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蛇島地理中國

蛇島地理中國

發布時間: 2021-02-13 08:44:15

1. ①釣魚島又稱釣魚台、釣魚台群島、釣魚台列島(日本稱其為「尖閣列島」),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


小題1:【甲】句總領了全段,說明了釣魚島的漁業資源非常的豐富
小題2:「材料一」補充說明了釣魚島海底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材料二」印證了「釣魚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評分標准:共4分。材料一2分;材料二2分。

2. 《美麗中國》每一集涉及到的區域及地理事物(不要內容概要)

第一集,龍之心,主要有桂林灕江、紅河梯田、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張家界、專鄱陽湖等等,動物屬有大鯢、揚子鱷、獼猴等等。
第二集,香格里拉,主要有西雙版納潑水節、香格里拉自然風景和人文風俗等等,動物有滇金絲猴、大熊貓、小熊貓、野象等等。
第三集,青藏高原,主要是青藏高原的雪山、青海湖、珠穆朗瑪峰、可可西里、雅魯藏布江、冬蟲夏草等等。
第四集,萬里長城,主要是大興安嶺、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嘉峪關、沙漠、絲綢、吐魯番葡萄乾、坎兒井、哈爾濱冰雕等等。
第五集,熊貓之地,主要是北京、壺口瀑布、秦嶺、少林寺、峨眉山、九寨溝、黃龍等等。
第六集,美麗中國潮汐更替,主要是扎龍自然保護區、蛇島、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上海、太姥山、福建土樓、惠安女、舟山群島、海南紅樹林、天涯海角等等。

