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地理第一章試卷
Ⅰ 中國旅遊地理!求正確答案
1D、2B、3B、4B(33年怎麼是兩個答案)、5A、6B、7B、8C(沒說第幾大)、9A、10C、11A、12B、13D。
Ⅱ 導游基礎知識第三章中國旅遊地理
第三章 中國旅遊地理
學習目的: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和主要的人文景觀,掌握旅遊名山大川。
重點:名山大川
主要人文景觀
難點:記憶歷史文化名城
記憶優秀旅遊城市
第一節
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1)
一、山
(一)五嶽
1、東岳泰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2、西嶽華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3、南嶽衡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4、北嶽恆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5、中嶽嵩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二)旅遊名山
1、黃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2、廬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3、武夷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4、雁盪山
地理位置
得名
海拔
著稱
文物
景點
特產
5、武當山
6、千山
7、阿里山
8、井岡山
9、武陵源
10、三清山
11、龍虎山
12、神農架
第一節
中國主要的自然景觀(2)
二、水
(一) 長江
正源沱沱河,全長6300千米,發源於唐古拉山的各拉丹東雪山,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等11個省市,最後注入東海。
(二) 黃河
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全長5464千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等9省市,注入渤海。
(三) 珠江
華南地區最長的河,灕江是其支流桂江的一段,上源為雲南高原,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最後注入南海。
(四) 黑龍江
中俄界河,也是中國冰封期最長的河。
(五) 富春江
是我國錦綉河山的代表。
(六) 京杭大運河
北起北京,南止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全長1700餘公里,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國也是世界最早開鑿的運河。
湖泊
1、瘦西湖
2、大明湖
3、玄武湖
4、鏡泊湖
5、滇池、洱海
瀑布
1、黃果樹瀑布群
2、壺口瀑布
3、蛟龍瀑布
4、諾日朗瀑布
5、大龍湫瀑布
6、吊水樓瀑布
泉水
1、溫泉
2、冷泉
3、礦泉
4、奇特泉
海濱
大連海濱
青島海濱
北戴河海濱
亞龍灣海濱
天涯海角海濱
三、動植物景觀
1、植物景觀
歲寒三友:松、竹、梅
化石植物:水杉、銀杉、珙桐等
2、動物景觀
四、氣候和天氣景觀
1、氣候環境
氣候是指一定地區多年天氣狀況的綜合。康樂氣候是指人體感覺舒適的氣候條件,一般指氣溫在10——22度之間,氣候學上用候均溫來劃分四季。低於10度為冬季,高於22度為夏季,10——22度之間為春秋季,這也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2、天氣景觀
天氣是一個地區短時間大氣狀況的綜合。天氣景觀有日、月、雲、雨、霜、霧、雪等,他們也是大氣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
第二節 中國主要的人文景觀
一、祠廟
1、山西解州關帝廟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2、稷益廟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3、鄭成功廟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4、屈子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5、武侯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6、包公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7、林則徐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8、五公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9、晉祠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二、故里
1、莊周故里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2、華佗故里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3、司馬遷故里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三、建築
1、中國古代四大名亭
蘭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醉翁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陶然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愛晚亭
(1)地理位置
(2)歷史典故
(3)著名看點
