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自然貿易地理優勢

中國自然貿易地理優勢

發布時間: 2021-02-14 03:48:28

❶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1、中國海陸位置優越,多天然良港,交通便利,是世界航空船舶的重內要樞紐之一;2、中國跨容越緯度多,故氣候較多,有利於第一產業發展;3、中國雖處板塊交界處,但是地震等災害較少,有利於3大產業共同發展。」

❷ 中國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

也就是說,從地理上講,中國貿易夥伴的分布。

比如說,「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版易夥伴,雙邊貿權易額達1772.9億美元,美國次之,雙邊貿易額1696.3億美元,中日雙邊貿易額1678.9億美元。」就是描述中國貿易地理方向的:主要朝向歐洲,其次是美國、日本等。

❸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對外貿發展的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和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根據其受人類社會的沖擊和干擾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人為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自然地理條件的好壞是對外貿易能否順利發展的外部硬環境條件。對外貿易的根本是物品的買賣,因此首先可以看到,不同自然地理環境下的地區所盛產的物品時不同的,而這些物品是否是可以促成對外貿易的商品,形成商品經濟,這便成為了能否進行對外貿易的先決條件。其次,對外貿易的進行離不開軟環境的開放政策,即開放地區(沿海城市)的對外貿易發達,相對比較閉塞的內陸地區的對外貿易就相對落後,當然也和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政策作為(是否鼓勵本地區國際貿易開展、是否鼓勵對外經濟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形式、是否有完善和配套的法律法規作保障等)、主體經濟形勢分不開。第三,自然環境可以決定一個地區人的行為方式、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觀念,人文環境的作用同樣是對外貿易能否順利開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即對外貿易的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從業人員離不開教育培養,一般來說,自然環境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人的整體素質。

❹ 中國地理位置的優勢在什麼方面有優點

1.海陸兼備
2.溫帶和小部分熱帶
一般分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國家。陸上疆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內海和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部沿海有廣闊的大陸架。海上分布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沿岸形成許多天然良港,等。這些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海洋經濟以及鞏固海防均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繁榮的地帶。我國西北內陸伸入亞洲腹地,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陸上和中亞、西亞、歐洲連接的橋梁。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過巨大作用。

經緯度位置。我國緯度,南起北緯4°附近的曾母暗沙,北至北緯53°31′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南北跨緯度約50,直線距離約5500公里。自南而北分布有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等六個溫度帶,氣候資源極為豐富,在世界各國中無與倫比。當我國北部黑龍江省還是冰雪覆蓋的時候,而南部的海南地區則已是一片蔥綠的盛夏景象。經度,東起東經135°5′,即烏蘇里江與黑龍江交匯處;西至東經73°40′,即新疆境內烏恰縣的烏孜別里山口。東西相差61°多,直線距離約5200公里。時差4個多小時。當東方朝陽已升臨大地的時侯,西部仍是星斗滿天。這廣大的幅員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場所。

(1)氣候復雜多樣,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
(2)海岸線漫長,適合發展漁業
(3)地形多樣,適合旅遊業,礦產業,資源豐富

❺ 你對中國地理位置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有什麼看法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漫長的海岸線,多優良港口,便於發展海洋運輸,對外交貿易方便。漫長的國境線,鄰國多,便於發展邊境貿易

❻ 分析中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有什麼特點,對中國經濟是好是壞,為什麼

也就是說,從地理上講,中國貿易夥伴的分布。
比如說,「歐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1772.9億美元,美國次之,雙邊貿易額1696.3億美元,中日雙邊貿易額1678.9億美元。」就是描述中國貿易地理方向的:主要朝向歐洲,其次是美國、日本等。