3. 梅山島位於中國什麼位置

梅山島( www.meishanisland.com)的概況及地理位置概況:梅山鄉是寧波北侖區境內東南部海中北侖區唯一一個海島鄉,位於東經121.8°,北緯29.6°,東臨峙頭洋,南瀕汀嘴港,與舟山市佛渡島、六橫島隔海相望,北靠寧波港四期碼頭,距北侖中心區28km,寧波中心區45km,寧波櫟社機場80km,是北侖區唯一一塊尚未開發的土地。 梅山島分本島以及東北側撲蛇、青龍二島,其中本島面積26.9平方公里,撲蛇島和青龍島面積分別為0.11和0.21平方公里,總面積達27.22平方公里。另外,全鄉下轄對岸上方門片,約有耕地240畝,山地1700畝,海岸線1000米。全島地勢呈西南—東北走向,長9.37公里,寬4.31公里,散布著15個大小高低不等的山丘,其中主要山體與島的形狀走向一致,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2公里,最高峰煙墩崗,海拔148.8米。其餘都在海拔50—90米不等,均屬括蒼山系,天台山脈和太白山麓。受地勢影響,梅山島主要居民點大多呈現依傍山體南面,處於地勢較高之處的特點。地理位置:梅山島與大陸僅距500 米,處於象山港的口門,是寧波-舟山港的樞紐區塊。梅山島距寧波市中心40公里、櫟社機場50公里,正在建設的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和沿海中線高速公路建成後,將通過跨海大橋與梅山島相連。梅山鄉鄉志(2007年修訂)位置 地形 以島建鄉,位於區境東南部,穿山半島東南側淺海中。東臨峙頭洋,南瀕佛渡水道,與舟山市陀區的佛渡、六橫、桃花諸島隔海相望,西貫象山港,北依梅山港,與白峰鎮的下陽、平陽村毗鄰,經上梅渡口和梅東渡口的車客輪渡相通,與大陸「上白公路」和「沿海中線」連接。主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公里,另有東部沿海的青龍、撲蛇兩小島和北部大陸方門山地以及沿海塗,鄉域總面積34.2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距寧波市中心54公里,距新矸街道28公里。梅山本島是我國海島中腹地開闊的海積平原島,海岸線周長25公里,東西長7.6公里,南北平均寬3.5公里,地開呈足跡形,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積平原占本島面積80%,沿海海塗佔8%,低丘佔12%。有耕地1140.7公頃,鹽地831.5公頃,河流水庫93.6公頃,山地272公頃,海塗666公頃。島內丘陵最高煙墩崗,海拔148.8米。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現在是寧波市唯一保留的海洋濕地島嶼。沿革 陸域形成 清康熙26年(1687年)前,鄉東部有梅子山、盤臼山等小島,俗稱梅山;鄉西部有煙墩山、南匯山等島嶼,俗稱下岸,時隸屬定海縣。1688年始,隸屬鎮海縣海晏鄉,行政稱謂:「三都一圖」。至1914年建鄉時,以村名鄉,故名梅山鄉。1953年至1958年間,稱鎮海縣梅山鄉、梅西鄉;1959年至1961年間,稱鎮海縣郭巨人民公社(梅東管理區、梅西管理區);1962年至1984年間,稱梅山人民公社;1985年10月後稱濱海區梅山鄉;1987年7月至今改稱北侖區梅山鄉。鄉人民政府駐里嶴村,原轄里嶴、梅山、炮台、盤峙、碑塔、南深、外嶴、苔嶴、擔峙、霞岸、南匯、茶廠、外墩13個行政村。2004年12月起實行行政村規模調整,將原里嶴、外嶴、擔峙3個行政村調整為梅中村;梅山、盤峙、炮台3個行政村為梅東村;苔嶴、南深、霞岸3個行政村為梅西村;茶廠、南匯、外墩3個行政村為梅港村;保留碑塔村。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下轄5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本島陸域的形成,是居民400多年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不斷築塘圍墾灘塗而成的。展示了「滄海桑田」的地域特色。按照築塘塘墾田的年代先後,可分為四個階段:一、居民初期(約1600—1661年):時居煙墩山下的沈氏、張氏築砂塘、里石橋塘和里百畝塘;時居洪家山的洪氏、紀氏築門口塘,合計圍灘墾田約500畝。清順治18年(1661年),清廷頒布「海禁」,居民遷居大陸。二、兩島時期(1685年—1829年):清康熙23年(1684年),清廷詔令「弛海禁」,居民返回故里。時居梅子山、盤峙里塘、徐姓塘、河塘、太各塘、廠跟塘、大興塘等塘;時居煙墩山和南匯山周邊民眾陸續建築苔嶴塘、里嶴里塘、外塘、嶺後畈塘、石橋塘、外嶴塘、葉家塘、擔峙廠跟塘、王家塘、深水塘、龍底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6000餘畝。此時已形成東部以梅山為中心的梅山和西部以煙墩山為中心的下岸兩個小島,中間隔三江浦。三、兩島合一時期(1830年—1910年):清道光壬辰年(1830年),東、西兩島居民於三江浦南、北兩端築八百畝塘,從此兩島合一。爾後又續建鍾家塘、永興塘、復成塘、沙里塘、茶廠王家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9800餘畝。民國時期災害與戰禍連綿,尚無築塘圍墾事跡。至1956年8月「抗台救災」時,經寧波市人民政府派遣飛機測量與實地數據核實:梅山島陸域面積18.2平方公里。四、人民公社時期(1958—1980年):1958年3月,寧波市工商局於島南部永興塘外築圍塗4950畝,建立寧波市國營梅山鹽場;1968年至1970年,梅山公社會同白峰公社於七姓塗南部築塘圍塗1695畝,建立梅西聯辦鹽場;碑塔生產大隊於大興塘外築大興塘,圍塗430畝,建立碑塔鹽場;梅山、炮台、盤峙三個生產大隊於攙里塘外築塘圍塗950畝,建立梅東鹽場;盤峙、里嶴兩生產大隊分別在道頭咀與下道頭築塘圍塗各50畝,建成淡水蓄水塘。1977年至1980年,梅山公社又在梅西聯辦鹽場西北部築塘圍塗4050畝,建立七姓塗鹽場。此時22年間共圍塗造田12175畝。如此一線海塘逐漸外移,陸域不斷擴大,形成今之島域。至2006年,本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公里。

4. 遼寧地理概況有哪些

歷史溯源遼寧省歷史悠久,古文化源遠流長。早在遠古時代,遼寧地區就有人類勞動、繁衍、生息活動。在營口大石橋南金牛山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遺址,距今已有28萬年,是迄今為止遼寧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一處人類棲息地。在朝陽市喀左縣發現的鴿子洞遺址及出土的石器,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類遺址,距今有5萬年左右。約在7000年前,遼寧地區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沈陽新樂遺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顯示了遼寧在原始社會末期的繁榮景象。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年,從出土的祭壇、積石冢、神廟和女神彩塑頭像、玉雕豬龍、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這里存在一個初具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標志著遼寧地區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紀夏朝進入奴隸社會後,遼寧地區逐步與之建立了隸屬關系。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遼寧地區最早為冀、青2州之城,夏商為幽州、營州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為燕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全面設置郡縣,在遼寧地區設置遼東、遼西、左北平郡。兩漢、三國時隸屬幽州。西晉隸屬平州。東晉為營州。隋朝時置遼東郡、柳城郡、燕郡。唐朝時在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下。遼代為東京道、中京道、金代為東京路、北京路。元代置遼陽行省。明代時為遼東都司。