2、仿古園林
(1)上海大觀園
(2)北京大觀園
3、仿景游樂園
第三節 中國旅遊地理的其他內容
一、自然保護區
是指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兩大部分,即保護人類生存的大環境和這個環境中的一切資源。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把一些能揭示自然界內在規律的、具有典型意義和價值的森林、草原、水域等各種生態系統類型,以及自然歷史遺跡地等,劃出一定的面積,設定機構,管理和建設起來,作為保護資源和開展科研工作的基地。
(一) 綜合型
有長白山、阿爾金山、肇慶鼎湖山、錫林郭勒草原等自然保護區等。
(二) 生物型
有卧龍大熊貓保護區、金佛山銀杉保護區、安徽宣城揚子鱷保護區等
(三) 自然風景區
如廬山、九寨溝、武陵源風景區等
(四) 自然歷史遺跡型
如薊縣上元古界地質剖面、五大連池火山地貌等
二、風景名勝區
(一) 自然山川風景型
(二) 湖泊水域風景型
(三) 海濱風景型
(四) 森林風景型
(五) 石林溶洞瀑布風景型
(六) 歷史古跡名勝型
(七) 歷代宗教名勝型
(八) 革命歷史紀念地型
三、《世界遺產名錄》
自1987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屆會議批准中國的故宮等6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今,中國已有29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1項,自然遺產4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另有2項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具體名錄如下:
世界文化遺產(20處):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北京頤和園、北京天壇、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明清皇家陵寢、青城山——都江堰、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
世界自然遺產(4處):四川九寨溝、四川黃龍、湖南武陵源、雲南三江並流。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4處):山東泰山 、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 福建武夷山。
文化景觀(1處):江西廬山。
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2處): 崑曲、 古琴
四、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1、歷史文化名城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運動和發生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物與革命文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光榮的革命傳統與光輝燦爛的文化。做好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發展我國的旅遊事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982年,國務院公布24座城市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1986年,國務院公布38座城市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1994年,國務院公布37座城市為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2、優秀旅遊城市
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54個)
(各類城市按驗收得分高低並結合對海內外旅遊者的抽樣調查結果順序排列)
一、直轄市(共3個)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
二、副省級市(共14個)
深圳市、杭州市、大連市、南京市、廈門市、廣州市、成都市、沈陽市、青島市、寧波市、西安市、哈爾濱市、濟南市、長春市
三、地級市(共24個)
無錫市、揚州市、珠海市、肇慶市、蘇州市、黃山市、桂林市、昆明市、威海市、煙台市、秦皇島市、海口市、長沙市、岳陽市、南寧市、紹興市、合肥市、三亞市、承德市、鎮江市、泰安市、北海市、鄭州市、咸陽市
四、縣級市(共13個)
峨眉山市、都江堰市、亳州市、敦煌市、曲阜市、武夷山市、吐魯番市、韶山市、庫爾勒市、景洪市、井岡山市、大理市、瑞麗市
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67個)
一、直轄市(共1個)
重慶市
二、副省級市(共1個)
武漢市
三、地級市(共41個)
中山市、樂山市、佛山市、福州市、江門市、泉州市、汕頭市、徐州市、金華市、惠州市、開封市、丹東市、柳州市、石家莊市、吉林市、玉林市、南昌市、宜昌市、鞍山市、馬鞍山市、嘉峪關市、烏魯木齊市、寶雞市、安慶市、常德市、蕪湖市、銀川市、張家界市、濮陽市、牡丹江市、撫順市、太原市、貴陽市、荊州市、十堰市、伊春市、本溪市、大同市、大慶市、包頭市、拉薩市
四、縣級市(共24個)
崑山市、南海市、江陰市、吳江市、宜興市、常熟市、臨安市、諸暨市、濟源市、句容市、瓊山市、阿城市、永安市、儋州市、建德市、蓬萊市、登封市、文登市、錫林浩特市、榮城市、崇州市、鍾祥市、綏芬河市、膠南市
2001年已批準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16個)
一、地級市(共11個)
九江市、常州市、錦州市、淄博市、三明市、洛陽市、韶關市、清遠市、陽江市、溫州市、梧州市
二、縣級市(共5個)
都勻市、青州市、東陽市、桐鄉市、涿州市
2003年已批準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45個)
