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人文地理環境
Ⅰ 中國人文地理概況福建人文地理 有哪些
福建簡稱閩。閩字最早出現於周朝,閩與八閩,都是福建省名的簡稱和別稱。「閩」是最原始的名稱。《山海經·海內南經》說:「閩在海中」,這說明福建在遠古時代,還是屬於海浸之區。閩為蠻之別種,則是當時居住在福建的七個部落的總稱。八閩,則是從北宋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它和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福建」名稱。福建地處祖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0′至28°22′,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這三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最多。福建與台灣源遠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設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
關於八閩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福建古為閩地,北宋時始分為八州、軍,南宋分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因有八閩之稱;另一種是《辭源》的說法: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為八府,所以有八閩之稱。建、延、邵、汀,為上四府;福、興、漳、泉,為下四府。共八府,號稱「八閩」。
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州為福建省省會。省花,水仙。
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陸域的80%;
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里。全省海岸線總長6128公里,其中大陸線3752公里,居全國第一位。大小島嶼1546個,佔全國1/6;
擁有廈門灣、福州灣、興化灣、湄州灣、沙埕港、三都澳等眾多天然港灣 福建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數地區為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mm,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礦產資源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 生物資源
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面積1億多畝,樹木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62.96%,居全國第二,僅此於台灣省。
海洋資源十分豐富,有內陸養殖面積和可作業海洋漁場面積分別約1000平方公里和12.5萬平方公里。有魚類750多種,佔全國海洋魚類種數的一半。尤其是水產品資源種類繁多,現有品種佔世界50%以上,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佔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 水資源
境內河流密布,水利資源豐富。
全省擁有29個水系,663條河流,內河長度達13569公里,河網密度之大全國少見。
水力理論蘊藏量1046萬千瓦,可裝機容量705萬千瓦,居華東之首。
⊙ 旅遊資源
全省人文薈萃,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一大批影響日益擴大的旅遊品牌,包括山與水完美結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素有海上花園、音樂島美譽的鼓浪嶼,情系海峽西岸、凝聚世界華人的湄州媽祖朝聖文化,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民俗風情獨具特色的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永定土樓,著名的革命聖地上杭古田會址,福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曇石山文化遺址,天下絕景、宇宙之謎的寧德白水洋奇觀,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漳州火山公園等旅遊品牌和一大批風景名勝區。全國第五大島平潭縣,島上海岸蜿蜒曲折,岸線達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為優質海沙灘,沙質細白,海水湛藍,獨具特色的自然風貌。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區、蘇區,閩西、閩東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當年中央蘇區有10個縣在福建,老區分布在62個縣(市)。 2009年2月27日,全省人口為3607萬人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全省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人口城鎮化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人口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家庭規模繼續縮小,婚姻關系穩定。
【人口增長】
2005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為3535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增長0.68%。全年出生人口40.9萬人,出生率為11.60‰;死亡人口19.8萬人,死亡率為5.62‰;人口自然增長21.1萬人,自然增長率為5.98‰。與上年相比,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基本持平。
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總人口3558萬人,凈增人口23萬人。出生人口42.56萬人,出生率12.00‰;死亡人口20.39萬人,死亡率5.75‰;自然增長率6.25‰。
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3604萬人,全年凈增人口23萬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44萬人,出生率12.2%;死亡人口21萬人,死亡率5.9%;自然增長率6.3%。城鎮化水平為49.9%。
【人口性別構成】
根據人口抽樣調查統計,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50.4%,女性人口佔49.6%,人口性別比(女:100)為101.4,總人口性別比基本正常;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為115.7。
【人口城鎮化水平】
2008年末,全省城鎮人口1798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9.9%;鄉村人口1806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0.1%。城鎮人口所佔的比重較上年的48.7%提高了1.2個百分點。
⊙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福建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少數民族分布很廣,歷史悠久。福建的民族成份共有54個,漢族人口居多;53個少數民族人口為58.38萬人,佔1.7%。在少數民族人口中,畲族最多;達35萬人左右,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回族人口也在萬人以上。全省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寧德地區,其次為福州市,再次為泉州市,其中上萬人口的縣市有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羅源、晉江、惠安、連江、周寧等。
⊙文化程度
2006年全省共有各類高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53所,成人高校13所,普通高校舉辦獨立學院(民辦)10所。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2萬人,在學研究生2.28萬人,畢業生0.4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5.17萬人,在校生46.13萬人,畢業生9.50萬人。 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3.01萬人,在校生57.18萬人,畢業生15.13萬人。普通高中招生27.41萬人,在校生78.04萬人,畢業生20.18萬人。初中招生52.37萬人,在校生165.03萬人,畢業生60.2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1.24萬人,在校生269.
