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恐龍大解密

國家地理恐龍大解密

發布時間: 2021-02-14 13:04:58

Ⅰ 美國《國家地理 旅行家》里人一生要去的五十個地方有哪些

國家地理•旅行家》雜志的作者、編輯及顧問他們在激烈的唇槍舌戰之後,從500個候選地點中挑選出了現在的這50個地方(加上外太空這個額外贈送的目的地),成為每一個地球人窮盡一生的夢想。可以說,這50個地方的選取沒有任何的科學理論依據,因而也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但我可以確認的是,這份名錄是絕對經得起考驗的。因為,這是一群有著1500年旅行經歷的旅行家們最終的選擇。同時,也代表了《國家地理•旅行家》這一國際性旅行雜志的權威。
——凱斯•貝洛斯《國家地理•旅行家》總編

城市風情:百年老城

1.紐約 New York你愛一個人嗎?讓他去紐約;你恨一個人嗎?讓他去紐約。

2.伊斯坦布爾 Istanbul世界上惟一同時擁抱著歐、亞兩大洲的名城。

3.巴塞羅那 Barcelona 鬥牛這樣「野蠻」的運動,在這里成為藝術。

4.香港 Hong Kong太快的節奏、太多的人流、太高的建築,香港會給你現代社會的眩暈感。

5.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有人說:上帝花了6天時間創造世界,第7天創造了里約熱內盧。

6.巴黎 Paris天堂叫:par(ad)ise,巴黎叫paris,到過巴黎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

7.耶路撒冷 Jerusalem猶太聖經《塔木德》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城,接受著世界三大教18億教徒的頂禮膜拜,耶路撒冷不愧為聖城!

8.倫敦 London 輕紗般飄盪的薄霧,濕漉漉的街道,「霧都」倫敦會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朦朧美

9.威尼斯Venice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天堂就是由水、迷人的河道還有小船組成的。這樣的天堂只有一個,那就是威尼斯!

10.舊金山 San Francisco3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矽穀神話。舊金山人相信: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野外探險:最後的伊甸園

11.塞倫蓋蒂平原 Serengeti 這里的動物大規模遷徙時,那磅礴的氣勢豈是人類的千軍萬馬所能媲美?

12.加拿大落基山脈 Canadian Rockies三萬km²,四個世界遺產級的國家公園,三個省立自然保護公園以及眾多零散的動物保護中心,等於「將50個瑞士融合在一起」,這些數字夠了嗎?

13.澳洲內陸 Australian Outback站在這片空靈的荒原上,心裡的震撼只有對海洋的記憶可以比擬。

14.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珊瑚礁 Papua New Guinea Coral Reefs 這裏海洋的色彩比彩虹還要瑰麗!

15.亞馬遜叢林 Amazon2500種魚、1600種鳥、數不勝數的植物,亞馬遜叢林是動植物的王國。

16.科羅拉多大峽谷 Grand Canyon 來到這里,就像來到了地球的邊緣,你會情不自禁地懷疑:地球是圓的嗎?

17.厄瓜多加拉帕哥斯群島 Galapagos這里的任何動物都不怕人,你可以享受和動物「面對面」的快樂或恐懼。

18.委內瑞拉的平頂山區 Venezuela's Tepuis電影《失落的世界》的靈感源泉,也是通往侏羅紀和恐龍樂園的大門。

19.撒哈拉大沙漠 Sahara去問三毛和她的《白手起家》

20.南極 Antarctica純凈的空氣、潔白的冰雪、可愛的生物,到了這里才知道什麼叫冰清玉潔。

人間天堂:美麗、平靜、天堂般愉悅

21.帛琉——太平洋島嶼 Pacific Islands帛琉是西太平洋的島國,真正的世外桃源。上帝創造帛琉就是為了顯示自己能夠創造出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

22.明尼蘇達州的邊界水域 Boundary Waters 號稱萬湖之城

23.傳統日式旅館 Japanese Ryokan和服、木屐、榻榻米,在這里你可以體驗日本文化的精髓。

24.希臘小島 Greek Islands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希臘是一段飄動的神話,而希臘的小島,為這些美麗的神話提供了注腳。