一、地級市(共32個)
廊坊市、保定市、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葫蘆島市、齊齊哈爾市、南通市、連雲港市、湖州市、嘉興市、漳州市、贛州市、濰坊市、聊城市、日照市、三門峽市、安陽市、焦作市、鶴壁市、襄樊市、荊門市、鄂州市、郴州市、東莞市、潮州市、湛江市、河源市、綿陽市、廣安市、自貢市、延安市、天水市。
二、縣級市(共13個)
永濟市、滿洲里市、扎蘭屯市、臨海市、溫嶺市、乳山市、靈寶市、新鄭市、赤壁市、開平市、瓊海市、格爾木市、喀什市。
Ⅲ 請問(中國旅遊地理1-16章全套習題答案)在哪找
自己做,不懂再上來問,這個屬於人文地理的比較多,自然地理的相對較少
Ⅳ 高二下冊旅遊地理試卷帶答案
、 單項選擇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1.現代旅遊六要素中核心要素是:( )
A.宿 B.游 C.娛 D.行
2.現代旅遊六要素中基本條件是:( )
A.宿 B.游 C.娛 D.行
3.一個人要成為旅遊者需具有的基本條件不包括:( )
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有適宜出遊的身體條件
C.要有出遊的時間 D.要大學畢業,有一定文化素質
4.現代旅遊,就目的性來講,占絕對優勢的是:( )
A.探親訪友 B.娛樂、消遣 C.科學考察 D.采風問俗
2010年5月1日,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期間約有70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海外遊客約有350萬,世博會為上海創造了3100億人民幣的旅遊收入。據此答5-6題
5.材料反映了現代旅遊的一個特點:( )
A.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B.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C.旅遊形式的多樣性 D.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6.入境旅遊對中國的重要意義表現為:( )
①回籠貨幣,穩定市場 ②增加外匯收入
③平衡國際收支 ④促進經濟發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7.下列關於旅遊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旅遊可以增加旅遊者的生活閱歷,提高旅遊者的文化素質
B.旅遊可以強身健體,提高旅遊者的身體素質
C.旅遊可以飽覽祖國河山,感受歷史文化,提高旅遊者的道德素質
D.旅遊可以引導超前消費,不利於旅遊者傳統美德的養成
8.旅遊資源的核心是:( )
A.具有經濟價值 B.可以開發利用
C.產生社會效益 D.對旅遊者有吸引力
9.下列事物或現象中,不是旅遊資源的是:( )
A.旅遊飯店 B.上海的東方明珠
C.大型商貿會 D.蓬萊閣的海市蜃樓
10.下列旅遊資源中屬於人文旅遊資源類型的有:( )
A.安徽黃山 B.傣族潑水節 C.桂林山水 D.青海的青海湖
11.下列我國的世界遺產中,全部屬於自然遺產的是:( )
A.泰山、黃山、龍門石窟
B.九寨溝風景名勝區、泰山、長城
C.北京故宮、廬山國家公園、平遙古城
D.九寨溝風景名勝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12.下列世界遺產與其所在省區的連線,對應正確的是:( )
A.大足石刻——重慶 B.黃龍——安徽
C.龍門石窟——雲南 D.麗江古城——山西
13.關於旅遊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旅遊資源通常劃分為自然景觀和天然景觀兩種類型。
B.自然景觀更多的表現在教育性旅遊方面。
C.人文景觀對於探險、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遊具有重要意義。
D.人文景觀更多的表現在教育性質旅遊等方面。
14.關於人類活動與旅遊資源開發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類活動對優美自然環境資源的被認識、提升其文化內涵具有重要影響
B.人類活動對一些旅遊景點、景區的形成起主導作用
C.人類活動對旅遊景區的影響,只有在單純的人造的景區中可以體現
D.在古代,我國的規劃師與建築師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15.如果按照緯度從南到北排列,正確的順序是:( )
A.平遙古城 皖南村落 開平碉樓 避暑山莊
B.避暑山莊 平遙古城 開平碉樓 皖南村落
C.開平碉樓 平遙古城 避暑山莊 皖南村落
D.開平碉樓 皖南村落 平遙古城 避暑山莊
16.2007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我國旅遊市場異常火爆。讀「中國重點城市旅遊實力比較圖」,有關圖中各城市的敘述是:( )
A.上海、廣州、深圳是發展中旅遊城市 B.大連旅遊人次比值大於西安
C.大連、西安的旅遊資源類型相同 D.北京的旅遊實力是最強大的
17.有「山石一是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稱的樂山大佛,觀賞要求是:( )
A.把握觀賞時機 B.發揮想像,移情於景
C.特定位置遠眺 D.置身其中,求質求真
18.「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反映了泰山的:(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動態美 D.朦朧美
19.自然景觀的美感是多方面的,在自然景觀構成中:( )
A.地貌是基礎 B.水文是基礎 C.植物是基礎 D. 動物是基礎
20.與雲南元陽梯田景觀形成有關的自然因素是:( )
①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帶來降水 ②來自怒江的水汽帶來降水
