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二水

中國地理二水

發布時間: 2021-02-14 16:16:04

中國地理的水系情況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中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的界線大致是:北段大體沿著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部)一線,南段比較接近於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線(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這條線的東南部是外流區域,約佔中國總面積的2/3,河流水量佔中國河流總水量的95%以上,內流區域約佔中國總面積的1/3,但是河流總水量還不到中國河流總水量的5%。
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
中國的河流,按照河流徑流的循環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與海洋不相溝通的內流河。 主要河流簡表水系河流名稱 長度(公里) 流域面積(平方公里) 流量(立方米/秒) 外流河太平洋水系黑龍江 3420 1620170 8600 松花江 1927 545000 2530 嫩江 1089 283000 824 烏蘇里江 890 187000 2000 綏芬河 254 10004 60 圖們江 520 33168 268 鴨綠江 795 63788 1005 遼河 1430 164104 302 灤河 877 44945 149 海河 1090 264617 717 黃河 5500 752443 1820 洮河 669 31400 172 大黑河 274 13679 5.7 汾河 695 39400 53 渭河 818 107340 292 沂河 322 11555 122 淮河 1000 185700 1110 長江 6300 1807199 31060 雅礱江 1500 129930 1800 大渡河 1070 90700 2033 岷江 735 135788 2752 嘉陵江 1119 159710 2165 烏江 1018 86815 1650 澧水 372 18872 553 沅江 1060 88815 2158 資水 590 28899 797 湘江 817 96738 2288 漢水 1532 150710 1792 贛江 744 82068 2054 錢塘江 494 54349 1484 甌江 338 17543 615 閩江 577 60992 1980 九龍江 258 14741 446 韓江 325 34314 942 濁水溪 186 3155 176 下淡水溪 159 3257 228 珠江 2210 46 11070 柳江 730 54205 1521 鬱江 1162 90720 1700 桂江 437 19025 569 北江 468 38362 1260 東江 523 25325 700 鑒江 211 9433 270 南渡河 340 6841 180 元江 640 39840 634 瀾滄江 2153 161430 2354 印度洋水系怒江 2013 124830 2000 雅魯藏布江 2057 240480 4425 北冰洋水系額爾齊斯河 546 50860 342 內流河 烏倫古河 715 22032 35.6 伊犁河 441 65000 410 瑪納斯河 406 4056 40.5 阿克蘇河 419 35871 195 塔里木河 2137 喀什噶爾河 507 11500 61.9 葉爾羌河 1037 48100 203 和田河 1090 28232 142 車爾臣河 527 18119 16.4 格爾木河 419 15477 23.5 疏勒河 540 20197 26.4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
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
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
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主要湖泊湖名 所在省區 面積(平方公里) 湖面高程(米) 青海湖 青海 4583 3196 鄱陽湖 江西 3583 21 洞庭湖 湖南 2740 33.5 太湖 江蘇 2425 3.1 呼倫池 內蒙古 2315 545.5 洪澤湖 江蘇 1960 12.3 納木錯 西藏 1940 4718 色林錯 西藏 1640 4530 南四湖 山東 1266 35.5~37.0 博斯騰湖 新疆 1019 1048 巢湖安徽82010

㈡ 高中中國地理

我國省級行政區記憶口訣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台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
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
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陝甘青

我國之最
面積最小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
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緯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經度最廣的省是內蒙古,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門。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雲湖北大。
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
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頤和園及八達嶺。
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峰。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
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鍾觀音聽。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峰峰省份冀。
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
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
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個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余。
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貨運選擇三原則: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
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
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
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
苗維彝藏和蒙古。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
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
台灣島上日月明。
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
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
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
印尼不丹,四國在西南
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中國地形區特點:
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
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
黃土高原黃土松,支離破碎多溝坎。
雲貴高原峰嶺眾,岩溶壩子到處看。
塔里、准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
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
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
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布長江岸。
我國的地理界線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4、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3200℃等值線。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淮河。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長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⑤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⑥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㈢ 中國五大水系是什麼對中國地理分別有什麼影響

中國河流,按照水系分,主要有珠江、長江、黃河、淮河、遼河、海河和松花江七大水系;所列均為一級支流。

1 珠江水系
2 長江水系
3 黃河水系
4 淮河水系
5 海河水系
6 松遼水系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和東江組成,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流,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珠江水系干支流總長36000公里。主幹和主要支流如下:

