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日本歷史人文地理

日本歷史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14 13:59:54

Ⅰ 簡述日本的人文地理情況

日本國是亞洲東部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同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臨太平洋。領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37. 7 7 萬平方千米。本州島是日本最重要的島嶼,面積22. 74萬多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0%。海岸線總長將近3萬千米。南北長約3000公里,山脈縱貫列島中央 ,短而湍急的河流注入周圍大海。山地和丘陵地帶占國土總面積的70%左右,人口集中在河流周圍及沿岸平地等有限地帶。火山多,地震更多。因為山多平地少,日本的隧道技術、農業技術、灌溉技術得以提高。日本火山總共約有80來座,最高峰富士山(3776米)也是火山,行政區有47個都道府縣,下面分設市郡區町村。

日本自然環境

由於褶皺和斷層作用劇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長期侵蝕切割,地形顯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灣。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四國和本州南部的山脈成東西走向,兩者相匯於本州中部,稱「中央山結「,為全國地勢最高地區,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發發生在1707年,現在仍有噴氣現象,其山體呈標准圓錐形,山頂終年積雪,有溫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風景優美,日本人稱之為「聖岳」。

平原僅佔全國面積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區。全國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東京附近的關東平原,面積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內平原等。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帶,是一個多火山的國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佔1/3。地震頻繁,全國平均每天發生約四次,有「地震國」之稱。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震毀東京房屋的73%和橫濱房屋的96%,死亡達15萬人。和火山活動有關的是全國溫泉遍布,共有溫泉約1200處。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勢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濃川最長,長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積最大,為16840平方千米。湖泊較多,但多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於高山上,濱海則有許多深度不大的瀉湖。全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構造湖,面積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島四周臨海,除東北部海岸外,均被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環繞,氣候受到海洋的調節,形成較為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比大陸同緯度地區溫和,降水也較豐富,年平均降水量絕大部分地區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沿海6--7月間陰雨連綿;冬季西北風由大陸經日本海吹來 天氣寒冷,北部多降雪。日本南北延伸約2400千米,各地氣候的差異很大,大致北緯35度以南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屬季風型溫帶針葉林氣候;其餘廣大地區屬季風型溫帶闊葉林氣候。位於中部的東京,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6 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九州南部的鹿兒島,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攝氏7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在攝氏-6度以下,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為981毫米。每年8-10月間,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風襲擊,往往造成災害。

日本氣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終年均有降雨,特別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較多。日本的絕大部分工區屬於溫帶,適宜水稻栽培。由於國土狹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長,所以南北氣候完全不同。四季的特點春-樹木花草同時開始披上新裝。一到櫻花盛開的時候。人們就切切實實地感到了春天的來臨。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氣壓的影響,悶熱的晴天較多。台風7月至10月間在菲律賓近海形成,由此產生的暴風雨給日本各地帶來相當大的災害。秋-樹葉開始由綠色變為紅色、黃色。冬-北方吹來的季節風,造成日本海方面持續的大雪和太平洋方面持續的乾燥晴天。

日本重要城市

東京:首都。位於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8 4 0 萬,包括郊區人口為1 1 8 9 萬多,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工業以印刷、橡膠製品、皮革製品、精密儀器等最發達。對外貿易多經橫濱。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 6 4 萬。為大阪工業區的核心,以機器、化學工業為主,造船、石油化學工業也很發達。附近有衛星城1 0 余座。名古屋:人口2 0 9 萬。工業發達,年產值僅次於東京和大阪。毛紡織和陶瓷工業居全國首位。

橫濱:人口2 7 7 萬。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東京的外港。對外貿易額約佔全國1 /4 。 京都:人口1 4 8 萬。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覽和工業城市。以出產絲織品、藝術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藝品著名。

神戶:人口1 3 6 萬。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對外貿易額約佔全國3 /1 0 。工業以造船為主。

北九州:人口1 0 6 萬。扼下關海峽,由門司、八幡、小倉、若松、戶(火田)等市鎮合並而成,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業區和交通中心,門司有海底隧道(長3 4 9 0 米)與對岸下關相通。

橫須賀:人口4 2 萬。位於東京灣西南岸的三浦半島,扼東京灣口。工業以船艦製造為主,還有機械製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人口為1 6 2 萬。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鐵路樞紐。工業以食品加工和印刷為主。城西3 5 千米的小樽為其外港。