25.塞席爾 Seychelles印度洋中西部的島國,她擁有一個美麗的海島國家應該具有的一切,也許還更多。

26.智利托雷德裴恩國家公園 Torres del Paine冰川、湖泊、河流、森林和瀑布,大自然的賞賜都在這里。

27.英屬維京群島 British Virgin Islands清澈晶瑩的藍色海水圍繞島的周圍,身處其中就覺得世間一切煩囂都不復存在。

28.義大利阿瑪爾菲海岸 Amalfi Coast熱烈的陽光、湛藍的海水、金黃的沙灘,這里是日光浴的天堂。

29.印度喀拉拉邦 Kerala歌聲、舞蹈、南亞風光,這里集中了印度所有的特色。

30.夏威夷群島 Hawaiian Islands陽光、沙灘、海浪,夢幻般的浪漫風情融入了夏威夷的每一個角落

陽光地帶:現代文明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31.英國湖區 England's Lake District英國最美麗的國家公園。「溫德米爾湖能讓人忘掉生活中的區別,年齡、財富」(John Keats)

32.紐西蘭北島 North Island,New Zealand這里就是《魔戒》中的「中土樂園」。

33.盧瓦爾河谷 Loire Valley法國的後花園,是最具法蘭西風情的地方。

34.大蘇爾 Big Sur只有來到這里,才能體會到「茫茫無垠」的意境。

35.加拿大濱海諸省 Canadian Maritimes賞楓、賞鯨、泛舟、海釣、潛水、帆船、品嘗龍蝦, 「馬車行經蘋果樹林下,頭下連綿的白花拱形天蓋發出沁人幽香,天蓋盡頭呈現七彩絢爛的晚霞,紫色暮靄籠罩著大地……」(Lucy Maud Montgomery《Anne of Green Gables清秀佳人》)

36.佛蒙特 Vermont除了佛蒙特,世上再沒有哪個地方,可以連秋天都那麼轟轟烈烈。

37.挪威海岸 Coastal Norway這里是冰與火的世界。

38.從峴港到順化 Danang to Hue白雲、白沙、白色的建築在陽光下好像千萬只海鷗展翅飛翔。

39.阿爾卑斯山 Alps山光水色,小屋帆船,生動得讓人呼吸停滯。

40.義大利托斯卡納區 Tuscany在這里可以感受米開朗其羅、達•芬奇等巨匠們的脈動。

世界奇觀:人類不朽的創造

41.泰姬陵 Tai Mahal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

42.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Mesa Verde 號稱「神的游戲場」, 你能想像在幾乎不能到達的懸崖絕壁上建造高達三四層的磚石房子嗎?印第安人早在1500年前就做到了。有歷史在支撐,有靈魂在徜徉,自然有它的精神,談不上美麗,卻讓人動容。

43.梵蒂岡 Vatican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人,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直面藝術本身,品味隱含其中的歷史情緒時。在這里,你第一次,為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而深感驕傲。

44.雅典衛城 Acropolis在人類歷史上,希臘是一段飄動的神話,這里曾是整個世界思考的中心:西方哲學、民主政治、奧林匹克、《伊利亞特》、《荷馬史詩》……每一個名詞都牽動著人類的靈魂深處。雅典的衛城,希臘的眼睛,塵世間每一個旅行者精神與理想的棲息地。

45.佩特拉 Petra「令我震驚的唯有東方大地,玫瑰紅牆見證了整個歷史」(Petra《致佩特拉》)傳說中的阿里巴巴進入的寶庫,就躲在這群山之中。

46.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即便這世上再沒有印加人,印加文明在地球上的痕跡也將無法磨滅。它是雲霧之中的一個神話故事,只為誠心傾聽的耳朵講述。

47.長城 The Great Wall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里的每一步都是歷史。

48.吳哥 Angkor是人的傑作,但處處體現著神性。置身其中,再難分清這是神的領地還是人的空間。

49.金字塔 Giza Pyramids位居世界七大奇觀之首,歷經4000多年的歲月考驗,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50.網路空間 Cyberspace沒人能夠給網路下個精準的定義,但這絲毫不妨礙網路以一種不可抵擋的氣勢纏繞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去。