東江
尋烏水(江西)
定南水(江西)
北江
湞水(江西)
南盤江(珠江)
紅水河(珠江)
黔江(珠江)
潯江(珠江)
西江(珠江)
北盤江(珠江水系)
柳江(珠江水系)
鬱江(珠江水系)
桂江(珠江水系)
賀江(珠江水系)
參見:珠江、珠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
[編輯]
長江水系
長江水系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的支流為嘉陵江、漢江、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和贛江;年均徑流量超過500億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贛江、雅礱江、漢江和烏江。以下僅列長江各個河段及其一級支流。參見:長江流域、長江三角洲

通天河段(長江源水系)
楚瑪爾河
沱沱河
布曲
當曲
金沙江河段(金沙江水系)
定波河
水落河
魚泡江
雅礱江
龍川河
普渡河
牛欄江
橫江
岷江
永寧河
沱江
赤水河
嘉陵江河段
烏江
大寧河
清江
漳河
洞庭湖水系
澧水
沅水
資水
湘江
汨羅江
漢水
涢水
富水
鄱陽湖水系
修河(又名「修水」)
贛江
撫河
信江
饒河
巢湖流域水系
青戈江
水陽江
滁河
長江三角洲水系
黃浦江
太湖水系
[編輯]
黃河水系
參見:渤海灣、黃河流域
[編輯]
淮河水系
淮河水系以廢黃河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兩大水系,二水系通過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貫通[1]。參見淮河流域

淮河
白露河
史灌河
淠河
東淝河
池河
洪汝河
沙潁河
西淝河
渦河
漴潼河
新汴河
奎濉河
沂沭泗水系
沂河
沭河
泗河
東魚河
洙趙新河
梁濟運河
[編輯]
海河水系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灤河和徒駭馬頰河三水系。

海河水系
薊運河
潮白河
北運河
永定河
大清河
子牙河
漳衛河
灤河水系
灤河
冀東沿海諸河
徒駭馬頰河水系
[編輯]
松遼水系
包括遼河和松花江二大水系。

黑龍江
松花江
烏蘇里江
綏芬河
圖們江
遼河
鴨綠江
全球第三,第五長度的長江與黃河,對於中國而言的意義非比尋常。母親河們不僅為農業社會提供了寶貴的灌溉資源,更是交通的重要樞紐。直到明代為止世界上最強大的造船技術,不得不說是中國境內大小河流孕育的結果。
第七長的瀾滄江以及第九長的黑龍江雖然主要流域和出海口不在國內,但也在交通方面擁有重大的意義。
提到河流不得不提到水災。自古以來,長江流域及黃河流域洪澇不斷,它肆虐大陸一直到了98年。每次洪災都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在今天看來是一大劣勢。但是在古代,每次洪澇會使土地變得肥沃,重新使農業恢復生機。是福是禍,也要辯證的去看。

㈣ 中國自然地理

地形和地勢
1、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回大

水文答
1、外流河水量受季風影響,夏季進入豐水期;冬季進入枯水期。
2、秦嶺-淮河為0度等溫線分界線。以北河流有結冰現象。
3、秦嶺-淮河為0度濕潤與半濕潤分界線。以南的河流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水量小。以北的河流位於半濕潤的地區的河流水量不大,汛期短,含水量大。

內流河
1、主要分布於西北內陸地區。
2、有大面積無流區。
3、多為季節性河流。夏季為豐水季節,之後逐漸減少,甚至斷流。

氣候
1、冬季氣溫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氣溫的季節變化和年較差,北方大,南方小。
2、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季節分配不均勻,多集中於夏季。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際變化大,越往北越大,西北內陸最大。

