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

發布時間: 2021-02-13 10:55:57

⑴ 辛德勇的個人簡介

辛德勇, 歷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哈爾濱師范大學地理系77級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81級碩士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陝西師范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85級博士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曾任陝西師范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1985年至1991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1992年至199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1994年至2004年11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史研究雜志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科片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成員。
2004年12月起,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1、《隋唐兩京叢考》,三秦出版社,1991年10月;2006年1月第二版。
2、《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中華書局,1996年7月。
3、《黃河史話》,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8月。
4、《未亥齋讀書記》,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5、《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2013年1月。
6、《讀書與藏書之間》,中華書局,2005年11月。
7、《兩京新記輯校·大業雜記輯校》,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
8、《讀書與藏書之間二集》,中華書局,2008年10月。
9、《秦漢政區與邊界地理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9月。
10、《困學書城》,讀書·生活·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12月。
11、《黃河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7月。
12、《縱心所欲:徜徉於稀見與常見書之間》,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13、《舊史輿地文錄》,中華書局,2013年4月。
14、《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中華書局,2013年7月。 1、《歷史地理學導論》(日本菊地利夫著),連載於《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7年第1輯至1989年第4輯 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九卷,民族、交通、歷史地理,與他人合譯)中華書局,1993年10月。
2、《山西古跡志》(日本水野清一著,孫安邦等譯,擔任譯審,核對校審全書),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1、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2003;
2、唐長安研究の基本的文獻,仁木宏主編《都市文化研究》,大阪市立大學,2003年8月;
3、明代戍衛長城之南兵,《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4期;
4、漢武帝徙民會稽史事證釋,《歷史研究》2005年第1期;
5、記南明刻本《西曹秋思》——並發黃道周彈劾楊嗣昌事件之覆,《燕京學報》新第18期,2005年;
6、陰山高闕與陽山高闕辨析——並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走向以及長城之起源諸問題,《文史》2005年第3輯;
7、張家山漢簡所示漢初西北隅邊境解析———附論秦昭襄王長城北端走向與九原雲中兩郡戰略地位,《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
8、准望釋義——兼談裴秀制圖諸體之間的關系以及所謂沈括制圖六體問題,《九州》第4輯,商務印書館,2007年3月;
9、 唐人模勒元白詩非雕版印刷說--兼論中國早期書籍雕版印刷技術在世俗社會的傳播擴散程,《歷史研究》2007年第6期;
10、 重論明代的銅活字印書與金屬活字印本問題,《燕京學報》,2007年第2期;
11、 《周禮》地域職官訓釋--附論上古時期王官之學中的地理學體系,《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
12、 《冥報記》報應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3、 漢武帝廣關與西漢前期地域控制的變遷,《中國歷史地理論》2008年第2期;
14、 隋大興城坊考稿,《燕京學報》,2009年第2期;
15、19世紀後半期以來清朝學者編繪歷史地圖的主要成就,《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9期;
16、談傳言所說晚近存世金刻本《舊五代史》乃絕無其事,《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第3輯;
17、隋唐時期陝西航運之地理研究,《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18、張芝「匆匆不暇草書」本義辨說,《中國典籍與文化》2009年第1期;
19、重談中國古代以年號紀年的啟用時間,《文史》2009年第1輯;
20、漢「元朔五年弩」鐖郭銘文述疑,《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
21、從《西教紀略》到《教務紀略》,《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第2輯;
22、《漢書》趙佗「處粵四十九年」說訂訛,《文史》2009年第4 輯;
23、論細柳倉與澄邑倉,《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24、唐代都邑的鍾樓與鼓樓——從一個物質文化側面看佛道兩教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文史哲》2011年第4期;
25、薛季宣《未央宮記》與漢長安城未央宮,《社會科學戰線》2011年第11期;
26、日本學者松本洪對中國歷史植被變遷的開拓性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2年第1期;
27、簡論清代中期刻本中「方體字」字形的地域差異,《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1期;
28、談歷史上首次出土的簡牘文獻——《茂陵書》,《文史哲》2012年第4期;
29、北齊樂陵王及王妃斛律氏墓誌與百年太子命案本末,《燕京學報》新三十期,2012年8月;
30、《後漢書》對研究西漢以前政區地理的史料價值及相關文獻學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2年第4期;
31、西漢秦中祠疏說,《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年第1期;
32、從晚清北歐行記看中國人對北歐各國的認識,《中華文史論叢》2013年第2輯。

