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性文化消費

中國地理性文化消費

發布時間: 2021-02-12 04:13:47

中國地理

1、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2、主要河流:松花江;遼河;京杭運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

⑵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對中國文化的延續性有何作用

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有利於人口繁衍和內部文明形成;

中原遼闊平坦,四周要麼多山,要麼嚴寒荒涼,導致各族易向中原靠攏,有利於文化的匯聚交融,各地方實力不對稱,形成向心力,中原政權總能有力量統一各地區,而不是像歐洲一樣各國平衡牽制和長期分裂;
北接西伯利亞荒原,西面是高原和山脈,東南是大海,沒有太強的外部敵對文明能夠入侵,保護了文明的發展和生存;

⑶ 中國地理的大概情況

南北跨度緯度將近50度
大部分在溫帶
小部分在熱帶
東西跨越經度60多度
分屬於東5區至東內9區共五個容時區
是世界面積第三國
地勢特徵西高東低
呈階梯狀分布
地形類型多種多樣
山區面積廣大
河流以外流河為主
資源總量豐富
分布不均
等等等等…

⑷ 簡述中國文化的地理性、種族性、文化性、歷史性的意義 各位大俠 急!!

恩我也正在找 我也是武軟呵呵

⑸ 關於中國地理的知識

從青藏高原往抄北跨越昆侖山襲和祁連山脈,往東越過橫斷山脈,地勢顯著下降,大部分平均海拔1000-2000米,局部地區在5000米以下,屬地勢的第2階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雲南省,陝西省 這些都屬於是第二階梯。

⑹ 中國地理形勢的封閉性與傳統文化的封閉性有何關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內向型氣質、和諧型風格和倫理型內核,這些特徵與中國地理環境關系密切。

中國人的哲學觀念中也滲透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等思想。 和諧的文化風格影響著中國人的社會心理和思維方式。在古代中國,哲學家大多把建立統一和諧的理想社會作為自己的責任,統治者希望「太平盛世」,被壓迫者希望「太平世界」。 過分強調和諧與統一,反對「過」與「不及」,這些文化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落後而相對穩定的封建社會得以長期延續的原因之一。和諧的文化風格也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由於習慣和滿足於從直觀上籠統地把握事物的性質,忽視了對事物本身的深入解剖。

⑺ 新地理,中國非遺與地理標志性文化傳承平台,國際化倡導者。 舉報/反饋

新地理
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
關注
新地理,中國非遺與地理標志性文化傳承平台,國際化倡導者。

南京曾多次為國都,金陵氣象萬千。南京雲錦織造技藝、雕版印刷技藝、古琴藝術、剪紙均為世界級。

具體可參看今日頭條

⑻ 中國地理的知識歸納(詳細的)

1.1 中國的疆域
最北:漠河54度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爾高原73度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1.2 中國的行政區劃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
2.3 中國的人口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東部地區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
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2.1 中國的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勢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2.2 中國的氣候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徵。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2.3 中國的河流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青藏川雲慶兩湖,江西安徽江蘇滬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青四甘寧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魯 源頭—河口 河口—舊孟津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4.1 秦嶺??淮河線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八年級上冊第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與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4.2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北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不凡。面積約佔全國的1/4,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4.3 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佔全國的30%,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⑼ 中國未來最具消費慾望的城市是