Ⅱ 關於恐龍的資料

這方面的內容太多,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與恐龍同行》、《國家地理:恐龍大解密》等這方面的紀錄片

Ⅲ 國家地理百年紀念典藏全100集的片單明細

1.埃及:永恆之路
2.浴火重生
3.雨林
4.情同手足黑猩猩
5.重返喜馬拉雅山
6.超視覺世界
7.北極冰原
8.黃石公園
9.巴拿馬生態
10.大堡礁
11.澳洲袋鼠王國
12.神秘三角洲
13.埃及秘辛
14.飽受劫難的聖城
15.鬼斧神工巴里島
16.西班牙之魂
17.偉大的印度鐵路
18.飛越非洲
19.恐龍獵人
20.貓咪的秘密日記
21.好馬一族
22.狂野的海豚
23.狗兒真奇妙
24.拯救大熊貓
25.時空大冒險
26.世紀探險家
27.茫茫深海鐵達尼
28.南極冰原
29.神秘的地底世界
30.火車之戀
31.失落的馬雅文明
32.世紀寶藏
33.非洲野生動物
34.澳洲動物探秘
35.虎域
36.鱷魚王國
37.犀牛的哀歌
38.白狼
39.象族
40.美女與野獸-豹的故事
41.維蘇威火山的陰影
42.國家地理百年紀念
43.俾斯麥戰艦
44.超級攝影師
45.暗夜之王
46.非洲歷險
47.眼鏡蛇王
48.森蚺奇境
49.貓謎
50.滄海浮生記。51.獵鯊
52.愛爾蘭駿馬
53.捍衛花園
54.加拉帕哥髭蜥
55.窺探自然
56.深海搜奇
57.黑猩猩
58.小宇宙:致命一擊
59.雨林頂探險家
60.叢林海戰
61.偉大的吳哥窟
62.白宮
63.大雪崩
64.致命流沙
65.火山
66.憤怒的地球
67.殺人浪
68.氣旋風暴
69.雪地之虎
70.安地斯山羊駝
71.美國頻臨絕種動物
72.喀拉哈里之狐
73.大海怪
74.加勒比海底世界
75.非洲古文明
76.中國大漠之寶
77.印度帝國
78.印加古城之迷
79.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80.西藏禁地
81.珍珠港
82.自然的蛻變
83.與象共舞
84.孤鷹林白
85.生命之歌
86.深海探險隊
87.中途島戰役
88.二次大戰秘辛
89.巴拿馬運河
90.興登堡飛船
91.航向太空
92.超越顛峰
93.絲路
94.地中海沉船之迷
95.瑪雅王國之秘
96.愛琴海古文明
97.冥界的呼喚
98.人類起源之迷
99.響尾蛇
100.鱷魚的最後晚餐

Ⅳ 環球探索的第1集介紹

四爪神抄靈美洲豹 德國國家地理雜志:《環球探索》(少年版)第1集 少年科普雜志
2011年1月1日出版
內容包括:
霸王龍為啥能成為恐龍界的老大?德國國家地理雜志少兒網路《環球探索》,用恐龍圖片說話,告訴你霸王龍稱霸的小秘密;
少兒網路教大家製作皮影戲人偶;
環游世界怎麼樣?德國國家地理雜志少年科普《環球探索》將跟隨一群少年科普迷,開始一場激動人心的環球大探險;
小學生科普連線專家,告訴你我們做事為什麼總是喜歡拖拖拉拉;
德國國家地理雜志少兒網路《環球探索》帶領大家領略驚險刺激的攀冰運動;
3D電影大解密,一定是科普迷的最愛。
目錄:
四爪神靈美洲豹我的動物故事冬季,我們怎樣溫暖自己
我的第一次探險 島喙的十八般武藝
我們為什麼做事喜歡拖拖拉拉
攀冰:冰瀑上的舞蹈3D電影解密口香糖,嚼一嚼
情報宅急送人類的孩子們超級黃金眼頭腦運動會
甘草軟糖背後的謊言超級黃金眼答案編讀往來