22萬人,畢業生52.61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52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 87.11萬人。 [編輯本段]福建經濟 (1)該地區生產總值
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863.11億元,增長13%。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1157.75億元,增長4.8%;
第二產業增加值5415.77億元,增長15.2%;
第三產業增增加值4249.59億元,增長12.1%。
人均生產總值30132元,增長12.2%,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3.4%,上半年增長13.8%,前三季度增長13.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實際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6180元,實際增長7.8%。
(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產業結構繼續調整:
第一產業比重與上年比略減,
第二產業繼續保持增勢,
第三產業穩定發展。
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調整為10.7∶50.0∶39.3。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6%,其中,服務價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漲6.3%,上半年上漲6.4%,前三季度上漲5.6%。商品零售價格上漲5.7%。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9%。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2%。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0.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3.6%。福州、廈門、泉州三市房屋銷售價格分別上漲3.9%、2.7%和2.6%。
(3)財政收入
2008年全省財政總收入1516.33億元,比上年增加233.48億元,增長18.2%;全省財政支出1133.79億元(含中央專款和上年結轉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23.14億元,增長2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62.68億元,完成預算的74.1%,比上年減少128.25億元,下降18.6%;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76.61億元,比上年減少46.75億元,下降7.5%。
(4)農業
2008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965.01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糧食種植面積1815.41萬畝,比上年增加13.84萬畝,其中稻穀面積1291.83萬畝,減少11.21萬畝;煙葉種植面積100.92萬畝,增加6.4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61.04 萬畝,增加8.7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965.98萬畝,增加12.64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52.21萬噸,比上年增加17.15萬噸,增產2.7%,其中稻穀508.81萬噸,增加7.81萬噸,增產1.6%。
(5) 工業和建築業
200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4755.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39.06億元,增長16.7%。產品銷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個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企業、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02.27億元、2045.64億元和1626.36億元,分別增長2.8%、12.8%和22.8%。
中國名牌產品累計100個;新增地理標志產品8個,累計31個。中國名牌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均居全國第5位。福建名牌產品511個,累計1316個,增長28.2%。
(6)固定資產投資
2008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86.82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1.2%,農村投資增長32.1%。
(7)國內貿易
2008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
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581.13億元,增長22.8%;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246.91億元,增長14.9%。
(8)對外經濟
2008年全省進出口總額848.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出口569.86億美元,增長14.1%;進口278.46億美元,增長13.6%。出口比進口多291.4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09億美元。
⊙電話擁有率
2006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40.93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7.93億元,增長9.1%;電信業務總量613億元,增長21.6%。電信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8.72億元,增長10.5%;實現利潤49.19億元,增長15.7%。新增固定電話交換機75萬門,總容量1941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2297萬戶,移動分組數據網容量197萬戶,移動簡訊中心容量2962萬條。新增固定電話用戶87萬戶,年末達到1486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237萬戶,年末達到1539萬戶。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02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24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85.58部/百人。數據及多媒體用戶771萬戶,新增173萬戶,數據及多媒體用戶普及率達21.8%。寬頻接入埠304萬個,比上年底增加46萬個。
⊙ 廣播電視
廣播電台10座,中短波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調頻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89座,廣播節目85套,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99%;電視台10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5座,電視節目36套,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13%。有線電視用戶428.46萬戶,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干線總長12.46萬公里。省級衛星電視為福建東南衛視。
福建電視頻道:
1、福建電視綜合頻道;2、東南衛視;3、福建電視公共頻道;4、福建電視新聞頻道;5、福建電視電視劇頻道;