❼ 中國的地理條件有什麼優點

我國地大物博.溫帶、亞熱帶面積廣大,有20多個鄉鎮的寒溫帶地區和9個鄉鎮的熱帶地區.我國幾乎各種地形、地貌都有 ,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幾乎各種氣候都有,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海岸線長(但海域面積不大).我國多種資源豐富.
從我國地理的位置來講,我國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國家之一.
1、我國是全世界鄰居最多的國家,邊界爭端多,邊界糾紛矛盾非常激烈.我國是東亞國家,是大陸國.由於深入東亞大陸,鄰國很多,從北向南數,有俄羅斯、蒙古、哈莎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不丹、緬甸、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海界相鄰)、菲律賓(海界相鄰)、汶萊(海上鄰國)、日本(海上鄰國)、韓國(海界相鄰)、朝鮮.共19個鄰國.鄰居多矛盾就多,這是最起碼的道理.由於極其復雜的歷史原由,我國幾乎與每一個鄰國都有歷史恩怨和邊界糾紛.我國一直面臨周邊威脅.這種周邊威脅將永遠繼續下去.其中,周圍三個大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對我國威脅最大.由於領土領海爭端,歷史仇怨,爭吵天天不斷,使我國沒有一天安寧.每時每刻都處於戰爭的邊緣.幾千年來,每隔十年二十年就要進行一場戰爭.
2.、我國被周邊國家團團包圍.我國除台灣省東海岸以外,我國沒有一處出洋口.我國出不去.我國雖然有18000公里的遼闊海岸線,但是,海域面積很小,海的周圍遍布鄰國,很多國家擁擠在一起.每一個鄰海國家,都向我國提出領海要求,強占我國島嶼,封鎖我國海路,不斷對我國進行軍事挑釁.我國出去都要走別國的海域.從千島群島向南--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形成第一島鏈,美國利用第一島鏈把我們鎖在鐵籠里.
3、我國山多,高原多,山區和高原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些地方根本不能種莊稼,而平原面積只佔全國總面積的12%.南方多雨,遺憾的是南方卻多山,北方平原多一些,遺憾的是北方卻乾旱.
4、我國沙漠多,沙漠面積為260萬平方公里.
5、我國自然災害頻繁.我國基本是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天、秋天,由於受太平洋暖流、印度洋暖流影響,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造成夏秋兩季洪澇.冬天,由於受北冰洋寒流影響,春冬兩季乾旱.
相對位置:在冷兵器時代,中國的優越地理位置體現在國家安全上,往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亞,往西是乾旱的中亞地區,往南是濕熱的東南亞,還有高寒的喜馬拉雅山,往東就是大海了,這樣的位置使得我國在歷史時期沒有強大的敵人,所以中華文明得以延續.
緯度位置:中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亞熱帶和暖溫帶、中溫帶分布廣泛,還有小部分熱帶和寒溫帶,在高山地區還有高寒氣候,夏季全國高溫,冬季北冷南熱,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
海陸位置: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西部深入到亞歐大陸的內部,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由於所處位置海陸差異大,所以季風氣候明顯,造就了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域的「沙漠綠洲」.加上我國我國地形西高東低,利於徑流自西向東,也利於來自大洋的水汽向內地輸送,大氣的海陸循環頻繁.
地質位置:我國位於兩大火山地震帶交匯處,雖然地震頻繁,造成了我國復雜的地形,同時也給了充分的成礦條件,在新華夏的沉積帶和隆起帶蘊藏著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等,礦種齊全,為我國今天工農業發展和高新技術發展提供了原料.
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溫度帶、復雜的降水組合成中國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發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和多樣的地域文化.一般分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國家.陸上疆界長達22800多公里,與15個國家為鄰.東鄰朝鮮;南鄰越南、寮國、緬甸;西南同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東北毗鄰俄羅斯;西北鄰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等國;北接蒙古.大陸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倫河口,長約18000公里.內海和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總面積470萬平方公里.海上鄰國,東有日本,東南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東部沿海有廣闊的大陸架.海上分布6500多個島嶼.大陸架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淺海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大陸沿岸形成許多天然良港,等.這些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發展海洋經濟以及鞏固海防均有重要戰略意義,現在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我國目前經濟最繁榮的地帶.我國西北內陸伸入亞洲腹地,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國陸上和中亞、西亞、歐洲連接的橋梁.對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起過巨大作用.
(1)氣候復雜多樣,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
(2)海岸線漫長,適合發展漁業
(3)地形多樣,適合旅遊業,礦產業,資源
緯度位置:大多位於中緯度地區,適宜人類居住.
海陸位置:海陸兼備,東臨太平洋,便於海上貿易,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能夠與中亞、西亞甚至歐洲直接往來.
氣候:氣候復雜多樣,適於發展多種經濟.
資源:資源豐富,發展經濟的條件優越.