遼寧地區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發祥地,至今遺存下來的沈陽故宮、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文化、歷史面貌。民國初沿襲清制,公元1929年(民國18年)奉天省改為遼寧省,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遼寧地區曾一度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國初期,遼寧地區劃分為遼東和遼西兩省,以及沈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5個中央直轄市。1954年8月撤消遼東、遼西兩省建制,合並改為遼寧省。

地理簡報遼寧省簡稱遼,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地理座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之間,東西端直線距離最寬約550公里,南北端直線距離約550公里。遼寧省陸地面積14.5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面積1.5%。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佔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佔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沿黃海的主要島嶼有外長山列島、里長山列島、石城列島和大、小鹿島等;沿渤海主要島嶼有菊花島、大小筆架山、長興島、鳳鳴島、西中島、東西螞蟻島、虎平島、豬島和蛇島等。

遼寧省東北與吉林省接壤,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與河北省毗連,以鴨綠江為界河,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瀕浩瀚的渤海和黃海。

氣候點評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屬於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季,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東濕西干。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間,年日照時數2100-2600小時。全年平均氣溫在7-11℃之間,受季風氣候影響,各地差較大,自西南向東北,自平原向山區遞減。年平均無霜期130——200天,一般無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遼寧省是東北地區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間。東部山地丘陵區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區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區;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較適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5. 國外那個無人居住的蛇島叫撒特別恐怖,連蛇類愛好者都不敢去的~

蛇 島

蛇島在我國遼東半島的渤海灣里,距著名的旅順港西北方25海里。地處東經度58分,北緯38度57分。全島輪廓略呈不規則長方形,西高東低,傾斜的單面山,七條山樑、六條溝溪、七級海蝕階地、七洞、三柱。蛇島長約1700米,寬約700米,總面積0.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6.9米。為無人居住之島。
在歷史上,距今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經過燕山運動,在久經剝蝕的古陸上,又槽皺成山或拗為低地。由於受到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發生了下遼河斷裂,導致渤海下陷,經過漫長的歲月,
渤海逐漸擴大,古陸部分被淹沒,終於形成了今天兩個半島遙相對峙的地理形勢。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在地球史上都連在一起,稱為膠遼古陸。蛇島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受大斷裂的強大壓力而被擠起來的一塊巨石,周圍被海水淹沒,與大陸分離開來而成為一個孤島。蛇島的形成,大約在一百萬年左右。

由於強大壓力,在島上處處形成歪斜槽皺,大大小小的斷裂,裂隙縱橫交錯,以及風化侵蝕所形成的許多石縫和岩洞,成為蛇島竣蛇隱蔽和越冬的良好場所,為愎蛇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蛇島在海拔160米的懸崖上,發現確有海蝕現象,說明今天的這個懸崖曾是昔日被波濤拍打過的海岸。可見當時蛇島的面積很小,高度也很低,最高點不過海拔60米左右。
蛇島自形成以來不停地在運動。現在仍在回升之中。由於內外力作用的結果,就形成了蛇島今天這樣山水秀麗,草木叢生的自然景觀,成為螃蛇生息繁殖的天然樂園。

老鐵山是東北亞大陸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鐵山位於旅順港西南端,最高峰海拔465.5米,山波起伏,溝谷縱橫,間有部分平原、台地,沿海則港灣連接,間以峭壁或灘塗,地貌復雜多樣,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特殊,老鐵山地區成為候鳥南北遷徙的主要通道和停歇站,南至澳大利亞,北至西伯利亞,包括東北大陸的候鳥,大部分均經此過往。每年有200多萬只候鳥過往於老鐵山,種類廣、數量多,鳥類資源十分豐富,現有鳥類210多種,約佔全國鳥類種數的
18%,東北鳥類的 50%。既有大量的山林鳥類,還有猛禽、涉禽和海鳥。
蛇島愎蛇是以鳥為食源,而老鐵山則是東北亞大陸候鳥南北遷徙的主要通道和停歇站,春秋兩季北往南去的候鳥,必經老鐵山鳥站,而蛇島又是老鐵山鳥站的中間小停歇站,因此,每年春秋兩季凡是要經過老鐵山鳥站歇腳,准備越過海峽的候鳥,一部分必經蛇島停歇,這樣就為蛇島蝮蛇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蛇島的蝮蛇所以能生存下來,也是依附於老鐵山鳥站恩易的結果。