日本交通

交通運輸發達,已形成了以海運為主的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擁有強大的船隊,與世界各地有航線相通。橫濱、神戶、東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鐵路全長為46000 多千米,其中電氣化高速鐵路2000 千米,主要鐵路干線多分布在沿海一帶。全國有公 路為110 多萬千米。現代化高速公路4900 千米。飛機--國內航空網連結各主要城市。鐵道--日本鐵道全長2萬7千公里(本州與北海道、四國、九州之間由橋梁或海底隧道連結),是最方便、最有效而且安全的交通手段。JR網路聯結了幾乎所有的城市。在大城市及游覽地,私鐵服務網路與JR平行或以輔助的形式運行。JR--自1872年新橋-橫濱之間日本第一條鐵道通車以來,114年間一直是日本鐵道中心的JNR(日本國有鐵道)於1987年4月衽民營化,分割為JR東日本、JR西日本等6家客運公司及貨運鐵道公司。新干線--以安全穩定高速大量運送旅客為目的,於1964年開始運營。現在運行有時速高達270公里的新干線,連結東京-大阪僅需2個半小時。私鐵--現有132家鐵道公司,與JR一起形成了全國的鐵道網路系統地鐵--在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神戶、京都、札幌、福岡、仙台九個城市有地鐵運行,是城市中最為可靠便宜的交通手段。公路和汽車--公路總長約112萬公里,共有汽車5860萬台,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民族和語言

日本語言 語言只有日語,但方言很多。東北、九州等地的方言很難懂。不過,完全可以用標准語進行溝通。文字使用漢字和假名。漢字是從中國傳入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自漢字派生而來。用片假名表示的主要是外來語。

日本傳統體育和藝術 日本傳統體育 相撲、柔道、劍道、射箭、空手道等。 日本傳統藝術 歌舞伎、能三弦、琴等

歌舞伎(Kabuki) 歌舞伎是與能樂、狂言一起保留至今的古典劇種,它產生於日本江戶時代初期,並在江戶時代中期形成。歌舞伎中不用女演員,女角由叫做「女形」(Oyama)的男演員扮演。隨著劇場的發展,舞台上使用了「轉台」與舞台能從地下推上的設備,發展成出色的腳本與傑出的演技。以江戶、大阪、京都三市為中心,作為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而成為一種市民觀賞的表演。題材涉及各個方面,既有以古典與傳說等為基礎的歷史小說,也有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世態劇、以舞蹈為主的歌舞表演。其宗旨是宣傳忠孝仁義等道義,對一般市民進行勤善懲惡的道德教育。而且,名演員的服裝與道具等也成了人們追求的對象。根據傳統,演員是受歧視的階層,但是在江戶時代,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社會方面,都是作為有名人物而對待。演員之家為世襲制,現在的市川座、尾上座、市村座等,就是保持父子代代歌舞伎演員相繼的。

花道--插花(kebana) 「生花」始於16世紀的插花藝術。它是把中世紀僧侶向佛像供花這一儀式吸收到平民生活而形成的。插花和茗茶一起作為日本獨特的傳統文化廣為普及。花道有各種流派,均確立有宗主、宗師、弟子的等級制度,形成了最古老的和富有傳統的社會模式。

茶道 茶是中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的飲料。日本茶不經發酵,讓其自然乾燥即成。研成粉末的茶稱為「末茶」。從室町時代起就流行喝末茶的各種禮儀和方法,不僅茶室和茶杯十分考究,品茶的設施和工具也頗有藝術性。

日本人行為方式和彈子房

日本居民 12496萬,城市人口佔76%。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多數密集於各島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帶,以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為中心的地區集中了全國人口的一半。人口稀少地區為北海道、山陰和四國部分地區,除北海道和北方領土有少數阿伊努人外,幾乎全是大和民族 。大多數居民信神道和佛教。日語為國語,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語。外僑以朝鮮人和華僑為多。

日本人的行為方式 日本人一般不採取與他人相差太遠的行動。日本人一旦幾個人聚在一起,就會自然而然地按年齡、社會地位排出相互間的順序,並影響自己的行動。需要發言或行動時,日本人會考慮到對方的情緒、立場、因此不會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對是與否的表示曖昧。即使是說一個設想,也要先做一段很長很長的理由說明,以免刺激對方。日本人幾乎都認為自己屬於中流階層。

彈子房(Pachinko) 「Pachinko」是一種用作游戲的機器,在一個立式的帶有許多小孔的盒子里,游戲者撥動右下方的扳手,彈擊直徑1公分左右的鐵球,如果鐵球順利進入某一個孔洞,便會滾出十幾個小球,小球多到一定數量便可換取金錢。目前,日本熱衷於打Pachinko的人很多。

重要節日

1月1日 元旦,是新的一年中最初的一天,也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幸運、幸福,和擬定這一年的計劃的日子,這一天也到神社或附近的寺廟去做第一次的參拜。

1月15日 成人節。是慶祝年滿20歲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節日,有各市、鎮、村的行政機關舉行成人儀式的典禮。

2月11日 建國紀念日。根據日本最早的一部史書《日本書紀》中的記載,這一天是為了要追憶當初建國不易,以及培養愛國情操,而以此為宗旨,於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國內,目前仍有人反對所謂的「建國紀念日」。

3月21日 春分之日。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掃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3日 憲法紀念日。是為了紀念1947年5月3日的現行憲法制定之日。

5月5日 孩童節。本來是慶祝男孩的端午節,慶祝小孩成長,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 敬老日。以尊敬老人、感謝老人為宗旨,在1966年補制的節日。

