000字左右
報考一下。
暑假裡,我有件必做的事,就是看《遠方的家》節目,這也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事之一,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大好河山美景,這可謂是對我這個自然崇拜者最好的饋贈。 節目的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涉及了很多不曾聽聞的小的城鄉縣,並且解說的很細致全面,有景色,風俗,食物,人民生活等等,更令人佩服祖國中國這個一里一美景,十里一風俗的國家的獨特魅力,從北到南,由東到西,平原丘陵,高山盆地,城市農村,同一個國家的人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家在各自的經緯線上幸福地生活著。其中《遠方的家·邊疆行》拍攝的異常辛苦,西北邊疆相對於東南沿海還是顯得落後和封閉得多,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不免有些讓人心酸的鏡頭:攝制組將要探訪一個小山村,崎嶇的山路看著都覺得累了,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村莊阻隔洶涌的大江的另一邊,江上沒有橋,只有一條繩索在風雨中搖搖晃晃,大人們要采購東西必須用繩索滑到江的對岸,再走很多山路,反反復復,年復一年,十分不方便。記者體驗了一回,光固定住自己就費了很多時間,但滑過去足以把沒體驗過的人嚇得腿軟,但村裡的人早已習慣,他們經常要背很多很重的東西,所以每個人都是驚人的從容淡定。村裡有一種與世隔絕的古老和寧靜,似乎時間就在某一時刻放慢了腳步,村裡有很多孩子,他們絕大多數都從沒離開過這里,有時候他們就在江邊的蘆葦叢里,獃獃地凝望著江的對岸,想像著那個未知的世界,等待著時間的流逝,等待著那個成人的自己,為的只是踏上江對岸的土地。記者默默地擦拭著淚水,而電視機前的我也被感動得不行,多麼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一座橋橫跨著兩岸,橋上能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 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風景醞釀出了不同的風俗,不同的風俗中上演著每個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故事中展現著人們的悲歡,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