③人類修渠灌溉 ④山地崎嶇,海拔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關於把握觀賞自然美景良機的正確敘述是:( )
A.到黃山、廬山旅遊,秋季的觀賞效果最佳
B.游覽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選擇雨過天晴的時候最佳
C.觀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宜選擇陽歷8月1 8日
D.反映哈爾濱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夏季的觀賞效果最佳
讀我國山水風景區最宜欣賞時間與緯度關系圖,回答22-23題:
22.我國南北方山水風景區欣賞時機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3.按規律推理,④處欣賞時間較短的原因可能是:( )
A.緯度低 B.地勢高 C.雨季長 D.氣溫高
24.下圖為世界地圖上的一段緯線。P點以西為海洋,Q點以東為海洋,PQ
為陸地。讀該圖,判斷下列四項,屬於X地所在國的是:( )
A.澳大利亞大堡礁 B.泰姬陵 C.好望角 D.格林尼治天文台
25.下列不屬於旅遊規劃的基本內容的是:( )
A.旅遊吸引物和旅遊活動 B.旅遊者
C.旅遊設施和服務 D.旅遊交通條件
26.旅遊活動的規模與環境承載量的關系是:( )
A.活動規模不受環境承載量限制
B.活動規模應小於環境承載量
C.活動規模與環境承載量應相適應
D.活動規模越大,環境承載量也越大
27.旅遊地造成生態結構失調,導致環境功能減退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道路、旅店、餐館等服務性設施所致
B.旅遊地居民對動植物資源的破壞所致
C.旅遊者的觸摸、拍照等所致
D.個別旅遊者的不文明行為所致
28.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 )
A.動植物資源的利用 B.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C.保護旅遊資源 D.制定旅遊法
29.在進行旅遊景區規劃過程中,保護和營造旅遊資源特色的工作有:( )
①研究旅遊區的歷史文化格局 ②設計保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方案 ③營建高雅的旅遊環境 ④改善交通條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1年五一假期期,安陽市某高中的張三想約幾個同學一起外出旅遊。李四提出去香港,王五提出最好去海南三亞,麻六想去日本,侯七提出去嵩山。但他們每人只有五百元的花費,又想讓旅行社全包。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據此回30-32答。
30.他們最宜選擇的旅遊風景地是:( )
A.日本 B.三亞 C.香港 D.嵩山
31.選擇的主要理由是:( )
A.旅遊費用 B.交通條件 C.身體狀況 D.旅遊安全
32.影響旅遊地選擇的最主要的主觀因素是:( )
A.旅遊者的動機和偏好 B.旅遊者的資金和閑暇時間
C.旅遊者的出遊方式 D.旅遊地的美學價值
某旅行社組織了「重走霞客路」大型旅行考察活動。下為考察路線示意圖,據此回答33—35題。
33.旅行團在黃山、衡山、泰山、華山考察中都能見到的自然帶是: ( )
A.山地常綠闊葉林帶 B.山地針葉林帶
C.山地落葉闊葉林帶 D.山地冰雪帶
34.旅行社在本次考察中設計了下列主題活動,其中不可能實現的是:( )
A.a—c:喀斯特地貌之旅 B.c—d:江南奇山異水之旅
C.d—f:南北景觀之旅 D.g—f:西北大漠戈壁之旅
35.旅行考察隊沿線四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其中合理的: ( )
A.甲地——立足氣候優勢,發展花卉生產
B.乙地——利用土地優勢,發展糧食生產
C.丙地——瞄準國際市場,發展出口農業
D.丁地——退耕還林還草,發展立體農業
36.風景區不少攤販出售景區內捕殺和採挖的動植物資源,如此會造成:( )
A.環境污染 B.對正常社會秩序產生沖擊
C.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D.生態環境失調,資源枯竭
37.目前,許多地方提出了「綠色旅遊」的口號,主要是針對:( )
A.旅遊活動對動植物的破壞
B.旅遊活動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C.旅遊活動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D.旅遊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38.河南省某著名景點旅遊旺季遊客爆滿,非常擁擠。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增加淡季的吸引力
B.和周邊景區合作,做到客流的協調
C.實行限時游覽
D.禁止遊客旺季前來游覽
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我國的廣東丹霞山、河南雲台山、雲南石林、黃山、廬山、嵩山、張家界、五大連池等八處為「世界地質公園」。回答39-40題。
39.其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五大連池 B.石林 C.嵩山 D.廬山
40.其中離我國主要的旅遊消費市場較近且接待能力較強的是:( )
A.五大連池 B.嵩山 C.石林 D.廬山
二、 主觀題部分(共40分)
41.讀A、B、C、D四國某年旅遊業資料表,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國家 國際旅遊收入(億美元) 出口總額(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億美元) 國際旅遊就業
人數(萬人) 就業總人數(萬人)
A 150 300 1 500 75 1 500
B 120 400 1 000 50 1 000
C 200 1 000 5 000 300 15 000
D 80 320 1 000 95 950