在這原始生態環境條件下,蛇島蝮蛇練就了溫順好靜,善於忍耐的性格。為了捕鳥,它能攀樹枝,從早到晚能靜靜地等候鳥的到來。蛇在樹枝上靜靜地「守株待鳥」,為了怕鳥不落樹枝,它能保持絕對地冷靜,它象死蛇一樣,一動不動,靜靜地等候在那裡,盡管烈日當空,風吹雨打,樹梢的搖動,它們都能保持絕對地冷靜,紋絲不動,為的是鳥的到來,好飽餐一頓。可見蛇島蝮蛇的耐性是罕見的。

人們形容蛇島蝮蛇的性格是:立如柱、盤如石、動如風、行如水。形容它在樹枝上棲息如立柱,在岩石上象岩石的紋路,它的尾巴扇動如風作響,它跑動時象在水上滑行。

蛇島蝮蛇由於長期生活在安靜的原始生態環境里,不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猛獸的襲擊,養成了溫順好靜,善於忍耐的性格。
蛇島蝮蛇捕獵對象,並不是人,而是鳥。只要人們不打草驚蛇,它便與人們相安無事。在一般情況下不主動向人進攻,似乎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當你惹怒或把它踩痛時,它才會被迫自衛,向你襲擊,毫不留情地.咬你一口,使你中毒。這些偽裝的習性,一是為了保護自己,二是為了捕捉食物。
蛇島的動物除蝮蛇外,有鳥類15個目、30個科, 91種,其中猛禽8種、雀形目鳥類53種。
鳥類為蝮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島上的昆蟲有58個科,122種,是鳥、幼蛇的食源。蛇島還有蝙蝠、褐家鼠。據考證褐家鼠是漁船人為帶上島的。對鼠類密度及活動規律、食性和蝮蛇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蛇島的褐家鼠數量有限,對蝮蛇的生息繁衍影響不大。島上還有一隻貓,也是人為帶上島的。蛇島的動物大多數是昆蟲;昆蟲多,來覓食的鳥就多;鳥多,蝮蛇的食源就充足。島上動物之間,相互依存,構成一個生動活潑的生物世界。

蛇島周圍的海域,象水晶宮一般的美麗,海底有紫色的、虹彩燦爛的水母在水中漂浮,魚蝦在自由地游動,螃蟹從石縫中走出來覓食,海參、鮑魚、海螺……到處都是。蛇島還盛產黑魚、黃魚,是餐桌的佳餚。