⑵ 周振鶴的主要作品

《方言與中國文化》(周振鶴、游汝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西漢政區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體國經野之道》(百家文庫),香港:中華書局,1990年9月。
《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11月;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中華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方言與中國文化》(周振鶴、游汝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總論 先秦卷》(周振鶴、李曉傑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體國經野之道》,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3月。
《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中國讀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1月。 《周振鶴自選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學臘一十九》,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長水聲聞》(三十年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隨無涯之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11月。
《逸言殊語》,浙江攝影出版社,1998年6月。
《中人白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知者不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7月。
《逸言殊語》(增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餘事若覺》,中華書局,2012年3月。 《王士性地理書三種》,周振鶴編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
《聖諭廣訓:集解與研究》,周振鶴撰集、顧美華點校,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3月。
《漢書地理志匯釋》,周振鶴編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明)王士性撰:《五嶽游草·廣志繹》,中華書局,2006年7月。 《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此外還主編有《上海歷史地圖集》、《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來華基督教傳教士傳記叢書》。 1.漢武帝朝鮮四郡考,歷史地理第四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象郡考,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第3期
3.方言地理與歷史行政地理的關系,復旦學報,1984年第3期(合作)
4.湖南省方言區劃及其歷史地理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合作)
5.秦漢宗教地理略說,中國文化第3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6.西漢縣城特殊職能探討,歷史地理研究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1
7.唐代安史之亂與北方人民的南遷,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2-3期
8.從北到南與自東徂西——中國文化地理差異的考察,復旦學報,1988年第6期
9.中國歷代移民大勢與漢語方言地理關系,國外人文地理,1988第1期
10.秦一代為四十八郡說,歷史地理第8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1.現代漢語方言地理的歷史背景,歷史地理第9輯,1990
12.行政區劃改革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國民政,1990年第4期
13.方誌所見16-19世紀上海方言,顧頡剛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
14.新聞史上未被發現與利用的一份重要資料——評介范約翰的《中文報刊目錄》,復旦學報,1992年1期
15.王士性地理學思想及其影響, 地理學報,1992年第1期
16.明代衛所屯田的典型實例,中華文史論從,第51輯,1993
17.一九一三年俄人波列伏依的中文報刊目錄,出版史料,1993年第3期
18.漢郡再考,文史集林,第1輯,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
19.地戲起源臆測,道儒佛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0.日本外務省對中國近現代報刊的調查資料,復旦學報,1994年第6期
21.假如齊國統一天下,二十一世紀,1995年第2期
22.新舊漢簡所見縣名和里名,歷史地理,第1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3.歷史上行政區劃的等第變遷,中國方域,1995年第2期
24.中央地方關系史的一個側面——中國歷史代地方政府層級變遷的分析,復旦學報,1995年3-4期
25.別琴竹枝詞百首箋釋——洋涇浜英語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年第3期
26.從漢代「部」的概今來理解縣鄉亭里制度,歷史研究,1995年第5期
27.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紀念徐繼畲誕辰二百周年,中國研究,1996年第1期
28.客家源流異說,學術月刊,1996年第3期
29.秦漢風俗區劃淺議,歷史地理,第13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0.「存史」應是評判方誌質量的主要標准,上海修志向導,1996年第4期
31. 中國古代劃分行政區劃邊界的兩大原則,中國方域,1996年5-6期
32.十九二十世紀之際中日歐語言接觸研究——以歷史、經濟、封建三譯語為說,傳統與現代化1996年6期
33.中國歷代行政區劃幅員的伸縮變化,中國方域,1997年1-2期
34.日本文化的幸與不幸,復旦學報,1997年第3期
35.從「九州異俗」到「六合同風」——兩漢風俗地理區劃的變遷,中國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
36. 縣制起源三階段說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第3期上,後收入1999年出版的《周振鶴自選集》
37.官紳新一輪契約——論清末的廢科舉興學堂的社會文化背景,復旦學報,1998年第4期
38.同時代的人對容閎的看法,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39.晚清上海書院西學與儒學教育的進退,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40.《遐爾貫珍》中的一些過渡性的地理學術語,詞庫建設通訊(香港)第19輯,1999年3月
41.澳門與MACAO得名緣由,辭海新知,第2輯,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6月
42.建構中國歷史政治地理學的設想,歷史地理,15輯,1999年10月
43.家譜與文化地理研究,中國牒譜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9月
44.《六合叢談》綜述,中華文史論叢,第6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45.行政區劃史研究的基本概念與學術用語芻議,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46.早稻田大學所藏《西域水道記》修訂本,中國典籍與文化,2001年第1期
47.行政區劃史研究的重要意義,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48.歷史學:在人文與科學之間?,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5期
49.《二年律令·秩律》的歷史地理意義,學術月刊,2003年第1期
50.中國洋涇浜英語最早的語詞集,廣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51.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及其與地理學的關系,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52.秦代洞庭、蒼梧兩郡懸想,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53.持渡書在中日書籍史上的意義——以《戌番外船持渡書大意書》為說,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54.東西徘徊與南北往復——中國歷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周振鶴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55.「脫亞入歐」的虛與實——對日本前近代社會的斷想,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56.中國印刷出版史上的近代文獻述略,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第2期
57.和刻本漢籍與准漢籍的文化史意義,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1期