㈤ 中國的地理

參見:中國地理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歷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脈 中國有三大平原,它們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由於位置、成因、氣候條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連,土壤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農耕區。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等,它們也都是重要的農耕區。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布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於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中國丘陵眾多,分布廣泛。在東部地區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區林木茂密,礦產豐富;有些丘陵被辟為梯田,或蘊藏水能,還有的丘陵峰巒競秀,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河流 中國河流湖泊眾多,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的河湖地區分布不均,內外流區域兼備。 河流中國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中國的河流,按照河流徑流的循環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與海洋不相溝通的內流河。 湖泊 中國湖泊眾多,共有湖泊24800多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個。湖泊數量雖然很多,但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總的來說,東部季風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較為集中,多為內陸鹹水湖。外流區域的湖泊都與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進也能排出,含鹽分少,稱為淡水湖,也稱排水湖。
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內流區域的湖泊大多為內流河的歸宿,湖水只能流進,不能流出,又因蒸發旺盛,鹽分較多形成鹹水湖,也稱非排水湖,如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較高的納木錯湖等。中國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跡湖(如湖北境內長江沿岸的湖泊)、海跡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蝕湖(如雲貴高原區石灰岩溶蝕所形成的湖泊)、冰蝕湖(如青藏高原區的一些湖泊)、構造湖(如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長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鏡泊湖)等。 原始社會以氏族部落構成。後來逐漸出現中央政權。堯、舜、禹時代採用禪讓制繼承統治權。史學家認為禹的兒子啟建立夏王朝,是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商周都採用分封制,諸侯貴族的權力很大。秦朝將行之已久的郡縣制正式成為中國行政區域的主體架構,皇帝取代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自秦以後,中國主要採用 宗法制、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各個朝代又有較多差別,如西漢的中央集權在很多時候並不是主流)。通常的情況是一個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勵精圖治,國家處於上升階段。之後開始守成,社會矛盾逐漸積累。在王朝的末期,國家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激化,最終通過大規模的戰爭結束舊王朝,建立異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規模的外族入侵,導致舊王朝的覆滅。
古代中國的政治是人治與法治並行。古代法治與現代法治在概念上有所區別,古時法治是公民必須守法,現代法治是政府必須首先守法。
宗法制和政府中央集權強化了統一的國家觀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了國家在統一和分裂的狀態間不斷循環的歷史。
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晏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己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栩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從武帝時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九品中正制是繼漢代察舉制和徵辟制之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大體上應該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家族掌政的時候萌芽的。曹操在漢末群雄割據,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成為一個迫切的課題。同時,曹操也從漢代的選人制度中發現了察舉不實和過分注重品德的弊病,因此提出「唯才是舉」的主張。曹操曾數次發布求賢令,他明確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是「高才異質」,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可以起用他們來治國安邦。這無疑是對當時用人標準的一次有力糾正。這一指導思想的改變,帶來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從而為建立新的選人制度創造了條件。
九品中正制的初期,確實包含了「唯才是舉」的精神,但由於中正官大多由享有政治和經濟特權的豪門大族人士擔任,於是品評的標准逐步轉向由家世(門第高下)來決定,豪門大族把持了人才選拔的大權,漸漸形成魏晉時期的「門閥制度」,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腐敗現象。
三省長官共議國政,執宰相之職,他們議政的場所叫政事堂。尚書令位高權大,自隋以來,基本不設(煬帝曾封楊素為尚書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職,故此後,唐朝不再授人以尚書令之職。左、右僕射代領尚書省事,亦職為宰相。
從隋唐開始,對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的總稱。又稱「六曹」。發端於秦少府尚書,經後漢尚書台諸曹演化而成。
六部的職務在秦漢時為九卿所分掌,魏晉以後,尚書分曹治事,由曹漸變為部,至隋唐始確定以六部為尚書省的組成部分。以吏、戶(隋稱民部)、禮、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禮》中的六官,秦漢九卿的職務大部並入。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地位更加提高。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
軍機處作為清代最重要、存在時間最長的中央最高輔弼機構,在成立時間上,學術界尚有分歧,有雍正四年、七年、八年、十年說。大部分學者認為,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對西北准噶爾用兵,為方便皇帝隨時召見大臣研究軍政大事並能保守軍事機密,在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作為臨時軍事指揮機構。雍正十年(1732年)軍機房正式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 清朝末期,清朝統治者受到內外壓力,中國出現了立憲與保皇之爭。清朝統治的結束後,中國告別了兩千多年的帝制。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開啟了共和的大門。民國初期,軍閥混戰。北伐結束後,時任東北領導者的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得到了統一。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實際控制了一些地區,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國共內戰後,中國共產黨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的控制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㈥ 中國地理知多少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目錄[隱藏]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 2.遼闊的疆域 3.疆界和鄰國 4.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2.華僑與華人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2.主要山脈分布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2.降水和干濕地區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 2.長江 3.黃河 4. 額爾齊斯河 5.湖泊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2.豐富的海洋資源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1.主要鐵路干線 2.主要海洋航線和港口 3.主要內河航線 4.主要航空線 5.主要公路線 6.主要管道運輸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 2.人文旅遊景觀東北三省 1.位置 2.地形和氣候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3.暖溫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生產 4.全國雜糧、小麥、棉花的重要產區 5.豐富的煤炭、石油、海鹽資源 6.京津唐工業區 7.以北京為中心的鐵路運輸網 8.大城市和港口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與重要農業區 3.氣候和土壤 4.亞熱帶林業資源 5.淮河的治理 6.礦產和主要工業 7.水陸交通發達 8.城市密集南部沿海四省一區和香港、澳門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 3.氣候和河流 4、富有特色的農業生產和重要農作物 5.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6.台灣 7.香港、澳門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2.地形 3.氣候 4.四川盆地的農業生產 5.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 6.豐富的礦產和新興的工業 7.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北部內陸兩區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氣候 2.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3.豐富的礦產和包頭鋼城 4.交通和重要城市(十四)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1.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治理 3.資源的跨區調配 4.西部的開發中國各省份簡稱與由來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 2.遼闊的疆域 3.疆界和鄰國 4.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2.華僑與華人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2.主要山脈分布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2.降水和干濕地區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 2.長江 3.黃河 4. 額爾齊斯河 5.湖泊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2.豐富的海洋資源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1.主要鐵路干線 2.主要海洋航線和港口 3.主要內河航線 4.主要航空線 5.主要公路線 6.主要管道運輸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 2.人文旅遊景觀東北三省 1.位置 2.地形和氣候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 4.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 3.暖溫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生產 4.全國雜糧、小麥、棉花的重要產區 5.豐富的煤炭、石油、海鹽資源 6.京津唐工業區 7.以北京為中心的鐵路運輸網 8.大城市和港口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與重要農業區 3.氣候和土壤 4.亞熱帶林業資源 5.淮河的治理 6.礦產和主要工業 7.水陸交通發達 8.城市密集南部沿海四省一區和香港、澳門 1.范圍和位置 2.地形 3.氣候和河流 4、富有特色的農業生產和重要農作物 5.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 6.台灣 7.香港、澳門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2.地形 3.氣候 4.四川盆地的農業生產 5.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區 6.豐富的礦產和新興的工業 7.交通面貌的巨大變化北部內陸兩區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氣候 2.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3.豐富的礦產和包頭鋼城 4.交通和重要城市(十四)區域發展的主要問題 1.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治理 3.資源的跨區調配 4.西部的開發中國各省份簡稱與由來