(1)從表中可以看出,國際旅遊收入最高的是 國,國際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值最高的是 國,達 %,反映出發展旅遊業可以促進的 發展。
(2)國際旅遊收入占出口總額比重最高的是 國,反映出發展跨國旅遊能夠增加國家的 收入。
(3)國際旅遊就業人數最多的是 國,國際旅遊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比重最高的是 國,反映出發展旅遊業能擴大 。
(4)在國際旅遊就業人口中,人均旅遊收入最高的國家是 國。
4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黃山,1985年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這里山峰劈地摩天,雲凝碧漢,氣象萬千;青松蒼郁虯勁,千姿百態;煙雲翻飛飄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羅棋布,惟妙惟肖;溫泉終年噴涌,五色無嗅,可飲可浴。
(1)黃山位於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處我國地勢的第_____級階梯,由______岩構成,植被類型主要是___________。
(2)黃山的標志性景觀是______________。
(3)黃山「四絕」中,屬於氣象與氣候景觀的是___________。從旅遊資源的類型來看,它們都屬於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觀賞到「黃山雲海」,最佳季節是_______,最佳天氣是_______。
(5)游覽黃山的「怪石」時,欣賞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時必須_________。
43.(10分)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南省2009年各月接待遊客數量統計表。
材料二 三亞市擁有海南島最美麗的海濱風光,被稱為「東方夏威夷」。在約兩百公里的海岸線上密布亞龍灣(又稱「天下第一灣」)、大東海、鹿回頭公園、天涯海角、海山奇觀、南山文化旅遊區等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下面為三亞市旅遊景區分布圖。
(1)簡析海南省接待遊客數量的季節特徵,並說明其原因。(4分)
(2)據題中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對三亞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做簡要評價(6分)
44. (10分),簡答
(1)請說出河南省內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2)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五嶽劍派分別在現在得哪個省。
問答題參考答案
41.讀A、B、C、D四國某年旅遊業資料表,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從表中可以看出,國際旅遊收入最高的是 C 國,國際旅遊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值最高的是 B 國,達 12 %,反映出發展旅遊業可以促進的 國民經濟 發展。
(2)國際旅遊收入占出口總額比重最高的是 A 國,反映出發展跨國旅遊能夠增加國家的 外匯收入。
(3)國際旅遊就業人數最多的是 C國,國際旅遊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比重最高的是 D 國,反映出發展旅遊業能擴大就業 。
(4)在國際旅遊就業人口中,人均旅遊收入最高的國家是 B 國。
42.共10分,每空1分
⑴ 安徽 三 花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⑵ 迎客松
⑶ 雲海 自然景觀旅遊資源
⑷ 夏季 雨過天晴
⑸ 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
43.共10分
(1)冬季接待遊客較多(2分)
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而海南溫度適宜,是避寒度假的理想目的地(2分)
(2)旅遊資源豐富,旅遊資源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較好,游覽價值高;處在海南島最南端,臨海,地理位置優越,有高速公路、飛機場,交通便捷;靠近珠三角、港澳、東南亞等地區,市場距離近;經濟較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強;景區空間大,旅遊容量大。(答出3點即可得6分)
44.共10分
(1) 龍門石窟 殷墟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每空1分)
(2)北嶽恆山 山西,南嶽衡山 湖南,西嶽華山 陝西,東岳泰山 山東,中嶽嵩山 河南(每答對一省份1分)
Ⅳ 自考旅遊地理試題
課程代碼:0019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根據心理學家羅伯特•麥金托什的分類方法,下列哪種旅遊活動屬於交際動機?( )
A.保健旅遊 B.刺激旅遊
C.民俗旅遊 D.展覽旅遊
2.2003年我國SARS傳染病爆發,它屬於影響我國旅遊客流因素中的哪一類因素?( )
A.來自旅遊客源地的因素
B.來自旅遊目的地的因素
C.來自客源地—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因素
D.突發因素
3.沿海與內陸的差異屬於自然地理環境中哪個等級的差異?( )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4.我國下列景區中不是賞梅勝地的是( )
A.北京香山 B.無錫梅園
C.南京梅花山 D.杭州孤山
5.中國大規模修築長城的三個朝代是( )