⑶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投稿時發票信息怎麼寫

一般雜志社都是開取文化公司的發票的呢。

⑷ 考陝師大的歷史地理學用不用看《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這本書啊

你可以看陝師大的推薦教材啊!我就是陝師大,你可以到我們學校專的官方網站上看,在屬學校概況里點管理機構,然後點教務處。到招生簡章出來的時候就會有推薦書目了。不過我們學校考研的題基本都是從我們學校出版的教材里出,所以如果書不是特別貴的話你可以考慮先買來看。如果有點貴的話就等招生簡章出來,看了推薦書目再買吧!

⑸ 吳宏岐的作品

28、吳宏岐、蕭愛玲、嚴艷《抗戰時期西京籌備委員會的城市綠化實踐及其啟示》,《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3
29、郭文毅、吳宏岐《抗戰時期陪都西京3種規劃方案比較研究》,《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5。
30、吳宏岐《抗戰期間西京籌備委員會在古都西安文物保護方面的貢獻》,《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2001,9。
31、吳宏岐《〈黑城出土文書〉中所見元代亦集乃路的灌溉渠道及其相關問題》,《西北民族論叢》,2002,1。
32、吳宏岐、嚴艷《古都西安歷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與新世紀城市更新戰略》,《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4。
33、吳宏岐、閻希娟《抗戰時期陪都西京籌備計劃與西京市區分區方案》,《新世紀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文化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9
34、吳宏岐、李瑞《關於中國古都學的若干理論問題》,《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1。
35、吳宏岐、王洪瑞《歷史社會地理學的若干理論問題》,《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3。
36、嚴艷、吳宏岐《抗戰時期陝西甘寧邊區的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3. 《元代農業地理》,西安地圖出版社,1997年
《黃河文化叢書·住行卷》,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西安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副主編,三秦出版社,2003年
《隴上江南-天水》,合著,三秦出版社,2003年
《西北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小城鎮發展》,主編,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年

⑹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論文外審多長時間

中國歷史地理論來叢論文外審三個自月左右。
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對所有來稿均實行編輯初審、編委或專家復審、主編終審三級定稿制,如作者在投稿後4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內,若因一稿多投產生不良後果,概由作者負責。

⑺ 葛劍雄教授的著作目錄

1 古都與移民 葛劍雄 中國古都研究(第九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 1991-09-01 中國會議 96 分享
分享到

2 從非洲看歷史文化 葛劍雄 孔目湖講壇錄 2006-06-01 中國會議 3 分享
分享到

3 共同迎接長江文明的第三次崛起 葛劍雄; 杜非 長江流域經濟文化初探 1997-12-01 中國會議 22 分享
分享到

4 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葛劍雄; 華林甫 歷史研究 2002-06-15 期刊 47 2430 分享
分享到