[編輯本段]疆域和行政區劃 1.位置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2.遼闊的疆域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 3.疆界和鄰國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中國地理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龍、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制」。 [編輯本段]人口和民族 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 2.華僑與華人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 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加速實現四化的當務之急。現階段我國的人口增長由於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大,已基本完成了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特點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我國每年增長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我國仍要把推行計劃生育當成一項基本國策。 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 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分部圖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編輯本段]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 復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復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有利於濕潤空氣深入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峰一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編輯本段]氣候 1.氣溫和溫度帶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我國屬季風性氣候區,冬夏氣溫分布差異很大。氣溫分布特點為:冬季氣溫普遍偏低,南熱北冷,南北溫差大,溫差近50℃。主要原因在於: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獲得太陽能量少;緯度影響:冬季盛行冬季風。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溫差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獲得熱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風,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陽高度大,緯度越高,白晝時間越長,減緩了南北接受太陽光熱的差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鎮,夏季最熱地地方是吐魯番。重慶、武漢、南京號稱我國「三大火爐」。 無霜期和生長期:我國各地的無霜期,一般來說,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內地逐漸縮短。 無霜期長則作物的生長期也長。反之則短。 2.降水和干濕地區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具有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減少的特點。 成因:我國東南臨海,西北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使得我國的水分循環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弱。另一方面,能帶來大量降水的夏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和路途越來越遠的制約,影響程度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小。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國各地降水量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國大多數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這個時期的降水量一般要佔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區來看,南方雨季開始早而結束晚,北方雨季開始晚而結束早。 乾燥指數圖成因:我國降水量的這種時間變化特徵,是與季風因鋒面移動產生的雨帶推移現象分不開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濕氣流與南下的冷空氣在南嶺一帶相遇,雨帶在此徘徊,華南雨季開始;六月份,雨帶隨鋒面推移到長江流域,並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約擺動一個月左,陰雨連綿,此時正值梅子黃熟時節,稱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七、八月份,雨帶隨鋒面推進到華北、東北等地,我國北方降水量顯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大,雨帶隨鋒面迅速撤回到長江以南,加上有台風雨配合,此時華南雨水仍較多。 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分布極不均勻,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灣的火燒寮,最少的地方則是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我國干濕地區的劃分;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概況如下表: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乾燥度小於11.00-1.491.50-4.0大於4.0地理區域秦嶺-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東的廣大地區,東北山地,青藏高原東南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渭河平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西北部的塔里木,准格爾,柴達木,阿爾善等地植被森林為主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農田水田旱田,少部分水田旱地畜牧業[編輯本段]河流與湖泊 1.外流區和內流區直接或間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我國最大的外流河是長江。不流人海洋,流人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內流河。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以秦嶺一淮河一線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徵差別明顯: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節變化較小,汛期較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北方除黑龍江等少數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節變化規汛期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長,植物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氣溫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內流河及其水文特徵:我國內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內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徵與季節密切相關。 