6. 世界上有幾個蛇島

1.大連蛇島
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順港海里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小島主峰海拔216米,島上有7條山脊,6條溝,7處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灘外,均為懸崖峭壁,島上有蛇13000餘條。而且只有一種,即黑眉蝮蛇、屬劇毒蛇,蛇島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單一蝮蛇的海島。蛇島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經過長期的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從蛇島的岩層、岩相分析大約在10億年以前。蛇島和遼東半島連在一起,在距今1億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運動以及後來距今1千萬-2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產生了遼河斷裂,渤海下陷,蛇島在這個階段由被擠壓的巨石在渤海中形成。當時蛇島很小,只是現在的幾分之一,在以後若干年地殼不斷上升後才形成今天的樣子。
蛇島,又名「小龍山島」。
多年來在蛇島上形成了蛇吃小鳥,小鳥吃昆蟲,昆蟲吃植物,植物以鳥糞為肥料的食物鏈,形成了以蛇為中心的完整的生態系統。黑眉蝮蛇在日益發展的系統中形成大型群體,50年代中期據我國科學家調查統計,當時蛇島上有黑眉蝮蛇5-10萬條,可在1958年6月蛇島發生了一場大火一連燒了四五天,整個蛇島植物幾乎化為灰燼。大量蛇被燒死、烤死,使蛇資源遭到嚴重損失。
改革開放以後蛇島-老鐵山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並且在蛇島上建立了觀察站對蛇島上黑眉蝮蛇進行科學的觀察分析加以利用和保護,使其健康地發展。科學研究證明島上蛇所產生的蛇毒是寶貴的葯用資源。它製成的葯劑對治療各種神經肌肉、血液循環等疾病能起到良好政果。
科學家研究表明,蛇島上提它是由大陸上來的。但不是大陸蛇類渡海過去的,也不是由漁船帶至島上去的,而是地質時期海陸變遷的結果。大約在幾億年以前,海面遠較今天海面為高,或者說是大陸太低,遼東半島與蛇島雖連在一起,但均被淹沒在海中。到了4億年以前,這一地區開始成陸,遼東半島與蛇島開始逐步出露海面,後來經過數次的地殼運動以及海平面的升降,使得蛇島飽經滄桑之變。當低海面時,遼東半島與蛇島連接一起,蛇可直接游到蛇島上去;而當海面回升時,蛇島逐漸與遼東半島分開,於是蛇島上的蛇便留在島上了。雖然幾經演變,但蛇島上的蛇仍沒有被大自然的天災和人為的禍害所滅亡,相反在環境適宜的島上代代繁衍下來,形成了今天的蛇島。
2.千島湖蛇島
千島湖蛇島蛇島原名五龍島、島上有四個蛇池。蛇池內有水池、噴泉、土丘、灌木叢、洞穴、冬眠室等,放養了十幾個品種的二三百條蛇,多數是毒蛇,如蘄蛇、蝮蛇、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等。管理人員用蛙、鼠飼養它們,在實驗房中則取蛇毒,剖蛇取膽供製葯和進行科學實驗。盤纏在草叢和樹上的蛇群,有的爭食斗毆,有的昂頭吐信,使遊人驚嘆不已。鹿島原名清心島,四周碧波拍岸,綠樹成蔭,來自東北的梅花鹿在此安家落戶,島上建有觀鹿長廊、鹿舍、割茸房、涼亭等,遊人可用鮮嫩的葉子餵食溫順的鹿群。猴島原名雲蒙列島,在大小不等的六個島上放養了200餘頭猴子,既是科研基地,又是旅遊景地。遊人登島以儀器喂猴、逗猴,享受一番難得的猴趣。
3.南灣水庫蛇島
位於信陽市區西部的南灣水庫中,該島位於水庫的中部,是南灣水庫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筆架山相望,因島上多蛇而得名。是書庫的61個島嶼之一,島上多蛇餚飯店。
4.仙女湖蛇島
仙女湖蛇島蛇島是新余市仙女湖中的一個島嶼,它位於仙女湖東半部舞龍湖的東北角,是舞龍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為仙來島。 蛇島位於仙女湖舞龍湖景區若虹群島北面,面積僅有3.5畝,是一塊稍大於會仙島的彈丸之地。蛇島上有各類蛇上萬條,其中不乏珍稀蛇種。 登上蛇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梅瓶狀棕色巨石,其上鐫刻"蛇島"兩個朱紅大字,拙樸古雅,韻味悠長。遊客可在巨石旁留影紀念。沿著如意踏跺拾級而上,在30米長的葡萄架兩側建有2個露天大蛇池和4個小蛇池,蛇池內有一小時內可致人於死地的銀環蛇、噴毒一二米的眼鏡蛇、能跳一二米的五步蛇、最喜歡攻擊人的蝮蛇、善於偽裝的竹葉青等。 走完100級的如意踏跺,便到了蛇館。蛇館坐北向南,為封山式江南民居建築。上下兩層,一層為蛇餐館,在此可品嘗到蛇酒、蛇宴。二樓為展廳,這里陳列了100多種蛇類圖片及標本。講解員會對其毒性、生活習性、醫用功能及蛇傷防治等知識進行介紹,並有蛇葯、蛇酒、蛇製品等商品出售。蛇苑飼養了上千條無毒蛇,它們或藏匿在草叢,或纏繞於樹梢,遊客可接近它們,有驚無險。 在蛇島,遊客還可看到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蛇中之王大蟒蛇。目前飼養的大蟒蛇,最重的達100多斤,長度在10米以上,一次能吃30斤瘦肉。蛇技表演,既新奇又驚險,特別是活蛇穿鼻孔、口吞活蛇、毒蛇表演,更是令人嘆為觀止。由於我們的祖先伏羲、女禍相傳都是人首蛇身的神靈,所以身著泳裝的現代仙姑便在蛇島表演具有蛇圖騰崇拜意義的舞蹈,她們秀骨翩翩,妙曼可人,猶如玉樹臨風,搖?鯰諮?台仙闕!遊客若有興趣和膽量,也可以與蛇共舞,同蛇合影,既刺激又保險。
5.瀘沽湖蛇島
蛇島,摩梭語謝瓦俄島,位於瀘沽湖的中部,里務比島的西北側,島嶼上蔥郁的樹木是蛇與野鴨的天堂,因此當地人 稱這個島嶼為 蛇島,20世紀初永寧總管阿雲山土司曾經在島頂建立一別墅,因此該島野也土司島。
6.南美洲巴西蛇島
南美洲的某處有一個小島,被巴西政府的保護下,被嚴明禁令:除科學家以外,任何人一律不得入內.因為那裡是蛇的天堂,也是人類的地獄.傳說曾經有11個農夫不聽勸阻,試圖闖入,幾個小時之內便全部死亡。
生長在這里的蛇類全部屬於黃金頭帶類,金黃色的表皮,尖利的頭部和敏銳的眼神,意味著它們是這里的統治者.它們長年以蟑螂,百足蟲等昆蟲為主食,並在候鳥遷徙的季節享受一頓盛宴.它們生活在地面,或是樹上,甚至是廢棄的燈塔里.由於鮮有天敵,食物充足,這里名副其實的成為蛇的天國。
7.亞洲越南蛇島
蛇島又名「昆侖島」或「崑山島」。越南南部島嶼,位於北緯8°43』、東經106°36』。離金甌半島東岸100公里。總面積77平方公里 (包括附近14個小島)。主島長15公里,寬9公里,最窄處3公里。島上多蛇,故又稱「蛇島」。1862年起法國人設監獄。全國統一後建有烈士陵墓。有水稻以及椰子、柑橘、香蕉等熱帶水果。海產有蚌、螺、玳瑁、海參。昆侖鎮位於主島東北部。