❽ 中國的貿易地理因素

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實施沿邊對外開放以來,中國邊境貿易猶如異軍突起,迅速發展。與此同時,邊境貿易的發展也促進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邊境貿易這種超常規發展的局面,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採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貿易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地方貿易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也使之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境貿易之首。中俄邊境貿易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即指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採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貿易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高額價差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他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其他邊境貿易區也有類似現象。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貿易發展的種種復雜因素,既有境外方面的因素,又有國內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一、制約邊境貿易發展的境外因素1.風險性的存在。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盪、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既有政治上的又有經濟上的。比較而言,政治上不安定帶來的風險還是較小的,因為政治上不安定其主流不在於政治方向上的斗爭,而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採取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2.境外復雜的社會環境。以緬甸為例,緬甸北部地區,多種政治勢力並存,社會環境復雜,這種局面在一定時期內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上緬甸北部的克欽邦,克欽獨立軍是一直從事反政府武裝斗爭的主要武裝力量。撣邦是緬甸最大的民主自治邦,境內有近30個民族,長期活躍著反政府武裝,又是緬並武裝的主要活動地區,祖國大陸解放後國民黨軍隊殘部亦盤踞於此,長期處在武裝割據狀態。緬甸這種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中緬邊境貿易產生一種潛在的消極影響。3.走私販毒活動有機可乘。緬、泰、老三國接壤地帶是當今世界最大「金三角」毒品原料基地。中國西南地區邊境貿易的開展,使境外邊民入境頻率高、隨意性強,增加了邊境貿易管理的難度,使該邊境地區走私販毒和其他犯罪活動有機可乘。雲南德宏州與緬甸邊境有64條陸地通道、28個渡口,民間往來山間小道不計其數;東線寮國和越南與中國接壤地區也不乏毒品走私通道,也在某種程度上干擾邊境貿易的正常進行。4.國際市場競爭強烈。周邊國家市場存在著強有力的國際競爭與挑戰,無論是在獨聯體邊境貿易市場還是在蒙、緬、老、越等邊境貿易市場,中國邊境貿易出口商品面臨著強有力的國際競爭對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優質商品已進入這些市場。在緬甸市場,泰國的味精已擠走中國味精;日產低價鍍鋅鐵皮正在擠走中國同類商品;日本、韓國的電冰箱、彩色電視機,己使中國的蘭花牌電冰箱、山茶牌彩色電視機處於滯銷狀況。5.強化關稅手段,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俄羅斯政府1993年以來陸續出台一些法規和法令,對外國企業和商人征稅過高,規定過嚴,迫使中國駐俄一些公司與合資企業不得不破產或撤回國內,影響了其在俄投資和經商的積極性,俄羅斯不斷提高進出口關稅,特別是出口關稅近兩年平均提高15%—30%;新近又全面提高進口關稅,食品、蔬菜、服裝、鞋帽、輕工產品的進口稅率比國稅率平均提高5%。俄羅斯強化關稅手段,使俄方合作夥伴的支付能力日趨減弱,造成合同履約率很低,合作信譽下降。另外,近年俄羅斯幾次大幅度提高原材料商品價格,對出口原材料實行配額和許可證限制,必然導致以易貨貿易為主的邊境貿易障礙增大,貿易企業的利潤減少。6.邊境貿易中存在著不穩定和不可預測的因素。獨聯體等國家經常出現一些不穩定和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有來自中央的,也有來自地方的。例如,俄羅斯宏觀經濟不穩定,經貿政策多變,市場商品價格上漲,1993年7月俄羅斯宣布貨幣改革的新措施,使中方蒙受重大損失。從微觀看,企業自身困難加重,難履約,對中方夥伴回貨、償還不及時。二、中國國內制約因素1.對外經貿政策的調整。近年來中國實行匯率並軌、稅制改革和配額許可證管理,抵銷了前些年邊境貿易享受的特殊優惠政策。對於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用於補償工資的進口商品、過去國家視同西方支付的貨幣工資而免收關稅和增值稅,現在也按17%證收增值稅,使工程承包與勞務輸出普遍發生虧損。同時,對化肥、鋼材、石油等大宗商品恢復了配額許可證管理,實際上取消了邊境貿易開放經營的政策。2.通貨膨脹影響。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通貨膨脹漸趨加重,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控制了投資規模,致使鋼材等生產資料市場需求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的大量鋼材和建築機械價格下跌,嚴重積壓,造成邊貿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短緊,而影響邊境貿易的繼續開展。3.缺乏對邊境貿易市場的研究。對周邊國家邊境貿易市場研究不夠,信息不靈,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波動難以駕馭。特別是周邊國家經貿政策和政治形勢變化頻繁,使邊境貿易合同難以履約,增加了邊境貿易的難度。4.邊境貿易的發展出現嚴重混亂和失控。前一階段各級政府對邊境貿易的管理和監督跟不上邊境貿易的發展。例如,黑龍江省的委託代理公司最多時達到8000多家,僅黑河市就有2000餘家,不少業務人員素質低下、進口貨物競相抬價,出口貨物競相壓價,造成肥水外流。由跨國邊境旅遊帶動的民貿,大多數出口商品沒有通過應有的商品檢驗,致使大批假冒偽劣商品流出國門,嚴重損害了中國商品的信譽。5.邊境市縣在邊境貿易繁榮的形勢下,沒有及時採取措施,調整產業結構,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邊境市縣在經濟上過於依賴邊境貿易,致使邊境貿易成為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旦邊境貿易受阻出現滑坡,其經濟很快就出現蕭條。這樣,邊境縣市不具有自己的優勢產業,沒有形成出口商品生產基地,不但影響其經濟發展,也間接影響邊境貿易的發展。6.各邊境貿易公司各自為戰,分散經營,不能形成整體合力。甚至在邊境貿易中互不配合互相拆台。許多邊貿公司不懂國際商貿慣例,簽約多、履約少。7.中國加快全方位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為沿邊地區創造了發展機會,同時也增加了發展的難度。地區競爭加劇,會減弱邊境地區的優勢。因為現代意義的開放,已不局限於沿邊的特定地域,也不單純表現為由沿海、沿邊向內陸的梯度開放。中國實行的全方位開放,意味著與世界經濟溶合度的加強。海關、口岸等本屬於沿海或沿邊地區的東西,也相繼設置於內地。從這個意義上說,國門已移向國內。這使沿邊地區以口岸為中心形成的區位優勢受到影響。另外,隨著現代貿易的發展和層次的提高,以及現代國際金融制度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國際貿易也不局限於特定地域和有形市場,消除了時空的障礙。這些都會使沿邊地區形成的地緣優勢逐漸減弱。因此,沿邊地區發展不能滿足十一般的初始優勢,應盡快將其區位優勢發展為功能優勢,重點發展口岸城市,以其作為增長點,提高邊境地區發展的整體水平和實力;把靜態優勢發展為動態優勢;把地緣優勢發展到境外參與競爭的優勢。三、總體上的雙邊制約因素1.運輸問題一直是阻礙中國與周邊國家開展邊境貿易的瓶頸。西南邊境貿易區及其毗鄰的緬甸、寮國交通運輸條件較為落後,勢必影響本區雙邊邊境貿易的發展。俄羅斯的獨立,使其西伯利亞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發生很大變化,同時也造成該地區對外經濟聯系的通道受阻。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獨立使西伯利亞鐵路被切斷,該鐵路干線通過哈薩克境內有190公里;中西伯利亞鐵路(庫斯塔奈—巴爾腦爾)在哈境內有1000公里;南西伯利亞鐵路(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巴爾腦爾)全長1860公里,在哈境內為1380公里,這樣,因西伯利亞鐵路通道受阻,造成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同中國邊境貿易不能正常交貨,運費大幅度提高。中俄兩國政府於1995年6月已簽署建設黑龍江大橋的協定,隨著該橋的建成,黑河口岸與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的經貿聯系將更為便利。2.支付與結算方式問題是影響中俄邊境貿易而長期未得到妥善解決的一大障礙。3.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的邊境貿易中,雙邊的邊境貿易公司有些經營者急功近利,注重短期行為,經營秩序混亂。更有甚者,倒賣偽劣商品,不僅損害了國外消費者利益,也損害了本國商品信譽。通過邊境貿易進出口的商品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4.中俄兩國自1994年實行因公普通護照簽證以來,辦理簽證手續繁雜,尤其是俄方沒有嚴格按中俄兩國政府的協定辦理中方人員赴俄的簽證,俄方辦理簽證時間長、費用高,造成中方經貿人員入境困難,赴俄驗貨不能,催貨無路,索賠不成。例如,1994年1—4月份,綏芬河口岸中方出境人數僅為俄方入境入數的10.9%;黑龍江省赴俄及獨聯體各國的經貿人員只相當於1993年同期的15%。5.邊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中國與周邊國家邊境口岸雖然已初具規模,但隨著邊境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口岸基礎設施明顯落後於邊境貿易發展的需要,交通不便,通訊困難,倉庫貨棧不足,交易場所簡陋,衛生檢疫手段落後。總之,上述因素均從不同角度制約著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