2.長江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東西南側,全長6300千米,流經青、川、渝、藏、滇、鄂、湘、贛、皖、蘇、滬等門個省、市、自治區,注入東海。從格拉丹東雪峰至湖北宜昌為長江上游,峽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是其水文特徵,聞名的長江三峽(雷塘峽、巫峽、西陵峽)就位於長江上游;從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這一段長江河道彎曲,湖泊多,支流多;從湖口以下到長江口為下游,這一段支流少,江闊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響,水位定時漲落。長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東西航運大動脈,長江航線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葛洲壩水利樞紐是長江上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是目前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舉世注目的三峽水利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到2009年建成將安裝70萬千瓦的發電機26台,年發電量846億千瓦時,比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還大40%。將原來只能通航到重慶的船隻從1000噸提高到5000噸。使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更加發揮其重要作用。 3.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等9個省、自治區,注入渤海,從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至內蒙古河口鎮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緩慢;青海省東部的甘肅段,峽谷多,水變渾,水量增大;青銅峽以東的定蒙段,水流平穩,水量變少。從河口鎮到河南孟津為中游,先後接納了汾、渭等數十條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寬水緩,泥沙沉積成為「地上河」。 黃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壩阻塞水流的凌汛現象,解放前幾乎年年因凌汛決堤而泛濫成災。治黃的關鍵是泥沙問題。 4. 額爾齊斯河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 5.湖泊我國的湖泊眾多,天然湖泊有2000多個,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陽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蘇的太湖和洪澤湖、安徽的巢湖。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鹹水湖。位於西藏中部的納木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我國最高的湖泊。 [編輯本段]海洋的利用 1.鄰近我國大陸的海洋 《中國地理教科書》我國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以及台灣東側的太平洋海區。其中,渤海是我國的內海。 2.豐富的海洋資源大陸架:又稱「陸棚」或「大陸淺灘」,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淺海地帶。大陸架淺海是海洋資源最富饒的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煤、鐵等礦藏,也是海洋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 我國近海漁場很多。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舟山漁場是全國性的大漁場,北方的渤海海灣漁場以盛產對蝦著稱。 我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鹽場有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布袋鹽場。 海底石油資源:我國海洋中礦產資源很豐富,石油、天然氣是重要的海洋礦產。蘊藏量以東海大陸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和旅遊業 1.主要鐵路干線現在我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鐵路。南北干線主要有:京哈一京廣/京滬線、焦枝一枝柳線、寶成一成昆線、京九線。東西干線有京秦一京包一京蘭線,隴海一蘭新線,滬杭一浙贛一湘黔一貴昆線,正在建設中的南疆鐵路將使隴海——蘭新線延長到南疆城市和田市。 2.主要海洋航線和港口我國已有100多個萬噸級的深水碼頭泊位。北方有大連、秦皇島、天津、青島、煙台、連雲港等。南方有上海、深圳、廣州、廈門等。 香港是世界著名海港,台灣省的基隆和高雄都是我國的重要港口。 3.主要內河航線長江航線、珠江航線、京杭運河航線、松花江航線等。 4.主要航空線全國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在來,民航可通往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許多國家的重要城市。 5.主要公路線全國縣一級地區已全部通了汽車。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的有:北京一天津一唐沽線、廣州一深圳線、沈陽一大連線、廈門一福州線、上海一南京線、成都一重慶線、濟南一青島線等。 6.主要管道運輸管道運輸主要用來輸送石油和天然氣。已建成和正建設中主要管道運輸線有:大慶—大連、大連一秦皇島一北京、任丘一北京、勝利油田一青島等,全長400多千米。從陝北向北京和從新疆到上海輸氣的管道也正在加緊建設中。 [編輯本段]我國主要的旅遊資源 1. 自然風光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以名山秀水、山水風光最為重要。如五嶽名山(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峨眉山)和景色奇絕的黃山、廬山、石林等;桂林山水、長江三峽等;杭州西湖美景、無錫太湖風光、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雲南的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和台灣日月潭湖光山色等,都是聞名的旅遊勝地。 2.人文旅遊景觀(1)古代文化藝術寶藏: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陽、南京、開封、杭州、北京)、幾十個歷史文化名城;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北京的故宮和皇家陵園,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南京明考陵、中山陵,蘇州的園林建築,承德的避暑山莊,洛陽的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畫等,都舉世聞名。 (2)革命紀念地:著名革命紀念地有延安、遵義、井岡山等。 (3)民族風情和地方風俗: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形成了風采各異、各有特色的風情習俗和民間節日。如漢族的春節、元宵節和端午節,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等。 此外,我國著名的現代工程建築,豐富多彩的地方土特產、工業品,神奇的中醫和養生之道,名揚世界的中國菜等,對中外遊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 還有好多好多 http://ke..com/view/10340.htm?fr=ala0_1_1