Ⅳ 求一部有關恐龍的紀錄片!急

侏羅紀格鬥俱樂部

將厚鼻龍推下去的元兇——阿爾伯托龍

Ⅵ 求《國家地理雜志百年經典典藏》

◆片單明細(共一百集):
1.埃及:永恆之路、2.浴火重生、3.雨林、4.情同手足黑猩猩、5.重返喜馬拉雅山、6.超視覺世界、7.北極冰原、8.黃石公園、9.巴拿馬生態、10.大堡礁、11.澳洲袋鼠王國、12.神秘三角洲、13.埃及秘辛、14.飽受劫難的聖城、15.鬼斧神工巴里島、16.西班牙之魂、17.偉大的印度鐵路、18.飛越非洲、19.恐龍獵人、20.貓咪的秘密日記、21.好馬一族、22.狂野的海豚、23.狗兒真奇妙、24.拯救大熊貓、25.時空大冒險、26.世紀探險家、27.茫茫深海鐵達尼、28.南極冰原、29.神秘的地底世界、30.火車之戀、31.失落的馬雅文明、32.世紀寶藏、33.非洲野生動物、34.澳洲動物探秘、35.虎域、36.鱷魚王國、37.犀牛的哀歌、38.白狼、39.象族、40.美女與野獸-豹的故事、41.維蘇威火山的陰影、42.國家地理百年紀念、43.俾斯麥戰艦、44.超級攝影師、45.暗夜之王、46.非洲歷險、47.眼鏡蛇王、48.森蚺奇境、49.貓謎、50.滄海浮生記。51.獵鯊、52.愛爾蘭駿馬、53.捍衛花園、54.加拉帕哥髭蜥、55.窺探自然、56.深海搜奇、57.黑猩猩、58.小宇宙:致命一擊、59.雨林頂探險家、60.叢林海戰、61.偉大的吳哥窟、62.白宮、63.大雪崩、64.致命流沙、65.火山、66.憤怒的地球、67.殺人浪、68.氣旋風暴、69.響尾蛇、70.安地斯山羊駝、71.美國頻臨絕種動物、72.喀拉哈里之狐、73.大海怪、74.加勒比海底世界、75.非洲古文明、76.中國大漠之寶、77.印度帝國、78.印加古城之迷、79.美索不達米亞文明、80.西藏禁地、81.珍珠港、82.自然的蛻變、83.與象共舞、84.孤鷹林白、85.生命之歌、86.深海探險隊、87.中途島戰役、88.二次大戰秘辛、89.巴拿馬運河、90.興登堡飛船、91.航向太空、92.超越顛峰、93.絲路、94.地中海沉船之迷、95.瑪雅王國之秘、96.愛琴海古文明、97.冥界的呼喚、98.人類起源之迷、99.雪地之虎、100.鱷魚的最後晚餐。