7. 中國的蛇島在哪裡

1、大連蛇島

大連蛇島,又名「小龍山島」,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北面的渤海之中距旅順港25海里,隸屬於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0.8平方公里。小島主峰海拔216米,島上有7條山脊,6條溝,7處岩洞,四周除有一小片卵石灘外,均為懸崖峭壁,島上有蛇兩萬余條。大連蛇島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單一蝮蛇的海島,島上只有一種蝮蛇——蛇島蝮蛇,屬劇毒蛇。

2、千島湖蛇島

千島湖蛇島位於千島湖,原名五龍島、島上有四個蛇池。蛇池內有水池、噴泉、土丘、灌木叢、洞穴、冬眠室等,放養了十幾個品種的二三百條蛇,多數是毒蛇,如蘄蛇、蝮蛇、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等。

3、南灣水庫蛇島

位於信陽市區西部的南灣水庫中,該島位於水庫的中部,是南灣水庫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筆架山相望,因島上多蛇而得名。

4、仙女湖蛇島

仙女湖蛇島是新余市仙女湖中的一個島嶼,它位於仙女湖東半部舞龍湖的東北角,是舞龍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為仙來島。蛇島位於仙女湖舞龍湖景區若虹群島北面,面積僅有3.5畝,是一塊稍大於會仙島的彈丸之地。蛇島上有各類蛇上萬條,其中不乏珍稀蛇種。

5、瀘沽湖

瀘沽湖蛇島位於瀘沽湖的中部,里務比島的西北側,島嶼上蔥郁的樹木是蛇與野鴨的天堂,因此當地人稱這個島嶼為蛇島,20世紀初永寧總管阿雲山土司曾經在島頂建立一別墅,因此該島野也土司島。

8. 從地理的角度看中國和日本爭奪釣魚釣島的原因是什麼

小日本陸地面積小,所以海洋成為他們必爭之地。所以他它到處搞領土爭端,圖謀不軌。
有美國佬撐腰,以及美日同盟的慫恿。
想讓中國陷入它們設計的圈套。
所以現在中國只許稍加忍讓就行!

9. 中國遼寧省的蛇島上為什麼只有蝮蛇

在我國遼寧省旅順西北的渤海中距老鐵山角約30千米處,有一個面積約1平方千米,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組成的島嶼。這里地勢險峻,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海拔215.5米,有很多海蝕洞穴和灌木叢草。由於在這個島上有許許多多的蝮蛇,因而,人們把它稱為蛇島,也稱小龍島。

蛇島以蝮蛇的數量眾多而馳名中外。當你踏上蛇島,你就會發現,無論在樹幹上或草叢中,也不論在岩洞里或石縫內,處處都有蛇。它們有的盤踞在那裡,有的正在爬行,還有的張口吐舌,好像要吃人似的,露出一副兇相。這些蛇會利用各種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當它們倒掛在樹干時就像枯枝,趴在岩石上時又好像岩石的裂紋,蜷伏在草叢間時活像一堆牛糞。