A.秦、隋、明 B.秦、漢、唐
C.秦、唐、明 D.秦、漢、明
6.上海和平飯店是哪一類西式建築的代表?( )
A.羅馬式建築 B.巴洛克建築
C.哥特式建築 D.文藝復興式建築
7.下列有關皇家園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多奇石秀水,輕盈秀麗
B.一般面積比較大,並保持自然景色
C.力求在較大的水域上布置三個島嶼,以形成「一池三山」的意境
D.為了滿足政治活動的需要,常有局部的中軸線
8.下列因素中不會影響到遊客人均佔用空間的是( )
A.旅遊活動的性質 B.旅遊者的社會經濟地位
C.旅遊活動時間 D.旅遊者的文化背景
9.國家旅遊規劃、省市旅遊規劃、市地旅遊規劃、縣市旅遊規劃、鄉鎮旅遊規劃等是按照下列哪種分類角度分類的?( )
A.地域范圍 B.規劃的層次
C.規劃涵蓋面 D.規劃的歷史沿革
10.下列刺綉作品中哪個是蘇綉的代表作?( )
A.虎 B.雙面綉《小貓》
C.《芙蓉鯉魚》條屏 D.金銀綉《百鳥朝鳳》
11.下列不屬於我國「文房四寶」之精品的是( )
A.湖筆 B.徽墨
C.宣紙 D.臨洮硯
12.廣州的別稱是( )
A.蓉城 B.榕城
C.羊城 D.泉城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3.屬於我國入境旅遊洲內一級客源市場范圍的國家是( )
A.德國 B.新加坡 C.美國
D.日本 E.越南
14.下列哪兩座名山屬於花崗岩地貌景觀?( )
A.華山 B.武夷山 C.雁盪山
D.江郎山 E.泰山
15.下列湖泊中從成因上看屬於潟湖的是( )
A.千島湖 B.鄱陽湖 C.新疆喀納斯湖
D.太湖 E.杭州西湖
16.我國下列陵墓中屬於山陵式墓葬的是( )
A.明十三陵 B.唐乾陵 C.紹興越王陵
D.明孝陵 E.長沙馬王堆漢墓
17.根據羅惠斌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下列屬於自然環境評價范圍的要素是( )
A.氣象 B.水質 C.水文
D.噪音 E.動植物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後括弧內打「√」,錯的打「×」。
18.相對於中老年旅遊者而言,青年旅遊者的旅遊消費特點較為模糊。( )
19.中山和低山的旅遊價值主要體現在大眾性的登山旅遊和滑雪旅遊兩個方面。( )
20.泉水中水溫高於當地平均氣溫的泉叫溫泉,而超過當地沸點的泉被稱為「沸泉」。( )
21.在江浙一帶,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而設立的紀念日。( )
22.在旅遊容量的概念體系中,旅遊心理容量是惟一一個反映旅遊供給的容量概念,其餘均為涉及需求的容量概念。( )
23.長期以來我國國內遊客較遠距離旅遊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鐵路旅遊交通。( )
24.我國當前的名茶是以紅茶為主的。( )
25.蘇州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四大名園分別代表了我國宋、元、明、清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 )
四、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13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目前我國將國內旅遊者定義為:我國大陸居民離開長住地在境內其它地方的旅遊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最長不超過_____________個月的國內遊客。
27.旅遊資源評價就是選擇某些____________,運用一定的方法對旅遊資源的___________作出評判和鑒定。
28.我國的避暑名山主要有「奇秀甲天下」的江西_____________、有「清涼世界」之稱的浙江_____________、「東南第一山」雁盪山以及「海天佛國」普陀山。
29.古城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城旅遊景觀的代表,西安可以說是典型代表。
30.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實質就是要求旅遊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成為一個整體。
31.旅遊交通差價主要有批零差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質量差價等。
32.旅遊商品可以分為旅遊實用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大類型。
五、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33.旅遊地理學
34.近鄰效應
35.旅遊資源容量
六、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36.簡述我國入境旅遊者的流向特徵。
37.試述旅遊景觀的審美方法。
38.簡述旅遊飽和與超載給旅遊地帶來的負面影響。
39.簡述目前我國旅遊度假區規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七、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0.試述旅遊資源評價的基本內容。
41.請結合實例說明旅遊交通的特性。
Ⅵ 第29題,這個是職高的中國旅遊地理的練習題,只要那題
依據旅遊資來源本身的基本屬性,源可以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有一些學者認為旅遊資源劃分為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社會旅遊資源三種。也有的將旅遊資源按科學屬性劃分為自然景觀旅遊資源、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和服務性旅遊資源3個景系(大類)。
Ⅶ 旅遊地理試題,誰知道答案請回答:多謝了!