9月23日 秋分日。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樣,要掃墓及祭拜祖先靈位。

10月10日 體育節。紀念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日子。這是接近體育、認識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補定。

11月3日 文化節。為紀念1946年11月3日頒布日本現行憲法,並以培養尊重文化的意識而制定的節日。

11月23日 勞動感謝日。此時正值收獲的季節。為了表示對收獲的謝意,重新廣泛認識勞動的喜悅,而以此制定了以感謝勞動為宗旨的節日。

國慶日12月23日。 櫻花節3-4月。 與我國建交日:1972年9月29日。

貨幣:日元。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9小時;比北京時間早1小時。

國花:櫻花。

國鳥:綠雉。

國名釋義:日出之國。 譽稱:櫻花之國(櫻花有300 多個品種)、火山地震之邦(有200 多座火山,活火山佔1/4 )。

民俗:傳統服裝為和服。

Ⅱ 關於日本文化的書籍

《源氏物語》《平復家物語》《雨制月物語》《春雨物語》《徒然草》《古今和歌集》《百鬼夜行抄》
《櫻雪鴻泥》《菊與刀》《枕草子》 還有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如《鐮倉戰神》神馬的。。。。。
樓下說錯了,是伊達政宗。。。。

Ⅲ 日本留學生考試的文綜考的不會是日本的地理歷史政治吧

你好!
日本留學考試的綜合科目的主要內容如下:
綜合科目考試的主要內專容:政治/經濟屬/社會(現代社會、現代經濟、現代政治、現代國際社會)、地理(地理技能與世界地理環境、日本的國土與人民)、歷史(現代的成立與世界的一體化、20世紀的日本與世界)。

Ⅳ 找一本書,主要內容是介紹日本的人文地理、習俗、飲食、風景等等,要有插圖的。

你可以參考下面的書: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9090492&mode=new 本書主要是有如下內容,價格也不貴: 目錄 第一章 地理 第一節 地理概述 第二節 氣候 第三節 資源 第四節 交通運輸 第五節 行政區劃及主要城市 第二章 歷史(一) 第一節 日本原始社會 第二節 日本奴隸社會 第三節 日本封建社會 第三章 歷史(二) 第一節 近代日本資本主義的崛起 第二節 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和滅亡 第三節 戰後日本 第四章 政治 第一節 國家制度與國家機構 第二節 主要政黨和主要社會團體 第三節 外交 第四節 軍事 第五節 對過去戰爭的態度 第五章 經濟 第一節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戰後日本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原因 第三節 產業 第四節 對外貿易與資本輸出 第六章 文學 藝術 第一節 文學 第二節 建築、傳統藝術和工藝 第三節 音樂、表演藝術 第七章 教育、體育、新聞傳播媒介 第一節 教育 第二節 體育 第三節 新聞傳播媒介 第八章 宗教、風俗習慣 第一節 宗教 第二節 衣 食 住 第三節 社交禮節 第四節 家庭、婚姻、喪葬儀式、主要節日 附:主要參考節目
參考資料: 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9090492&mode=new

Ⅳ 人文地理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特來征主要包括自人口、民族、宗教、工業、農業、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

人文地理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經濟, 交通,軍事,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智慧圈,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人文地理環境地理環境的的重要方面,人類是引起以上各類地理分布及變化的主要載體,民族又是人類中具有特色的群體,於是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徙,民族分布和融合,成為歷史人文地理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Ⅵ 日本的人文環境

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日本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早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日本茶道和中國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士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處於序之口、序二段的學員只能做一些打水掃地之類的打雜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時候,師傅才會傳授一些技術,而到了十兩的學員就是職業相撲選手了,被稱為「力士」,不僅有工資,而且還可以參加各種比賽贏取獎金。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幾乎就可以說是站在了日本相撲界的頂點,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 和服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級∶黑)來表示。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明末,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陳元贊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劍道是指從武士的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經琉球王國(現在的沖繩)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鬥運動。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現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Ⅶ 正在找一些有關日本地理的學習資料

1、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是一個四面臨海的群島國家,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中國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等國相望。此外,在遠離本土的西太平洋上還擁有少量小島的主權。

2、面積和地區劃分
包括北方四島(齒舞群島、色丹島、國後島、擇捉島)、竹島等有爭議的地區在內,日本國土總面積為377,887.25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俄羅斯的1/45,中國和美國的1/25,但比德國、英國、義大利等多數歐洲國家大。
日本的國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4個大島和6,848個小島組成,東西寬300公里,南北長3500公里。
日本的國土習慣上自北向南分為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8個地區。

3、山地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但是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4、河流和平原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5、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Ⅷ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豪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為什麼都生於愛知縣

愛知縣不但是古代
現在很多日本的名人都出生在愛知縣
愛知縣地域廣大,占著回日本稍微中段
那裡正是當時人口密答集的地方,
而豐臣秀吉恰好住在信長的國家
德川家康又恰好住在信長的隔壁``
就在一起了,主要是人文地理的問題``
並不是那專產高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