5 從歷史地理看徽商的興衰 葛劍雄 安徽史學 2004-10-15 期刊 34 1057 分享
分享到

6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基礎和前景 葛劍雄 東南學術 2002-08-25 期刊 18 797 分享
分享到

7 遵守學術規范推進學術對話——關於「學術對話與學術規范」的筆談 楊奎松; 謝維揚; 趙世瑜; 蔡; 葛劍雄; 馬戎; 李伯重; 李強; 蘇力; 羅志田; 張樂天 中國社會科學 1999-07-10 期刊 13 1641 分享
分享到

8 移民與中國城市發展 葛劍雄 城市規劃學刊 2007-11-15 期刊 6 706 分享
分享到

9 學術腐敗、學術失范與學風不正:探究與思考 葛劍雄 民主與科學 2010-04-15 期刊 6 488 分享
分享到

10 20世紀中國移民史的階段性特徵 葛劍雄; 安介生 探索與爭鳴 2010-02-15 期刊 5 508 分享
分享到

11 論學術研究規范與創新 葛劍雄 中國高等教育 2004-10-03 期刊 12 486 分享
分享到

12 改革開放與中國人觀念的現代化 葛劍雄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15 期刊 5 273 分享
分享到

13 從歷史地理看西北城市化之路 葛劍雄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05-04-30 期刊 8 438 分享
分享到

14 家譜:作為歷史文獻的價值和局限 葛劍雄 歷史教學問題 1997-12-15 期刊 18 530 分享
分享到

15 從歷史地理看長時段環境變遷 葛劍雄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9-05 期刊 3 788 分享
分享到

16 全面正確地認識地理環境對歷史和文化的影響 葛劍雄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2-06-29 期刊 14 577 分享
分享到

17 移民與文化傳播——以紹興為例 葛劍雄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10-07-28 期刊 3 264 分享
分享到

18 是學術創新,還是低水平的資料編纂?——評楊子慧主編《中國歷代人口統計資料研究》 葛劍雄; 曹樹基 歷史研究 1998-02-15 期刊 7 542 分享
分享到

19 十一世紀初的天書封禪運動 葛劍雄 讀書 1995-11-10 期刊 13 247 分享
分享到

20 水文化與河流文明 葛劍雄 中國三峽建設 2008-06-15 期刊 3 255 分享
分享到

21 水文化與河流文明 葛劍雄 社會科學戰線 2008-01-01 期刊 4 543 分享
分享到

22 我看王莽 葛劍雄 讀書 1997-10-10 期刊 6 490 分享
分享到

23 葛劍雄:從環境變遷看人與自然的關系 葛劍雄 中國三峽 2009-08-15 期刊 2 323 分享
分享到

24 近10年來歷史地理研究的新進展 陳橋驛; 鄒逸麟; 張修桂; 葛劍雄 地理學報 1994-12-30 期刊 6 640 分享
分享到

25 中國歷代人口數量的衍變及增減的原因 葛劍雄 黨的文獻 2008-03-15 期刊 5 518 分享
分享到

26 對中國人口史若干規律的新認識 葛劍雄 學術月刊 2002-04-20 期刊 3 552 分享
分享到

27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一麻城孝感鄉 葛劍雄 尋根 1997-02-25 期刊 11 342 分享
分享到

28 移民與中華民族的形成 葛劍雄; 曹樹基 歷史教學問題 2000-06-15 期刊 5 493 分享
分享到

29 亂世的兩難選擇 葛劍雄 讀書 1995-02-10 期刊 7 329 分享
分享到

30 研究中國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葛劍雄 浙江社會科學 1997-07-15 期刊 5 379 分享
分享到

31 世界走向中國:從漢學到中國學——2004·上海「世界中國學論壇」發言選登 王榮華; 湯一介; 蕭兵; 季塔連科; 杜維明; 葉舒憲; 葛劍雄; 石之瑜; 林毅夫; 王賡武; 樂黛雲; 俞宣孟; 莫漢蒂; 芮哲非; 李希雅; 韋立德; 黃育馥; 熊月之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05 期刊 1 885 分享
分享到

