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布達拉宮的人文地理介紹

布達拉宮的人文地理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2-14 13:42:00

1. 布達拉宮人文地理

布達拉宮位於西藏

2. 布達拉宮簡介

在中國西藏拉薩的紅山之巔,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宮堡式古建築群,這就是建於公元七世紀,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70米,主樓13層,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布達拉宮依山而築,宮宇疊砌,巍峨聳峙,氣勢磅礴,其建築藝術體現了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碉樓形式和漢族傳統的梁架、金頂、藻井的特點,在空間組合上,院落重疊,迴廊曲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既突出了主體建築,又協調了附屬的各組建築,上下錯落,前後參差,形成較多空間層次,富有節奏美感,又在視覺上加強了高聳向上的感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
相傳,藏族吐蕃王松贊干布好善信佛,遷都拉薩後,經常在拉薩近旁的山上誦經祈禱,給這座山取名為「布達拉」。「布達拉」是梵語音譯,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音菩薩所居之處。公元641 年松贊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後,欣喜之餘,為公主造了布達拉宮。當年所建的布達拉宮高9層,共有999間宮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堂皇壯麗。然而世易時移,布達拉宮飽受雷、電、戰火劫難,歷盡滄桑,破敗不堪,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現在的布達拉宮是十七世紀以來重新修建的。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就其功能主要分兩大部分,一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的地方,一是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和各類佛殿。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宮。白宮始建於1645年,歷時8年,以松贊干布時原有的觀音堂為中心,向東向西修建起一片巨大的寺宇。整個寺宇的牆面被塗成白色,遠遠望去,分外醒目,人們稱之為「白宮」。白宮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措欽夏」(東大殿)面積717平方米,由38根大柱支撐,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歷代達賴喇嘛在此舉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第5、6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最高的一層(第7層)是達賴喇嘛冬宮,這里採光面積很大,從早到晚,陽光燦爛,俗稱「日光殿」。殿內陳設豪華、金盆玉碗,珠光寶氣,顯示出主人高貴的地位。宮殿外,有一個寬大的陽台,從這里可以俯視整個拉薩城。遠處是起伏連綿的群山,美麗的拉薩河宛如一條緞帶,從天邊飄來。近處是片片田隴阡陌,綠樹村舍,還有古老的大昭寺金碧輝煌的金頂。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紅宮,紅宮建於1690年,當時,清康熙帝還特意從內地派了100餘名漢、滿、 蒙工匠進藏,參與擴建布達拉宮這一浩大的工程。紅宮的主體建築是各類佛堂和達賴喇嘛的靈塔。宮內有8 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大,最華麗,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鑲珠嵌玉,據說共用黃金11萬余兩,珍珠、寶石、珊瑚、琥珀、瑪瑙等18677顆。紅宮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西大殿) 面積725米, 殿內正中上方高懸乾隆所賜「涌蓮初地」匾額,設有達賴喇嘛寶座。殿中還存有清康熙帝贈送的大型錦帳一對,是布達拉宮的珍寶之一。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一旁的經書架上,還置放著雍正皇帝賜與七世達賴喇嘛的北京版《丹珠爾》經書。紅宮最西是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高14米,傳說殿內的壇城是用20萬余顆珍珠串綴而成的。布達拉宮內部精美豪華的裝飾一方面是藏族藝術的寶庫,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舊西藏貴族與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之間的巨大差別。紅宮主要是宗教活動場所和靈塔祀殿,而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居室和政治活動中心。紅白兩色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社會特徵。自從白宮落成後,五世達賴喇嘛即由哲蚌寺移居這里,一直到他去世。此後的歷代達賴喇嘛都將布達拉宮作為自己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地方,於是布達拉宮成為喇嘛及信教群眾頂禮膜拜的聖地。
300餘年來, 布達拉宮作為西藏「政教合一」政權的中心,收藏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和工藝品,堪稱西藏歷史文化藝術的博物館,其中50000 多平方米色彩鮮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壁畫是布達拉宮的一絕。布達拉宮的壁畫可分為4類:宗教故事;風俗民情;人物傳記;歷史事件。歷史上布達拉宮擴建的場面被壁畫生動地記錄下來;文成公主進藏的壁畫,再現了公元七世紀漢藏兩民族和睦相處的情景; 西大殿一面牆上是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覲見順治皇帝的壁畫;十三世達賴靈塔殿內,則繪有十三世達賴進京覲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的場面。宮中還有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大量的唐卡以及貝葉經、金珠爾經等珍貴文物典籍。表明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朝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誥命等也珍藏在宮中。這些實實在的文物是中國形成多民族統一國家的歷史見證。布達拉宮中還有許多華美精緻的卡墊、華蓋、法器、帳幔、錦鍛、金銀器皿,瓷器和石器等,令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央政府十分重視對布達拉宮的保護。1961年,國務院將其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都拔專款維修。但是,這座雄偉的宮殿在重建後的300多年間一直沒有大修,險情嚴重。 1985年,國務院決定拔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對古代文物建築保護投資最大的工程。
1989年10月11日天氣晴朗,布達拉宮法號長鳴,一個名叫堅贊群覺的色拉寺青年喇嘛揮動了布達拉宮維護工程的開工第一鎬。堅贊群覺作為第一揮鎬人由傳統的西藏占卜擇定,他五官端正,父母健在,生肖屬相吉祥。布達拉宮的整個維修過程都嚴格遵守藏民族的傳統習慣和宗教儀規。在藏漢族工程人員的團結協作下,維修工程於1994年9月順利竣工,共耗資5300萬元人民幣。布達拉宮這顆高原明珠,再次發出奪目的光彩,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來參觀。現在,布達拉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門票:正是由於布達拉宮的偉大,它的門票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高,至2003年5月1日,門票已上升到100元/人(藏族人除外),這還不包括上布達拉宮的最高頂---金頂的門票,如果要上去,另付10元。(金頂上可以隨便拍攝照片)。
開放時間:9:00-12:00,中午休息,下午15:30再重新開放,至16:30。

