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蕪湖的人文地理環境

蕪湖的人文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4 04:06:34

① 蕪湖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一座在長江邊淹不到,旱不到,下暴雨大部分地方也不會內澇(所有天然水系基版本上都保留下來了)權的城市,一座街角綠化多、人行道大多寬得可以並行兩排車的城市,一座小吃特別多、可以天天不重樣的城市,一座大部分公交司機可以為了讓老人,或穿高跟鞋的女子,或試圖自行打卡的小娃娃在座位上坐好延遲開車的城市,一座受省會合肥嫉妒、修個自省會出發的高鐵,被繞行的城市(從合肥方向來的高鐵只經過蕪湖下面的3個縣,購票時輸入蕪湖是搜不到的),一座地理上更親近也在心理上更親近南京的城市(蕪湖的方言、口味與南京近似,市區高鐵經南京通上海,蕪湖人出行坐飛機多選擇去南京的祿口機場)。

② 蕪湖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市區坐落在長江以南,長江與青弋江交匯處。春秋時版設邑,因鳩鳥權繁多而得名「鳩茲」,距今已有2500餘年;繁昌「人字洞」的發現,把人類的活動上朔到了200-250萬年前。蕪湖是安徽省的經濟、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重點開放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蕪湖是一個濱江山水園林城市,古有「長江巨埠,皖之中堅」之稱。蕪湖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
歷史文化
蕪湖歷史文化資源更是十分豐厚。繁昌縣「人字洞」,是古人類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引起世界矚目。繁昌柯家村古窯址,繁昌平鋪鄉「萬牛墩」和南陵吳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銅礦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③ 蕪湖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內21分、北緯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容系,北望江淮平原。北與合肥市、馬鞍山市毗鄰,南與宣城市、池州市接壤,東與馬鞍山市、宣城市相連,西與銅陵市交界。

蕪湖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蕪湖的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最熱為7~8月,平均氣溫超過28℃,極端最高氣溫接近40℃;最冷為1月,月平均氣溫僅3℃,曾出現過-10℃的極端最低氣溫。蕪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年內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節和初冬。無霜期每年達219~240天。

④ 安徽師范大學的人文地理怎麼樣

實力還不錯,15年前就有人文地理的博士點了吧

⑤ 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要素。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

(5)蕪湖的人文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

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

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⑥ 中國南方人文地理環境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⑦ 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因素