Ⅶ 國家地理的雜志歷史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之後,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簡體中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日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7年以後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於2007年7月與《國家地理》雜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權合作關系。(《華夏地理》在採用《國家地理》稿件的同時,保持一半內容為本土原創)
2009年,《國家地理》少兒版正式由學友園教育傳媒集團開始運營,2010年1月在國內上市。 時 間 事 件 1888年1月13日 33名始創人在華盛頓特區的「宇宙俱樂部」聚會,組建「一個增進與傳播地理知識的學會」。 1888年10月 向200名會員寄出第一期《國家地理》雜志 1890-91年 國家地理學會首次資助探險隊,對阿拉斯加聖伊萊亞斯山地區進行地圖測繪;發現加拿大最高峰洛根山。 1898年1月7日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出任國家地理學會總裁。 1903年2月 吉爾伯特·H·格羅夫納成為《國家地理》主編。 1905年1月 格羅夫納用整整11頁刊登西藏拉薩的照片。他本以為自己將因此被解職,不料卻得到學會成員的稱贊。 1906年7月 格羅夫納刊登了喬治·西羅斯三世首創的閃光燈拍攝夜景動物照片;兩名學會委員憤而辭職,指責雜志正在變成一本「圖畫書」。 1909年4月6日 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羅伯特·E·波爾利和馬修·A·漢森首次到達北極。 1912-15年 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由海勒姆·賓漢領導的探險隊對秘魯安第斯山中印加王朝消失的山頂古城馬丘比丘進行發掘。 1920年 吉爾伯特·H·格羅夫納成為國家地理學會總裁(直至1954年)。 1926年 《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師查爾斯·馬丁和科學家W·H·朗利首次拍出自然色彩的水下照片。 1929年11月29日 理查德·E·伯德完成人類首次飛越南極的航行;從空中拍攝6萬平方英里的南極照片。 1930年 梅爾維爾·貝爾·格羅夫納首創刊登自然色彩的航拍照片。 1941年 國家地理學會向羅斯福總統和美國軍隊開放自己的照片、地圖和其他制圖資料庫,協助軍事行動。 1952年10月 雜志開始刊登雅克-伊夫·庫斯托介紹海底世界的文章。 1956年8月 雜志刊登大西洋中部海底2.5萬英尺的羅曼希海溝照片,是當時最深的海底攝影。 1959年9月 雜志封面開始定期採用彩色照片。 1960年9月 《國家地理》報道路易絲·李基和瑪麗·李基發現年代超過175萬年的南方古猿。 1961年 簡·古道爾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開始在坦尚尼亞的貢比河國家公園從事黑猩猩研究。 1962年2月 雜志出版了第一期全彩雜志。 1962年6月 約翰·格倫攜帶國家地理學會會旗完成美國首次繞地軌道飛行。 1963年5月 首批美國人在國家地理學會支持下登上珠穆朗瑪峰。 1965年 國家地理電視節目在CBS上首播,推出國家地理專題「美國人在珠峰」。 1967年 戴安·弗西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開始對盧安達高山大猩猩進行長期研究。 1969年7月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將國家地理學會會旗帶上月球。 1975年 《國家地理世界》取代《校刊》雜志成為國家地理的青少年出版物,1976年發行量已達130萬。 1979年4月 瑪麗·李基報告在坦尚尼亞一處河床的火山灰中發現距今360萬年的腳印,據信是現代人行動緩慢的祖先留下的。 1984年 海底考古學先驅喬治·F·巴斯在學會資助下,在南土耳其海域發現一艘3.4萬年前的沉船遺骸,其中有有史以來海底發現的最大一批青銅器時代貿易物品。 1984年 學會的旅行雜志《國家地理旅行者》創刊。 1984年3月 《國家地理》封面上出現一張鷹的全息照片,這是全息照片在大發行量雜志中首次使用。 1985年 國家地理學會在吉爾·格羅夫納的領導下推出「地理教育項目」,旨在改善學校系統內的地理教學。 1985年9月 羅伯特·D·巴拉德在國家地理學會宣布發現泰坦尼克。 1986年5月1日 斯蒂格爾國際極地探險隊的六名成員(包括一名女性)在1909年波爾利和漢森之後首次乘狗拉雪橇、無補給抵達南極。 1986年1月 資深副主編約瑟夫·加吉經過多年研究,報告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地點是在巴哈馬群島的薩馬納島。 