游覽:遊客可從正門、後門進入二種方式參觀布達拉宮,效果一樣,但初到拉薩的遊客,為了節約體力,建議乘計程車從後山到達布達拉宮的頂部,然後從頂部沿布達拉宮走下來,車費約10元,可以節約不少時間及體力。

3. 布達拉宮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

公元631年(藏歷鐵兔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遭嚴重破壞。1645年(藏歷木雞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朗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藏歷鐵馬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藏歷水雞年)工程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936年(藏歷火鼠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辦事機構所在地,高7層。位於第4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里是達賴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的場所。第5、6兩層是攝政的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7層有兩套達賴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於這里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

紅宮,主要是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達賴喇嘛法體的靈塔,其中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最大。西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努司平措)是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的享堂,也是布達拉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25平方米,內壁滿繪壁畫。其中,五世達賴喇嘛去京覲見清順治皇帝的壁畫是最著名的。殿內達賴喇嘛寶座上方高懸清乾隆皇帝御書「涌蓮初地」匾額。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築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築物,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殊勝三界殿,是紅宮最高的殿堂。現供有清乾隆皇帝畫象及十三世達賴喇嘛花費萬余兩白銀鑄成的一尊十一面觀音像。

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布達拉宮最晚的建築,1933年動工,3年建成。此外還有上師殿、普賢追隨殿、響銅殿、時輪殿、釋迦能仁殿、釋迦百行殿、花師殿、菩提道次第殿、持明殿、世襲殿等殿堂。

布達拉宮還有一些附屬建築,包括山上的朗傑札倉、僧官學校、僧舍、東西庭院和山下的宮前雪老城內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馬基康、雪巴列空、印經院以及監獄、馬廄和布達拉宮後園龍王潭等。

余年來,布達拉宮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其中有2500餘平方米的壁畫、近千座佛塔、上萬座塑像、上萬幅唐卡(卷軸畫);還有貝葉經、甘珠爾經等珍貴經文典籍;表時歷史上西藏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關系的明清兩代皇帝封賜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銀品、瓷器、琺琅器、玉器、錦鍛品及工藝珍玩,這些文物絢麗多彩、題材豐富。

年以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布達拉宮的維修及保護,除常年撥給專門維修經費外,1988年國務院決定撥出巨款對布達拉宮進行大規模的維修,並於次年10月隆重開工,在藏漢族工程技術人員的團結協作下,工程歷經5年,勝利地竣工,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瑰寶,以全新的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外來客。