❾ 中國自由貿易區地理分布有哪些特點

中國自由貿易區的地理分布有哪些特點?幾乎都是沿海地區的交通便利的一些,發展速度較快的經濟貿易區會成為自由貿易區

❿ 說明中國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特點,舉例說明中國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與對外貿易的關系,國際貿易地理,有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緯度位置:南北跨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經度位置:東西跨經度60多度,分屬東五區至東九區的五個時區
地勢特徵: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山脈構成地形骨架,各類地形呈網狀排列.
地形:山地面積廣大,山地多,平地少.
氣溫: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溫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及個別山地外全國普遍高溫.
降水:空間分布是由東南向西北內陸遞減;時間分布是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
氣候: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
河流:以外流河為主,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是內、外流區域分界線.
資源狀況:呈現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程度低的狀況.
面積:世界第三大國
其他:長達2萬千米的路上疆界和18000千米的大陸海岸線、5000多個島嶼、14個陸上鄰國和6個海上鄰國
人文地理包含面很廣,包括人口,城市等
人口:13億,自然增長率低,但基數大,增長快.
城市:多分布在東南沿海
城市化:起步晚,發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發展不合理
農業:北方旱田農業,南方水田農業.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其實就是十分落後),牧業主要為游牧業(也落後),
工業:這個比較復雜,更多資料還得去查.主要成就就是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地域聯系:這里只說交通,特點是分布不均,東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其他還有通信,商業,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這個你就知道比較落後就行了.
環境問題:這個沒有找到可以概括的特點.基本都是先污染後治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