6、福建電視都市頻道;7、福建電視經濟頻道;8、福建電視體育頻道;9、福建電視少兒頻道、10、福建電視海峽衛視、11、福建電視國際頻道。 [編輯本段]福建交通:
⊙ 公 路
截止2007年底,該省公路通車里程為869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6公里,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里程8329公里,未達到二級路的國道400公里,省道2792公里;公路密度為71.6公里/百平方公里。
⊙ 航 空
福建目前擁有6個機場,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泉州晉江機場;南平武夷山機場;龍岩連城機場;金門機場。
三明機場即將建成;即將在莆田建立機場。
福建交通
⊙ 水 運
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3245公里。全省共有生產性泊位5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8個,全省港口通過能力1.42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能力571萬標箱。。廈門港已躋身全國十大集裝箱港行列。開辟36條國際班輪航線,與世界7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還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商務關系。福州、廈門港與高雄港開通海上試點直航,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開展直接往來。
⊙鐵 路
2006年底,全省鐵路里程數1625公里,已擁有五條進出省鐵路通道,
運營鐵路:
鷹廈鐵路:
江西鷹潭至福建廈門,全長694公里,福建段長604公里,1954年開工,1957年建成;1986年8月26日開始電氣化改造,1993年12月26日,全線電氣化開通。
外福鐵路:
福建南平外洋至福建福州,全長186.6公里,1956年3月開工,1959年4月建成。2000年11月10日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橫南鐵路:
江西橫峰至福建南平,全長470公里,1993年11月1日開工,1997年12月30日通車,計劃2009年10月完成電氣化鐵路改造。 [編輯本段]福建特產 福州特產:橄欖、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泉州特產: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范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產: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等「六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產干貨、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疫、珍珠膏、珍貝漆畫飾板、水仙花牌風油精,漳州布袋戲等。
廈門特產: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綉、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葯酒、海產干貨等。
南平特產:盛產筍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甌板鴨、建蓮、北苑貢茶、閩北柑橘、根雕、竹木工藝品、政和功夫茶、建盞、錐栗、靈芝、南孚電池等。
莆田特產:荔枝、龍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扁食,熗肉,莆田魯面,興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龍岩特產:八大幹系列. 、河田雞、山麻鴨等。
三明特產:紅菇、沙縣小吃、沙縣夏茂冬酒、沙縣鄭湖板鴨、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寧化老鼠干、將樂擂茶、建寧蓮子、大田骨頭小吃系列等。
寧德特產: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竹編,茶 葉,紅 曲,剪 刀等。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Ⅱ 廈門與鄭州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對比
鄭州位於東經112°42'-114°13' ,北緯34°16'-34°58',東西寬166公里,南北長75公里,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東面是七朝古都東京開封市,西面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南面是許昌市,北面為焦作市和新鄉市。
鄭州市橫跨中國二、三級地貌台階,西南部嵩山屬第二級地貌台階前緣,東部平原為第三級地貌台階的組成部分,山地與平原之間是低山丘陵地帶。鄭州最高點位於登封市的少室山,連天峰海拔約1512.4米;最低點位於中牟縣韓寺鎮胡辛庄,海拔73米。鄭州山地面積約2377平方公里。
折疊氣候
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雪。鄭州市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處於西部淺山丘陵區的滎陽、鞏義、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氣溫在14~14.3℃之間。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統計資料表明鄭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區春季開始的時間大致在每年3月27日,終止於5月20日,歷時55天;夏季開始於5月21日,終止於9月7日,歷時110天;秋季開始於9月8日,終止於11月9日,歷時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為冬季,長達137天。
Ⅲ 廈門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各方面都可以說、
特區不特:廈門是最早開放的幾個特區之一.但是現在全國的趨勢,已經是全面開放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是全面開放的標志,所以針對以前的特區一些特別的政策也響應淡化,特別在限制方面,廈門就更少了,所以你可以放心的來.
(深圳現在也不要通關了啊,只要身份證就可以隨便出入了)
2.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如春,常年氣溫在21度左右(夏天比較熱,冬天不是很冷,但是一般都有比較大的風)廈門風景美麗,整個城市都很乾凈,市民整體素質比較高,居住環境不錯,綠化也相當好,是個風景美麗的海濱城市.特別適合養老,廈門很安全,治安是比較好的,相對於國內其他城市.
3.在國家級的幾個開發區中,廈門做的並不是很好,我個人覺得主要跟廈門的地理位置有關:1.與台灣金門隔海向望,戰略位置相當敏感.所以在外商投資,和國家開發方面都有所保留.2.廈門相對比較孤立,周邊只有"泉州""漳州"兩市,且離的比較遠,很難形成區域性產業集群,不象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那樣,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所以這邊的經濟發展屬於中等(當然比起內陸許多城市的話,還是好非常多的)
4.廈門主要以旅遊,機械,電子,化工為主的經理支柱:有美的鼓浪嶼,植物園,環島路,日光岩等等,風景特別好.以廈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金龍汽車為龍頭的機械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諸多電子廠,都是相當有實力的企業,以翔鷺石化為主的化工業也有很好的擴張實力.
廈門新一輪大開發正在進行,身處本地的人能感覺到,日新月異的變化,幾年後廈門將更美好,我確定.
5.廈門是個人文素質很高的城市,這邊的人大都比較好相處,比較融洽,比如尊老愛幼等風氣在廈門保持的相當好,基本上不用擔心,象上海那樣的歧視.當然也不排除,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我自己感覺是不錯啦.