(一)一線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變化,中國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對內匯聚全國資源,對外有廣泛的國際聯系。目前北京城鄉差距較大,環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體聚焦效用,未來發展空間大。另外,政府立足現實,戰略高遠。
上海:借重中國崛起,建設世界中心。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寬了上海獲取資源的途徑與潛在的發展空間,其全球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長三角城市群實力強勁,上海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將崛起成為世界級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機遇優勢集於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趨勢緊密了天津與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舊有的工業基礎雄厚,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發展勢頭強勁,為天津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重慶:老樹逢春發新花,邁向國際大都會。國家將重慶定位為西部的重要增長極,使重慶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業梯度轉移及重工業加速的雙重機遇下,重慶將依託雄厚的基礎進行產業升級。此外,城鄉統籌發展,拉動了強勁的內需。
(二)二線城市
台中:把握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優質文化新都。地理區域位置居中,台灣本土出現產業空洞化現象,產業轉型出現端倪。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和璀璨奪目的多樣性文化,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累了人力資本。政府對台中進行行政區劃的戰略性調整,將台中提升為台灣第三大縣級市,為台中的經濟轉型和發展創造了機遇。
成都:昔日「中華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園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長遠目標,並繼續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成都的歷史文化濃郁,生態環境優越。信息技術發展,贏得了與沿海地區城市相近的發展機會。
沈陽:借振興東北機遇,展「東方魯爾」雄風。沈陽的基礎條件良好,城市環境優美。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完成,民營企業與國際接軌。國際投資和國內產業轉移,為騰飛提供硬體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為沈陽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南京:科教發達奠基礎,制度優勢促活力。南京基礎堅實,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市場化改革空間巨大,城市活力即將激發。地處上海都市區輻射邊緣,聯動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整體發展。
合肥:承接轉移高歌猛進,全面創新破浪前行。合肥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沿海向內陸產業轉移的框架下,將成為承接轉移的戰略要地。合肥引領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同時,推動體制創新,實現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漢:乘國家多重戰略之勢,展黃鶴青雲直上之翼。武漢交通網路快捷發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工業基礎實力雄厚,城市集群效應顯著。引領中部整體崛起,「兩型社會」和諧發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資本無限增值。
長沙:集約發展助升級,兩型都市佔先機。長珠潭一體化趨勢明顯,社會形態轉型獲得國家支持。區位優勢明顯,是兩個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經之路。工業基礎雄厚,具有較為成熟的裝備製造業。
南昌:產業轉移促增長,綠色生態謀崛起。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臨近,南昌的自然生態環境對低碳產業和高端人才產生了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產業梯度轉移。政府著眼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較高。
寧波:港通天下添虎翼,書藏古今奠基石。寧波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創新投資與創新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寧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灣大橋進一步凸顯了其交通腹地優勢。政府力推寧波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戰略轉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資力度加大。
蘇州:官民齊心促發展,古韻今風新姑蘇。蘇州人文底蘊深厚,創新意識強烈。外資和民企發展創新、充滿活力,內生增長動力強勁。蘇州的五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斷完善,力求中心與周邊均衡發展。
(三)三線城市
三亞:瞄準國際旅遊市場,爭創國際旅遊城市。三亞濱海風光優美獨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隨著亞太中國經濟起飛,休閑旅遊市場擴大。中央「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規劃」的高定位,為三亞經濟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東營: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態增長極。東營油區產業聚集效應與地方開放引資效應,持續提升了東營的經濟實力。《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東營新的發展機遇。此外,資源雄厚,加工製造業成本比較優勢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飛躍,環渤中心展新顏。唐山市具備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焦煤產業,為唐山實現區域工業化、城市化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平台。
吉林:內部基因借殼發展,工業基地重振雄風。長吉一體化規劃為吉林更好地融入東北產業分工和區域協作體系。雄厚的產業基礎使其具備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綜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專業技術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業城。柳州人文、自然環境獨特,發展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工業發展基因優良,產業發展集聚凸顯。良好的政府機制,保障了多元化的發展。
東莞:以轉型再促發展,以升級再塑輝煌。東莞受益《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同時,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經濟基礎雄厚,製鞋、塑膠等30多個行業集群,有助於區域內行業穩定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開封:乘天時地利之勢,再現古都之繁華。開封地處城市群中心區,產業布局優化,成本窪地優勢明顯,一體化進程加速。此外,全省工業化提速,開封乘勢而起。
嘉興: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麗創新城。嘉興市區位優勢卓越,良好的環境成為高端企業、人才、財富等要素的重要積聚磁力。濱海新區的高速完善建設將推動城市跨越發展,同時,創新推動嘉興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行,城鄉統籌和諧發展。
佛山:激發民企創新精神,盡顯空間發展優勢。佛山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空間廣闊。民營企業實力強勁,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堅持發展實業理念的指導下,產業轉型成功在望。
咸陽:千年古城逢新機,敢比誇父試逐日。咸陽區位優勢明顯,是關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條公路和鐵路干線的匯合處。工業體系完善,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等產業強強組合。雖然咸陽經濟發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國際化標准謀發展,打開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