㈦ 中國地理

奇異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深的大湖,而且還擁有獨特、迷人的多種動物。這個充滿著魅力的神秘湖泊,早已名揚全球,而且吸引著

各國科學家和眾多的遊客來此考察、觀光游覽。美國湖泊專家考察隊,還有非專業的自願者先後於1989年、1990年,聯合俄羅斯科學

家,兩次合作對貝加爾進行綜合考察,終於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一、究竟有多老、多深

貝加爾湖西距伊爾庫茨克60千米,四周崇山峻嶺,面積3.1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八大湖。湖面海拔456米,形狀狹長如彎月,南北

長636千米,平均寬度為48千米;平均深730米,最深達1830米(實際湖盆深度應為4800米~6400米,不過所有最深部分

都充滿淤泥,因而不計算在內),為世界湖泊最深記錄。貝加爾湖也是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湖泊,它接納了大小554條河溪,大河有安加拉河

和色楞格河。同時也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多的淡水湖,儲水約為2.36萬立方千米,佔地球液態淡水的22%,比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必

利爾湖(8.24萬平方千米)儲水量大一倍,比北美五大湖的儲水總量還多,堪稱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庫。貝加爾湖水量動態變化平衡,平均

每年收入和支出量相等,都是70立方千米。假如貝加爾湖是空的,全球所有大小河溪的水都向它流進來,大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灌滿。世界

一些著名的大湖幾乎都是在逐年減少水量,可它卻在逐年增加,面積也在緩慢而持續地擴大。如果有一天554條注入的大小河溪全部乾涸,

它也能保持安加拉河流淌400年。

安加拉河河床陡降,落差很大,多瀑布險灘,河水洶涌澎湃,但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幾座大型水電站。貝加爾湖的水透明度很好,晴天可以

看到10米~15米深處的生物活動,如果將白色圓盤放入水下40米~42米的深度,仍然清晰可辨。

貝加爾湖已存在2.5萬年,在兩萬多年前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由於強烈的地殼斷裂活動,形成一條狹長深陷的彎月形谷盆,兩側陡峻的斷

崖懸岩高達1000米~2000米,谷盆積水成了湖泊,貝加爾湖就這樣誕生了。貝加爾湖形成時,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是一個溫暖、茂盛

的大草原。貝加爾湖和世界上第二深湖非洲的坦噶尼喀湖都屬於典型的裂谷型湖泊。湖中有地壘形成的奧爾杭島,面積722.4平方千米,

相當於兩個馬爾他共和國的面積貝加爾湖地區地殼極不穩定,1861年附近區域曾發生過地震。

二、湖中奇特的動物

被譽為「珍奇海洋博物館」的貝加爾湖,獨有的動植物種類最多,在2600多個物種中,有3/4的物種,以及11個科和亞科及96個屬

的物種是該湖獨有的。如貝加爾海豹、鯊魚、海螺等,湖底還生長著海綿叢林,有一種龍蝦就躲在叢林中。貝加爾海豹個頭小,雌雄性都是大

約120厘米長,體色為暗銀灰色。貝加爾海豹與其北極的親屬一樣,雌性也在冬天產仔,餵乳於冰上雪穴之中。海豹在貝加爾的出現,可以

說是一件最令人不解的事情,查閱地史資料,貝加爾湖所在的中西伯利亞高原,5億多年內不曾被海水淹沒過。經分析,貝加爾湖純屬淡水,

美國科學家馬克·徹林頓歸納了學者們的見解,提出了「外來」說,即貝加爾湖的海洋動物是從海而入,並稱貝加爾湖為「西伯利亞的神海」

。生物學家推測,貝加爾湖海豹的祖先來自遙遠的北冰洋,當它們進入葉尼塞河,逆流游泳2400千米,學會了吃完全不同的食物,生存於

一個異常的環境里,因而從目前地理學角度上來看,只有這一出口到達海洋。

三、氣候學奇觀

貝加爾湖周圍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為-38℃,確實很冷,不過每年1月~5月,湖面封凍,放出潛熱,已減輕了冬季的酷寒;夏季湖水解