這種蝮蛇別稱「草上飛」、「土公蛇」,是爬行綱蝮蛇科的一種毒蛇,長60~70厘米,大的可達94厘米。頭呈三角形,脖頸細;背上是灰褐色,兩側各有一處黑褐色圓斑;腹部為灰褐色,上面有黑白斑點。多生活在平原較低的山區,以鼠、鳥、蛙、蜥蜴等為食。我國除雲南、廣東、廣西沿海未發現外,其他各地也都有少數的蝮蛇,而唯獨蛇島數目極大。目前據統計,蛇島上的蝮蛇有14000多條,並且每年增加1000多左右,人們不禁要問,在這小小的孤島上為什麼棲息著這么多的蝮蛇?為什麼它們的種類只有一種呢?

我國科學工作者經過考察研究後認為,蛇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蝮蛇的生存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蛇島面積雖小,但和台灣島、海南島等島嶼的形成基本一樣,都是第四紀時從大陸分離出去的「大陸島」。在地質構造、岩石性質、植物種類等方面,蛇島和旅順、大連地區的情況都差不多。島上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和砂礫岩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裂縫,這些裂縫既能積蓄雨水,又為蝮蛇提供了良好的住所。

其次,蛇島位於暖溫帶海洋中,氣候溫和濕潤,是東北最暖和的地方,對植物生長的昆蟲、鳥類繁殖極為有利。更重要的是該島處於候鳥南北遷徙的路線上,同山東榮城、江蘇鹽城、上海崇明島等候鳥棲息地連成一線。每當春秋兩季,過往的候鳥有幾百萬只,樹木茂密的蛇島便是它們「歇腳」的好地方。由於蝮蛇有一套守株「逮鳥」的本領,它鼻孔兩側的頰窩是靈敏度極高的熱測位器,能測出0.001℃的溫差,因此只要鳥停留在距離蝮蛇1米左右的枝頭,他們就一定能准確無誤地把它逮住,成為一頓美餐。「植物——昆蟲——鳥雀——蝮蛇」,構成了蛇島的生物鏈。

另外,島上土壤相當深厚,土質結構疏鬆,水分適中,宜於植物生長和蝮蛇「打洞」安居。蝮蛇天生怕冷,洞穴為它們提供了過冬的條件。同時,島上人跡罕至,也沒有刺蝟等蛇類的「天敵」,對蝮蛇的生存很有利。蝮蛇是一種卵胎生的爬行動物,繁殖能力較強,母蛇每次可產10多條小蛇。在生的多、死的少的情況下,蝮蛇的數目日益增加。

如果說上述分析可以解釋蛇島為什麼有這么多蛇的話,那麼,這些蛇竟是清一色的蝮蛇該作何解釋呢?

有人認為,蛇島的面積很小,可供蛇類吞食的東西有限,捕食鳥類也並不容易,往往還會遭到老鷹的襲擊,對於那些食性狹窄、自衛能力又很弱的一般蛇類來說,難以在島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當廣,獵食和自衛能力也很強,在長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島上只留下單一的蝮蛇。

但也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反駁,蛇島周圍海域共有5個小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又差不多,為何其他4個島上沒有蝮蛇,而只有蛇島上有這樣多的蝮蛇呢?看來,這個謎還有待於科學工作者的進一步探尋。