【摘 要】大湘西民族文化獨特性、不可替代性、多樣性等特點和以大湘西自然風光作依託、文物古跡作支撐,伴隨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使得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機遇成熟、條件具備可行。21世紀,大湘西旅遊發展必將以文化旅遊作為主旋律。
【關鍵詞】人文旅遊資源;文化旅遊;大湘西;民族旅遊業;發展
一、前言
在以往的資源觀念中,人們更多的是從經濟增長與發展要素的角度,關注那些與人類經濟活動密切相關且易於感知的各種資源,而那些由人類文明所創造出來的,與經濟社會發展共生、同構、互動的人文資源卻經常易被人們所忽視。隨著旅遊業的蓬勃興起,一個全新的旅遊分支——文化旅遊正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旅遊活動歸根結蒂是一種文化活動。據專家調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國的旅遊者無一例外地把「與當地人交往,了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當作出境旅遊的三大動機之一。各國去歐洲的旅遊者中,65%的人是進行文化旅遊。在國內,文化旅遊也因其獨具的文化底蘊和特有的文化氛圍而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各旅行社在編排旅遊線路、組合旅遊產品時,不斷推陳出新,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滿足不同遊客的精神需求。大湘西地區(包括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懷化市)不僅是自然資源的富集區,而且也是人文資源的富集區,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這正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大資源觀念確立的基本依據和大湘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源。
二、人文旅遊資源開發對大湘西民族旅遊業發展的作用
所謂人文資源,就是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通過文化的創造、積累和延續所構築起來的可供人類繼續發展的文化基礎。著名學者費孝通認為:「所謂的人文資源就是人工的製品,包括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是人類從最早文明開始一點一點地積累、延續和建造起來的,它是人類的文化、人類的歷史、人類的藝術。」
人文旅遊資源是人文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亦稱「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是對旅遊者形成文化吸引,為旅遊者在文化旅遊過程中使用和消費並促使文化旅遊感受形成的各類要素,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結晶,是民族風貌與特色的集中反映。從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規劃實踐的角度可以分為三類:實體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指一切以景觀實體為存在形式並可供旅遊者直接作為旅遊目標地的民族文化部分,如建築、交通、特色城鎮和村落、節慶場所、紀念地等;社會氛圍文化旅遊資源,主要指一切以旅遊者可以感受到的由物質、行為、觀念等構成的文化氛圍部分,如器物、飲食、服飾、習俗、語言、思想觀念等;精神文化旅遊資源,主要指狹義的精神創造部分,如民間文化、神話、戲劇、歌舞、音樂、繪畫、工藝、哲學、宗教等部分。旅遊文化與旅遊和旅遊業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在自然風景區,開掘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會大大提高其文化品位,加速旅遊業的發展。
(一)文化對大湘西旅遊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旅遊研究專家在一次抽樣調查中得知,外國旅遊者心目中的中國旅遊第一吸引物,認為是風光名勝的佔30%,認為是民族文化的佔70%。日本人來華旅遊的興趣分類大體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古跡的49%,體察民俗風情的22%,觀賞文藝美術的7%,品嘗風味佳餚的17.5%,其他4.5%。在美國人中,27%的人每年要把數十億美元花在文化旅遊上。文化是旅遊和旅遊業的靈魂,旅遊業經營的就是文化,銷售的也是文化。從旅遊者角度看,其多種多樣的旅遊活動類型可歸納為:觀光旅遊、尋根旅遊、休閑旅遊、會議旅遊、探親訪友旅遊、宗教朝聖旅遊、度假療養保健旅遊、體育與探險獵奇旅遊、海底文化沙漠旅遊、以及各種專項旅遊、興趣旅遊等。那麼,無論旅遊者參加哪一種類型的旅遊活動,其旅遊目的都是了解世界、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因此,旅遊的主旨和內涵,主要是文化,具有文化才是一壺醇酒,耐人尋味。