凍,大量吸熱,降低了炎熱程度,因而有人說,貝加爾湖是一個天然雙向的巨型「空調機」,對湖濱地區的氣候起著調節作用。一年之中,盡

管貝加爾湖面有5個月結起60厘米厚的冰,但陽光卻能夠透過冰層,將熱能輸入湖中形成「溫室效應」,使冬季湖水接近夏天水溫,有利於

浮游生物繁殖,從而直接或間接為其它各類水生動物提供了食物,促進了它們的發育生長。據水下自動測溫計測定,冬季貝加爾湖的底部水溫

至少有-4.4℃,比湖的表面水溫高。貝加爾湖可調節湖濱的大陸性氣候。

四、「貝加爾湖自然保護區」的建立

貝加爾湖沿岸生長著松、雲杉、白樺和白楊等組成的密林,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煤、鐵、雲母等礦產資源,湖中盛產多種魚類,是俄羅斯重要漁

場之一。但近些年來沿岸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南岸工廠塵煙的撒落,湖水受到污染。不過俄羅斯政府已經提出了一項保護貝加爾湖的法令,其

中包括紙漿廠必須改造,到1993年已全部實現了無害於環境的生產活動。因貝加爾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俄羅斯專門在這里建立了「貝

加爾湖自然保護區」。科學家們卓有成效地進行了自然科學、生態學的研究,貝加爾湖是研究進化過程的一個大自然實驗室。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還發現貝加爾湖有變成「海」的趨勢。首先,湖底有洞穴和裂縫,地底熱氣從這些洞穴和裂縫中不斷泄出,以致附近的水溫

增到10℃,此種「水底溫泉」僅海洋中才有。其次,貝加爾湖中生長有海綿、海豹、鯊魚、菌類、海螺、寄生蟲、龍蝦、蝸牛等海洋生物。

科學家還發現貝加爾湖中湖水的「循環」周期(即從湖面至湖底之間的循環)耗時約8年,緩慢異常。

1995年義大利米蘭的SIMI工程技術公司向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湖水」股份公司提供成套設備,每年可生產2000萬只1.5公升

的塑料瓶,以及裝瓶設備,這套設備已於1996年初投產。該企業將直接從貝加爾湖420米深處取水,經實驗室細菌檢查後出廠,不用防

腐劑可保存一年。富饒的貝加爾,這顆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珍珠」,2000年後將走向世界,人們將拭目以待。

世界主要的大半島有哪些?

半島是指伸入海洋或湖遙中的陸地。它的構成形式一般是三面臨水,一面同大陸相連。從分布情況看,世界主要的半島都在大陸的邊緣地

帶。歐洲海岸曲折,有眾多的半島,素有半島的大陸之稱。面積超過1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有5個: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世界第五大半

島),面積5萬平方千米:西南歐的伊比利來半島,面積58.4萬平方千米;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面積50萬平方千;南歐的亞平寧半島,面積14

萬平方千米;南北歐的科拉半島,面積10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面積達300多成平方千米,有將近1/3個中國大。半島上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

燥,7月份平均氣溫在30℃以上,內陸的絕對最高氣溫達55℃;年降水量大部分年份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幾年不下雨。亞洲地區面積超

過100萬平方千米的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還有南亞的印度半島面積208.8萬平方千米)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約200多萬平方千米),它們分別

是世界第二大半島和第三大半島。

世界第四大半島是位於北美洲東部的拉布拉多半島,面積為140萬平方千米。島上大部分是 海拔較低的高原,湖泊較多,沿海海灣較多。

北美洲的其他半島面積均不大,都在20萬平方千米以下。

非洲最大的半島是東北非索馬里半島,面積為75萬平方千米。它呈三角形向東北突出,被稱為「非洲之角」。南極洲也有一個大半島,位

於南極大陸德爾海與別林斯高晉海之間被稱為南極半島,面積有18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多山的半島。南美洲和大洋洲雖然也有半島,但面積都

很小。

我國較大的半島有3個;位於山東省東部、膠菜谷地以東,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的山東半島 ,面積為3900平方千米:位於遼寧省東南部、