32 對明代人口總數的新估計 葛劍雄; 曹樹基 中國史研究 1995-02-20 期刊 26 65 分享
分享到

33 唐代以前我國疆域的演變——中國疆域變遷問題初探(上) 葛劍雄 秘書工作 2008-03-10 期刊 2 548 分享
分享到

34 論中國的大古都的等級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陽能否列為「七大古都」 葛劍雄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5-03-30 期刊 7 236 分享
分享到

35 宋代人口新證 葛劍雄 歷史研究 1993-12-15 期刊 8 189 分享
分享到

36 海內外著名學者論古詩文素養 葉嘉瑩; 金庸; 余秋雨; 陳平原; 趙鑫珊; 葛劍雄; 楊振寧; 蔡志忠 山東教育 2000-01-15 期刊 8 489 分享
分享到

37 黃河:河流倫理與人類文明的延續 葛劍雄 中國三峽 2009-06-15 期刊 1 227 分享
分享到

38 上海世博蘇州論壇聚焦 「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 單霽翔; 童明康;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 穆尼爾·布希納基; 阮儀三; 保羅·安德勒; 傑弗里·馬基瓦; 約翰·霍金斯; 葛劍雄; 布賴恩·史密斯; 漢斯·道維勒; 理查德·漢森博士; 羅伯托·格蘭迪; 渡邊淳一 中國名城 2010-07-05 期刊 266 分享
分享到

39 創建世界一流應該有明確的目標——為什麼要研製「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 葛劍雄; 周筱贇 東南學術 2002-08-25 期刊 5 252 分享
分享到

40 學人評說學界弊病(專家訪談) 章開沅; 馮培恩; 黃天驥; 葛劍雄; 楊東平; 郭芙秀; 陳川 同舟共進 2006-05-01 期刊 3 251 分享
分享到

41 中國家譜的總匯 家譜研究的津梁——《中國家譜總目》評介 葛劍雄 安徽史學 2010-01-15 期刊 2 211 分享
分享到

42 上海石庫門建築群保護與更新的現實和建議 萬勇; 葛劍雄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7-25 期刊 158 分享
分享到

43 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以事實為依據 葛劍雄 探索與爭鳴 2004-03-20 期刊 5 378 分享
分享到

44 中國的地域文化 葛劍雄 貴州文史叢刊 2012-05-15 期刊 164 分享
分享到

45 中國古代為什麼有重視歷史的傳統 葛劍雄 探索與爭鳴 2008-09-15 期刊 3 185 分享
分享到

46 「古為今用」:歷史研究還是歷史應用 周筱贇; 葛劍雄 學術界 2004-06-28 期刊 2 238 分享
分享到

47 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遷都和漢化 葛劍雄 讀書 1996-05-10 期刊 4 281 分享
分享到

48 江西瓦屑壩──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二 曹樹基; 葛劍雄 尋根 1997-04-25 期刊 8 373 分享
分享到

49 論秦漢統一的地理基礎─—兼評魏特夫的《東方專制主義》 葛劍雄 中國史研究 1994-05-20 期刊 14 73 分享
分享到

50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劍雄 讀書 1994-07-10 期刊 5 196
51 唐代以後我國疆域的沿革與啟示——中國疆域變遷問題初探(下) 葛劍雄 秘書工作 2008-04-10 期刊 549 分享
分享到

52 消除學術腐敗和不良學風的外部條件 葛劍雄 社會科學論壇 2002-01-10 期刊 8 138 分享
分享到

53 上海與長三角的歷史淵源 葛劍雄 中國改革 2004-05-01 期刊 4 205 分享
分享到

54 我看東西方文化 葛劍雄 天津社會科學 1997-12-10 期刊 4 259 分享
分享到

55 調節人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改善西部自然環境的關鍵 葛劍雄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2-06-10 期刊 3 258 分享
分享到

56 宋朝為什麼沒有內亂 葛劍雄 領導文萃 2009-09-23 期刊 277 分享
分享到

57 從汶川地震看人與自然 葛劍雄 江海縱橫 2010-11-20 期刊 268 分享
分享到

58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繼承傳統面向世界——葛劍雄教授訪談 葛劍雄; 謝寶耿 學術月刊 2002-04-20 期刊 1 323 分享
分享到

