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文地理知識點
⑴ 雲南人文地理環境的概述
雲南地處我國西南,人口4956.6萬,有少數民族26個。地處亞溫帶,旅遊名勝眾多。昆明四季如春,大理風和日麗,龍脊梯田婉如世外桃源。
⑵ 雲南的人文地理
政治人物
楊一清——內閣首輔,雲南安寧人。
劉文征——四川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雲南昆明人。
朱家民——貴州左布政使,雲南曲靖人。
楊繩武——兵部尚書,雲南彌勒人。
包見捷——吏部右侍郎,雲南建水人。
陳表——浙江道監察御史,雲南玉溪人。
胡平表——貴州布政使,雲南建水人。
傅宗龍——貴州巡撫、順天巡撫、陝西總督、兵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雷躍龍——禮部尚書兼育英殿大學士,雲南玉溪人。
王錫袞——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雲南祿豐人。
朱化孚——湖廣按察使,雲南安寧人。
龔彝——戶部尚書,雲南鳳慶人。
蕭崇業——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雲南建水人。
張志淳——戶部右侍郎,雲南保山人。
胡璇——工部右侍郎,雲南騰沖人。
醫學家
蘭 茂——醫學家,著有《滇南本草》,雲南嵩明人。
民國時期
軍事人物(只列上將級別)
李根源——陸軍上將,雲南騰沖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唐繼堯——陸軍上將,雲南會澤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顧品珍——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劉祖武——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李鴻祥——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謝汝翼——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羅佩金——陸軍上將,雲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殷承瓛——陸軍上將,雲南陸良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張開儒——陸軍上將,雲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趙復祥——陸軍上將,雲南鳳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葉 荃——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庾恩暘——陸軍上將,雲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黃毓成——陸軍上將,雲南鎮沅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朱培德——陸軍一級上將,雲南祿豐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金漢鼎——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唐淮源——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王 鈞—— 陸軍上將,雲南呈貢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范石生——陸軍上將,雲南河西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胡 瑛——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龍 雲——陸軍上將,雲南昭通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盧 漢——陸軍上將,雲南昭通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楊 傑——陸軍上將,雲南大理人,陸軍大學畢業。
楊增新——陸軍上將,雲南蒙自人,清朝進士出身。
丁 槐——陸軍上將,雲南鶴慶人。
譚慶林——陸軍上將,雲南建水人。
政治人物
李根源——陝西省省長,中華民國代總理,雲南騰沖人。
楊增新——新疆省主席,雲南蒙自人。
朱培德——江西省主席、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雲南祿豐人。
唐繼堯——貴州都督、雲南都督,雲南會澤人。
孫渡——熱河省主席,雲南陸良人。
王九齡——教育總長,雲南雲龍人。
張耀曾——司法總長,雲南大理人。
金融管理調控專家
盛延齡——中國富滇銀行總行長,雲南玉溪人。
陸子安——中國富滇銀行總行長,雲南巧家人。
繆雲台——中國富滇新銀行總行長,雲南昆明人。
非常優秀的技術官僚
繆雲台——雲南省經濟委員會主任,雲南昆明人。
著名商人
梁金山——緬甸華僑首富,雲南保山人。
鄭一齋——一代儒商,雲南玉溪人。
氣象專家
陳一得——雲南近代氣象、天文、地震科學的先驅,雲南鹽津人。
教育家
熊慶來——教育家,曾經把雲南大學辦成中國十五所名牌大學之一,雲南彌勒人。
數學家
熊慶來——數學家,他定義的無窮級被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級」,載入世界數學史冊。雲南彌勒人。
國學大師
姜亮夫——國學大師,著有《中國聲韻學》、《楚辭學論文集》等,雲南昭通人。
哲學家
艾思奇——哲學家,著有《大眾哲學》,雲南騰沖人。
音樂家
聶耳——音樂家,曾經譜曲《義勇軍進行曲》,雲南玉溪人。
建築設計專家
張邦翰——建築設計專家,作品有「雲大會澤院」,雲南鎮雄人。
民主人士
楚圖南——中國民盟主要領導人之一,雲南文山人。
⑶ 地理高考總結復習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點歸納,謝謝!
高考的話,自然地理主要看幾個方面:1.地圖,包括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熟記經緯版線所權在的,對於各大洲的經緯要有所了解,氣候和寒暖流,這個可以結合著看的。
2.像比如宇宙這種,可以大概了解就行,不會考的太多,一般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3.而接下來就是岩石圈,地貌,水域,地震帶,這個也可以結合地圖去看。比如尼羅河,它的流域面積,含沙量等這些都是可以根據地圖。
這是一種方法。
另一種方法,就是結合降雨類型、水文特徵、鹽度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這些是可以展開的看,關鍵還是在於結合地圖,記得一定要展開,這樣子就比較容易記憶,比如說,洋流,你看洋流的時候可以看看洋流圖,然後就可以知道洋流所帶給流經區域的氣候,結合地形,既然就知道這一地區在這一洋流的影響下是什麼氣候,太多了,講起來很麻煩,你看看就知道了。
而人文地理知道,其實也沒有必要分開來看,就結合自然地理一起看,其實很快的,2~3個星期就能夠看好的。比如南方的屋頂是呈三角型的,這是由於南方的氣候所影響的。等等,一般結合其自然想像就基本能把人文地理解決了。重頭戲還是在於自然地理。
最後祝你考試順利!