(二)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大湘西自然風景區所必需的
追求文化底蘊和文化含量,已經成為中外旅遊業的共同行為。旅遊業行家提出要抓四個注重,即:注重文化內涵,注重文化形式,注重過程的文化性,注重細節的文化性。英國著名地理學家紐拜說:「風景不是自然物,而是存在於自然和人類生活的交接面上。」世上並無絕對意義上的自然風景,一處風景的魅力長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其豐厚的文化底蘊的維系,沒有文化賦存的旅遊資源是沒有生命力的。藝術大師劉海粟說:「黃山風景絕佳,我九次登臨,但缺少碑刻,歷史文化氣息薄弱,風光雖比泰山美,終輸一籌。」將優秀的大湘西地方民族人文旅遊資源以恰當的形式奉獻於遊人,使他們充分領略其濃郁的文化氛圍,受到啟示和教育,獲得體驗和熏陶,旅遊者就會得到一種滿足,就會將旅遊業推向新的層次和高度。
(三)增添旅遊文化含量可以加速大湘西旅遊產業化進程
如果下功夫提高人文品位,挖掘文化內涵,就會有這樣的效果:(1)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越豐富,人們前來獲取和共享知識、信息的慾望就會愈強烈,從而增大客流量。(2)增加旅遊消費項目,提高旅遊消費水平。如在大湘西景區修復寺觀廟宇向遊客開放,在夜晚安排大湘西民族文化娛樂項目等,就可能會使旅遊收入大幅度增長。(3)開辟境外客源,發展國際旅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人類的。」對大湘西民族文化差異進行探索的價值情趣,是引導現代旅遊業客流走向的神奇魔棒,以名山、名水為依託,充分開發利用民族文化旅遊,會吸引大量境外旅遊者。(4)民族人文旅遊開發和再生產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種低耗高效的經營途徑,極有利於大湘西旅遊產業化的發展。
(四)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實現大湘西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與自然旅遊資源相比,人文旅遊資源是一種可再生和可增質的資源,是真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它具有極大的經濟開發價值。著名學者費孝通指出,開發和利用人文旅遊資源不僅能產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時也能創造新的經濟價值,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種投資不多,又不破壞自然生態的朝陽產業。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開發勢在必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愈是稀缺的物品,其價格就愈昂貴,並且越是市場所需要的,就越具有開發利用的價值,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說是實現大湘西可持續發展的明智選擇;從大湘西自身的自然與人文條件來看,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是最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產業,也是最具前景的可持續發展產業。
三、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可行性
大湘西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魅力無窮,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奇葩,在中外遊人中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大湘西開發利用民族人文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1.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在此繁衍生息,經過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並與其他兄弟民族交流融合,使大湘西傳統民族文化獨具特點。
(1)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如土家族的茅古斯、擺手舞、打溜子、咚咚奎、硬氣功、吊腳樓、織綿、粘貼畫、社巴節、黑神會、六月六等;苗族的以歌為媒、木葉傳情、玩龍、舞獅、踩鼓、椎牛古俗、賽馬、唱苗歌、跳苗鼓、踩花鞋、趕秋、四月八等;侗族的鼓樓、風雨橋、大歌、合攏宴等;白族的服飾、神話、傳話、寓言等,這些都是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如果把這些原始性文化加以開發利用,其吸引力將會勝於國內外隨處可見的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歌舞廳等娛樂設施。而且這種民族傳統文化不可替代,在其他地方不可能真切地欣賞到,旅遊者來此既飽覽山水風光,又領略民族文化異趣。
Ⅷ 《中國旅遊地理》練習題(甘肅)問卷星
中國旅遊地理的練習題在哪裡都可以買到,但是甘肅會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