1988年1月 國家地理學會慶祝自己的百年誕辰。 1988年12月 全息封面的百年紀念專刊專題討論「我們能否拯救這脆弱的地球?」 1989年1月 「國家地理小蜜蜂」首次舉辦。到第10年,每年有500萬學生參與。 1989年7月 整期雜志為法國專題,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 1993年1月 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利諾在學會總部宣布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恐龍。 1995年4月 《國家地理》雜志日文版開始出刊,是雜志的首個地方語言版本。 1995年8月 「國家地理電視」成為獨立納稅的子公司。 1996年5月 在秘魯高山上發現的一具冰凍的印加女孩木乃伊在學會的探索堂首次展出,觀眾達到創紀錄的8.5萬人。 1996年6月 學會推出網站 1996年8月 整期雜志集中關注墨西哥。 1997年7月 羅伯特·D·巴拉德在學會宣布在地中海海底發現八艘古代沉船。 1997年8月 古人類學家李·貝格爾介紹在南非發現有史以來最古老的現代人足跡。 1997年9月 「完全國家地理:《國家地理》雜志108年」光碟推出。 1997年9月 國家地理國際頻道開播;到2002年7月,收視超過1.15億戶,在140個國家用23種語言播出。 1997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西班牙語版在西班牙發刊。 1997年11月 《國家地理》雜志拉美西班牙語版發刊。 1998年2月 《國家地理》雜志義大利語版發刊。 1998年3月 探險項目委員會成立。第一年就出資約1百萬美元,用於對地球上一些最有魅力、少有人知的地點進行考察。 1998年4月 國家地理製作了自己第一部大幅面電影《埃及之謎》。 1998年5月 羅伯特·巴拉德在國家地理資助下對中途島進行考察,在太平洋下3英里多的海底發現美軍的二戰時期的「約克城」號航母。 1998年6月 國家地理宣布在中國發現有明顯羽毛的恐龍化石,進一步鞏固了恐龍與鳥類關系理論。 1998年6月 《國家地理》雜志希伯來語版在以色列發刊。 1998年9月 學會向美國和加拿大贈送千禧紀念禮:每個學校一幅新版世界地圖。 1998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希臘語版發刊。 1998年11月 保羅·塞利諾在學會宣布,在西非尼日共和國境內撒哈拉沙漠發現巨型食肉恐龍。這種叫做「似鱷龍」的食魚恐龍頭顱狀若鱷魚,指長盈尺。 1999年1月 伊恩·貝克領導的小組在西藏南部的藏布峽谷發現瀑布。這條19世紀以來傳說中的「隱身瀑布」落差115英尺,數百年來,門巴獵人們嚴守著它的秘密。 1999年3月 高海拔考古學家約安·雷恩哈德在世界上最高的考古發掘場所、阿根廷尤耶亞科山頂墓穴中發現三具冰凍木乃伊和精美的印加器物。 1999年4月 海洋生物學家希爾維亞·厄爾開始「可持續性海洋考察」的探索階段,這是國家地理學會一個為期5年的美國海洋保護區探索和記錄項目。 1999年4月 《國家地理探險》雜志創刊。雜志以國家地理學會遍布全球的探索家和探險家撰寫的獨家專稿為特色。 1999年6月 羅伯特·巴拉德領導的考察隊在東地中海發現兩艘古腓尼基沉船。 1999年9月 《國家地理》雜志的法語、德語和波蘭語版發刊。 1999年11月 著名的山地攝影師/探險家布拉德福德·沃什伯恩宣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正式修正高度為29,035英尺(8,850米),比此前在1954年確定的高度高出7英尺。 1999年11月 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在學會為一隻巨型素食恐龍揭幕,這只叫做「泰鳩敦龍」的史前長頸恐龍重約20噸,長成有70英尺(21米)長。 1999年11月 羅伯特·巴拉德宣布,1999年7月的一次考察中發現支持7000年前黑海大洪水的證據。 2000年1月 《國家地理》雜志韓語版發刊。 2000年4月 國家地理召集第一屆駐會探險家聚會,為新千年的探險事業重新規劃。他們是斯蒂芬·安布羅斯、羅伯特·巴拉德、韋德·戴維斯、希爾維亞·厄爾、簡·古道爾、約安·雷恩哈德和保羅·塞利諾。 2000年4月 古斯塔夫斯·麥克勞德在《國家地理》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駕駛開放式駕駛倉飛機飛越北極的壯舉。 2000年5月 《國家地理》雜志巴西葡萄牙語版發刊。 2000年8月 國家地理資助的考察小組使用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裝置,在秘魯的內瓦多-米斯密山中發現亞馬遜河源的精確位置。 2000年9月 《國家地理》雜志的丹麥、瑞典、和挪威語版發刊。 2000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第一期荷蘭語版出刊。 2000年11月 羅伯特·巴拉德宣布在黑海發現一隻保存完好的1500年前古木船。 2001年1月 進入21世紀,國家地理學會有新的目標:鼓勵人們更好保護地球。