4. 布達拉宮簡單介紹。

布達拉宮,雪域高原之明珠,藏傳佛教之聖地,建築藝術之瑰寶,浴火重專生之傳奇,這座庄嚴屬肅穆、富麗堂皇的高原聖殿,以其渾厚流長的藏地文化、博大精深的佛教信仰,感染著八方來客、四海賓朋,在其腳下頂禮膜拜、駐足喟嘆。布達拉宮早已不是一座單純的宮殿,而是一種信仰的化身、精神的象徵,相傳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佛門的意識里,它的存在,有如菩薩親臨(藏語布達拉,意即觀世音菩薩居所),朝拜布達拉宮,可以改變未來。

5. 布達拉宮的來歷、

布達拉宮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為版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權,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布達拉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布達拉宮今日之規模。」

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別在紅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間宮殿的三座九層樓宇,取名叫布達拉宮。

宮牆內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

6. 請告訴我布達拉宮簡單介紹

布達拉宮創建於公元7世紀,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回北瑪布日山上答。是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達拉宮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規模最大的宮殿式建築群,海拔在3700多米,佔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

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造力的象徵,是西藏建築藝術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藏語稱為「贊姆林堅吉」,意思是價值抵得上半個世界。

(6)布達拉宮的人文地理介紹擴展閱讀

布達拉宮號稱「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其金屬冶煉、壁畫、彩畫、木雕 等各方面均聞名於世,它的各部分裝飾設計、裝飾風格、裝飾(雕刻、壁畫、彩畫等)藝術都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藝和藝術水準。

布達拉宮不但在整體建築藝術上有著創造性的突破,而且在建築裝飾藝術上也達到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布達拉宮收藏和保存了極為豐富的歷史文物,如釋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餘卷經書;特別是金字繕寫的甘珠爾、天竺等地的貝葉經;以及明、清以來中央政府關於西藏的各種封敕達賴喇嘛的金冊、玉冊、金印和乾隆皇帝御賜為挑選達賴轉世靈童而設的金本巴瓶。

7. 布達拉宮的簡介 100字

布達拉宮被稱為「世界抄屋脊明珠」,它是拉薩乃至青藏高原的標志,也是西藏曾經的政權中心。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偉的宮殿里,收藏著極為豐富的文物和工藝品,同時也珍存著獨一無二的雪域文化遺產。它的宮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屬冶煉、繪畫、雕刻等方面均聞名於世,體現了以藏族為主,漢、蒙、滿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藝和藏族建築藝術的偉大成就。布達拉宮於1994年12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開放時間: 除節假日及重大活動外,布達拉宮每天分上下午對遊客開放,上午9:00-12:00,下午15:00-17:00。
門票價格: 夏季:300元(5-10月);冬季:100元(11-4月)(每天限售2300張票)
金頂門票:10元;珠寶展:10元;西藏文物精品展:10元;靈塔殿各10元。

8. 布達拉宮的簡要介紹五十字。

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始建布達拉宮作為王宮,在此劃立行政區域,分官建制、立專法定律、號令屬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來往於周邊各國的使者,或與鄰邦結成姻親關系,加強吐蕃與周邊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吐蕃社會的繁榮。布達拉宮成為當時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顯赫。

9. 布達拉宮地理環境的介紹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牆相接。宮牆高6米,底寬版4.4米,頂寬2.8米,用夯權土砌築,外包磚石。牆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牆所包圍的范圍全都屬於布達拉宮。 宮牆內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著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宮廷輔助設施也都設在這里。 宮牆內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後來六世達賴在湖心建造了三層八角形的琉璃亭,內供龍王像,故此稱為龍王潭。 紅山的右側有一座葯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宮前公路南側有一塊「達扎路恭紀功碑」,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為表彰其大將達扎路恭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而建立的。在宮牆周邊,新建了不少商業設施,與布達拉宮庄嚴肅穆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 白宮的周圍是五世達賴時期仿早期宮堡形式重建的廈經卻、結布卻、宇經卻、丹瑪卻等堅固森嚴的圓堡建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