59 地圖上的中國與歷史上的中國疆域——讀《中國歷史地圖集·前言》、《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感言 葛劍雄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9-01 期刊 78 分享
分享到

60 大學的行政級別,目前能取消嗎? 葛劍雄; 熊丙奇 領導文萃 2010-01-23 期刊 1 145 分享
分享到

61 河流倫理與人類文明的延續 葛劍雄 中國三峽建設 2005-06-25 期刊 1 273 分享
分享到

62 江陵焚書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葛劍雄 讀書 1995-06-10 期刊 4 165 分享
分享到

63 《孔子學堂》第二講 儒家思想與中國疆域的形成(下) 葛劍雄; 孫永娟 文史知識 2008-12-01 期刊 1 121 分享
分享到

64 人要不要精神生活 葛劍雄 復旦教育論壇 2005-05-20 期刊 2 214 分享
分享到

65 貨殖何罪? 葛劍雄 讀書 1996-09-10 期刊 3 204 分享
分享到

66 劍氣襲人 雄踞輿地——訪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 葛劍雄 江漢論壇 2012-06-15 期刊 60 分享
分享到

67 洪洞大槐樹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六 安介生; 葛劍雄 尋根 1997-12-25 期刊 3 385 分享
分享到

68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英使馬戛爾尼來聘案》與《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之對勘 葛劍雄 讀書 1994-11-10 期刊 3 250 分享
分享到

69 福建早期移民史實辨正 葛劍雄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05-25 期刊 3 214 分享
分享到

70 永恆的矛盾:追求和現實之間──讀《後漢書·黨錮列傳》 葛劍雄 探索與爭鳴 1995-10-20 期刊 3 235 分享
分享到

71 宋朝為什麼沒有內亂 葛劍雄 中國企業家 2008-03-20 期刊 1 307 分享
分享到

72 玄武門之變真相推測 領導文萃 2002-10-15 期刊 433 分享
分享到

73 科舉考試與人才 葛劍雄 人才管理 1994-06-05 期刊 4 293 分享
分享到

74 上海在近代中國的地位 葛劍雄 圖書館雜志 2011-08-15 期刊 82 分享
分享到

75 尊重歷史 立足現實 葛劍雄 江漢論壇 2006-01-15 期刊 1 194 分享
分享到

76 清明節傳統的變與不變 葛劍雄 探索與爭鳴 2008-04-15 期刊 1 279 分享
分享到

77 《孔子學堂》第二講 儒家思想與中國疆域的形成(上) 葛劍雄; 孫永娟 文史知識 2008-10-01 期刊 139 分享
分享到

78 從環境變遷看人與自然的關系 葛劍雄 上海教育 2008-02-01 期刊 531 分享
分享到

79 城·市·城市——從中國的城市體制看舊城破壞 葛劍雄 中國圖書評論 2011-07-10 期刊 1 59 分享
分享到

80 移民文化促進上海快速發展 葛劍雄 上海采風 2007-08-15 期刊 2 186 分享
分享到

81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三──蘇北的蘇州移民 葛劍雄 尋根 1997-06-25 期刊 4 306 分享
分享到

82 「長樂老」馮道 葛劍雄 領導文萃 2008-10-15 期刊 174 分享
分享到

83 明初全國戶口總數並非「丁」數——與王其榘先生商榷 葛劍雄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990-12-31 期刊 3 144 分享
分享到

84 城市文脈能延續嗎 葛劍雄 同舟共進 2010-02-01 期刊 2 102 分享
分享到

85 時間和空間之間的求索 葛劍雄 開放時代 1999-10-30 期刊 2 166 分享
分享到

86 中國文化史上的浩劫:江陵焚書 葛劍雄 書摘 2008-01-01 期刊 1 149 分享
分享到

87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新進展 譚其驤; 葛劍雄 地理學報 1990-05-01 期刊 1 511 分享
分享到