6.廈門是個比較溫和的城市,在閩南三角洲中,算是最沒出息的一群,廈門人很安逸,日子過得去就好,不想著干什麼大事業,社會節奏也相對緩和,不會有太大沖擊.創業氛圍很一般.
7.我有兩個同事都是女的,兩個都是黑龍江人,來這邊也還感覺不錯.
總得來說,廈門還是個不錯的地方.人好,環境好,經濟也比較好,前景也不錯.
Ⅳ 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要素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要素。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
(4)廈門人文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種最重要的常態地貌類型以外,我國還有類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緣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其中冰緣地貌,僅青藏高原和大興安嶺北段,類型就有45種以上,成為世界上冰緣地貌類型最多的國家。
如此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為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多元化和中華文化的多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地處地球的北溫帶,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氣候宜人,眾多的江河湖泊,使廣闊的土地可墾可耕,供人們衣食。
因此,與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華文化產生和延續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環境。同埃及文化囿於尼羅河流域,巴比倫文化囿於兩河流域相異,中華文化滋生地不是依託一個江河流域,而是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大的區段。
Ⅳ 人文地理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人文地復理環境是人類的社會制,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
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Ⅵ 廈門中山路的地理環境
廈門中山路始建於1925年,位於廈門島西南部。中山路是廈門街市馬路「四縱七橫」版中的「七橫」之一,自權開街以來,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中山路是廈門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中華第一聖堂等眾多人文古跡。
中山路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成片的南洋騎樓建築、流光溢彩的LED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台特色小吃和回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中山路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涉台文物古跡1處,歷史遺址、古跡10餘處,還有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6月,廈門中山路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稱號。
Ⅶ 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都包括哪些因素
人文環境:是人類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活動的地域組合, 包括人口,民族,回 聚落,政治,社答團, 經濟, 交通, 軍事, 社會行為等許多成分·它們在地球表面構成的圈層, 稱為人文圈或社會圈, 智慧圈, 技術圈·.人文地理環境是 指人類為求生存和發展而在地球表面上進行的各種活動的分布和組合,如疆域、政區、軍事、人口、民族、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自然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貌、大氣、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組成。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斷進行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推動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
Ⅷ 中國南方人文地理環境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Ⅸ 尋福建廈門人文地理概況!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遠古時,因為白鷺棲息之地,故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明代,被稱中左所。美國總統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現在的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分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個行政區,其中,思明區,湖裡區在廈門島內。廈門所轄陸地面積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廈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因而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特殊榮譽。2009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廈門名列第23位。其中:開放競爭力位居全國第7。環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6。基礎設施競爭力位居全國第10。2009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廈門名列全國第14,福建省第1。廈門市位於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遠古時,因為白鷺棲息之地,故而稱「鷺島」。宋太平興國年間,因島上產稻「一莖數穗」,又名「嘉禾嶼」。明代,被稱中左所。美國總統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現在的廈門市,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分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翔安六個行政區,其中,思明區,湖裡區在廈門島內。廈門所轄陸地面積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廈門地處亞熱帶,全年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環境整潔,因而擁有「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十佳人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等特殊榮譽。2009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廈門名列第23位。其中:開放競爭力位居全國第7。環境競爭力位居全國第6。基礎設施競爭力位居全國第10。2009年中國城市人均GDP排名中,廈門名列全國第14,福建省第1。
Ⅹ 福建廈門的人文地理,經濟文化
廈門的日照時間長,太陽光充沛,所以一年四季花木繁盛。
除了8月份台風季節,因海邊的船隻回全部停開而不能欣答賞到優美的海景外,其他時間去廈門旅遊都很好。
記憶中,廈門的冬天是不曾下過雪的。廈門的冬天,若有似無,溫暖得讓人忍不住想:廈門,似乎是沒有冬天的。也許吧,草木繁盛,花開似錦的冬天似乎稱不上為「冬天」。
推薦
9月,廈門的秋日顏色中。如果說廈門的四季如春,讓你無從選擇最佳旅遊時間的話,那麼,9月廈門的秋日顏色可供你參考。
9月的廈門,你可以在長長的環島路上徜徉,闖入這由海岸線、榕樹、古老建築編制的圖畫中,讓往事和雜亂都煙消雲散,心靈變得一塵不染。
你也
可以選擇獨自一人躺在植物園斜斜的草坡上,數數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植物的名字:水仙、木棉、水杉……還有,舒婷詩里「我情感里的三角梅」。
你還可以在9月的清晨去爬南普陀寺,看摩崖石刻,傾聽菩提謙卑無語,晚飯一定要在小吃一條街度過。