⑷ 雲南衛視經典人文地理欄目和人文地理學研究有何區別與關系
人文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於地理學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同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以及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行為科學結合,可以為解決世界性的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等作出貢獻,尤其是對於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規劃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和研究課題中,有許多也是其他學科的基本研究內容之一。如經濟地理學對於經濟學、人口地理學對於人口科學、城市地理學對於城市科學、政治地理學對於政治學、軍事地理學對於軍事科學、民族地理對於民族學、語言地理對於語言學、宗教地理對於宗教學、人種地理學對於人類學,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類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質)和科學技術的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地理學人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涵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內核,即地理學的傳統研究範式在人文地理學中的應用,具體包括三大主題:一是人地關系的傳統、二是區域研究的傳統、三是空間分析的傳統。把以上三個傳統範式結合起來,形成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學科性質):人文地理學是關於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包括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思想意識)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是: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研究社會現象的地域結構是人文地理學的具體研究領域,人文地理學的社會性還突出地反映在其歷史性。區域性——特定的空間,勻質區域,如農業種植中的區域、結節區域, 結節點即為區域中的核心,通過不同等級的輻射聯結著輻射區。人文地理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特性的差異,根本點之一也在於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性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1、指人文地理學具有廣泛的綜合性、邊緣性和交叉性。2、綜合性指方法論:人文地理學「研究事物,不是作為特殊現象、孤立的現象去研究,而是從它的特性去研究,特別注意各成分之間的復雜的相互關系。研究的成分越多,現象越復雜,綜合性就越高。」
3、為什麼說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科中的社會科學?人文地理學的社會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人文地理不同於自然地理學,它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社會科學以人以及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人文現象的分布是社會現象的空間形式,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經濟活動,研究社會現象的地域結構是人文地理學的具體研究領域,不用領域人文現象分布的發展和變化,雖然受自然環境、技術條件因素的影響,但是主要還是受制於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學的社會性還突出的反映在其歷史性上。各地區的人文現象的分布面貌是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運動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人口的分布和遷徙、政區和疆域的變革、文化傳統的繼承和傳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學研究要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動態的觀點,要求把現代人文地理現象作為歷史反戰的結果和未來發展的起點,要求研究不同發展時期和不同歷史階段人文地理現象的發生、發展以及演變規律,預測其發展方向,更好的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
⑸ 2011年高考地理考點:人文地理部分
nalide
⑹ 西雙版納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及內在聯系
自然地理特徵:西雙版納位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內,北緯21°08′~22°36′,東經99°56′~101°50′.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由於入射角高,冬至時分高度角最低為45°本區熱量豐富,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具有「常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兩季,即雨季和旱季.雨季長達5個月(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長達7個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雨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本區熱量豐富,終年溫暖,四季常青。又因距離海洋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風的控制和太平洋東南季風的影響,常年濕潤多
人文地理特徵:作物一年2熟到3熟,旅遊資源豐富。
內在聯系:從自然條件來看,西雙版納緯度低,水熱條件好,山清水秀,動植物資源豐富,旅遊資源豐富
⑺ 雲南的人文地理
雲南驛:古道千年,話「彩雲之南」滄桑
--
雲南驛古鎮,屬雲南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鎮,位於大理州祥雲縣城東19公里,南側為楚大高速,北側為滇緬公路即今320國道3094公里處,距昆明車程約三小時。雲南驛是古今之交通要沖,兩千多年來先後有蜀身毒道、靈官道、五尺道、博南道、茶馬古道、明清官方驛道經過或者匯集這里。二戰期間,滇緬公路、中印輸油管和駝峰航線雲南驛機場(全省三個戰略機場之一)更使得雲南驛蜚聲海內外。
漢廷打通了連接雲南驛的三條道路:靈官道:起點為成都,經四川西昌地區和雲南楚雄地區,終點到達雲南驛 尺道:秦代蜀郡李冰開創了兩大工程,一是都江堰,二是五尺道。五尺道從四川南部的宜賓啟程,過金沙江,經滇東北的昭通市(朱提)、曲靖市(味縣)到達昆明市(滇池)。 博南道:博南道以翻越橫斷山脈的博南山(今永平縣)而得名,屬於蜀身毒道和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博南道起於雲南驛,同靈官道、五尺道相連,向西經過大理市,越博南山,渡瀾滄江,到達保山市,從騰沖或瑞麗出境。 茶馬古道的起源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兩種大宗商品——西藏輸入的茶葉,內地輸入的馬匹而得名。後世泛指滇川藏之間或者中國西南和東南亞、南亞之間的馬幫運輸路線。雲南驛地處滇藏茶馬古道的重要位置,同時也從這里連通著川藏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經過的地區,山高谷深,氣候多變,即便是馬幫運輸也屬異常的艱難,運輸多以藏族地區必需的茶葉、布匹為主。 一九九九年,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楚大高速(楚雄—大理)和廣大鐵路(成昆線的廣通—大理)同時建成通車
⑻ 高三地理知識點人文地理
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內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容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折疊簡述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知識積累、學科形成和理論演變、學科分化,以及理論和方法的革新等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
⑼ 雲南師范大學的人文地理真題和資料啊 2443538022
你是需要還是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