Ⅷ 為什麽恐龍會消失了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最佳答案
恐龍在中生代結束時大滅絕事件是發生在整個族群仍然處於其多采多姿,繁盛的巔峰期,其整個族群遍存全世界,仍然缺少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它們似乎在白堊紀結束前演出最絢麗的一場大戲,然後,消逝的無影無蹤。這個地史上五大生物滅絕事件之一,真是一個突如其來而且神秘傳奇的事件,沒有人真正能一探其究竟。許多科學家研究地史上的這一個事件,而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理論與假說。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滅絕消逝乃持續不停的發生,有些滅絕純然是肇因於生物性的因素,像是生物種之間彼此為食物,生活空間與其它資源而競爭。但是許多的滅絕,或許可以說大部份的滅絕乃是肇因於物理(自然)環境的改變所致,像是氣候的改變,或者由於板塊漂移及海水面升降變化而造成的地理的改變。假若地球及其物理(自然)環境過去是恆久穩定而未變的,那麽很可能不會發太多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因而,演化變異的速率或許也會減緩。
各種不同有關於恐龍大滅絕理論被提出,然而沒有一個假說能夠被普遍一致性的接受。這些假說基本上可以歸納成兩個主流:第一個假說認為恐龍的大滅絕是歸因於地球之外的大災難所影響,像是隕石慧星的撞擊(天外火球來襲),或者超級的太陽系燃燒結果,這種理論被稱之為」宇宙災難說〃。這個說法是推測天外火球(慧星或者隕石)穿透大氣圈而直接撞擊到地球表面,破壞了整個溫室效應與生態系。根據這個假說,恐龍的滅絕是快速而完全掃盪式的。前面提到,自然物理環境的擾動對生物滅絕至關緊要。而地球之外宇宙的現象與影響或許間接的改變了氣候型態與板塊的運作。這種類型的撞擊,或許造成大規模的滅絕,使其在撞擊瞬間就增加全球氣溫的急速上升。隨之而來的,充滿了稀有金屬元素的灰燼彌漫大氣之中,遮天避日使光合作用停止,也同時阻礙了植物的生長。依賴植物為食的動物將面臨飢荒而死亡,影響所及,使生物鏈上層的肉食性動物面臨困境。當然,在撞擊瞬間,對動物與植物族群而言都是難以形容的大災難。
直到最近,這個理論仍然難以獲得科學家大力的支持與接受。這個理論必需要致使許多種類生物群體的普遍遭難,同時需要證實滅絕事件是極短暫,瞬間發生的。而那些沒有能夠越過白堊紀界線存活的生物族群,似乎仍然缺乏有力的數據來證實這個情景。
而另一主流思想是認為仍然強調地球本身因素,而推定恐龍的滅絕事實上是逐漸發生的過程。地質紀錄顯示了,在白堊紀晚期有許多環境改變徵兆。例如:大陸塊漂移裂解;山脈的形成聳立;海水面明顯的降落;氣候逐漸的變成嚴寒。而哺乳動物這時候可能變成為恐龍在生態系中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了。
在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之間一個重要的差異,是哺乳動物為內溫型,能生產自身足夠的熱量維持其一定的體溫;而恐龍(屬爬行動物)無法有這種機制,因此是外溫型的冷血動物。這就是為什麽任何氣溫的變冷將對爬行動物造成致命的傷害,而對哺乳動物的影則全然不同。結果,可能在白堊紀結束前,恐龍失去了和哺乳類競爭求生存的能力。一種理論被稱之為過度適應理論,意即在經過非常漫長的時程,恐龍生活在相對穩定狀態下與環境的互動,導致了幾乎全然的適應,因此,伴隨了脆弱而易受損傷的生理結構,這顯露在非常狹窄的生態環境,局限於某些緯度之內生存的現象。這可是由於器官及機能高度退化所造成的結果。因而,恐龍持續適應於正常生活方式的能力,在碰到中生代晚期條件驟然改變時,它們減弱或者竟至完全失去競爭求生存的能力。所有這些因素,可能直接的或間接的導致恐龍最終在其一億六千萬年的大舞台上謝幕下台。部分內容來自台灣石頭城-恐龍拷問室部?
參考資料:http://www.ruhezuo.com/other/20060514/109.htm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