10. 世界上蛇最多的蛇島是什麼島

蛇島 蛇島在我國遼東半島的渤海灣里,距著名的旅順港西北方25海里。地處東經120度58分,北緯38度57分。全島輪廓略呈不規則長方形,西高東低,傾斜的單面山,七條山樑、六條溝溪、七級海蝕階地、七洞、三柱。蛇島長約1700米,寬約700米,總面積0.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6.9米。為無人居住之島。
在歷史上,距今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經過燕山運動,在久經剝蝕的古陸上,又槽皺成山或拗為低地。由於受到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發生了下遼河斷裂,導致渤海下陷,經過漫長的歲月,
渤海逐漸擴大,古陸部分被淹沒,終於形成了今天兩個半島遙相對峙的地理形勢。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在地球史上都連在一起,稱為膠遼古陸。蛇島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受大斷裂的強大壓力而被擠起來的一塊巨石,周圍被海水淹沒,與大陸分離開來而成為一個孤島。蛇島的形成,大約在一百萬年左右。
由於強大壓力,在島上處處形成歪斜槽皺,大大小小的斷裂,裂隙縱橫交錯,以及風化侵蝕所形成的許多石縫和岩洞,成為蛇島竣蛇隱蔽和越冬的良好場所,為愎蛇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蛇島在海拔160米的懸崖上,發現確有海蝕現象,說明今天的這個懸崖曾是昔日被波濤拍打過的海岸。可見當時蛇島的面積很小,高度也很低,最高點不過海拔60米左右。
蛇島自形成以來不停地在運動。現在仍在回升之中。由於內外力作用的結果,就形成了蛇島今天這樣山水秀麗,草木叢生的自然景觀,成為螃蛇生息繁殖的天然樂園。
老鐵山是東北亞大陸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鐵山位於旅順港西南端,最高峰海拔465.5米,山波起伏,溝谷縱橫,間有部分平原、台地,沿海則港灣連接,間以峭壁或灘塗,地貌復雜多樣,由於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特殊,老鐵山地區成為候鳥南北遷徙的主要通道和停歇站,南至澳大利亞,北至西伯利亞,包括東北大陸的候鳥,大部分均經此過往。每年有200多萬只候鳥過往於老鐵山,種類廣、數量多,鳥類資源十分豐富,現有鳥類210多種,約佔全國鳥類種數的
18%,東北鳥類的 50%。既有大量的山林鳥類,還有猛禽、涉禽和海鳥。
蛇島愎蛇是以鳥為食源,而老鐵山則是東北亞大陸候鳥南北遷徙的主要通道和停歇站,春秋兩季北往南去的候鳥,必經老鐵山鳥站,而蛇島又是老鐵山鳥站的中間小停歇站,因此,每年春秋兩季凡是要經過老鐵山鳥站歇腳,准備越過海峽的候鳥,一部分必經蛇島停歇,這樣就為蛇島蝮蛇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蛇島的蝮蛇所以能生存下來,也是依附於老鐵山鳥站恩易的結果。
在這原始生態環境條件下,蛇島蝮蛇練就了溫順好靜,善於忍耐的性格。為了捕鳥,它能攀樹枝,從早到晚能靜靜地等候鳥的到來。蛇在樹枝上靜靜地「守株待鳥」,為了怕鳥不落樹枝,它能保持絕對地冷靜,它象死蛇一樣,一動不動,靜靜地等候在那裡,盡管烈日當空,風吹雨打,樹梢的搖動,它們都能保持絕對地冷靜,紋絲不動,為的是鳥的到來,好飽餐一頓。可見蛇島蝮蛇的耐性是罕見的。
人們形容蛇島蝮蛇的性格是:立如柱、盤如石、動如風、行如水。形容它在樹枝上棲息如立柱,在岩石上象岩石的紋路,它的尾巴扇動如風作響,它跑動時象在水上滑行。
蛇島蝮蛇由於長期生活在安靜的原始生態環境里,不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猛獸的襲擊,養成了溫順好靜,善於忍耐的性格。
蛇島蝮蛇捕獵對象,並不是人,而是鳥。只要人們不打草驚蛇,它便與人們相安無事。在一般情況下不主動向人進攻,似乎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當你惹怒或把它踩痛時,它才會被迫自衛,向你襲擊,毫不留情地.咬你一口,使你中毒。這些偽裝的習性,一是為了保護自己,二是為了捕捉食物。
蛇島的動物除蝮蛇外,有鳥類15個目、30個科, 91種,其中猛禽8種、雀形目鳥類53種。
鳥類為蝮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島上的昆蟲有58個科,122種,是鳥、幼蛇的食源。蛇島還有蝙蝠、褐家鼠。據考證褐家鼠是漁船人為帶上島的。對鼠類密度及活動規律、食性和蝮蛇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蛇島的褐家鼠數量有限,對蝮蛇的生息繁衍影響不大。島上還有一隻貓,也是人為帶上島的。蛇島的動物大多數是昆蟲;昆蟲多,來覓食的鳥就多;鳥多,蝮蛇的食源就充足。島上動物之間,相互依存,構成一個生動活潑的生物世界。
蛇島周圍的海域,象水晶宮一般的美麗,海底有紫色的、虹彩燦爛的水母在水中漂浮,魚蝦在自由地游動,螃蟹從石縫中走出來覓食,海參、鮑魚、海螺……到處都是。蛇島還盛產黑魚、黃魚,是餐桌的佳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