遼河與鴨綠江口連線以南,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的遼東半島,面積為29400平方千米;位於廣東省西南部,伸入北部灣和雷州灣之間的雷州半島

,面積為75平方千米。它們在世界上均屬於比較小的半島。

台風

什麼是台風

台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實際上,台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

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

氣旋,因為台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麼稱為台風呢?有人說,過去人們不了解台風發源於太平洋,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台灣,所以稱為台風;也有人認為,台風侵襲我國廣

東省最多,台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在西北太平

洋和南海一帶的稱台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

稱熱帶氣旋。

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台風的「胚胎」,因為台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般說來,

一個台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

廣闊的洋面是形成台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台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

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台風中心甚至

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台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台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

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台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

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台風也是一部「

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台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

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

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台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

凝結釋放潛熱過程,台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台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

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台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

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

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

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

,不利於增暖,台風不易出現。如下圖所示。

上面所講的只是台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台風發生。台風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至今尚未徹底搞清。

台風的危害和利用

台風在海上移動,會掀起巨浪,狂風暴雨接踵而來,對航行的船隻可造成嚴重的威脅。當台風登陸時,狂風暴雨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

的損失,尤其對農業、建築物的影響更大。

但是,台風也並非全給人類帶來不幸,除了其「罪惡」的一面外,也有為人類造福的時候。對某些地區來說,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地區莊稼的

生長、農業的豐收就不堪設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風、西印度群島的颶風和印度洋上的熱帶風暴,幾乎佔全球強的熱帶氣旋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給肥沃的土地上帶來了豐沛的雨水,造成適宜的氣候。台風降水是我國江南地區和東北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來源;正是有了台風,才使珠江三

角洲、兩湖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確保農業豐收;也正是因為台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才使許多大小水庫蓄滿雨水,水利發電機組能夠正

常運轉,節省萬噸原煤;在酷熱的日子裡,台風來臨,涼風習習,還可以降溫消暑;所以,有人認為台風是「使局部受災,讓大面積受益」,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台風的命名和編號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

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取了對台風命名的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

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

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cnda(溫達);
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
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

當飛機偵察到台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

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個台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台風名字後面的,循環使用下去。

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台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就以世界上台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

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因此,在台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

,以示區別。

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台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

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氣象台發布熱帶氣旋警報時,除繼續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將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新的熱帶氣旋命名表從2004年1月

1日起生效。

㈧ 中國通史對中國地理的介紹中什麼構成了三大水系

學史博客(www.xueshiboke.com)網站為您解答:
三大水系是:黃河,長江和珠江。版
黃河水系覆權蓋中國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京津以南地區。
長江覆蓋四川盆地,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地區。
珠江水系主要覆蓋兩廣和貴州,雲南一部分地區。

㈨ 中國地理之最

中國地理之最

1、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4、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5、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
6、最大的島嶼——台灣島
7、最低點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8、最長的河流——長江
9、最長最早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10、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
11、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
12、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
13、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14、最大的瀑布——黃果樹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
16、最大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
17、最大的城市——上海
18、最大的山城——重慶
19、最北的村莊——漠河
20、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1、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22、最大的海峽——台灣海峽
23、最大的島群——舟山群島
24、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珞巴族
25、鄱陽湖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
27、最大的沖積島-崇明島
28、中國最大的鹽水湖是青海湖
29、我國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爾高原喬戈里峰北坡的音蘇蓋提冰川,長約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台灣火燒寮
31、我國最低的冰川是雲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為2650m
32、最大的狹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33、還有一個地球上最北的熱帶雨林——位於中國西藏的墨脫
34、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
35、中國最高的盆地——柴達木盆地
36、最南端——曾母暗沙
37、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有1600萬人。
38、中國最早的運河——秦朝的靈渠
39、中國最長也是世界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40、世界上最早的船閘——靈渠的船閘
41、最西的地方——泊米爾高原
42、吐魯番是中國最熱的地方,日平均氣溫超過35攝氏度的日數達100天以上,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9.6攝氏度(1975年7月13日),地表溫度曾測得83.3攝氏度,堪稱中國「熱極」。
43、中國最高的懸河——黃河下游800公里的地上懸河(又簡稱地上河)不僅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44、我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45、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46、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縣是新疆若羌縣,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
47、烏魯木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內陸大城市,它與海岸的最近距離為2,250公里。

氣候之最

△1月平均氣溫最低的地方——漠河(-30.6℃)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