88 葛劍雄:城市文脈能延續嗎? 葛劍雄 中國三峽 2010-04-15 期刊 83 分享
分享到

89 擺正心態,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 葛劍雄 探索與爭鳴 2010-08-15 期刊 126 分享
分享到

90 譚其驤與《中國歷史地圖集》 葛劍雄 中國測繪 2004-07-30 期刊 280 分享
分享到

91 尊重科學還是迎合需要 葛劍雄 江漢論壇 2005-01-25 期刊 1 204 分享
分享到

92 悠悠長水——譚其驤傳(選載之一)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03-01 期刊 1 201 分享
分享到

93 歷史學是什麼? 葛劍雄 科學中國人 2004-05-30 期刊 1 331 分享
分享到

94 人文社科創新必須立足本土面向國際 葛劍雄 中國高等教育 2006-06-03 期刊 164 分享
分享到

95 漢魏故事:禪讓的真相 葛劍雄 書屋 1995-04-15 期刊 1 230 分享
分享到

96 姓氏分布與社會動盪 葛劍雄 網路知識 2008-06-15 期刊 177 分享
分享到

97 南唐後主之功 葛劍雄 領導文萃 2008-09-01 期刊 162 分享
分享到

98 歷史學家「煮酒論漢武」 黃朴民; 楊生民; 葛劍雄; 王子今; 倪樂雄 學習月刊 2005-04-25 期刊 1 249 分享
分享到

99 三峽移民: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 葛劍雄 科學中國人 2002-09-15 期刊 3 162 分享
分享到

100 消除學術腐敗和不良學風的外部條件 葛劍雄 學術界 2002-02-28 期刊 2 120 分享
分享到
101 教育問題之我見 葛劍雄 開放時代 2001-01-23 期刊 1 170 分享
分享到

102 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五——山東棗林庄 曹樹基; 葛劍雄 尋根 1997-10-25 期刊 2 358 分享
分享到

103 千古釣魚城 葛劍雄 文史知識 2002-01-13 期刊 205 分享
分享到

104 談常州歷史文化 葛劍雄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 2009-06-15 期刊 1 116 分享
分享到

105 同是盛世亡國君:李煜與錢俶 葛劍雄 領導文萃 2000-06-15 期刊 1 147 分享
分享到

106 悠悠長水——譚其驤傳(選載之五)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7-03-01 期刊 1 154 分享
分享到

107 成吉思汗影響著今天的世界嗎?——談《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葛劍雄 鄂爾多斯文化 2006-06-30 期刊 288 分享
分享到

108 我對學術批評的態度——答《中國歷代人口統計資料研究》編委會 葛劍雄 學術界 2000-06-05 期刊 1 129 分享
分享到

109 天涯何處羅馬城 葛劍雄 讀書 1994-02-10 期刊 2 124 分享
分享到

110 高山反應與漢藏交往 葛劍雄 華夏地理 2007-02-01 期刊 134 分享
分享到

111 乾隆「肅貪」 葛劍雄 領導文萃 2011-07-08 期刊 49 分享
分享到

112 懲處學術腐敗 加強學風建設 葛劍雄 教育與職業 2010-05-01 期刊 1 173 分享
分享到

113 中國人的「國民性」及觀念的現代化 葛劍雄 鄉音 2011-01-10 期刊 80 分享
分享到

114 城市的守舊與更新 葛劍雄 杭州(我們) 2010-10-18 期刊 1 73 分享
分享到

115 人生,因讀書而精彩——在上海電機學院博學講壇上的報告 葛劍雄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08-06-15 期刊 123 分享
分享到

116 上海人與蘇浙淵源 葛劍雄 今日浙江 2004-03-25 期刊 2 146 分享
分享到

117 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劍雄 世紀 2012-01-10 期刊 162 分享
分享到

118 到底什麼是「中國」? 葛劍雄 全國新書目 2010-05-01 期刊 84 分享
分享到

119 從服裝開始的改革 葛劍雄 讀書 1999-06-10 期刊 184 分享
分享到

120 天塹何曾限南北 葛劍雄 讀書 1995-08-10 期刊 2 131 分享
分享到

121 人口與中國疆域的變遷 葛劍雄 晚霞 2010-11-20 期刊 76 分享
分享到

122 國寶如何回家 葛劍雄 時事報告 2003-10-08 期刊 2 65 分享
分享到

123 記憶中的筱蘇(史念海)先生 葛劍雄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2-10-10 期刊 45 分享
分享到