人文環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回 聚落,政治,社答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自然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大氣、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⑧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人文地復理環境是人類的社會制,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⑨ 蕪湖的地理環境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下游,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8度21分、北緯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北與合肥市、馬鞍山市毗鄰,南與宣城市、池州市接壤,東與馬鞍山市、宣城市相連,西與銅陵市交界。 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
蕪湖市東部和北部為沖積平原,間有窪地,有少數丘陵,地勢低平,西南高東北低。西部和南部多山地。境內有長江、青弋江、裕溪河、花渡河、扁擔河、荊山河、黃滸河、倒逆河、漳河、青山河等河流。南塘湖、石板湖、西沖湖、池湖、竹絲湖、龍窩湖等湖泊。 205國道(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廣東深圳)、318國道(上海-西藏樟木)、329國道(浙江舟山-河南魯山)、347國道(江蘇南京-青海德令哈)、236國道(安徽蕪湖-廣東汕尾)
高速公路:蕪合高速(G5011)、寧蕪高速(G4211)、滬渝高速(G50)、溧蕪高速(S28)、銅南宣高速(S32)
在建高速:蕪黃高速(S11)、北沿江高速(S22) 境內有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宣杭(由皖贛線至宣城市連接)5條普速鐵路和寧安高鐵、商合杭高鐵(在建)、京福高鐵、皖贛擴能(在建)4條高鐵干線交匯聯接,向外可通達中國各地的火車站。
寧安高鐵:(蕪湖站)( 弋江站)( 繁昌西站)
商合杭高鐵:(蕪湖北站) (蕪湖站) (灣沚南站)
京福高鐵:(無為站)( 南陵站)
蕪湖新火車站東廣場於2014年11月27日正式運行,擴建後的蕪湖站將擁有商合杭、寧安、普速3個站場,共8個站台14個檯面以及20條鐵路線匯集。同時還將預留軌道交通條件,分東西站兩個廣場,候車室架於鐵路線上方,採用上進下出似飛機場的下客運輸模式,2017年蕪湖站西廣場完工。屆時從安徽蕪湖到南京、上海、武漢、北京的時間將縮減成40分鍾、3個小時、4小時和5小時。 蕪湖港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內陸地區的結合部,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輸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貨運、外貿、集裝箱中轉港,國家一類口岸,年通過能力5000萬噸。現有碼頭55座,庫場面積60多萬平方米,擁有各類裝卸設備200餘台(套)。
裕溪口港是安徽省最大的內河煤港。2011年9月,蕪湖至馬鞍山之間的裕溪口、太平府兩段支汊航道晉升「國家級」。朱家橋外貿碼頭年吞吐量600萬噸,集裝箱通過能力10萬TEU,汽車滾裝能力5萬輛。是一座集散貨、件雜貨、集裝箱、汽車滾裝等中轉運輸為一體的綜合性碼頭。
蕪湖長江大橋是二十世紀中國的標志性建築之一,也是長江上已建公鐵兩用大橋中規模、科技含量均領先的橋梁。其建成進一步完善了華東第二通道功能,加強了長江經濟帶的區域經濟聯系,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經濟生活圈的形成。 公交車:蕪湖基本1元票制,空調公交2元票制。辦理各類公交IC卡可實行優惠乘車,現役軍人、傷殘軍人、離休幹部以及老、弱、病、殘、孕人員可按有關規定實行免費乘車。
計程車:白天2.5公里內起租基價7元,起租里程(2.5公里)後車公里運價1.8元,夜間(晚22時至次日5時)行車,起租基價是2.5公里8元,2.5公里後,每公里單價2元。如果租用計程車10公里(含)以上,加收10公里以上部分50%空駛費,白天2.55元/公里;夜間由2.85元/公里。免費等候時間為4分鍾,4分鍾以後每分鍾等候費0.34元,夜間每分鍾0.38元。
公共自行車:2012年09月22日「世界無車日」,蕪湖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開始試運行。按照計劃,蕪湖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全部建成後,將在蕪湖設553個租賃站點,共投放12000輛公共自行車 。
高架、立交橋:二環神山口立交、新市口吉和高架、峨山路城南馬飲立交、黃山東路立交、三山區碧桂園立交、二環城北萬春立交、火車站站前立交均已建成通車。弋江路二環快速化赤鑄山路立交、南塘湖路立交、錢橋立交正在建設中。長江中路高架、商合杭大橋王家巷互通立交即將開工建設。 蕪湖長江大橋(2000年9月已通車)
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在建,2017年12月通車)
蕪湖長江三橋商杭鐵路公鐵大橋(在建,2019年12月通車)
蕪湖長江四橋泰山路長江大橋(2017年開建)
京福高鐵銅陵長江公鐵大橋(2015年底已通車)
皖江第一隧:大工山路長江隧道(2016年5月開建) 方案確定的蕪湖市軌道交通建設線路將採用跨座式單軌列車,線網總體布局為網格放射型,由5條市區線和4條市域線組成。根據城市發展和客流需求等,不久快要建設的是市區1號線全線、2號線一期工程,在2020年前形成總長41-50公里左右的「十」字形骨架軌道線網。
2015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了《蕪湖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0年)》,標志著我市軌道交通建設前期工作取得新進展。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簽後上報國務院審批。
2016年2月2日,國務院今天正式批復《蕪湖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0年)》,至此蕪湖完成了最後一步審批成為全國軌道交通第40城,今年9月份開工建設。
其中,軌道交通1號線線路起自城北龍山街道保順路與和平路交匯區域,向南先後經衡山路、鳳鳴湖路、港灣路、銀湖路、中山北路,在黃山路與北京西路交叉口區域內與2號軌道交通線換乘,隨後沿黃山路轉至九華路,最後至弋江火車站,與3號軌道交通線換乘,後沿寧安鐵路並行至終點白馬山車輛段(暫定名)。線路全長約30km,設24座高架站,其中地下線約0.8公里(下穿商合杭蕪湖長江大橋地段),地面及高架線路約29.2公里,總計換乘站4座。工程計劃2017年開工,2020年底建成通車。
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起於蕪湖海事局區域,沿北京路向東前行,於黃山路與北京路交叉口區域與1號線換乘,後沿北京路至弋江路線路轉向北,並接入蕪湖火車站,而後沿赤鑄山路向東,至夢溪路後折向北,最後再向東轉入至終點站育文學校區域。線路全長約16km,共設12座車站(高架站11座、地下站1座),其中地下線約1.5公里(蕪湖火車站段),地面及高架線約14.5公里,換乘站3座。一期工程預計計劃2016年9月開工,2019年12月建成通車。

⑩ 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蕪湖天門山的地理文章,得從自然行成原因,人文環境,歷史,和旅遊建設的角度來寫,可

《奧秘世界網路全書地理篇》你查查,裡面的內容你抄80000字也沒問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