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地理渤海大學觀後感

中國歷史地理渤海大學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4 15:39:13

1. 有關歷史地理的論文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題和研究特點相關資料: 圖片

研究主題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題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綜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歷史、政治哲學、理想模式、治國戰略、施政方策、權力運用等。二是主題穩定。自春秋戰國直到明清之際兩千多年間,歷代研究者長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疇、範式等,盡管含義有所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題:①政治哲學。包括仁、禮、法、道、勢等范疇,天與人、義與利、君與臣、君與民等關系,以及人性論、歷史觀等理論。②理想社會政治模式。如孔丘的「天下歸仁」的「有道」之世,孟軻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愛」、「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荀況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會,鮑敬言的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烏托邦,康有為的「大同世界」,等等。③治國戰略。

為了達到理想的社會政治狀態,治國戰略也是中國歷來政治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歷代研究者提出了諸如:仁愛、禮治、峻法、尚同、無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過格、致、誠、正,達到修齊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樣的治國戰略。同時還研究各種治國戰略間的協調、配置等等。④施政方策。對各個歷史時期的決策研究,也是中國歷來政治研究的課題。這種研究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總體層面,如經濟發展中的重農抑商,唯農除商,農商協調發展,重商等等;外交領域的遠交近攻,合縱連橫,和親,羈糜,以夷制夷等等。二是具體層面,即各個歷史時期統治中面臨的政治問題的決策研究。⑤權力運用。

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要求統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總攬全局的統治術。因此,有關諫議、兼聽、獨斷、考課、監察、防奸等統治術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視。⑥政治制度。國家的統一和政治的有效運作,離不開制度、規范的研究與建設。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研究對在封建體制框架內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項具體制度和規范、保障政治的有效運行,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諸如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官吏的選拔與任用、政權機構的組織、監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在維護和發展封建政治統治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近代以後,研究重點開始轉向制度改造。⑦政治史。

中國歷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別重視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他們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總結前代的政治經驗、教訓,「以史為鑒」。
研究特點 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研究,在中國歷史、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可歸納為:①範式單一。盡管中國歷史漫長、曲折,但從西周、春秋戰國起對封建社會政治研究,到秦、漢時期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與方法的研究範式。這一研究範式在中國政治研究中長期處於統治地位,直到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範式所替代。②注重世事。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較為注重對人與現實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與社會、君臣關系、君民關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傾向和濃厚的「經世致用」傾向,而疏於對國家、權力、體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③強調布政。在對人與現實政治的研究中,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對治國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國戰略、施政方策、權力運用、選才用人以及它們與政治哲學范疇的關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體制的合理性問題,這一狀況到近代才有所改變。④側重倫理。受到單一範式的影響,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國之道時,側重於對倫理調控手段的研究。從孔丘的「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到荀況的「導之以禮、齊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經刑權」、朱熹的「為政以德」,無不體現著政治道德化的濃重色彩。雖然政治運作中的「陽儒陰法」,使法理調控在政治研究中仍佔有一定地位。但與倫理調控相比,法理調控長期被置於次要地位。⑤學科界線模糊。

由於中國歷代學科分化不明顯,由於單一範式的影響和偏重倫理研究,歷代政治研究一直與哲學、倫理學、歷史學合為一體,學科界線極不明確,未能確立獨立的學科地位。

2. 通過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中國地理的心吧,各地有各地的地方政府部門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內表作品有個不容同的地方政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的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好,我的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好,我的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好,我的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是很美好的回憶,我的人生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好,我的確是個好男人的女人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的生活方式和好,我的確是去全球錢的時候了。

3. 渤海大學的中國歷史地理方向碩士怎麼樣

這種不入流學校的碩士還是不要考為好,沒有任何用的

4.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學科內涵

問問
人文地理學的抄研究對象和襲內涵是什麼
最佳答案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以及兩者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是相互密切聯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作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



(4)中國歷史地理渤海大學觀後感擴展閱讀
問題和趨勢:人文地理學仍然缺乏完成大區域宏觀研究和小區域微觀研究之間的聯結所需的理論和方法,仍是許多分支學科鬆散組合的一門學科,有待於進一步的發展。
此外,有關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數量統計方法和模型、系統的運用,行為科學的引進,以及對社會實際問題的研究,也尚處於初始階段。人文地理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

5. 關於一篇中國歷史地理的論文

首先,外國中國都有名家論述過地理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的,上網一搜很版多,這些可以給你參權考,也可用作理論佐證。
其次,你要大量搜集資料。歷史論文的資料豐富性和真實性是最重要的。相關書籍有《史記》《漢書》有專門的表或篇目,《水經》《水經注》是了解歷史水道的重要依據。
再次,必須細對地圖,現在的地圖不一定可靠哦,因為地表外貌是會改變的,尤其是水道之類的。
最後,給你一點可以闡發的思路。你可以論述譬如河流(尤其是運河)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的影響,例如京杭大運河對於杭州經濟的影響,。還有沿海地區對外貿易和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內陸地區的文化經濟對比。平原地區的農業或者說產業結構,民風習俗。通常來說,植被、氣候會影響一個地區的農業產出;氣溫、地表、地域視野(如平原開闊、盆地保守)會影響一個地區民風民俗、人們的性格;河流影響一個地方的經濟、對外溝通等。
希望對你有一點幫助~

6. 2017爾雅 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

1-3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上)
1. [單選題] 竺可楨先生將中國古代的氣候變遷時回期答分為()。 A.甲骨文時期、物候時期、縣志時期 B.物候時期、縣志時期、方誌時期 C.考古時期、物候時期、方誌時期 D.考古時期、甲骨文時期、縣志時期 我的答案:C
2. [判斷題] 自器測階段以來,歷史時期的極端氣溫都超過當代。() 標准答案 :✓
3. [判斷題] 中國最早的現代氣候觀測站是位於上海的徐家匯觀象站。() 標准答案 :✓
1-4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地理(下)
[判斷題]早期文明如滿天星斗,然而黃河流域以外的文明,卻大多沒有延續到今天。 標准答案:✓
1. [單選題] 現在的()在宋朝時期被稱為「南京」。 A.開封 B.揚州 C.商丘 D.西安
標准答案:C
2. [判斷題] 關於中國文明的起源,黃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絕大多數沒有延續到今天。() 標准答案 :對

7. 中國歷史地理題目答案

ABCD
砍伐森林導致黃土高原(植被和人為原因),地處內陸,大陸性氣候少雨,風大導致風化
BCDE
珠穆朗瑪峰以前是海洋,圍湖造田(洞庭湖),羅布泊(沙漠導致它消失),水流改道,不經過這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