124 「國家級」公祭黃帝質疑 葛劍雄 南風窗 2003-08-08 期刊 3 105 分享
分享到

125 建設先進文化與新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 葛劍雄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02-08-30 期刊 165 分享
分享到

126 悠悠長水——譚其驤傳(連載之二)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06-01 期刊 174 分享
分享到

127 重讀《明史·海端傳》 葛劍雄 領導文萃 1997-12-15 期刊 1 157 分享
分享到

128 盤庚為什麼遷都於殷? 葛劍雄 中華遺產 2007-07-01 期刊 196 分享
分享到

129 西部的歷史與未來 葛劍雄 同舟共進 2011-01-01 期刊 95 分享
分享到

130 南雄珠璣巷──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四 葛劍雄 尋根 1997-08-25 期刊 1 363 分享
分享到

131 追尋遠去的先人 葛劍雄; 劉炎迅; 楊正蓮 中國新聞周刊 2011-01-31 期刊 29 分享
分享到

132 學術規范與歷史研究──葛劍雄先生訪談錄 葛劍雄; 庄輝明 歷史教學問題 1999-02-15 期刊 199 分享
分享到

133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葛劍雄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1-15 期刊 89 分享
分享到

134 真正的學者 葛劍雄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05-08-30 期刊 234 分享
分享到

135 學風不正的背後 葛劍雄 中國改革 2002-01-13 期刊 5 71 分享
分享到

136 談常州歷史文化 葛劍雄 江蘇地方誌 2009-06-10 期刊 121 分享
分享到

137 憶舊還是難 葛劍雄 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 2007-04-10 期刊 96 分享
分享到

138 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夢想與現實 葛劍雄 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7-15 期刊 152 分享
分享到

139 譚其驤日記選(之一)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03-01 期刊 170 分享
分享到

140 譚其驤日記選之三——(1966年5月6日至1968年6月27日)(續)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09-01 期刊 143 分享
分享到

141 悠悠長水——譚其驤傳(選載之三)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09-01 期刊 166 分享
分享到

142 從《長水集續編》看譚其驤先生晚年的傑出貢獻——紀念譚其驤先生85周年誕辰 葛劍雄 學術月刊 1996-03-15 期刊 187 分享
分享到

143 質疑「全球變暖人為說」 葛劍雄 今日國土 2009-04-25 期刊 230 分享
分享到

144 同樣的災難,不同的結果 葛劍雄 中國報道 2008-03-01 期刊 93 分享
分享到

145 誰來設計普通民居 葛劍雄 美術觀察 2005-11-10 期刊 1 86 分享
分享到

146 官與吏:誰統,誰治 葛劍雄 領導文萃 2000-02-15 期刊 161 分享
分享到

147 譚其驤日記選之二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06-01 期刊 153 分享
分享到

148 悠悠長水——譚其驤傳(連載之四)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12-01 期刊 154 分享
分享到

149 譚其驤日記選之四——(1969年1月3日至1969年10月9日)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6-12-01 期刊 139 分享
分享到

150 譚其驤日記選之五(1969年10月11日至1970年12月31日) 葛劍雄 史學理論研究 1997-03-01 期刊 142 分享

中國地理歷史論叢是一級還是二級期刊

是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http://ke..com/view/5657258.htm
屬於 中文核心期刊 http://ke..com/view/574725.htm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每四年修訂一次,目前是2004版。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五、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七、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但各單位對中文核心認定辦法不一樣,應以自己單位的規定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學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准來確定核心期刊。

國家級期刊。同時也可以稱為一級期刊,這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
所謂省級期刊,是省部級所主辦的期刊。當然相對一級期刊來說,也可以稱它為二級期刊。

⑼ 哪位知道《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值班老

編輯部誰知道呢?你可以找找論叢的郵箱,發郵件聯系。聯系老師不太靠譜

⑽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一般什麼時候出刊

看清楚 季刊 3個月出一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